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景观设计田野调查法(景观设计田野调查法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3-07 18:09:45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21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景观设计田野调查法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景观设计田野调查法(景观设计田野调查法是什么)

    一、怎样让用户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产品设计中来

    UCD中常用的用户研究方法——问卷、一对一访谈、焦点小组等,更多是将用户作为研究的客体,通过用户语言表述的观点,了解用户的期望、需求。而北欧和北美近几十年、尤其最近十几年在工业设计领域,逐渐兴起的用户参与式设计(participatory design,PD),倡导将用户更深入的融入到设计过程中,培养用户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传统移动通信产品制造商为代表的实践者,以及以IDEO、frogdesign等第三方设计公司为代表的倡导者,将“用户参与式设计”的概念渗透到了全球。我们身边的某些产品,很可能就是凝聚了设计师和普通用户共同的灵感和努力创造而成。 用户参与式设计理念,不仅转变了设计师的意识和工作方式,还为用户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广阔的观察视角和研究手段。以摩托罗拉公司为例,在芝加哥总部的 Motorola Labs,汇聚了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等专业研究者,不仅采用传统的人种学研究方法对目标用户群体进行田野调查,还与设计师一起组织用户来到实验室,参与低保真原型设计(每一场次称为一个“PD session”)。通过多个PD sessions,收集丰富的资料,分析并提炼出用户需求,传递给设计师,作为下一步的原型设计的核心依据。 这种在西方业界已被采用多年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在国内的实践还比较少。当“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时候,我们一起来看看,“用户参与式设计”与之相比有何异同,适合什么样的产品、项目阶段,需要谁的参与,适合什么样的用户,以及如何实施。 1. 什么是用户参与式设计(PD)? “参与式设计”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北欧国家,最初的含义与“设计”的关系恰恰很小,更多是强调“参与”性:管理者接收公众的观点,让公众的声音加入到决策制定过程中。 之后参与式设计的概念发生了变化,更多被应用于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软件开发、产品开发等领域,指在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所有利益方被邀请与设计师、研究者、开发者合作,一起定义问题、定位产品、提出解决方案、并对方案做出评估。 “用户参与式设计”的核心思想从字面即可体现。它是一种将用户更深入的融进到设计过程的理念。通过应用人类学家和UE领域从业者的不断实践和推动,最近十几年来,这种方法在北欧、北美的产品设计界逐渐被认同并应用。参与到设计当中的利益方,主要是产品的终端用户,也可包括潜在用户。 设计师与用户的角色与传统相比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用户成为了产品的设计者和改变者,而设计师和研发工程师在PD session中则更多地扮演了协调者、配合者和观察者,感性的获得对用户的第一手资料。研究人员作为PD的主要组织者,在此过程中,得以从更丰富的角度挖掘用户的意识和需求。 2. 是UCD的另一种说法么? 和UCD所倡导的以用户为中心相同,参与式设计也是高度考虑并尊重用户的一种体现,强调产品设计和开发应优先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然而个人认为二者还是有些许的区别: 传统UCD方法中,用户参与产品设计过程的程度较浅,形式偏于被动,主要是接受访问、接受观察、填写问卷、按研究者设定的任务对产品进行可用性测试等。无论是在用户的主观感受里、还是设计师和研究人员的认知中,用户是被研究的对象,是配合的一方。 而PD 极度强调发挥用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户不再只是被动的从不同的方案中做选择、表述观点,而是真正参与原型设计,brainstorm设计创意,甚至被吸纳到设计团队中,短时间内与设计师一起工作。借助实验者提供的材料,用户可以亲自提供设计方案并解释自己的创作思路。整个过程中,用户感受到他在和设计者一起创造、解决问题,是产品的改变者和owner。 3. 什么样的产品适合PD? 目前PD的应用领域非常广,采用的具体形式也多种多样,没有条条框框规定哪类产品可以或不可以采用。只要你做的项目需要以满足使用者为最终目标,只要你对产品设计的某些方面还不够确定,只要公司的文化足够开放敢于冒险,就可以尝试全程调动用户积极性、组织他们亲自动手。 手机键盘、浏览器界面、电视遥控器,医疗器械,玩具,等等等等,所有靠良好的体验为生的产品,都值得去尝试在设计中融入用户的深度参与。 个人认为,新产品的创新程度越高、或原有产品的优化力度越大,越适合采用用户参与式设计收集需求、创意、方案或原型。当产品策略发生调整、创新遇到瓶颈、或一款重要产品开始进入衰落期,PD的实施更是有可能为产品和公司带来新的生机。2011年中国交互设计体验日上,创新工场的吴卓浩举了乐高公司的例子,当乐高在上世纪末陷入无边界的创新怪圈时,一位设计师尝试在论坛上与一批乐高爱好者一起设计了一些产品,取得了很好的反应和效果。 4. 适合项目的什么阶段使用? 一般来说,在设计阶段越早越好。设计师自身的方案还没有定型,产品未进入开发阶段,这样整个项目才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开放度来吸收各式各样的创意,用户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分析所挖掘出的需求,才能最大化的融入到最终设计方案中。 介绍到这里稍稍告一段落,大家有什么感受或实践经验,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在下篇中,我们将继续探讨PD需要哪些参与方、适合招募什么样的用户、有哪些形式以及如何实施。敬请期待… :)

