德国人开放到什么地步(德国人开放到什么地步去旅游)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德国人开放到什么地步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德国人的特点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
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则的话,就是不礼貌,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时,都会向朋友表示歉意,并请求原谅。
从自身做起,爱护环境,懂得谦让,注重纪律、守规...其实只要做到《弟子规》的内容就可以。
扩展资料:
在国籍上,德国人指的是拥有德国国籍的人在族群上,德国人可以包括以下几个特征:和德意志文化有关联以德语为第一语言德意志裔人:祖先来自德国或是曾经属于德国的地区者。
德国出生的知名人士:
哲学:黑格尔,马克思(德裔犹太人),恩格斯(德国容克族叛族者),康德,尼采
政治:西西公主,乔治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阿登纳,俾斯麦,默克尔
经济:卡尔·本茨,费迪南德·保时捷,维尔纳·冯·西门子,梅耶·罗斯柴尔德,卡尔·蔡司,罗伯特·博世,埃米尔·贝利纳(唱片之父,百代EMI创始人),保罗·路透,赛奥·阿尔布莱希特兄弟,阿道夫·达斯勒
文学:歌德,席勒,格林,海涅
宗教:马丁路德
音乐:贝多芬,巴赫,Enigma(英格玛),ZEDD,David Garrett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在德国,公交车有着严格的发车时刻表,每条线路根据具体情况,发车间隔5~30分钟不等,公交车晚点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待人诚恳,凡是他们能办的,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可以办”。凡是他们办不到的,他们也会明确告诉你“不行”。
德国人很少乱扔垃圾,因为他们知道环境的重要性,即便身在外国,他们也多数如此。一个故事非常有名,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德国人在中国爬山,由于没找到垃圾箱,这个德国人拿着自己的冰糕棍一路走下山,找到了一个垃圾桶后才扔掉。
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德国家庭平均每月花在吃饭上的钱(包括饮料和烟、酒)只占净收入的14.3%。德国人去别人家造访带很简单的礼物:一瓶酒、一板巧克力、一本书或者一束花……价值从几欧元到几十欧元不等。
德国人的消费比较个性化,并不相互攀比。追时尚的人首先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品牌,而不会轻易受他人的影响或跟大牌明星看齐。所以在德国人身上,你不会看到很多LV手包或奢华的手表。
德国的人在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时,上车时没人查票,买票、检票全凭自觉。德国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已有多年,废纸、玻璃瓶、塑料包装和生活垃圾都分别倾倒在外观颜色不同的垃圾箱里。
经常见到有人提着一大堆废瓶,一一扔进相应的垃圾箱,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扔了之。行人过街时,即便无车驶过,也仍规规矩矩地等在路边,直到绿灯亮时才起步。听音乐会,乐队指挥的指挥棒一挥起,全场倾刻之间变得鸦雀无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德国人
二、认真、周全、一丝不苟的德国人到底有多严谨呢?
他们对于产品的要求是很高的,并且也会做到精益求精,非常重视产品的研发,也会重视产品的制造。
三、德国人到底多可怕,一年放假150天,经济发展依旧世界领先,这是为何?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不进则退,任何事情都是因为勤奋而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因为懒惰而向着坏的方向倒退,可见勤奋的意义之大。直至今日,国人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非常注重勤奋。举个例子,现在很少有不用加班的工作,无论身处于哪种行业,基本上都需要加班,以此来为单位赶进度。
相比之下,德国人就比较“懒惰”了,他们一年要放假一百五十天,但他们经济地发展,依旧领先于世界,至此很多人感叹,德国太厉害了,那么德国人到底有多可怕呢?
