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标记词对了(话语标记语)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话语标记词对了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SEO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关于阿甘正传论文中的引文是什么
[1]王安迪. 电影《阿甘正传》中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呈现[J]. 戏剧之家,2018(01):83-84.
第 1 页
[2]郑鹤彬. 电影《阿甘正传》与美国文化[J]. 英语广场,2018(01):59-60.
[3]杨洋,应高峰. 目的论视角下《阿甘正传》字幕中幽默表达的汉译研究[J]. 名作欣赏,2018(03):168-170.
[4]沈渭菊,段慧敏. 《阿甘正传》专有名词典故的字幕翻译[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8,37(01):125-131.
[5]朱桂生. 异质文化的共通:从儒家命运观看《阿甘正传》[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8,30(02):120-124.
[6]杨玲梅. 《阿甘正传》中话语标记语you know的语用功能[J]. 林区教学,2015(12):64-66.
第 2 页
[7]张秀艳,刘天碧,韩兴康,王辉,王博,吴桐. 对电影《阿甘正传》的文化解读[J]. 绥化学院学报,2018,38(11):106-108.
[8]胡凌. 电影《阿甘正传》对同名小说中女性人物的重塑[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4):56-59.
[9]王夏鸣. 分析《阿甘正传》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迪[J/OL]. 北方文学(下旬),2017(06):280-281[2019-01-15].
[10]严雨桐,彭在钦. 一座意识形态的浮桥--《阿甘正传》从小说到电影[J]. 艺海,2016(10):86-87.
第 3 页
[11]梁亚增,林玲凤. 幻影与假面:对好莱坞电影《阿甘正传》的镜像解读[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S2):131-133.
[12]孙佳伟. 人性视角下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梦"解读[J]. 海外英语,2016(23):158-159.
[13]孙文君,孙良言. 基于美感经验是自由之美在《阿甘正传》里的艺术表现[J]. 名作欣赏,2017(06):173-174.
[14]康林. 解读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文化[J]. 才智,2016(35):217.
第 4 页
[15]陈卓.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基于埃里克森宗教心理学视角下解读电影《阿甘正传》[J]. 名作欣赏,2017(18):56-57.
[16]于晓霞. 《阿甘正传》:生命是一场终有尽头的奔跑[J]. 西部广播电视,2017(07):118.
[17]李媛媛. 浅议电影《阿甘正传》的叙事类型[J]. 西部广播电视,2017(08):81-82.
[18]刘珏,孔祥立.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中奔跑的象征意义[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05):62-64.
[19]李灵枝,李纶. 美国文化的完美体现--电影《阿甘正传》解读[J]. 名作欣赏,2017(24):59-60.
第 5 页
[20]陈宇. 好莱坞电影中的文化霸权--以《阿甘正传》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7,8(13):135.
[21]裴思彤. 浅谈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以《阿甘正传》为例[J]. 海外英语,2016(19):45-46+48.
[22]刘丽. 《阿甘正传》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分析[J]. 学理论,2017(02):65-66.
[23]苏讯. 运用《阿甘正传》对职校学生情商教育的实践[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2):218-219.
[24]安在. 互联网世界的《阿甘正传》--访Medium公司创始人兼CEO Ev Williams[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7(07):84-90.
第 6 页
[25]李静雯. 语境视域下《阿甘正传》字幕翻译研究[J]. 黑河学院学报,2017,8(10):138-139.
阿甘正传论文参考文献二:
[26]王勇. 从美学视角赏析电影《阿甘正传》[J]. 电影文学,2017(21):153-154.
[27]刘晗. 从意识形态角度看《阿甘正传》电影与原着的区别[J]. 济宁学院学报,2015,36(05):19-22.
[28]闫文珍. 从电影《阿甘正传》谈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策略[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8(04):155-156+162.
第 7 页
[29]张东京. 功能对等翻译原则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阿甘正传》为例[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11):133-134.
[30]张臻年. 《阿甘正传》--跑出你的人生[J]. 戏剧之家,2016(01):113.
[31]蔡彦,赵燕宁.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电影语篇分析--以《阿甘正传》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01):120-121.
[32]杨玲梅.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话语标记语you know的语用功能--以《阿甘正传》文本为例[J]. 海外英语,2015(22):247-248.
第 8 页
[33]成敏.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之诗化风格[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2):51-54.
[34]尚海涛. 解析电影对当代青少年的情感教育--以《阿甘正传》为例[J]. 电影评介,2015(24):81-83.
[35]侯毅霞. 美国"反智"影片《阿甘正传》的批判价值观[J]. 电影文学,2016(04):37-39.
[36]练缤艳,郭小丽. 励志电影文化价值观解析--以《阿甘正传》为例[J]. 英语广场,2016(04):9-10.
第 9 页
[37]成敏. 电影《阿甘正传》叙事艺术管窥[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5):51-52.
[38]成敏. 电影《阿甘正传》之戏剧性风格管窥[J]. 宿州学院学报,2016,31(03):71-73.
[39]练缤艳,程树武.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及成因探析--以《阿甘正传》和《中国合伙人》为例[J]. 海外英语,2016(07):144-145.
[40]韩兆兆. 《阿甘正传》中电影道具的多模态话语衔接[J]. 大众文艺,2016(11):192.
第 10 页
[41]左娟. 《阿甘正传》中文化的解读[J]. 语文建设,2016(17):53-54.
