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翻译(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翻译句子)

    发布时间:2023-04-24 14:23:18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46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翻译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有小程序、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和批量生成器

    官网:https://ai.de1919.com

    本文目录: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翻译(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翻译句子)

    论语第十一章原文

    11-1、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译文:孔子说:“先学习礼乐,乡下人啊;后来学习礼乐,君子啊。如用的,那么我们从前辈。”

    11-2、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译文:孔子说:"跟从我周游陈蔡之间受苦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了。“

    11-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李路;文学。子游、子夏。

    译文:道德修养好的人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善于辞令、口才好的有宰我、子贡。长于政事的学生有冉有和季路(子路)。文学才华突出的有子游和子夏。

    11-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译文: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啊!对于我说的话没有不高兴。”

    11-5、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译文: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大孝子啊!人们从来不挑剔和怀疑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孝顺的话。"

    11-6、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南容经常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就把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11-7、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季康子问:“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孔子回答说:“有颜回的好学,但他不幸早死!颜回死了。”

    11-8、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译文:颜渊死了,颜路请求你的车来为他买椁。孔子说:“才不才,亦各言其子啊。鲤死,有棺无椁。我不步行来为他买椁。因为我从大夫的后代,不可能步行的。“

    11-9、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译文:颜渊死的时候,孔子说:"啊!苍**我啊!苍**我啊!"

    11-10、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译文:颜渊死了,儿子哭得悲痛。随从的人说:“你哭了!”他说:“有痛吗!不是他自己的是悲痛,谁是!”

    11-11、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译文:颜渊死了,学生想厚葬的,孔子说:“不可。“守门人厚葬的。孔子说:“颜回把我像父亲一样,我不能看还你的。这不是我的过错呀,那你们呢。”

    11-12、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译文:季路问侍奉鬼神。孔子说:“未能事人,怎么能侍奉鬼神?”他说:“请问死?”他说:“我不知道生,焉知死?”

    11-13、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译文:闵子骞侍奉在孔子一侧,恭敬和悦的样子;子路表现出刚强的样子;冉有和子贡体现出从容不迫,侃侃而谈的样子。孔子很高兴。又说道:"像子路这个样子,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11-14、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译文:鲁国人翻修长府。闵子骞说:"老样子,怎么样?何必改建呢?"孔子说:"这个人不轻易发表意见,一开口说话就很中肯。"

    11-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弹的这手瑟,怎么是我的门徒呢?"因为这个,学生们便不尊敬子路。孔子说:"子路的水平已经进入厅堂了,但还没有进入室内罢了。"

    11-16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译文:子贡问:"子张和子夏这两个人谁更贤能?"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子夏有些不足。"子贡接着说:"那么说就是子张要好一些了?"孔子说:"过头和不足是一样的。"

    11-17、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译文:季孙氏比周公还富有,而作为季孙氏的家臣的冉求还帮助季孙氏聚敛搜刮更进一步增加财富。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声讨他。"

    11-18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口彦。

    译文: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鲁莽。

    11-19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差不多,多次空。赐没有禀受天命,而做买卖;行情多次中。”

    11-20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么做好人。孔子说:"不跟着前人的脚步走,就很难进入很高的境界。"

    11-21、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译文:孔子说:"言论笃实的人可以称许他为善人,但还要进一步判断,是真君子呢?还是伪装出来的呢?"

    11-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子路问:"听说一个道理就去做吗?"孔子回答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够听到就去做呢?"冉有也问:"听说一个道理就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听到了就要去做。"公西华问老师:"子路问'听到了就去做吗?您的回答是有父兄在;冉有问听到了就去做吗?您的回答是听到了就去做。我很疑惑,敢问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冉有做事退缩不前,所以我就鼓励他大胆地做;子路胆子太大,好勇争胜,所以我要约束他。"

    扩展资料:

    论语第十一章是整部《论语》中较长的一章,集中谈论的是师徒五人的愿望。有述有评,人物个性鲜明,画中有画。曾点的回答很有道家的意味,儒道两家文化,很值得细细品味。

    孔子认为,前三个人的治国方法,都没有谈到根本上。他之所以只赞赏曾点的主张,就似因为曾点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这就谈到了根本点上。这一章,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自述其政治上的抱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

