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晔的专业经历
城市雕塑美术作品(城市雕塑美术作品学生)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城市雕塑美术作品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刘晔的专业经历
2003年
雕塑作品《空间意象》入选2003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大会雕塑作品艺术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2003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大会组织委员会)
雕塑作品《空间系列——1》《空间系列——2》收入《2003中国当代艺术》(丁正耕编著 中国世界美术出版社)
2004年
参与设计雕塑作品《天方地圆》 获《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览》优秀作品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雕塑作品《中华情结》入选庆祝建国55周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吉林省美术作品展览》(吉林省文化厅、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吉林省美术家协会)
雕塑作品《空间系列》收入《中国当代雕塑》(王晓强 李亚静主编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虚拟雕塑作品《男人体》《女头像》收入《2004中国当代艺术》(丁正耕编著中国世界美术出版社)
2005年
参与设计城市雕塑设计方案《长春大桥方案2》获《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览》优秀设计方案奖(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
参与设计城市雕塑设计方案《长春大桥方案3》获《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览》优秀设计方案奖(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
雕塑作品《意象空间》入选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举办的“雕塑百年”大型展览(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2006年
雕塑作品《生命印象——构》入选第四届中国雕艺节暨“惠安杯”国际石木雕刻大赛,并被组委会收藏(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
雕塑作品《生命印象——裳》入选《第二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展》(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雕塑作品《生命印象——结》入选《第二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展》(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雕塑作品《中国情结》入选《第二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展》(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室内设计作品《美术学院展厅改建方案》入选“为中国而设计”第二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专业组(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设计委员会)
2007年
雕塑作品《树魂》入选长白山公共艺术国际创作营,并永久矗立于长白山美人松公园(中国雕塑学会、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长白山公共艺术国际创作营组委会)
雕塑作品《空间印象·合》入选《和而不同·中国当代雕塑提名展》(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中国雕塑》杂志社)
雕塑作品《空间系列》入选《2007泛雕塑艺术展》(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雕塑》杂志社、泛雕塑艺术展组织委员会)
2008年
参与设计公共艺术作品《刘英俊纪念碑》获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优秀奖(全国城市建设指导委员会)
雕塑作品《轮回》入选《中国姿态——首届中国雕塑大展》(中国雕塑学会)
雕塑作品《曹火星像》应邀参加第二届“人文平台——中国当代青年雕塑家实验肖像作品展”(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中国雕塑》杂志社)
雕塑设计方案《后外点冰三周跳》入围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组织委员会)
雕塑作品《MOBIUS》入选第二届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大会专题雕塑作品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美术院校师生雕塑作品联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第二届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大会组织委员会)
雕塑作品《MOBIUS》入选第二届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大会专题雕塑作品展—《小型金属焊接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第二届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大会组织委员会)
2009年
雕塑作品《嬷嬷人》获《徐悲鸿奖·2009宜兴中国城市雕塑大赛》优秀奖(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
公共艺术作品《老上海印象No.4》入选上海世博会江南广场雕塑项目,并在上海世博会园区永久展出(中国雕塑学会、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
参与设计《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大型雕塑》项目 获建国60周年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
参与设计《碰撞与融合》项目 获建国60周年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提名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0年
参与设计的公共艺术作品《吉林公安英烈纪念广场》落成长春革命烈士陵园
参与设计的大型公共艺术项目——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标志雕塑、长春世界汽车公园汽车名人大道及东西方汽车文化浮雕墙项目落成。
参与设计的公共艺术作品《丰收女神——德惠设县一百周年纪念雕塑》落成吉林省德惠市育才广场
2011年
雕塑作品《雷发达》获江西名人雕塑园雕塑作品大赛银奖(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南昌市人民政府)
大型公共艺术项目——长春世界汽车公园汽车名人大道及东西方汽车文化浮雕墙项目获2010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优秀奖(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
二、雕塑作品如何赏析?