[42]王晓梅. 目的论视阈下电影《阿甘正传》字幕翻译研究[J]. 长治学院学报,2016,33(03):71-74.
[43]成敏.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之阿甘叙事[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9):165-166+181.
[44]杨鹏. 电影《阿甘正传》的人物语言分析[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05):24-26.
[45]程玮. 解读电影《阿甘正传》的叙事特色和语言观[J]. 电影评介,2016(18):65-67.
第 11 页
[46]刘云佳. 生命诗性哲学的理性思考--对《阿甘正传》现代意义解读[J]. 电影评介,2016(17):58-60.
[47]宋海宁. 中国学人版《阿甘正传》--谈电影《启功》的叙事艺术与人生哲学[J]. 电影评介,2016(18):29-31.
[48]李娜. 《阿甘正传》回归传统价值观的深层次文化解读[J]. 文化学刊,2016(10):65-66.
[49]周洪如. 浅议美国电影中的人性--以《阿甘正传》为例[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1):126-127.
第 12 页
[50]石梅芳,冯春园. 论电影《阿甘正传》的存在主义维度[J]. 电影文学,2014(20):25-26.
阿甘正传论文参考文献三:
[51]段珂. 电影《阿甘正传》折射出的美国文化[J]. 电影文学,2014(24):80-81.
[52]宋丙昌. 美国传统价值观在影片《阿甘正传》中的再现[J]. 电影文学,2014(23):155-156.
[53]峻冰,蒋峰. 励志电影、励志文化的叙事与言说--以比较视阈中的《中国合伙人》和《阿甘正传》为例[J]. 中华文化论坛,2014(12):174-179.
第 13 页
[54]郝泽军,黄金子. 从电影《阿甘正传》看"任性"的美国人[J]. 名作欣赏,2015(06):144-145.
[55]郭云飞. 《阿甘正传》:"奔跑"的奇迹[J]. 视听,2015(01):63-64.
[56]练缤艳. 外文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优化策略研究--以《阿甘正传》为例[J]. 戏剧之家,2015(03):102.
[57]李莉,彭在钦. 解读电影《阿甘正传》中"愚人"阿甘的隐喻意义[J]. 文化与传播,2014,3(04):57-60.
[58]任秀,邓军,段慧如. 基于建构主义的"经典英文电影"课堂有效设计--以《阿甘正传》为例[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01):70-73.
第 14 页
[59]盛蕾. 《阿甘正传》对传统价值观的激情诉求[J]. 电影文学,2015(02):113-115.
[60]杨静. 电影《阿甘正传》叙事特色研究[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8(01):104-106.
[61]姜浩,段莉,马瑞娟. 《阿甘正传》蕴含的价值观及精神依托[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03):316-319.
[62]邢朝露. 关联理论在《阿甘正传》字幕翻译中的应用[J]. 新经济,2015(14):46-47.
[63]李潇潇.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反映的美国文化[J]. 品牌,2015(04):124.
第 15 页
[64]李阳. 励志主题的英文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阿甘正传》为例[J]. 电影评介,2015(06):92-93.
[65]岳剑英. 比较文化视角下的《硬汉》和《阿甘正传》的主题解读[J]. 电影评介,2015(06):62-64.
[66]李佳. 《枕头人》与《阿甘正传》中的悲剧原型比较[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0):178-179.
[67]马慧. 《阿甘正传》中的道德理想与伦理主张[J]. 电影文学,2015(09):136-138.
[68]徐全民. 转在年轮上的经典--再看《阿甘正传》也致平淡真实的岁月[J]. 中关村,2015(07):122.
第 16 页
[69]屈毅博. 电影《阿甘正传》的美国传统文化[J]. 电影文学,2015(12):153-155.
[70]李小芹. 基于《阿甘正传》对白看英语礼貌原则[J]. 电影评介,2015(10):57-58.
[71]刘秀玲. 《阿甘正传》关于人性的探索[J]. 戏剧之家,2015(14):135.
[72]顾芳. "跑"出一条路--对《红色英勇勋章》和《阿甘正传》主人公的分析[J]. 戏剧之家,2015(15):136.
[73]周丹丹. 《电影音乐赏析》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中的教学微探--以电影《阿甘正传》为例[J]. 大众文艺,2015(13):218.
第 17 页
[74]王晓峰. 多角度分析《阿甘正传》的字幕翻译策略[J]. 新西部(理论版),2015(17):90+89.
[75]王培婷,高凌霄. 《阿甘正传》的叙事技巧和语言特色[J]. 电影文学,2015(18):130-132.
阿甘正传论文参考文献四:
[76]蒋兴君. 对比性电影语言在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的运用[J]. 电影评介,2015(16):49-51.
[77]韦名忠. 解读《阿甘正传》的美国文化[J]. 电影文学,2015(21):142-144.
二、急求!提高初二英语成绩!有追加分!
