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被誉为(杭州被誉为什么城市)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被誉为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杭州的美称是什么?
问题一:城市杭州的别称是什么? 杭州的别称也有很多,如:(钱塘)、(临安)、(余杭)等都是我们在诗中了解到的。
1.神秘感爆棚之“婆留城”:杭州“婆留城”的别称,源于五代时吴越国的开国皇帝钱H。据传说,钱H出生在一个夜晚。当时他的父亲钱宽刚巧从外面办完事回来,快到家时,只听得兵马奔驰之声甚响,又见其家红光辉煌。钱宽以为是家中失火,待他急忙奔回家中时,屋里正好传来孩子出生的啼哭声。钱宽甚感惊异,认为这是破家灭族的凶兆。于是,决定将孩子丢弃到井中溺死。后幸得隔壁婆婆苦苦劝说,才保住了这条小生命。那口要丢弃钱H的井后来被人称作“婆留井”,钱H也因此得了一个“婆留”的小名。后来,钱H成了吴越国的开国皇帝,并 将杭州定为国都。所以,后人又把杭州称作“婆留城”【俺才不会告诉你俺懒得看就直接搬过来了
2.历史感爆棚之“钱塘”:这可是秦朝和唐朝共同使用的对杭州的称呼,是不是突然觉得一股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有没有听到战场上万马齐喑的感觉?噗哈哈~~【额,原谅俺之想到了烟火
3.人类起源之“余杭”:这个来头好大!其实秦朝以前沿用的一直是“余杭”,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改来改去就改掉了【嘛,做皇帝的就喜欢折腾~难道是别扭受?惊!】
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徽宗第九子赵构称帝建南宋,将都城定在杭州,并改名为临安,含有临时安顿下来,日后还要收复失地到中原重振江山之意。但随着时间的流失,南宋皇帝意志逐渐消沉,早已将家仇国耻忘得干干净净,陶醉在江南半壁江山的歌舞之中了。正如当时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一诗中所写:“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改称临安的意义已经完全消失了。所以,南宋灭亡后,元朝立即改称为杭州了。
杭州“武林”别称源于西湖西部诸山。西湖风景优美,不仅仅是西湖水美,西湖西部诸山也美。山水交相辉映,才构成了西湖如诗如画的情致。西湖西部诸山,旧时统称武林山。所以,杭州又有“武林”的别称。
关于杭州钱塘名称的来历,也有一个故事。传说历史上曾有一个名叫华信的地方官,想筑塘拦江,就欺骗百姓说,凡有人挑土一斛到江边并送到塘上的,给钱一千。消息传出后,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挑土石而来。但是当老百姓将土石挑到江边后,华信却背信弃义地说没钱可给。百姓非常气愤,便将挑来的土石倒在了江边。拦江的工程没有建成,但却在江边形成了一个塘堤。后来人们便将这个地方叫“钱塘”了。故事讲得很有意思,但却与史实不符。杭州称钱塘是唐朝的事,而故事说的却是东汉时期。这显然是后人根据“钱塘”两字杜撰出来的。不过这也无妨,不是史实,却也为杭州增添了一些传奇色彩。
问题二:杭州的别称是什么城 钱塘是杭州的别称 开封的别称是汴都 苏州----水城
问题三:杭州市有什么的美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问题四: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还有什么地方素有什么的美称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龙泉窑素有“瓷都”美称
沙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
会理古城素有“小春城”之美称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长春素有“北国春城”的美称。
奥克兰素有“风帆之都”的美称。
杭州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称。
厦门素有“海上花园”的美称
蓬莱素有“人间仙境”之美称
新疆喀纳斯景区素有“人间净土”的美称。
新加坡素有“花园城市”的美称。
南京素有“石城”的美称。
广州素有“花城”的美称
问题五: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请问什么素有什么的美称。像这样的句子有哪些? 上海素有东方明珠的美称 *** 素有日光之城的美称
问题六:杭州的美称是什么? 人间天堂,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
问题七:请问那些城市素有什么美称 例,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美称 银川:塞上江南
温州:山水之乡、百工之乡、东瓯名镇
濮阳:中华龙乡、中华帝都
苏州:水城
重庆:山城、火炉、雾都
武汉:九省通衢、江城
*** :日光城
南宁:绿城
昆明:春城
深圳:南国明珠
常州:鱼米之乡
厦门:海上花园、音乐之岛
成都:天府之国
福州:八闽首府
广州―――花城,羊城
重庆―――山城
湘潭―――莲城
长沙―――星城,潭城
成都―――蓉城,锦城
昆明―――春城,花城
武汉―――江城
金华―――婺城
莆田―――荔城
潮州―――凤城
济宁―――任城
徐州―――彭城
大同―――平城
嘉兴―――禾城
安庆―――宜城
西昌―――月城
扬州―――芜城
温州―――鹿城
衢州―――柯城
蚌埠―――珠城
泉州―――鲤城
漳州―――芗城
许昌―――烟城
惠州―――鹅城
柳州―――龙城
泸州―――酒城
内江―――甜城
青岛―――岛城
烟台―――港城
曲阜―――圣城
东营―――油城
湘潭―――莲城
衡阳―――雁城
福州―――榕城
大连―――滨城
长春―――车城
十堰―――车城
苏州―――水城
厦门―――鹭城
鞍山―――钢城
呼市―――青城
哈市―――冰城
哈尔滨――冰城
齐齐哈尔―鹤城
潍坊―――风筝城
石狮―――服装城
曲靖―――麒麟城
聊城―――凤凰城
*** ―――日光城
绍兴―――越,蠡城
太原―――并,龙城
济南―――泉城,历城
南昌―――洪城,英雄城
*** ―――日光城
包头―――鹿城,草原钢城
南京―――宁,石头城,金陵
问题八:杭州别称 你好: 杭州市好象没有什么别称,但可以简称――杭城。
