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景观设计单位(丽江古城景观设计单位招聘)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丽江古城景观设计单位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丽江古城的详细介绍
云南攻略之丽江篇
大理——丽江
¥坐7:30分普通中巴(35元/人)(开得慢);依维科(40元/人)--快!可让旅馆帮忙预订,车子会准时到旅馆来接人。(2.5个小时到)
¥叫客栈代买到丽江的车票(40元/人);提前在金花大酒店旁买去丽江的汽车票(30元/人)
¥去丽江省钱路线:出古城外的一条路上坐2路车(5毛一人)到开往丽江的大道下车,然后在路边拦去丽江的车,讲价25元/人(4个小时)
丽江
行:上车后一般一块钱,
拉什海徒步需30分钟;坐车3元。
宿:
宿鹿源客栈,有很好的纳西庭院,可以俯瞰古城全景。(但是要主动提出此要求)。(标间50元/一间)24小时热水。条件还不错。
万春园客栈就在木家苑附近一条小溪边上,光义街新院巷10号,电话:0888-5129553,手机:13988849471、13038618270。(28元/人)
老磨房客栈:有个可以看书聊天喝茶听水的小院子,正对绿柳木桥流水。可免费上网、看书。0888-5103244,60元/普双,
三眼井客栈-----光义街光碧巷58号0888-5125790
银苑客栈,环境优雅,价格便宜,淡季普通标间30元/间;丽江古城光义街现文巷25号电话:0888-5183948
驴者驿栈双人房(30元/间),关门口七一街84号0888-5188140
茶马雅阁(丽江古城区新华街黄山上段66号)15元/人,普标两人间(房间很是不错),电话:13368884488,13708820579
百岁桥客栈,在百岁桥旁边,一进的小院子,我住二楼,每天阳光早晚经过,坐在上面喝茶,非常的安静温暖。
牛家大院的贡爷客栈,在大石桥附近(新义街密士巷14号TEL:0888-51053255102363),也是民居,很安静,标间40元/间
悦来客栈。退休老师开的客栈。
香格韵的客栈,双人的房间也只是15晚/人。离四方街有点远
纳西家客栈:新义街积善巷34号,0888-5129291(我的丽江小家,15元/晚)
赵氏客栈住宿15元/人;地址:四方街状元楼内7号联系电话:0888-512402013095239807
四合院客栈:太史第,也属于这种的。报价50。据说房间里可以无线上网。
高雄客栈,因房间和阳台上可以看到玉龙雪山和古城全景,报价就高一些,标间价位在60左右。这一家房间里可以宽带上网。
游:?黑龙潭:免票秘诀:7点开门前进后门可免票。打车6元至黑龙潭。(其实再早些可以走路去,不远)。
?观古城:
A:嵌雪楼(新华街)(3元/张),
B:万古楼:15元/张
C:万古楼青年客栈
D:青年旅馆的三楼阳台
?木府(四方街里),35元;
?省略游玩玉龙雪山。
●古城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
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座落在丽江坝子中部,面积约3.8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末年。是元代丽江路宣抚司,明代丽江军民府和清代丽江府驻地。丽江古城选址独特,布局上充分利用山川地形及周围自然环境,北依象山、金虹山,西忱猴子山,东面和南面与开阔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形成坐*西北,放眼东南的整体格局。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的诗画图。
街道不拘于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临渠,300多座古石桥与河水、绿树、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极具高原水乡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学意韵,被誉为“东主威尼斯”、“高原姑苏”。充分利用城内涌泉修建的多座“三眼井”,上池饮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是纳西族先民智慧的象征,是当地民众利用水资源的典范杰作,充分体现队与自然和谐统一。城中的木氏土司衙署则呈现出一派“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非凡景象。古城心脏四方街明清时已是滇西北商贸枢纽,是茶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
抗日战争时期,因古城处在上通西藏、印度,下达大理、昆明的咽喉位置而成为抗战物资运转的要津,商贸活动一时盛极,至今商贾云集。四方街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其四周6条五彩花石街依山随势,辐射开去,街巷相连。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置身其中,令人仿佛步入了“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清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居民素来喜爱种植花木培植盆景,使古城享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的美誉。
●纳西东巴文化。
约形成于唐宋时期,有近千年历史。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并蓄其他宗教,笃信万物有灵,为多神教。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纳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词语异常丰富,能充分表达细腻的情感,也能记叙说明复杂的万事万物,还能写诗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书写并保留下来的经文共有两万余册。卷帙浩繁的经书,内容丰富多采。涉含哲学、历史、天文、宗教、巫医、民俗、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堪称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简科全书。
●丽江纳西古乐。