德国的工业领先于世界,我们熟知的奔驰、宝马等,都是德国品牌,在世人心中,德国更是严谨的代名词。与此同时,德国在2017年的GDP排行榜中,仅次于美国、中国和日本,可见德国经济发展地迅速。
在大家眼中,德国发展的如此之快,工作节奏一定很快,甚至是与我们一样,需要996的工作制度,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在一年之中,德国人有150天用来休息,因此有人疑问:为何德国人用一半时间工作,经济水平还领先于很多国家呢? 其实,这与德国历史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历史上,德国一直是强国。在公元前2~3世纪时,德意志正式独立 ,直到1806年之后,德意志与其他国家组成了莱茵联邦。在18世纪初期,德国要再一次统一。随后德国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而后,于1945年战败。战败之后,德国被迫用柏林墙,将其分为了东德和西德。在西方国家和苏联的主导下,德国一共分裂了40多年,最终在1990年才再次统一。
由此可见,历史中的德国一直处于分分合合中,曾多次产生过分裂,可德国的实力却不容小觑。德国的经济和工业水平很高,领先于其他许多国家,因此屡屡创造佳绩。
据悉,德国每年都会有102天的双休日,以及40天左右的带薪休息时间。这些假期加在一起,足足约有150天,可见德国人有一半的时间不工作。换算下来,如若按照一周工作5天,德国人平均每天仅需要工作5个小时零20分钟,因此被称为“世界上工作时间,最短的国家”,可工作如此轻松的德国人,却创造出经济奇迹。
另外一边,中国员工压力非常大,现如今已不能按照朝9晚5来计算,更多公司都实行996的工作制度,每年工作已经远超2000个小时。相比之下,德国人就非常令人羡慕。其实德国人之所以工作时间短,源于德国人的理念,他们不会将工作带到其他场合中,因此德国人下班之后,就不会利用个人时间来从事相关的工作。如果不是事情紧急,德国人也不愿意,更不会去加班。
此外,德国更是由法律规定出,每月、每日的平均工作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如若员工工作超时,则由老板来承担法律责任。相关的法律规定,也是德国人工作时间的保证。
尽管德国人工作时间很少,但是他们非常注重自我的工作效率,德国一直强调匠心精神,将每一个产品都做到最优秀,可见匠心精神是德国人的文化精髓,因此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高效工作,将每一分每一秒都合理地利用,由此德国人即便是不加班,但也能够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让德国的经济领先于众多国家。
与此同时,德国人有着先进的技术。这些德国人每小时能创造数10美元的财富,这要远超于日本,英国等国。在德国人的匠心精神面前,就连日本人也深感佩服,由此可见德国人真的很可怕,他们的专业,能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更有人发出感叹:如若德国人延长工作时间,不知道会达到怎样的可怕地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工作认真不仅是德国人,中国人也非常讲究精益求精,对任何事情都要仔细琢磨,因为认真,所以会使自己的国家进步。德国人从来不愿意无意义的加班,他们对于工作认真,也尊重每一位员工,珍视他们的时间,这是德国人最可敬的地方。相比之下,很多企业只注重面子工程,虽然让员工加班,但是却做不出任何成绩,这既拖延员工的时间,也在慢慢的消耗公司的资源。
四、德国人到底严谨到什么程度
1.西门子手机为什么在中国“混”不下去了
说实话,西门子手机做不下去,跟德国的严谨作风有直接的关系,也没有好好考察中国的市场行情,中国的消费者大多处在“有钱没文化”的水平。(也许有的人不愿意了,要骂人了,先不要急,接着往下看)去年我在本地最大的手机维修公司干了几个月,摩托和诺记的接待台各自都有5,6个还是人满为患,还得排队叫号。(可想而知“有钱没文化”的占了绝大多数)西门子只有一个接待台还门可罗雀,而且来修西门子的基本上都是西门子找人代工的几款型号的机子。(不明白西门子为什么要出那几款机子,在砸自己的牌子啊)
先说一下摩托的机子吧,摩托还真是了解中国的消费行情,我是摸清了摩托手机的规律,摩托每新研发推出一种手机,(注意这里用的“种”不是“型号”)先不把所有的功能都做上去,推出一款“型号”新机型上市,等卖的差不多的时候,价钱跌下来了,把这款机型拿回来,在软件上增加一两种功能,又当作新型号的机子推向市场,如此往复,大家都是知道的,新机上市时的价格是利润最高的。他们研发出来一款新机型,可以当作4,5款机子来卖。当年最具代表性的是“V998,V998+,V998++”。这是只在软件动脑筋的,现在这两年行不通了,摩托又开始在硬件上作手脚了,新推出的机型先不把所有的外围硬件放上去,如蓝牙,红外,存储卡之类,后面再慢慢加,用的都是一种主板。如此这般,摩托的研发部门每研发一种机型,就等于别人研发4,5款,可想而知摩托在中国多赚多少钱。(证明:我前一阵帮朋友把他的V303用软件升到V600,除了硬件有些不同,软件,操作界面都是一样的,当时两款机子相差好几百块钱呢。还有E398和E1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也帮朋友升过,还有很多机型就不灰涣芯倭恕#?
