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能源环境工程面试问题(杭州能源环境工程面试问题答案)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能源环境工程面试问题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互联网创业环境,成本,人才和政策等 杭州,上海和北京哪个城市好
中国最适合创业的十佳城市
1、上海——商 机之城
上海,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西太平洋海岸一颗耀眼的明珠。近百年来,上海一直都是中国最大的商业 中心、航运中心、金融中心以及对外贸易的主要门户,是长三角地区当之无愧的“龙头”。
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将对中国和上海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据中 国贸易促进委员会展览部副部长孙钢的估算,举办2010年世博会,将给上海带来3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以及150亿到300亿美元的间接投资;大量基础设 施建设和长达6个月的展期,将给上海的房地产业、旅游业、交通业、商业、信息产业等带来无数创业机会。创业优势
1、创业商机无限。上海向来是商家必争之地,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城”。这里积聚了“世界500 强”中的200多家企业,是全球投资的重点;这里是国际商业交流活动的首选地,如APEC会议、《财富》论坛等;这里的居民有着强大的消费能力,2003 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67元,在全国名列前茅;而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将带来150~30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
2、创业环境优越。上海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交通便利,腹地广阔,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上海作 为一座移民城市,有着海纳百川的气势,加上成熟的商业文化、快速的办事效率、良好的治安环境,使上海成为创业者的“风水宝地”。
3、人力资源丰富。创业需要人才,而上海无疑是国内人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之一。最近几年,上海 更是积极地构筑国际人才高地,推出“海外人才居住留证”、“人才居住证”等制度,以柔性流动政策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创业领域
高科技产业:张江高科技开发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五角场高科技开发区等,都已是成熟的高科 技创业园区,特别是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软件、现代化通讯设施、生物工程和新型材料等领域,创业环境相当优质。
会展领域:上海会展经济发展迅猛,国际知名展览、全球顶级峰会纷纷落户上海,如财富论坛、APEC会议、世博会等。会展经济的崛起以及国际贸易窗口的背 景,使得上海的物流、酒店、餐饮、旅游、礼品、广告等领域蕴藏着诸多的商机。
连锁加盟领域:上海现有连锁加盟店4000余家,加盟业的触角已从零售、餐饮、美容美发、洗染等 传统行业延伸到了教育培训、汽车配套服务、租赁服务等新兴领域。
推荐:★★★★★
适合人群:海归人士、科技人士、商界人士、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等。
2、深 圳——年轻之城
深圳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却是国内“含金量”最高的城市之一。在中国200多家创投机构中,深圳 籍的占了一半,创投资本总额高达120多亿元。作为首个经济特区,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深圳在基础设施、市场环境等方面已大大超出其他城市,被称为中国的 创业乐园。
创业优势
创投资本雄厚。深圳是国内创业风险投资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中国200多家创投机构中,深圳占了1/2,创投资本总额高达120多亿元,而且创业投资资金 来源多元化,包括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上市公司、境外创投公司、银行、个人资本等。
2、创业氛围宽松。深圳是新兴的移民城市,包容性强,各种新思想、新创意不会轻易被排斥。这种富 有时代特征的创新文化,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而且,深圳开放程度较高,不受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束缚,对外来者有很强的认同感,更有利于创业者自由 发展。
3、创业环境一流。深圳作为中国首个经济特区,在政策上有着诸多的优惠。深圳go-vern- ment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全国闻名,市民文化水平和收入水平也在全国名列前茅,加上与香港相邻及多元的文化氛围,使深圳成为年轻人心中的发展“宝地”。
创业领域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国内创业投资最活跃的城市,又有很多优惠政策支持,使得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 领域,聚集了华为、中兴、联想、创维、TCL、金蝶等一批国内民营高新技术龙头企业。
服装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服装业已成为深圳的优势产业之一。特别是服装加工业,依托深圳得天 独厚的区位优势、劳动力密集优势、对外出口优势,发展空间较大。
物流和商贸服务业:全球最大的物流地产开发商———美国普洛斯信托公司投资逾10亿元,在深圳建 立国际物流园,以及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东部黄金海岸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启动,使深圳的物流和商贸服务业充满商机。
推荐:★★★★★
适合人群:科技人士、海归人士、大学生、商贸人士等。
3、广州——商 埠之城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世界500强”企业中有 58家在广州投资办厂,形成了一批世界领先水平的工业项目。广州的民企经济活跃,民企数量在全国连续多年名列第三。
创业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广州是中国的南大门,与香港、澳门、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为邻,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广州成为南方最繁华的商埠和我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并逐步发 展成中国南部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2、创业历史悠久。广州有着2000多年的商埠史,民营经济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矗广州民企数量在全国连续多年名列第三。在服装、制造、饮食、贸易等领域,几 乎是民企的天下。而且,更多的行业正在向民营资本开放,创业者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
