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高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框架)

    发布时间:2023-04-19 13:28:58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73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高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SEO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高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框架)

    一、高二地理必修三主要的重点知识点

    学习不能只喊 口号 ,而应该付出实际行动。要在学习的几个实际环节中下功夫,要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上课、练习、复习,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预习、复习两个环节。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二地理 必修三主要的重点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地理必修三主要的重点知识点1

    1、遥感(RS)

    主要是获取信息,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视力的延伸

    工作过程: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2、全球定位系统(GPS)

    主要功能是定位,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如,可以精确定位某地理事物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还可为飞机、船舶、汽车导航。

    由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共24颗,其中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3、地理信息系统(GIS)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③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

    4、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高二地理必修三主要的重点知识点2

    1、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环境质量下降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促进人口转化-增加就业机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2)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带动农村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3)推动工业发展-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4)推进科技进步——大城市是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促进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提升;

    (5)改变 文化 、思想、观念——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渗透,全方位影响农村,利于城市与乡村间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主要 措施 :

    (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市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3)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个功能分区的关系。

    4、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

    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是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为了使城市发展与社会、环境相协调,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

    高二地理必修三主要的重点知识点3

    1、几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秦岭-淮河一线、三大经济地带、三大自然区、三级阶梯。

    2、主要山脉与其他地理界线的对应关系:

    山脉走向:天山、阿尔泰山、大巴山、贺兰山、祁连山、阿尔金山、太行山、武夷山、南岭、昆仑山、阴山。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

    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以下三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阿尔金山脉

    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脉

    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

    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3、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

    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因素。

    4、河流的水文特征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流量、流速: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 雨水 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结冰期、凌汛:有无、长短

    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试比较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河流水文特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支流多支流少雨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为主汛期长汛期短水位变化小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有结冰期含沙量小含沙量大

    5、气候的降水类型:

    全年降水多的就是年雨型,例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或者夏半年降水多的就是夏雨型,如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降水多的就是冬雨型,例如地中海气候。

    终年降水少的就是少雨型,例如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6、农业的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季风区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夏季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国有经营)混合农业:珠三角地区(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充足)(商品率高)游牧业:四大草原(天然草场)(粗放经营)大牧场放牧业:内蒙古草原(优质天然草场,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热带 种植 园农业:海南岛、云南南部(热量充足、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乳畜业:发达城市郊区(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高二地理必修三主要的重点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二地理必修三主要知识点

    ★ 高二地理必修三重要知识点

    ★ 高二地理必修三重要知识点复习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与复习要点

    ★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大全

    ★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

    ★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020

    二、关于高二的地理知识点

    地理必修3主要考点

    ●区域和区域差异

    考点 详解

    区域的含义 l 是指地球表面的某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指标方法划分的空间单元,这些空间单元之间的界线有明确的,也有过渡性质的。

    区域差异 1、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运用区域比较法研究;区域内部有整体性,运用综合分析法研究;

    2、区域比较的方法:(附表在后)

    区域比较的方法

    大项 小项 内容

    自然地理特征 位置 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相邻关系

    气候 1、气温特点;2、降水特点;3、气候类型概括;4、特殊气候现象。

    地形 1、地形单元;2、地势特征;3、主要地形类型;4、特殊地貌景观。

    水文 1、主要河流水文特征;2、主要湖泊水文特征;3、其他湿地水文特征。

    植被动物 1、地带性植被;2、典型动物;3、特殊物种。

    土壤 1、地带性土壤;2、特殊的非地带性土壤;

    自然资源 1、 土地资源 水资源 气候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等资源构成;

    2、 资源优势及其问题;

    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民族民俗 1、人口规模及密度;2、人口分布;3、民族。

    语言及文化 1、语言种类;2、宗教信仰;3、民俗文化;4、现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

    生产活动 1、 农业(作物、熟制、农业类型、在世界农业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农业区、农业区位条件);

    2、 工业(工业部门构成特征、工业区位条件、工业区及其重要工业城市)

    其他 其他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地理事物。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地势 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平原、丘陵、盆地、山地相间分布在二、三级阶梯上 海拔多在2000米左右,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上。 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上。

