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哪些年俗文化(杭州有哪些年俗文化的地方)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有哪些年俗文化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杭州还有哪些传统文化
2、淳安的三脚戏。
三脚戏是杭州的传统剧类。淳安民俗素有歌舞。每逢春节元夕,市井乡间均有表演擀神戏和各种歌舞的习惯,尤其是跳竹马。明光绪年间,湖北黄梅采茶戏和江西赣东采茶戏传入浙江。在与民间舞蹈跳竹马(竹马班)相结合的情况下,采茶戏的剧目、音乐、表演方式,融合了本地的民间乐趣、地方语言和风俗习惯。
2.鸡血石雕
鸡血石雕,以昌化为最。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古代民间雕刻艺术。追溯了2000多年前。鸡血石色、质、形、景、纹、意等卓越而又卓越。具有“润、细、腻、温、结、凝”六美特征,质地细腻,水灵,通灵。尤其是根据“血”和“地”的特点,雕刻造型意象,变化多样。
3.纸的制作技术。
纸制作工艺,四川省夹江县、杭州市富阳区传统手工艺艺。竹纸制作保持着完整的传统工艺,采用手工的舀纸技艺造纸,从选料和成纸过程中,共有15个环节。72个工序。制作和生产流程完全与明代天工开物相合,用料讲究,制作工艺复杂。
4.翻九楼!
翻九楼,又称吊九楼,流行于闽东北及浙江地区。主要用于求雨、祈福以及理财。翻九楼表演,行头很简单,动作却异常惊险。2008年,它已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近年来,萧山“翻九楼”逐渐走红,表演地区也渐渐从萧山扩展到了绍兴、诸暨等周边城市。
5、楼塔细十番
楼塔细十番是历史悠久的民间乐器。据记载,公元1377年,楼塔的宫廷御医辞职返家,著作《医学纲目》。当时,楼塔还有一批善于音乐、善于弹钢琴的文人和富贵人士。经常吹奏各种乐器,演奏各种古代曲子,因此楼塔“细十番”诞生了。
二、杭州有哪些传统文化
一 民间文学(16项)
梁祝传说 杭州市群艺馆
白蛇传传说 杭州市群艺馆
西湖民间故事 杭州市图书馆
苏小小传说 杭州市图书馆
杨乃武小白菜传说 余杭区
济公传说 西湖区
西施传说 萧山区临浦镇
钱镠传说 临安市
孙权传说 富阳市
方腊传说 淳安县
陈硕真传说 淳安县
念四胡子机智人物故事 淳安县
皋亭山传说 江干区
防风神话 余杭区
朱三刘二姐长篇叙事诗 富阳市 余杭区
运河传说 余杭区
二 民间音乐(5项)
江南丝竹 杭州市群艺馆
细十番 萧山区楼塔镇
富阳丝竹锣鼓 富阳市
浙派古琴 杭州市群艺馆
畲族山歌 淳安县 建德市
三 民间舞蹈(17项)
余杭滚灯 余杭区
淳安竹马 淳安县
西湖五彩龙舞 西湖区
彰坞狮毛龙舞 桐庐县
汾口草龙舞 淳安县
大陆(石濑)花灯舞 余杭区
神兽花灯舞 临安市
虾灯舞 建德市
新合大马灯舞 桐庐县
鸬鸟鳌鱼灯舞 余杭区
里商仁灯舞 淳安县
湍口变狮舞 临安市
贺城拉狮 淳安县
亭趾高跷 余杭区
跳仙鹤 富阳市
李村抬阁 建德市
瑶山秋千 淳安县
四 传统戏剧(5项)
越剧 杭州越剧院
杭剧 杭州滑稽剧院
淳安三角戏 淳安县
目连戏(临安目连戏 西溪哑目连)临安市 西湖区
提线木偶 建德市
五 曲艺(6项)
杭州小热昏 杭州滑稽剧院
杭州评话 杭州滑稽剧院
杭州评词 杭州市群艺馆
独脚戏 杭州滑稽剧院
杭州摊簧 杭州市群艺馆
杭州武林调(杭曲) 杭州市群艺馆
六 杂技与竞技(3项)
翻九楼 萧山区
蒋村船拳 西湖区
五常十八般武艺 余杭区
七 民间美术(6项)
金石篆刻 西泠印社
都锦生织锦 杭州都锦生实业有限公司
桐庐剪纸 桐庐县
西兴灯笼 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
昌化鸡血石雕 临安市
杭绣 杭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八 传统手工技艺(28项)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张小泉剪刀有限公司
竹纸制作技艺 富阳市
越窑青瓷制作工艺 萧山区
西湖绸伞制作技艺 杭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