    人做人做事一直都讲究一个“度”,常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多了少了都不好。所以说万事须讲“度”,率性而为不可取,急于求成事不成,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过分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是为“度”。

    这个“度”就是分寸,万事万物皆有分寸,时间有分寸,它公平地给予了每个人相同的时间,不长也不短;自然有分寸的,四季有规律地轮回。人,做事更应该懂得分寸,把握分寸。做到恰如其分,是最高境界,事实上,把握好了人生分寸,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先进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原文及译文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引语】
      本篇共有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过犹不及”等。这一篇中包括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并以此为例说明“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最后一章里,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各述其志向,反映出孔子政治思想上的倾向。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注释】
      先进:指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
      野人:朴素粗鲁的人或指乡野平民。
      后进:先做官后学习礼乐的人。
      君子:这里指统治者。
    【译文】
      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评析】
      在西周时期,人们因社会地位和居住地的不同,就有了贵族、平民和乡野之人的区分。孔子这里认为,那些先当官,即原来就有爵禄的人,在为官以前,没有接受礼乐知识的系统教育,还不知道怎样为官,便当上了官。这样的人是不可选用的。而那些本来没有爵禄的平民,他们在当官以前已经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礼乐知识,然后就知道怎样为官,怎样当一个好官。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注释】
      陈、蔡:均为国名。
      不及门:门,这里指受教的场所。不及门,是说不在跟前受教。
    【译文】
      孔子说:“曾跟随我从陈国到蔡地去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受教了。”
    【评析】
      公元前489年,孔子和他的学生从陈国到蔡地去。途中,他们被陈国的人们所包围,绝粮7天,许多学生饿得不能行走。当时跟随他的学生有子路、子贡、颜渊等人。公元前484年,孔子回鲁国以后,子路、子贡等先后离开了他,颜回也死了。所以,孔子时常想念他们。这句话,就反映了孔子的这种心情。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注释】
      德行:指能实行孝悌、忠恕等道德。
      言语:指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
      政事:指能从事政治事务。
      文学: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
    【译文】
      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译文】
      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评析】
      颜回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在孔子面前始终是服服贴贴、毕恭毕敬的,对于孔子的学说深信不疑、全面接受。所以,孔子多次赞扬颜回。这里,孔子说颜回“非助我者”,并不是责备颜回,而是在得意地赞许他。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注释】
      间:非难、批评、挑剔。
      昆:哥哥,兄长。
    【译文】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
      白圭:白圭指《诗经·大雅·抑之》的诗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兰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是白玉上的污点还可以磨掉,我们言论中有毛病,就无法挽回了。这是告诫人们要谨慎自己的言语。
    【译文】
      南容反复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
    【评析】
      儒家从孔子开始,极力提倡“慎言”,不该说的话绝对不说。因为,白玉被玷污了,还可以把它磨去,而说错了的话,则无法挽回。希望人们言语要谨慎。这里,孔子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南容,表明他很欣赏南容的慎言。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注释】
      颜路:“颜无繇(yóu),字路,颜渊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45年。
      椁:音guǒ,古人所用棺材,内为棺,外为椁。
      鲤:孔子的儿子,字伯鲁,死时50岁,孔子70岁。
      从大夫之后:跟随在大夫们的后面,意即当过大夫。孔子在鲁国曾任司寇,是大夫一级的官员。
    【译文】
      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孔子说:“(虽然颜渊和鲤)一个有才一个无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棺无椁。我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步行而给他买椁。因为我还跟随在大夫之后,是不可以步行的。”
    【评析】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多次高度称赞颜渊,认为他有很好的品德,又好学上进。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孔子卖掉自己的车子,给颜渊买椁。尽管孔子十分悲痛,但他却不愿意卖掉车子。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大夫一级的官员,而大夫必须有自己的车子,不能步行,否则就违背了礼的规定。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对礼的严谨态度。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译文】