3、go-vern-ment政策支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得益于中央、地方的政 策绝非其它城市可比。从去年初广东省go-vern-ment推出扶持民企发展的12个配套文件,到广州市出台民企“十个放宽”政策,再到建立多元化的投 资、融资和担保体系,广州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日益公平、宽松。
创业领域
餐饮业:俗话说,“食在广州”。广州人爱吃、会吃、敢吃,是全国皆知。广州更是粤菜发源地,餐饮 业特别红火,酒楼餐馆遍布城市各个角落。餐饮业由于市场需求大、进入门槛低,而成为广州民企最集中、最活跃的传统领域。
服装业:广州邻近港、澳、台地区,在获得国际服装流行信息上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而且广州 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成为国内主要的服装产业基地。
花卉业:广州素有“花都”之称,每年都将举办声势浩大的国际花卉博览会,而且还建有国内规模最大 的花卉博览园和园艺产品超市。根据广州市go-vern-ment的规划,广州将发展成为中国花卉产业的“硅谷”。
推荐:★★★★
适合人群:下岗失业人员、小本经营者、商界人士、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
4、北京——文 化之城
北京是中国最具特殊地位的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北京正成为国内外投资的热点: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有146家落户北京;在“中国硅谷”中关 村,平均每天诞生8家高科技企业。而2008年举办奥运会,将使北京的发展孕育着更大的突破。
创业优势
创业环境成熟。北京是中国的科研中心,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总数和密度在全国排名第一,智力资源极其丰富,劳动力素质非常优异。北京的市场经济发展相当规 范化,商业运作模式成熟,在运输能力、市场规模方面都位于全国前列。北京历经几朝几代的风雨锤炼,造就了大度的市民文化。这些都为创业者提供了优质的发展 环境。
2、品牌效应巨大。中关村无疑是北京经济的最大亮点,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区的“第一品牌”,被形象地称为高科技企业的“超级孵化器”:据统计,100多平 方公里的中关村园区集聚了6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增幅达到平均每年30%以上。中关村因此成为国内外科技人士创业的首选地。
3、创业商机丰富:北京的奥运经济为国内外创业人士所普遍看好。从奥运场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现代通信业、服务业发展、旅游业、文化传媒业、广告业,都蕴涵着巨大商机。
创业领域
高新技术产业: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直领先全国,发展基础良好,加上丰富的人才资源及中关村 的品牌优势,是相当不错的创业领域。特别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电一体化、新材料等新兴高科技行业。
文化产业:北京是中国文化最繁荣的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传媒产业基地,在文化、传媒领域有着无可 比拟的市场优势、经验优势、专业人才优势。此外,北京现有的传媒产业结构中,网络媒体的份额相对薄弱,因此,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旅游、餐饮业:北京是全球闻名的旅游胜地,风景名胜数不胜数,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在涉外接待、旅 游服务、酒店业、餐饮业等方面富有商机。特别是餐饮业,据预测,随着北京经济的持续增长及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亿。
本报推荐:★★★★★
适合人群:科技人士、海归人士、文化人士、大学生和下岗失业人员等。
5、成 都——天府之城
成都是我国历史名城之一,很早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文化悠久,市场繁荣,被描述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如今,新时代赋予成都全新的魅 力:四川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西部地区外商投资最集中的区域;是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最集中的区域。
创业商机
“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占全国57%,水能源贮量占全国 82.3%,钛、铜、汞、铅、锌等30多种矿产储量均居全国第一,这些都是西部地区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然而,目前西北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的矿产资源地勘 投资不足东部地区的1/5。为此,中央提出了“开发西部”的战略,放宽多种所有制企业市场准入门槛,简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改善投资软环境等,为创业西部 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矗“西三角”经济圈三峡工程的逐步建立,使“西三角”经济圈浮出水面。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电工程,竣工后将使“西三角”成为世 界级的“发电机”,长江的年运输能力也将提高5倍。届时,巨轮穿梭,干支通畅、江海直达,上起四川宜宾,下至上海吴淞口的3000公里长江干流航线,将成 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此外,据有关部门测算,三峡工程建成后初期,每年将接待国内外游客1300万人次,将产生200亿元的旅游收入。老三峡的魅力 再加上新三峡的引力,使中西部地区旅游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创业优势
重视科技创业。成都是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最集中的区域,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工程产业为龙头,以高新技术加工制造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成都市 go-vern-ment高度重视科技创业,尤其是电子通讯、软件、生物制药、芯片行业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土地使用、资金等方面给创业者 大开“绿灯”。
2、创业环境良好。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枢纽城市,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气候温和,配套设施完善,英国渣打银行、日本东京三菱银行等全球知名金融机构都在成 都设立了代表处。这些优势,是大部分西部城市难以比拟的。
3、人才荟萃之地。成都是西南地区的人才高地,平均每1万人口拥有人才614人,远高于全国 482人的平均水平。成都的技能人才资源特别是丰富,据统计,2003年底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0万,这为成都的现代制造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创业领域
