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3-04-24 16:43:57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03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有小程序、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和批量生成器

    官网:https://ai.de1919.com

    本文目录: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的意思)

    弟子规全文翻译

    一、译文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

    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况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让父母安心。

    平时生活起居,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

    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

    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

    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

    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和颜悦色,声音必须柔和。

    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

    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父母生病的时候,煎好的汤药,做子女的都要先尝一尝。

    照料生病的父母要日夜服侍在床前,不能随意离开。

    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

    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

    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

    为父母守丧要完全按照礼法办事,举行祭礼时要表达出极大的诚恳,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像父母在世时一样克尽孝心。

    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

    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彼此把财物看得很轻,兄弟之间的怨恨就不会产生。

    说话时做到互相忍让,忿恨就自然消失了。

    在吃饭的时候,在坐的时候。

    应当让年长者先用,年幼的跟在后面。

    如果听见年长者叫唤人,就应立即帮他去叫喊。

    如果要叫喊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

    称呼长者,不可以直呼其名。

    在尊长面前要表现得谦虚恭敬,不要自我表现才能。

    走在路上如果遇上了尊长,要快步迎上去行礼问候。

    如果尊长不说话,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

    如果骑着马行路时遇见长者要下马,坐着车行路时遇到长者要下车。

    长辈走后,自己还要在原地呆会儿,等长辈走到百步以外,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

    如果长辈站着,晚辈就不可以坐下。

    长辈坐下以后,命令你坐,这时你才可以坐。

    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些。

    但是也不能太低,如果低到听不太清楚,那也是不适宜的。

    在见尊长的时候,走路要快些,见过尊长告退的时候,动作一定要缓慢。

    长辈问话时要站起来回答,双目望着长辈,不能左顾右盼。

    服侍叔伯等父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

    对待堂表兄,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恭敬。

    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

    一个人很容易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时此刻的宝贵时光。

    早晨起床后一定要洗脸洗手,在洗脸洗手的时候还要刷牙漱口。

    每次大小便完毕,都要把手洗干净。

    帽子一定要戴端正,穿衣服时要把纽扣扣好。

    袜子和鞋子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

    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

    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

    衣服的穿着贵在整洁干净,而不在于华贵漂亮。

    见长辈时穿的衣服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平时在家时穿的衣服要和自己的家境状况相称。