    二、质量控制方法有哪几种

    问题一: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方法有哪几种 1、外部质量控制 外部质量控制,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实验室以外的质量控制手段来保证检测结果所采取的方式,一般分为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 1.1能力验证 能力验证,指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评价参加者的能力,是认可机构加入和维持国际相互承认协议(MRA)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实验室重要、有效的外部质量控制活动。 实验室每年可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以下称CNAS)官方网站查询年度能力验证计划,针对性地选择参加能力验证的项目。实验室通过报名的方式参与验证并领取检测样品,根据规定的方案完成检测后在规定的时间反馈给组织能力验证的机构,能力验证组织机构根据所有参与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出具能力验证结果报告,实验室应根据结果报告评价自己的检测能力。能力验证的评价方法包括:1、量值比对的评价参数(En):若|En|≤1,满意、通过;若|En|>1,不满意,不通过。2、检测比对评价参数(Z):|Z|≤2,满意、通过;|Z|≥3,不满意、不通过;2>

    问题二:控制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1、案例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解剖案例来发现规律。特点是简单易操作。

    2、实地调查法、或田野调查法。到现场进行访谈、观察等。特点是容易发现新问题。

    3、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法。通过发放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现规律。特点是可以弥补案例分析和实地调查的偏颇性,样本越大,普适意义越强。

    4、数学建模法。如利用博弈论、结构方程模型、系统动力学等方法进行计算、推理、模拟等。特点是便于发现管理中的各种关系和机理。

    问题三:常用的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统计方法有哪几种 七种统计方法如下:

    (1)统计调查表法。是利用专门设计的统计表对质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质量状态的一种方法。

    (2)分层法。是将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整理的分析方法。

    (3)排列图法。是利用排列图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4)因果分析图法。是利用因果分析图来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结果)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

    (5)直方图法。它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

    (6)控制图。用途主要有两个:过程分析,即分析生产过程是否稳定。过程控制,即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状态。

    (7)相关图。在质量控制中它是用来显示两种质量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

    问题四:质量控制七种统计分析方法的用途各有哪些 现代工业生产通常是按照同一设计、采用同样的原料、在相同的设备和操作条件下进行的,产品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均匀的,又由于许多不可避免的随机因素的作

    用,产品质量又必然会有波动。若没有系统性因素的作用,则产品质量特征是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的。这使数理统计方法有可能应用到质量管理中去,从而产生了统计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那么,常用的统计质量控制的分析方法及用途都有哪些?