问题九:著名城市杭州有什么美称 杭州的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之帮”等誉称。几百年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谚,一直广为流传。“人间天堂”至今仍为国内外人士对杭州的美称。
问题十:城市杭州的别称是什么? 杭州的别称也有很多,如:(钱塘)、(临安)、(余杭)等都是我们在诗中了解到的。
1.神秘感爆棚之“婆留城”:杭州“婆留城”的别称,源于五代时吴越国的开国皇帝钱H。据传说,钱H出生在一个夜晚。当时他的父亲钱宽刚巧从外面办完事回来,快到家时,只听得兵马奔驰之声甚响,又见其家红光辉煌。钱宽以为是家中失火,待他急忙奔回家中时,屋里正好传来孩子出生的啼哭声。钱宽甚感惊异,认为这是破家灭族的凶兆。于是,决定将孩子丢弃到井中溺死。后幸得隔壁婆婆苦苦劝说,才保住了这条小生命。那口要丢弃钱H的井后来被人称作“婆留井”,钱H也因此得了一个“婆留”的小名。后来,钱H成了吴越国的开国皇帝,并 将杭州定为国都。所以,后人又把杭州称作“婆留城”【俺才不会告诉你俺懒得看就直接搬过来了
2.历史感爆棚之“钱塘”:这可是秦朝和唐朝共同使用的对杭州的称呼,是不是突然觉得一股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有没有听到战场上万马齐喑的感觉?噗哈哈~~【额,原谅俺之想到了烟火
3.人类起源之“余杭”:这个来头好大!其实秦朝以前沿用的一直是“余杭”,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改来改去就改掉了【嘛,做皇帝的就喜欢折腾~难道是别扭受?惊!】
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徽宗第九子赵构称帝建南宋,将都城定在杭州,并改名为临安,含有临时安顿下来,日后还要收复失地到中原重振江山之意。但随着时间的流失,南宋皇帝意志逐渐消沉,早已将家仇国耻忘得干干净净,陶醉在江南半壁江山的歌舞之中了。正如当时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一诗中所写:“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改称临安的意义已经完全消失了。所以,南宋灭亡后,元朝立即改称为杭州了。
杭州“武林”别称源于西湖西部诸山。西湖风景优美,不仅仅是西湖水美,西湖西部诸山也美。山水交相辉映,才构成了西湖如诗如画的情致。西湖西部诸山,旧时统称武林山。所以,杭州又有“武林”的别称。
关于杭州钱塘名称的来历,也有一个故事。传说历史上曾有一个名叫华信的地方官,想筑塘拦江,就欺骗百姓说,凡有人挑土一斛到江边并送到塘上的,给钱一千。消息传出后,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挑土石而来。但是当老百姓将土石挑到江边后,华信却背信弃义地说没钱可给。百姓非常气愤,便将挑来的土石倒在了江边。拦江的工程没有建成,但却在江边形成了一个塘堤。后来人们便将这个地方叫“钱塘”了。故事讲得很有意思,但却与史实不符。杭州称钱塘是唐朝的事,而故事说的却是东汉时期。这显然是后人根据“钱塘”两字杜撰出来的。不过这也无妨,不是史实,却也为杭州增添了一些传奇色彩。
二、杭州别称
城市杭州的别称是什么?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
别名有临安、钱塘、武林、杭城。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
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
后来依托沪杭铁路等铁路线路的通车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发展迅速。新世纪以来,随着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业的带动,互联网经济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传说成为杭州文化代表。 扩展资料: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
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
后来依托沪杭铁路等铁路线路的通车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发展迅速。新世纪以来,随着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业的带动,互联网经济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传说成为杭州文化代表。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_杭州。
杭州的别名
(1)从“余杭”到“钱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属于“扬州之域”。
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
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吴,越灭吴后,属越。
战国时,楚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国的版图。 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
现在的市区,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 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
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因外族相继入侵,晋室南迁,促进了江南和钱塘江两岸经济文化的发展。
这时,西湖已有“明圣湖”、“金牛湖”之称。东晋咸和元年(326),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这不仅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刹。
随后有方士许迈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韬光、宝石山一带进行写书、炼丹等活动,传播宗教,西湖名山胜水也渐次开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升钱唐县为临江郡。
