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门头屋檐图片(古建筑门头屋檐图片高清)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古建筑门头屋檐图片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在四川旅游了一圈,发现古建筑用的都是如图的结构而不是斗拱结构,而且斗拱看的真的不多。这是为什么?当
斜的那块木头如果形式比较简单一点的话一般叫斜撑,如果形式比较复杂一点,并且可以把它和柱子、枋之间的三角形空间基本占满的话,那么一般叫做牛腿。这个东西其实在南方是很普遍的,我可以在江浙皖分别找一个例子给你看(见图),不过可惜我还没有机会去四川。
首先,无论是斗栱还是这样一根斜撑加一根枋,其目的都是为了出檐,也就是为了撑住挑檐檩。
其次,出现这个构件的建筑大部分都是穿斗式建筑(也有少量的抬梁穿斗混合式),这也正是南方建筑常用的结构,它的基本结构逻辑是屋顶的荷载大部分从檩条直接落在柱子上,少部分落在穿枋上(也就是用不落地的柱子,瓜柱)。相比抬梁而言其结构被简化了,屋檐的悬挑结构同样也被简化了,因为按照檩—柱或檩—穿枋—柱这样一个结构逻辑,完全可以从檐柱出一根穿枋承托挑檐檩,但是只用穿枋的话截面小,空间跨度有限,出檐浅一点还行,如果要深一点的话,就需要在下面加一根斜撑,或者一个丁头拱(最后一张图)。
当然,抬梁式建筑也可以把抱头梁伸出来像穿枋那样承托挑檐檩,但是这样一来就不需要斜撑了,甚至都不需要斗拱了。因为梁的截面大,稳固程度远在穿枋之上,抬梁正是用大截面的代价取得了大的空间跨度,而穿斗用小材,结构逻辑和材料大小都决定了最后你看到的样式。
二、古代建筑屋顶那四个角叫什么名字
1 http://baike.baidu.com/view/362248.htm 螭吻,是龙生九子中的儿子之一,平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在古建中,“五脊六兽”只有官家才能拥有。泥土烧制而成的小兽,被请到皇宫、庙宇和达官贵族的屋顶上,俯视人间,真有点“平步青云”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意味。这些东西在老百姓眼里如凶神恶煞一般,是作威作福的象征。因此,狻猊、囚牛、獬豸、凤、狎鱼们流传到民间,就有了俗化的名字,分别为:走投无路、赶尽杀绝、跟腚帮捣、顺风打旗、坐山观火。
2 http://baike.baidu.com/view/849846.htm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它们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合称“脊兽”。其中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
三、古代建筑屋檐为什么从汉朝平的变清朝弯上翘起的斜的
清的官式建筑屋檐翘起也不是很大,主要是南北差异,南方因为雨水原因屋角起翘高。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历代官式建筑先秦到汉是一路,魏晋南北朝到唐宋是一路,明清是一路,大体特征是铺作(斗拱)的功能演化。
三路建筑样式里,第一路斗拱处于早期不成熟阶段,没有过于复杂的结构,强调单体建筑(相对后世),从而高台建筑盛行不衰。
第二路建筑里,斗拱处于成熟鼎盛期,其结构功能很大,所以现在我们看唐宋官式建筑一般都是斗拱硕大,出檐深远,既继承了前代建筑之气魄,又于细微处见功夫。
第三路里,斗拱功能退化,也许跟环境有关,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存明清建筑里斗拱远不如唐宋时硕大刚健,其结构功能渐渐为柱网所取代,这时期建筑主要挖掘细节,装饰意味较前代大大增强。
四、古建筑里“斗拱翘昂升”分别是哪几个部位,或者形式
斗栱是指由斗、栱、昂三个部分组成的部件。
斗,清朝称之为升,有栌斗(又名大斗)、散斗、齐心斗
栱有两大类,华栱(清称翘)和横栱,华栱为进深方向的,横栱为面阔方向的,横栱根据所在位置又分为泥道栱、瓜子栱、慢栱(清朝的名称更复杂,不赘述)
昂,即为图中斜插的部件,用于屋檐的出挑。
表现形式可以参考一下图片
这是整体的构造,具体可以参考细致对照图片。以下是图片出处和细致比较的文章出处,
http://www.wwwjzry.com/news/648.html-问问我建筑人才网
以上就是关于古建筑门头屋檐图片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