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代表人物(古代浙商代表人物)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浙商代表人物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商帮文化有什么样的内涵?各商帮文化之间有哪些共同点
内涵就是合作。
十大商帮
(豫商、闽商、鲁商、浙商、粤商、潮商、苏商、晋商、徽商、沪商)
鲁商:地域分布包括济南、青岛、烟台、威海。鲁商始于商州,形成于春秋战国。文化特征:“忠信、商议、简约、谨慎”。鲁商“做生意时讲究不能亏良心,做生意时不能对不起朋友;谈生意没有酒,谈话就索然无味,把双方的友谊看得很重”。有人说他们是一手拿着《孙子兵法》,一手拿着《道德经》,务实、精明,代表人物是张瑞敏。
苏商:分布在江苏省,形成时期是明清时期。苏商大多起点高,不少创业企业多为知识型、技术型。江苏人经商以稳见长,自古到今,苏商大赚大亏、惊天动地的人不多。苏商具有经济头脑,注重薄利多销,不贪求厚利,以商品全部出手为原则,因此形成了‘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经营理念。他们主张“货殖为急”,“时任知物”,实业为主,商贸为副。强调信誉为本,精细作业。因为才子、士绅的不断加入,苏商的经商素质相对较高,这一点是苏商有别于其他商帮的重要标志。代表人物是朱德坤。
浙商:分布在浙江省,形成时期是明清时期。浙商文化的主要内涵特征表现在:积极稳健的政治态度;机智敏锐的战略眼光;个人自主的文化观念;见微知著、以小搏大的务实精神;勤俭刻苦、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民营、自发、自由”的体制优势,“特别能吃苦”、“敢冒风险、勇于创新”为浙商精神。他们既有白手起家的草根精神,也有自觉的历史文化继承,更会在不同的时代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走在时代潮流的最前列。这些“敢为人先、善为人先”的群体在各地通过同乡联谊会、异地商会等形式,团结一心,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弘扬和发展了浙商精神的丰富内涵。代表人物是鲁冠球。
闽商:分布在 福建省,形成历史:宋元尤其是明清以来至今兴盛。闽商富于冒险精神,缘于宋元以来海洋贸易和明清时期犯禁下海的传统。自宋以来,福建特别是闽南地区的对外贸易,使闽商的眼界更为开阔,更少循规蹈距,其文化形态处于对中心与权威的游离边缘,又在多元文化的交织之中,因而也更具蔑视权威、敢于离经叛道。闽商“以商为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闽商模式”,其特点是:闽人爱经商、敢经商、善经商。闽商的“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胆略与魄力运作和“善观时变”的理性掌控,将闽商的特质与创业的平台完美而又现实地结合在一起。代表人物是丁志忠。
潮商:分布在汕头、深圳、潮州。崛起是在明朝以后。近代潮商发扬了古代潮商的冒险开拓、义利并举的商业思想。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同样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商。”这是一句被频繁引用来形容潮商的话。潮州人有“东方犹太人”之美誉。潮商既有魅力,又很神秘,被认为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有活力、最会赚钱的经商人群。据《周府》记载:“潮民力稼穑,收果木、蔗糖及鱼盐之利,经商不出布帛、米粟之门。”寥寥数语,尽显昔时潮汕之商业繁华。代表人物是李嘉诚、黄光裕。
粤商:分布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形成历史是西汉初年。由于远离政治中心、与港澳相邻,最早培育和开放市场,最早接受东南亚产业转移,因此它们在全国形成了一种具有鲜明的南越区域色彩风格和带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的企业群体,市场敏感性强、接纳和包容性强、讲求实效和稳健、注重实干和苦干。文化特性:自由开放、冒险开拓、以义制利、崇尚信誉。粤商行事低调、财不露白。多为韬光养晦的高手,往往神龙见首不见尾,但粤商是中国城市人中最忙碌的一群,以钱为人生第一要义。“要发财,忙起来”,是粤商的口头禅。代表人物是李东升。
