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案设计(图案设计软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图案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logo设计有哪些注意事项?
第一点禁忌:元素禁忌
元素禁忌,其实是文化(宗教)禁忌。由于各国文化差异,每个国家与地区,都有某些特定禁忌,如日本忌荷花,忌数字9和4,韩国也忌4,美国人忌数字13,加拿大和英国忌白百合。我以上提到的荷花,数字等,在logo设计中,往往以图形元素形式出现,因此,需确保在项目开始时,充分了解当地人文情况便可。更多内容,不再展开说明。
龙在东西方文化中的理解大相径庭。东方认为是吉祥神圣之物,在西方却被理解成邪恶。这也是为何在东方举办的国际类赛事中,很少出现,龙为吉祥物的原因。
当然,在我的记忆力,也有过例外
背后的原因就不详细说明了
-
第二层禁忌:传播禁忌
我会着重说一下这一点。我们在讨论各种禁忌也好,美感也罢,又或者图形的内涵,其实我们都是为了提高logo的传播性。
logo、品牌名称、广告语、产品品质......等诸多方面,辅助促成了品牌形象。品牌形象如需根深在消费者心智中,首要条件是能够传播,然后便是利于传播。
以下内容仅就logo违背传播条件来进行讲解与分析。
上图,是影响logo传播性的三点要素。
-
1. 易于应用 1.1 介质
logo作为品牌的身份标签,会与产品同时出现在顾客面前。
衣服的布料,汽车的合金,饮料的铝罐,铅笔的木材,通讯器材的塑胶......,这些,均是logo呈现的介质。目前,极少会有人会先去考虑这一点,因为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某些曾经不可能印制logo的介质上,也逐渐解决了这些难题。
-
1.2 媒介
媒介有别于介质。
布料,可以理解为服装品牌logo出现的介质,而领后标,便是服装品牌logo出现的媒介。
合金,可以理解成汽车品牌logo出现的介质,而车前脸、方向盘、车钥匙,便是汽车品牌logo出现的媒介。
在logo设计时,一定要充分的了解,logo将会出现在什么样的媒介上。
当媒介面积较小时,不宜出现复杂化的logo。当然,这一点作用,目前在VI设计中也逐步被辅助图形所代替。例如下图adidas的胜利三条杠,便是为适应不同媒介考虑而生的。
又例如上图,将logo中元素拆分,在设计初期,便充分考虑不同媒介的应用需要来进行设计。
-
第一次总结:
logo设计中,应该尽量充分考虑最终实施的媒介。
我遇到过一件事,客户方为某国产手机品牌,要求设计一款logo,但设计师信手拈来,完全未全盘考虑发布媒介,最终过于复杂的logo出现在产品上,实在看不清。既然看不清,那就更无从谈起识别与传播。
-
2. 易识别 易于识别的背后心理,其实是易于感知。
消费者在看到logo后,能够迅速的通过logo的样式明白这是一个什么企业机构或者产品。
上图logo,如应用在男士相关用品之上,便是错误的选择。
2.1 logo的表现形式
对于logo的表现形式,通常从形式上分为以下三大类:
A. 图形为主
B. 文字为主。
C. 图文结合
对于C图文结合,我要特别说明一下,上图右上角联想logo,由于我们是汉字母语区,因此,logo中Lenovo的英文字样,我们在观看时的第一反应,不是作为文字理解,而是当作图形理解。
具体,请移步至:为什么很多人无法接受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中出现汉字?
首先,就以上所提“图形”,我们先来说明一下。
图形,作为组成logo的主要元素之一,在表现形式上,又可分为如下两类:
a. 反映行业或品牌价值内涵(抽象型)
这类图形设计常用于:有具体业务但无具体产品的企业;产品线较为丰富的企业;企业业态较为丰富的企业;行业认知度较低的企业......
由于无法从具体形状上反映行业特性或囊括的业务范畴,大多在logo设计时,用图形去反映某种精神状态或面貌。
b. 反映行业或品牌特性(具象型)
图形直接取材于行业特性或产品特点,是此类logo中图形的主要表现形式。
这类图形设计常用于:认知度较高的服务型机构;产品线单一企业......
-
2.2 图形的禁忌 无论是以上所提到具象型还是抽象型的图形,都需在图形样式上多做考虑,以免产生歧义联想。
如下:
(以上图片来自于网络)
-
2.3 人像logo的禁忌
在此,特别说明,采用人头像作为品牌logo主要图形情况
以上举例的四组logo,均为人像为主要基本型。除老干妈品牌外,其余三组,均在表现形式上,将人物进行二维化处理,削弱人物真实社会身份,强调人物内涵定位(KFC:和蔼;王致和:传统;真功夫:霸道)。
某些品牌在创立之初,一心扑在产品研发,渠道建设等方便,不大注意品牌形象的打造。由于过于相信“好酒不怕巷子深”的道理。又由于品牌拥有方错误的理解品牌的含义,希望将自身而不是产品打造成品牌,违背企业发展市场规律。这便是前些年,人像logo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这样的表现形式,会给观看者带来某些不好的联想。近年来,人像logo被吐槽很多,很多品牌拥有者也逐渐转变思维,也不再执意将自己头像做为品牌logo出现。
-
2.3 字体样式的禁忌
以上,简单说了图形的样式的禁忌,接下来,谈谈组成logo的另外一个元素——文字
我们先看看上图知乎的汉语拼音。各位可以自行感受一下,你们认为哪一个给你的感觉更严肃?哪一个更具娱乐性?