    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风向、降水、气温明显随季节变化。雨热同期,温暖湿润 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量少,日温差和年温差都较大。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大,河谷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水文 河流湖泊众多,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河水和地下水的补给雨水为主。 多数为内流河,湖泊以咸水为主,山地冰雪融水是主要的水源补给形式。 内流区与外流区兼备,高山湖泊众多,山岳冰川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

    植被、土壤 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有大量的农作物和人工林植被,森林植被发育土壤 从东到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和戈壁。土壤层稀薄,有机质含量低。 高寒荒漠广布,水分条件稍好地区有高山草甸、灌丛和山谷森林。冻土广。

    区域分异主导因素 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是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该地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随海拔高度而变化的垂直地带性是决定该地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基础知识与原理

    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 背景: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另一方面,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因此,为了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结论: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和供需矛盾是导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

    2.方案:主要是工程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如各种工程方案的优、缺点比较,结合区域地理考查相关内容,影响工程建设的区位因素等。这一部分内容一般不属课标要求考查的重点。

    3.影响:这一部分内容是课标要求的核心问题,侧重考查学生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总体来说,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要结合不同的资源类型、区域特征,从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来分析对资源输出地和资源输入地产生的积极和不利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不仅要关注对资源输出地和输入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还要注意对资源调配所涉及的有关区域(工程建设沿线地区)的影响,如西气东输工程沿途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区,对于沿线地区同样可以起到拉动经济增长、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加就业机会、解决沿线农村生活能源问题等积极影响,工程建设也可能产生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等相关负面影响。又如,北煤南运对于沿线地区会加大交通运输(尤其是铁路运输)的压力、运输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归纳: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结合世界、中国各类能源、资源分布图,要求学生关注各类能源、资源的分布、运输线路、沿线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特征,其中重点是该类资源的特征、分布;输出、输入、沿线各地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线路的走向及影响选线的主要因素;沿线地区该种资源的补给需求状况;调配后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二、产业转移

    1.概念: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

    产业转移一般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跨国公司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有利于实现生产与开发一体化,缩短新产品生产周期。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环境因素、资源问题等。

    相关案例:

    (1)二战后,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其主要因素是发展中国家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2)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美国东北部地区的产业向西部、南部转移,其主要因素是因为东北部地区的环境、资源问题。该产业转移有利于东北部地区环境的改善,但若不注意发展其它产业,也可能造成就业问题和经济衰退。

    (3)近年,台湾大量机电、IT企业向大陆转移,其主要因素是寻找新的市场。

    (4)近年来,广东珠三角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山区和两翼转移,其主要因素是为了实现区域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当然其中也有山区和两翼地区的比较区位优势)。

    3.国际三次产业转移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一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西德等国转移,集中力量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

    二是20世纪60-80年代,日本、西德等国将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等),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汽车等附加价值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将自身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重点发展自身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20世纪80年代我国抓住了以轻纺产品为代表的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历史机遇,完成了轻重工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20世纪90年代我国承接了大量制造业的国际转移,进入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快速发展阶段,使机电产品成为我国出口主导产品。

    新世纪以来,我国积极承接以IT为主导的国际产业转移,使我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地之一,还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全球IT制造基地。同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迅速提高,并已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4.当前,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的三大特点:

    第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行业越来越多。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在制造业中,高耗能产业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为减小本国的环境压力,从能耗、环保、税收等方面对高耗能项目进行限制,加上《京都议定书》生效后,这些国家为完成减排温室效应气体的任务,越来越多地将此类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越来越重要的行业,服务业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重点。

    第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越来越多。东部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直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占据优势地位。但西部地区所拥有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要素低成本优势等,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到西部进行投资。东部地区外商到西部地区再投资,也已成为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

    第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越来越多。如制定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设立各种形式的开发园区、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资、技术引进和消化提升和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等。

    跨国公司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但中小企业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5.国内产业转移

    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的衰退,另一方面,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和促进中部崛起的实施,一些产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中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和区位优势明显,如果中西部地区努力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投资环境,推动本地区成为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输出基地,那么中西部地区将成为最佳的产业转移承接地。

    6.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与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第一次始于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传统制造业(服装、纺织、电子元件等)大量向珠三角地区转移,这次产业转移一方面加快了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也使珠三角地区环境污染加重。第二次产业转移始于20世纪90年代,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广东欠发达地区、甚至“泛珠三角”地区转移,而珠三角地区则通过大力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珠三角经过20多年的长足发展,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珠三角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境,突出表现在政策支持的削弱,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压力,珠三角经济体本身存在的缺陷(地理空间有限、资源约束越来越严重)、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因此珠三角地区必须调整并优化承接国际产业的结构,全面提高产业整体素质,着力优化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拓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空间,有步骤地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进行产业转移。