晋商:山西及周边地区,形成于春秋时代,明清达到鼎盛,晋商认为诚信不欺是经商长久取胜的基本因素,所以把商业信誉看得高于一切,在其为人之道上也表现出了诚实忠厚的一面,并且一直保持着俭约自律的风尚。晋商的经营风格主要是坚毅、稳健、守信、通变。稳健是晋商的传统作风,晋商特点:以末起家,以本守之。晋商票号即中国金融业的鼻祖。重视信息,预测行市,垄断市场,这是晋商致富的重要途径。代表人物是霍英东。
豫商:河南及中原一带,中国最早的商人,4000年前已经善于经商。文化特性:艰苦创业,勇闯市场,诚信为本、造福社会。 “草根成长,信用为本,行商无疆,传承有脉”作为新豫商的特征。草根成长是豫商最明显的特征,而创新是新豫商崛起的神秘力量。中原文化有优秀的一面,热情、忠厚、诚信,也有其不好的一面,小农意识不但会影响团结,还会阻碍发展。代表人物是朱保国。
徽商:俗称徽帮,他们的面比较小,就是徽州府,宋代逐渐形成,明清时商业活动遍及全国,在长江中下游一代很有市场,经营业务主要是盐、米、茶、纸、木材、典当和对外贸易。安徽人做生意重诚信,讲仁义是有名在外的。徽商中不乏饱学之士,贾而好儒,亦贾亦儒,这是安徽商人的传统。有句民谚说:“无徽不成商”,说的是安徽人会做生意。
沪商分布于长江三角洲一带,南宋中叶及元朝以来,港口贸易使其日益兴盛。沪商精明、谨慎小心。代表人物是江南春。
二、2019浙商全国500强营收总额超过全球200多国GDP,你怎么看?
我知道提问者这想表达什么,就是通过浙商500强的总营收这个庞大的数据,以烘托浙商实力之强大。
没错。浙商确实在于我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商人团体,上升了诸如马云、李福福、郭广昌、鲁冠球、今后等全国知名企业家。在浙商企业中,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就有15家。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的有三家。在我国,能和浙商实力比肩的只有粤商,其他商人团体均无法和他们相媲美。
但是如果拿企业的营收收入和国家GDP相比,就显得提问者非常外行了。这两者并不具有可比性。就好比拿印度的自行车数量和美国的人口数量相比,这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呢?有什么可比性呢?
再比如,贵州茅台市值为1.15万亿元,贵州全省的GDP为1.48万亿元。贵州茅台市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了77.7%。是不是意味着贵州茅台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77%呢?当然不能这样说,因为市值和GDP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媒体为了博人眼球,使用非常夸张的标题。比如,“广东经济全面超越俄罗斯”,其实际不过是美元计价的广东省GDP超过了俄罗斯。广东省的经济综合实力能超过俄罗斯吗?想得美。
所以,想表达什么就好好表达,不要博人眼球,耸人听闻。
近日由《浙商》杂志社数据实验室独家推出的“浙商银行涌金票据池·2019浙商全国500强”发布的榜单显示,今年浙商500强企业创造的的营收总额为7.65万亿元,这个规模可不少,比浙江2019年的GDP还要高,与我国第三经济大省山东的GDP相当。放眼全球也不俗,以美元计算,达到1.156万亿美元,目前全球GDP超过1万亿美元的国家只有16个,由此可见浙商的实力是很强大。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这只是为了突显出浙江500强的营收规模,GDP和营业收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因此也不能混为一谈。
今年浙江全国500强入围门槛为9.5亿元,此次上榜的500家浙商中,营收达到1000亿以上的有15家,其中达到3000亿以上的有3家,阿里巴巴以3452.8亿元的营收首次登顶夺得榜单冠军之位;同时在营收在3000亿以上的还有亿关卡的是吉利集团与物产中大。它们的营收分别为3285.2亿元和3001.3亿元,位列榜单第二、第三位。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下“浙商”。浙商是全国著名的商帮,它与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 历史 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如今的浙江商人活跃于国内外商界,为各地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他们善于经商,很团结,相互补台,相互扶持,团结共赢,被誉为“东方犹太人”,著名的代表人物有马云、丁磊、陈天桥、李书福、郭广昌、鲁冠球、宗庆后等。相信未来浙商能够取得更大的辉煌!
