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建设内容及规模(公园建设内容及规模怎么填写)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公园建设内容及规模(公园建设内容及规模怎么填写)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公园设计的流程详解
公园是可以供游人休息,散步,锻炼身体,享受清新空气的地方。那么公园设计的流程你有了解吗?一起来看看吧!
一、任务书阶段
充分了解设计委托方的具体要求,有哪些愿望,对设计所要求的造价和时间期限等内容。
二、基地调查和分析阶段
(一) 掌握自然条件、环境状况及历史沿革
1、甲方对涉及任务的要求及历史沿革
2、城市绿地总体规划于公园的关系,以及对公园设计上的要求。城市绿地规划图,比例尺为1:5000(1:10000)。
3、公园周围的环境关系,环境的特点,未来发展情况。如周围有无名胜古迹、人文资源等。
4、公园周围城市景观。建筑形式、体量、色彩等与周围市政的交通关系。人流集散方向,周围居民的类型。
5、该地段的能源情况。电源、水源以及排污、排水,周围是否有污染源,如有毒害的工矿企业、传染病医院等情况。
6、规划用地的水文、地质、地形、气象等方面的资料。了解地下水位、年与月降水量。年最高最低气温的分布时间,年最高最低湿度及其分布时间,季风风向、最大风力、风速以及冰冻线深度等。重要或大型园林建筑规划位置尤其需要地质勘察资料。
7、植物状况。了解和掌握地区内原有的植物种类、生态、群落组成,还有树木的年龄、观赏特点等。
8、建园所需主要材料的来源与施工情况,如苗木、山石、建材等情况。
9、甲方要求的园林设计标准及投资额度。
(二) 图纸资料(由甲方提供)
1、 地形图。根据面积大校提供1:2000、1:1000、1:500园址范围内总平面地形图。图纸应明确一下内容:设计范围(红线范围、坐标数字);原址范围内的地形、标高及现状物(现有建筑物、构筑物、山体、水溪、植物、道路、水井,还有水系的进出口位置、电源等的位置。现转物种要求保留利用、改造和拆迁等情况要分别说明。四周环境与市政交通联系的主要道路名称、宽度、标高点数字以及走向和道路、排水方向;周围机关、单位、居住区的名称、范围以及今后发展状况。
2、局部放大图。1:200图纸主要为提供局部详细设计用。该图纸要满足建筑单位设计,及其周围山体、水溪、植被、园林小品及园路的详细布局。
3、要保留使用的主要建筑的平、立面图。(平面图位置注明室内 、外标高;里面图要标明建筑物的尺寸、颜色等内容)
4、现状树木分布位置图(1:200,1:500)。主要标明要保留树木的位置,并注明品种、胸径、生长状况和观赏价值等。有较好观赏价值的树木最好附以彩色照片。
5、地下管线图(1:500,1:200),一般要求与施工图比例相同。图内应标明要表明的上水、于水、污水、化粪池、电信、电力、暖气沟、煤气、热力等管线的位置及井位等。除了平面图外,还要有剖面图,并需要注明管径的大小 、管底或管顶标高、压力、坡度等。
(三) 现场踏查
一方面,核对、补充所收集的图纸资料;另一方面,设计者到现场,可以根据周围环境条件,进入艺术构思阶段。
现场踏查的同时,拍摄一定的环境现状照片,以供进行总体设计时参考。
(四) 编制总体设计任务文件
将所收集到的资料,经过分析、研究定出总体设计原则和目标,编制出进行公园设计的要求和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公园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关系
2、公园所处地段的特征及四周环境
3、公园的面积和游人容量
4、公园总体设计的艺术特色和风格要求
5、公园的地形设计,包括山体水系等要求
6、公园的分期建设实施的程序
7、公园建设的投资框算
三、总体方案设计阶段
(一) 主要设计图纸内容
1、位置图
属于示意性图纸,表示该公园在城市区域内的位置,要求简洁明了。
2、现状图
根据已经掌握的全部资料,经分析、整理、归纳后,分成若干空间,对现状作综合评述。可以用圆形圈或抽象图形将其概括地表示出来。例如:经过对四周道路的分析,根据祝词城市道路的情况,确定出入口的大体位置和范围。同时,在现状土上,可分析公园设计中有利和不利因素,以便为功能分区提供参考依据。
3、分区图
根据总体设计的原则、现状图分析,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游人活动规划,不同兴趣爱好游人的需要,确定不同的分区,划出不同的空间,使不同空间和区域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并使功能与形式尽可能统一。另外,分区图可以反映不同空间、分区之间的关系。该图书于是以说明性质,可以用抽象图形或圆圈等图案予以表示。
4、总体设计方案图
根据总体设计原则、目标,总体设计方案图应包括以下诸方面内容:第一,公园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公园主要、次要、专用出口与市政关系,即面临街道的名称、宽度;周围主要单位名称,或居民区等;公园与周围园界是围墙或透空栏杆要明确表示。第二,公园主要、次要、专用出入口的位置、面积,规划形式,主要出入口的内、外广场,停车场、大门等布局。第三,公园的地形总体规划,道路系统规划。第四,全园建筑物、构筑物等布局情况,建筑物平面要反映总体设计意图。第五,全园植物设计图。图上反映秘疏林、树丛、草坪、花坛、专类花园等植物景观。此外,总体设计应准确标明指北针、比例尺、图例等内容。