再次强调一下,在logo的设计中,图形与文字的区别,其实是很模糊的,上图中的zhihu,虽以文字形式出现,但我们第一感受,依然是作为图形去理解。具体内容,还是请移步至:为什么很多人无法接受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中出现汉字?
具体的字形感受,在此就不再延展说明,各位可移步至:商业logo的英文大小写有什么规则?
-
2.4 色彩选择的禁忌
色彩,是最吸引人的元素。
在色彩的选择上,首先需参考第一点文化(宗教)禁忌,其次,便是与行业的契合度。
国际知名品牌标志色彩分布在某些段特别集中(蓝、红、黄),某些段特别少(绿、紫、紫红),为什么?
同样图形为主,但使用不同配色,均会产生不同心理感受。常规来说,食品类忌冷色调;儿童类忌冷色调;更多色彩的心理感受,在此就不一一展开说明。如有机会在具体回答。
-
第二次总结:
logo设计中,图形的样式,无论是具象或抽象,均需要在图形的美感与联想上多做考虑。避免产生歧义。特别是某些具象图形logo,既然以具象的方式出现,就应该更加精准的反应产品或行业特点,以免画虎类犬。
而文字字体样式的选择上,需更透彻的了解企业或品牌价值定位,再来选择符品牌形象定位的字形来表达。选择了错误的字形,便违和了品牌形象定位的初衷。
-
3. 易复制在看下面的内容之前,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各位可以拿一张纸和一支笔,随手画出你能够记得的logo,我们再来看看,有哪些logo是我们记忆深刻的。
logo的视觉形象不像广告语文案,有那么大的传播机会。我们可以将广告语,用调侃的方式在生活中使用,例如赵本山的那句:“谁用谁知道!”
logo需要具备易于传播性,就需要刨去本身为了复杂而复杂的设计概念。这一点,是被大多数设计师或客户所忽略,但,在我看来确是最重要的,是衡量logo传播力度的最主要标准。客户会错误认为,花了钱,不能买个复杂的,就不划算。设计师会错误认为,自己不做出一个复杂的,就反映不出自己的实力,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
iOS7变成现在的样子后,大家都在吐槽,说难看,但却极少有人发现其中的机会所在,在抛去了繁杂的拟物化设计之后,留给我们的,是真正抽丝剥茧的基础图形。世间的基础图形,不外乎圆形、方形、三角形、六边形......。谁能够第一时间抢占这些图形在客户心中的心智定位,未来就在你手中。我们看到钩子,会想到谁?我们看到蓝红白相间的太极图案会想到谁?这就是简单的魅力。
第三次总结:
不要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复杂而复杂,从而违背了传播的初衷。
二、杯子的个性图案如何设计
现代设计是不是就等于要将传统摒弃、淘汰甚至与之隔绝,又或是束之高阁,否则就是陈旧过时而体现不出创意感和时代感呢?当然不是。我们从近年来一些脍炙人口且深入民心的标志设计的佳作中不难看到设计者是如何将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互相结合,互相融为一体的。
中国银行是中国金融商界的代表,要求体现中国特色。设计者采用了中国古钱与“中”字为基本形,古钱图形是圆与形的框线设计,中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字形状,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给人的感觉是简洁、稳重、易识别,寓意深刻,颇具中国风格(图1)。中国银行标志之所以能够给人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我想这主要还是得归功于一直以来人们对象征财富的古代铜钱形象的根深蒂固的认识吧。
中国电信的标志是以“中”字及中国传统图案的回文作为基础,经发展变化而成的三维立体空间图案(图2),寓意为四通八达的通讯网络,象征中国电信时时畅通,无处不达,形象的表达了中国电信的特点:科技、现代、传递、速度、发展,该图案装饰效果强烈,并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感,可以说是将传统文化运用得极具现代感的经典之作。
北京王府饭店的标志也是此类设计的佼佼者。王府饭店地处北京王府井,是一家五星级饭店,此地原是清朝皇室官宦的居住地,饭店的建筑外形具有中国传统古典风格,所以该标志采用几何图形构成,以中国“方胜盘长”吉祥图案为基本形,经变化成垂直和水平直线构成上下左右对称的正方形,有秩序的经纬穿插,表现出王府饭店的规范管理、优秀服务的含义。在细节处理上,作者在四角处的线条有意断开,意在描绘“井”字,暗示饭店位置,同时“井”字寓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意。图形中间的“王”,既是五府饭店的第一字,又代表饭店在同行中的王者地位。(图3)
在标志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是将本土文化自我延续,在世界信息交流方面也表现出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传统向来推崇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的处世哲学,而最能形象生动表述出这一哲理的,则要算“太极图”——阴阳鱼合抱、互含,两条鱼的内边衔合得天衣无缝,两条鱼的外边是为正圆(图4)。通过这个“太极图”,祖圣和先贤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统一体之中,凡是有利于对方的,便有利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利于自身,这个“太极和谐原理”,无论个人之间、家庭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乃至人类与自然之间,都是广泛适用、概莫能外的。而在设计这个概念中,我们则把这种形式称之为“互让”。也正是因为这个太极图所蕴含的深刻意义,联合国选定中国传统太极图案作为2001年8、9月间在南非举行反对种族歧视世界大会这一盛会的会徽。设计者对太极图案进行了艺术加工,将黑白两色的阴阳两极增加了不同层次的灰色作为过渡,象征着各国人民虽然种族、文化及地域不同,但在这个世界里他们却能取长补短、和睦相处。这个标志,不仅是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更重要的是把中国一向主张和平共处的原则和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向世界传播。