作为福建人,看标题实在太夸张了,中国经济最好的,就是深圳,不管高 科技 ,创新行业,金融,吸引人才,许多行业都是顶尖,中国高 科技 靠深圳看深圳,深圳引导全国,北京高校那么多资源那么的政策就是不行,上海也不行,杭州也不行,马云就是杭州代表,深圳不止一个马云,未来还有许多。因为深圳都是外地人,许多靠自己不是靠关系,年轻人更多自由空间,没有人打压,关系少,美国高 科技 为什么这么厉害也是这样,大部分移民,大家更公正,更开放更和谐发展。
据报道,500位浙商在1年内创造的营收总额达到了7.65万亿元!这一数据超过了全国29座省份、全球200多个国家的GDP。其中营收达到3000亿的企业有3家,营收达到千亿以上的企业有15家,营收达到500亿以上的企业有32家。光是千亿量级企业的营收总额就达2.63万亿元。
这些企业各自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从0到1000亿元的营收跨越,短短7年内接连冲破了2000亿元关卡、3000亿元关卡。这是如何做到的?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第一,浙商是一个企业集团,虽然各企业经营是独立的,但企业之间很抱团,很团结,相互补台,相互扶持,团结共赢,共同谋发展。最近几年不管在哪,浙商企业随处可见,除了浙江,其他省份,不管哪个地方,浙商都是很团结的,这一点浙商做到了。
第二,能够紧跟国家政策,通过供给侧改革、全球价值链的攀升以及国际并购等动作,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正在快速抬升,浙商能够很好的掌握国家政策动向,顺势而为,所以发展很快。
第三,能够顺应新经济发展潮流,杭州“数字经济”发展在国内处于第一阵营,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安防等产业集群在全国都有着较高的影响力。全国500强中16家计算机领域企业有10家来自杭州,这10家企业创造了近4000亿元的营收。
第四,具有很强的开拓创新精神。浙商加强了自主品牌产品推广,利用自主品牌进行市场布局,很多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成为了市场的领跑者。
由此可见,浙商全国500强能做到这样的水平,也是下了功夫的,值得学习!
截至2019年,全世界总共才有197个国家和36个地区。所以说,2019年浙商全国500强营收总额超过200多个国家GDP有点夸大了。
虽然是有点夸张,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浙商的发展的确让世人瞩目。这也说明:
一、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浙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二、中国具有发展商业的沃土,浙商是最适合这块土地的种子。
三、浙商的生存能力、眼界、胸怀、创新力足可独霸全球。
把脸伸过来,自己看全球有多少个国家
这么说吧,浙商在全国各地都帮助当地创造了GDP,其规模总量超过了浙江本省的GDp总量。所以(且事实证明)无论你一线与否,有相当一部分GDP是浙商创造的。
吹牛过大了!!全国商会最多的是福建
不想瞎评论,只愿浙江人每户每人过的充实,过的实在,靠嘴没用
世界上绝大多数财富集中在二十几个国家,中国GDP处于世界第二水平,而浙商在中国经济结构中占很重大的地位。所以浙商全国500强营收总额超过全球200多国GDP就不足为奇,这也侧面说明我们祖国实力强大不是?
三、五年级《话说温州》家庭小作坊:创业是艰辛的 创业史美丽的.他们是靠什么获得成功的
放眼浙江民营企业,排名前几位的浙商几乎都是“草根”出身,没有值得炫耀的第一份工作,也没有让人羡慕的后台靠山:鲁冠球第一份职业是打铁,徐文荣、李如成躬耕田亩,邱继宝、南存辉摆摊修鞋,胡成中是一介裁缝,郑元豹是工人,郑坚江是修理工,汪力成是丝厂临时工……
这些白手起家的商界杰出代表,在中国市场经济刚萌动时,靠自己的勤劳、精明抓住了好时机。他们大都从事着传统行业,一步一个脚印累积起自己的财富,事业根基比较扎实。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但在企业发展和壮大过程中,坚持不断学习,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谱写了浙商传奇,成长为受人尊敬的资深企业家。
不知道朱金根当初在金属机床切削表演中引来一片赞叹时,是不是就注定了30年后他会接手这家企业,并在他手上完成海外收购发展成为跨国公司;不知道郑永刚主动接过连年亏损的服装厂时,是不是已有创造一个中国服饰的国际品牌的打算;也不知道徐文荣18岁那年当上供销社营业员时,是不是已预示着将有一个横店集团横空出世……