      颜渊死了,孔子说:“唉!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注释】
      恸:哀伤过度,过于悲痛。
      夫:音fú,指示代词,此处指颜渊。
    【译文】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孔子说:“是太悲伤过度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
    十一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注释】
      厚葬:隆重地安葬。
      予不得视犹子也:我不能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
      夫:语助词。
    【译文】
      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们想要隆重地安葬他。孔子说:“不能这样做。”学生们仍然隆重地安葬了他。孔子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这不是我的过错,是那些学生们干的呀。”
    【评析】
      孔子说:“予不得视犹子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像对待自己亲生的儿子那样,按照礼的规定,对他予以安葬。他的学生仍隆重地埋葬了颜渊,孔子说,这不是自己的过错,而是学生们做的。这仍是表明孔子遵从礼的原则,即使是在厚葬颜渊的问题上,仍是如此。
    十二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译文】
      季路问怎样去事奉鬼神。孔子说:“没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鬼呢?”季路说:“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评析】
      孔子这里讲的“事人”,指事奉君父。在君父活着的时候,如果不能尽忠尽孝,君父死后也就谈不上孝敬鬼神,他希望人们能够忠君孝父。本章表明了孔子在鬼神、生死问题上的基本态度,他不信鬼神,也不把注意力放在来世,或死后的情形上,在君父生前要尽忠尽孝,至于对待鬼神就不必多提了。这一章为他所说的“敬鬼神而远之”做了注脚。
    十三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注释】
      訚訚:音yín,和颜悦色的样子。
      行行:音hàng,刚强的样子。
      侃侃:说话理直气壮。
    【译文】
      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悦而温顺的样子;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是温和快乐的样子。孔子高兴了。但孔子又说:“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好死吧!”
    【评析】
      子路这个人有勇无谋,尽管他非常刚强。孔子一方面为他的这些学生各有特长而高兴,但又担心子路,惟恐他不会有好的结果。师之爱生,人之常情。孔子的这种担心,就说明了这一点。
    十四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注释】
      鲁人:这里指鲁国的当权者。这就是人和民的区别。
      为长府:为,这里是改建的意思。藏财货、兵器等的仓库叫“府”,长府是鲁国的国库名。
      仍旧贯:贯:事,例。沿袭老样子。
      夫人:夫,音fú,这个人。
    【译文】
      鲁国翻修长府的国库。闵子骞道:“照老样子下去,怎么样?何必改建呢?”孔子道:“这个人平日不大开口,一开口就说到要害上。”
    十五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注释】
      瑟:音sè,一种古乐器,与古琴相似。
      奚为于丘之门:奚,为什么。为,弹。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
      升堂入室:堂是正厅,室是内室,用以形容学习程度的深浅。
    【译文】
      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孔子的学生们因此都不尊敬子路。孔子便说:“仲由嘛,他在学习上已经达到升堂的程度了,只是还没有入室罢了。”
    【评析】
      这一段文字记载了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他先是用责备的口气批评子路,当其它门人都不尊敬子路时,他便改口说子路已经登堂尚未入室。这是就演奏乐器而言的。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应该讲是比较客观的,有成绩就表扬,有过错就反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树立起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
    十六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注释】
      师与商:师,颛孙师,即子张。商,卜商,即子夏。
      愈:胜过,强些。
    【译文】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份,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评析】
      “过犹不及”即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中庸》说,过犹不及为中。“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这是说,舜于两端取其中,既非过,也非不及,以中道教化百姓,所以为大圣。这就是对本章孔子“过犹不及”的具体解释。既然子张做得过份、子夏做得不足,那么两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对此二人的评价就是:“过犹不及”。
    十七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注释】
      季氏富于周公: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
      聚敛:积聚和收集钱财,即搜刮。
      益:增加。
    【译文】
      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而冉求还帮他搜刮来增加他的钱财。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吧!”
    【评析】
      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537年,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气,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十八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注释】