高科技行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是成都的支柱产业,go-vern- ment对这些产业有诸多的扶持政策。而且,近年来,成都涌现出一批技术创新力强、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如地奥制药、国腾通讯、托普、汇源等,形成了 良好的行业发展态势。
现代都市农业:成都的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领域发展势头良好,加上四川盆地资源丰富、气候温 和、土壤肥沃,现代都市农业是个很有价值的投资点。
休闲旅游业:成都毗邻青城山、峨眉山、九寨沟等旅游胜地,而且,成都人懂得享受生活是全国出了名 的,因此,成都的休闲、旅游、服务、餐饮等领域,有广阔的消费群体,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推荐:★★★★
适合人群:科技人士、海归人士、大学生、小成本创业者等。
6、杭 州——天堂之城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杭州,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更是近年来新崛起的经济城市。今天的 杭州,不仅是旅游、生活的“天堂”,也是创业的新“天堂”。
创业优势
1、go-vern-ment大力支持。近年来,杭州市go-vern-ment提出“创业在杭 州”的口号,推出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积极改善创业环境,营造“一心一意创大业、齐心协力创成业”的浓厚氛围,就连近日开幕的西博会也以“生活与创业”为 主题。
2、创业成本较低。杭州的创业、生活环境一流,但创业成本却相对较低。例如,在上海建一座400 多个房间的四星级酒店,没有6个亿的投资根本做不下来,而在杭州只要3个亿就足够了。
创业领域
休闲服务业:杭州是旅游胜地,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000多万人次。穿梭如织的人流,使得大到酒 店、餐厅,小到茶坊、咖啡屋、棋牌室等,都富有商机。只要店面够风花雪月,不愁没有市常
手工制造业:杭州的丝绸、陶瓷、制笔等手工艺产品,在海内外都有良好的口碑和坚实的市场基础,是 相当不错的创业领域。
零售业:杭州零售业发展惊人,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及川流不息的游客,将为杭 州零售业提供更为宽广的空间。
推荐:★★★★
适合人群:商界人士、手工艺人、文化人士等。 \
7、天津——明 珠之城
天津素有“渤海明珠”之称。由于有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世界第十五大城 市等诸多“背景”,天津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经济商贸中心和华北地区最大的航运中心,正日益显露出现代国际港口都市的风范。
创业优势
地域环境优越。天津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中国内地第二大港口和最大的航空货运中心,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通航;是中国 北方重要铁路枢纽,连通全国六大铁路干线。天津背靠北京“大树”,随着京津高速公路、京津塘轻轨等项目的逐步启动,两地可实现资源共享。
2、天津市全力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出台了《关于积极推动我市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意见》、《天津市促进创业投资业发展的暂行规定》等,在融 资、税收、人才等方面给予多项优惠政策。
创业领域
物流运输及港口贸易:天津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物流业与港口贸易有着雄厚的发展实力。天津已 成为北方最大的物流基地,有2000多家物流企业和贸易企业,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生物医药: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天津优先鼓励发展的产业之一,go-vern-ment从土地、能源 补贴、税收和财政扶植等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正在建设中的现代中药产业园、华立达生物园等,按国际标准进行规划和管理,为专业人士提供优质的创业环 境。
推荐:★★★★
适合人群:科技人士、海归人士、商贸人士、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
8、大连——海 滨之城
大连具有“京津门户”、“东北之窗”的双重身份,地理优势突出,拥有中国最优良的港口。在14个 沿海开放城市中,大连的高级人才密集度仅次于上海。在《福布斯》最新中国内地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上,大连名列第三。经济学家温元凯更是乐观地认为,大连是 全国最具投资和居住价值的城市。
创业优势
开放程度较高。大连是东北地区开放度最高、开放性经济最集中的城市,是外商投资的首选地,已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龙头。目前,大连已初步形 成了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外向型经济格局,是理想的投资区域。
2、工业基础深厚。大连工业化起步早,设备、技术基础雄厚,产业工人素质较高,尤以船舶、机车、重型机械、数控机床等装备制造工业的优势最为明显。
创业领域
制造业:大连的造船、装备制造业等都属于国家支持的战略性产业,go-vern-ment给予 了诸多的政策支持。模具园、船舶配套工业园、汽车零部件工业园等重点工业园的崛起,以及大众、宝马、日野等跨国名企的进入,为大连制造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 力。
养殖及加工业:大连是我国重点渔区和水产品集散地。为加快水产品加工业的升级速度,大连市go-vern-ment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 的加工项目给予适当补贴。
推荐:★★★
适合人群:商贸人士、海归人士、设计人士、有一定经济实力者。
9、温州——重 商之城
温州,自古就是重商之地。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更是以“千军万马办企业、千家万户搞生产、千山万 水找市潮的澎湃激情,从家庭作坊式工业起步,一步一步发展成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前沿阵地。
创业优势
1、创业氛围浓厚。温州的重商之风由来已久,温州人具有强烈的致富欲望和吃苦耐劳、敢闯天下的精 神。温州的创新意识之强烈,商业文化之成熟,享誉全国,创业氛围极其浓厚。
2、市场机制完善。完善而灵活的市场机制是温州经济的驱动力,也能为创业者提供规范的创业环境。 全国首个私营企业地方行政性法规、首个股份合作制经济地方行政性法规都出自温州。经过20年的培育,温州已形成较完整的市场体系,包括消费市尝资本市尝劳 动力市场等。
3、创业基础扎实。区域块状经济是“温州一绝”,即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生产方式,通 过高度的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形成产业集群。创业者如想进入这些领域,有现成的产业链和配套渠道,创业基础较为扎实。
创业领域
