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空间坡度要求(景观设计空间坡度要求标准)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景观设计空间坡度要求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一、楼梯的坡度和宽度如何设计?楼梯高度标准介绍
要如何设计楼梯才能让楼梯成为家装的一道亮丽风景呢?这时候你就要知道楼梯设计的规范了,楼梯设计的规范包括楼梯踏步高度,楼梯坡度和楼梯宽度。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楼梯的坡度:
楼梯坡度的确定,应考虑到行走舒适、攀登效率和空间状态因素。梯段各级踏步前缘各点的联线称为坡度线。坡度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即为楼梯的坡度(这一夹角的正切称为楼梯的梯度)。室内楼梯的坡度一般为20度-45度为宜,最好的坡度为30度左右。特殊功能的楼梯要求的坡度各不相同。例如爬梯的坡度在60度以上,专用楼梯一般取45度-60度,室内外台阶的坡度为14度-27度,坡道的坡度通常在15度以下。一般说 来,在人流较大、安全标准较高,或面积较充裕的场所楼梯坡宜平缓些,仅供少数人使用或不经常使用的辅助楼梯,坡度可以陡些,但最好不超过38度,除个性化 楼梯或因空间可选择旋转楼梯。
楼梯的宽度:
梯段的宽度要合适,一般梯段都是按照每股人流为0.55+(0~0.15)m来计算。即为一段楼梯,要满足两股人流同时上下,梯段的宽度应为1.1m~1.4m,楼梯间的宽度(梯井宽0.1m,栏杆副手保留0.1m的余地)就应为2.4m~3.0m。另外连续踏步不应超过18步。现在人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了,楼梯的设计也不只是尺寸上合理即可。很多项目都要求做带有景观的楼梯,特别是开敞空间,楼梯两侧种植一些植物、楼梯构架轻灵、栏杆通透,都可以让人上下楼梯时感觉不是那么单调和劳累。
楼梯踏步高度标准:
楼梯踏步高度最大值为h,最舒适的踏步尺寸为:b+h=450mm b+2h=600mm举个例子,若踏面为280mm,踏步高度则为160mm最佳,若踏面为300mm,则楼梯踏步高度为150mm最佳。规范里有具体的制定,有些特殊楼梯的比例可能会达到620mm。踏步的尺寸一般应与人脚尺寸步幅相适应,同时还与不同类型建筑中的使用功能有关。踏步的尺寸包括高度和宽度。踏步高度与宽度之比就是楼梯的梯度。踏步在同一坡度之下可以有不同的数值,给出一个恰当的范围,以使人行走时感到舒适。
楼梯踏步高度标准和如何设计楼梯的坡度和宽度就介绍完了,以上介绍大家都了解了吗?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楼梯设计的信息,可以继续关注我们土巴兔哦!
二、微地形设计的坡度适宜范围???
微地形是针对地理学中巨地形和大地形而言.在园林设计中由于一般用地规模较小,而且多以人工改造后的地形为多.故地形高低起伏变化不时太大.对此类地形多称微地形.有经验的景观设计师可以对微地形进行细腻的人性化设计.充分表现该地块的所有特征,独具一格.
⒈园路作用
园林道路上园林的骨架与脉络,是联系各景点的纽带,是构成园林景色的重要因素.具体作用有:
⑴组织交通⑵引导游览⑶组织空间,构成景色⑷为水电工程打下基础
⒉园林道路的分类
园林道路按其性质与功能可分:
⑴主要园路:宽度为4~6米,一般不超过6米.大量游人所要进行的路线.
⑵次要园路:路面宽度常为2~4米.要求能通行小型服务用车辆.
⑶游息小路:一般宽度为1.2~2米,小径也可为1米,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导游人更深入的到达园林各个角落.
⒊园林道路规划设计要点
⑴园林道路的交通性和游览性
⑵园林道路的布置必须主次分明
⑶园林道路的布置必须因地制宜
⑷园林道路的疏密要求
⑸园林道路的曲折迂回
⑹园林道路交叉口的处理
①避免交叉口过多,在交叉口和分叉口的路面也应能分清主次,使导游方向明确.
②两条主要园路相交应尽可能采用正交,为避免游人过于拥挤也可形成小广场.
③如果两条道路成锐角相交,锐角不应过小,并应交与一点,避免交叉口分离而不易辨别方向.
④两条道路成丁字型交接时,在交点处可布置道路对景.
⑤山路与山下主路交接时除了通往山下有庄严雄伟气氛要求的纪念建筑外,一般不宜正交,这样处理可以在上山之初先有一个缓和的坡度吸引游人登山,在景观上可以使山路藏而不显,莫测深浅.
