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资治通鉴(春秋左传资治通鉴)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左传 资治通鉴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有小程序、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和批量生成器
本文目录:
《资治通鉴》《左传》《战国策》《吕氏春秋》合称什么?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
《公羊传》《榖梁传》《左传》统称《春秋三传》;《左氏春秋》《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关越春》似乎有人称 春秋四书。
至于《资治通鉴》《左传》《战国策》《吕氏春秋》应该没有统称,因为书的内容没有太多的相似与相关性。
资治通鉴史记左传战国策分别都是什么体裁的史书
《资治通鉴》:编年体史书;《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左传》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创作于太初元年(前104年),历时14年完成。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战国策》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扩展资料
《资治通鉴》的影响
《资治通鉴》不仅重新使通史的地位恢复,改变了断代史逐步走向格式化,丧失研究历史学作用的困境,也是对中国历史学发展再次起推动作用。
司马光继承习凿齿以统一为正统的进步史学观,也倡导以“国家兴衰,生民休戚”为史学研究基础,被陈亮作为河洛群贤研究“天理人欲”的重要内容。
《资治通鉴》在历朝历代都是统治阶级学习的基本教材,被称为天地不可或缺的著作,现代中国领袖***也是在学习《资治通鉴辑览》后走上自学道路,一生阅读十多遍。它是研究历史最主要的教材,更是研究封建政治、文化、军事思想的重要教材。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主要体现了重视“生民之休戚”的爱民思想,也体现了重视“国家之兴衰”的爱国思想。在记述历史中,也是从历史发展、研究的实际出发,不是拘泥于封建正统立场。都是从历史学实际出发,废弃了无谓的尊贬立场,更多能客观真实地记述,有更多事实便于学者研究。
司马光还重视民族平等和团结,虽然仍像传统称兄弟民族为夷狄,但同样把他们当天地生命中的人,与中原百姓等同,不再歧视地称其奴婢禽兽。
司马光还是史学最重要的史料考异学开创者,首次大规模对一千多年来历史资料进行整理,这种整理不是删改性质。而是恢复原貌的性质,纠正了千年流传过程中抄写、刊印中出现的各种版本差异和错漏的弊端,努力恢复史料真实原貌。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宣传封建忠义思想,对著名的忠臣格外推崇,只要不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和全书可靠性。他通常不对忠臣加恶评,有模糊记载的也选对忠臣有利的描写。司马光虽然有朴素的唯物史观,甚至远超其所处的时代,重视人欲和生民休戚,但也不可能脱离时代毫无封建伦理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治通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左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策
以上就是关于左传 资治通鉴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