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四县,属吴州。 (2)“杭州”之名首次出现 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
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
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业三年(607),改置为余杭郡。
六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现在的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隋书·地理志》记述:“杭州等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这时的余杭郡有户15380,杭州户口统计由此开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改“钱唐”为“钱塘”。
太宗时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又改为杭州,归浙江西道节度,州治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
州城的范围也随之扩大,由原来的城南沿江一带发展到今天的武林门一带。由于运河的沟通,杭州成为货物集散地,社会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也逐渐增加,唐贞观(627-649)中,已有15万余人;到开元(713-741)中发展到58万人,此时的杭州,已与广州、扬州并列,为我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
长庆二年(822),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规模浚治西湖,并筑堤建闸,以利农田灌溉。又继李泌之后重修六井。
从这时起,西湖之名益彰于世。 (3)吴越国的国都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都杭州。
当时的杭州称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钱塘,辖钱塘、钱江、余杭、安国、于潜、唐山、富阳、新城八县。在吴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统治下,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开拓建设,杭州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繁荣和文化荟萃之地。
欧阳修在《有美堂记》里有这样的描述:“钱塘自五代时,不 *** 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吴越王钱镠在杭州凤凰山筑了“子城”,内建宫殿,作为国治,又在外围筑了“罗城”,周围70里,作为防御。
据《吴越备史》记载,这个都城,西起秦望山,沿钱塘江至江干,濒钱塘湖(西湖)到宝石山,东北面到现在的艮山门。以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称。
吴越王重视兴修水利,引西湖水输入城内运河;在钱塘江沿岸,采用“石囤木桩法”修筑百余里的护岸海塘;还在钱塘江沿岸兴建龙山、浙江二闸,阻止咸水倒灌,减轻潮患,扩大平陆。动用民工凿平江中的石滩,使航道畅通,促进了与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
置“撩湖兵”千人,疏浚、保护西湖,使不被葑草淤塞。 吴越三代五帝都笃信佛教,现在杭州西湖周围的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等文物古迹,大都是那个时期的建就。
当时的杭州就有“佛国”之称。 (4)南宋时的京城 在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的路治;大观元年(1107)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盐官九县。
当时人口已达20余万户,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经济繁荣,纺织、印刷、酿酒、造纸业都较发达,对外贸易进一步开展,是全国四大商港之一。
杭州历任的地方官,十分重视对西湖的整治。元佑四年(1089),著名诗人苏东坡担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横跨南。
杭州西湖的别称叫什么
杭州西湖的别称叫明湖。
明湖,全名明圣湖, 杭州西湖的别名,出自于宋代曾巩的诗《西湖二月二十日》:漾舟明湖上,清镜照衰颜。意思是:船只荡漾在明湖上,清澈的湖面好似镜子般照着我衰老的容颜。
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
扩展资料
西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也比较高,在70%-85%之间。随着冬夏季风逆向转换等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形成春多雨、夏湿热、秋气爽、冬干冷的气候特征。
西湖周围群山,高度都不超过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内峙外耸,根据岩性差别和山势高低,可分为内、外两圈。外圈有北高峰、天马山、天竺山、五云山等,山体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岩性较坚硬,不易风化侵蚀;峰峦挺秀,溪涧纵横,流水清洌,是西湖泉水最多地带。内圈有飞来峰、南高峰、玉皇山、凤凰山、吴山、葛岭、宝石山等,山势较低,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易受水流溶蚀,多洞穴,烟霞、水乐、石屋、紫来、紫云等溶洞。
杭州的别名
(1)从“余杭”到“钱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属于“扬州之域”。
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