纳西古乐是唐宋以来的一些词牌和曲牌音乐。在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以后,这种音乐就陆续地传到了丽江。纳西古乐保存至今,还有22个曲目,其中有的融进了纳西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风格。纳西古乐被中外学者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称为“音乐活化石”、“和平之音”、“仙乐天音”。聆听纳西古乐使人真正感受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意境。
●黑龙潭。
黑龙潭不仅是丽江古城最重要的活水源头,也是古城区重要的旅游景点。以高耸洁白的玉龙雪山为背景的黑龙潭清澈见底,四周中绿树婆娑,五凤楼、解脱林、龙神祠、锁翠桥等古建筑掩映其间。位于黑龙潭中央的得月楼上,悬挂有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的楹联:“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优美的自然风景与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的最完美结合,使黑龙潭日益成为倍受世人瞩目的风景名胜区,曾被列入《中国名泉》、《中国风景名胜》等书。
●丽江木氏土司府简介木府是丽江古城之“大观园”。
纳西族首领木氏自元代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在西南诸土司中以“知诗书好礼守义”而著称于世。木府位于古城西南隅,明代其建筑气象万千,徐霞客曾叹木府曰:“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可惜大部分建筑毁于清末兵火,幸存的石牌坊也毁于“文革”。木府占地46亩,中轴线长369米,整个建筑群体座西朝东,“迎旭日而得木气”。
木牌坊上大书“天雨流芳”四字,乃纳西语“读书去”的谐音,体现了纳西人推崇知识的灵心惠性;古牌坊通体皆石,结构三层,是国内石建筑的精品;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宏,是土司议政之殿;万卷楼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萃,千卷东巴经,百卷在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光碧楼乃后花园门楼,史称其建筑“称甲滇西”;玉音楼是接圣旨之所在歌舞宴乐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而狮山古柏深处,还有木氏土司祭天、祭祖、祭大自然神“署”的本土宗教活动场所。木府充分体现了纳西人广采博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
●白沙,是纳西族在丽江坝子内最早的聚居地。也是丽江木氏土司的发祥地。
明初,木氏迁居大研镇,纳西语称白沙“岩肯当”为“格当”(上院),称大研镇木家院为“美当”(下院)。明代,木氏土司在大研镇大兴土木营造土府衙署的同时,在白沙亦建造了雪松庵、大定阁、金刚殿、琉璃殿、大宝积宫、解脱林等众多的建筑群,绘制了许多艺术价值极高的壁画。
?行:金甲市场内(从百信商场乘八路车可到),(2元/人),回来在白沙街停车处上车。
●石鼓:离丽江古城53公里
丽江石鼓镇坐落在江湾转角处,因镇内有明代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丽江土知府刻制的鼓形汉白玉石碣而得名。长江从青藏高原走来,到了丽江石鼓,转了一个大弯,然后渐行东去,从而缔造了长江中下游的文明。
“湍流的江水石鼓旁,秘藏着两件传世宝”美国诗人庞德的《比萨诗章》中所说的两件传世宝是从自一个民谣“石人对石鼓,黄金万万庑,石鼓盛产草编器物,如草坐墩、草笼、草鞋。有座铁索桥一座,因似长虹卧泼,称“铁虹桥“。桥宽一丈,长五丈,两边桥头建有门楼,并有“上下天门“、“遐迩庆幸“两块匾牌。此桥最初由清代石鼓举人周兰坪倡建,民国二十一(1933年),桥被洪水冲毁,由丽江绅土赖耀彩主持捐资重建。1985年整修,丽江著名书法家周善甫和邑人王绅分别撰题槛联“虹桥卧碧波,铁索细柳’,“杨柳两行清,水天一色明“。背包客之所以去石鼓,基本上都是为了拍“长江第一湾”的片子,但得上到那儿的山上,真正说来,石鼓对于自助客,应该不是有太大的价值的。如果有兴趣,坐船玩金沙江。
束河:丽江市区北面4公里
束河古镇,位于丽江古城西北四公里处,是纳西族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束河八景”而著名,它们是“烟柳平桥、夜市萤火、断碑敲音、西山红叶、鱼水亲人、龙门望月、雪山倒映、石莲夜读”。在“九鼎龙潭“边,有一建于清代的临水飞檐楼阁名“三圣宫“,又称龙泉寺。寺内原供奉观音、文殊、普贤,后又供奉轩辕帝、孙膜、自眉和尚。楼前匾额曰“半日闲“,取“又得浮生半日闲”之意。束河村古街附近,今“束河完小”内,还有建于明代后期的四合小院大觉宫。主殿虽不高大,但建筑结构匀称和谐,四角房檐高挑,额坊梁柱饰以各种鸟兽浮雕,栩栩如生。宫内有壁画9铺,现存6铺,共计26平方米,与白沙壁画不同的是,它纯粹以汉传佛教及道教为题材,主要描绘菩萨、罗汉、诸天、天王、天女等圣众礼佛的场面,其中融入密宗的三面八臂观音,以及道教的仙真。
?自行车:(租金10-15元/天)骑车沿福慧路(人民政府所在地)西行,在香格里大道交*处(十字路口,有红绿灯)右转,沿大道(正对玉龙雪山)骑钟楼向左转,行250米左右,在丽江监狱对面,龙江花园酒店前有一绿色路牌,上书“开文、荣华、龙泉寺”,右转,沿油路而行约4公里,即到束河古镇。
太多了,这只是1/3.你看看参考资料.全文地址
二、给我一份 "丽江古城介绍" 的提纲
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距今约有800年的历史。历代均为滇西北的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元初,忽必烈南征大理,革囊渡金沙江进入丽江,曾在古城一带驻军整训,至今仍留下许多相关的纳西语地名。元初,古城居民至少已有千余户,明初,古城街道建设和集市贸易已初具规模,至明末已呈繁荣景象。大旅行家徐霞客记述丽江古城:“居庐骈居,荣坡带谷”,“民房群落,瓦屋皆比”。由此可见,当时丽江古城已是一座规模较大的高原集镇。由于古城处于滇川康藏交通要冲,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重镇。自轻代初叶以来,商旅云集,各路马帮往来不断,大研古镇成为重要的贸易中转站。木里,源盐,永宁,下关,大理,维西及中甸,拉萨等地客商汇集于此,交换各种土特产品及日用品,曾一度成为内地通达印度的重要集镇。大研镇在土府时代不筑围墙,四周的高山可以作为天然屏障。据传,丽江世袭土司为木姓,木字若加上框,即成为“困”字,木府便因忌讳而不设城墙。
丽江古城指大研镇,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古城始建于元初忽必烈南征云南大理之时,于南宋时期初具规模,自古就是西南重要政治和经济中心,四方街、丽江军民府(木家院)是历史的见证。中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丽江游记中写道“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民居群落,瓦屋栉比”,是对当年丽江古城之繁盛景观的真实写照。