现今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2008北京奥运会的标志了。从申办奥运会中所设计的申办会徽,到正式的奥运会徽,都充分展示了中国的特色,受到全世界的一致称赞。申办会徽由奥运五环色构成,形似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的“中国结”,又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中国结”象征着吉祥如意,也体现了每一个中国人大家心心相连、团结一致的精神;太极拳则是中国的国粹,整个图案如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象征世界人民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的深刻涵义。(图5)
正式的标志更为出色,这个标志名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传达和代表了三层含义:一是以中国传统文化汉字印章作为标识主体图案表现形式,选用中国传统颜色———红色作为主题图案基准色,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代表着民族与国家,代表着喜庆与祥和。二是作品主体部分又似“京”字,又似舞动的“人”张开双臂,充分反映了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中国,传递着友好、真诚与热情。三是作品中巧妙地幻化成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人形,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强调了以运动员为主体和健康向上的精神,充满动感与活力。这个标志把中国文化和奥运会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也赞不绝口,称其“既展现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又传递了一个前途光明的伟大国家青春和富有朝气的精神”。(图6)
其实诸如此类的设计还有很多,比如中国人民银行标志(图7)中所采用的中国古代刀形钱币;港龙航空公司标志(图8)中的象征着生气勃勃、飞黄腾达的龙的造型图案等等,都深为人们所熟知并喜爱。仅是在标志设计这个的小小空间里,我们都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创作动力,更何况在现代其他各种文化艺术领域之中,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所以说,传统并不等于过时,传统文化也不会如日落西山而光芒不在,关键是在于我们如何将它们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并且发扬光大。我们不能只是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历史文物“保护”起来,更不能视之如敝履,犹恐扔之不及,我们需要的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想作为每一个从事艺术设计的工作者都应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担负起这一份责任。
三、班旗设计图案 创意霸气班旗图案 班旗素材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的运动会上也越来越能够体现学生们的个性和创造力,从前我们的运动会,只能穿着整齐的校服,每个班的班旗也只是在红色的旗帜上印上几年几班,每个班级都是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开始提倡个性解放,每个班级都可以自由选择穿着的服装,甚至连班旗都可以自由设计,每个班级都能够展示出自己的班级特色,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受学生喜爱的运动会!在班旗的设计上,很多班级没有设计的经验,不知道从何下手,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些 班旗设计图案 素材,给大家提供一些好的灵感~
一、班旗设计图案——手绘卡通一班班旗
这个班旗的图案可以说是十分可爱了!班级里的每个成员都有属于自己的卡通形象,每个人围成一个圈,中间的班级一班就像一束正在生长着的稻谷,象征了这个班级的蓬勃发展,既有创意又有寓意。
二、班旗设计图案——霸气三班班旗
这个班旗在设计上就十分的有张力了,三班的叁采用了书法的形式,笔画上不拘小节,十分大气,背景上的龙凤盘踞,也更给这个图案设计增添了几分雄霸天下,笑傲苍穹的气势。
三、 班旗设计图案——飞翔六班班旗
整款班旗整体看上去十分的和谐,两边线条流畅的翅膀,也寓意着整个班级可以向上继续努力加油,圆形上的皇冠剪影也在预祝班级可以“胜者为王”。中间的数字6并不是传统的字体,而是采用了水彩画一样的质感,边缘还有像墨水喷溅一样的墨迹,十分有设计感。
四、班旗设计图案——最美十二班班旗
这个班旗的设计可以说是班旗图案里的“门面担当”了,两个飞翔的凤凰呈对角线对称,及有对称的美感,又不会使画面过于死板,而是使得整个画面都灵动了起来。中间的十二班的标志也加上了对称的翅膀和皇冠,显得更加的霸气有力。整体的色调是十分温柔的粉蓝色搭配,从而中和了画面的凌厉霸气,反而又略带一点温柔友好,让人不会觉得难以接近。
四、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案例
一 欧洲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01·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上留下的痕迹