总体设计图,面积100hm2以上,比例尺多采用1:2000~1:5000;面积在10~50hm2左右,比例尺用1:1000;面积8hm2以下,比例尺可用1:500。
5、地形设计图
地形是全园的骨架,要求能反映出公园的地形结构。以自然山水园而论,要求表达山体、水系的内在有机联系。根据分区需要进行空间组织;根据造景需要,确定山地的形体、制高点、山峰、山脉、山脊走向、丘陵起伏、缓坡、微地形以及坞、岗、岘、岬等陆地造型。同时,地形还要表示出湖、池、潭、港、湾、涧、溪、滩、沟、渚以及堤、岛等水体造型,并要标明湖面的.最高水位、常水位、最低水位线。此外,图上标明入水口、出水口的位置(总排水方向、水源给雨水聚散地)等。也要确定主要园林建筑所在地的地坪标高,桥面标高,广场高程,以及道路变坡点标高。还必须注明公园与市政设施、马路、人行道以及公园邻近单位的地坪标高,以便确定公园与四周环境之间的排水关系。
6、道路总体设计图
首先,在土上确定公园的主要出入口,次要出入口与专用出入口。还有主要广场的位置及主要环路的位置,以及作为消防的通道。同时确定主干道、次干道等的位置以及各种路面的宽度、排水纵坡。并初步确定主要道路的路面材料,铺装形式等。图纸上用虚线画出等高线,在用不同的粗线、细线表示不同级别的道路及广场,并将主要道路的控制标高注明。
7、种植设计图
根据总体设计图的布局,设计的原则,以及苗木的情况,确定全园的总构思。种植总体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不同种植类型的安排,如密林、草坪、疏林、树群、树丛、孤立树、花坛、花境、园界树、园路树、湖岸树、园林种植小品等内容。还有一植物造景为主的专类园,如月季园、牡丹园、香花园、观叶观花园中园、盆景园、观赏或生产温室、爬蔓植物观赏园、水景园;公园内的花圃、小型苗圃等。同时,确定全园的基调树种、骨干造景树种,包括常绿、落叶的乔木、灌木、草花等。
种植设计图上,乔木树冠以中、壮年树冠的冠幅,一般以5~6m树冠为制图标准,灌木、花草以相应尺度来表示。
8、管线总体设计图
根据总体规划要求,解决全园的上水水源引水方式,水的总用量(消防、生活、造景、喷灌、浇灌、卫生等)及管网的大致分布、管径大小、水压高低等。以及雨水、污水的水量、排放方式,管网大体分布,管径大小及水的去处等。大规模的工程,建筑量大,北方冬天需要供暖,则要考虑供暖方式、负荷多少,锅炉房的位置等。
9、电气规划图
为解决总用电量、用电利用系数、分区供电设施、配电方式、电缆的敷设以及各区各点的照明方式及广播、通讯等的位置。
10、园林建筑布局图
要求在平面上,反映泉源总体设计中建筑在全园的布局,主要、次要、专用出入口的售票房、管理处、造景等各类园林建筑的平面造型,大型主体建筑,展览性、娱乐性、服务性等建筑平面位置及周围关系;还要游览性园林建筑,如:亭、台、楼、阁、榭、桥、塔等类型建筑的平面安排。除平面布局外,应画出主要建筑的平、立面图。
(二) 鸟瞰图
设计者为更直观地表达公园设计的意图,更直观的表达公园设计中各个景点、景物以及景区的景观形象,通过钢笔画、铅笔画、钢笔淡彩、水彩画、水粉画、中国画或其他绘画形式表现,都有较好效果。鸟瞰图制作要点:
1、无论采用以点透视、二点透视或多点透视、轴测画都要求鸟瞰主宰尺度、比例上尽可能准确反映景物的形象。
2、鸟瞰图除表现公园本身,又要画出周围环境,如公园周围的道路交通等市政关系;公园周围城市景观;公园周围的山体、水系等。
3、鸟瞰图应注意“近大远小、近清楚远模糊、近写实远写意“的透视法原则,以达到鸟瞰图的空间感、层次感、真实感。
4、一般情况,除了大型公园建筑,城市公园的园林建筑和树木比较,树木不一太小,而以约15~20年树龄的高度为画图的依据。
(三) 总体设计说明书
总体方案除了图纸外,还要求义愤文字说明,全面地介绍设计者的构思、设计要点等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位置、现状、面积
2、工程性质、设计原则
3、功能分区
4、设计主要内容(山体地形、空间围合,湖池、堤岛水系网络,出入口、道路系统、建筑布局、种植规划、园林小品等)。
5、管线、电讯规划说明。
6、管理机构。
(四)工程总概算
在规划方案阶段,可按面积(hm2、m2),根据设计内容,工程复杂程度,结合常规经验框算。或按工程项目、工程量,分项估算再汇总。
二、地质公园的建设和管理
地质公园作为一类特殊的旅游区,更强调科学性,严格要求,为达成标准,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有关管理部门为了加强对国家地质公园的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地质遗迹资源,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地质公园所在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办法。