    对于饮食,不要挑挑拣拣。

    吃饭时要适可而止,不能超过平常的饭量。

    血气方刚的年龄,千万不要贪杯喝酒。

    因为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百出而丢脸。

    走路时要不紧不慢从容大方,站立时要端庄直立。

    作揖行礼时要把身子弓下去,行叩拜礼时要表现得恭恭敬敬。

    在家门口站立时不要把脚踩在门坎上,不要瘸腿斜靠着。

    落坐时不要把两腿叉开,不要摇晃双腿。

    进门时要缓慢地揭开门帘,不能弄出声响。

    走路拐弯时角度大些,以免碰到东西或人。

    手里拿着未盛东西的器具,就像拿着装满了东西的器具一样小心。

    走进没人的房间,就像走进有人在的房间一样谨慎。

    做事不能匆匆忙忙,匆忙时最容易发生差错。

    做事时不要畏惧困难,也不要草率地对待看似简单的事。

    凡是打架闹事的场合,绝对不能靠近。

    凡是不正经的事情,绝对不去过问涉足。

    准备进入别人的家门时,首先要问一声:有人在家吗。

    准备上堂屋时,声音要平和大声。

    当别人问是谁时,就要将自己的姓名告诉对方。

    如果只回答“是我”、“是吾”,对方就弄不清楚究竟是谁。

    使用别人的东西,必须明确当面提请求,以征得别人同意。

    假如不问一声就拿去用,这就是偷窃。

    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在约定的时间里归还。

    别人向你借东西,只要自己有的话就应当答应,不要小气不借。

    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

    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说话多,不如少说,因为言多必失。

    说的话只要切题恰当,切忌花言巧语。

    尖酸刻薄的话,下流不干净的话,千万不能说。

    粗俗的市侩习气,要彻底戒除。

    对于自己没有完全看清楚的事,不要随便乱说。

    对于自己没有明确了解的事,不要轻易散布出去。

    对于不妥当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别人。

    假如你轻易许诺,就会处在做也是错不做也是错的两难境地。

    凡是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而且流畅。

    说话时不能讲得太快,不能讲得含糊不清。

    有人说别人的长处,有人也会说被人的短处。

    如果别人说的这些事情与己无关,就不要去多管闲事。

    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

    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

    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警惕,勉励自己要奋发图强。

    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

    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恭维自己就高兴。

    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

    反之,如果听到他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做得不够好,继续努力,当别人批评自己的缺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

    那么正直诚信的人,就会渐渐喜欢和我们亲近了。

    如果无意中做了坏事,这就叫“错”。

    如果是有意地为非作歹,这就叫“恶”。

    犯了错误却能够改正错误,就等于没有做过错事一样。

    假如犯了错还要加以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

    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

    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一个行为高尚的人,他的名望自然会高。

    人们所重视的,并不是相貌的漂亮。

    一个才学丰富的人,他的名声自然会大。

    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

    自己有才能,不能自私自利只为自己谋利。

    别人有才能,不能轻易地诋毁别人。

    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

    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

    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

    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别人的短处,不要去揭穿。

    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宣扬。

    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

    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

    宣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

    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

    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

    给予别人的应该多些,获取别人的应该少些。

    准备要求别人去做的事,首先要问一句自己愿不愿意去做。

    如果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就应当立即停止。

    对别人的恩惠要思报答,对别人的怨恨要忘记。

    对别人的怨恨越短越好,对别人报恩要越长越好。

    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

    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

    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

    唯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

    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

    受社会潮流风气影响的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

    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

    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

    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

    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

    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

    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

    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

    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

    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

    读书的方法,有三点要做到。

    即心到、眼到、口到,这三者确实都很重要。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要心里又想读那本书。

    这本书还未读完,不要去开始读那本书。

    不妨把学习的期限放宽些,但在学习时要抓紧时间用功。

    学习只要功夫到家,不懂的地方就会自然弄通。

    如果心中有疑问,要随时做好记录。

    虚心向别人请教,求得准确的意义。

    书房里要收拾得清爽,墙壁要保持干净。

    书桌要保持整洁,笔砚要放端正。

    如果把墨磨偏了,说明心不在焉。

    字写得潦草不整齐,说明思想不集中。

    存列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

    读完一本书,一定要归还到原来的地方。

    即使有急事不看书了,也要把书本整理好。

    如果书本有缺损,应当修补完整。

    不是圣贤经书,应该放弃不看。

    不好的书容易蒙蔽人的思想,破坏人的心志。

    一个人不能自甘堕落,也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

    圣人和贤人的境界,都是可能通过自身努力逐渐达到的。

    二、原文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

    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

    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

    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

    人借物,有勿悭。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

    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

    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

    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

    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

    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

    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

    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

    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

    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

    倘掩饰,增一辜。

    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

    人有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

    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

    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

    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

    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

    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

    抱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

    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

    理服人,方无言。

    同是人,类不齐。

    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进,百事坏。

    不力行,但学文。

    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

    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

    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

    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

    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

    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

    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

    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可驯致

    三、出处

    《弟子规》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孔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

    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

    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

    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

    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二、作品赏析

    《弟子规》全书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为总纲,分为五部分,各选择《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辑而成。全文总计360句,1080字,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等。

    此书原名《训蒙文》,采用《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贾存仁加以改编,改名《弟子规》。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形式为三字韵语,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

    三、作者简介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李毓秀的人生经历平实,性情温和豁达,因而缺少传奇故事。史料记载,在年轻的时候,李毓秀师从同乡学者党冰壑,游学近二十年。科举不中后,就放弃了仕进之途,终身为秀才,致力于治学。

    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弟子规

    弟子规全文解释

    一、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出,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虞,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生,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弟子规》

