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经济增长的三个指标(经济增长的四个指标)

    发布时间:2023-04-18 19:59:40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48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经济增长的三个指标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SEO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经济增长的三个指标(经济增长的四个指标)

    一、宏观经济三大基本指标是什么

    1、 本地生产总值,即本地生产总值

    2、 价格指数,包括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购买价格指数

    3、 失业率

    拓展资料:衡量宏观经济的三个指标

    一、 GDP是国民生产总值。

    1.GDP分类

    用于衡量宏观经济状况的GDP分为四类:

    +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所谓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后所能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即经济潜力;实际GDP是社会的实际GDP。

    潜在GDP与实际GDP的比较可以反映社会宏观经济状况:

    潜在GDP=实际GDP。这表明社会经济潜力已得到充分发挥,是最理想的经济运行状态。潜在GDP>实际GDP。这意味着,如果有巨大的经济潜力,但实际生产的东西较少,就会出现经济萧条和市场收缩,这被称为经济收缩或经济过冷。

    潜在GDP<实际GDP。这意味着经济潜力很小,但实际生产的东西很多,而且会出现通货膨胀,这被称为经济过热。名义GDP和实际GDP。所谓名义GDP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值;所谓实际GDP是以基准年价格计算的GDP值。基准年是以某一年的价格为固定价格,并以此价格计算未来每年的GDP。

    通过比较实际GDP和名义GDP,我们可以知道价格是稳定的,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

    二、 物价指数

    1.消费物价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它是整体物价指数中最重要的一项。

    → 仅限消费品

    CPI只计算消费品的价格变化,而不计算其他产品的价格变化。在中国,CPI仅反映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八类商品的价格。

    → 只计算零售价格

    CPI仅以零售价格为统计标准。换句话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获得的商品价格是CPI的统计基础。

    2.生产者价格指数

    → 仅用于生产资料

    生产者价格指数,也称为批发价格指数,只计算生产资料的价格,而不是消费品的价格。例如,计算钢铁和煤炭的价格。

    → 只计算批发价

    由于生产资料以批发的形式出售,因此PPI的统计标准是批发价格而不是零售价格。

    三、 失业率

    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各国将人口分为两类:工作年龄人口和非工作年龄人口,但分类标准不同。例如,在中国,18-60岁的人口称为工作年龄人口,其他年龄的人口称为非工作年龄人口;在美国,工作年龄人口指的是16-65岁的人,其余的人口称为非工作年龄人口。

    所有劳动适龄人口分为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非劳动力人口分为三类:第一类,普通学校的学生虽然是成年人,但仍在接受教育;第二,丧失工作能力的人,如残疾人;第三,自愿放弃劳动机会的人,如全职妻子。劳动力分为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

    所谓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失业率=失业/劳动力

    二、国民经济增长的七大指标是什么?

    一、 关于主要指标

    国民经济指标非常多,仅《中国统计年鉴》中发布的统计指标就有数千个。就宏观经济指标来说,至今国际上也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宏观调控指标体系。经过长期探索,并借鉴一些国家的经验,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这里重点报告一下这四大指标。

    (一)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是一个宽泛、综合的概念,是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所以,几乎所有国家都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考察经济增长的最常用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GDP代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成果,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也就是当期新创造财富(包括有形和无形)的价值总量。国内生产总值是对一国总体经济运行表现作出的概括性衡量,具有国际可比性,是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最重要的总量指标,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并作国际比较。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把GDP称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GDP核算有三种方法:一是生产法,由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总和来表示,各产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是各产业总产值减去中间消耗;二是收入法,用劳动者(个人)收入、国家税收(含规费)、企业利润和折旧的总和来核算;三是支出法,用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净出口几项的总和来核算。实际上,任何国家的核算结果都不可能绝对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但只要按照科学的态度去做,核算出的GDP及其增长率是可以基本反映总体经济增长水平和发展趋势的。

    GDP是考察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万能的。一是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二是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三是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四是不能反映社会财富的总积累,五是不能衡量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如果只注重经济总量和速度的增长,而不顾资源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就有可能造成经济增长了,而人民生活质量却下降了的局面,甚至经济本身也不可能持续增长。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对待GDP。既需要高度重视它,却又不能片面地去追求其增长速度。