1。背单词不要只背一个。对于有不同时态、词性的,把各种形式一起背,这样转换起来得心应手。
对于有近义词的,也一起背。这样想起其中一个词的时候连带想起其他几个,要用简单还是复杂的词,选择起来得心应手。一篇文章中连续出现同一个意思的时候,用不同的词替换也能展示你的水平。
2。多用复杂句式。即使是简单句也尽量写复杂简单句,尽量多用从句。多做扩写练习,尝试把一句话写得很长。这个做得熟了,再尝试倒装句等更复杂的句型。这些句型你可能都知道,也能看懂,只是写作的时候出不来。用得顺手了,文采才能展现出来。
写作,其实就是一种show的过程。尽量把你懂的展现出来,也使你的英语更加熟练,语言素养就在这过程中不断提高。
背文章,强烈建议你买本新概念英语,把里面的文章背下来。 曾经 有个留学生到美国,交了作业以后,导师问他,他的文章是不是抄袭的,因为他比美国学生写的还好。他说,因为他会背新概念。我自己也深有体会,这是个学英语的最好办法之一 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水平:
一、提高高中生对英语写的练习重要性的认识
听、说、读、写这四项的基本技能,写是排列在最后的。这并不等于说写的能力培养不重要。事实上,书面语言虽然是以口头语言为基础的,但毕竟不完全等同于口头语言,它要求更有条理、准确、简明。平时有意识地加强写的练习是极其重要的,可以帮助人更严密地组织思维,更精确地表达思想,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语言,是不可缺少。具体地说,掌握好写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写作有以下几点好处: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历来是考生的一个薄弱环节,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具体表现在:1、学生活学活用词汇的能力较差,学生对词汇的认识较多停留在读音、拼写和词义的层次上。2、句式单一,单调乏味。3、母语干扰演变成“中式英语”。4、学生过多注重语法,忽略语篇的写作知识与技巧。找出以上问题所在,我们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就能够采取有效对策,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一、常抓听写和翻译 夯实词汇和短语
听写能促使学生掌握单词和短语拼写。该法简单有效,易操作。每天坚持让学生听写,不过关者重复听写,直至过关为止。汉译英练习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和运用教材每单元的重点短语,但机械、呆板的翻译练习往往使学生厌烦。教师在布置翻译练习时,不妨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或熟知的事物为出发点来设计练习。以高一上册第5单元为例,我们设计了以下一组练习题:
1、 这首歌曲使她成了名(take off)。
2、 现在许多年轻人喜欢仿效流行歌星的样子(take off)。
3、 他把成功归于同桌的帮助(owe sth. To sb.)。
4、 同学们对英语老师评价很高(think highly of)。
这组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里特点。同学们把做习题的过程看是师生交流、生生对话,因而具有较高的参与热情。另外,让学生多做词汇模仿练习,以增进他们对英语语言各个成面的意识,加强其英语写作表达能力。如学生可以套用句子“Many of the earth’s plants and animals have already died out.”中“die out”的表达方式写出“Some customs are dying out gradually.”“Many of the living things on the earth have died out.”套用句子“The afternoon wears on and the evening passes into the nights.”中“wear on”和“pass into”的表达方式写出“The childhood wore on,and the youth passed into the middle age.”这样地道的英语句子。
二、针对句式单一,尝试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学生从开始接触英语时就学到“主――谓――(宾)”或“主――系――表”结构。它是最基本、最常用,也是大部分学生唯一能够信手拈来的句型。但这种句式若从头至尾地贯穿于书面表达中,习作就显得单调乏味。怎样突破单一句式,使文章生动活泼、结构紧凑?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以下表达方式:
1、 倒装句式和定语从句的运用:a)、地点状语+谓语+主语(时态限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该句型常用来描述物体方位,它比“there be”句型更令人印象深刻,结合定语从句的运用,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如There is a brook in front of the house,and there is a wooden bridge over the brook,under the bridge there is a boat ,and on the boat there is a kid about ten years old.我们可将句子改为:In front of the house runs a small brook ,on which there is a wooden bridge,under the bridge lies a boat in which sits a small boy about ten years old.改写后的句子句意紧凑,语言丰富,有一气呵成之感。b)、运用如下倒装句式进行句型转换训练:
(1)、As soon as I got to the station,the train left. 或The moment I got to the station,the train left.
---Hardly had I got to the station,when the tiain left.
---Noon sooner had I got to the station,than the train left.
(2)、He didn’t recognize me until I took off my glasses. 或 It was not until I took off my glasses that he recognized me.
----Not until I took off my glasses did he recognize me.
2、动词非谓语形式的运用。动词非谓语形式的正确使用可使行文简洁、流畅。如She was excited at the news and hurried to tell her mother about it.
----Excited at the news,she hurried to tell her mother about it.
He finished his homework and went out to play.
----Having finished his homework,he went out to play.
3、从句的运用。熟练掌握以下句型对写作帮助很大。
a)、before的两个句型
(1)、过了多久……(从句的动作)才发生:It will be +before +S+V.如:It will be many years before nature can restore its banlance.要过许多年,自然界才能恢复平衡。
(2)从句的动作还没来得及做,主句的动作就发生了:S+V+before+S+V.如:She rushed out of the room before I had time to explain.我还没来得及解释她就冲出了房间。
b)、sb./sth. Be about to do sth.(be doing sth.+when+S+V.句型。如:I was walking along the road when I suddenly met an old friend of mine.
(c)、what引导的名词性从句。如:
What surprised(worried,disappointed,impressed…)me most is that….
What I need(want,worryabout,hope…)is that….
(d)、It is 形容词或过去分词+that—clause句型。
(e)、It happened that+S+V句型。(碰巧发生什么事)。
(f)、强调句型:It is(was)+被强调成分+that/who+句子的其它成分。如:It was in Australia that I picked up my English.