    今年3月,广东省政府出台《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产业转移”迅速成为各级政府、各地企业广泛关注的热点。《意见》重点提出了扶持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的措施:一是给予用地政策支持。二是给予园区外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三是确保园区电力供应。四是加强园区企业用工培训。通过教育扶贫或委托培养、培训等方式,由省属和珠三角地区有关技工学校、职业技术院校为山区及东西两翼培养紧缺专业的技能人才。五是加大对产业转移的政策支持。

    7.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转移地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承接地可以加快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可经使各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产业的分工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地理景观,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往往由乡村地区变为高度工业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也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产业转移地往往会出现就业机会减少,出现失业人口增加的现象;而对于产业承接地则可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从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效益评价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自然方面: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矿产等

    ◆人文方面:人口、聚落、交通、文化、农业、工业等

    如:上中游河道特征——河谷狭窄,比降较大,多急流,水力资源丰富

    下游河道特征——河谷较开阔,通航便利

    2、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根据“资源优势”确定流域开发方向

    ◆资源开发:

    水能资源开发——发电、养殖、旅游、航运、防洪等,有利于发展高耗能工业。

    水资源开发——旅游、灌溉、养殖、航运等。

    生物资源开发——旅游、教育等。

    土地资源开发——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农业。

    矿产资源开发——建立矿产开发基地,建立相应的工业部门(利用廉价电力)。

    旅游资源开发——做好旅游规划,发展交通,发展旅游业。

    ◆生态(恢复)建设:

    矿产资源开发:①矿产资源开发导致植被破坏,产生的废石、废渣占用大量土地;

    ②不合理的开采引发地面沉降、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③矿产资源开发形成的废渣、废水中的有毒元素污染环境。

    3、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根据“存在的问题”确定流域的治理措施

    ◆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①调整农业结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②工程护坡、打坝淤泥等工程措施;③进行小流域治理。

    ◆对河流污染的治理措施:①关闭污染较重的小工业;②对工农业及生活污水进行治理;③减少枯水期用水,使流量增加;④调整生产过程,适当在洪水期排污。

    ◆对生物资源破坏的治理措施: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适当迁出保护区内的居民;③调整农业结构,控制人类活动(如交通建设);④宣传教育。

    ●区域经济发展——农业

    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或图示信息,弄清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与区域农业发展的相关程度,从光热、降水、水源、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人口密度、农产品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国家政策、资金投入、农业科技等方面评价其农业区位条件。

    2、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分析:

    区域农业布局体现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条件的适应和改造,以适应为主。农业生产必须与自然条件相适应,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否则,会陷入经济效益不断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恶性循环。

    不同自然因素对农业布局有不同影响,主要控制因素是地形和气候。

    地形:从宏观看(大区域图)——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或牧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湿地(湖区、库区等)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从微观看(小区域,通常为等高线图)——坡度较大的山地适宜营造水土保持林,较缓处可发展经济林木(如茶叶、果树等)或修筑水平梯田,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可发展种植业,湿地发展水产养殖业。

    气候:热量——不同热量带有各自的典型农作物品种。水分——不同的干湿状况决定不同的用地类型:湿润地区—水田,半湿润地区—旱地,半干旱干旱地区—草地。

    3、区域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总体认识:

    区域农业发展通常以中国地区为例,可迁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其它地区。中国农业发展总体和实现两个转变,即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向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因此首先要明确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区别。对落后地区的农业发展来说,传统农业的特点就是其面临的问题,现代农业的特点大致即其发展的方向:

    产业结构 农业投入 农业技术 经营方式 农产品商品率 农民收入 增收措施 农业生态

    传统农业 中国农业大多为传统混合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结构单一而缺乏特色;以自给自足为目的,产品多样而缺乏优势。 低。

    劳动密集 手工劳动为主(精耕细作), 粗放 低 低 扩大生产规模(垦荒、扩大载畜量等),外延式扩大再生产 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荒漠化、水旱灾害)