    很多人都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我国各地区GDP的汇总数比国家核算的GDP数要大。从2000到2003年,各省区市核算的GDP增长速度的平均数,比国家统计局核算的全国数分别高出1.7、2.0、2.6和2.8个百分点,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价格因素。以前地方统计工业产品大多使用1990年不变价,而十几年来工业产品的结构和内涵已发生很大变化,国家统计局在核算时考虑了这些因素,做了适当调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统计局决定从今年起全国和各地区工业和农业不变价增加值一律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以解决这一问题。二是跨地区的人员、物资、资金流动规模越来越大,在地区核算中是难以区分的,往往出现重复计算的问题。跨地区的大公司(企业集团),其总公司和分公司的经营活动在地区核算中也容易产生重复统计的现象。三是统计方法不同。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很多地区还沿用全面报表数据进行统计。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下工业则是通过直属企调队抽样调查资料进行计算的。四是统计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的统计网络还不能完全覆盖第三产业的各个方面。由于第三产业统计领域的薄弱,为地区调整核算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往往“总量不够三产凑”。五是受年初预期目标的影晌。各级政府制订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往往自上而下层层加码,于是统计数据就相应层层加“水”。多年来的数据显示,各省区市汇总GDP增长率高于全国核算数2个百分点左右,而省内各地市汇总的增长率又高于省级核算数2个百分点左右,各县级汇总的增长率又高于市级核算数1~2个百分点。六是思想认识有偏差。有的地方按GDP增长率等指标排队,统计数据成了基层干部的“政绩单”,上报数字时往往左顾右盼,相互攀比,甚至不惜弄虚作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改革统计体制,加强基础工作,改进统计方法。比如,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实行GDP下算一级的办法。美国、德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各州、省都不进行本地区GDP的核算,而是由国家统计部门统一核算后分解到各地区。省对地市也下算一级。同时,国家统计局正在从数据采集、方法制度以及信息发布等各个环节积极推进GDP核算制度的改革。

    另外,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正在积极开展绿色GDP的研究。绿色GDP是在传统GDP数量的基础上,扣除或增加环境、资源和生态变化的价值量因素。但具体核算非常困难,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真正实施,都处于研究阶段。去年,国家统计局已经会同有关部委、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等单位,就绿色GDP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作为一个过渡性措施,我们在2003年统计公报中已设立了一个“卫星账户”指标体系,即在公布GDP数据等各项指标的同时,把环境、资源、生态等的变化情况单列出来,由此可以看出为实现经济增长在这些方面付出的代价,以警示世人;或者反映出在这些方面取得的成果,以激励大家。

    (二)就业

    就业状况通常用失业率来衡量。目前我国主要使用城镇登记失业率来反映。2003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反映就业情况。比如,外来劳动力中的失业人员、不愿进行登记的失业人员和已经登记失业但实际处于隐性就业的人员还不能得到完全反映。所以,还需要按国际通用做法建立劳动力调查制度,通过科学设计调查方案,采取抽样调查的办法,获得调查失业率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作了长期探索,并在部分地区作了试点。从几年的试点情况看,调查数据可以基本反映我国劳动力就业情况,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有关依据。2000年人口普查的直接调查失业率为7.12%,据今年5月对48万个样本量调查,与国际同口径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未公布),比登记失业率高一些。最近,统计局已与发改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名就建立劳动力调查制度问题向国务院提交了报告,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技术准备已完成,一经批准很快就可以在全国城镇开展调查失业率的统计工作。为满足有关部门用于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和对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帮助的需要,登记失业率统计还将继续保留。

    (三)价格

    目前,我国从生产、建设领域到流通、消费领域,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价格指数体系。主要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业生产价格指数、工业品价格指数(包括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

    这里仅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代表作一说明。该指数反映城乡居民购买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是分析和制定货币政策、价格政策、居民消费政策、工资政策以及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个重要依据。按国际惯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还是反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的调查范围是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的全部商品和服务项目,主要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和文化用品、居住等八大类。根据全国550个市县、近12万户城乡居民家庭(其中城市5万户、农村7万户)的消费支出资料,并结合相关市场资料,从中选取了251个基本分类、约700个品种、120万个以上价格,作为经常性调查项目,并计算其相应的权数和指数。具体是由国家统计局直属的全国调查系统以定时、定点、定人的直接调查方式采集数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品类的权数已由1995年的91.0%下降到2004年的76.64%,其中粮食的权数相应由6.37%降到3.12%;而服务类的权数则由1995年的9.0%上升到2004年的23.36%。我国选用的品种数、调查价格数、调查地区数都比西方国家多,计算方法也采用了国际通用的链式拉氏公式。经国际专家严格论证,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品价格指数已登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全球数据通用公布系统(GDDS)网站,因此不仅具有法定的权威性,而且方法是科学的,结果也是可信的。

    (四)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商品、服务贸易和资本流动的结果。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保持国家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形势下,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对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更有重要意义。当然,适度的顺差或逆差是允许的。

    国际收支平衡由经常项目(主要是货物和服务进出口,生产经营要素收入)、资本项目和统计误差三个部分组成。

    由于国际收支表一般比较滞后,我国在月度、季度分析中经常通过进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国家外汇储备等情况来观察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通过全面报表层层上报汇总得出,按月公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是今年开始采用的新口径,与原来的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相比,增加了城镇集体、私营个体投资以及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的投资。目前(2004年一季度)约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0%。二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只有季度数据。所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只有季度数据。固定资产投资额不能等同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GDP核算中的数据,要在固定资产投资额中扣除土地购置费、旧建筑和旧设备的购置费等项目,因为这些不属当期新增财富。同时,还要加上商品房销售增值等项目。