服装、鞋帽业:温州号称“中国鞋都”,制鞋业年产值高达300多亿元。同时,温州也是“中国服装名城”,服装业年产值达到 230亿元。温州的这两大产业,不仅在全国具有成熟的市场品牌,而且有完善的市场配套体系,创业者较易入门。
小商品制造业:打火机、眼镜、灯具、纽扣等,虽是微不足道的小商品,但市场需求较大,而且创业资金、技术要求相对较低。
温州就是凭着一个又一个小商品做大了市常例如,温州柳市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低压电器基地,产销量约占全国的1/3。
推荐:★★★
适合人群:商界人士、下岗失业人员、初创业者等。
10、厦 门——风景之城
厦门是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同时也是中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根据厦门市go-vern-ment的发展规划,到2010年,厦门将基本建成生态型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届时将成我国东南沿海又一块投资和创业的热土。
创 业优势
硬件环境一流。厦门曾多次被评为“国内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并入围“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此外,还拥有国家园林城 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殊荣。
2、创业政策优惠。厦门市go-vern-ment为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打破行业垄断、坚持“谁投 资,谁受益”原则、实行一视同仁政策、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为来厦门发展的创业者提供舞台。
创业领域
现代物流业:厦门是上海、香港连线上的一个重要枢纽港口,拥有海、陆、空三大运输优势,因此,物流业被定位为厦门的支柱产业之一。预计到2010年,厦门 将建设成为承接台湾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联系的航运物流中心。
2、电子信息业:厦门现有电子工业企业200余家,其中包括厦华、厦新、戴尔、松下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根据规划,今后厦门将重点扶持发展三大领 域,分别为计算机与网络产品领域、通信资讯产品领域、数字技术产品和家用智能中心产品领域。
推荐:★★★
适合人群:商务人士、科技人士、海归人士、华侨人士等。
二、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的实验室名单
序号 名 称 依托单位 归属部门 批准时间 1 浙江省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1991年 2 浙江省饲料及动物营养研究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1992年 3 浙江省核农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1993年 4 浙江省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1993年 5 浙江省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1994年 6 浙江省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1994年 7 浙江省纤维材料和加工技术研究实验室 浙江理工大学 省科技厅 1994年 8 浙江省流行性出血热疫苗重点研究实验室 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 省科技厅 1994年 9 浙江省细胞与基因工程重点研究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1995年 10 浙江省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省科技厅 1995年 11 浙江省眼视光学重点研究实验室 温州医学院 省科技厅 1995年 12 浙江省实验动物与安全性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省科技厅 1995年 13 浙江省真菌传植物病毒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省科技厅 1995年 14 浙江省鱼类健康与营养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省科技厅 1995年 15 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开放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1997年 16 浙江省综合信息网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1997年 17 浙江省心脑血管神经系统药物筛选和中药新药开发及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1997年 18 浙江省生物电磁学研究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1997年 19 浙江省器官移植重点研究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1999年 20 浙江省先进制造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1999年 21 浙江省光纤通信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 浙江工业大学 省科技厅 1999年 22 浙江省安全与冲击工程重点实验室 宁波大学 省科技厅 1999年 23 浙江省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宁波大学 省科技厅 2000年 24 浙江省环境污染控制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 浙江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省科技厅 2000年 25 浙江省戒毒研究重点实验室 宁波市微循环与菪类药研究所 省科技厅 2000年 26 浙江省表面工程研究中心 兵科院宁波分院 省科技厅 2000年 27 浙江省基因组生物信息学重点实验室 杭州华大基因研发中心 省科技厅 2001年 28 浙江省制药工程重点实验室 浙江工业大学 省科技厅 2002年 29 浙江省食品安全联合重点实验室 浙江工商大学等 省科技厅 2002年 30 浙江省绿色化学合成重点实验室 浙江工业大学 省科技厅 2003年 31 浙江省现代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 浙江林学院 省科技厅 2003年 32 浙江省动物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2004年 33 浙江省固体表面反应化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师范大学 省科技厅 2004年 34 浙江省现代纺织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理工大学 省科技厅 2004年 35 浙江省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 温州医学院 省科技厅 2004年 36 浙江省公共卫生应急检测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省科技厅 2004年 37 浙江省胃肠病学重点实验室 省人民医院 省科技厅 2004年 