      柴:高柴,字子羔,孔子学生,比孔子小30岁,公元前521年出生。
      愚:旧注云:愚直之愚,指愚而耿直,不是傻的意思。
      鲁:迟钝。
      辟:音pì,偏,偏激,邪。
      喭:音yàn,鲁莽,粗鲁,刚猛。
    【译文】
      高柴愚直,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评析】
      孔子认为,他的这些学生各有所偏,不合中行,对他们的品质和德行必须加以纠正。这一段同样表达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中庸是一种折衷调和思想,调和与折衷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中庸”,这在中国古代认识史上是有贡献的。
    十九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注释】
      庶:庶几,相近。这里指颜渊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
      空:贫困、匮乏。
      货殖:做买卖。
      亿:同“臆”,猜测,估计。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了吧,可是他常常贫困。端本赐不听命运的安排,去做买卖,猜测行情,往往猜中了。”
    【评析】
      这一章,孔子对颜回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却在生活上常常贫困深感遗憾。同时,他对子贡不听命运的安排去经商致富反而感到不满,这在孔子看来,是极其不公正的。
    二十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注释】
      善人:指本质善良但没有经过学习的人。
      践迹:迹,脚印。踩着前人的脚印走。
      入于室:比喻学问和修养达到了精深地步。
    【译文】
      子张问做善人的方法。孔子说:“如果不沿着前人的脚印走,其学问和修养就不到家。
    二十一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注释】
      论笃是与:论,言论。笃,诚恳。与,赞许。意思是对说话笃实诚恳的人表示赞许。
    【译文】
      孔子说:“听到人议论笃实诚恳就表示赞许,但还应看他是真君子呢?还是伪装庄重的人呢?”
    【评析】
      孔子希望他的学生们不但要说话笃实诚恳,而且要言行一致。在第五篇第10章中曾有“听其言而观其行”的说法,表明孔子在观察别人的时候,不仅要看他说话时诚恳的态度,而且要看他的行动。言行一致才是真君子。
    二十二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注释】
      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兼人:好勇过人。
    【译文】
      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评析】
      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二十三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译文】
      孔子在匡地受到当地人围困,颜渊最后才逃出来。孔子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呢。”颜渊说:“夫子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二十四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注释】
      季子然:鲁国季氏的同族人。
      曾:乃。
      具臣:普通的臣子。
      之:代名词,这里指季氏。当时冉求和子路都是季氏的家臣。
    【译文】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是问别人,原来是问由和求呀。所谓大臣是能够用周公之道的要求来事奉君主,如果这样不行,他宁肯辞职不干。现在由和求这两个人,只能算是充数的臣子罢了。”季子然说:“那么他们会一切都跟着季氏干吗?”孔子说:“杀父亲、杀君主的事,他们也不会跟着干的。”
    【评析】
      孔子这里指出“以道事君”的原则,他告诫冉求和子路应当用周公之道去规劝季氏,不要犯上作乱,如果季氏不听,就辞职不干。由此可见,孔子对待君臣关系以道和礼为准绳的。这里,他既要求臣,也要求君,双方都应遵循道和礼。如果季氏干杀父杀君的事,冉求和子路就要加以反对。
    二十五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注释】
      贼:害。
      夫人之子:指子羔。孔子认为他没有经过很好的学习就去从政,这会害了他自己的。
      社稷:社,土地神。稷,谷神。这里“社稷”指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即社稷坛。古代国都及各地都设立社稷坛,分别由国君和地方长官主祭,故社稷成为****的象征。
    【译文】
      子路让子羔去作费地的长官。孔子说:“这简直是害人子弟。”子路说:“那个地方有老百姓,有社稷,治理百姓和祭祀神灵都是学习,难道一定要读书才算学习吗?”孔子说:“所以我讨厌那种花言巧语狡辩的人。”
    二十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注释】
      曾皙: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以也:虽然我比你们的年龄稍长一些,而不敢说话。
      居:平日。
      则何以哉:何以,即何以为用。
      率尔:轻率、急切。
      摄:迫于、夹于。
      比及:比,音bì。等到。
      方:方向。
      哂:音shěn,讥讽地微笑。
      方六七十:纵横各六七十里。
      如:或者。
      宗庙之事:指祭祀之事。
      会同:诸侯会见。
      瑞章甫:端,古代礼服的名称。章甫,古代礼帽的名称。
      相:赞礼人,司仪。
      希:同“稀”,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疏。
      作:站起来。
      莫:同“暮”。
      冠者:成年人。古代子弟到20岁时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浴乎沂:沂,水名,发源于山东南部,流经江苏北部入海。在水边洗头面手足。
      舞雩:雩,音yú。地名,原是祭天求雨的地方,在今山东曲阜。