走访了多位知名浙商,发现大部分人的第一份工作与现在的事业相去甚远:谁能想到当年在路边给人修鞋的南存辉,后来打造了中国低压电器第一品牌;谁能料到,当年在农场里默默无闻,直到不惑之年还毫无成就的宗庆后,打造了国内第一饮料王国;又有谁能想到,如今奥克斯集团总裁郑坚江,16年前还躲在大山沟里做修理工……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也许与成功没有直接关系,但在选择人生起点的时候,就已经选择了将来要走的路。记者对浙江的企业家做了个小调查发现,他们的第一份工作虽然五花八门,但或多或少对今天的成就有所影响。
出身:有胆有识的“草根”一族
典型人物:南存辉
做修鞋匠,我明白了质量就是生命
白白净净、风度翩翩的南存辉常常给人一种错觉:应该生长在富裕的家庭,接受良好的教育。其实,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孩子成长环境都很一般,南存辉并不比别人幸运。
从六七岁开始,南存辉就挑着米糠,提着鸡蛋上街叫卖。13岁那年的一个晚上,父亲把他叫到身边,很沉重地告诉正在念初中的他:“不要再读书了,家里需要你。”
父亲在一次劳动中脚被砸成粉碎性骨折,一躺就是两年。作为长子,南存辉早早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父亲是街坊上手艺精湛的老鞋匠,南存辉的第一份工作自然就子承父业,做了一名修鞋匠。他每天挑着工具箱早出晚归,在温州柳市镇走街串巷,摆摊替别人修鞋。
艰苦的生活经历,使南存辉养成了节俭的习惯。近几年来,多次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他生活照样俭朴,还让在美国留学的儿子自己勤工俭学挣生活费。儿子假期回温州,南存辉也要求他隐姓埋名,换上工作服到正泰公司的车间打工,和工人同吃同工作。
南存辉在事业上很专一,从事低压电器几十年已经做到了亚洲第一,但他还是跟记者说:“我还没有做到最好,只有把这块市场做到最好了,我才会考虑做其他的。”踏实是他给人的第一感觉,这跟他的修鞋经历分不开。
有一次,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补鞋的锥子不小心深深地扎进了南存辉的手指,他咬牙拔出锥子,包上伤口,忍着巨痛,坚持为客人补好鞋子。尽管年轻,在附近的同行里,南存辉的生意一直最好。原因就在于他不但动作熟练,而且总是修得更用心一些,质量更可靠一些。
看着孩子小小年纪过着这么辛苦的生活,怕他受不了的父亲经常用朴素的道理告诫南存辉:百脚的蜈蚣也只能一步一步地走,做人做事也一样要踏踏实实。
正因为南存辉修的鞋质优价廉,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后来许多人宁愿舍近求远跑来找他修鞋,这使他明白,质量就是生命线。这也为他后来极其重视产品质量的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出身:不甘平庸的文化阶层
典型人物:郭羽
认识郭羽的时候,边锋刚刚被盛大收购,他大赚了一笔,用这笔资金创办了天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始自己开发原创网络游戏。不可否认,他的营销比游戏做得更好,不久前,他卖了天畅专心做共合网,同时又看中了一家新的网络公司打算投资。但无论做什么,他没有离开网络。
“真正的第一份工作应该是当语文老师,但那一年课没好好上,却出了三本书,一本武侠小说,两本诗集。真正以工作状态去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记者。”从杭师院毕业,郭羽毫无选择地被分配到学校当了教师,不过这位在大学里上蹿下跳的活跃分子并不喜欢教师这个稳定的职业。
1993年,一起写诗歌的哥们都去海南了,郭羽也买了一大堆花衬衣花短裤准备南下。临走前一天忽然得到消息,杭州一家报社要招人,郭羽心动了。做记者,引领社会舆论,这种感觉就好比当年在大学里写诗歌做“文化领袖”一样,郭羽立即改变了“下海南”的想法,进报社做了记者,2年后又进了电视台。“这个行业对我未来的影响很大。”
做不做得成舆论领袖暂且不谈,郭羽进入记者行列后,发现视野一下子就打开了,总能接触到最优秀的人,最先进的事物。
1995年,郭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花了6500元买了台386,上网还要拨长途到上海。
同样是因为采访,郭羽认识了联众创始人鲍岳桥。几年的记者生涯锻炼了他的敏感性,预感到棋牌游戏未来的前景,郭羽半只脚跨进了商海,投资了边锋。