我们下面讨论传统文化对欧洲现代设计的影响。西方进入工业革命时代,直接的原因是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这种发展,使延续了数千年的手工艺,演变成机械化大生产。但是,尽管在科学技术史上有了这样实质性的飞跃,并且引起象柯布西埃一样的建筑师和艺术家的欢呼,以为从此告别了手工艺时代的设计方法,进入全新的建筑革命时代,而事实上,欧洲积淀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与艺术,仍然在现代设计中,被自觉不自觉地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着。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被后来人称为工业革命里程碑的艺术与设计作品,在它们身上,是怎样体现着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的。欧洲哲学家们说建筑是写在石头上的历史;欧洲艺术家们说建筑是艺术的皇后,所以,我们就先从建筑说起。
建筑艺术
第一个例证是建成于1851年的伦敦水晶宫。这是一幢为伦敦世界博览会提供展览场地的建筑,大英帝国政府,为了显示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炫耀殖民主义掠夺世界资源并开始支配世界的实力,英国当时在位的维多利亚女王和他的丈夫阿尔伯特公爵,决定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一次国际性博览会。于是,就有了这幢由英国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设计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后来,人们都称它为水晶宫。水晶宫仅用了八个月即全部竣工,正是因为这幢建筑的几何形状、建筑尺度的模数化、定型化、标准化,以及坚硬晶莹的玻璃墙壁和工厂化生产,使这个商业圣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体现初期功能主义风格的重要作品,预示了二十世纪设计的三大发展——机器成了风格的塑造者;技术作为新建筑或者新产品材料的直接来源;非建筑师取代建筑师的地位,俨然成为建筑风格的革新者。
如果我们把科技进步带来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计成果,暂时放一放,看一看水晶宫的圆拱式屋盖,虽然没有了歌特式建筑“刺破青天锷未残”的外部造型,但是,人们仍然能够从那罗马式的半圆形拱券上,感受到一切朝向上帝的宗教精神,因为那透明的圆拱式玻璃屋顶,更便于人们与上帝神灵的沟通;看一看空旷直达透明玻璃屋顶的大厅,仍然使人回味起中世纪教堂的祈祷大厅;环绕大厅的柱廊,虽然失去了古希腊柱式和古罗马柱式的风采,但是,人们仍旧能够感受到欧洲古典建筑内部空间的宗教气氛;彩色玻璃幕墙上的多彩图案,虽然没有了欧洲古典主义建筑的浮华雕塑,但是却也能够勾起人们对欧洲古典建筑壁画的遐想……这就是一种文化的精神,它可以在古典主义的砖石艺术中得到展示,也可以在现代工业化材料、工艺和设计中得到体现。
第二个例证是建成于1889年的巴黎埃菲尔铁塔和巴黎世界博览会机械馆。前者是在巴黎世界博览会期间,为纪念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00周年而建;后者是专门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机器展览而建。两幢建筑都是在巴黎世界博览会时完成的作品。
1889年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日,法国政府决定隆重庆祝,在巴黎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博览会,以展示法国工业技术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并建造一座象征法国革命和巴黎的纪念碑。于是,就有了以设计人——法国工程师居斯塔·埃菲尔(G·Eiffel)的名字命名的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完全采用装配式工厂化生产方式,而且采用了工业革命带来的一切可能的科技成果。在设计、构件制作、装配组合,大工业系列化生产模式,充分显示了现代工业的进步性。当时人们认为:埃菲尔铁塔恰如新艺术派一样,代表着欧洲古典主义传统向现代主义过渡与转换的特定时期。但是,我们也不难从这个里程碑式建筑身上,找寻到传统文化艺术的印痕。那高耸入云的塔尖,也常常使人想到歌特式建筑那个高拔、挺直、垂直向上的动势造型。甚至那从塔尖延伸到塔基的曲线,也极其容易使人们联想到歌特式建筑尖尖的拱门、有棱筋的穹隆顶。这里面仍旧包含着传统文化的精神,所不同的是,它使用了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但是,文化的精神却在科技进步和艺术探索中得到传承。
在这次世界博览会上,工业革命对建筑的影响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巴黎博览会机器展览馆是本次博览会上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它运用当时最先进的结构和施工技术,采用钢制三铰拱,跨度达到115米,堪称建筑跨度的大跃进!陈列馆共有20榀这样的钢拱,形成宽115米、长420米,内部毫无阻挡的庞大室内空间。钢制三铰拱最大截面高3.5米,宽0.75米,而这些庞然大物越接近地面越窄,在与地面相接处几乎缩小为一点,每点集中压力有120吨。陈列馆的墙和屋面大部分是玻璃,继伦敦水晶宫之后,又一次造出了使人惊异的建筑内部空间。