地质公园是由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区构成。地质公园管理工作按行政隶属关系,由当地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申报、审批、规划等工作,并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地质公园建设应当编制总体规划,报批后,由地质公园所在地人民政府公布并实施。规划的修改应报原批准单位批准。
规划内容应包括:地质公园概况、规划原则与目标、资源保护和管理、科学研究与普及、宣传推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行政管理、投资概算、效益评价等。应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协调。
应该按照地质遗迹的价值与重要性划分为不同功能区域,并按照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按照建设规划进行建设,达到相应要求,在被批准后2年内举行揭碑开园仪式。
对于不能按期举行揭碑开园仪式的,可以给予警告,限其在3到6个月内完成。警告期结束后仍然不能举行揭碑开园仪式的,经审议,批准,取消其资格。
地质公园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有一定比例的地质专业人员,在公园规划编制、园区建设、科学普及与研究、宣传等工作发挥作用。
国家地质公园每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应将上一季度情况列表上报国土资源部,季度报告内容包括:游客数量,经济收入,管理人员情况,博物馆、说明牌建立情况,导游员培训情况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每年元月5日前把上年度情况作出详细的年终报告,除以上要求的统计数据外,还要有相关的文字说明。世界地质公园每年元月5日前应把相关情况用英文向UNESCO GGN Bureau报送。
地质公园范围内,禁止可能损害地质地貌、破坏地质遗迹完整性的行为。禁止与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和建设方向与要求不协调的工程建设活动,确实不能避开地质公园园区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需提交地质遗迹保护可行性论证报告,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后方可动工。
地质公园应编制科学研究计划,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可以从地质公园门票收入、社会各界捐款以及政府部门划拨的保护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设立科学研究基金,鼓励支持科学研究。
地质公园须建立地质博物馆和室外标示系统,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地质公园的导游人员,应经过地学知识的专门培训。
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实行督察员制度。国土资源部定期或不定期向国家地质公园派出督察员,对国家地质公园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督。世界地质公园由UNESCO派国际有关专家进行检查。
国土资源部根据各国家地质公园的年度报告、督察员报告以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核查结果,每3年对国家地质公园进行一次评估。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达标、不达标3个等级。对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国家地质公园,予以奖励。对评估结果为“不达标”的国家地质公园,予以警告,并限期整改;有严重问题的国家地质公园闭园整顿,直至达标。对于整改不力、已经不能满足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地质遗迹要求的国家地质公园,经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审议,报国家地质公园领导小组批准,取消其“国家地质公园”称号。