“在我真正下海之前,策划过一系列节目,采访了鲁冠球、宗庆后等前辈,说是采访,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偷拳头,有目的性地了解一些东西为自己所用。”
郭羽分析自己的性格:“除了老婆,我对一件事物的热情一般只有3~4年,之后就会追求新的东西。”如今的郭羽很潇洒,也真正走上了自己喜欢的道路,投资好项目,开始可以自己带团队,找到好的团队再退出。
古人投笔从戎,今人投笔从商,吸收了先进知识的文化人总有一颗蠢蠢欲动的心。浙江也不乏来自文化人的浙商队伍,主要来自3个人群:公务员出身,如颐高集团的翁南道、宋城集团的黄巧灵;记者出身,如天畅科技郭羽、养生堂的钟睒睒;教师出身,如阿里巴巴[18.74 0.32%]的马云。他们是有知识的一代,一般第一份工作比较稳定,但心却不安分,于是出来创业。他们所从事的大都是服务、消费品、新兴产业,他们大都能言善辩,策划能力和发现新商机的能力都很强,展现了新浙商群体的另一面。他们让浙江的经济更具活力,商业格局也更加完整。
出身:始终是工人
代表人物:凌兰芳
做工人,也要做到最出色
1970年,凌兰芳17岁,初中毕业的他被分配到浙丝制丝二厂工作。在这家企业,他经历了入党提干、打倒受审、重新起用、奋起创业这几段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他在这家企业里一呆就是37年。5年前,他又成为这家企业的当家人。
刚进厂的时候,凌兰芳是一个送茧工,因为个子矮小,背不动茧包,也推不动茧车,他咬着牙练。今天的凌兰芳步履快捷走路带风,他开玩笑说:“这身功力就来自当年当送茧工。”
那时工厂常停电,就要人力接替电动机,把煮熟的茧子从机器的“肚子”里摇出来,一般人只摇十来下就气喘吁吁要换人,可凌兰芳总是越摇越猛,不服输的精神让这个小个子受到了大家的敬重。28岁那年,他一人一口气把煮茧机整整摇了一个回转,当最后一笼熟茧摇出来时,凌兰芳脸色煞白,踉跄几步,栽倒在茧包上。“我老婆也就是我当时的恋爱对象,常骂我‘神经病’。我知道她是心疼我,不过至今尚未有人破我这个记录呢!”凌兰芳自豪地说。
现在,厂报《丝绸之路报》上署名“宋俭功”的文章,员工一看就知道是凌董写的——“宋俭功”者,送茧工也!凌兰芳一直都把自己当作这个厂的普通工人。
刚进工厂那会,他常给没文化的工人念报纸写家信打开水买点心,乐于助人。凌兰芳很快被组织上作为接班人培养,21岁就当上了大企业的党委书记。但是到了文革后期,凌兰芳被看作“篡党夺权的野心家”,受到了严厉审查,每天在车间里“监督劳动”,有时达到11个小时。那些朴实的工友,虽然弄不明白一个年轻人转眼间的政治沉浮,但是出自内心的怜悯和同情让凌兰芳感受到一丝温暖。许多员工偷偷地给凌兰芳送吃送粮票,帮他缝补衣服,说些安慰的话——在当时的环境里,这样做是有可能受政治牵连的。
凌兰芳至今回忆到这些情景仍然感动不已。所以尽管现在他已经接手工厂成了当家人,还是把工人们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对待。
能在一家企业从头坚持到底的知名浙商不多,就像只谈了一次恋爱就结婚并且相守到老的夫妻一样难得。杭州机床集团董事长朱金根也是一个。他们的所有人生足迹都离不开他们持续了几十年的“第一份工作”,投入的感情自然不用说了。多年后他们成了企业的当家人,特点也非常明显:他们关心员工,企业文化做得好;同时,这样的大厂有不少的老员工,除了创业,这样的企业家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
采访了这么多企业家的“第一份工作”,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说明,人生重要的不是在起步,而是在转折。未来的掌控者,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谁能想到,日本佳能公司的开创者之一御手洗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北海道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的助手;又有谁能想到台湾商界巨擘王永庆最初只是个茶楼跑堂;人们恐怕也不知道戴尔公司的创立者迈克·戴尔的第一份工作还和中国有点关系,他在一家中国餐馆当过小工……
谁都有过年少无知,谁都有过书生意气,人生起步不容易,但在少年时却没有那么看重选择,似乎时间多的是,还有无穷尽的明天等着我们去折腾,去拼搏。昨天与一位五十多岁的朋友聊天,他感叹,小时候总觉得日子很长,年纪越大,日子好像越过越快,一眨眼,竟临近退休了。人生在世,本如白驹过隙,珍惜今天,就是珍惜生命。
第一份工作,与成功可能有关,也可能无关。不管你现在在干什么,不代表你将来也干什么。未来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四、古代经商经验都有什么?