38 浙江省皮革工程重点实验室 温州大学 省科技厅 2005年 39 浙江省女性生殖健康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省科技厅 2005年 40 浙江省有机硅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 杭州师范学院 省科技厅 2005年 41 浙江省医学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 省科技厅 2006年 42 浙江省现代计量测试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 中国计量学院 省科技厅 2006年 43 浙江省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 邵逸夫医院 省科技厅 2006年 44 浙江省传染病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 省科技厅 2006年 45 浙江省家蚕生物反应器和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 浙江理工大学 省科技厅 2007年 46 浙江省嵌入式系统联合重点实验室 浙江工业大学等 省科技厅 2007年 47 浙江省生物技术制药工程重点实验室 温州医学院 省科技厅 2007年 48 浙江省蓄能空调与建筑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电机械设计研究院 省科技厅 2007年 49 浙江省农产品化学与生物技术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科技学院 省科技厅 2007年 50 浙江省水体污染控制与环境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2007年 51 浙江省抗真菌药物省级重点实验室 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07年 52 浙江省环境与安全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08年 53 浙江省服务机器人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2008年 54 浙江省工业汽轮机转子动力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08年 55 浙江省磁性材料与先进装备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 省科技厅 2008年 56 浙江省新生儿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省科技厅 2008年 57 浙江省血液肿瘤(诊治)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省科技厅 2008年 58 浙江省生物工程疫苗研发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省科技厅 2008年 59 浙江省水利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省科技厅 2008年 60 浙江省森林资源生物与化学利用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省科技厅 2008年 61 浙江省泵及电机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08年 62 浙江省化工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化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化工研究院) 省科技厅 2008年 63 浙江省太阳能利用及节能检测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能源研究所 省科技厅 2008年 64 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和保护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省科技厅 2008年 65 浙江省安全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省科技厅 2008年 66 浙江省能源与环境保护计量检测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省科技厅 2008年 67 浙江省新型纺织品研发重点实验室 浙江纺织服装科技有限公司(省服装中心) 省科技厅 2008年 68 浙江省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电子产品检验所 省科技厅 2008年 69 浙江省医疗器械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所 省科技厅 2008年 70 浙江省中药新药研发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省科技厅 2008年 71 浙江省风力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工程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09年 72 浙江省有机污染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浙江华特新材料公司 省科技厅 2009年 73 浙江省玻璃纤维重点实验室 巨石集团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09年 74 浙江省低压电器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 温州大学 省科技厅 2009年 75 浙江省薄膜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09年 76 浙江省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及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 省科技厅 2009年 77 浙江省微生物生化与代谢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 省科技厅 2009年 78 浙江省心血管诊治高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医学院 省科技厅 2009年 79 浙江省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医院 省科技厅 2009年 80 浙江省黄酒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古越龙山绍兴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09年 81 浙江省食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09年 82 浙江省船舶工程重点实验室 浙江海洋开发研究院 省科技厅 2009年 83 浙江省流程工业与自动化系统重点实验室 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09年 84 浙江省中药制药技术重点实验室 康恩贝制药股份公司 省科技厅 2009年 85 浙江省疾病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2009年 86 浙江省工业锅炉窑烟气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基地) 