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主题有哪些(景观设计主题有哪些内容)_1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景观设计主题有哪些(景观设计主题有哪些内容)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景观设计的手法有哪些
景观设计的手法有哪些
景观设计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那么景观设计的手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景观设计的手法有哪些
1.地景规划——场景(主题)——物态景观——大地肌理美。
地景规划是一个空间场所序列的布局,应达到承载容量、比例尺度、形态大小、人、建筑和环境的和谐。因此地景规划是确立绿地景观生态网络系统规划设计的理念,是顺应地脉生态发展肌理的场所主题景观规划,我们在做景观规划时要了解大业主(城市运营商——政府、地产开发商等)需要什么、小业主需要什么,同时要了解母体——土地的承载容量是多少,只有对土地承载容量进行详尽的分析,对土地上下承载的建筑物(住宅体和活动硬质空间)、人、植物、动物、微生物,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进行保护性、创新性、能量释放性的主题景观空间规划。才能按景观规划师的理念将景观造景元素组合成为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DNA”系统,使地形地貌的动感空间和建筑物静态空间序列实现互动,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2.生态复原——情景(升华)——心态景观——感受生态美
视觉——感觉——启迪,人对场景感悟升华着意识,多维潜移着拓扑出生态情景空间,生态复原设计理念不是单纯的绿色植物生态设计,人和其他物体都需要有一个适宜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是主体,但又是生态系统里的一部分,是一个赏景的动体,又是一个景观造景的动静态元素,“景”与“观”是互动的,以人为本和以生态为本并重的设计才是生态设计,当然生态复原设计包含属地原生态上的保留原生态土质的`重要性:自然界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由食物链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塔底是孕育万物的土壤、水分等,其上为微生物、昆虫等分解者,位于分解者之上的是将太阳光、水转化为有机物并产生氧气的植物,塔顶为消费者的动物和人类。原有的地球生态系统是亿万年演化而成的,在自身系统内可以完成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转换,所以属地原生态表土的保持相当重要,而以往在城市、住区的开发建设中常常忽视这一点,随意弃土、回填土、整土会无意中破获大地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原生态环境。因此尽可能保留城市、住区的本土是生态复原的基础。在规划时既要注意借景(山、水、树)同时既要保护土壤、防止原生态水土流失,又要做好地形地貌,保护原生态水土流失和形成地形地貌可使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留仅存的野生生物顺着绿脉而得以生存繁衍,而人作为城市和住区的生物主体也和其他生物一起共生共存。因此在城市、住宅空间规划时既要注意借景(山、水、树)保护土壤、防止原生态水土流失,又要做好地形地貌,形成多样性的地形地貌小环境:起伏的地形是自然界的表象,形成起伏的地形,有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有了地形环境的多样性才可能有植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因为人类向往的聚居环境包含了海滨、河流谷地、森林、岛屿,而森林大部分生长于地形起伏的山岭中,对于绿地面积有限的城市、住区来说模拟自然的地形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增加绿地面积,形成区域小环境、小气候,有利于地表径流,有利于排水,在南方因地下水位过高引起的植物种植难度系数可相对降低,有利于栽植高大怕湿性景观植物,如雪松等各种各样的植物种类,丰富景观层次,使各类植物在层次上有变化、有景深,有阴面和阳面,有抑扬顿挫之感进而可做到生态、视觉景观和大众行为的三位一体。
所以生态复原、原始自然不是返古,是归真,了解宗地的自然属性,使建筑、人、生物和谐共处,达到建筑与人、环境的互动,自由展现自己,城市景观、住区景观大多是人工创造的第二自然,但生物有其生存的最低要求,如树木有其生长空间才会生存,大树在上(领袖主导地位),中树居中(承上启下),小树小灌木(地被衬垫),自身平衡,少修剪,这是生态设计复原的一部分。而大色块修剪形成顶层密集绿叶,内部通风不畅易形成病虫害,这不是一种生态设计的做法,达到了形态美但达不到生态美。在郊区城镇化、住宅郊区化大发展的今天和未来15年7.65亿农村人进城、进镇、进生活园区的前提下,生态复原是设计师应遵循的景观生态设计理念。景观在短时间内推倒重来不是生态复原,是出现了“景观垃圾”,是对大地资源的极大浪费。生态设计是考虑未来的设计。结合雨水收集的水系景观要素规划设计:水是生命的起源,如果把植物比喻是“水塔”,那水就是其源泉和本底自然界的水系也是洪水等灾害疏解的渠道。湿地是自然界最富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湿地系统也是孕育生命的生态系统,建设城市、城镇、住区的水景湿地有助于改善住宅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系利用原则:城市收集和排水系统基于生态观点的设计模式是:阻止和收集——减缓地表径流——蓄水——缓释和灌溉利用。