中国人经商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商业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商业活动中逐渐培育出中国商人“秘而不宣”的经营谋略,归纳起业为“经商黄金法则”。时贱而买时贵而卖代表人物:商祖白圭商祖白圭倡导认为:“时贱而买,虽贵已贱;时贵而卖,虽贱已贵”。强调商人要善于捕捉商机,把握时机,不失时机的买进卖出。商业的利润源于买卖的差价,一旦发现买卖的时机一到,则要“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当机立断。魏文候时,国人注重农耕,而白圭却乐观时机的变化。粮食丰收时他买进谷物,卖出丝漆。待蚕丝上市时他就大量收购蚕丝,售出粮食。
他曾说:“我做买卖,就象伊尹和姜太公那样有计谋,如孙膑和吴起那样善手判断,还能象商鞅执法那样说到做到。有些人的智慧不能随机应变,其勇敢不能当机立断,其仁爱不能恰当的取舍,其倔强不能坚持原则。所以,这种人跟我学经营之道,我也不会教他的。”
这段话,把他掌握贱买贵卖时机的“时断”与“智断”阐述得淋漓尽致。白圭的经商原则和经验,都被后世商人所称道。
他凭着自己的这套经蕾谋略,精心经蕾,以至家累千金。薄利多销无敢居贵代表人物:计然先秦大商理论家计然认为“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司马迁说过:“贪买三元,廉买五元”,就是说贪图重利的商人只能获利30%,而薄利多销的商人却可获利50%。
《郁离子》中记载:有三个商人在市场上一起经营同一种商品,其中一人降低价格销售,买者甚众,一年时间就发了财,另两人不肯降价销售,结果获的利远不及前者。
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早年从师黄石公时,白天给人卖剪刀,晚上回来读书,后来他觉得读书时间不够用,就把剪刀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的价钱不变,中等的在原价的基础上少一文钱,下等的少两文钱。结果,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卖出剪刀的数量比平日多了两倍,赚得钱比往日多了一倍,读书的时间也比往日多了,所以民间有句谚语:张良卖剪刀,贵贱一样货。知地取胜择地生财代表人物:范蠡地形对作战很重要。
经商如作战:商场如战场。
经商者如指挥千军万马之将帅,智慧的将帅往往会占据有利的地形,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大谋略家的范蠡,更是深谙此道。他以战略家的眼光,认为陶地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是理想的货物贸易之地。遂选陶地为营销点,果然,十九年间他三致千金,成为巨贾,“陶朱公”的美称也由此而饮誉古今,留名青史。秦国灭了赵国以后,实行了移民政策,当时许多人贿赂官吏,不愿搬迁,要求留在原地,唯独富商卓氏要求迁往较远的“纹山之下”,他看中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淳厚,居民热衷子买卖,商业易于发展。
几年后,卓氏成了远近闻名的巨富。“鸟择良木而栖,商人择地而贾”这种“不惟任时,且惟择地”的观念已为后世商人所接受。
江苏扬州,地处南北要冲,交通发达,水运便利,货往频繁。其地膏沃,有茶、盐、丝、帛之利,众多商人纷至沓来,一时商贾云集,秦商,晋商在这里定曙经营。有名的徽商也就是从这里开始起步,称雄江湖,发展到与晋商分庭抗礼终执明清中国十大商帮之牛耳,成为“商道一龙头老大”。
见端知末预则生财代表人物:越王勾践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为雪亡国之耻,终日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当得知吴国大旱,遂太肆收购吴国粮食。第二年,吴国粮食奇缺,民不聊生。饥民食不裹腹,怨声载道,越国趁机起兵灭了吴国。苦心人,天不负。越王终成霸业,跻身“春秋五霸”之列。这里越王勾践作的是一桩大买卖,他发的财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个国家和称雄天下的霸业,是商贾之道在政治上运用的成功典范。
