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SEO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是心理学的知识,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内容是什么。埃里克森八阶段中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以及三个成年阶段。了解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呢!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是什么
埃里克森八阶理论是心理学领域著名的理论。但是并不是有很多人知道它的具体内容。那么,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是什么?
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成为心理社会发展。这些阶段包括童年的四个阶段、青春期的一个阶段以及成年的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这些应该完成的任务,如果任务得到恰当的解决,就能够获得较为完整的同一性。而核心任务失败的话,则会出现个人同一性残缺、不连贯的状态,因此核心任务的处理结果会影响人的一生。而且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这八个阶段紧密相连。
四个童年阶段包括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学龄初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以及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而一个青春期阶段为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三个成年阶段包括成年早期(18~40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成年期(40~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以及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童年阶段的发展重点
在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中,童年阶段是第一个阶段。那么,童年阶段的发展重点是什么呢?事实上,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中的童年阶段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婴儿期。这个阶段的儿童最为孤弱,所以对成人依赖性也最大,如果家长能以慈爱的方式来满足儿童的需要,他们就会对父母形成基本信任感。而如果他们的父母拒绝他们需要,儿童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第二个时期是儿童期。在这个阶段中,儿童迅速学会了走,爬,推,拉和交谈,形成许许多多的技能。他们不仅把这些能力应用于物体,而且还应用于控制和排泄大小便。换句话说,儿童现在能“随心所欲”地决定做还是不做某些事情。所以儿童从这时起就进入了自己意愿与父母意愿相互冲突的矛盾之中。
第三个时期是学龄初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检验了各种各样的限制,找到哪些是属于许可的范围,而哪些又是不许可的。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那儿童会以一种健康的独创性意识离开这个阶段。反之,儿童就会以缺乏自信心离开这一阶段。
第四个时期是学龄期。儿童在这一阶段基本上都是在学校进行学习,他们所学的最重要的是“体验以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如果儿童在这个阶段获得的勤奋感胜过自卑感,就能够以能力的美德离开这个阶段。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的贡献
既然埃里克森八阶理论有它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那么,埃里克森八阶理论的贡献有哪些呢?
埃里克森认为生命是由出生到死亡八个阶段所组成的。前面五个阶段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假定发生的时间几乎完全相同。至于这些阶段中发生的事情是什么,他们的看法却不同。而后面三个阶段是埃里克森自己提出来的,这是他对心理学重大贡献的一个方面。
埃里克森将自身的心理缺陷转变成了理论观点,而这一理论观点不仅对自身有助益,而且对他人也非常有价值。采纳了他的观点之后,我们要学会尊重各年龄段人的目标和愿望,那么我们会朝着无论在何处都要尊重所有人这一方向迈出巨大一步。在埃里克森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人格最迟定型于青少年期晚期。埃里克森独特而又创意的观点,使其他理论家打破了思维定势,看到了中年期级以后人格发展的可能性,同时打破了“老年人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他们早期生活事件预先决定的”这一观点,再也不会忽视老年人。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的局限性
虽然埃里克森八阶理论在心理学上有它的贡献,但也掩盖不了它的缺陷。那么,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的局限性是什么呢?事实上,埃里克森的理论与其他理论相比缺乏实践意义,没有涉及与之相关的治疗。而且,埃里克森的理论也不像其他理论,它相当少地被用于解决现实问题。
埃里克森缺乏高级训练,在其思维上很容易表现出来。他的理论缺乏特定的逻辑一致性。例如,在游戏学前期为什么选择“主动对内疚”这一描述?“自主”有一定逻辑合理性,但是“羞怯和疑虑”为什么能够代表儿童早期危机呢?“自卑”、“内疚”等的其他表示也同样适合。此外,“自主”的对立面是“依赖”,但是“依赖”的对立面也能够是“主动”。还有,“能力”看起来和“意志力”一样也符合儿童早期特征,这可能是陈词滥调。
此外,埃里克森对“忠诚”的界定方式与谈及方式并不一致,其概念似乎很模糊。就像埃里克森所指出的,如果忠诚与意识形态的接受有关,有的人可能会提出,是否把它放在青春期比较合适。或许,意识形态在少年时期就萌芽了,但是直到成年早期或者更晚的时候才会开花结果。
二、埃里克森心理学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包括机体成熟、自我成长、社会关系发展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
他把人一生分为八个发展阶段。
1、婴儿期(0~1岁),是基本信任对不信任的心理冲突阶段,这一阶段孕育“希望”。
