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制备工艺实验报告(陶瓷制备工艺实验报告怎么写)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陶瓷制备工艺实验报告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纳米陶瓷的制备
纳米陶瓷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纳米粉体的制备、成型和烧结。世界上对纳米陶瓷粉体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但应用较广且方法较成熟的主要有气相合成和凝聚相合成2种,再加上一些其它方法。
气相合成:主要有气相高温裂解法、喷雾转化法和化学气相合成法,这些方法较具实用性。化学气相合成法可以认为是惰性气体凝聚法的一种变型,它既可制备纳米非氧化物粉体,也可制备纳米氧化物粉体。这种合成法增强了低温下的可烧结性,并且有相对高的纯净性和高的表面及晶粒边界纯度。原料的坩埚中经加热直接蒸发成气态,以产生悬浮微粒和或烟雾状原子团。原子团的平均粒径可通过改变蒸发速率以及蒸发室内的惰性气体的压强来控制,粒径可小至3~4nm,是制备纳米陶瓷最有希望的途径之一。
凝聚相合成(溶胶一凝胶法):是指在水溶液中加入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通过控制PH值、反应温度等条件让其水解、聚合,经溶胶→凝胶而形成一种空间骨架结构,再脱水焙烧得到目的产物的一种方法。此法在制备复合氧化物纳米陶瓷材料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凝聚相合成已被用于生产小于10nm的SiO2、Al2O3和TiO2纳米团。
从纳米粉制成块状纳米陶瓷材料,就是通过某种工艺过程,除去孔隙,以形成致密的块材,而在致密化的过程中,又保持了纳米晶的特性。方法有:沉降法:如在固体衬底上沉降;原位凝固法:在反应室内设置一个充液氮的冷却管,纳米团冷凝于外管壁,然后用刮板刮下,直接经漏斗送人压缩器,压缩成一定形状的块材;烧结或热压法:烧结温度提高,增加了物质扩散率,也就增加了孔隙消除的速率,但在烧结温度下,纳米颗粒以较快的速率粗化,制成块状纳米陶瓷材料。
二、陶瓷的制作过程?
概念:陶瓷是以粘土为主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它的主要原料是硅酸盐矿物(如粘土、石英等),因此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
主要成分: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钙、 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钛等。
常见的陶瓷原料有粘土、石英、钾钠长石等。
工艺流程:
一、淘泥 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二、摞泥 将淘好的瓷泥分割开 ,摞成柱状,便于储存 和拉坯用。
三、拉坯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四、印坯 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五、修坯 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修坯又分为湿修和干修。
六、捺水 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七、画坯 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八、上釉 画好的瓷坯粗糙,上好釉后则光滑又明亮。常用的上釉方法有浸釉、淋釉、荡釉、喷釉、刷釉等。
九、烧窑 经过数十道工具精雕细琢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 现在的窑有气窑、电窑等。
十、成瓷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
十一、成瓷缺陷的修补 有时瓷器烧出来会有一点瑕疵,用JS916-2(劲素成)修补,可以让成瓷更完美。
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微波干燥技术。
微波干燥技术的原理微波是频率在300兆赫的电磁波,被加热介质物料中的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它在快速变化的高频电磁场作用下,其极性取向将随着外电场的变化而变化,造成分子的运动和相互摩擦效应。此时微波场的场能转化为介质内的热能,使物料温度升高,产生热化和膨化等一系列物化过程而达到微波加热干燥的目的。
三、陶瓷制作的工艺流程是什么?
1
坯料制配工艺
a、搅拌工艺:
单一陶瓷原料按配方过磅投放——搅拌池搅拌均匀——抽浆高位池——过筛(2次)——除铁(2次)——沉浆池——抽浆榨泥——粗练——陈腐(15天)——精练(2次)——送成形配用。
b、球磨工艺:
单一陶瓷原料按配方过磅投放——球磨机中——按比例加水——球麻定时抽浆检测细度——放浆沉浆池——过筛(2次)——除铁(2次)——沉浆池——抽浆榨泥——粗练(2次)——陈腐(15天)——精练(2次)——送成形配用。
2
釉料制配工艺
a、釉用单一原料按配方过磅投放——球磨机中——按比例加水——球磨定时抽浆检测细度——放浆——过筛(2次)——除铁(3次)——存浆池陈腐备用。
3
日用陶瓷成形工艺流程
a、机压成形工艺流程
泥料——切泥片——压坯——带模干燥——脱模——坯体干燥——磨坯——捺水施内釉——捺外水沾外釉——取釉——扫灰检验——装匣——烧成。
b、注浆成开工艺流程
泥料化浆——高位浆桶——注浆——添浆——倒出余浆——带模干燥——起坯——利假口——坯体干燥——汤釉——接把嘴——补外水——沾釉——扫灰检验——装匣——烧成。
四、微晶陶瓷的制备技术
1熔融法 最早的微晶陶瓷是用熔融法制备的,至今熔融法仍然是制备微晶陶瓷的主要方法。其工艺流程为:在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晶核剂(如ZrO2,CuO,Cr2O3 等)并混合均匀,于1300~1500℃高温下熔制,均化后将玻璃熔体成型,经退火后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核化和晶化,以获得晶粒细小且结构均匀的微晶陶瓷制品。熔融法的最大特点是可沿用任何一种玻璃的成型方法,如压延、压制、吹制拉制、浇注等;与通常的陶瓷成型工艺相比,适合自动化操作和制备形状复杂、尺寸精确的制品。
2烧结法 烧结法制备微晶陶瓷的工艺流程如下为:配料→熔制→水淬→粉碎→过筛→成型→烧结→加工。 烧结法制备微晶陶瓷不需要通过玻璃形成阶段,因此适于高温熔制的玻璃以及难以形成玻璃的微晶陶瓷的制备,如高温微晶陶瓷材料等。用该法制备的微晶陶瓷中可存在含量较高的氧化锆、莫来石、尖晶石等耐高温晶相。如将MgO-Al2O3-SiO2系统玻璃粉碎后与方镁石混合烧结,形成莫来石质微晶陶瓷,耐温高达 1250℃。此外,烧结法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玻璃经过水淬后,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增加,比熔融法制得的玻璃更易于晶化,因而有时可以不使用晶核剂,也可以制备出性能良好的微晶陶瓷材料。烧结法制备的微晶陶瓷主要集中在CaO-Al2O3-SiO2,Li2O-Al2O3-SiO2,MgO- Al2O3-SiO2,等系统。
3溶胶-凝胶法 最早是用来制备玻璃的,但近十多年来,一直是玻璃与陶瓷等先进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热点。溶胶-凝胶法的主要优点是:(1)可以得到均质高纯材料;(2)可防止某些组分挥发并减少污染;(3)其制备温度比传统方法低得多,(4)可扩展组成范围,制备传统方法无法制备的材料,如不能形成玻璃的系统和具有高液相组成的微晶陶瓷。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微晶陶瓷主要为具有高温、高强、高韧性以及其它特殊性能的高新技术材料。
4强韧化技术 为了获得力学性能优良的材料,可在微晶陶瓷制备过程中采用一些特珠工艺,如表面涂层和离子交换法等工艺方法。其中表面涂层适用于高膨胀系数的微晶陶瓷,强化后的材料强度可提高3~5倍,对于低膨胀的微晶陶瓷,一般采用离子交换法。微晶陶瓷的微观结构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采用热挤压、温度梯度等方法使晶体定向生长,可大幅度提高力学性能。此外,还可以在微晶陶瓷中加入高强度的纤维或晶须制成高强度的复合材料。
以上就是关于陶瓷制备工艺实验报告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