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国外著名景观设计师(国外著名景观设计师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3-07 20:38:04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01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国外著名景观设计师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国外著名景观设计师(国外著名景观设计师有哪些)

    一、景观大师俞孔坚作品的特点,倡导的理念,常用的设计手法,常用的配景植物是什么??

    1、景观大师俞孔坚作品的特点是:具有现代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更富有生态和人文的精神。

    2、倡导的理念是:倡导生态人文理念。他把城市与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倡导白话景观, “反规划”理论, 以及“天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总得来说就是土地生命系统设计。

    3、设计手法:和谐,天地人情物的统一。

    4、常用的配景植物:“野草”,比如水稻、狗尾巴草等。

    国外著名景观设计师(国外著名景观设计师有哪些)

    扩展资料:

    俞孔坚的卓越成就:

    俞孔坚的城市和景观设计作品遍布全国和海外:

    曾九度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和规划奖,五次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两次获得全球最佳景观奖,两次获得国际青年建筑师优秀奖,三次获世界滨水设计杰出奖,并获2008年世界建筑奖, 2009年ULI全球杰出奖,中国第十届美展金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

    这些作品以现代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以生态和人文的精神,赢得国际声誉;俞孔坚7次被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等国际大型会议邀请作为年会的主旨演讲人。

    分别被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联合授予“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被国务院侨办授予“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

    二、从国内外风景园林发展历史的启示,谈谈你对我国目前风景园林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转)对我国当代风景园林行业发展走向的思考

    作者:吴祥艳

    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园林设计分会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信息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市植物园北京京华园林工程设计公司承办的“第三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会”于2002年2月21~22日在京召开。本届交流会的主要目的在于“交流行业信息,反映行业发展趋势,综观市场结构变化,培养锻炼新人,促进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迅速发展”。笔者认为:会上交流探讨的项目不仅代表着目前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水平,而且反映了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走向,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 走向生态的设计

    交流会上,无论是小尺度、局部地段的环境设计还是大尺度、区域范围的景观规划,设计师们都力求冠以“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型及大型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中往往单独开辟“生态景观展示区”(或生态园林区),甚至有些项目本身即以“生态公园,生态...”定名。由此可见,对“生态设计”的关注已经成为当代风景园林师进行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导则。然而,究竟什么样的设计才能真正称得上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难道仅仅依靠“多种植物、引水入园、减少建筑小品和硬质铺地的面积”就能实现改善生态的要求吗?一些设计项目采取极具“人工性”和“装饰美”的“人工植物群落”代替原有的“自然植物群落”,并贴上生态设计的标签。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但与生态效益的改善无补,而且会造成对生态设计概念的误解。

    近年来,国内园林专家及学者对“生态设计”理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但真正有意义的实践项目却不是很多。理论研究固然重要,但理论的实践更应成为风景园林设计师关注的焦点。不同尺度和层次的景观设计项目所处的生态系统圈层不同,生境系统中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亦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做到具体项目具体分析,惟有此,才能够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本届交流会上,王绍增教授介绍的“城市开敞空间规划的基本生态原理及其在江门规划实践中的应用”即是建立在对城市生态机理的科学研究基础上,应该能够收到较好的生态效果。

    生态设计不仅要调整好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的良性循环,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而且要关注成本和收益的关系。“正如没有一个通常意义的可实施的设计不考虑经济预算一样,没有一个可实施的生态设计可以不考虑生态代价,包括资源的消耗,污染的产生及栖息的地丧失”。设计师通过采取“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及能流和物流跟踪”等生态计算方式,增加对生态系统的敏感和关注,并尽可能的采用“保护、减量、再利用、再生”等手段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从而提高生态设计的综合效益。此外,还要考虑生态效果的评价,这是检验生态设计成败的关键。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国会就要求大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评估诸如大气、水质和生物学等受到项目的影响,其中还包括美学评价。

    生态设计日益成为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但不能忽略其与文化及艺术的联系,“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湮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1]”。

    2 走向文化的设计

    本届交流会上讨论的25个项目,除去“生态设计”这一重要理念以外,设计师重点阐述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园林的立意构思,即项目本身蕴涵的丰富精神文化。