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吴,越灭吴后,属越。
战国时,楚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国的版图。 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
现在的市区,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 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
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因外族相继入侵,晋室南迁,促进了江南和钱塘江两岸经济文化的发展。
这时,西湖已有“明圣湖”、“金牛湖”之称。东晋咸和元年(326),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这不仅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刹。
随后有方士许迈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韬光、宝石山一带进行写书、炼丹等活动,传播宗教,西湖名山胜水也渐次开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升钱唐县为临江郡。
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四县,属吴州。 (2)“杭州”之名首次出现 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
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
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业三年(607),改置为余杭郡。
六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现在的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隋书·地理志》记述:“杭州等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这时的余杭郡有户15380,杭州户口统计由此开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改“钱唐”为“钱塘”。
太宗时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又改为杭州,归浙江西道节度,州治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
州城的范围也随之扩大,由原来的城南沿江一带发展到今天的武林门一带。由于运河的沟通,杭州成为货物集散地,社会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也逐渐增加,唐贞观(627-649)中,已有15万余人;到开元(713-741)中发展到58万人,此时的杭州,已与广州、扬州并列,为我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
长庆二年(822),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规模浚治西湖,并筑堤建闸,以利农田灌溉。又继李泌之后重修六井。
从这时起,西湖之名益彰于世。 (3)吴越国的国都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都杭州。
当时的杭州称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钱塘,辖钱塘、钱江、余杭、安国、于潜、唐山、富阳、新城八县。在吴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统治下,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开拓建设,杭州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繁荣和文化荟萃之地。
欧阳修在《有美堂记》里有这样的描述:“钱塘自五代时,不 *** 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吴越王钱镠在杭州凤凰山筑了“子城”,内建宫殿,作为国治,又在外围筑了“罗城”,周围70里,作为防御。
据《吴越备史》记载,这个都城,西起秦望山,沿钱塘江至江干,濒钱塘湖(西湖)到宝石山,东北面到现在的艮山门。以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称。
吴越王重视兴修水利,引西湖水输入城内运河;在钱塘江沿岸,采用“石囤木桩法”修筑百余里的护岸海塘;还在钱塘江沿岸兴建龙山、浙江二闸,阻止咸水倒灌,减轻潮患,扩大平陆。动用民工凿平江中的石滩,使航道畅通,促进了与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
置“撩湖兵”千人,疏浚、保护西湖,使不被葑草淤塞。 吴越三代五帝都笃信佛教,现在杭州西湖周围的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等文物古迹,大都是那个时期的建就。
当时的杭州就有“佛国”之称。 (4)南宋时的京城 在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的路治;大观元年(1107)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盐官九县。
当时人口已达20余万户,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经济繁荣,纺织、印刷、酿酒、造纸业都较发达,对外贸易进一步开展,是全国四大商港之一。
杭州历任的地方官,十分重视对西湖的整治。元佑四年(1089),著名诗人苏东坡担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横跨南北的长堤(苏堤),。
杭州又称什么
杭州又称临安、钱塘、武林、腰鼓城。
1、武林:杭州之旧称。至今“武林”仍是杭城的重要地名,如武林路、武林广场、武林门等即是。武林之名最早出自《汉书》,与境内武林山有关。