    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一:排列图法

    利用排列图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二:统计调查表法

    利用专门设计的统计表对质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质量状态的一种方法。

    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三:直方图法

    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

    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四:分层法

    将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整理的分析方法。

    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五:因果分析图法

    利用因果分析图来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结果)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

    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六:控制图

    用途主要有两个:过程分析,即分析生产过程是否稳定。过程控制,即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状态。

    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七:相关图

    在质量控制中它是用来显示两种质量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

    以上就是统计质量控制的几种分析方法及用途,它不仅适用于质量控制,更可应用于一切管理过程。采用统计质量控制的这几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在质量控制上真正作到事前预防和控制。

    如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百度搜盈飞无限,登陆官网,您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质量控制方面的资料。

    问题五:用于软件质量控制的一般性方法有哪几种 最重要的控制软件质量的方法是验证与确认(V&V).

    在需求阶段,要特别深入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模型需要专家和用户认真讨论审查批准。在软件设计阶段需要进行软件设计方案审查,要确保设计反映了需求的要求,要确保架构合理。在测试阶段要严格测试,测试的规程要严格满足需求分析模型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需求分析以及需求分析的审查。你找一本软件工程的书看看,同时把V&V相关的标准好好研究一下。

    问题六:质量体系中当前过程控制措施有哪几种方式 简单点,施工质量控制有以下几点,1人的质量,要求从事施工的人要有相应的资质,焊接,要有合格的焊工,混凝土工程要有熟练的木工、钢筋工、瓦工等;2要有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运输、提升、加工等设备要满足要求;3材料,这项最关键,木材、钢材、水泥、砂、碎石、其他半成品都要合格;4施工方案,对于一项工程合适的施工方式是保证质量的前提,为了工程质量也必须采取相应的程序。5环境,根据不同的环境制定相应的措施,气候尤为重要,温度、湿度的高低都应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保证质量。

    问题七: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其基本分类方法有哪几种 传统的质量管理,主要是通过纸笔记录进行数据采集,企业负责人或者说质量主管主要靠“猜”。这种方法对人的经验过度依赖,非常不利于质量管理的效果。统计过程控制将在实时生产过程中获得的以产品或其他形式存在的质量参数绘制在事先确定好控制限的图表上,从而帮助企业对生产的过程进行实时的管控与分析,效果显著。下面文章将具体介绍统计过程控制的四个基本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了解这种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

    一、统计过程控制原理之过程

    所谓过程指的是共同工作以产生输出的供方、生产者、人、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以及使用输出的顾客之 *** 。过程的性能取决于供方和顾客之间的沟通、过程设

    计及实施的方式、动作和管理方式等。过程控制系统的其他部分只有它们在帮助整个系统保持良好的水平或提高整个过程的性能时才有用。

    二、统计过程控制原理之有关性能的信息

    通过分析过程输出可以获得许多与过程实际性能有关的信息。但是与性能有关的最有用的信息还是以研究过程本质以及其内在的变化性中得到的。过程特性(如温

    度、循环时间、进给速率、缺勤、周转时间、延迟以中止的次数等)是我们关心的重点。我们要确定这些特性的目标值,从而使过程操作的生产率最高,然后我们要

    监测我们与目标值的距离是远还是近,如果得到信息并且正确地解释,就可以确定过程是在正常或非正常的方式下运行。若有必要可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校正过程或刚

    产生的输出。若需要采取措施,就必须及时和准确,否则收集信息的努力就白费了。

    三、统计过程控制原理之对过程采取措施

    通常,对重要的特性(过程或输出)采取措施从而避免它们偏离目标值太远是很经济的。这样能保持过程的稳定性并保持过程输出的变差在可接受的界限之内。采取

    的措施包括变化操作(例如:操作员培训、变换输入材料等),或者改变过程本身更基本的因素(例如:设备需要修复、人的交流和关系如何,或整个过程的设计

    ――也许应改变车间的温度或湿度)。应监测采取措施后的效果,如有必要还应进一步分析并采取措施。

    四、统计过程控制原理之对输出采取措施

    如果仅限于对输出检测并纠正不符合规范的产品,而没有分析过程中的根本原因,常常是不经济的。不幸的是如果目前的输出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可能有必要将所有的产品进行分类、报废不合格品或返工。这种状态必然持续到对过程采取必要的校正措施并验证,或持续到产品更改为止。