    众所周知,意境的创造曾经是我国古典园林独树一帜的精髓:秦汉山水建筑宫苑中的“一池三山”模式即是古代帝王渴求长生不老的“神仙思想”的重要体现;清代江浙写意派山水园林中的“片山尺水、一草一木、楹联景题”都书写着园主人和造园家对待人生的态度和感悟。古典园林景观的文化底蕴给游赏者提供了一个“触景生情”的广阔天地。与古代造园师衣钵相承,成长于五千年华夏文明沃土的当代景观设计师,在经受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在关注园林使用功能的同时,并没有完全抛弃我国古典园林文化的优良传统,仍然在煞费苦心的经营着园林的意匠,力求赋予园林景观一定的文化内涵。例如,本次交流会上大庆石油化工设计院介绍的“九日-旭”广场,以“后羿射日”的主题文化为景观创作之源;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心介绍的保定环城公园项目则是以保定历史文化典故和历史地段之特色为主题,设计了8个主要景点。

    园林的主题立意,即园林所要塑造的精神文化内涵,是园林的灵魂,其定位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园林的存在和发展,也决定着园林本身的水平和地位。恰当的主题文化定位能使园林景观锦上添花,而不恰当地主题定位会使园林景观流俗,甚至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郑元勋在《园冶》题词中论及:“‘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异宜奈何?简文之贵也,则华林;季伦之富也,则金谷;仲子之贫也,则止于陵片畦;此人之有异宜,贵贱贫富,勿容倒置者也。若本无崇山茂林之幽,而徒假其曲水;绝少‘鹿砦’‘文杏’之盛,而冒托于辋川,不如‘嫫母’传粉涂朱,祗益之陋乎?此又地有异宜,所当慎者。是惟主人胸有丘壑,则工丽可,简率亦可。否则强为造作,仅一委之工师、陶氏,水不得潆带之情,山不领回接之势,草与木不适掩映之容,安能日涉成趣哉?”。意思是说:园林的建造要因人因地制宜,假如本来没有崇山茂林的幽雅,而借用“流觞曲水”的美名,绝少“鹿砦”“文杏”的佳胜,而冒托“辋川别业”的雅号,正像“嫫母”涂脂抹粉,只能使之显得更丑。所以说造园如做诗文,必须文题相对,方能成为佳作,如果离题万里,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好文章。因而,景观设计师对园林主题的定位应该小心谨慎,将其建立在对园林立地条件——自然地理结构和精神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及对园林使用者行为心里特点的关怀上,而绝不是突发灵感下的偶得。此外,景观文化内涵的表达应该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应该过于抽象晦涩,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或过于具象,缺少含蓄美;或采用低俗的手段表达低级趣味的主题等等。

    “走向文化的设计”是我国风景园林行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代表风景园林行业新时代的到来。早在1998年北京市园林局就明确提出了“文化建园”的方针,指出“文化建园就是深刻理解园林的文化属性,掌握各种园林的文化内涵,从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和展现时代文明风范的结合上,赋予园林城市建设和管理以浓厚的精神文化色彩,创造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园林文化[2]”。风景园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项实践性的造型艺术,作为新时代的景观设计师及从业人员,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景观的文化含蕴,而且要在设计实践中将其与生态的、经济的、使用的要求结合起来,创造出高品位的、具有时代特点的精品园林文化。

    3 走向区域的设计

    当代风景园林行业的从业范围已经大幅度的展拓,从传统意义上的造园(古典园林)发展到“大地景观规划”。汪菊渊先生在1998年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中论及“园林学的研究范围是随着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目前包括传统园林学(即造园)、城市绿化和大地景观规划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与生态关系密切,是应现代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而出现的,尤其是第三个层次上的大地景观规划。

    本次交流会上研讨的25个项目,基本上涵盖了上述三个层次,小尺度的造园项目,如建设部办公楼前环境改造设计;中间尺度的城市绿化项目,如保定高科技开发区河套绿化,大尺度的景观规划项目如沈大高速公路规划。无论哪个层次的规划项目,都不能脱离生态的要求和人本的思想,根本目的在于“把人类生活空间内的岩石圈、生物圈和智慧圈都作为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考虑,研究各景观元素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以便通过人的设计和管理,使整个人类生态系统(景观)的时空结构和能流、物流及信息都达到最佳状态”(俞孔坚)。

    4 走向科学和艺术结合的设计

    4.1 科学技术与风景园林的关系

    (1)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传统园林行业的设计手段和研究方法 一方面,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时代的来临,将园林设计师从手工绘图的繁重作业中解放出来,代之以计算机辅助绘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绘图的准确性。互联网的普及,使异地设计师的合作成为可能。例如,1993年,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就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和俄勒冈州、内华达州、华盛顿特区的五个组织的设计师合作完成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区域景观规划研究。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全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安·L·麦克哈格(Lan.L.Mcharg)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区域景观要素的分层、叠加分析,为设计师更全面的把握环境的特质,并进行方案的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3]。