浙江天蓝脱硫除尘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09年 87 浙江省光纤制备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基地) 富通集团公司 省科技厅 2009年 88 浙江省汽车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基地)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09年 89 浙江省模式生物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温州医学院 省科技厅 2009年 90 浙江省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工业大学 省科技厅 2009年 91 浙江省茶叶加工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省科技厅 2009年 92 浙江省生物计量及检验检疫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计量学院 省科技厅 2009年 93 浙江省应用酶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省科技厅 2009年 94 浙江省海洋养殖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海洋学院 省科技厅 2009年 95 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 浙江林学院 省科技厅 2009年 96 浙江省网络技术及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计算技术研究所 省科技厅 2009年 97 浙江省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广播电视科学研究所 省科技厅 2009年 98 浙江省空间结构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2010年 99 浙江省腔镜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2010年 100 浙江省先进钢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 省科技厅 2010年 101 浙江省光电磁传感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2010年 102 浙江省中医风湿免疫病重点实验室 浙江中医药大学 省科技厅 2010年 103 浙江省生物燃料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工业大学、杭州能源环境工程公司 省科技厅 2010年 104 浙江省在线检测装备校准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计量学院 省科技厅 2010年 105 浙江省城市湿地与区域变化研究重点实验室 杭州师范大学 省科技厅 2010年 106 浙江省监控图象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10年 107 浙江省移动网络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宁波大学 省科技厅 2010年 108 浙江省农业微生物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2010年 109 浙江省分布式电源与微网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省科技厅 2010年 110 浙江省船港机械装备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省科技厅 2010年 111 浙江省抽水蓄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 省科技厅 2010年 112 浙江省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2010年 113 浙江省人物品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省科技厅 2010年 114 浙江省建筑节能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省科技厅 2010年 115 浙江省流体传输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理工大学 省科技厅 2011年 116 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 浙江工商大学 省科技厅 2011年 浙江万里学院 浙江海洋学院 117 浙江省可视媒体智能处理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工业大学 省科技厅 2011年 118 浙江省光信息检测与显示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师范大学 省科技厅 2011年 119 浙江省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 省科技厅 2011年 120 浙江省重要致盲眼病防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省科技厅 2011年 121 浙江省肾脏疾病防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杭州市中医院 省科技厅 2011年 122 浙江省网络多媒体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2011年 123 浙江省水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省科技厅 2011年 124 浙江省机电产品可靠性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理工大学 省科技厅 2011年 125 浙江省工量刃具检测与深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台州学院、温岭市天工工量刃具科技服务中心 省科技厅 2011年 126 浙江省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 浙江工商大学 省科技厅 2011年 127 浙江省塑料改性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11年 128 浙江省胸部肿瘤(肺、食管)诊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肿瘤医院 省科技厅 2011年 129 浙江省药用植物种质改良与质量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11年 130 浙江省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2011年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体育医院、浙江星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省海创园) 131 浙江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 省科技厅 2011年 132 浙江省作物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省科技厅 2011年 133 浙江省特色经济植物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师范大学 