2、儿童期(1~3岁),是自主对害羞和疑虑的冲突阶段。儿童反抗外界控制,说“不”。这一阶段产生“意志”。
3、学龄初期(3~6),是主动对内疚的冲突阶段。儿童的主动探究若得到鼓励,其主动性增强,更有责任感、创造力。这一阶段产生“目的”。
4、学龄期(6~12),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阶段。学业顺利则勤奋,学业不顺利则自卑。
这一阶段形成“能力”品质。
5、青春期(12~19),是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的冲突阶段。这一阶段形成“忠诚”品质。
所谓忠诚就是不顾价值系统的必然矛盾,而坚持自己确认的同一性的能力。
6、成年早期(19~25),是亲密对孤独的冲突。友谊爱情,冲破孤独,牺牲部分自我,形成亲密关系。
7、成年期(25~65),是繁殖对停滞的冲突。
繁殖包括哺育教养后代和提携后辈。这一阶段性形成关心和创造力品质。
8、成熟期(65~),是完美感与绝望感的冲突。完美感大于绝望感,则形成智慧品质,能够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生命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冲突,能够顺利闯关,才能形成健康人格。
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有些错过永难弥补。生命既脆弱又坚韧, 成长中不断吸纳能量修复自我。
每个生命内部的和谐构铸成整个社会的和谐。
愿每个生命都能被温柔以待。
三、艾利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具体有何内容?
埃里克森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被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八个阶段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每一个阶段的良好发展,会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 的作用;认为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要求不相适 应乃至失调 所致;人在克服心理与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获得积极的解决。
拓展资料:
爱利克·埃里克森介绍:
1.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1902~1994)美国神经病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1902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父母都是丹麦人。生父在埃里克森诞生之前就弃家出走了。他三岁时,母亲嫁给了一个名叫西塞多·洪柏格的儿科医生。 埃里克森在童年时期并不知道洪柏格不是他的亲生父亲。但他总是出现这种感觉:无论如何,他不属于父母亲,并幻想能成为“更好的父母”的儿子。埃里克森多年来一直沿用继父的姓,甚至在第一次写论文时还使用爱利克·洪柏格的名字。直到1939年他加入美国公民时,才改姓爱里克森。
2.爱利克·埃里克森那种不属于他的家庭的感觉为这样一种事实而不断加剧:母亲和继父都是犹太人,而他却由于斯堪狄那维尔血统长的身材高大,碧眼金发。在学校,人们说他是犹太人,而在继父的祖庙里,却叫他为异教徒。由此想来,为什么“同一性危机”的概念能成为后来爱里克森理论上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就不足为怪了。
大学预科毕业后,他违背继父要他成为一名医生的愿望,从事艺术专业,并周游整个欧洲大陆。
3.总的说来,爱里克森在校时不是一位杰出的学生,但他却有艺术天赋。
四、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而又合理的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个体解决危机的成功程序一般都处在从积极到消极的连续体的某一点上。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
1.信任与不信任(0--1岁婴儿期)感觉阶段
2.自主与怀疑(1--3岁)肌肉发展阶段
3.主动与内疚(3--6)性器官阶段
4.勤劳与自主(6--12)潜伏期
5.认同和角色混淆(12--20)从儿童向成人的转折期
6.亲密与孤独(20--40)成年早期的发展阶段
7.生殖与停滞(40--60)
8.自我整合与绝望(老年期)成熟阶段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根据这个理论,初中和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开始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切不可简单地将其当作“孩子”来看待,不要在其同伴或其他有关人员面前贬低或轻视他们。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而又合理的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个体解决危机的成功程序一般都处在从积极到消极的连续体的某一点上。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 1.信任与不信任(0--1岁婴儿期)感觉阶段 2.自主与怀疑(1--3岁)肌肉发展阶段 3.主动与内疚(3--6)性器官阶段 4.勤劳与自主(6--12)潜伏期 5.认同和角色混淆(12--20)从儿童向成人的转折期 6.亲密与孤独(20--40)成年早期的发展阶段 7.生殖与停滞(40--60) 8.自我整合与绝望(老年期)成熟阶段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根据这个理论,初中和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开始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在这当中,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切不可简单地将其当作“孩子”来看待,不要在其同伴或其他有关人员面前贬低或轻视他们。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说明
爱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爱里克森,犹太人,祖籍丹麦,生于德国,1933年定居美国。