    (2)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园林主题文化的变革信息社会、虚拟空间、人类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对待环境态度的变化决定了现代园林的主题创作必须适应现代人的行为心理需求。以传统园林的方式方法来约束现代园林建设是不合时宜的,现代园林必须在吸取传统园林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变革,反映并满足新时代使用者的欲求。

    (3)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风景园林行业地位的变化,同时也引起了设计程序的变革 现代景观设计已不再是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附属,而应该走在两者的前面,甚至是同步进行。惟有此,才能更好地实现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要求,以达到改善全球生态的目的。此外,科学的设计程序也是现代景观师思考的主要问题,对项目可行性分析的重视日渐凸显,设计师从立项阶段即开始与委托单位接触,为委托单位出谋划策,从而达到科学立项,科学规划设计和科学实施管理的高标准。本届交流会上北京多义景观设计公司介绍的“杭州西湖西进项目可行性研究”即反映了景观设计程序的日益科学化的趋势。

    4.2 风景园林和艺术的关系

    风景园林本身就是一门造型艺术,始终和艺术互相浸润,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着。高水平的造园就是一种高水平的艺术创作。艺术对园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艺术(如绘画、诗歌等)为景观设计提供了场景范例(范本或蓝本)。18世纪英国的图画式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文人园林的建设无不从当时的风景画中吸收创作的灵感,或直接通过造园实体的组织来表现画意和诗情。

    第二,艺术家(画家和雕塑家等)走出画室,脱离画布,亲自参与到现代园林的创作中,将景观和艺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景观设计作品。例如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大地艺术。还有一些艺术家在景观和艺术两个领域孜孜以求,有力的推动景观设计的革新和发展,典型代表人物有美国著名设计师玛莎·施瓦茨(Martha Schwartz)。

    第三,景观设计师从现代艺术理论中吸收营养,并运用到景观设计的实践中去,创造出具有强烈艺术境界的景观杰作。例如: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Peter Walker),受到60年代极简艺术的影响,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极简艺术特色的景观作品。本届交流会上研讨的一些项目也展示着设计者对景观艺术的追求,努力创造出高水准的景观作品。

    综上所述,我国的现代景观设计师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当代风景园林发展的四个主要方向,并有意识地培养提高自身的“生态意识、文化观念、区域视野、科学和艺术素养”才能创造出富于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园林精品。

    三、风景园林专业最好读那些书

    一、古典园林及历史类

    1. 《园冶》计成著 ;

    2. 《造园史纲》童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3;

    3.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 *** 著 ;

    4. 《说园》系列 陈丛周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

    5. 《外国造园艺术》陈志华著 河南科技出版社。

    二、理论类

    1. 《设计结合自然》【美】麦克哈格著,芮经纬译;

    2. 《景观设计学》【美】西蒙兹著,俞孔坚译;

    3. 《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美)拉特利奇 著 王求是,高峰 译 (经典的“人看人”);

    4.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著(必须读)(是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的经典书籍,比计成的"园冶"要具象);

    5. 《美的历程》,李泽厚(美学理论);

    6. 《风水理论研究》,王其亨,天津大学出版社;

    7. 《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 中国建工出版社;

    8. 《园林设计和园林艺术》--孙筱祥;

    9.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Clare Cooper Marcus; Carolyn Francis 主编 俞孔坚、孙鹏、王志芳 等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 《城市意向》【美】凯文•林奇著 方益萍等译 华夏出版社;

    11. 《风景园林设计》王晓俊著 江苏科技出版社;

    12. 《外部空间设计》【日】芦原义信著 中国建工出版社;

    13. 《交往与空间》(Life between buildings)【丹麦】扬.盖尔著 何人可译 中国建工出版社(必须读);

    14. 《环境行为学概论》李道增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5. 《环境心理学》徐磊青、杨公侠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三、实践及图集类

    1.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林菁著 中国建工出版社;

    2. 《日本景观设计师系列》 作者:章俊华 中国建工出版社,已出版《佐佐木叶二作品集》《升野俊明作品集》《户田芳树作品集》);

    3. 《西方现代园林设计》王晓俊,东南大学出版社;

    4. 东南大学出的新世纪丛书(第2辑)之《西方现代园林设计》 王晓俊编写:《佐佐木整合环境》、《彼德沃克》《丹凯利》;

    5. 《创意与表现》(学习园林建筑很有用)、《感悟与探寻》,彭一刚著;

    6. 《景观设计年鉴》,2005以后每年都有出版,信息量大;

    7. 《景观红皮书》《景观黑皮书》《住区景观红宝书》(信息量大)