省科技厅 2011年 134 浙江省新型信息材料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11年 浙江大学 135 浙江省生物可降解医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浙江普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11年 136 浙江省电光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浙江山蒲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11年 137 浙江省小模数齿轮减速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横店集团联宜电机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11年 138 浙江省有机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浙江江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11年 139 浙江省生物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湖州工业生物技术中心 省科技厅 2011年 140 浙江省调味食品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浙江正味食品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11年 141 浙江省太阳能硅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11年 142 浙江省抗病毒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浙江车头制药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11年 143 浙江省工业车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11年 144 浙江省半导体照明测试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杭州远方光电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11年 145 浙江省微特电机节能降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杭州富生电器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11年 146 浙江省缝制设备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11年 147 浙江省低碳建筑能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杭州国电能源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11年 148 浙江省海洋生物医用制品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浙江海洋学院 省科技厅 2011年 149 浙江省智能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11年 150 浙江省列车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浙江网新技术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11年 151 浙江省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浙江理工大学 省科技厅 2011年 152 浙江省嘉兴水稻育种试验基地 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省科技厅 1991年 153 浙江省农药试验基地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 省科技厅 1991年 154 浙江省造纸化学品开发工程试验基地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 省科技厅 1992年 155 浙江省畜禽遗传育种试验基地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省科技厅 1992年 156 浙江省海水增养殖试验基地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省科技厅 1992年 157 浙江省工业自动化工程试验基地 杭州自动化技术研究院 省科技厅 1992年 158 浙江省非金属矿应用研究重点试验基地 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 省科技厅 1994年 159 浙江省染料及中间体中试基地 温州市工业科学研究所 省科技厅 1995年 160 浙江省河口海岸试验基地 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 省科技厅 1996年 161 浙江省食用菌开发中试基地 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 省科技厅 1996年 162 浙江省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省科技厅 1996年 163 浙江省浙南水稻育种试验基地 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省科技厅 1996年 164 浙江省纸基摩擦材料试验基地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公司 省科技厅 1996年 165 浙江省日化工业表面活性剂试验基地 浙江省轻工研究所 省科技厅 1997年 166 浙江省聚氯乙烯聚醚中间试验基地 杭州电化集团公司 省科技厅 1997年 167 浙江省竹类资源与加工试验基地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省科技厅 1997年 168 浙江省音视数字技术应用中试基地 西湖电子集团公司 省科技厅 1997年 169 浙江省高压电器试验基地 浙江开关厂 省科技厅 1997年 170 浙江省钎焊材料与技术试验基地 浙江省冶金研究院 省科技厅 1999年 171 浙江省汽车零部件试验基地 万向集团 省科技厅 2003年 172 浙江省植物代谢基因工程试验基地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省科技厅 2004年 173 浙江省磁性材料试验基地 中国计量学院、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省科技厅 2004年