2、钱塘:钱唐县是杭州的前身,设立于秦朝或者战国时期,是今杭州市区内出现的第一座县城。南陈钱唐县升格为钱唐郡,隋改置杭州,下辖钱唐县等。“钱唐”至唐改名“钱塘”,此后钱塘县作为县名沿用至清朝。
3、临安:临安原为杭州下辖一县之名,南宋时称杭州为临安府。故南宋时期的三部地方志皆以“临安”命名(《乾道临安志》《淳佑临安志》《咸淳临安志》),此临安即指杭州。
4、腰鼓城:得名于五代吴越,钱镠第二次筑杭州城后,彼此独立的州城与县城被包进一座大城内,此城南北距离大而东西距离小,形似“腰鼓”。遂有此名。
扩展资料:
杭州古代的历史沿革:
1、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
2、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并桐庐入钱唐县,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
3、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都于杭州。当时的杭州,治在钱塘,辖钱塘、钱江、盐官、余杭、富春、桐庐、于潜、新登、横山、武康十县
4、元至元十三年(1276),设两浙大都督府,又改设安抚司,十五年(1278)升杭州路,为江浙行省省会。明代改杭州路为杭州府,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治所。
5、清初,在杭州城西沿西湖一带建造“旗营”,俗称“满城”。城墙周围十里,南至今开元路,北靠法院路,东临中山中路附近,西面包括湖滨公园,并辟有六座城门,总占地1436亩,成为杭州的“城中城”(民国初年拆除)。
光绪二十一年,清 *** 在中日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辟为日本租界。随着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和洋务运动的兴起,杭州的近代工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三、杭州西湖为何被誉为“人间天堂”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方,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断桥上的白娘子更为西湖增添了几许浪漫色彩。
西湖的水面面积约4.37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约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2.27米,最深处在 5米左右,最浅处不到1米。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选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
西湖古称“钱塘湖”,古代诗人苏轼就对它评价道:“欲把 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又名“西子湖”。
西湖的名称最早始于唐朝,在唐朝之前西湖有武林水,明圣湖,金牛湖,龙川,钱源,钱塘湖,上湖,西子湖等称谓。形态为近于等轴的多边形,湖面被孤山及苏堤、白堤两条人工堤分割为5个子湖区,子湖区间由桥孔连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掺混,造成各湖区水质差异,大部分径流补给先进入西侧3个子湖区,再进入外西湖;湖水总面积5.593km2,总容积1.1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97米;西湖底质是一种有机质含量特别高的湖沼相沉积,属于粉砂质粘土或粉砂质亚粘土,最上层皆为藻骸腐泥层(黑色有机质粘土),中层泥炭层或沼泽土,最下层为基底粉砂层;入湖河流部是短小的溪涧,主要补水河流为金沙涧、龙泓涧和长桥溪。
四、杭州在历史上的别称,杭州的别称是什么
1.杭州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大运河南端,沪杭、浙赣、杭牛等铁路交点。
2.为浙江省省会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杭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在秦朝时为钱塘县,隋开皇年间置州,唐改称钱塘县。
4.五代吴越建都于此,称为西府。
5.南宋迁都于此并为临安府治,元改为杭州路,明、清为杭州府治。
6.??公元1912年将原钱塘、仁和两县合并置杭县,公元1927年城区设市。
7.杭州名称始于隋开皇年间在此置州。
8.从字义上讲为“通航”、“渡河”之意,《诗。
9.卫风。
10.河广》中讲:“谁为河广,一苇杭之”。
11.亦指渡船。
12.《楚辞。
13.惜诵》中载:“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
14.??杭州在钱塘江下游,大运河南端,市内又有西湖,水路四通八达,因此称“杭”。
15.隋开皇年间置州,二意加起来故称“杭州”。
16.杭州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17.杭州别称“武林”是因西湖西部诸山,旧时统称武林,故杭州又别称“武林”。
18.杭州简称“杭”,是取市名的第一个字。
19.??杭州的名胜古迹闻名天下,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是世界旅游、疗养胜地之一。
20.现存名胜古迹有:灵隐寺、净慈’寺、法镜寺、六和塔、文澜阁*岳飞墓和城东南凤凰山上的南宋皇城遗址,西湖和钱塘江之间的玉皇宫、福星观等古迹以及五代时雕刻的石佛像。
21.??此外,杭州孔庙现存的南宋石经以及1956年出土的五代吴越国王钱元瑾墓石刻星象图,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22.自然景观有:西湖、虎跑泉、烟霞洞等。
23.杭州西湖西面风篁岭上有龙井,泉水甘冽,泉西龙井村一代盛产龙井茶,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而著称于世。
24.??杭州以产丝绸和织锦而闻名中外,因而,誉为“丝绸之府”。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被誉为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