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体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古城中心,由整齐繁华的铺面围成一块方形街面,称四方街,这就是由于丽江地处滇川康藏交通要道的结合点,自清初,就有四方商旅来这里贸易,使丽江古城成为滇西北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手工艺品产地。纳西语称这里为“工本”,那意思即是“仓库聚集的地方”。藏族地区的毛纺织品、山货药材从丽江转销内地。西双版纳、凤庆、下关等地的茶叶、日用百货从丽江运往藏区。丽江古城处处闪耀着民族团结进步的光辉。四方街是大研镇的中心,象征着“权镇四方”,而“田方街”却是游人不应错过的所在,那里是丽江有名的贸易市场,身着五颜六色民族服装的各族人民在此交易商品,是大研镇最热闹喧哗的地方。 四方街街面宽广,主街有四条,向四周辐射。每条街道又分出许多小街小巷,街巷相连,四通八达。每条巷道,均由五彩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夏季无尘土,显得光滑平整。四方街上,仍保留着古代利用河水清洗街道的装置,可以定期清洗街道,保持古城洁净,十分省力。
古城民居的特色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它们多以院子为中心,内向的庭院 组合,厦子(外廊)是纳西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北京的四合院和当地土木结构特色于一体:正房堂屋,两旁侧室,走廊宽敞,天井宏亮,门窗多精雕细刻花鸟图案,门楼修得富丽堂皇。纳西人生在花的王国,又酷爱栽花种草,几乎每家庭院都摆着盆景花卉,浓绿中亮出五颜六色的芬芳。
发源于城北的玉泉河南流至城头双石桥下,分为西河,中河,东河三条岔河穿城而过。每条小河又分成若干支流,穿街绕巷,入院过墙,流遍全城。条条街道见流水,户户门前有清溪。清澈的溪流为居民用水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增加了空气的湿度,调节了古城的气候,还有利于防止古城的火灾。建于明清时代的300多座大小石拱桥,石板桥跨于清溪之上,显得古朴而恬静。
丽江古城建筑最奇的是造城建镇者巧妙地调用了清澈的玉泉水。当泪泪泉水流至城头双石桥下时.人们将泉水分做三叉,分别穿街过巷,就象人体的经脉,泉水流遍全城千家万户,形成居民洗菜用水最远不过50米的便利条件。当你徜徉街头,随时都有水的陪伴,或在旁淙淙欢唱,或在下潜游路中,令人心驰神往。水是人类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资源,有水才有生命,才有生活,才有蓬勃向上百花纷繁的希望。水,不仅使大研古镇不断注入新生的朝气,也成为大研的佳妙美景。泉水环绕连接每家门庭,开门即河,迎面即柳,形成高原水乡“户户泉水,家家垂柳”的特有风采。他们用水十分讲究,名为三眼井,即泉水喷涌的第一眼井供饮用;下流第二眼井为洗菜;再下流第三眼井方可用以洗衣服,严格分开,不准乱用。一石跨渠,即成一家,水绕民家,自然处处以桥通路。大研保存了许多座明清的石拱桥,虽经几百年的风雨剥蚀、兵火焚毁,乃至多次大地震的破坏,石桥如故,至今依然雄跨主河,为这个“中国的威尼斯”、“高原姑苏”赢得一份古朴的壮丽。
三、云南丽江古城历史
1.丽江古城的历史
丽江古城经由历代木氏先祖主持建设。追朔“丽江人”的建筑史,从古代的洞穴居、树巢居、井干式的木楞房发展到了“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的古城民居模式。古城民居的平面特点是以院子为中心,内向的庭院组合,厦子(外廊)是纳西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1254年丽江木氏先祖归附元世祖忽必烈,在古城设三赕管民官,其建制隶属于茶罕章管民官,公元1276年,改为丽江路军民总管府,公元1382 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设丽江军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赐姓木并封为世袭知府。丽江古城、丽江军民府(木家院),其建设别具一格,气势恢弘,亦是当时木氏家族政治、经济、权力的象征。中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丽江游记中写道“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民居群落,瓦屋栉比”。就是对当年丽江古城之繁盛景观的真实写照纳西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民族,由于丽江处在南丝绸之路的口岸及茶马古道上。是滇藏贸易的集散地。从公元 1253年,忽必烈驻军丽江带进了外来文化,后期受中原文化影响,如藏传佛教、道教,直到20世纪初,又受到基督教文化影响,加上纳西民族古老的东巴教、东巴经、东巴象形文字、东巴绘画及被称为元人遗音的纳西洞经古乐等。凡此种种,都能兼收并蓄,共存发展。这些文化影响更增添了丽江古城的内涵。
古城之美还在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的自然与和协,古城西北方30公里处是海拔5596米,至今尚未被人类征服的玉龙雪山及第四世冰川遗迹。玉泉水分西、中、东三大主流,流入古城区分成若干支渠,使水网与五花石铺就的道路网相互交织,真有“家泉水绕诗咏,户户垂扬入画图”之妙。引得许多中外建筑学家赞叹,素有“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的美称。一直以来,无数海内外游客被古城、雪山所吸引,纷至沓来,在古朴自然、幽雅宁静的古城中流连忘返。
2.关于丽江古城的历史或传说
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它位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丽江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古城之一。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丽江古城根据文化遗产遴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批准时间:1997年12月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云南省的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1997年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上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编号:200-017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另一个是歙县)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浓烈人文气息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藏满历史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