王星记扇制作技艺 杭州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
萧山花边生产技艺 萧山区
南宋官窑瓷制作工艺 萧山区
杭州铜雕 杭州市金星铜工程有限总公司
杭州金银饰艺 信源首饰店有限公司
杭罗织造技艺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蚕丝生产技艺(养蚕、缫丝、制绵) 余杭区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西湖区
合村绣花鞋制作技艺 桐庐县
中泰竹笛制作技艺 余杭区
昌化竹编制作技艺 临安市
杭州竹篮编制技艺 西湖区
八都麻绣编织技艺 淳安县
常绿纸伞制作技艺 富阳市
西湖天竺筷制作技艺 杭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杭州雕版印刷术 西湖区、富阳市
邵芝岩毛笔制作技艺 邵芝岩笔庄
青溪龙砚制作技艺 淳安县
运河石桥建造技艺 拱墅区
运河埠头建造技艺 拱墅区
严东关致中和酿酒技艺 建德市
西湖龙井茶采摘和制作技艺 西湖区
九曲红梅茶制作技艺 西湖区
杭帮菜烹饪技艺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九 传统医药(2项)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张同泰中药文化 下城区
十 民俗(11项)
西湖香市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西湖放生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钱江观潮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吴山庙会 清河坊历史街区管委会
满觉陇赏桂 西湖区
西兴祝福 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
花朝节-祭花神民俗活动 拱墅区
半山泥猫习俗 拱墅区
龙舟竞渡(蒋村、五常) 西湖区、余杭区
径山茶宴 余杭区
九姓渔民习俗 建德市
三、跪求有关杭州民俗文化的参考文献!! 越多越好!!!
从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丰富文物说明,杭州最早人类活动的原始村落,已具有江南特征的民情风俗。他们有的在山上构建半穴居式的房屋,有的已在地面上架设适应地势低洼的干栏式屋舍。他们利用石头打磨石犁、石锛,从事稻谷、芝麻等农耕生产;利用弓箭、石刀,从事狩猎活动;凿刻独木舟,编织渔网,进行捕鱼作业,形成了原始农业生产上的一整套习俗。他们还能用石轮纺织麻布,用石针缝制衣服,雕琢精美的玉器和烧制陶器,来改善、装饰自己的生活。
春秋战国时,杭州地属越国或吴国,后并于楚。秦汉时杭州地开始建县。据《汉志》载:“吴粤之君皆尚勇,故其氏好用剑,轻死易发,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数与楚接战,互相兼并,故吴越风俗,略与楚同。”隋朝置杭州,兴建州城,开凿江南大运河,对杭州城市发展起到奠基作用。《隋志》载:“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鱼稻富饶,不忧饥馁,信鬼神,喜淫祀。”自唐以后,随着杭州城市的发展,社会风俗也渐趋都市化,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丧、岁时、庆典、礼仪等民情风俗,都有了相应变化。
杭州的民情风俗自北宋以后,变化较大。杭州曾经历我国历史上两次人口南迁的影响,形成南北风俗的大融合。南渡的北人将原有的家法礼俗一并带到南方,使杭州原有的民情风俗起了很大变化。南宋杭州的岁时风俗,在南渡初年,与北方风俗还有很大差异。但到南宋末年,随着南北文化风俗的融合,最重要的是中原文化的崛起,南宋杭州的婚娶、育子、满月、百日、周岁的仪式礼节,也渗入了中原的习俗,娱乐风习也有不少是继承北方遗留下来的习俗。此后,杭州都市风俗经过南北融合,已基本上在生产、生活、婚丧、岁时、娱乐等方面逐渐形成一套具有杭州地方特色的风俗习尚。