三、找出症结,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写作中的母语干扰
在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有以下几种通病:1、认为英语中存在与汉语完全对应的词。实际上,除了一些专业术语外,英汉两种语言中几乎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比如,“我对这种做法没有意见。”中的“意见”便不能用“opinion”,甚至也不能用名词,一个动词“object”即可。2、在写英语作文时,大部分学生往往会用汉语思维构思篇章,然后再按照汉语的意思逐词逐句译成汉语。有些中式英语妨碍了交流思想,如:There is no regret medicine in the world.我们应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英语表达来克服母语的干扰,可向学生讲解如何将上述句子转化为正确的英语表达,如:It is no use regretting it.我们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与此相关的谚语,如: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也有的中式英语虽不地道,但并不妨碍交际。如:use tomorrow’s money.我们可指导学生加以适当的英语解释,如:the money they will earn in the future.同时再向学生讲明“花明天的钱”的地道表达:Buy now,pay later.
四、恰当使用话语标记语,呈现连贯性语篇
在很多学生看来,作文仿佛是句子的任意堆砌。他们不知构成语篇的句子必须是相互关联的,而这些关联必须借助连接词来实现。学生在如何区分表示转折、递进、因果、让步等各种关系的话语标记语上缺少训练,通常分不清语篇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在行文中用错或选错标记语。新的高考平分标准对使用过渡用语作了明确规定,即有效使用语言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养成习惯,思考句与句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五类连接词:1、转折关系:but,yet,nevertheless,however,on the contrary,in fact,at the same time,actually,instead,in any case….2、递进关系:and,and also,besides,in addition,in other words,generally,that is to say,by the way,on the other hand,by contrast….3、因果关系:so,therefore,for this reason,as a result,in that case….4、让步关系:though,although 5、时间顺序关系:and then,next,after that,firstly,secondly,and finally,at once,immediately,shortly after that,two days later….
另外,教师可尝试让学生做短文填空练习,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话语标记语,学会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运用这些词;让学生做排列句子顺序练习,帮助学生意识到句子间的衔接和段落连贯。教师还可以从学生习作中选择有错误的段落让学生更正,然后展开课堂讨论,以纠正学生话语标记语的错误使用,帮助学生区分文章内在的语义关系。
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朝一日之事,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1、首拟草稿,构思要点,罗列主要单词和短语。2、考虑句与句之间如何过渡。3细读草稿,活用写作技巧,采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4、誊清草稿,书写工整。
第一,写的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准确性。语言的准确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信息的准确传输。只要动手写一个句子,就得注意正确使用语法和词汇。大到句子结构,小到冠词用法和名词的数。还要注意到选词、拼法、大写、标点等等问题。
第二、写的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说也是表达,但说话要有一定的速度,不能改来改去,不可能仔细推敲所要用的句型和词汇,而且复杂的句型和艰深的词汇也很少用。写就不同了。你可以思考、比较、修改,使用句型和词汇也没有限制。说话一般比较简短,写文章则可短可长,可以叙述复杂的事情或说明深奥的思想。所以,经常从多方面来练习,记日记,写笔记,写信等,都是锻炼的好机会。从而,熟悉各种修辞手段及表达方法。
第三、写的练习有助于锻炼逻辑思维和组织材料及论点的能力。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主题,作者应该围绕该主题,借助一些句型、词组等的支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是写一段文章,也要使它意思连贯,条理清楚,言之有物,观点明确;使人看了之后,知道你在说什么事情,讲什么道理,并得到你希望得到的结论。
二、运用联词成文的方法有效地进行写作训练