这次世界博览会,与伦敦世界博览会已经相隔37年的时间,工业革命仍然以它惊人的速度向前迅猛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层出不穷,各种技术更加成熟。因此创造了比伦敦世界博览会上更新、更高的工业化奇迹,是理所当然的。然而,除开技术上的创新以外,在艺术上,并没有什么值得欢呼的,因为那长达420米,跨度达115米的连续三铰拱,表现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艺术上还是使人联想起罗马式的厚重圆拱,只是材料不同而已。但是,他们之间的文化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机器馆1920年被拆除,所以也很少有人再提起它。
第三个例证是完成于1920年的苏联第三国际塔设计方案。这个被后来人称为“完全体现了构成主义设计观念”的设计方案,比埃菲尔铁塔还高出一半,里面包括国际会议中心、无线电台、通讯中心等。这个现代主义的建筑物,其实是一个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雕塑,它的象征意义比实用性更加重要。第三国际塔方案是由苏联艺术家弗拉基米尔·塔特林设计的,是苏联构成主义艺术与设计的代表。构成主义艺术与设计是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俄国先进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无论从探索的深度还是广度来说,这一运动都毫不逊色于德国的包豪斯运动,或者是荷兰的风格派运动。
苏联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胜利后的苏联,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干预,但是共产主义信仰和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使大批知识分子以饱满的革命激情投身革命,他们希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立一个繁荣、富强、平等的苏联而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在内外干涉的困境中,苏联的建筑师、艺术家和设计师,开始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艺术与设计上的探索。后来苏联在柏林举办苏联新设计展览,不仅使西方系统地了解到构成主义的探索和成果,而且了解到设计观念的社会背景,即在苏联艺术中广泛提倡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创作原则,而且强调艺术源于生活。我们今天不必为兴起于苏联的构成主义下什么定义,但它在当时,的确给欧洲的现代主义艺术带来很大影响。受此影响,格罗披乌斯立即调整了包豪斯的教学方向,抛弃无病呻吟的表现主义艺术方式,转向理性主义,提出“不要教堂,只要生活”的口号,这是包豪斯自1919年开办以来第一次政策上的重大调整。构成主义在艺术上取得的极大突破,对西方艺术与设计发展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诚然,第三国际塔设计方案,在艺术上的前卫性,政治上的象征性,毋庸质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革命情调的艺术设计作品,我们也能够从中解读出欧洲传统文化的语言符号。那个具有无限动感的、螺旋式节节上升的构图,实在就是歌特式建筑对上帝崇拜的宗教灵魂。只是苏联构成主义艺术家和设计师,给它赋予了新的内容和诠释。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对于后世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由此,也可以引申到今天的所谓“先锋派”和“前卫派”艺术——他们虽然不可能与苏联构成主义艺术家同日而语,也无法比及苏联构成主义艺术家的探索精神,但是他们总要在自己的“前卫”艺术中,标榜反传统文化艺术的属性,甚至要彻头彻尾地使传统文化与艺术消亡。以第三国际塔设计方案这个个案分析,任何艺术,都不会因为它的前卫性,而失去传统文化精神。
第四个例证是美国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这幢“双子大厦”,不能不说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投资额2.8亿美元;110层,高约417米,(两年之后被同样层数443米高的芝加哥西尔斯大厦超过);占地16公顷,总面积达92.9万平方米;开挖泥土和岩石90多万立方米;全部工程用料——钢材20多万吨、混凝土32万多立方米;澳大利亚专门为修建它而设计制造8台大型起重机;为穿越这座“站立起来的城市”,200多部电梯和70多座自动扶梯不停工作,电梯的速度最高达每秒钟8米;1973年建成时,打破了帝国大厦保持了42年之久的世界最高建筑纪录,成为世界上第一高的建筑,直到2001年“9·11”事件化为灰烬为止,它的高度仍然是世界第四,美国第二,纽约第一的地位。
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是美国高层建筑最辉煌的时期,由于建筑技术的成熟和美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强盛,这一时期的高层建筑无论在高度、功能还是数量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增长,于是,就在纽约诞生了这幢“双子大厦”。大厦由美国籍日本人、建筑师山崎实设计。在山崎实看来,世界贸易中心建筑的基本问题是“寻找一个美丽动人的形式和轮廓线,既适合于曼哈顿区的景观,又符合世界贸易中心的重要地位”;他认为,人类既然能够建造摩天大楼,就一定能够理解摩天大楼。所以,在一百多个设计方案中,山崎实最终确定了后来矗立在纽约曼哈顿的“双子大厦”设计方案。这个方案高宽比为7:1,由密集的钢柱组成,钢柱之间的中心距离只有一米多,所有窗都是细长形,那些由钢柱构成的挺拔向上的线条,以及从第9层向下三根柱合为一根,合并处设计成尖拱状,颇具哥特式风格,那些连续不断的尖拱式门洞,更使人联想到歌特式建筑的典型形式,想到欧洲传统文化与艺术的蜕变。不论山琦实是在怎样一种心态下确定的这个方案,他最终也还是没有躲开欧洲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影响。