3.精神文化——意境(意识)——意态景观——哲学美
哲学层面美,是意识流,是一种融化实体和虚体之间的精神,有文化才可能升值,赋予景观的文化内涵,生态文化(自然美)或社区文化(交流层面),生活品味、品质的提高就在于设计理念的升华,就会产生经典的作品,我们在感悟昨天的历史中对今天的景观进行着实施,就必须要考虑实施景观未来的结果,这就是景观文化,如草坪中随意的几块石头让人感受到一种朴实的乡村气息——乡土文化;再如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
;
二、滨水景观设计的目录
第一章 滨水景观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
1.1 水的特性和寓意
1.1.1 水的基本形态
1.1.2 水的特性
1.2 水与生存环境
1.2.1 城镇与水的联系
1.2.2 中国传统园林的水景构筑
1.3 滨水环境设计理论发展与前沿课题
1.3.1 滨水环境设计理论发展轨迹
1.3.2 滨水环境研究的前沿课题
第二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范畴和方法
2.1 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
2.1.1 城市肌理
2.1.2 城市功能
2.2 滨水景观设计范畴
2.2.1 滨水空间环境范畴
2.2.2 滨水空间的环境更新
2.2.3 滨水空间的管理维护
2.3 滨水景观的设计原则
2.3.1 保护与开发平衡的原则
2.3.2 安全与城市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2.3.3 突出滨水空间公共性的原则
2.3.4 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的原则
2.3.5 延续和挖掘深层的地域文化涵义的原则
2.4 滨水景观设计方法
2.4.1 视觉形态法
2.4.2 城市设计法
2.4.3 场地文脉法
2.4.4 功能设计法
2.4.5 生态设计法
2.4.6 综合设计法
2.5 滨水景观设计步骤
2.5.1 设计核心目标
2.5.2 环境对象描述
2.5.3 既往研究与相关设计案例收集分析
2.5.4 场地分析与评估
2.5.5 策划与概念形成
2.5.6 设计深化
2.5.7 设计结果的预测
2.5.8 设计修正
2.6 公众参与主导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第三章 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
3.1 保护水质和处理水污染,利用水资源
3.1.1 水质污染的检测和评价
3.1.2 截污
3.1.3 水资源利用
3.1.4 污水处理
3.2 保护和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
3.2.1 建立水岸植被缓冲带
3.2.2 湿地保护和建设
3.3 运用天然环保材料和做法
3.3.1 天然材料的使用
3.3.2 柔性水工结构的使用
3.4 采用可再生能源
3.5 生态教育
第四章 滨水景观的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
4.1 亲水的概念和内容
4.1.1 亲水的意义
4.1.2 亲水活动分类
4.1.3 亲水活动的空间范畴
4.1.4 亲水场地设施
4.2 亲水设施的规划
4.2.1 规划目的和重点
4.2.2 亲水设施规划步骤
4.3 亲水设施设计
4.3.1 水边际设计
4.3.2 运动设施设计
4.3.3 公共服务设施设计
4.3.4 信息情报标识设计
4.4 滨水空间和亲水设施安全管理
4.4.1 滨水空间的管理机构组织框架
4.4.2 亲水设施的管理维护
4.4.3 亲水空间的植被维护
4.4.4 安全信息管理
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
5.1 边际驳岸
5.1.1 堤防
5.1.2 驳岸
5.1.3 滩地
5.2 铺装材料和色彩
5.2.1 柔性材料
5.2.2 木材
5.2.3 粘性材料
5.2.4 石料铺面
5.3 植物造景
5.3.1 乔木
5.3.2 灌木及地被
5.3.3 水生及湿生植物
5.4 景观照明
5.4.1 景观照明目的
5.4.2 景观照明设计方法
5.4.3 水景照明设计
第六章 滨水景观的优秀设计案例分析
6.1 滨河规划与设计
6.1.1 特茹河和特兰考河公园
6.1.2 天津海河
6.1.3 广州珠江口地区滨水环境规划设计(佐佐木事务所方案)
6.1.4 铁锚公园
6.2 滨湖规划与设计
6.2.1 南京钟山风景区景观规划
6.2.2 杭州西湖湖滨规划
6.3 滨海规划与设计BoO1住宅展滨海公共空间
6.4 湿地规划与设计
6.4.1 西溪湿地公园
6.4.2 绍兴镜湖湿地公园
6.4.3 香港湿地公园
6.5 城市水系规划一波士顿翡翠项链
附录 滨水景观设计教学课程案例——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景观设计专业
一、中央美术学院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体系
1.1 中国环境艺术专业发展的社会背景
1.2 中央美术学院环境艺术专业的培养方式
1.2.1 专业结构
1.2.2 办学特点
1.2.3 景观设计课程设置
1.3 专业课程教学特点
1.3.1 制定严格的教学大纲
1.3.2 理论联系实际
1.3.3 强调多样性和实践性教学
1.3.4 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和今后的展望
二、主干课程一滨水空间景观设计课程设置目的和要求
2.1 课程教学目的
2.2 课程教学方法
2.3 课程教学内容
三、课程设计选题要求
3.1 课题真实性要求
3.2 设计范围恰当
3.3 设计要求明确
四、基地踏勘和资料分析
五、学生设计案例
5.1 滨湖景观设计
5.2 滨河景观设计
5.3 湿地景观设计
5.4 环境改造生态主题设计
5.5 文化主题滨水景观设计
参考书目
三、现代公园景观设计可以加入的创新点有哪些?