三、环境能源工程毕业主要做什么,就业前景如何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研究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转化为电力、热能等二次能源的生产和利用过程;研究人工环境、制冷空调、低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还研究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伴随能源转换与利用过程排放的有害物质将造成环境污染,能源的生产必须高效、清洁。能源与环境系统专业不仅对自动化控制十分依赖,而且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集合了热科学、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科学、系统工程科学等高新科学技术。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具有很宽的专业知识面,是一个能源、环境与控制三大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宽厚热科学理论和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知识,能从事清洁能源开发、电力生产自动化、能源环境保护、制冷与低温、空调和储能、空调与人工环境等领域的设计、研究与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除数理化、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外,设有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电工电子学、传热学、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基础、自动控制理论、能源与环境工程及自动化系列课程、制冷与人工环境及自动化系列课程等。 开办院校 北京 [比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上海 [比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比较]上海电力学院 山东 [比较]山东大学 江苏 [比较]江苏大学 浙江 [比较]浙江大学 陕西 [比较]西安交通大学 全国有这个专业的院校不多,学科夸度比较大。学成是复合型人才,就业选择面广。祝你成功
四、关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属于一级学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属于二级学科;两个专业又细分若干领域,具体需要看学校的实力而定。两个专业都属于宽口径培养,工作范围从研发到终端销售都需要该类人才。
学科门类: 工学
专 业 类: 土木类
专业名称: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从事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供给系统以及建筑设施智能化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设备调试、运行管理、设备研发、产品营销等工作所需的基
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与创新能力,能在设计研究院、工程公司、设备制造企业、管理部门等从事设计、研发、生产、施工、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
术应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建筑环境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建筑、机械、自控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接受建筑环
境与熊源供给系统的工程设计、设备开发与使用、施工组织与安装、系统运行调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的规划、设计、研发、生产、施工、管理
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供给系统工程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资源、能源、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工程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的意识;
4.掌握扎实的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供给系统工程的公共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专业技术理论提出解决工程应用的技术方案的能力,并具有解决一般专业工程问题的能力;
6.具有能够参与生产及运行系统的设计以及系统运行和维护能力,具有能够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
7.具有获取信息和职业发展学习的能力;
8.具有建筑环境控制、能源供给及节能技术工程中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了解有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及法规和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学科门类: 工学
专 业 类: 土木类
专业名称: 土木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
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似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力学、结构、施工、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力学分析、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文字图纸表达等方面
的基本训练,掌握在土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工程经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掌握一门外语;
2.了解物理、信息科学、工程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数学和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3.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和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工程结构选型、构造、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工程结构CAD和其他软件应用技术,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一般技术、过程、组织和管理以及工程检测和试验基本方法;
5.了解本专业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给水与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相关知识,了解土木工程机械、交通、环境的一般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相近学科的一般知识。
6.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7.具有应用语言、图表和计算机技术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
8.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并能解决一般工程问题,具有计算机、常规工程测试仪器的运用能力;
9.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1O.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能源环境工程面试问题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