千百年来,杭州人民创造了自己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这种社会生活不仅表现为日常的饮食起居、四时八节和婚丧嫁娶,也表现为人际的各种社会交往。它和其他文化样式不同,是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众生活方式形态而存在的,主要特点有:
1.娱乐性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杭州人的生活基本上以家庭、家族为中心,包括游娱活动在内的社会交往,用文化的、娱乐的、休闲的行为方式,展示百姓才华,宣泄民众情感,协调着人际关系。特别是许多富有杭州地域特色的游艺活动,表面似乎是老百姓的业余消遣游戏,实际上却以游乐的形式使人们的心灵得以放松,精神得以调节。如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月岩三处为杭州中秋赏月胜地。《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榼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亦称“重九”、“九九重阳”。杭俗有登高之举,一般登城隍山或葛岭初阳台。《杭俗遗风》载:“是日城隍山登高吃糖炒栗子、鸡豆,带游斗坛、文昌、关帝、火德等庙。”
2.地域性
杭州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于杭州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千百年来,人们旱地种桑,低田则放水种稻养鱼,江河湖塘多养殖鱼虾。温暖湿润的气候和水域广阔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杭州平原地区生产结构上的独特的状态:渔业和以水稻为代表的农业以及蚕桑业的发达,致使杭州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誉称,并给杭州地区民俗的形成和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杭州民俗,无论是人生礼仪、生产习俗、还是生活民俗、岁时节令习俗都极具地域色彩。如杭州重阳家家皆食栗糕,重阳糕以糜栗粉和糯米拌蜜蒸熟,切斜方形,上插彩旗。插旗之风,南宋已有。据《梦粱录》载,杭城重阳节尚时兴“狮蛮栗糕”,“以五色米粉塑成狮蛮,以小彩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为细末,人麝香糖蜜和之,捏为饼糕小段,或如五色弹儿,皆人韵果糖霜,名之‘狮蛮栗糕’。供衬进酒,以应节序。”。
3.衍变性。
民俗,作为风俗习惯,它是约定俗成、久习为惯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方式。民俗一旦形成,始终保持着历史的持续性、稳定性,这是民俗所共有的特点。同时,在民俗的传承过程中,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又会产生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具有创造性和可变性的特点。虽然前辈的习俗被因袭下来,但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具有时代性的新民俗会不断地萌发和演绎。杭州民俗文化也是如此。一些古老的民俗渐渐从人民的生活中隐退,而另一些传统民俗正萌发出新枝绿叶。如1949年5月3日为杭州解放纪念日,每逢“五·三”,有关部门都要组织老同志座谈,撰写关于杭州解放前地下斗争以及解放杭州的文章。各大、中、小学还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献花,缅怀革命先烈。再如,我国传统的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省市要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有的召开表彰会,表彰那些在四化建设中继续奉献在各条战线的老同志和敬老爱老工作做得好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各机关、团体、厂矿也要召开老年人座谈会,有的还举行各种形式的娱乐、联欢活动和赏菊、登高、书画展等活动。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市敬老爱老的风气越来越盛行。