      唯:语首词,没有什么意义。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说:“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呢?”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的。”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的都出去了,曾皙后走。他问孔子说:“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夫子为什么要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曾皙又问:“那么是不是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孔子说:“哪里见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曾皙又问:”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孔子说:“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
    【评析】
      孔子认为,前三个人的治国方法,都没有谈到根本上。他之所以只赞赏曾点的主张,就似因为曾点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这就谈到了根本点上。这一章,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自述其政治上的抱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是什么意思啊?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原文】 季子然(1)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2)?”子曰:“吾以子(3)为异之问(4),曾(5)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6)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7)矣。”曰:“然则从之(8)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论语·先进第十一》) 【注释】 (1)季子然:季氏家的子弟,名子然。当时仲由、冉求都在季氏做家臣。 (2)与:音“鱼”,同“欤”,置于句末,表示疑问、反诘的语气。 (3)子:你。 (4)为异之问:异,非常、其它。在问其它(人)。 (5)曾:乃、原来是。 (6)事:侍奉。 (7)具臣:充数而没有作为的臣子。 (8)从之:从,依顺、听命。之,指季氏。 【语译】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是在问其它人,原来是在问仲由和冉求啊!所谓大臣,必须要能以正道来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就不应该再当大臣。现在仲由和冉求,只能算是充数而没有作为的臣子罢了!”季子然说:“那么他们会凡事听命于季氏吗?”孔子说:“杀父亲和杀君主的事,他们也不会听命的。” 【研析】 在本文中可以看出孔子在权势、道德之间,看得很清,所谓:“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不卑不亢,义正严辞。孔子在为政的辞就去留上,也慎重其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论语·为政》),如果无法实现这一点抱负,也不会愚忠的,如果凡事都要听命于上位者的指令,那还讲究道德修养做什么呢?不只是大臣要“以道事君”,下位者也都应该以道事上位者,因为上位者可能会下违法或违反道德的命令,下位者怎么能去执行呢?如果“以道事君”,君不听劝谏还要违法或违反道德行事,那么大臣当然要辞去了,为政的基点要合于正道,没什么好执着的。 孔子的学生在权势的压力面前,在“以道是君”的原则上就不一定能守得那么好了,那结果呢?可能就落得“愚忠”、“为虎作伥”、“帮凶”、“助纣为虐”、“具臣”等污名,而自取其辱,为政者或在下位者不能不慎。例如:“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冉求本应以道规劝季氏不要犯上作乱,如果季氏不听,就应辞去。可是冉求反而被季氏权势误导了,帮着他搜刮民膏民脂,忘记了当初为政“以道事君”的原则了,那么相应而来的就是罪过和耻辱。 【历史故事】 傅说劝谏武丁 商代高宗武丁居丧守孝,曾经三年不理政事。服丧期满后,他仍然不谈论政事,群臣为此议论纷纷。武丁于是写信诏告群臣说:“因为我要做天下民众的楷模,我怕自己德行不够,所以不敢说话。我一直在认真考虑治理天下的道理,于是梦见先王赐予我优秀的辅弼大臣,他会代替我发表政见。”他把自己在梦中遇见的大臣形像描摹下来,让人照着画像四处寻找。 当时,傅说正在傅岩的郊野修筑围墙,他与画像上的人最为相像,于是武丁立即立他为辅相,让傅说早晚留在自己身边进纳善言,辅助他修德勤政。 傅说受命统领百官,他向武丁进言道:“英明的君主顺应天道,建立国家、设置都城并任命各级官员。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贪图安逸享乐,而是为了治理黎民百姓。上天聪明睿智、无所不察,圣明的帝王可以效法上天治理天下,群臣百官敬顺天命,黎民百姓也就可以得到治理。” “说话轻慢随意,就容易遭到羞辱;轻易动用武力,就容易引起冲突战乱。国家治乱兴废的关键在于群臣能否奉公守法。所以,任官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而要看他处理政事的能力。爵位不能授给那些品德败坏的人,要看一个人是否贤德谦逊。不要宠幸小人、容忍轻慢,不要怕人批评而将错就错。凡事要慎思而行,政事才能有条不紊。” 武丁听了这些建议,非常高兴。傅说拜行大礼,说:“知道怎么做并不困难,要付诸实行才困难。”他又说:“要学会抑制自己内心的欲望,务求勤勉于政事,这样才会提高自己的治国能力。诚心诚意想着治理好国家,你个人的道德素质才会日渐提高。”“如果为人过于自夸自大的话,即使有美好的东西,也会失去;如果过份炫耀自己的能力,反而容易失去自己的功劳。”傅说用这些话来劝谏武丁,希望武丁的德行不断增进。 武丁说:“有了贤良之臣的辅佐,才会有圣明的君王。先前伊尹辅佐先王成就大业,可是他却说:‘我不能使君王成为尧、舜那样的圣王,深感惭愧,就好像在街市上遭人鞭打一样。’哪怕有一个贤才得不到任用,他就会说:‘这是我的失职!’他就是这样辅佐我的先祖,以致功勋达于上天。希望你能认真辅佐我,继承先王的宏图大业,使黎民百姓的生活永远安定。” 傅说下拜叩首,说:“我一定会让大王的伟大绩业发扬光大!”傅说遂统领百官,最终辅佐武丁成就了中兴商朝的大业。 (出自《尚书》)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翻译(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翻译句子)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在理论上,为臣者当如是。但在政治实践中,这只是臣子的美好愿望,在具体的政治互动中涉及到太多的实际利益、身家利益,不得不以曲事君、以屈事君。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是什么意思啊?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的意思是:用周公之道的要求来侍奉君主,如果这样不行,他宁肯辞职不干。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出自《论语·先进篇》出自《论语》,共有26章,主要说明了“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以及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