师承于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 爱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但他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性”的方面,而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爱里克森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他认为每一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冲突解决的好,儿童相应地发展积极的方面,冲突解决的不好,就有可能影响儿童以后的发展。
1、信任对怀疑(0-1.5) 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婴儿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他们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他们的啼哭是否得到了注意,这都是生命发展中的第一个转折点。
需要得到满足的儿童,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指对他人的信任感,也指对自己的信任感。对那些受到适当关注的儿童来说,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的,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有一些婴儿从没有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关爱和照顾,这使他们产生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这些儿童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的,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如果儿童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
弹性儿童好的儿童大多数在幼年时获得了安全的养护。婴儿必须学会信任别人对他们基本需要的照料。
如果照料者拒绝或前后不一致,婴儿可能认为世界是危险的,这里的人是不可信任或不可靠的。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照料者。
2、自主对羞怯(1.5-3) 一周岁以后,儿童会主动形成一种与外界的关联感。他们想知道,我能做什么?外界的哪些东西是我能控制的?外界的什么东西控制着我?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常常要试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和大小。
形成了自主性的儿童,觉得自己是独立的,他们善于自我表现,富于自信心,父母的过度保护会阻碍这个年龄儿童自主性的发展。如果不允许儿童进行探索,不能获得个人控制感和对外界施加影响的认识,儿童就会产生一种羞怯和怀疑的感情。
在大人介绍自己时用手捂住自己脸的孩子,就是缺乏自主性的儿童。 该阶段大多数儿童产生的自我控制感是自由意志的开始。
具有较强自主性的儿童,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将很愿意掌握自己的命运,自信使他们能向艰难困苦挑战。相反,羞怯和怀疑的儿童将永远是追随者,他们依赖性强,缺乏果断性,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足够的自信,而这些正是激烈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这一阶段儿童出现自我控制的需要和倾向,渴望自主,除了养成适宜的大小便习惯、自我照料外,他主要已不满足于停留在狭窄的空间之内,而渴望探索新世界。幼儿能够更好的控制肌肉,肌肉能以自己的双脚走路,开始能够控制外部世界,凡事都喜欢自己动手而不愿他人的干预。
儿童必须学会“自主”—自己吃饭、穿衣、讲究卫生等等。如果不能实现这种自立,可能引起儿童怀疑自己的能力,感到羞耻。
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父母。现代父母的特点:干预太多。
3、主动感对内疚(3-6、7) 这一阶段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以外,开始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这时如果成年人过多的干涉,儿童将会缺乏尝试和主动性。艾里克森认为,个人未来在社会中所能取得的工作上,经济上的成就,都与儿童在本阶段主动性的发展程度有关。
儿童试图象成人一样做事,试图承担他们能力所不及的责任。他们有时候采取的目标或活动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是冲突的,这些冲突可能使他们感到内疚。
成功地解决这些危机要求达到一个平衡:儿童保持这种主动性,但是要学会不侵犯他人的权利、权益和目标。主要的社会动因是家庭。
成功形成主动性是产生雄心壮志和目标感的关键。随着儿童主动性的发展,随着儿童主动性的发展,他们体会到一项任务完成的喜悦,否则,会产生内疚感,缺乏主动性,总是依赖别人。
这种主动感是指导儿童以后成功的关键。 4、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 儿童都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做不了的,但不久,他们开始与别的孩子展开竞争,不可避免到遇到成功或失败,如果体验到成功,他们的竞争意识就会不断增强,这为他们以后积极进取打下了基础。
如果失败了,就会体验到一种无能感,对以后的生活期望都不高。这一时期形成了勤奋感和对自己力量和能力的信任感。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希望通过自己勤奋的活动以获得成功,这一阶段属于学龄期,儿童依赖的重心已由家庭转向外部世界,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溯源于本阶段的勤奋感。儿童必须掌握重要的社会和学习技能。
这一阶段儿童经常将自己与同伴相比较。如果很勤奋,儿童获得社会和学习技能,从而感到很自信。
不能获得这些技能会使儿童感到自卑。主要的社会动因是老师和同伴。
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对“我是谁”的回答,如果是成功的,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就建立了,理解自己是怎么样的人,接受。
什么是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阐述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由生物、心理和社会等三方面因素制约的人格和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而又合理的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个体解决危机的成功程序一般都处在从积极到消极的连续体的某一点上。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