一种短文写作的有效练习形式,通常叫做Word Associations(联词成文),被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其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在课堂上,教师先提出一个词或词组,确定一篇短文的主题,然后学生们根据所给的词联词成句,再联句成文。
二是写短文时,不一定按照词的顺序,但要求把所给的词都用上,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三是短文写作限定在半小时完成。这是为了锻炼写作的速度。如果没有时间的限制,这种写作方法则失去意义。当然,这种练习做为课外作业,时间要求可适当延长。四是短文长短要适中,一般说来以一百个字左右为宜。
在进行短文写作练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写什么”和“怎样写”问题。关于前者,学生自己的经历、见闻、感想、所碰到的人、所遇到的事,凡是有意义的都可以写。关于后者教师要反复强调,要使学生明白,不管写什么样的作文,在动手之前,都应该计划一下。怎样开头,怎样发展,怎样结尾,这些文章组织或安排的问题要考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究竟打算写什么,想说明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结论,用什么事实或理由来证明这个结论。学生自己思想清楚,才可以写出清楚的作文。
三、有效提高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几点建议
首先,要教会学生把一段落作文写好,打好基础。我们大家都明白,一篇文章是由若干个段落组成的。把段落写好了,写作文就有了良好的基础,进步也更快。对一段文章的组织要注意其单一性(unity)和连贯性(coherence)。如果一段文章不注意内容的单一性和意思的连贯性,它一定是杂乱无章。一段文章应该只说明一个问题,或一个问题的某一方面;应该只叙述一件事情,或一件事情的某一个阶段。为了写好段落,通常的写法是:在一段的开头用一句话点出本段的中心意思,即“主题句”(topic sentence)。然后,用几句来证明、解释、或发挥这个中心意思,最后,再用一句把本段的意思小结一下。
还要注意写好每一个句子。如,不要写破句,应该把句子写完整;同样的意思可用一句话表达的,就不要再添上二三句话来反复说明、凑字数;所用动词(谓语)一定要与它的主语保持一致;没有必要用逗号的地方就不该用;如果一个长字(句)与一个短字(句)同一个意思,则应采用后者为佳。
第二、要教会学生把思想组织好,心中有数。为了在写作时做到重点明确,条理清楚,在动笔之前先计划一下。可以在心里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说什么,用什么材料或细节来说明问题,从何处着手,怎样发展,怎样收尾,等等。如果怕想不清楚,就写一个简单的提纲,帮助组织自己的思想,从而搭成文章的骨架。
根据文章要表现的不同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顺序提纲。既可以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也可以按原因结果的顺序,或者按事项重要程度的顺序,甚至可以倒装顺序。总之,写提纲能使思想条理化,写起来更为容易。
第三,要教会学生按时间先后的次序、地点或位置的次序写的方法,有条不紊。先发生的事先说,后发生的事后说,这就是按时间次序叙说。常用到十个短语:At first, then, after a while, after some time, later, and, but, besides, on the other hand, finally。对于刚刚开始学写作,这个常规办法比较容易掌握,在时态的运用上也方便一些。书本上的课文或参考资料上文章,有时采用灵活的办法,先说后发生的事,甚至把最后发生的事放到前面去,以增加故事的趣味和吸引力。这种打破常规的办法在熟悉正常办法之后也可以试着模仿。值得注意的是,按时间先后的次序来写,不等于把大大小小的情节不加区分地都写下来。关键的,有意思的,说明问题的事情不能漏;而与主题或写作意图无关的细节应一律删去。
三、顺应论在国外的研究情况
第
11
卷第
4
期
V
o.
l
11
N
o
.
4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
l
of
Shayang
T
eachers
Co
ll
ege
2010
年
8
月
A
ug
.
2010
收稿日期
:
2010-
07-
08
作者简介
:
崔中良
(
1986-
),
男
,
河南延津人
,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
学院硕
士研究
生
,
主
要研究
方向
:
语用
学、
翻
译及语
言哲学。
关联
)
)
)
顺应理论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崔中良
(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
学院
,
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
:
文章通过调查分析近年来关于关联
)
)
)
顺应理论
的理论发展
和理论应
用的现状
,
指出这
一理论
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
没有形成共同
认可的
理论模
式
,
且
关联理
论和顺
应理论是
如何结
合的观
点亦不
一致
。
目前这一理论模式的应用在中
国研究中主要涉及翻译
、
委婉语
、
跨文化交际
、
广告语
、
篇章分析
、
隐喻研
究
、
幽默语
、
话语标记
语和
法
庭预
设等
,
但是
应
用的
深
度和
广
度
还远
远
不够
,
因此
必
须建
立
统
一公
认
的关
联
)
)
)
顺应模式
,
大胆创新
,
努力拓展
其应用领域
,
以促进这一理论的迅速发展
。
关键词
:
关联
)
)
)
顺应理论
;
运用
;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
H
0-