    原文: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

    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译文: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是问别人,原来是问由和求呀。所谓大臣是能够用周公之道的要求来侍奉君主,如果这样不行,他宁肯辞职不干。

    由和求这两个人,只能算是充数的臣子罢了。”季子然说:“那么他们会一切都跟着季氏干吗?”孔子说:“杀父亲、杀君主的事,他们也不会跟着干的。”

    扩展资料:

    解读: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是孔子提出的臣事君的基本原则,也是孔子本人一生坚守的为官之道。所谓“以道事君”,是指以君臣之礼为准绳,来侍奉君王。

    在君臣关系上,孔子不主张臣对君无条件地绝对服从,所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讲得就是这个意思。

    从这一基本思想出发,孔子首先对君提出了要求。季康子问政,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在回答鲁定公关于有没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问题时。

    孔子批评了那种以无人违抗自己为乐的思想,认为君王说错话也无人敢于批评,就可能“一言丧邦”。孔子同时也对臣提出了要求,就是要"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当季子然问,子路和冉有是不是一切顺从君主的人时,孔子非常肯定地告诉他:如果让他们去做弑父弑君这样大逆不道的事,他们是不会听从的。

    出仕为官,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这是孔子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然而,孔子从不违背自己的政治意愿,一味贪图功名利禄去做官。

    阳货见孔子的故事(《论语·阳货》),典型地说明了孔子立身处世,对待进退去留的态度。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期间。

    “齐人归(馈)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弃官而去的故事(《论语·微子》),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为官之道。

    相关人物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

    即《诗》《书》《礼》《乐》《易传》《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以上就是关于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翻译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所谓抖音服务商都是骗子(正规代运营公司排名)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翻译(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翻译句子)

    网上找的当地旅游规划师靠谱吗(网上所谓的旅游规划师真的假的)

    为什么小红书刷不出图片(为什么小红书刷不出图片了)

    代运营到底是做什么的?代运营工作主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