    通过对统计过程控制原理的分析,很显然看出,仅对输出进行检验并随之采取措施不是一种有效的过程管理方法。对过程信息收集和分析是质量管理的重点,有利于将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解决,最大程度地避免召回与返工,这就是现代质量管理相较于传统质量管理的最大优势之一。

    如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百度搜盈飞无限,登陆官网,您可了解更多关于统计过程控制方面的最新资讯。

    问题八:实验室主要的质量控制方式有哪些 外部质量控制,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实验室以外的质量控制手段来保证检测结果所采取的方式,一般分为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

    问题九:质量控制七种统计分析方法的用途各有哪些 现如今,许多制造工厂都在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来管控产品的质量。而QC七大手法是将散漫无章的语言资料变成逻辑思考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事先考虑不利因素的方法,它通过运用系统化的图形,呈现计划的全貌,防止错误或疏漏发生。

    QC七大手法之亲和图法:将资料或信息分类归纳,理顺关系,可以分为个人亲和图和团队亲和图。在解决重要问题时,将混淆不清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整理,以使问题得以明确。在遇见质量问题时,此方法无疑可以更快明确原因和责任,及时加以改正。

    QC七大手法之关系图法:把与现象和问题有关系的各种因素串联起来。这种手法可以把质量问题的所有诱因都联系起来,找到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可以实现提前预防。

    QC七大手法之系统图法:将要实现的目的展开寻找最恰当的方法。系统图就是为了达成目标或解决问题,以目的――方法或结果――原因层层展开分析,以寻找最恰当的方法和最根本的原因。

    QC七大手法之过程决定计划图法:针对为了达成目标的计划,尽量导向预期理想状态的一种手法。每个制造企业都有产品质量标准,此方法助益企业能够实现产品达标、提升合格率。

    QC七大手法之矩阵图法:找出众因素之间关系和相关程度的大小,从问题事项中,找出成对的因素群,分别排列成行和列,找出其间行与列的相关性或相关程度的大小的一种方法。

    QC七大手法之矩阵数据解析法:对多个变动且复杂的因素进行解析的方法,此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提前预防,减少损失。

    QC七大手法之箭线图法:对事件做好进程及计划管理的方法,此方法是为了使企业的产品能够控制在预先目标之内,掌握生产进程的状况,对于预防突 *** 况有很大的益处。

    QC七大手法更多的是一种品质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找到质量问题并加以解决的思想方法。运用七大手法,能够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助益企业品质改善。

    如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百度搜盈飞无限,登陆官网,您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质量管理的最新资讯。

    三、暑期社会实践的方法 除 田野调查法外还有哪些

    实验调查法,文献调查法

    一、什么是实验调查法

    概念:实验调查法,也称试验调查法,它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实验调查的基本要素是:

    1、实验者,即实验调查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主体;

    2、实验对象,即实验调查所要认识的客体;

    3、实验环境,即实验对象所处的社会条件的总和;

    4、实验活动,即改变实验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

    5、实验检测,即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所作的检验和测定。

    6、实验调查的过程,就是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7、实验调查的目的,则是揭示社会现象间的因果联系,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实验调查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实地观察,口头访问和集体访谈等直接调查方法,都不涉及改变调查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问题。实验调查法则不同,它不仅要眼看、口问、耳听,而且要亲自动手干,即通过某种实践活动,有计划的改变实验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并在这种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实验对象进行调查。这说明,实践性是实验调查的本质特点,没有一定的实践活动,就不能称为实验调查。

    种类:实验调查法,按照不同的标准,作许多不同的分类。

    按照调查的目的不同,实验调查法可分为研究性实验和应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是以揭示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的实验。如:对某种心理学、教育学理论进行证实或证伪的实验,就属于这一类。应用性实验,则是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实验。如:对于某种承包责任制的实验,就属于这一类。应该指出,研究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的区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它们只是就实验调查的主要目的而言的。事实上,许多研究性实验的结论,往往对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许多应用性实验的结论,也可以作出重要的理论概括。因此,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着截然分明的界线。