    圣人训,首孝弟,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有余力, 则学文。【译文】《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对己谨慎约束,对人诚实可信。处事要博爱民众,并亲近有德行的人。做好了这些如果还有余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译文】当父母呼唤的时候,应当即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让做的事,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

    父母教, 须敬听;父母责, 须顺承。【译文】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听明白。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冬则温, 夏则清;晨则省, 昏则定。【译文】冬天寒冷的时候要照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则让父母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侍候父母安眠。

    出必告, 反必面;居有常, 业无变。【译文】外出办事时,必须禀告父母,回来后也要面告父母,以免父母挂念。居处要安在固定的地方,职业要稳定不能轻易变化。

    事虽小, 勿擅为;苟擅为, 子道亏。【译文】不要因为事情小就自作主张,假如自作主张的去做事,就不符合做儿子的礼仪。

    物虽小, 勿私藏;苟私藏, 亲心伤。【译文】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不要私自把它们藏起来。假如你把东西藏起来,一经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

    亲所好, 力为具;亲所恶, 谨为去。【译文】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准备齐全。凡是父母所厌恶的东西,一定要小心谨慎的处理掉。

    身有伤, 贻亲忧;德有伤, 贻亲羞。【译文】如果身体受了伤,就会给父母带来忧愁。如果品行上有什么缺失,就会使父母蒙受羞耻。

    亲爱我, 孝何难;亲恶我, 孝方贤。【译文】父母关爱我,我孝敬父母又有什么困难呢。父母憎恶我,我还能克尽孝道,这种孝才算是真正有孝道。

    亲有过, 谏使更;怡吾色, 柔吾声。【译文】父母如果有过错,作子女的应该善意规劝使其改正,规劝时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说话时声音一定要轻柔。

    谏不入, 悦复谏;号泣随, 挞无怨。【译文】如果父母不听子女规劝,又不改正错误,等父母情绪好时再劝,如果还是不听,还要哭泣恳求,如果父母生气打子女,子女也甘愿接受绝无怨言。

    亲有疾, 药先尝;昼夜侍, 不离床。【译文】父母生病的时候,煎好的汤药,做子女的都要先尝一尝。照料生病的父母要日夜服侍在床前,不能随意离开。

    丧三年, 常悲咽;居处变, 酒肉绝。【译文】父母去世后要守丧三年,经常伤心痛苦,哀思亲恩。在守丧期间,要夫妻分居,不能吃肉饮酒。

    丧尽礼, 祭尽诚;事死者, 如事生。【译文】为父母守丧要完全按照礼法办事,举行祭礼时要表达出极大的诚恳,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像父母在世时一样克尽孝心。

    兄道友, 弟道恭;兄弟睦, 孝在中。【译文】作为兄长要善待弟弟,作为弟弟,要尊敬兄长。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就包含其中了。

    财物轻, 怨何生;言语忍, 忿自泯。【译文】彼此把财物看得很轻,兄弟之间的怨恨就不会产生。说话时做到互相忍让,忿恨就自然消失了。

    或饮食, 或坐走;长者先, 幼者后。【译文】在吃饭的时候,应当让年长者先用;在坐的时候,应当让年长者先坐下;在走路的时候,让年长者走在前面,年幼的跟在后面。

    长呼人, 即代叫;人不在, 己即到。【译文】如果听见年长者叫唤人,就应立即帮他去叫喊。如果要叫喊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

    称尊长, 勿呼名;对尊长, 勿见能。【译文】称呼长者,不可以直呼其名。在尊长面前要表现得谦虚恭敬,不要自我表现才能。

    路遇长, 疾趋揖;长无言, 退恭立。【译文】走在路上如果遇上了尊长,要快步迎上去行礼问候。如果尊长不说话,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

    骑下马, 乘下车;过犹待, 百步余。【译文】如果骑着马行路时遇见长者要下马,坐着车行路时遇到长者要下车。长辈走后,自己还要在原地呆会儿,等长辈走到百步以外,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