再说说诺记,诺记使用的手法和摩托的也差不多,代表作就是大名鼎鼎的8210和8250,8210也可以通过软件升级升成8250,(除了早期推出的8210有CPU的限制)但是两款机型当时相差1000多块钱呀。还有一款机型在这得提一下,5510,就是横版的两边的键盘是模仿电脑键盘的布局,这款机子看起来相当可笑,你把电池后盖取下后,可以看见里面包含了一个竖版的3310之类的手机,外面不过是套了个壳子加了个键盘而已,可想而知诺记的研发工程师是多么的“偷工减料”,连重新设计一块主板都懒得设计。还有相当BS一下诺记的88**和89**系列,机子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却卖的那么贵,就是抓住了中国某些爆发户的虚荣,爱炫耀的心理,这种机型在国外是根本卖不出去的,在中国却有那么大的市场,还有最近诺记推出的天价手机,10万块呀。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某些人“有钱没文化”!
再说回西门子,(这里指的不包括西门子代工的几款型号,那算是西门子的策略失误吧)德国人的严谨是出了名的,每推出一款机型都是严格的经过定型,设计,编程,做工,测试等一系列漫长的时间,我还没有发现西门子有象摩托和诺记那样的“系列”机型,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西门子不会象他们那样蒙骗消费者。(也许有人会指出6688,6688i这个系列,也是靠软件升级。那是有人不了解手机的发展历史,那时候推出6688的手机软件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等达到了,西门子立即推出了6688i,从而造就了一代机王。这和摩托.诺记的明明现在的技术,软件已经相当的成熟,是可以实现的,可是他们就是不给你做上去,到后面再慢慢的加,推出新机型的时候再用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另外再说一下,西门子手机操作软件的开放性是别的牌子不能比的,用户可以通过修改操作系统的软件来为手机增加新的功能,具有代表性的有6688i的显示环境温度,显示来电的所在地,SX1的CPU超频。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别的机型有这样的功能。(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呵呵)
2.--德国人的严谨
德国人的严谨
德国历史上不乏有韬略的政治家,善于思辨的哲学家,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更不乏奉规章制度为圭臬、生性守时守法尊重权威、善于完成规定动作的平民百姓。约束这些百姓的不光是法律,更是一种自觉的民族性。
从法国初到德国,E先生陪我去办各种手续。穿马路时,正赶上红灯,见左右无车,我便准备穿过马路。E先生伸手把我拦住说:“这儿可不是法国,红灯一亮,就算路上没车,行人也不能过”。打那儿以后,我也和德国人一样,红灯一亮,路面上即使空得像是将有总统车队通过,也老实巴交地站住不动。倒不是怕有什么危险,而是有碍于德国老头老太太们责备的目光。可有一回,红灯亮的时间过长,我等得不耐烦,便穿过马路。走出100米外,回头望去,见那位和我同时等着过马路的德国妇女仍孤零零地站在马路对面,两眼盯着似乎再也不会变绿的红灯。那红绿灯肯定是出了毛病,不知这位老实的德国妇女还要等多久。
德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废品回收。政府鼓励居民把垃圾分类,把废纸、瓶子等与菜叶、果皮等分开,装在不同的垃圾桶里。环保部门还接连不断地在居民的信箱里塞一张垃圾日历,提醒大家哪天回收哪类废品。比如周四回收旧衣服,周五回收旧报纸、杂志等等。德国城市街头有专门回收废瓶子的垃圾箱。三个球形垃圾箱并排站在路边上,棕色、绿色或透明的瓶子应分别扔进三个不同的箱里。尽管不遵守这些规定也不会被罚,可居民们大都很自觉,不嫌麻烦。
德国人按规定行事有时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让人颇为恼火。乘公共汽车就常碰到这种情形。