山琦实是美国重要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代表人物,他对摩天大楼有着难解难分的情缘,他曾经承担帝国大厦的设计工作,那是一幢在1973年世贸中心双子楼落成之前,世界上最高的大楼。山琦实1954年设计的普鲁伊特—艾格大厦被炸毁,这一事件被美国著名的评论家和历史学家查尔斯·詹克斯宣布为现代主义的终结,代表了国际主义设计的终结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而他设计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则是华尔街金融中心的标志和象征。山琦实曾经说:“对于我,建筑不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我的生命。”这话不幸言重,当山琦实的生命在1986年终结之后十五年,世界贸易中心大厦也在“9·11”事件中终结了生命。
“9·11”事件之后,美国人开始重建世界贸易大厦,但是,他们仍然没有摆脱西方古典教堂建筑哥特式的阴影,上面的两个重建设计方案,与1248年建成的德国科隆大教堂(见本文图06),依然有着似曾相识的轮廓线和空间氛围。由此可见欧洲传统文化精神的如影随形。
美国人追求摩天大厦,西方人称之为“通天塔”的建筑文化与艺术,这本身就是西方传统宗教梦魇的再现,企图通过摩天大厦直达天庭,成为上帝与人间的代表,用中国古人的话语,就是天老大,地老二。西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形形色色的霸权思潮,都是西方宗教梦魇的延续。摩天大厦正是这种变态心理产生的文化与艺术现象。摩天大厦栉比鳞次,一个比一个高耸入云,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气势,用现代技术和经济实力营造着传统宗教梦魇的强烈氛围。
第五个例证是英国被誉为“伦敦明珠”的千年穹顶。千年穹顶是一幢展览科普中心建筑,位于泰晤士河边格林威治半岛上,占地300英亩,耗资8000万英镑(12.5亿美元),是英国为庆祝20—21世纪之交的千禧年而营造的纪念性建筑之一。它由著名的Richard Rogers 事务所承担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由Buro Happold完成,是建筑师梦幻与工程师创新的完美结合。整个建筑为穹庐形,12根100米高的钢桅杆直刺云天,张拉着直径365米,周长大于1000米的穹面钢索网。光是钢索网就用了长达43英里的钢缆。室内最高处为50多米,容积约为240万立方米。它的屋面材料表面积10万平方米,仅为1毫米厚的膜状材料,却坚韧无比,据说可承受波音747飞机的重量。同时它有卓越的透光性,可充分利用自然光。设计之初,业主并没有明确规定建筑的外形。建筑师经过悉心的比较论证,决定将繁多的功能归入同一屋顶下,提出了穹顶的方案。他们主张桅杆要尽可能的高,穹顶要尽可能的大,使人在飞机上能一眼看到它。要为伦敦创造新的标志性建筑,并活跃格林威治半岛的天际线。从空中鸟瞰,它如同泰晤士河畔的一颗珍珠。它于1999年12月底正式开放,在20世纪的最后的夜晚,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入它的周围,观看了美丽的焰火,分享世纪之交的喜悦。
狂欢之后的英国人,在美国“9·11”事件发生不久,也对它们的“千年穹顶”,表示了种种担忧,据说英国媒体进行了一次本国“恐怖奇观之最”的即时电话调查,评出了英国7大恐怖奇观,“千年穹顶”名列“恐怖第二”。
千年穹顶,伦敦明珠,这又是一个用现代科技营造传统宗教梦魇的现代设计,那直刺云天的12根100米高的钢桅杆,犹如歌特式建筑高耸入云的塔尖。表现出现代西方人,仍旧重复着先人追寻与上帝同在的梦幻。事实上,这种由拱券演变成穹隆的建筑形式,也早已在欧洲的宗教建筑——大教堂中经常不断地采用,其中最著名的就有罗马万神庙、佛罗伦萨主教堂、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伦敦圣保罗大教堂。
罗马万神庙(Pantneon),是古代罗马城中心供奉众神的神殿,建于公元120-124年间。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在现代结构出现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大空间建筑。穹顶直径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它中央开一个直径8.9米的圆洞,象征着神和人的世界的联系,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人们站在万神殿的穹顶下,阳光从洞中照下来,使人不自觉的都要仰面向上,感到那就是通向天国的唯一通道,从穹顶照下来的光洒在殿堂内,是那样的庄严肃穆,令人生畏。
佛罗伦萨主教堂,始建于1296年,工程先后在乔托、昂德雷阿·皮萨诺,弗郎切斯科·塔冷蒂等人主持下进行,教堂的内外工程一直持续进行到1375年,达数十年之久。教堂的穹顶于1420年开始建设,1434年竣工,两年后,即工程开工后的140年开始启用。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的开始,成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八边形的歌坛,对边宽度是42.2米,用穹顶覆盖。为了突出穹顶,砌了12米高的一段鼓座,连同采光亭在内,建筑总高107米,成为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点,即使在今天,这幢超高层建筑,也足以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被公认是第一个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作品。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Piazza San Pietro),最初是由君士坦丁皇帝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于公元326年落成。