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自我过程,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的和整合的作用。每个人在生长过程中,都普遍体验着生物的、生理的、社会的事件的发展顺序,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
在《儿童期与社会》这本书里,他提出了“人的八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建立了自己的发展理论。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是从出生到2岁。
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婴儿从生理需要的满足中,体验着身体的康宁,感到了安全,于是对其周围环境产生了一种基本信任感;反之,婴儿便对周围环境产生了 不信任感,即怀疑感。
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约从2岁到4岁。 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艾里克森认为这时幼儿除了养成适宜的大小便习惯外,他主要已不满足于停留在狭窄的空间之内,而渴望着探索新的世界。这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解决,对于个人今后对社会组织和社会理想的态度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未来的秩序和法制生活作好了准备。
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从4岁到7岁左右。 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弗洛伊德认为这个阶段是产生俄底普斯情结的时期,对此,艾里克森的看法不同于弗洛伊德。他认为,男女儿童虽对自己的异性父母产生了罗曼谛克的爱慕之情,但能从现实关系中逐渐认识到这种情绪的不现实性,遂产生对同性的自居作用,逐渐从异性同伴中找到了代替自己异性父母的对象,使俄底普斯情结在发展中获得最终的解决。
本阶段也称为游戏期,游戏执行着自我的功能,在解决各种矛盾中体现出自我治疗和自我教育的作用。艾里克森认为,个人未来在社会中所能取得的工作上、经济上的成就,都与儿童在本阶段主动性发展的程度有关。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从7岁到12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学龄期儿童的社会活动范围扩大了,儿童依赖重心已由家庭转移到学校、教室、少年组织等社会机构方面。艾里克森认为,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习惯都可溯源于本阶段的勤奋感。
第五阶段为青年期,从12岁到18岁。 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这一阶段艾里克森提出了“合法延缓期”的概念,他认为这时的青年承继儿童期之后,自觉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义务,感到要作出的决断未免太多太快。因此,在作出最后决断以前要进入一种“暂停”的时期,用以千方百计地延缓承担的义务,以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
虽然对同一性寻求的拖延可能是痛苦的,但它最后是能导致个人整合的一种更高级形式和真正的社会创新。 如果说以上五个时期是针对弗洛伊德的五个阶段提出的,那么以下的三个阶段就是艾里克森的独创。
由于这三个阶段,使他的发展理论更加完善。 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从18岁到25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艾里克森认为这时青年男女已具备能力并自愿准备着去分担相互信任、工作调节、生儿育女和文化娱乐等生活,以期最充分而满意地进入社会。这时,需要在自我同一性的巩固基础上获得共享的同一性,才能导致美满的婚姻而得到亲密感,但由于寻找配偶包含着偶然因素,所以也孕育着害怕独身生活的孤独之感。
艾里克森认为,发展亲密感对是否能满意地进入社会有重要作用。 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约至50岁,主要为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这时男女建立家庭,他们的兴趣扩展到下一代。这里的繁殖不仅指个人的生殖力,主要是指关心建立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需要,因此,有人即使没有自己的孩子,也能达到一种繁殖感。
缺乏这种体验的人会倒退到一种假亲密的需要,沉浸于自己的天地之中,只一心专注自己而产生停滞之感。 第八阶段为老年期(成年晚期),直至死亡,主要为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这时人生进入了最后阶段,如果对自己的一生周期获得了最充分的前景,则产生一种完善感,这种完善感包括一种长期锻炼出来的智慧感和人生哲学,伸延到自己的生命周期以外,与新的一代的生命周期融合而为一体的感觉。一个人达不到这一感觉,就不免恐惧死亡,觉得人生短促,对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
艾里克森的发展渐成说有着自己的特色而不同于别人,可以说他的发展过程不是一维性的纵向发展观——一个阶段不发展,另一个阶段就不能到来;而是多维性的,每一个阶段实际上不存在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的方向问题,即发展方向有好有坏,这种发展的好坏是在横向维度上两极之间进行的。
简述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这种对人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青年时期发展起来的统一性的基础。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该阶段的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该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悟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以上就是关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