⒋园林道路与建筑的联系
⒌山地园林道路的布置
山地园林道路因受地形限制宽度不宜过大,一般大路宽度1.2~3米,小路则不大于1.2米.当道路坡度在6%以内时,则可按一般道路处理,6~10%顺等高线作成盘山道以减小坡度,当纵坡超过10%时,就需要设置台阶,小于10%的坡可局部设置台阶.山道台阶每15~20级最好有一段平坦的路面让人间歇.
⒍台阶
台阶其尺度要适宜,一般室外游息台阶应比建筑内部踏步坡度略小,踏面宽度b=30~38cm,高度h=10~15cm,以38*12踏步较多见.
三、坡道宽度要求是什么
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应小于1.50m。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1.人行道路的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规定
缘石坡道--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单位出口、广场入口、人行横道及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口等路口应设该坡道。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地面不得大于2cm。
2.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M。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应小于2.00M。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3.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0.3—0.6m。
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盲道触感条面宽0.25mm、高度5mm。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盲道距障碍物宜为0.25—0.5m。
4.城市主要道路和居住区的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和盲文站牌。提示盲道的长度宜为4—6米。
5.人行天桥下面的三角空间区,在2M高度以下应安装防护栅栏,并应在结构边缘外设宽0.30m—0.60m提示盲道。
6.办公、科研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各级政府办公、各级司法部门、企、事业办公、各类科研、其他招商、办公、社区服务等建筑,必须在以下部位设计无障碍设施:基地(人行通路、停车车位)、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接待用房(一般接待室、贵宾接待室)、公共用房(会议室、报告厅、审判厅等)、公共厕所、服务台、公共电话、饮水器等相应设施。
无障碍设计标准
四、景观格局的坡度分布特征
本文在ArcGIS工作站下,把1987和2000两期林地资源分布图和地形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建立起研究区域内林地资源在坡度上分布状况,进而研究不同时期林地资源的变化情况,如图4-11、图4-12。
图 4-11 林地与坡度叠加的分布图( 1987)
对坡度和林地资源叠加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林地资源在不同坡向上的分布情况,用面积表示,结果见表 4-3 和表 4-4:
图 4-12 林地与坡度叠加的分布图( 2000)
表 4-3 坡度和林地资源叠加的面积( 1987)
表 4-4 坡度和林地资源叠加的面积( 2000)
对坡度和林地资源叠加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不同景观要素在不同坡度的面积分布图,结果见图 4-13 ~ 图 4-15。
图 4-13 林地在不同坡度的面积分布图( 1987)
将坡度分为平坡、缓坡、斜坡和陡坡,进行景观格局在不同坡度带中的分布统计。从图4-14、图 4-15 可以看出: 无林地、云冷杉林、落叶松、白桦和杂木有一半以上分布在 0 ~ 5°的坡度范围内,分别为 67. 5%,65. 8%,83. 8%,87. 9%和 85. 0%,阔叶混交林也有一半的部分分布在该区域,说明这一坡度范围最适宜于林业生产和人类活动,景观类型比较丰富。其次分布比较多的是缓坡,斜坡和陡坡的分布面积较少。变化较大的是混交林有向平坡发展的趋势,由 1987 年的占总面积的 67. 4%增加到 2000 年的 90%,说明林业经营为主,因为小的坡度范围适合人类生产活动。柞树有向陡坡发展的趋势,由 1987 年的占总面积的 76. 4%减少到2000 年的13. 5%,相应的缓坡和斜坡所占的面积有显著的增加,缓坡由1987 年的占总面积的 18. 8%增加到 2000 年的 50. 9%,斜坡由 1987 年的占总面积的 4. 2% 增加到 2000年的 26. 6%。阔叶混交林有向缓坡和斜坡上移的趋势,在 1987 年阔叶混交林中平坡占78% ,减到 2000 年的 19. 2% 。缓坡的比例由 36% 增加到 57% ,水胡林在缓坡的面积显著增加,由 48%增加到 63%,白桦在平坡的面积比例明显增加,58. 6% 增加到 87. 9%,杨树在平坡的分布从 51. 3%减到 31. 3%,而缓坡则从 39%增加到 53%。总之,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景观的空间分布发生了不同的改变,这主要取决于森林经营和不同树种的适应生长能力。
图 4-14 林地在不同坡度的面积比分布图( 1987)
图 4-15 林地在不同坡度的面积比分布图( 2000)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景观设计空间坡度要求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