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核稿(公文核稿会稿该谁签字)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公文核稿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有小程序、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和批量生成器
本文目录:
审稿和核稿的区别
主要是表达意思上的区别:
核稿也叫做文字把关。即在欲发宣传文稿送机关领导签发之前,机关办公部门负责文字工作的同志对文稿进行再次的文字加工。
审稿是编辑人员的一种职能,编辑人员对作者创作的文字、图像等材料(原稿)为对象所进行的判断、鉴定和评价工作(对于译稿的审稿,主要是鉴定译文的质量),由审读、写审读报告两部分组成。又称审读。审稿是编辑工作的关键,是决定图书质量的重要步骤。
核稿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公文质量,核稿是公文处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核稿的重点是文件的种类、内容、格式。
对于语法、逻辑和法律、事实等方面的明显错误必改无疑,对于不同的表达方法属于可改可不改的文字则尽量遵从原稿而少做改动,对于自己有疑惑但吃不准的地方则要与作者进行沟通商量再决定是否修改。
核稿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不仅需要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也要逻辑思维和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
公文核稿的注意事项;或者公文核稿的原则有哪些?
公文在发布之前要有两次核查,第一次审核在送交负责人签发之前,审核的重点:是否需要行文,行文方式是否妥当,是否符合行文规则和拟制公文的有关要求,公文的格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等。第二次是在公文正式印制前,复核的重点:审批、签发手续是否完备,附件材料是否齐全,格式是否统一、规范等。公文核稿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公文送负责人签发前,需经办公厅(室)进行审核。负责核稿的人员,必依据《公文处理办法》和《细则》,坚持实事求是、执行政策、精减、高效、精益求精的原则,及时审核,严格把关。审核的重点是:(一)行文。是否确需行文,行文方式是否恰当。
(二)政策。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行文规则和发文办理的有关要求;新出台的政策规定有无依据、有无说明,是否切实可行;与本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有无矛盾;涉及其他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是否经过协商,分歧意见是否一致,会签单位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拟制公文的有关要求等。
(三)格式。是否符合《公文处理办法》和《细则》的有关规定,文种是否恰当;文稿结构是否符合公文写作要求。
(四)文字。表述是否规范,包括字、词、标点、语句和逻辑结构是否准确、合理;计量单位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行文、数字、层次、序数、用笔用墨是否规范。
公文审核一般有初核、校核、审核、复审、审签5个程序。草拟公文单位的负责人进行初核;办公厅(室)秘书部门进行校核,办公厅(室)负责公文处理的领导进行审核;与公文涉及工作有关的领导和分管副秘书长(副主任)进行复审。同时,办公厅(室)的行文应经办公厅(室)主任复审,政府的行文,应经政府秘书长复审,最后,送有签发权限的负责人审签。
以上就是关于公文核稿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