    按照调查的环境不同,实验调查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人工的“纯化了”的环境下进行的实验,实验者对实验的环境可进行严格的有效控制。例如,在实验室里对飞行员进行反应能力实验,就是完全在人工环境下进行的实验,实验者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设想控制飞行条件的变化,以测定飞行员在不同飞行条件下的反应能力。现场实验,则是在自然的、现实的环境下进行的实验,实验者只能部分地控制实验环境的变化。例如,在进行奖金制度改革的实验,实验者所能控制的,只有奖金的发放办法这一个实验条件,而对于职工人数、奖金总额、领导者的素质、职工的觉悟程度等实验环境,实验者往往都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一般的说,社会领域里的实验,多采取现场实验的方法,因为,这种实验所处的环境,都是自然的现实的环境,其调查结论较易于推广应用。

    第二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

    单一实验的组织方式,即是否有对照组、对照组的多少和实验组的多少,可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实验方案。下面,着重介绍几种基本的、常用的实验设计。

    一、单一实验组设计

    单一实验组设计,就是只选择一批实验对象作为实验组,通过实验活动前后实验对象的变化来作出实验结论。它的具体步骤是:(1)选择实验对象,(2)实验前对实验对象进行检测(简称“前检测”),(3)进行改变实验对象所处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简称“实验激发”),(4)实验后对实验对象进行检测(简称“后检测”),(5)作出实验结论,其公式为

    实验效应=后检测-前检测

    例如,要实验租赁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并以资金利税率作为衡量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其具体步骤就是:

    (1)选择实验对象,假定选择甲、乙、丙三组成实验组。

    (2)前检测,即计算实行租赁制前一年的资金利税率,假定是1984年,三个平均为5%。

    (3)实验激发,即从1984年底或1985年初起实行租赁制。

    (4)后检测,即计算实行租赁制后一年的资金利税率,假定是1985年,三个平均为12%。

    (5)作出实验结论,实验效应是:

    后检测12%-前检测5%=7%

    单一实验组设计,是最基本的实验设计,任何其他的实验设计,都离不开选择实验对象、前检测、实验激发、后检测、得出实验结论这个基本的模式,同时,它也是最简单的实验设计,只要选择一个实验组,就可进行实验。

    二、实验组对照组设计

    实验组对照组设计,就是选择一批实验对象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一批与实验对象相同或相似的对象作为对照组,并且努力使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处于相类似的实验环境之中,然后,只对实验组给予实验激发,而对对照组不给予实验激发,最后,根据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检测的变化对比,作出实验结论。它的具体步骤是:

    实验组对照组

    (1)选择对象(1)选择对象

    (2)选择实验环境(2)选择实验环境

    (3)前检测(3)前检测

    (4后检测(4)不予实验激发

    (6)作出实验结论,(5)后检测

    其公式是:实验效应=实验组(后测-前测)-对照组(后测-前测)

    仍以上述关于租赁制的实验为例,如采用实验组对照组设其具体步骤就是:

    (1)选择对象:实验组对照组

    (2)选择实验环境:选择甲、乙、丙选择A、B,C

    计划内的原材料供重和价格基

    本相同,其他均靠市场调节应比

    (3)前检测1984年资金利税率5%1984年资金利税率5%

    (4)实验激发:实行租赁制仍实行原经济体制

    (5)后检测:1985年资金利税率12%1985年资金利税率8%

    (6)作出实验结论,实验效应=实验组

    (12%-5%)-对照组(8%-5%)

    =7%-3%=4%

    这个实验结论,与单一实验组设计的实验结论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在单一实验组设计中,实验组后检测与前检测之间的差值7%,全部被看作是实验激发即实行租赁制的结果,而完全忽视了非实验因素对实验过程及其结果的影响。实验组对照组设计则不同,由于对照组没有给予实验激发,它的后检测与前检测之间的差值3%,显然是由非实验因素引起的非实验效应。比如:能源供应情况的改善,职工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以及在原经济体制下经营管理的某些改善等。一般的说,引起对照组资金利税率发生变化的非实验因素,对实验组也会发生作用。因此,实验组的全部效应(即7%),实际上是实验激发和非实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实验效应与非实验效应之和。如果按照对照组的非实验效应3%计算,那么,实验组的实验效应实际上只是7%-3%=4%。