    长者立, 幼勿坐。长者坐, 命乃坐。【译文】如果长辈站着,晚辈就不可以坐下,长辈坐下以后,命令你坐,这时你才可以坐。

    尊长前, 声要低;低不闻, 却非宜。【译文】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些,但是也不能太低,如果低到听不太清楚,那也是不适宜的。

    进必趋, 退必迟;问起对, 视勿移。【译文】在见尊长的时候,走路要快些,见过尊长告退的时候,动作一定要缓慢。长辈问话时要站起来回答,双目望着长辈,不能左顾右盼。

    事诸父, 如事父;事诸兄, 如事兄。【译文】服侍叔伯等父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堂表兄,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恭敬。

    朝起早, 夜眠迟,老易至, 惜此时。【译文】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一个人很容易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时此刻的宝贵时光。

    晨必盥, 兼漱口;便溺回, 辄净手。【译文】早晨起床后一定要洗脸洗手,在洗脸洗手的时候还要刷牙漱口。每次大小便完毕,都要把手洗干净。

    冠必正, 纽必结。袜与履, 惧紧切。【译文】帽子一定要戴端正,穿衣服时要把纽扣扣好。袜子和鞋子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

    置冠服, 有定位,勿乱顿, 致污秽。【译文】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

    衣贵洁, 不贵华;上循分, 下称家。【译文】衣服的穿着贵在整洁干净,而不在于华贵漂亮。见长辈时穿的衣服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平时在家时穿的衣服要和自己的家境状况相称。

    对饮食, 勿拣择;食适可, 勿过则。【译文】对于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吃饭时要适可而止,不能超过平常的饭量。

    年方少, 勿饮酒;饮酒醉, 最为丑。【译文】血气方刚的年龄,千万不要贪杯喝酒,因为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百出而丢脸。

    步从容, 立端正;揖深圆, 拜恭敬。【译文】走路时要不紧不慢从容大方,站立时要端庄直立。作揖行礼时要把身子弓下去,行叩拜礼时要表现得恭恭敬敬。

    勿践阈, 勿跛倚;勿箕踞, 勿摇髀。【译文】在家门口站立时不要把脚踩在门坎上,不要瘸腿斜靠着,落坐时不要把两腿叉开,不要摇晃双腿。

    缓揭帘, 勿有声;宽转弯, 勿触棱。【译文】进门时要缓慢地揭开门帘,不能弄出声响。走路拐弯时角度大些,以免碰到东西或人。

    执虚器, 如执盈;入虚室, 如有人。【译文】手里拿着未盛东西的器具,就像拿着装满了东西的器具一样小心。走进没人的房间,就像走进有人在的房间一样谨慎。

    事勿忙, 忙多错;勿畏难, 勿轻略。【译文】做事不能匆匆忙忙,匆忙时最容易发生差错。做事时不要畏惧困难,也不要草率地对待看似简单的事。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译文】凡是打架闹事的场合,绝对不能靠近。凡是不正经的事情,绝对不去过问涉足。

    将入门, 问谁存;将上堂, 声必扬。【译文】准备进入别人的家门时,首先要问一声:有人在家吗?准备上堂屋时,声音要平和大声。

    人问谁, 对以名,吾与我, 不分明。【译文】当别人问是谁时,就要将自己的姓名告诉对方,如果只回答“是我”、“是吾”,对方就弄不清楚究竟是谁。

    用人物, 须明求。傥不问, 即为偷。【译文】使用别人的东西,必须明确当面提请求,以征得别人同意。假如不问一声就拿去用,这就是偷窃。

    借人物, 及时还;人借物, 有勿悭。【译文】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在约定的时间里归还。别人向你借东西,只要自己有的话就应当答应,不要小气不借。

    凡出言, 信为先;诈与妄, 奚可焉。【译文】凡是说话,首先要讲求信用。欺骗蒙混,胡言乱语,这怎么可以呢?