四、杭州的年俗(图、资料)
旧时杭州旧历年:从腊八粥到落灯节
--------------------------------------------------------------------
看过金庸的武侠小说《侠客行》吧?那你应该知道,侠客岛每隔十年强行邀请江湖群雄到岛上喝腊八粥的事。而杭州人过年的前奏,也曾是从喝腊八粥开始的。
腊月初八,过年的喜庆氛围就此拉开。杭州人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等七味加糯米一起煮粥,俗称腊八粥,并馈赠亲友。在腊八这天,喝上一碗香甜
可口的腊八粥,预示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腊月二十三,送灶神升天。灶神是一家之主,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上天向玉帝禀报这一家人一年的善恶,所以人们给灶王爷供糖瓜(一种糖熬的食品),意思是把灶王爷的嘴糊住,为的是让他在玉帝面前不说自己的坏话。灶龛两侧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
到了除夕这天,杭州人特别忙。他们找一间房,挂上祖宗图像,放上猪大肠(意思是顺利)、鱼圆(意思是团圆)、鲞头煮肉(谐音想头)、黄菱肉(元宝状)、藕(谐音有)、荸荠、红枣等。祭祀完毕,一家人坐在一起聚餐,也就是吃年夜饭,俗称“分岁”。吃完年夜饭,大概三更时分,把新买的灶神像贴在灶台后面的墙上,上供,烧香,焚表,叩头,接灶神回来。另外,用红纸封井,孩子们对着井口跪拜和供奉。临睡觉前用两根甘蔗封门,俗称“封门甘蔗”,这是除夕夜的最后一道仪式。
大年初一,最热闹的要数拜年礼。比较有趣的是亲朋好友之间拜年,需要手持名片,上面写有造访者家中全体男士按辈分排序的姓名。有些文墨的家庭或小康富贵之家,家中必备题有“题凤”或“留芳”两字的专用记名本。本子的上首四栏是主人为讨吉利自己填写的:第一是寿百龄老太爷,家住百岁坊巷;第二是富有余老爷,家住元宝街;第三是贵无极大人,家住大学士牌楼;第四是福照邻老爷,家住五福楼。家住小营巷的钟久安老先生的父亲钟毓龙在《说杭州》一书中,对杭州的旧年俗有翔实的描述,可惜现在已经很难找回过去这种拜年祝福的痕迹。
新年期间,难得忙里偷闲,亲朋好友新年见面时必问:城隍山去过没有?梅花碑去过没有?当时,在城隍山的山径上,一面是庙宇道观,一面是商家店铺,其中有很多都是茶坊,茶坊里随茶配备了一些点心。梅花碑在佑胜观路以南,曾是南宋德寿宫的遗址。清朝时,梅花碑两边街广路阔,各色摊贩云集,新年里更有卖艺说书唱戏者,热闹非凡。事到如今,城隍山的茶坊酒肆早已灰飞烟灭,梅花碑也只落得一个地名。杭州的新年里渐渐没有了“去没去过城隍山、梅花碑”之类的寒暄。
“让我想想,这些年俗好像在抗战胜利后开始消失的”,90岁高龄的钟久安老先生说道,“以前我们过年时的那些锣鼓、纸鸢、龙灯,还有年画,现在都看不到了。”
有钟毓龙先生的《说杭州》,有钟久安老先生的回忆,在杭州已经消失了的新年景象便似如昨日,历历在目。《西湖游览志》中也提到,杭州一带置“热栗炭于中堂,谓之旺相;贴青龙于左壁,谓之行春;插芝麻梗于檐头,谓之节节高;签柏枝于柿饼,以大橘承之,谓之万事大吉”。
从大年初一到初五,杭州人主要从事祭祀之事,“初一不出门,初二等客人,初三小年朝,初四曰忌日,初五烧五纸。”(《西湖文献集成》11卷)从初六起,开始出门走访。初八则到城外烧八寺香,即到圣因、灵隐、净慈、昭庆、凤林、虎跑、胜果、海潮八寺烧香。初十三上灯节。初十五上元节,元宵夜赏灯,灯火很盛。初十六,去年出嫁的新娘,这天起可回娘家居住,不设期限。初十七为落灯节,将神像前供奉的杯筷撤下。初十八清晨,在神像前再供奉年糕一次,礼毕后则将所有神像和一切过年的陈设用品逐一收好。至此,这个新年正式过完。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有哪些年俗文化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