0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
0768(
2010)
04-
0093-
04
一
、
引言
1986
年
sperber
和
W
ilson
发
表
R
elevance
:
Co
mmun
ication
and
Cognition
(
关
联性
:
交
际与
认
知
),
此书一出
,
立即引起了西
方语言学界、
认知
语言学界、
哲学界的强烈反响
,
学者们发现可以用
关联理论来解释语法学、
文体学、
修辞学、
大众传
播学、
语用学等
领域的许多现象
和问题
,
[
1]
从而
导致语用学界掀起了语言与认知研究的热潮
,
人
们对关联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也进一步深化。
1999
年
V
erschueren
出版
Understanding
P
ragm
atics
(
语
用学新解
),
其提出的顺应论更加推动了
语用学
在认知方面的研究
,
国内关于此理论的专著就不
下
10
本。近来语言学界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迹象
,
即将关联理论和顺应论合并到一起
,
取长补短
,
形
成关联
)
)
)
顺应理论
,
这一理论的研究与应用目
前正在迅速地发展。
关联
)
)
)
顺应理论在中国的研究主要发轫于
2001
年
,
由
中
国
学
者
杨
平
首
先
在
其
文
章
5
关
联
)
)
)
顺应模式
6
中提出
,
后
来冉永平在杨
平的
基础上进行补充和修改
,
使得这个理论不仅仅限
制在说话的一方
,
还可运用于动态的交际中。在
这几年特别是
2005
年来
,
在李占喜博士论文发表
以后
,
关联
)
)
)
顺应论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笔
者在中国知网中首先输入关联理论
,
又搜索顺应
理论
,
得
到
78
篇文章
,
其中有
34
篇期刊文
章
,
2
篇博士论文和
42
篇硕士论文
,
本文主要分析杨平
和冉永平的文章、
2
篇博士论文和这一理论运用
于不同方面的文章。
二
、
关联
)
)
)
顺应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从研究阶段上看
,
国内研究可以分为理论创
建期和理论应用期。
(
一
)
理论创建期
杨平在
2001
年发表的
5
关联
)
)
)
顺应模式
6
开启了关联
)
)
)
顺应模式研究的时代。在这篇文
章中作者分析了关联理论和顺应论这两种理论的
优点和不足
,
然后取各理论之长
,
形成关联
)
)
)
顺
应模式。这个理论的内容包括
:
(
1)
话语交际目
的在于寻求最佳关联。
(
2)
说话人的关联假设决
定话语方式的选择。
(
3)
关联假设是说话人对符
合关联原则的语境顺应的结果。
(
4)
关联顺应是
一个语境成分
(
物质世界、
社会世界和心理世界
)
和语言结构
(
音位、
重音、
语调
;
词汇结构和内容
;
句式的长短
;
命题结构和内容
;
篇章结构和内容
)
相互顺应的动态过程。
(
5)
关联顺应是策略选择
的过程。
[
2]
在
2003
年陈春华对比了关联理论和顺应论
,
并指出关联理论有着一致的理论框架
,
但是其操
作性较弱
,
顺应论理论描述比较充分
,
但是其解释
力和操作性不如关联理论。很可惜作者并没有形
成自己的新的理论。
[
3]
冉永平在
2004
年提出了自己的关联
)
)
)
顺
应模式
,
如图
1
所示
:
[
4
]
图
1
冉永平的关
联
)
)
)
顺应模式
(
二
)
理论应用期
根据近年来发表的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
,
关联
)
)
)
顺应理论应用的方面有翻译、
委婉语、
跨
文化交际、
广告语、
篇章分析、
隐喻研究、
幽默语、
话语标记语和法庭预设等
,
其中关于翻译的文章
最多
,
有
TE
M
-
8
翻译、
影片名之翻译等
,
而李占
喜的博士论文最为详细
,
最为清晰。
李占喜
(
2007)
的
5
关联与顺应
:
翻译过程研
究
6
认为
,
翻译即是一个寻找关联的明示
推理的
过程
,
又是一个动态的顺应过程。在语篇释意的
交际过程中
,
译者与原文作者或原文话语进行的
跨文化对话是一个寻找关
联明示推理的
交际过
程
,
语篇产出的交际过程是一个译者动态顺应译
文读者的交际过程
,
译者使用译文语言传达原文
作者的意图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
,
该
选择过程具有变
异性、
协商性和顺应性的
特点。
但文章没有深究关联理论和顺应论的深层关系
,
只是将关联理论运用于翻译的理解中
,
将顺应论
运用于翻译的产出中。
[
5]
(
P35-
41)
王
雪
玉
(
2008
)
的
5
TE
M
-
8
翻
译
中
的
关
联
)
)
)
顺应构思
6
借鉴语用学原
则
,
结合英
语专
业八级考试
(
TE
M
-
8
)
中的翻译实例
,
并从探讨
TE
M
-
8
翻译中的解题策略着手
,
发现翻译作为
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形式
,
其根本交际意图是译
者通过一系列顺应选择寻求原文理解以及译文输
出过程中的最佳关联
,
关联是翻译的根本意图
,
而
顺应则是实现这种意图的具体手段。作者详细地
分析了在做
TE
M
-
8
中的翻译的时候如何运用关
联顺应理论
,
如何才能很好地进行翻译
,
但文章主
要注重顺应论
,
将顺应理论解释得很清楚
,
却没有
很好地说
明
关
联理
论
,
另外
,
文
章
也没
有
说
明
TE
M
-
8
翻译和一般的翻译有什么区别。
[
6]
王梦娅
(
2009)
的
5
以关联顺应论研究美剧字
幕翻译的策略
6
分析了字幕翻译的特价及要
求
,
认为字幕译者进行翻译时不得不考虑时间和空间
的限制以及文化背景和影视剧上下文的连贯等因
素。文章运用李占喜博士的关联
)
)
)
顺应论模式
来研究美剧字幕的翻译
,
通过对其翻译过程和特
点的研究总结出一些美剧字幕翻译的策略。
[
7]
傅绍清、
张传彪
(
2008)
在
5
关联与顺应
:
论影
片名之翻译
6
中