赏析雕塑作品应从三个方面把握:即体积意识、环境意识、象征意识。
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受首先来自它的形体,要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远看雕塑首先触目的是“影像”效果,“影像”就是作品形体大的起伏呈现的总体轮廓,各种雕塑通过自身形体的“影像”给予欣赏者不同的感受。
雕塑作品大多是为某一特定环境制作的,置于室外就要与环境(日影、天光、地景、建筑等)发生关系,这就必需注重环境意识。优秀的雕塑作品与周围的环境协调,能作用于环境,并使环境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共生出新的景观。
譬如说城市雕塑,就是指长期置放在城市广场、园林、街头或建筑群前、桥头堡处等固定位置上的雕塑,是对于城市面貌相关的雕塑的总称。优秀的城市雕塑往往成为城市文化的标志,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
雕塑作品形象单纯,不可能作复杂精细的描绘,所以通常赋予形体以象征性来表达主题,这就是象征意识。中国雕塑多用装饰性较强的人物、动物形象赋予象征性和寓意性。
现代许多抽象雕塑,以其形体的简明和空间意向强而具有很强的与环境的融合性和夺目性,不以描绘具体物象为目标的抽象艺术通过线条、块面、形体、材质等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
发展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在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就出现了原始石雕、骨雕等。雕塑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通过雕塑诉诸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因而被认为是最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和软雕塑等。这是由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出现,冲破了由牛顿学说建立的世界观,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使雕塑艺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和表现世界,突破三维的、视觉的、静态的形式,向多维的时空心态方面探索。
三、张德峰的基本艺术活动:
1984—1989历届中央美术学院学生成绩展,作品《海带女》在1985年获二等奖
1985 《我是什么?》、《皇帝》、油画《生日》入选“85世界和平年巴黎国际青年艺术家作品展”
1990 《天女》、《盼》、《长发人》参加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成绩展”
与展望合作为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创作雕塑《人行道》
《春风》收录在大型画册《中央美术学院四十年教师优秀作品选》
1991 为齐齐哈尔创作大型纪念碑雕塑《抗洪纪念塔》
与白兰生先生合作为邯郸制作《劳模马万水》雕塑。
创作《赖宁》、《合唱》室外雕塑。
1992 《孕》系列之一参加杭州“第一届中国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
《春风》入选“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展”并刊登在《人民日报》文艺版
1993 创作《孕》之二、《泰山魂》等作品
1994 在德留学从师于纽伦堡艺术学院著名写实主义雕塑家贺夫纳尔教授。
同年在德国波恩举办个人作品介绍展。
参加“纽伦堡艺术学院94年度圣诞节展”。
为德国圣、奥古斯丁‘中国中心’设计《中国之光》雕塑。
1995 与德国雕塑家马克思、牟艾特举办二人展。
为KAAD基金会设计创作《母亲》雕塑。
协助台湾雕塑家颜名宏为纽伦堡巴伐利亚银行制作雕塑《门》。
1996 《孕》系列入选德国“团结不可分”国际艺术大展。并在欧洲多国进行艺术考察。
在雕塑杂志发表《孕》系列雕塑作品。
1997 《母与子》入选“97。中国雕塑艺术大展。并被寰宇经典艺术中心收藏,收录在大型画册《97、中国雕塑艺术集》。
《掌上明珠》参加中央政府为香港回归所赠雕塑礼品的设计方案展。
同年《掌上明珠》入选深圳“永远的回归”雕塑大展,并被收藏和发表在《美术观察》。
参加“平津战役”大型雕塑的设计与放大工作。
1998 行为与装置作品《距离》参加“98中国当代艺术观摩展”。
《春风》参加“长春国际雕塑邀请展”永驻长春。
与田世信先生合作为‘中国民兵武器装备博物馆’创作大型雕塑。
《和平老人》参加“中日美术家作品大展”并获‘中日友好艺术大奖’。
1999 参加“99、十月北京青年雕塑家作品展”。
《日月欢歌》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的希望”城市雕塑方案展。并获优秀奖和十佳方案奖。
《被破坏的十字》等参加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举办的“雕塑五十年大展”。
大型雕塑作品《大橹的诉说》、《选择》、《海花情》、在厦门市环岛路建成。
主持中国戏曲学院新建校园的雕塑设计工作,大型雕塑《日月欢歌》建在该校广场(此建筑项目获中国建筑最高奖
“鲁班奖”和 北京市“长城杯”)。
2000 为石家庄市创作大型雕塑《春华秋实》。
“世纪曙光、河北国际石雕艺术邀请展”。
《图腾》参加“2000、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
《维纳斯1号》参加“中央美术学院雕研所年度展”。
《被破坏的十字》收录在大型画册《中国当代美术》和《今日中国美术》中。
2001 作品《爱国者2000号》参加“现象艺术展”。
“相聚德胜门”当代艺术展。
《再造形象与符号》当代综合艺术展。在此展览上开始实施‘艺 术为人民服务’综合观念作品。
赴欧洲进行艺术考察,参观威尼斯双年展。
2002 景泰蓝作品《爱国者号》参加美国纽约“制造中国”当代艺术展。
“2002、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大展”。
四、立体主义雕塑是谁创造的?