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 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教堂呈十字形,包括门廊,长度为211.5米,宽137米,高132.5米,穹窿直径42米,教堂总面积为15160平方米。教堂是罗马全城的最高点。教堂正面为巴洛克式,共分两层,上层有耶稣,圣约翰、及十二使徒像;下层有八个圆柱,四个方柱,共有五座大门。石阶前就是圣彼得广场,广场四周环绕 284根柱子,形成一椭圆形长廊。教堂两旁则环绕弧形长廊,拱卫着广场。圣彼得教堂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值得参观的建筑圣殿,它所拥有多达百件的艺术瑰宝,更被视为无价的资产。站在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穹窿顶下抬头上望,你会感到大堂内的一切都显得如此渺小。
伦敦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是一座融合了哥特式与文艺复兴时期格调的宏大建筑,是伦敦最大的基督教堂。圣保罗大教堂始建于1675年,1710年建成,建筑高度为110米,是仅次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建筑,是英国古典建筑的代表。二次大战期间,伦敦大多数地标都遭轰炸受损,但是圣保罗大教堂的穹顶却保存了下来,成为英国人的精神象征。
我们在这里藉此延伸欧洲穹顶建筑的发展历史,目的在于说明,欧洲传统建筑文化对时至今日的西方文化与艺术,都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就是说,虽然现代科技发展到了惊人的程度,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欧洲古典文化与艺术,却被西方的现代设计所传承。
艺术设计
我们下面再来讨论其它方面的艺术设计。台湾《设计》杂志曾经载文,展望欧洲21世纪设计趋势,认为复古主义、新自然主义、传统材料的复苏、色彩情感化等等,是欧洲未来艺术设计的一种趋势。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展望是否科学,提法是否准确,以及这其中是否有商业利益的驱动,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一直伴随着现代设计的成长。事实上,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本身文化与艺术的修养。这种修养,又直接来源于自然、社会和历史知识的吸收。学习自然,传承历史,创造未来社会,这本身就是人类改造自然、发展社会的主旨。所以,作为反映人类实践活动的艺术与设计,也不能不作出相应的回声。
让我们来看城市环境艺术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工业革命,继之而来的工业化社会,而后又是全球性的城市化运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形形色色自然的、社会的问题。因此,自20世纪60—7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城市文艺复兴运动,其目标直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它以日益紧迫的全球环境问题为开端,在国家间或同一国家内或同一城市中提出了宗教、经济、文化、历史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矛盾。从而许多城市环境艺术作品——不论是美国的抽象主义,还是欧洲的写实主义,都开始了对现实社会反思,对历史文化追述。虽然现今的城市环境艺术,改变了欧洲古典主义雕塑的沉重历史感,代之以轻松的抽象主义艺,但是,其中也依然传达着众多的历史文化的信息。
旧金山Kezar体育馆前的广场柱,使我们想起了什么?想起了古罗马圣彼得广场,想起了文艺复兴,想起了古希腊—罗马城市艺术,想起了古埃及阿蒙神庙的巨大柱廊……这便是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魅力!同样,纽约大学教工宿舍区的雕塑,使人更能够直接在起居环境中欣赏到抽象派大师的艺术,从而也能够联想到抽象派的起源——中国画的写意艺术。
一件名为《斯芬克斯》的雕塑作品,建于密执安州首府兰辛城,据说是为了纪念美国人权运动领袖、后被谋杀的马丁·路德·金而设置的。作品直接取材于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更能使人联想起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及埃及的悠久而古老的文化。同时也自然联想起人类为了争取自由、平等、博爱,进行了千百万年的斗争,但还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在美国的城市里,由以半抽象和大块青铜雕塑而闻名的欧洲派艺术家理查德·亨特,献上这样一个文化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作品,实属难得。
一个直接用“AIDS”(爱滋病)一词表现主题的雕塑,也许看上去过于直白,但却传达出一种深刻寓意的文化,即人类在改造世界创造文化的同时,丢掉了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观,自然就会遭到大自然的疯狂报复。“AIDS”用毫无感情色彩的不锈钢表现,作品本身又用作邮筒、信息板,其肮脏孤寂的状态,正象征着自诩为创造着高科技文明、而又抛弃着传统文化的今日社会,在怎样产生着文化与艺术、道德与伦理的垃圾!
一个矗立在慕尼黑市中心旁边,大学区与住宅区连接处的一组雕塑作品。三角形顶点位置孤零零地立着一个不锈钢制成的古希腊—罗马柱式,在路的对面三角形的底边位置、两只距离30m左右的黑色大理石的眼睛在草坪中盯视着对面的柱式。凝视着被随意截取的传统文化与艺术,现代人对无法构筑的现代文明,充满的是什么——失望和悔恨!