讨论了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
,
认
为关联和顺应这两个理论可以运用于片名的翻译
中
,
但是作者仅仅指出有些片名可以运用关联理
论进行解释
,
而另外一些片名可以运用顺应论来
进行解释
,
没有将这两个理论进行结合
,
而且文章
中提到的一些例子
,
归根结底还是在讨论归化和
异化、
文化缺省等老问题
,
没有新意。
[
8]
鹿婷婷
(
2006)
的
5
委婉语的关联
)
)
)
顺应性
研究
6
以关联
)
)
)
顺应模式为理论框架
,
探讨言
语交流者在委婉语的选择过程中对社会规约、
心
理动机的关联顺应
,
但是作者没有详细说明在委
婉语选择时是如何关联和顺应的以及在关联和顺
应的过程中说话者的心理认知情况具体怎样。
[
9]
唐德根、
刘
晶
(
2005)
的
5
关联
)
)
)
顺
应模式
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阐释力
6
讨论了关联理论
和顺应论
,
并分析了两个理论的优缺点
,
提出了自
己的关联
)
)
)
顺应模式
,
并介绍了这个模式的主
要内容
,
最后运用这个模式来分析跨文化交际
,
认
为
:
/
为取得成功的交际
,
我们往往是以顺应来寻
求关联
,
又通过关联来达成更好的顺应。
0
但是
,
文章虽然介绍了这个模式的主要内容
,
但是这些
内容很混乱
,
听者和说者不知道直接到底要运用
哪些内容
,
同时在运用此模式来解释跨文化交际
的时候
,
只是很模糊地说关联和顺应
,
没有很具体
清晰地运用这个模式的内容来进行解释。
[
10]
卜杰民
(
2004)
的
5
关联
)
)
)
顺应语用模式的
研究
6
分
析了
关联
理
论和
顺
应
理论
,
得出
了
关
联
)
)
)
顺应模式
,
并介绍了这个模式的主要内容
,
最后认为关联
)
)
)
顺应模式可以运用于对广告语
言的使用规律进行研究和对礼貌的认知机制进行
解释
,
但文章没有将此模式的内容清晰地划分
,
特
别是在听者和说者这两个不同的行为下
,
这个模
式是如何运作的没有解释清楚。
[
11]
尹丕安
(
2007)
的
5
顺应
)
)
)
关联连续体下的
语境及语义动态性分析
6
以
Sperber
&
W
ilson
的
关联理论和
V
erschueren
的顺应理论为基础
,
尝
试性地提出了关联
)
)
)
顺应连续体的言语交际模
式。在此基础上
,
作者分析了语境动态性及语义
顺应性在话语生成和解释中的功能
,
最后指出
:
语
境动态性是语义顺应的前提
,
语义顺应性建立在
语境动态性的基础上。
[
12]
王永华
(
2003)
的
5
关联
)
)
)
顺应模式对中文
房地产
广告语
篇的阐
释力
6
主
要从语
用学
的关
联
)
)
)
顺应角度探讨了语篇意图对语篇布局策略
的指导作用
,
不仅从一个侧面论证了关联顺应模
式在解释和描述话语运用规律方面的普遍性和充
分性
,
同时也对广告语篇制作策略的研究具有推
广和参考意义。但这篇文章只是简单介绍了杨平
的关联
)
)
)
顺应模式
,
并没有新的发展和补充
,
而
且在分析广告语篇的时候没有将关联和顺应同时
运用于解释当中
,
而是对这两个理论进行分别解
释。
[
13]
王晓玲
(
2005)
的
5
隐喻的关联顺应性研究
6
借鉴语用研究者所提出的关联
)
)
)
顺应模式对隐
喻进行了探讨
,
重申了关联是目的、
顺应是依据的
隐喻研究立场
,
阐释了隐喻的关联性、
顺应性以及
二者在交际过程中所体现的动态性以及层次性
,
这对理解和使用自然语言是有帮助的
,
但文章没
有很好地理解关联
)
)
)
顺应模式的内涵
,
只是简
单的拼凑
,
而且在分析隐喻的时候更是没有用到
关联
)
)
)
顺应模式。
[
14]
郭月琴
(
2007)
的
5
口语交际中话语标记语的
顺应
)
)
)
关联性研究
6
通过分析关联理论和顺应
理论并
指
出
两
个
理
论
的
不
足
,
从
而
得
出
了
顺
应
)
)
)
关联模式
,
目的是探明口语交际中话语标
记语的产生和理解的心理过程
,
使我们更好地理
解口语交际的本质。作者首先在该理论框架内对
话语标记语进行语用描述和分析
,
继而对话语标
记语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在教室里师生的话语标记
语使用情况展开调查研究
,
但是文章并没有完整
地提出自己的关联
)
)
)
顺应模式
,
而且也没有将
关联
)
)
)
顺应作为研究的重点
,
而主要是研究话
语标记语。
[
15]
刘岚
(
2009)
的
5
法庭提问中预设的顺应
)
)
)
关联理论分析
6
通过对比杨平
(
2001)
和冉永平的
关联
)
)
)
顺应模式之后
,
提出了法庭提问中预设
的关联
)
)
)
顺应模式
,
讨论了预设的生成与理解
过程
,
并
将
这
一
理
论
运
用
于
实
际
的
案
例
分
析
中。
[
16]
曹璐萍
(
2009)
的
5
政治语篇中滑头语的顺应
关联分析
6
运用顺
应
)
)
)
关联模
式
,
分析政
治滑
头语产生、
识别和理解的过程
,
目的是通过这一政
治话语研究的新视角
,
帮助人们深入和正确理解
政
治
话
语
,
并
验
证
顺
应
)
)
)
关
联
模
式
的
解
释
力。
[
17]
从上面这些分析可以看出
,
目前我国学者对
于关联
)
)
)
顺应理论不管是阐释还是应用都在逐
渐成熟
,
其中硕士论文相当多
,
尤以理论的构建和
运用于翻译方面的文章居多
,
且应用的范围有逐
渐扩大之势
,
可见关联
)
)
)
顺应理论对语言现象
的解释力还是比较强的。
同时从
上
面
的
分
析还
可
以
看
出
我
国
对
关
联
)
)
)
顺应理论的研究亦存在两个明显不足
:
第
一
,
对关联
)
)
)
顺应论模式众说纷纭
,
最典型的就
是杨平跟冉永平各自建立了不同的关联
)
)
)
顺应
模式。第二
,
关联理论和顺应论在结合方式上不
一样
,
有的就是简单地将关联理论和顺应论进行
拼凑
,
认为话语理解是一个关联的过程
,
而话语产
出则是一个顺应的过程。而在关联
)
)
)
顺应论的
应用方面
也
存
在不
足
:
第一
,
没
有
很好
地
将
关
联
)
)
)
顺应论
运用
到
一些
现象
的
解释
中
,
对
关
联
)