    8. 《中国园林》每期必读、《LA》里面的案例介绍、《世界建筑导报》(景观版)、《风景园林》、《中外景观》、《景观设计》、《时代楼盘》杂志等;

    9. 《理想景观探源》著者:俞孔坚(介绍风水方面的);

    10. 《当代国外著名景观设计师作品集》 詹姆斯 中国建工出版社;

    11. 《风景》光明日报出版,李斯翻译的 评:语言优美;

    12. 《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彭一刚;

    13. 《中国古城古镇古村古寨》,王妮娜,湖南人民出版社(介绍中国最为知名的古城镇,文字优美)。

    风景园林专业培养具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能在城市建设、园林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四、世界十大建筑设计事务所指哪十大

    1.英国TFP

    是由英国国际建筑大师泰瑞爵士(Sir Terry Farrell)所创建的世界著名设计公司,吴晨先生负责其在中国区参与的所有工程.他的主要作品包括:中海地产总部-中海广场、中海柏联别墅、中国石油总部、招商局物流中心、英国内政部总部、英国伦敦金丝雀码头办公楼、新广州火车站、无锡生命科技园区规划、深圳填海规划、上海华尔登广场-汇贤居、青岛旧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华为总部(上海)、广州日报总部. 吴晨先生被业界称为“善于建筑、又善于思想的建筑师”,他提出的“警惕殖民主义和自觉殖民主义在建筑文化中的蔓延” "不要让中国成为外国建筑师的试验场"、"警惕建筑的殖民主义"、"拒绝建筑的泛时尚化"等观点在业内以及公众媒体引发了热烈的争论。

    2.SWECO FFNS

    创立于1958年,是瑞典最大的、也是欧洲最大的建筑设计咨询公司之一,员工总数约400人,绝大部分是建筑师、规划师、景观设计师。

    SWECO FFNS擅长将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住宅设计和景观设计,其拥有的高水平专业人员和高效的组织网络能够胜任大型复杂项目,在设计过程中重视与客户进行有建设性的信息交流,在此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不仅实用、而且现代的、有表现力的、独具特色的设计方案。

    SWECO FFNS于2001年在上海市 *** 的邀请下参加罗店新城规划设计,继而分别在北京、深圳和天津参加了居住区规划设计.在每一个项目中都充分体现了斯堪地纳维亚设计和技术的经验与中国环境和市场的融合。

    3.DCM

    成立于1972年,是当今世界建筑界最活跃的建筑事务所之一,30多年来,凭着对精品建筑的执著追求和客户的高度责任感,DCM在世界各地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也赢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1996年被授予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师学会(RAIA)金奖,2004年五月出版的《当代世界建筑》将其列在了世界顶级建筑事务所的第六位,英国《世界建筑》这样评价她:“从某种意义上说,DCM是当之无愧于细微处见高超的艺术大师” 。

    Adrian先生1982年加入该事务所,他擅长于规划与建筑设计,主持项目遍及欧洲、英国、亚洲和澳大利亚本土。

    主要作品包括墨尔本101考林斯大街、墨尔本博物馆、菲利蒲大厦、墨尔本展览中心、英国曼彻斯特地方法院、中国驻墨尔本大使馆,在华项目包括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大钟寺国际商业城、市长大厦、中国各地阳光100等。

    4.HPP

    成立于1935年,总部设在德国城市杜塞尔多夫,现有员工近200余人,是德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建筑事务所之一。

    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城市规划,大型公建,住宅及室内设计,尤其在城市规划,办公建筑,医院建筑,商业设施,交通建筑及体育场馆等的设计上享有盛誉。

    主要作品包括:汉诺威人身保险大楼、莱比锡火车总站、法兰克福安联总部、法兰克福MAX大厦、柏林购物中心等。

    自1997年来,HPP在中国大陆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参与了如上海2010世博会规划设计、上海徐汇枫林生命科学园规划设计、西安高新区中央CBD区景观规划设计、上海安亭新镇东区规划与建筑设计(至扩初阶段)、南京国资绿地金融商务中心等大型项目。

    HPP的设计风格以严谨、庄重、典雅与技术至上著称世界。

    5.加拿大ACBI(宝佳)

    成立于1952年, 是加拿大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大型国际化建筑设计公司,迄今为止已成功完成了近千项大中型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的设计,其中的诸多作品已成为城市或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其中多伦多国际会议中心和皇家银行伦敦分行被誉为是世界建筑业里的奇迹,它将经典的北美折衷主义建筑风格赋予了崭新的生机,并获得英国女皇亲自出席剪彩的殊荣;其它的包括世界第一混凝土高塔―CN塔、多伦多彩虹体育馆以及在华项目北京金融街总规及B1项目、北京CBD国际财源中心、北京CBD将台商务政务中心、杭州西湖高尔夫球场、沈阳东大国际中心、天津泰丰家园规划及单体设计等。