公共汽车上靠门的座位上方一般都有老幼病残优先的标记。但多数情况下,公共汽车里总有许多空座位,这专座似乎也就意义不大了。一次,我和朋友上了车,随便坐在了靠门的位子上。随后上来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太太,走到我面前,示意我起来让她,并用拐杖指了指座位上方的标记。其实车上没几个人,几乎所有的座位都空着。我以为这么较真儿属于例外,可是随行的朋友说,他也碰上这么一回。德国中小城市公共汽车或有轨电车平日10分钟至15分钟一趟,节假日、周末每半小时才一趟。一次我赶一趟去火车站的有轨电车,待我提着行李气喘吁吁地赶到车门前,司机刚好接到发车信号。任我怎么打手势、拍车门,司机也没开门。我只好再等半小时,结果误了火车。德国的汽车站和火车站常设有自动售票机,上面有纵向的两排按钮,右边一行售成人票,左边一行售儿童票(半价)。旁边一张表格上注明去何处按哪个键。有一回我买票错按了售儿童票的键,票出来后才发现。我忙又再买了张儿童票,心想,两张半价相当于一张全价。待上了火车,检票员来查票时,我掏出这两张票,解释是怎么回事,自以为守法到家了。可检票员不这么看,他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价钱虽然一样,但这仍是两张半价票,而不是一张全价票。所以尽管我付了一张全票的钱,仍不完全合乎规定。但是他并不打算罚我,只要我明白这个理儿。我猛然醒悟:在德国,小猫不能走大洞。
要么说德国人遵纪守法,认真严谨,有耐心,有韧性,要么说他们缺乏灵活性,死心眼儿,过于顺从长官意志。这是一种国民性的正反两面。
2.德国人:让我难忘的细节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时间:2006年01月09日
□梁玉琼
德国人以严谨著称。我有幸在一个德国锅炉工程公司项目部工作了七年多,耳濡目染,捕捉到一些难忘的细节。
知道与不知道
和德国人一起开会、谈话,听到“I don’t know”(我不知道)和“I’ll have to check”(我要先查一下)之类的话频率甚高。说完后,德国人总是掏出一个小笔记本,工工整整地把你的问题抄下来。
对于一个进度很紧的工程项目,这样的回答是最揪心的,中方的工程人员巴不得老外对每个问题都能立即拍板,偏偏“老德”却要“研究研究”。
德国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说不知道或“I’ll have to check”呢?
一种是问题已经超出他的专业知识范围了,或者是问题涉及到他们分包给第三方完成的工作,或者要套用特定的计算软件对问题进行分析才能得到结果(如分析受力等),德国人会说自己不知道,然后打电话回欧洲去问。
另一种是属于动脑筋和通过简单计算能得出答案的问题,但不属于该工程师的部门责任范围,或者他认为自己不应该自作主张替别人拿主意的,德国人多数会说自己不知道。
材料替代是锅炉工程中经常面临的问题,比如,合同里规定要用美标或德标钢材,现场出现短缺,要用便于采购的国产材料替代,在进度压力下,德国人的技术确认成了卡节骨眼的事儿。
一双双热切的黑眼睛投射在一个焦点上,巴不得那大鼻子下面的嘴唇吐出“OK”来,可偏偏老德不紧不慢地说“I don’t know”。
老德的“I don’t know”一说完,中国人就气不打一处来,有人骂德国人无能,有人甚至质问,难道我们中国人花这么多外汇雇外国人来做现场指导,就为了听这样的话吗?
过了两天,德国人已经把意见整整齐齐地写好,对于国产替换材料,有国产材料和原设计材料的牌号对照,屈服点和抗拉强度的对比,谨慎的德国人总是通过增加截面厚度和加强焊接强度等方式,来降低替换材料时材料差异带来的风险。
德国人并非不知道中国人期望他去说OK,并非不知道施工进度的压力,但是,他们仍旧能冷静地说出他们的意见,不屈服于现实的压力,这就是他们的思想独立与严谨。
老实说,这些“不知道”要比投领导所好,不经调查就拍脑袋说出来的“知道”和“没问题”要踏实得多了。
小政府大公民
每逢开周会,一到下午6点还开不完,罗伯丝先生就会瞄一下手表,然后说:“I have to report to my government now.”(我要向我的政府汇报了)
对于德国人,家里的太太就是政府,她管他的衣食住行。
那么,真正的政府对于普通的德国人来说是管些什么呢?