    说话多, 不如少;惟其是, 勿佞巧。【译文】说话多,不如少说,因为言多必失,说的话只要切题恰当,切忌花言巧语。

    刻薄语, 秽污词;市井气, 切戒之。【译文】尖酸刻薄的话,下流不干净的话,千万不能说。粗俗的市侩习气,要彻底戒除。

    见未真, 勿轻言;知未的, 勿轻传。【译文】对于自己没有完全看清楚的事,不要随便乱说,对于自己没有明确了解的事,不要轻易散布出去。

    事非宜, 勿轻诺;苟轻诺, 进退错。【译文】对于不妥当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别人,假如你轻易许诺,就会处在做也是错不做也是错的两难境地。

    凡道字, 重且舒;勿急疾, 勿模糊。【译文】凡是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而且流畅。说话时不能讲得太快,不能讲得含糊不清。

    彼说长, 此说短,不关己, 莫闲管。【译文】那个说东家长,这个说东家短,如果别人说的这些事情与己无关,就不要去多管闲事。

    见人善, 即思齐;纵去远, 以渐跻。【译文】看到别人的善行,就要向他看齐,即使和他相差得很远,只要自己努力去做,也会渐渐赶上他。

    见人恶, 即内省;有则改, 无则警。【译文】看见别人做了坏事,就要自我反省。如果发现自己有错就要加以改正,如果自己没有做错事也要自我警惕。

    惟徳学, 惟才艺,不如人, 当自励。【译文】只有品德、学问、才能、技艺不如别人的时候,才应当自我勉励,发愤赶上别人。

    若衣服, 若饮食,不如人, 勿生戚。【译文】如果自己的穿着不如别人漂亮,如果自己的饮食不如别人的美味可口,用不着心里难过悲伤。

    闻过怒, 闻誉乐;损友来, 益友却。【译文】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恭维自己就高兴。如果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与你交往,有益的朋友就会与你断交。

    闻誉恐, 闻过欣;直谅士, 渐相亲。【译文】听见别人恭维自己就感到惶恐不安,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欣然接受,如果这样,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会逐渐与你亲近起来。

    无心非, 名为错;有心非, 名为恶。【译文】如果无意中做了坏事,这就叫“错”。如果是有意地为非作歹,这就叫“恶”。

    过能改, 归于无,傥掩饰, 增一辜。【译文】犯了错误却能够改正错误,就等于没有做过错事一样。假如犯了错还要加以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

    凡是人, 皆须爱,天同覆, 地同载。【译文】无论什么人都必须互相关心和爱护,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行高者, 名自高。人所重, 非貌高。【译文】一个行为高尚的人,他的名望自然会高,人们所重视的,并不是相貌的漂亮。

    才大者, 望自大;人所服, 非言大。【译文】一个才学丰富的人,他的名声自然会大。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

    己有能, 勿自私,人有能, 勿轻訾。【译文】自己有才能,不能自私自利只为自己谋利。别人有才能,不能轻易地诋毁别人。

    勿谄富, 勿骄贫,勿厌故, 勿喜新。【译文】不要曲意巴结有钱人,不要对穷人骄横无礼,不要厌弃故交老友,不要只喜欢新交的朋友。

    人不闲, 勿事搅;人不安, 勿话扰。【译文】当别人很忙碌的时候,不要一有事就去打搅。当别人心情不安的时候,不要找他说话而打扰他。

    人有短, 切莫揭;人有私, 切莫说。【译文】发现了别人的短处,千万不要揭发出来,发现了别人的隐私,绝对不要说出去。

    道人善, 即是善,人知之, 愈思勉。【译文】称道别人的善行,就等于做了一件好事。因为别人知道你在宣扬他的善行,就会更加勉励自己。

    扬人恶, 即是恶;疾之甚, 祸且作。【译文】宣扬别人的短处就是一种罪恶。宣扬别人的短处会招致别人的痛恨引来祸患。

    善相劝, 德皆建;过不规, 道两亏。【译文】看到别人的长处要给予鼓励,这对双方在品德上都有益处。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加规劝,这对双方在道义上都是一种亏损。

    凡取与, 贵分晓;与宜多, 取宜少。【译文】无论是从别人手里得到东西,还是把东西给予别人,都要分得清清楚楚。给予别人的应该多些,获取别人的应该少些。

    将加人, 先问己;己不欲, 即速已。【译文】准备要求别人去做的事,首先要问一句自己愿不愿意去做。如果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就应当立即停止。