从城市环境艺术中,后来分离出一批自诩为“大地艺术家”,他们/她们认为,这些城市环境艺术作品,因为有美化城市环境功能而具社会功用性,还不能说是艺术家对纯粹艺术的探索。所以,他们/她们选择走向自然,远离城市,因而也就形成了一种所谓的“大地艺术”。但是,这种大地艺术,也还是没有脱离现实社会,更没有与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精神一刀两断。据说古埃及金字塔、古代亚述和巴比伦的金字形神塔、法国布列塔尼(Brittany)和英格兰的坟墓和巨石阵、Nazca Peru的具有几何形的巨大抽象图形、印第安人的沙画……都对大地艺术家们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他们厌倦了现代主义的影响,到上古的历史中,到原始的自然中,寻求新的刺激,从而产生创作灵感。不论大地艺术家怎样看待自己的行为,事实上,他们/她们的这种行为,都可以看作是对历史文化与艺术的回归。
《螺旋形防波堤》是美国大地艺术家史密逊最为著名的作品。他获得了犹它州(Utah)10英亩湖滨地带20年租用权,于是,他把6吨多垃圾和石头倒入盐湖红色的水中,形成了一个15英尺(4.6米)宽的螺旋形的堤坝,螺旋形的中心离岸边150英尺远。观众可以顺着堤坝走到尽头,在尽头什么也没有,艺术家并不是想让人看到什么,而是让人通过进入作品而接触自然。史密逊是一个极端悲观主义者,后来死于一次艺术活动的飞机失实。他认为世界和地球的未来不是走向光明,而是走向同一归宿——毁灭。这是典型的欧洲古典宗教“世界末日”说,我们在那回归式的螺旋线上,似乎也能够感受到这种强烈的古典宗教文化。与他有同样文化心理的艺术家迈克尔·海泽的作品,也表现了同样的主题,那被绞索套住的绿草地——大地,似乎也在诉说着“世界末日”的话语。
与上述两个作品相反,克里斯蒂娜·洛克林在巴黎·德方斯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却以积极的乐观主义态度,创造出有着同样文化传承的艺术作品。这一作品位于横贯德方斯东西的大型广场的中轴线上,是个以草坪的南北向为轴,稍加出平面旋转的圆环,这不仅使人认识到地球的动态,以及人类种种行为正在破坏着地球旋转的平衡。看了这个艺术设计作品,我们不能不联想到艺术家很可能受到中国太极文化的影响。
不仅大地艺术这样的前卫艺术钟情于历史文化,就是那些更为可圈可点的前卫艺术,也常常到历史文化中去寻觅创作的源泉和灵感。
自从杜尚在1917年把一个现成工业产品——便器,当成一件自己创作的艺术品,并且命名为《泉》,送到展览会,产生世界性哄动效应以后,他就成了观念艺术的开山鼻祖,为后来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纷纷效法。观念艺术,对于今天而言,也仍然是很前卫的,但前卫,有时也需要到传统文化中去寻找灵感。汉米尔顿的设计作品——《Marataplan》,就是效法杜尚的产物,但是我们会发现,他的设计,并没有取材于现成的工业产品,而是取材于历史文化的主题。作品是通过书写在墙面上的文字表现的,文字“MARATAPLAN”,是由“MARAT”——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家马拉的名字,与“RATAPLAN”(法国革命军的军鼓声)组合而成的。我们姑且不论观念艺术的事事非非,这种直接取材于历史主题,就是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MA”为黑色,“RATAPLAN”是红色。色彩上的区别,更能使人感觉到革命家的令人肃然,大革命的令人振奋。
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的商品化速度加快。产品包装、产品商标,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制造商的重视。以至到了后来,产品的品牌,几乎成了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一张王牌,因此市场上的品牌大战此起彼伏。美国的可口可乐(Coca-Cola),已经在世界上风靡了一百多年,至今不衰,而且成为美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在绝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品牌。根据美国纽约顾问公司Interbrand,2000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可口可乐”品牌的价值高达725亿美元,是全世界最值钱的商标。如今最风靡全球的“微软”品牌,在提升了24%之后,品牌价值才达720亿美元,居“可口可乐”身后第二位。20世纪20年代,可口可乐在中国上海生产,中国人又给它赋予了一个非常中国化、又十分讨大众喜欢的中文名字——可口可乐,从此,可口可乐在中国家喻户晓。可口可乐的商标百余年一直未改,但是可口可乐却十分注意打历史文化的品牌。20世纪80年代,可口可乐再次登陆中国,就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名为“红色运动旋风”的广告宣传战。他们把中国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运用到广告设计中,收到了惊人的效果。他们在“红色运动旋风”的广告宣传战中,有两个广告设计作品,就是把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连年有余(鱼)”,与可口可乐商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中西文化艺术十分自然地融会贯通。而且把美国人的“Enjoy(享受)文化”推向中国大众,大张旗鼓地号召中国人“Enjoy Coca-Cola”!
与可口可乐在中国争夺市场份额的另一个饮料品牌,是百事可乐(Pepsi-cola)。百事可乐也是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美国饮料品牌,但我们没有听说,百事可乐在美国形成一种被美国人称为“百事可乐文化”的现象。显然他们没有注意到广告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百事可乐在中国的品牌宣传战,使用的是兰海洋战术——一切都是兰色调,而且寻觅了为数众多的演艺界明星一起助战。力度不能说不大,轰动效应不能说不大,知名度不能说不大,而且使用的广告语也很响亮——ASK FOR MORE(渴望无限)。但是,实际的效果未必能够与可口可乐一决雌雄。据说百事可乐的商标在百余年
以上就是关于图案设计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