欧洲现代艺术从立体主义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向。毕加索和勃拉克共同创立的立体主义绘画是将客观物体处理成各种几何形体,将具有完整空间形状的物体离析成一系列的平面,然后再把它们重新组合起来。这种方法吸引了一批雕塑家,也使他们深受启发。他们试着将立体派绘画的造型原则用到了雕塑中。这些雕塑家中包括杰奎斯·里普西斯、亨利·劳伦斯和雷蒙·杜尚维龙、查德金、阿基本科等。立体主义雕塑揭开了现代派雕塑的帷幕。
在立体主义的艺术实践中,雕塑家们发现了立体主义向他们展示的真意:摒弃追摹肤浅的表象,而要集中表现艺术家的内在感觉的精蕴。当雕塑家们意识到这一点后,他们不再拘泥于搬用立体派绘画的造型手法,而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更为自由的形式来进行个性化的自我表达。
法国雕塑家里普西斯(JacquesLipchitz,1891—1973)也是立体派雕塑的代表人物,他是立陶宛人,后迁居巴黎。1913年他结识了毕加索,并受到他的影响。1925年后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1941年他前往美国。
青铜雕塑《舞女》(1913)是里普西斯早期的代表作,在这件作品中,雕塑家试验了用几何形体如球体、立方体、圆柱体等来表现人体的结构,产生了简洁明快的独特艺术效果,初步显示了立体派雕塑的特色。
《人像》(1926—1930,现藏法国巴黎国立现代艺术馆)是高220厘米的着色石膏雕塑。这件雕塑里普西斯完全用几何形体来组合创造所要表现的母题的结构,并且也不再拘泥于他所要表现的母题的自然形态。这件雕塑另外一个特点是雕塑的形体中有许多孔洞,使雕塑所占有的空间更加富于变化,在光的作用下,雕塑所具有韵律感和运动感更加强烈。
亨利·劳伦斯(HenryLaurens,1885—1954)是法国雕塑家,他在1899年小学毕业后,曾在一家装饰作坊里工作。1911年他参加了立体派的艺术活动,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主要作品有《构图<六弦琴>》(1918)、《黑人妇女》(1934)、《伟大的女音乐家》(1938)、《西班牙女人》(1939)、《塞壬》(1944)等。
查德金《被摧毁的城市》《构图〈六弦琴〉》是将铁皮剪成各种几何形状;然后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并涂上颜色,画上六条线构成六弦琴的形状,这件雕塑毫无模拟再现的意图,而更像是三维空间中的彩色拼贴画,但它的构图富于创造性,能够引人联想,发人深思;被认为是立体派雕塑的名作。
《伟大的女音乐家》(现藏巴黎国立现代艺术馆)是一件高195厘米的青铜雕塑,劳伦斯曾创作过一件名为《渺小的女音乐家》的作品,这件作品是那件雕塑的连续性创作。这座雕像用一种不规则的体积自由结合成一个引发人们对于女性形体联想的浑厚造型,以这种饱满浑厚的形态来体现一种深沉的力量感。雕塑的表面光滑明亮,又给人以舒畅宽厚的感觉。整个雕塑的形体姿态具有向四周扩展的放射性,令人似乎能够感觉到雕塑的整个躯体正在进发出一股巨大的音乐洪流,在这深沉的音乐之流中人们能够感受到女音乐家精神世界的伟大。这件雕塑代表了劳伦斯较为成熟的艺术个性风格,他已经从立体主义的最初阶段迈进到新的境界,在他个性化的雕塑作品中,他既没有拘泥于对客观世界的再现,也没有无机形式的几何形体来构成他所要表现的对象,而是根据自己的艺术感觉,对真实客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形状。进行了自由的抽象化和夸张的处理,充分发挥了雕塑体积的感觉表现潜力,从而丰富了观者面对雕塑形式时的审美感受。