    6.矶崎新工作室

    成立于1963年,由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先生创办,设计风格以强烈的主观精神、矛盾冲突、自我意识和探索性著称,荣获了包括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奖、日本建筑学会奖、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在内的许多大奖。

    主要作品包括:美国佛罗里达州迪斯尼总部大楼、日本京都音乐厅、德国慕尼黑近代美术馆、日本奈良百年纪念馆、西班牙拉古民亚人类科学馆、美国俄亥俄21世纪科学纪念馆、意大利佛罗伦萨时尚纪念馆、日本群马天文台。

    矶崎新工作室近年来对中国投入了很多的关注,参与的项目有深圳文化中心、国家大剧院、深圳证券交易中心、中国国际体育会展中心、北京金融街中心区等,近期参与的证大集团九间堂别墅和上海艺术大酒店是矶崎新工作室首次与中国民间投资商合作的项目。

    7.柏涛建筑设计集团

    成立于1890年,是澳大利亚乃至世界最大的建筑设计公司之一,杰出的设计、实用和经济是柏涛公司设计的原则;设计上的创新和技术上的更新是柏涛公司的宗旨;技术上的可靠和设计的独特更是柏涛公司长期的声誉之所系。

    庞大的技术资源,先进的电脑技术和广泛、丰富的经验,使柏涛公司能够承接各种规模、各种类型的区域规划、设计和各类建筑的设计。

    主要作品包括:澳大利亚墨尔本奥林匹克公园、澳大利亚国家网球中心、墨尔本水上运动中心 、墨尔本"水底世界"、ESSO公司总部、马来西亚运动中心、等;在华项目主要有:深圳万科城市花园、深圳蔚蓝海岸、金地翠园、深圳国际网球中心、百合山庄、天然居、蛇口招商海月花园、中航兰庭苑、龙岗工业品展销中心等。

    8.RMJM

    成立于1956年, 总部设于英国苏格兰,在全球拥有615名专业人员, 是一家集建筑、规划、工程、室内设计、视觉艺术及园林设计的大型集团顾问公司。

    半个世纪以来,RMJM将高超的设计艺术和科学的管理水平演绎到每个项目里与客户及其他顾问公司合作的关系里去,为客户提供了商业需要和建筑诉求并举、经济效益及有效管理兼备的经典作品。

    RMJM 还致力为建筑物能源节约和楼宇持续发展提供专家和经验,探究减少建筑物能耗, 保护环境和降低运行成本的替代办法,甚至可以预报建筑物设施的性能和建筑物将来的运行成本, 使客户能够将能源支出初始的费用与将来的节约进行比较,被评为最优秀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先锋。

    9.Foster and Partners

    英国Foster and Partners(诺曼?福斯特事务所,2003年全球排名第13位)创立于1967年,设计范围包括城市规划、建筑物、产品和展览等,其作品以善于“将高科技、生态学与本土文化相结合”而著称,迄今为止已荣获280多项奖励,赢得50多次国内和国际设计竞赛。

    主要作品包括:成为统一象征的德国新议会大厦、世界著名高层建筑香港汇丰银行、世纪之交里程碑的东京千年塔、世界最大机场建设项目香港新机场等等,最近的项目是耗资20亿美元的北京机场新航站楼设计,它将成为21世纪中国的门户!毋庸置疑,70年代以来,福斯特事务所改变了当今建筑设计和建造的方向!

    10.GMP

    德国GMP建筑事务所(2003年全球排名第24位)成立于1965年,是德国最大也最多产的建筑师事务所。

    四十年来,GMP在欧洲和世界各地的各项设计和竞赛 *** 获得超过330项国家和世界竞赛奖项,超过150个一等奖。

    主要作品包括:德国的汉诺威贸易广场大厅、德累司顿银行、莱比锡新贸易广场及会议中心,约旦安曼国际贸易商务中心,中国的北京德国学校、中关村文化广场、上海浦东贸易广场、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飞利浦会议中心等等。

    GMP的设计思想是:最简洁的解决方式通常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外著名景观设计师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推荐阅读:

    改ip属地(国外网络ip地址)

    免费代理ip国外(飞机免费代理ip)

    中国外观设计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怎么申请)

    广州地标天桥景观设计(广州标志性桥梁)

    资格职业证书查询(全国资格职业证书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