世界地质公园再评估专家组根据UNESCOGGN Bureau所颁布的再评估表的要求进行考核评估,其中特别强调了对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贡献,参加或组织国际性的地质公园会议,会上的活动和论文发表情况,与其他公园的联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管理机构和财务情况,各类人员结构的合理性,财政状况的稳定性(Komoo,2003)。新的政策的制定;地质遗迹保护措施、办法、成绩,各种遗产地(含地质和文化、生物等)保护地的变化路线的开发等;地学旅游市场营销中应用平面媒体、出版物和电子传媒、会议展览及文化艺术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公园进行推介宣传,增加其知名度,完善接待设施,扩大科普范围,提高质量,特别是要广泛征求游客意见,不断改进公园服务工作;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地学旅游带动农林畜牧业、手工业、餐饮服务业、商业等全面发展。拓展市场,增加居民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优化其生活质量和环境(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2,2003)。
三、开发市公综合公园里面有没有央求要建设娱乐场所多少面积或者是多大
3.2 公园的内容
3.2.1 公园设计应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3.2.2 综合公园应设置游览、休闲、健身、儿童游戏、运动、科普等多种设施,面积不应小于5h㎡。
3.2.3 专类公园应有特定的主题内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供游人参观、休息、科普的设施,安全、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带,后勤保障设施;面积宜大于20h㎡,其中专类动物园面积宜大于5h㎡;
2 植物园应创造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应有体现本园特点的科普展览区和科研实验区;面积宜大于40h㎡,其中专类植物园面积宜大于2h㎡;
3 历史名园的内容应具有历史原真性,并体现传统造园艺术;
4 其他专类公园,应根据其主题内容设置相应的游憩及科普设施。
3.2.4 社区公园应设置满足儿童及老年人日常游憩需要的设施。
3.2.5 游园应注重街景效果,应设置休憩设施。
条文说明
3.2.1 公园的内容应与类型一致。无论哪种类型的公园都应有足够的绿化面积,以创造优美的绿色环境为首要任务。
3.2.2 综合公园一般内容丰富,但公园内不应设置大规模的专业性体育设施,避免混淆城市用地性质,挤占公园用地。可在保证绿化用地比例要求的情况下,适当设置体育场地,宜以非标准体育场地为主,应与公同自然环境相结合。在已设有动物园的城市,综合公园内不应设大型动物及猛兽类动物展区。根据经验,鸟类、观赏鱼类或小型哺乳动物等展区是可以在综合公园内选择一个区域布置的,但应避免对公园的游憩和生态功能造成干扰。
综合公园内容多,各种设施会占去较大的用地面积,为确保公园良好的自然环境,公园规模不宜小于10h㎡。考虑到镇级公园一般较市级公园的规模小,因此在本规范表3.3.2中列出了规模为5h㎡~10h㎡的综合公园的主要用地指标作为参考。
3.2.3 动物园中由于笼舍、动物活动场、游人参观场地等占地较多,同时还需要有较大的绿化用地面积,才能满足卫生、安全防护隔离和创造优美环境等的要求,所以综合性动物园宜大于20h㎡,而专类动物园宜大于5h㎡。
植物园需要有多种生态环境,创造各种地形和水体,以便为多种多样的植物提供适宜的环境。植物园用地面积较大,规模宜大于40h㎡。
历史名园的改造、扩建、复建,必须体现历史的原真性,不应建设与其文化传承不符的内容。
其他专类公园包括儿童公园、体育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具有某个特点主题的公园,应根据其主题及使用人群需求设置相应的游憩设施、健身设施或科普设施等内容。
3.2.4 社区公园服务对象以老人和儿童为主,设计内容应以满足老人与儿童的日常休闲活动为主。
3.2.5 游园指位于城市主、次干路和支路附近道路红线以外的绿地。面积虽然有限,但对城市景观影响很大。设计时除考虑满足简单的游憩功能外,更要注意沿街部分的景观效果。
四、住宅多少户建设公园规范
Ⅰ 一般规定
4.2.1 总体布局应对功能区和景区划分、地形布局、园路系统、植物布局、建筑物布局、设施布局及工程管线系统等作出综合设计。
4.2.2 总体布局应结合现状条件和竖向控制,协调公园功能、设施及景观之间的关系。
Ⅱ 功能区及景区划分
4.2.3 功能区应根据公园性质、规模和功能需要划分,并确定各功能区的规模、布局。
4.2.4 景区应根据公园内资源特点和设计立意划分。
Ⅲ 地形布局
4.2.5 地形布局应在满足景观塑造、空间组织、雨水控制利用等各项功能要求的条件下,合理确定场地的起伏变化、水系的功能和形态,并宜园内平衡土方。
4.2.6 水系设计应根据水源和现状地形等条件,确定各类水体的形状和使用要求。使用要求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游船码头的位置和航道水深要求;
2 水生植物种植区的种植范围和水深要求;
3 水体的水量、水位和水流流向;
4 水闸、进出水口、溢流口及泵房的位置。
Ⅳ 园路系统与铺装场地布局
4.2.7 园路系统布局应根据公园的规模、各分区内容、管理需要以及公园周围的市政道路条件,确定公园出入口位置与规模、园路的路线和分类分级、铺装场地的位置和形式。