丽江古城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古城大水车旁有一块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欢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纳西净地》是较为出名的歌曲之一。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 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修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它们见证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的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是丽江境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石拱桥。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3.古城丽江有多久的历史
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 八、九百年的历史。自明朝时,丽江古城称“大研厢”,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 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
历史轨迹:
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汉属越郡。三国属云南郡。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
古色古香的丽江古城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
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湾而得名。
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土司木氏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丽江(28张)
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
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丽江地区。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2003年4月,丽江撤地设市,将原丽江地区改设为丽江市,并将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为古城区及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丽江的文化在1723年清朝改土归流政策以后,便成为一个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综合体。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人和金沙江东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丽江坝区的纳西社区更多的受到了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这种同化过程在1996年的大地震和此后旅游业的发展中逐步加速。
4.丽江历史和文化
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它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
本质特征。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等,使其有别于中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设祟自然、求实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贵特质更体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城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和进步意义。丽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符合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理由。
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井自具纳西族独特风采。 1986年,中国 *** 将其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定了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
2005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此次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历时8个月,共评出“专家学会组”、“媒体大从组”与“网络 手机人气组”三类奖项。“媒体组”与“人气组”分别以媒体投票及网友、手机用户投票的方式各产生12个获奖地方。而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浓墨重彩推出的“专家学会组”奖项则别具一格,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中就有久负盛名的丽江大研古镇.