几次去德国出差,让我体会到德国“小政府,大公民”的特点。
地铁站台没人检票,商场不用存包,街道上看不到拖着长扫帚的清洁工,却干干净净。马路上没有汽车喇叭的尖叫,火车站朴素的砖墙上,很少看到少年们涂鸦的发泄。
有一次,我去德国同事家做客,发现他家门把上挂着一块牌子———“今天轮到我家打扫公共卫生”。原来,在德国市镇的小区里,打扫公共地段的任务,就是用这样的吊牌,一家一户地传递下去。
德国的马路可不像中国城市里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地有交警指挥交通,马路大多数是两车道,一些马路连红绿灯也没有,行人过斑马线,有绝对优先权,这种优先权是完全靠驾车人和行人各自守法自律来保证的。
德国人开车很守规矩,无论开的是奔驰宝马,还是大众,只要前面有斑马线,司机就会提前减速。
有一次,我在斯图加特市结束工作,启程回国,从旅馆拖着一个行李箱出来,要穿过窄窄的斑马线到对面的S-Bahn轻轨站。沉重的行李箱在斑马线上翻倒了,我也被拖得失去重心,跌坐在地上。
说时迟,那时快,一辆白色的宝马车稳稳地在斑马线外刹住了,我捡回一条小命。车主钻出车外,对我又是摇头,又是耸肩。从他的身体语言,我明白到他也受了一场惊。这条斑马线划在马路弯道过去一点的地方,虽然没有形成视觉盲区,但并不容易在远处看清楚,如果不是他那刻板的提前减速,那肯定就是一场血光之灾。
无论富贫
德国人工作中不苟言笑,对陌生人,他们很少“自来熟”,要呆上两三个月,招呼才慢慢变得随和起来。有些德国同事7年下来,称呼我时还总是一丝不苟地加上Mrs。
在德国,他们下班后都赶紧回家,类似东方国家里男人因为应酬客户而半夜归家的事情,很少发生。
那到了中国呢?他们会入乡随俗吗?
会。但是德国人是完全没有功利目的的。大家可以吃饭喝酒,但第二天,事情该怎么样,还得怎么样。
有一次,某位领导要晚上请德国人吃饭,通知是中午时来的,时间很紧,大部分德国人都婉拒了,理由是没有足够的时间跟“政府”请假,有的人则以没有时间回家洗澡换衣服为理由。
我只好向他们解释,为了中德双方的友谊,请你们还是尽量来赴领导的宴吧。
最后,晚宴还是以冷场告终,只有德方项目经理和工地经理“顾全大局”赴宴,其他德国人都心安理得地回家。
我听过很多中国人指责德国人高傲和冷淡,我只能说,他们自己同胞之间,也都是相交淡如水,很少像中国人这样你来我往。
锅炉进入调试阶段了,要进行连续10天的蒸汽冲管,利用高压蒸汽将残留在锅炉管道内的杂物和氧化物冲干净。
黄昏时候,我走在机组旁边的水泥路上。按照安全规范,蒸汽吹管出口有消音器,消音器周围都属于隔离区域,以免蒸汽烫伤。
离开隔离区域约五十米的地方,有一座保安岗亭,保安员忠实地守在岗亭里。我看到德国人卢格西先生慢慢地走到门卫跟前,比比划划,好像要说些什么,然后,他把自己头上的保护耳罩摘下来,挂在保安员的耳朵上。
我的眼热了,这个德国人一直就很同情工地上的工人,每次中午,当他看到工人席地而坐吃盒饭的时候,他总是说,瞧,这些人都营养不良!我给他解释,上海的建筑工地可能是国内管理水平最高的,工人们都有临时工棚,有人管伙食。他说:A happy labour is a good labour.(一个开心的劳工是好劳工)。他和另外几个德国人总是把穿旧的衣服和劳保用品都洗干净,送给与他们素不相识的工人。
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我接触的都是德国的普通打工仔,他们可能是为了赚一份比国内要丰厚的工资,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们凭着本分和良心,对待每天的工作。这,就是德国人,能制造出奔驰和宝马汽车的德国人。
以上就是关于德国人开放到什么地步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