俄国人查德金(OssidZadkine,1890—1961)1909年移居法国,加入了法国国籍。他的雕塑风格是在立体派和表现派艺术的影响下形成的。其代表作品有《女裸体》(1920)、《三姊妹》(1926)、《俄底普斯》(1930)、《雕刻家》(1939)、《浪子回头》(1950)、《被摧毁的城市》(1951—1953)、《居住》(1960)等。
青铜雕塑《女裸体》高87厘米,这件雕塑同立体派绘画比较接近,用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几何形体,组合成人物结构形象,并且这些几何形体似乎都处于运动状态中,处于从一个位置转向另一个位置的转换过程中,这件雕塑试图将类似于杜尚的绘画《下楼梯的裸女》的叠影的感觉凝固在雕塑当中,因而这件雕塑具有较强的机械运动感,给人的心理感觉相当独特。
青铜组雕《浪子回头》高82厘米,这件雕塑题材取自圣经,表现三位从外地归来的浪子见到亲人时兴奋的样子。在这件雕塑中,查德金用一些不太规则的几何形体组合构成了几个人物的身体,他们几个人的形体相互重叠交织在一起,形体中又留出了孔洞,使雕塑的前后空间贯通起来,增加了雕塑活泼轻灵的感觉,符合雕塑所要表现的喜悦气氛。对于这座雕塑的人物面部处理,查德金似乎是受到了原始雕塑的启发和影响,用很朴拙的手法表示出人物面部喜悦的表情,这样的处理打破了青铜立体派雕塑通常特有的现代感,而具有了一种原始艺术单纯朴素的感觉。
青铜雕塑《被摧毁的城市》高6米,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二战中荷兰的鹿特丹这座曾被德国法西斯彻底毁坏的城市而作的,雕塑家用了6年的时间创作了这件雕塑。他认为这件作品是“针对人性的禽兽行为所作的,充满了憎恨的呼喊”。雕像的躯体从中间裂开,胸部似乎曾遭受了炮弹的射击,这个残破的躯体代表了被摧毁的城市,他将双臂伸向空中,仿佛是在大声呐喊控诉。在这座雕像面前,人们可以感受到强烈的痛苦和愤怒的情感。这件雕像被安放在一个高大的台座上,竖立于荷兰的鹿特丹市一个开阔的广场上。
阿基本科(AlexanderArchipenko,1887—1964)是生于乌克兰的雕塑家,1908年迁居巴黎,他也是立体派雕塑的代表人物。他对20世纪雕塑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雕塑中的洞孔独有的审美价值。他的作品《坐着的黑色躯体》将女人变为优美的几何结构的变形,他在体量上打洞,使负空间变为雕塑的实在要素,这一点在雕塑史具有重大意义。他的作品《拳击比赛》(1913)是一件石膏雕塑,表现的是两个拳击家正在比赛的场面,两个拳击家的形象完全是用几何形体组成的,但却奇妙地表现出了拳击运动员的动作特点和神态特征。整件作品富于动感,耐人寻味。
杜桑—维龙(RaymondDuchamp—Villon,1876—1918)法国雕塑家,立体派雕塑的代表人物,他在1889年时受到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影响,1910年时加入了立体派运动,他是最早运用立体派语言进行雕塑创作的雕塑家之一。他认为在光的作用下,静止的雕塑能够具有强烈的力感和运动感。1904—1912年他创作了《马》系列作品。这一系列作品远离了马的自然形态,而是用几何形体组成的,在形态上有些接近于马的形状物体,但这个物体具有强有力的结构,这种坚实结构所具有的力量感,引发了人们对于马的强壮和力量的抽象性联想。
以上就是关于城市雕塑美术作品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杭州城市规划展览馆预约电话(杭州城市规划展览馆预约电话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