文化风俗
文化
这种文化的演变在汉化程度最高的丽江古城反映的尤为明显,在96年地震和随之而来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后,汉语的云南方言逐渐替代纳西口语成为古城社区的主流语言,而年轻纳西夫妇也开始用汉语对子女进行教育。 而在1990年以前的丽江,纳西的口语在古城是一种缺省的社会交流工具,即使子女在学校接受汉语的教育,但是纳西家庭中和纳西少年之间却都用纳西语进行交流。1996年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给丽江的民众带来信心,而在商业利益驱动下汉语的方言替代纳西口语成为丽江(古城)的交流工具,这则使纳西传统文化的前途显得更为严峻。不过随着打跳歌、纳西净地、东巴吉日经等纳西语歌曲风靡古城,意味着纳西本土文化的回归潮流正在兴起。
两性风俗
如同今日汉族的父权社会,丽江坝区的纳西家庭大多被男性所主掌,而与泸沽湖的摩梭女性家长制有所不同的是,纳西妇女承担着比汉族妇女更承重的家务和社会义务。
在丽江古城,四十多岁的男人养花养鸟甚为普遍,这给人以纳西族过于满足于现状而不思进取的印象,其实,除了掌握家庭之外,这也和丽江传统的商业经济而非手工业经济有联系。纳西女性不仅要承担家务,而且还要赚钱养家,在古城原先的四方街菜市场,操刀卖肉的绝大多数是中年妇女,而男性则在一旁收钱、观看。1980年代,《南华早报》的记者在古城关门口看到这一场景,以至于得出纳西社区仍保留母系遗风的结论。
在1253年蒙古人征服丽江之前,丽江的纳西和泸沽湖的摩梭同处于母权社会,1253年以后倾向于中原汉文化的木氏逐步使纳西家庭受到汉族父权制度的影响,1723年汉族的流官取代木氏家族统治丽江,大量的汉族的价值观,包括父权社会的规范和父母包办的婚姻制度开始盛行,纳西妇女不仅失去了对家庭的掌握,同时由于恋爱自由和性的自由遭到儒家汉制的抵触, 纳西少女情死的人数急剧上升,有些私定终身的男女则越过金沙江迁到摩梭社区,寻找自由的爱情。
1970年代以后出生的纳西青年男女,已经不再遵从传统的价值,他们和大陆的新新人类一样,从西方涌入的文化中寻找纳西祖先曾经拥有的自由精神。
5.丽江的历史沿革
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
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
汉属越郡。
三国属云南郡。
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
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
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湾而得名。
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木氏土司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
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
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丽江地区。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丽江的文化在1723年清朝改土归流政策以后成为一个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综合体。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人和金沙江东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丽江坝区的纳西社区受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这种同化过程在1996年的丽江大地震和此后旅游业的发展中逐步加速。
2003年4月,丽江撤地设市,将原丽江地区改设为丽江市,并将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为古城区及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四、丽江古城的历史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13世纪后期),由丽江木氏先祖将统治丽江古城风光丽江古城风光(48张)中心由白沙古镇迁至现狮子山,开始营造房屋城池,称“大叶场”。古城名称来源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2019年1月1日起,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根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财政厅《关于降低丽江古城维护费收费标准的通知》,面向游客收取的丽江古城维护费收费标准从每人次80元调整为每人次50元,征收对象、范围、方式及免征范围保持不变。
扩展资料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黑龙潭、文昌宫、王丕震纪念馆、雪山书院、王家庄基督教堂、方国瑜故居、白马龙潭寺、顾彼得旧居、净莲寺、普贤寺等景点。
丽江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
丽江古城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别具一格。丽江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丽江古城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丽江古城景观设计单位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