《夷坚志》载:宋朝年间,有一次临安城失火,“殃及鱼池”。一位姓裴的商人的店铺也随之起火,但是他没有去救火,而是带上银两,网罗人力出城采购竹木砖瓦,芦苇椽桷等建筑材料。火灾过后,百废待兴,市场上建房材料热销缺货,此时,裴氏商人趋机大发其财,赚的钱数十倍子店铺所值之钱,同时也满足了市场和市民的需要。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是经商者财富永不干涸的源泉,也是经商者必备的能力之一。雕红刻翠留连顾客代表人物:浙商张文举《燕京杂记)中载:“京师市店,素讲局面,雕红刻翠,锦窗绣产。”
有的店铺招牌高悬,入夜家家门口点起了五光十色的锦纱灯笼。把街面照得如同白昼,有的店铺摆、挂商品宣传字画、张挂名人书画,附庸风雅。
以此来升华店铺的品位与提高顾客的回头率。还有些茶肆、饭馆、酒店中特意安排有乐器演奏和评书为客人助兴。宋代京都杭州浙商张文举的面食店里,只要顾客一进店坐下,伙计立刻前采问顾客所需,顾客“百端呼索取复”伙计们“尽合诸客呼索指挥,不致错误”。经营者们深深懂得豪华的装饰,反映一个店铺的实力,于是店堂设计画柱雕粱、古色古香,金碧辉煌,极尽铺陈之能事,以迎合达官巨贾,贵妇名嫒“以求高雅”的消费心理。
在服务上进门笑脸相迎,出门点头送行。这些敬客如神的作法加上高贵典雅的装饰使众多顾客“如坐春风”,“一见钟情”从而留连忘返、百顾不厌。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代表人物:韩非子《韩非子·五蠹》中说:“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这里强调了一个“善”字。资金充足,必须善于使用,使用的目的也是获利,唯有资金与商品流通不息,才能使利润滚滚而来,货币和商品流通了,买卖就活了。宋代的沈括举例说:10万元资金倘不周转,“虽百岁故十万也”,如果贸易流通,加快周转,“则利百万矣”。
奇计胜兵奇谋生财代表人物:司马迁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
书中还列举了卖油脂的雍伯,卖桨的张氏,卖肉制品的浊氏等商人,他们都是掌握一技之长,经营奇物的商品而致富的。后世的“张小泉剪刀铺”亦然。清代山西太谷县一个曹氏商人,有一年看到高粱长得茎高穗大,十分茂盛,但他觉得有些异样,随手折断几根一看,发现茎内皆生害虫。于是,他连夜安排大量收购高粱。
当时一般人认为丰收在望,便将成年高粱大量出手。
结果高粱成熟之际多被害虫咬死,高粱欠收。而曹氏商人却因末萌见著,奇计获利。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代表人物:任氏《书经》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秦末有位任氏商人“折节为俭”,要求家人“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
古人关子经商理财的记载中还有云:“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用度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由此可见,经商者居安思危,勤俭为尚。“处乎其安,不忘乎其危”。少一些安乐,多一份忧患,将使经商者进入佳境。择人任势用人以诚代表人物:刀闲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齐国的商人叫刀闲。当时的商人一般都不愿雇用头脑灵活的人做事,唯独刀氏专门使用这种人,并给以丰厚的报酬和充分的信任,放手大胆地让他们去干,这些雇工干得十分卖力也非常出色。
明代苏州有个叫孙春阳的杂货店,其店分为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蜡烛房,“售者由柜上取下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
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自明代至清乾隆年间二百多年,子孙尚食其利,无他姓顶代者。”象苏州这个五方杂处,店铺林立之地,孙春阳的杂货房生意竟然能兴盛二百多年,其成功之奥秘当得益于用人以诚,店规之严。清道光年间的黔商胡荣命在江西经商50余年,由于他以诚待人,童叟无欺,名声大著,晚年罢业回乡,有人要求“以重金赁其肆名”,他一口回绝,并说:“彼果诚实,何籍吾名也!”可见,“诚信为本”是中国人经商的传统美德。
以上就是关于浙商代表人物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