4.2.8 公园出入口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公园内部布局的要求,确定主、次和专用出入口的设置、位置和数量;
2 需要设置出入口内外集散广场、停车场、自行车存车处时,应确定其规模要求;
3 售票的公园游人出入口外应设集散场地,外集散场地的面积下限指标应以公园游人容量为依据,宜按500m
2
/万人计算。
4.2.9 停车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应有良好的视野,位置应设于公园出入口附近,但不应占用出入口内外游人集散广场;
2 地下停车场应在地上建筑及出入口广场用地范围下设置;
3 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引道应大于50m,距离交叉路口应大于80m;
4 机动车停车场的停车位少于50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其宽度宜采用双车道;50个~300个时,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大于300个时,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两个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5 停车场在满足停车要求的条件下,应种植乔木或采取立体绿化的方式,遮阴面积不宜小于停车场面积的30%。
4.2.10 园路的路网密度宜为150m/hm
2
~380m/hm
2
;动物园的路网密度宜为160m/hm
2
~300m/hm
2
。
4.2.11 园路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要园路应具有引导游览和方便游人集散的功能;
2 通行养护管理机械或消防车的园路宽度应与机具、车辆相适应;
3 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周边应设置消防车道;
4 生产管理专用路宜与主要游览路分别设置。
4.2.12 游憩设施场地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同功能、不同人群使用的游憩设施场地应分别设置;
2 游人大量集中的场地应与主园路顺畅连接,并便于集散;
3 安静休息区与喧闹区之间应利用地形或植物进行隔离;
4 儿童游戏场与游人密集区、主园路及城市干道之间,宜用植物或地形等构成隔离地带。
Ⅴ 建筑布局
4.2.13 建筑的风格、位置、高度和空间关系,以及与园路、铺装场地的联系,应根据功能、景观要求和市政设施条件确定。
4.2.14 地下建筑的范围宜限于出入广场或公园建筑物的轮廓范围内。
4.2.15 管理用房和厕所的位置,应隐蔽又方便使用。
4.2.16 公园内建筑物与穿越公园架空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物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在导线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应符合表4.2.16-1规定的数值。
表4.2.16-1 建筑物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线路电压(kV)1~1035110(66)2203305007501000垂直距离(m)3.04.05.06.07.09.011.515.5
2 建筑物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应符合表4.2.16-2规定的数值。
表4.2.16-2 建筑物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
线路电压(kV)<33~1035110(66)2203305007001000水平距离(m)1.01.53.04.05.06.010.012.014.0
Ⅵ 植物布局
4.2.17 全园的植物组群类型及分布,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状况、园外的环境特征、园内的立地条件,结合景观构想、功能要求和当地居民游赏习惯等确定。
4.2.18 植物组群应丰富类型,增加植物多样性,并具备生态稳定性。
4.2.19 公园内连续植被面积大于100hm
2
时,应对防火安全作出设计。
Ⅶ 工程管线及设施布局
4.2.20 公园内水、电、燃气等线路宜沿主路布置,不应破坏景观,同时应符合安全、卫生、节约和便于维修的要求。
4.2.21 电气、给水排水、通信工程的配套设施、垃圾中转站及绿色垃圾处理站等应设在隐蔽地带。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公园建设内容及规模(公园建设内容及规模怎么填写)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公园建设内容及规模(公园建设内容及规模怎么填写)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