    三、多实验组设计

    就是选择若干批实验对象组成若干个实验组,在各自的实验环境下,过实验活动前后实验对象的变化,作出各组的实验结论,然后再对各组实验结论进行对比研究,作出总的实验结论。

    多实验组设计,可以根据实验者、实验对象、实验环境、实验激发的相同或不同,作出多种多样的设计。具体地说,它可以作出如下一些类型的设计(√表示相同,×表示不相同):

    此外,各种多实验组设计,还可以匹配一定的对照组,这样,就可设计出更多的实验方案。所有这些实验方案,得出的实验结论都是不一样的。实验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验目的和条件,设计出最适合的实验方案,以便更好地达到自己的实验目的。

    多实验组设计的组织工作比较复杂,但得出的实验结论比较客观、准确。因此,它在实际工作中的用途非常广泛。中国在制定重大方针、政策时,往往就采取多实验组对比实验的办法,一般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验,既对重庆、武汉等大城市进行对比实验,又对沙市、常州等中等城市进行对比实验。这些实验一般都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并对全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和推动作用。

    第三节 实验调查的实施

    实验调查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直接调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实验者的必备条件

    实验调查,是一种探索性、开拓性的调查工作。要取得实验调查的成功,实验调查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它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一些必要的条件。

    1、要思想解放,有求实精神,要敢于打破旧框框,敢于探索新道路,敢于开拓新天地。 2、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多的政策、法律知识,要有较强的鉴别能力、判断能力概括能力。

    3、要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4、要有一定的权力和威信。这里所说的权力和威信,不是对实验调查的工作人员而言的,而是对实验调查的对象而言的。

    5、还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

    总之,实验调查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它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要有胆、有识、有权、有威、有实际工作能力、有较充裕的时间。实验调查的成功之门,永远是向他们敞开的。

    二、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选择

    正确选择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对于实验调查的成败及其社会作用的大小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选择,一定要在同类事物中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对于复杂的事物来说,选择的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还应该具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代表性。例如,在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中,要进行普通中学改建为职业中学的实验,选择的实验对象就应该既有城市中学、又有农村中学,既有完全中学,又有高级中学和初级中学。不仅如此,还应该选择进行实验的社会环境,最好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经济结构单一的地区和经济结构多样化的地区,都选择一些中学进行实验。只有这样,选择的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都具有较高的代表性,都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对象,实验的结果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反之,如果选择的都是一些具有特殊优越条件的中学进行实验,那么,即使进行实验的中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不能普遍地推广和应用。

    选择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立意挑选,即由实验者根据实验调查的目的、要求和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了解,有意识地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实验。二是随机抽取,即按照随机抽取样本的方法,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实验对象。前一种方法,适用于调查对象总体中个体单位较少、个体之间异质性较强、实验者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了解较多的调查对象。后一种方法,则适用于调查对象总体中个体单位较多、个体之间同质性较强、实验者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了解较少的调查对象。

    三、实验过程的控制

    实验调查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控制实验过程。实验过程的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实验激发的控制,二是对非实验因素的控制。

    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激发的控制,既要严格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又要在不违背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是因为,一方面,不严格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激发,不改变或任意改变实验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就会打破整个调查的计划,达不到进行实验的目的。另一方面,实验调查是一种实践性、动态性调查,原定的实验方案无论怎样完善,都不可能完全符合实验过程中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给实验者一定的自主权,以便他们在不违背实验目的的前提下,灵活机动的处置那些在实验过程中无法完全避免的特殊情况或特殊问题。

    控制实验过程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努力排除或减少非实验因素对实验过程的干扰。这些干扰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实验者自身的干扰,特别是实验者急于求成的心理和自觉不自觉地给实验对象创造许多特殊优越的环境,往往会影响实验过程的正常进行。二是来自实验对象的干扰,特别是实验对象对实验活动不适应、不理解、不合作,往往会给实验过程造成许多困难。三是来自周围环境的干扰,特别是在现场实验中,有许多与实验无关的社会因素,也会对实验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实验调查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有效地控制这些非实验因素的干扰。