)
)
顺应论没有很好地理解。第二
,
对某些领
域的探讨还是很浅显
,
在所查的论文中
,
只有对翻
译的研究还相对比较透彻
,
其他方面都是只有一
两篇文章。
三
、
建议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
,
笔者认为国内的研究
需要对理论的构建达成共识
,
并在理论的运用方
面向纵深发展
,
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
(
一
)
建立新的关联
)
)
)
顺应模式
结合杨平与冉永平的关联
)
)
)
顺应模式
,
笔
者提出了新的关联
)
)
)
顺应模式
,
以求能对其达
成共识
,
如图
2
所示。
话语的产出过程
:
首先
,
运用
顺应论顺
应语
境、
语言结构
,
要意识到话语交际是一个动态的过
程
,
而且要意识到双方的意识凸显程度。其次
,
根
据上面顺应的内容作出假设
,
得出最大关联。再
次
,
再运
用推理选择的逻辑思维
,
选择出最佳关
联。最后
,
产出最适合的话语。
95
话语的理解过程
:
首先
,
运用
顺应论顺
应语
境、
语言结构
,
要意识到话语交际是一个动态的过
程
,
而且要意识到双方的意识凸显程度。其次
,
根
据上面顺应的内容作出假设
,
得出最大关联。再
次
,
再运用
推理选择的逻辑思维
,
选择出最佳关
联。最后
,
理解最合适的话语意义。
图
2
作者的关联
)
)
)
顺应模式
(
二
)
对关联
)
)
)
顺应论运用的展望
关联
)
)
)
顺应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
,
还有待
我们继续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和发展。目前这一
理论的应用涉及翻译、
委婉语、
跨文化交际、
广告
语、
篇章分析、
隐喻研究、
幽默语、
话语标记语和法
庭预设等
,
我们如果大胆创新可以考虑向以下两
个方面进行拓展
:
一是在外语教学方面
,
可以探讨
如何运用关联
)
)
)
顺应理论来指导外语学习能力
的提高
,
以及教师如何运用关联
)
)
)
顺应理论设
计教学方案。二是在文学分析方面
,
可以运用关
联
)
)
)
顺应论来指导文学语言的阐释、
文学文体、
文学翻译等。
参考文献
:
[
1]
李冬梅
.
近
10
年来关联理
论在中国
的研究
[
J].
四川
外语学院学报
,
2002
,
(
2):
102-
105
.
[
2]
杨
平
.
关联
)
)
)
顺
应模式
[
J].
外国
语
,
2001
,
(
6):
21-
28
.
[
3]
陈
春
华
.
顺
应
论
和
关
联
论
)
)
)
两
种
语
用
观
的
比
较
[
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3
,
(
2)
:
93-
97
.
[
4]
冉永平
.
言
语交
际的
顺应
)
)
)
关
联性
分析
[
J].
外语
学刊
,
2004
,
(
2):
28-
33
.
[
5]
李占喜
.
关联
与顺
应
:
翻译
过程研
究
[M
].
北京
:
科
学出版社
,
2007
.
[
6]
王雪玉
.
TEM
-
8
翻
译中
的关
联
)
)
)
顺应
构思
[
J].
温州大学学报
,
2008
,
(
6):
58-
63
.
[
7]
王梦
娅
.
以关
联
)
)
)
顺应
论研
究美
剧
字幕
翻译
的策
略
[
D
].
北京
:
北京交通大学
,
2009
.
[
8]
傅绍清
,
张传彪
.
关联与顺应
:
论影片名
之翻译
[
J].
长春大学学报
,
2008
,
(
6):
49-
52
.
[
9]
鹿婷婷
.
委婉语的关联
)
)
)
顺应性研究
[
J
].
山西广
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6
,
(
4):
70-
71
.
[
10]
唐德根
,
刘
晶
.
关
联
)
)
)
顺应模
式在
跨文
化交际
中的语用
阐
释
力
[
J].
衡
阳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
2005
,
(
4)
:
124-
127
.
[
11]
卜杰民
.
关联
)
)
)
顺应语
用模式的
研究
[
J].
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学报
,
2004
,
(
3):
136-
140
.
[
12]
尹丕安
.
顺应
)
)
)
关
联连续
体下的语
境及语
义动态
性分析
[
J].
语言教学
与研究
,
2007
,
(
2):
72-
78
.
[
13]
王永华
.
关联
)
)
)
顺
应模式
对中文房
地产广
告语篇
的阐释力
[
D
].
成都
:
西南交通大学
,
2003
.
[
14]
王晓玲
.
隐喻的关联顺
应性研究
[
J].
烟台师
范学院
学报
,
2005
,
(
4):
102-
106
.
[
15]
郭月琴
.
口语交
际中话
语标记
语的顺
应
)
)
)
关联性
研究
[
D
].
北京
:
中国石油大学
,
2007
.
[
16]
刘
岚
.
法庭提
问中预
设的顺
应
)
)
)
关联理
论分析
[
D
].
重庆
:
西南大学
,
2009
.
[
17]
曹璐萍
.
政治语篇中滑头语的顺应
关联分析
[
D
].
武
汉
:
华中师范大学
,
2009
.
四、怎样使用英语语料库 CLEC
选用中国学习者大学四级英语语料库(CLEC St3),采用定量方法,分析英语作文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与文章质量的相关度,对不同水平学习者英语作文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话语标记语的使用频数与作文成绩成正相关;高水平学习者使用更多频数和类别的话语标记语,具有较强的语体意识;而低水平学习者滥用话语标记语源于培训转移并具有石化性特点。
以上就是关于话语标记词对了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