    现代农业 选择具有区域优势的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集中生产。特色突出,优势明显。 高。

    资金技术密集 生物技术、机械化程度高 集约 高 高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良品种等),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能源消耗大(农业污染较重)

    问题总结:

    对区域农业发展现状的评价通常要从上表所列诸方面着手,结合区域实际,选择最符合当地情况的项目展开分析或论述。生态恶化区的农业发展还要结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围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的有关理论分析阐述。

    三、高二地理知识点

    如果你是高二在学区域地理,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地理位置,二、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资源等),三、人文环境(农业、工业、经济、人口、城市等)。学好区域地理关键不是你记了好多,而是你把他们之间的关系理解了好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四、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2、方向①上北法②指北法③经纬法

    3、图例和注记①符号②文字与数字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①山脊与山谷②陡坡与缓坡③断崖

    5、地形剖面图的作图法①建立横座标②建立纵座标③画出交点④连接成线

    6、疆域的四至点漠河(53°N),曾母暗沙(4°N),帕米尔(73°E),乌苏里江(135°E)

    7、陆疆和陆上邻国20000多千米。邻国15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锡不越老缅)

    8、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

    9、隔海相望的国家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10、领海和内海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琼州海峡。

    11、主要岛屿和半岛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

    12、三级行政区的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

    13、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省会及位置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港澳是特别行政区。

    14、中国人口数量12.95亿(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13亿(2005年1月6日)

    15、中国人口的突出特点①人口基数大②人口增长快

    16、中国民族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17、地形的主要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8、主要山脉及其分布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

    19、四大高原青藏(高寒)、内蒙古(平坦)、黄土(黄土)、云贵(崎岖)

    20、四大盆地塔里木(最大)、准噶尔(最北)、柴达木(最高)、四川盆地

    21、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2、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东南沿海丘陵

    23、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气候②交通③水力

    24、我国的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高寒区。

    25、冬、夏季气温分布的总特点①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②南北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

    26、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200mm、400mm、800mm、1600mm。

    27、雨带的推移与降水的季节变化

    5月(南岭)、6月(长江流域)、78月(华北、东北)、9月回撤。

    28、我国的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29、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0、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幅员辽阔,地形复杂。

    31、我国的灾害性天气旱灾、洪涝、寒潮、台风。

    32、我国的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200mm年等降水量线

    33、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

    34、主要淡水湖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洪泽湖(苏)、巢湖(皖)

    35、主要咸水湖青海湖(青)、纳木错(藏)

    36、河流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

    37、长江的源流概况源头(唐古拉山)、上中下游划分(宜昌、湖口)

    38、长江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黄浦江

    39、长江的开发利用葛洲坝、三峡、黄金水道

    40、黄河的源流概况源头(巴颜喀拉山)、上中下游划分(河口、旧孟津)

    41、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渭河

    42、黄河的开发利用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

    43、珠江水系西江、北江、东江

    44、京杭运河六省市(京、津、冀、鲁、苏、浙)、五大水系(海黄淮长钱)

    45、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量、运速、运价)

    46、主要铁路干线5纵3横(京沪,京九,京广,焦柳,宝成-成昆、京包,陇海,浙赣-湘黔

    47、主要铁路枢纽北京、郑州、株洲、徐州、上海、商丘、南昌、洛阳、宝鸡、昆明等

    48、长江对外贸易港宜宾、重庆、宜昌、武汉、九江、芜湖、南京、张家港、南通、上海

    49、沿海十四个开放港口城市大秦天、烟青连,南上宁温,福广湛北。

    50、主要的商业中心上海、北京、天津、沈阳、武汉、广州、重庆、西安。

    51、主要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文化宝藏、革命圣地、民族风情。

    52、世界海陆分布陆地1.49亿平方千米,海洋3.61亿平方千米。

    53、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海沟、海岭

    54、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

    55、世界的国家和地区面积前六位的国家、人口超一亿的国家。

    56、世界地理分区的位置和范围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57、世界主要国家、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以上就是关于高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地理高二区域地理重要知识点(高二区域地理必考知识点)

    高二信息优化卷(信息优化卷语文)

    优化设计高二语文中册(优化设计高二语文中册答案)

    好看的手机字体(好看的手机字体推荐)

    滁州景观设计哪家实惠点(滁州园林景观建筑设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