    1、实验者自身要客观的对待实验过程,公平地对待实验对象,决不可拔苗助长,给实验对象以实验之外的种种特权。例如,搞集团实验,就不能给予实验除组织集团之外的种种特殊条件或特殊待遇。如果实验在税收、信贷、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享有其他所不能享有的特权,那么,这些在生产经营方面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功,都不能说明组织集团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从这些中总结出来的“先进经验”,无论说得怎样头头是道,也不会有真正的说服力。实践证明,靠“特保”,“吃小灶”搞成功的实验,在社会上是没有生命力的,也不可能具有普遍推广的价值。

    2、要加强对实验对象的教育,提高实验对象的素质,努力争取他们对实验活动的理解和支持。例如,在农村搞村民自治实验,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的教育,提高农民的自主意识和管理能力,克服自私、狭隘心理和封建的宗族、房头观念,否则,实验过程就无法正常进行,甚至有可能被迫中断。

    3、对于与实验无关的社会环境因素对实验过程的干扰,一般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予以控制;

    一是彻底排除法,即将一切可以排除的非实验因素彻底排除在实验过程之外。例如,搞家庭农场集约化经营实验,那些因天灾严重减产的地区就难以进行。为了使实验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在选择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时,就应避开这类地区。这样,“天灾”这个非实验因素对实验过程的影响,也就彻底排除了。

    二是完全纳入法,即把无法排除的某些非实验因素,完全纳入实验过程,作为实验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例如,搞发展乡镇的实验,地理环境本来是一个非实验因素,但在实验过程中又无法排除地理环境对发展乡镇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采取完全纳入法,即对山区,丘陵、平原、湖区,城市近郊区、远郊区和边远地区等不同的地区如何发展乡镇,分别进行实验。这样,就把地理环境因素完全纳入了实验过程。

    三是保持衡定法,即使某种非实验因素,在每一个实验对象中都保持相对平衡的、稳定的水平。例如,实验厂长负责制对经营效果的影响。能源供应情况本来是一个非实验因素。为了控制能源供应情况的变化对实验过程的干扰,就可采取保持衡定法,即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每一个实验对象,都供应同等比重的能源。这样,就等于排除了能源供应情况这一非实验因素对实验过程的影响。

    四是统计分析法,即对实验过程中无法排除的非实验因素,在实验后再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计算出它们对实验结果的具体影响。例如,在进行承包责任制的实验中,物价波动是一个非实验因素,但在检测实行承包责任制前后的产值变化时,它又是一个无法排除的因素。对于这类无法排除的非实验因素,可在实验后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计算出物价波动的指数,然后再说明它们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就等于对这类非实验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总之,只有有效地控制非实验因素对实验过程的干扰,才能对实验调查的结果作出客观的、科学的评价。

    四、实验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实验效果的检测与实验结果的评价,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检测是评价的前提,评价则是对检测结果所作的解释或说明。

    实验效果的检测,要有科学性,统一性和可重复性。

    所谓科学性,是指检测的指标要科学,检测的方法要科学,检测的手段也要科学。其中,首要的是指标要科学。例如,对教学质量、经济效益这类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的检测,往往需要设计一整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如果仅仅用升学率去检测教学质量,仅仅用产值增长速度去检测经济效益,就不可能作出科学的结论。此外,对于科学的指标,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检测,并尽可能使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如果检测的方法不对头,检测的手段不标准,那么,尽管检测的指标很科学,仍然不可能得到科学的检测结论。

    所谓统一性,是指对不同的实验对象,都应用统一的指标,方法和手段去检测。如果对同一实验组中的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检测指标、不同的检测方法、不同的检测手段,或者对实验组采用一套检测指标、方法和手段,对照组采用另一套检测指标、方法和手段,那么,就不可能作出统一的,具有科学性的检测结论。