    (六)工业增加值

    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二是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指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的增加值,是通过全面报表取得的,为月度公布指标。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是年产品销售收入低于500万元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增加值,是采用抽样调查取得的,为季度公布指标。目前(2004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总的工业增加值约近70%。

    (七)居民收入

    通常分别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表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农村住户人均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了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赠送农村外部亲友等支出费用后的收入总和,反映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情况。在季度调查中,只有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指标,它与人均纯收入的区别在于没有包括实物性收入,没有扣除相应的生产费用支出。社会上常有人反映统计局发布的居民收入数与他们自身的情况差别很大,于是批评统计部门数据不真实。而我们公布的是全国平均数,具体个人一般是难以完全对号入座的。平均数也确实掩盖了收入分配的差距。

    三、宏观经济三大指标是什么

    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指标是体现经济情况的一种方式,主要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与紧缩、投资指标、消费、金融、财政指标等。

    宏观经济指标对于宏观经济调控起着重要的分析和参考作用。

    中文名

    宏观经济指标

    外文名

    Macroeconomic indicators

    包括

    国民生产总值、投资指标等

    作用

    对宏观经济调控起分析和参考作用

    快速

    导航

    指标解读

    分析方法

    中国指标

    主要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段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运行规模的最重要指标。我们通常用支出法来衡量国内生产总值。所谓支出法就是通过计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国内生产总值。在现实生活中,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包括四个部分:居民消费支出、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用某种价格指数衡量的物价水平的持续、普遍、明显地上涨。我们通常用消费物价指数来反映通货膨胀水平。消费物价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一般是用当年某一时期的价格水平跟过去一年同一时期的价格水平相比较获得的,该指数用来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用支出的影响程度。通货膨胀不但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还会影响个人的投资。

    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反,是指在现行物价水平下,一般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超过需求量,货币数量比商品和劳务少,物价水平下降。通货紧缩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表现为投资机会减少,投资收益下降,信贷增长乏力,企业开工不足,消费需求减少,居民收入增加速度缓慢等迹象。

    宏观经济指标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之间的对比关系。收支相等称为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大于支出称为国际收支顺差,支出大于收入称为国际收支逆差。一个国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稳定的表现。

    投资指标

    投资指标是指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示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投资方向的综合性指标。按照管理渠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为基础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个部分。

    共2张

    宏观经济指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所计量的是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销售给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销售给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用做非生产经营性的消费品的总和。它是研究居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和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它是指某一时间点城乡居民存入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储蓄金额。

    金融指标

    金融指标包括利率、汇率、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金融资产总量等。

    宏观经济指标

    财政指标

    财政指标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财政收支平衡是最佳状况,所谓平衡就是收支相抵,略有节余。如果国家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我们称之为财政赤字。中央政府一般通过发行公债(国债)的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

    四、关于国民经济的几个关键指标有哪些?

    国民经济的关键指标有:

    1、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2、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3、支出国内生产总值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

    4、最终消费

    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5、居民消费

    指常住住户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按市场价格计算,即按居民支付的购买者价格计算。

    6、政府消费

    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前者等于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减去政府单位所获得的经营收入的价值,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等于它的经常性业务支出加上固定资产折旧;后者等于政府部门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减去向住户收取的价值。

    7、资本形成总额

    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加存货的变动,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

    8、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指常住单位购置、转入和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扣除固定资产的销售和转出后的价值,分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无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娱乐和文学艺术品原件等获得减处置。

    9、 存货增加

    指常住单位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存货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上升,负值表示存货下降。它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存货,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等存货等。

    10、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指货物和服务出口减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出口包括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进口包括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由于服务活动的提供与使用同时发生,因此服务的进出口业务并不发生出入境现象,一般把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服务作为进口,非常住单位从本国得到的服务作为出口。货物的出口和进口都按离岸价格计算。

    11、 劳动者报酬

    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等。对于个体经济来说,其所有者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不易区分,这两部分统一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

    12、 生产税净额

    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生产、销售和从事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收入转移,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亏损补贴、粮食系统价格补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收入等。

    13、 可支配总收入 指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总收入基础上通过经常转移后所获得的收入。这部分收入用于最终消费和储蓄。

    14、总储蓄 指可支配总收入扣除最终消费后的余额。

    以上就是关于经济增长的三个指标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杭州民营经济(杭州民营经济全国第一)

    杭州经济环境分析(杭州经济环境分析论文)

    经济书籍排行榜2015(经济书籍排行榜2015版)

    济南市餐饮品牌设计(济南市餐饮品牌设计公司)

    一句话赞美杭州(赞美杭州最经典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