    恩欲报, 怨欲忘;报怨短, 报恩长。【译文】对别人的恩惠要思报答,对别人的怨恨要忘记。对别人的怨恨越短越好,对别人报恩要越长越好。

    待婢仆, 身贵端;虽贵端, 慈而宽。【译文】对待家里的婢女仆人,最重要的是自身品行端正。品行端正了,还要有仁慈宽厚的胸怀。

    势服人, 心不然;理服人, 方无言。【译文】用势力去压服别人,别人的内心却不服。用道理去说服别人,别人才会口服心服无话可说。

    同是人, 类不齐,流俗众, 仁者稀。【译文】同样是人,但类别不同。普通的俗人很多,而品德高尚的人很少。

    果仁者, 人多畏。言不讳, 色不媚。【译文】真正的仁者,人们对他都心怀敬畏,说话时直言不讳,脸色也不谄媚。

    能亲仁, 无限好;德日进, 过日少。【译文】如果能与品行高尚的仁者亲近,会得到无限的益处。与仁者亲近,个人的品德就会日渐地进步,过失就会日渐减少。

    不亲仁, 无限害,小人进, 百事坏。【译文】不接近品德高尚的仁者,会有无限的害处。这样一来小人就会乘机亲近他,什么坏事都可能做出来。

    不力行, 但学文,长浮华, 成何人?【译文】如果不努力实践礼义仁爱,只是学习经典文献,就会滋长浮华作风,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但力行, 不学文;任己见, 昧理真。【译文】如果只努力实践仁义,不学习经典文献,就会只凭自己的见解去为人处事,就不会明白道理的真假与否。

    读书法, 有三到,心眼口, 信皆要。【译文】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确实都很重要。

    方读此, 勿幕彼,此未终, 彼勿起。【译文】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要心里又想读那本书,这本书还未读完,不要去开始读那本书。

    宽为限, 紧用功,工夫到, 滞塞通。【译文】不妨把学习的期限放宽些,但在学习时要抓紧时间用功。学习只要功夫到家,不懂的地方就会自然弄通。

    心有疑, 随札记;就人问, 求确义。【译文】如果心中有疑问,要随时做好记录,虚心向别人请教,求得准确的意义。

    房屋清, 墙壁净,几案洁, 笔砚正。【译文】书房里要收拾得清爽,墙壁要保持干净。书桌要保持整洁,笔砚要放端正。

    墨磨偏, 心不正;字不敬, 心先病。【译文】如果把墨磨偏了,说明心不在焉。字写得潦草不整齐,说明思想不集中。

    列典籍, 有定处,读看毕, 还原处。【译文】存列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读完一本书,一定要归还到原来的地方。

    虽有急, 卷束齐,有缺损, 就补之。【译文】即使有急事不看书了,也要把书本整理好。如果书本有缺损,应当修补完整。

    非圣书, 屏勿视;蔽聪明, 坏心志。【译文】不是圣贤经书,应该放弃不看。不好的书容易蒙蔽人的思想,破坏人的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圣与贤, 可驯致。【译文】一个人不能自甘堕落,也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圣人和贤人的境界,都是可能通过自身努力逐渐达到的。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的意思是什么

    1、解释 学习时心里有疑问,应随时记下来,有机会就找人请教,确确实实理解清楚。
    2、出处 《弟子规》;
    3、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据国学学者王俊闳考证: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的意思)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的意思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的意思是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要马上把问题记录下来,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通过,这是认真学习的态度。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出自《弟子规》。《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它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而编制的。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

    以上就是关于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淘宝商家素材中心有用吗(淘宝商家素材中心有什么作用)

    杭州市民中心有什么(杭州市民中心有什么适合小孩子玩的)

    杭州财富金融中心有哪些公司(杭州财富金融中心有哪些公司名称)

    单机app游戏排行榜(单机app游戏排行榜)

    军事类电视剧排行榜(军事类电视剧排行榜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