    所谓可重复性,是指检测所得的结果,必须是稳定的、可靠的。只要实验对象、实验环境、实验激发、以及实验检测的指标、方法和手段相同,不管由谁来检测,不管在何时、何地检测,检测的结果都应重复出现。如果实验检测的结果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那么,这样的检测就不能算是真正科学的检测。

    在对实验效果进行科学检测的基础上,还必须对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评价。对实验结果的评价,一般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实验结果的内在效度作出评价,即对实验结果说明实验调查所要说明的问题的正确程度作出评价。二是对实验结果的外在效度作出评价,即对实验结果推广应用于其他同类事物的正确程度作出评价。

    要对实验结果的内在效度作出科学的评价,关键在于把实验效应与非实验效应严格区分开来。实验证明,各种非实验因素对实验过程的干扰,如:实验对象的确定不匹配,实验环境的选择不相同,实验过程的控制不恰当,以及实验检测的指标、方法和手段不科学、不统一等,都会对实验结果的内在效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要科学的评价实验结果的内在效度,就必须尽可能地排除或控制一切非实验因素的干扰。

    第四节 对实验调查的评价

    实验调查是一种实践、动态、综合性的直接调查法,它具有许多优点同时又有自身的局限性。

    一、实验调查法的优点

    实验调查是一种直接的动态调查,它能直接掌握大量第一手实际资料,不仅包括调查对象的静态资料,而且包括调查对象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的动态资料。这是实验调查的突出优点,也是其他调查方法所难以做到的。

    实验调查的最大优点是,它能直接揭示或确立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这是因为,实验调查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调查,它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等待有关社会现象的发生,然后再去观察或询问,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改变某些社会条件,促使实验对象向预定的方向发展,以达到实验的目的。这就是说,实验调查,不仅能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能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不仅能揭示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而且能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实验调查本质上是一种定性调查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最有效的方法。

    实验调查是可重复的调查。在实验对象、实验环境等实验要素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不管由谁来进行实验,也不管在何时何地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都可重复发生、重复出现。因此,实验调查的结论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这是其他调查方法所不可比拟的。

    实验调查的另一重要优点是,它有利于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这是因为,实验调查能够揭示和确立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而且其调查结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人们就可以根据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有针对性的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凡是实验证明有效的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一般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中国人在制定方针、政策时,强调要“一切经过试验”,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二、实验调查法的缺点

    实验调查的最大缺点是,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选择,难以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因此,任何实验调查的结论,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们的应用范围都是有限的。如果忽视这一点,就很容易犯“一律化”、“一刀切”的错误。

    实验调查的另一缺点是,在现场实验中,人们很难对实验过程进行充分有效的控制,特别是无法完全排除非实验因素对实验过程的干扰。因此,要准确区分实验效应和非实验效应,往往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文献调查法是在历史研究的领域里逐渐形成的一种相对独立的方法,但不等于说文献调查法就是历史研究法,更不能说文献调查法只适用于历史研究,文献调查法不等同于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包括一系列的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只是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历史研究中,必须运用文献研究法来研究历史文献。但是,文献研究法决不限于历史领域,它既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研究方法运用于其他学科,同时,也可以作为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四、大学生开展民间文学田野调查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我们以前做过类似的田野调查,最主要的是要先掌握田野调查的方法。

    再看你们的民间文学是哪一类的了,我们以前是收集蒙古长调。

    搞好录音设备,对走访中的访谈都要做录音,再来就是记录,田野日志也要写,及时记录下你们的感受,所见所闻,不然后来就忘记了,这也方便后来的资料的整理。

    确定好访谈的对象,人群。

    提前设计调好查问卷。

    如果课题重大可以联系当地的文化部门什么的。

    当然,最后就是出远门去调研一定要注意安全,适当安排自己的行程呢!

    这就是我能为你提供的了,很有限,希望有用。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景观设计田野调查法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

    带状绿地折线景观设计(带状绿地设计案例)

    青海假山景观设计厂家(青海假山景观设计厂家排名)

    环境景观设计实例(环境景观设计实例图)

    空间缺陷是什么原理(空间缺失是什么原理)

    有logo的图片(有logo的图片要怎么样在电脑上制作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