现代公园景观概念设计方案,包括项目介绍、设计原理、设计主题、概念设计、景观设计、种植设计等内容,设计内容比较丰富,供景观设计参考使用。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主要现代公园景观设计可以加入什么创新点?以下有几个方面的内容可以作为设计的创新点:
一、生态设计理念:包括生态蓄水池、雨水花园、生态排水系统、透水性铺装、净化水池、生态草沟等海绵城市的理念在设计中如何应用,结合植物配置如何打造更优美的景观植物环境;
二、新自然主义种植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参考一些类似于国外sasaki的植物配置形式、国外植物设计大师piet oudolf、james hitchmough的植物配置形式,打造较为优美的花镜空间;
三、交互设计在景观中的应用:可以考虑在景观小品中融入交互概念,让景观小品不单单成为景观设计中的装饰,同时可以和人进行比较有趣的互动。这一点,国内的张唐景观中的一些项目做得非常不错;
四、参数化设计在景观中的应用:在小品中,可以利用grasshopper等参数化建模软件对小品设计、构筑物设计进行细节深化,创造出具有独特形式和独特韵味的小空间;
五、人性化设计理念在空间中的应用:设计中建议充分考虑老人、儿童、特殊群体,不同人对场地空间的需求,设置私密、半私密空间,展现设计分析的全面性,为不同的空间设置具有自身特色的装置,比如阿那亚儿童农庄项目,充分发掘了儿童自身的特点,并设计了各类儿童活动装置,创新性非常强;
六、新材质在设计中的应用:一些具有生态效用的新材质,可以应用到景观设计中并形成一些生态理念,比如透水性铺装在设计中的应用,比如太阳能板结合景观小品在设计中的应用,例子如马岩松在鸟巢附近做的CHINA HOUSE VISION设计案例,将太阳能板和建筑相结合。风景园林工程设计资质合作、加盟,资深办理经验,彻底的解决设计单位没有资质的问题。
四、以运动为主题的公园设计有哪些?
奥林匹克公园。
奥林匹克公园围绕贯穿整个园区的中轴线设计了不同的景观,设计了三条轴线——中轴线、西侧的树阵和东侧的龙形水系。在龙形水系和中轴线之间设置了三段不同的空间(庆典广场、下沉花园、休闲广场),水系两岸也分别配套进行了景观设计。
在园区之中设置了一个标志性景观塔——玲珑塔,赛时为媒体提供演播室、电视转播等服务。此外,园区中已有的历史遗存,包括北顶娘娘庙等古迹在内,也放在了景观设计的考虑范围之内。
中轴线本身设计为景观大道,总面积40万平方米,中间不设置建筑物(称作“虚轴”,与内城设置建筑物的“实轴”相对)。
大道南起熊猫环岛,北至森林公园南门广场,总长3.7千米,在宽度为21至60米不等的范围内采用灰色花岗石模仿中国古建筑中的御道进行铺装,即使与市政道路相交的位置也保持不变,以保持大道的完整性。
西侧的树阵景观带宽100米,长2.4千米,南起四环路北侧,北至科荟路,中间在国家游泳中心和国家体育馆东侧断开以形成广场。
树阵中的树木间隔为6米,矩阵排列,树种以北京本地物种为主,考虑到成本没有全部使用银杏,而是以油松、毛白杨、国槐、栾树等树种为方阵主体,两侧以银杏阵列贯穿。树下则从南部的硬质透水砖,变成中部的规则绿篱,最终变为北部的自由绿化,逐渐融入森林之中。
东侧的龙形水系总长约2.7千米,宽度20至125米,总面积16.5公顷,南起鸟巢南侧,北至森林公园奥海。虽然是人工水系,水源也是污水处理厂中生产的中水,但是在建设中人工构建了生态平衡,以达到自然净化的效果。西岸的湖边西路为非机动车道,在下沉花园旁设置了亲水平台。
并辅以台阶、平台、座椅等设施。东岸则设置了带状绿地,西侧植被种植较矮较稀疏,东侧较高较密,这样一来既利于从东岸向西观赏中心区,也使得中心区向东望去的景色富有层次感。
国家体育馆
国家体育馆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三大主要比赛场馆之一,它的外形酷似一把展开的折扇,与“鸟巢”(国家体育场)、“水立方”(国家游泳馆)比邻而居,组成极具特色的建筑群落。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南部,东临中轴线广场,南临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西临数字北京大厦,北临国家会议中心。总占地面积6.87公顷,总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馆内体积51万立方米,最多可容纳观众约2万人,是中国最大的室内综合体育馆。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景观设计主题有哪些(景观设计主题有哪些内容)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景观设计主题有哪些(景观设计主题有哪些内容)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