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西湖断桥的结构
杭州西湖建筑结构特点(杭州西湖建筑结构特点介绍)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西湖建筑结构特点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杭州建筑特色介绍?
说起杭州建筑特色,最为有名的就是瑶琳仙境、雷峰塔、六和塔、灵隐寺等杭州标志性建筑。杭州市,简称杭,浙江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以下是中达咨询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杭州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杭州建筑特色——灵隐寺
灵隐寺简介: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灵隐寺地处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浙江灵隐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
灵隐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直指堂(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联灯阁、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现任方丈是光泉法师。
杭州建筑特色——灵隐寺
灵隐寺建筑格局:
综述
灵隐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础上陆续修复再建的,寺庙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灵隐景区总体占地面积约2577000平方米。灵隐寺布局与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全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三大殿。
灵隐寺总体规划是沿中轴线形成五层格局: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藏经楼(下设法堂)-华严殿。同时向两翼布局,先后建成线刻五百罗汉堂、道济殿(现称济公殿)、客堂(六和堂)、祖堂、大悲阁、龙宫海藏(藏品陈列);并于原罗汉堂遗址重建五百罗汉堂,陈列平均身高1.7米的五百青铜罗汉,堂中央另建12.6米高的四大名山铜殿(已列为吉尼斯纪录),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此外,每进殿堂建有宽敞平台,美化古刹环境。先后建成了大型《心经》壁、百狮群雕等,并于五百罗汉堂西北建冽泉,借假山叠石形成自然瀑布流入阿耨达池,池边建有“具德亭”,以纪念清初具德中兴灵隐之功。
杭州建筑特色——灵隐寺
灵隐寺建筑景点:
飞来峰奇石嵯峨,钟灵毓秀,在其岩洞与沿溪的峭壁上共刻有五代、宋、元时期的摩崖造像345尊,其中尤以元代藏传佛教(喇嘛教)造像最为珍贵,堪称中国石窑造像艺术中的瑰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禅宗五山之首,飞来峰石刻造像是中国南方石窟艺术的重要作品,这些雕琢于石灰岩上的佛像时代跨度从五代十国至明,在470多尊造像中,保存完整和比较完整的有335尊,妙相庄严,弥足珍贵。其中年代最早的是青林洞入口靠右的岩石上的弥陀、观音、大势至等三尊佛像,为公元951年所造。而卢舍那佛会浮雕造像则是北宋造像艺术中的精品。最为人所知的,莫过于大肚弥勒和18罗汉群像,此为飞来峰摩崖石刻中最大的造像,也是国内最早的大肚弥勒造像。佛像雕刻生动传神,坐于佛龛中的大肚弥勒坦跣足屈膝,手持数珠,袒胸鼓腹而开怀大笑,将“容天下难容事,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周围并环十八罗汉,也是神情各异,细致生动。元代的100余尊汉、藏风格的石刻亦容相清秀,体态窈窕,为佛教艺术之鸿宝。
据前人记载,飞来峰过去72洞,但因年代久远,多数已湮没。仅存几个洞,大都集中在飞来峰东南一侧。最南端一个叫青林洞,洞内有石床、手掌印,传说石床为“济公床”,后掌印为 “济公手掌印”。此外, 还有玉乳洞、龙弘洞、 射旭洞等。
杭州建筑特色——灵隐寺
灵隐寺建筑文物:
2013年5月3日,灵隐寺石塔和经幢西湖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1月9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室发布了《国家宗教事务局关于进一步推动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庙工作通知》,其中就提出了规范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规范烧香行为。从2014年开始,杭州市提出了“文明敬香”的倡导,灵隐寺内不再出售明火类香烛,改为赠送三支清香。
灵隐寺2015年在进门和出口安装了电子计数器,能够实时监测寺庙游客数量,一旦寺庙里超过5万人,就会减缓门票的出售速度,以保证正常游览秩序。寺庙内大殿外还会设置“回”字型的入口,以便控制各大殿内游客的人数。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二、西湖断桥的结构特征
现在的西湖断桥,为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八点八米,宽八点六米,单孔净跨六点一米,沥青路面和条石挡
三、西湖断桥的形状和特点
西湖断桥的形状:
西湖断桥位于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一端跨着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桥堍有御碑亭等亭轩建筑,面临里西湖,与宝石山、保叔塔隔湖相对,山、塔、湖、亭、桥与湖边桃、柳组成一幅如画景色,十分迷人。
西湖断桥的特点:
传说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确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现在的断桥,是1941年改建,五十年代又经修饰。桥的东北有碑亭,内立“断桥残雪”碑。
扩展资料:
西湖断桥的成就:
“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2011年北京时间6月25日凌晨零点,正在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申遗的西湖,也是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
西湖断桥的传说:
断桥的闻名还因了中国著名的汉族民间爱情传说《白蛇传》,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明人洪丞《断桥闲望》诗云:“闲作步上断桥头,到眼无穷胜景收。细柳织烟丝易,青屏拂鸟影难留。斜拖一道裙腰绕,横着千寻境面浮。投者近来忘俗累,眷怀逋客旧风流。”
翻译:间作步上断桥头,到眼睛无穷胜景收。细柳编织烟丝容易,青屏拂鸟影难留。斜拖一条裙子腰间绕,横着千寻境面浮。投者近来忘俗累,眷怀拖欠客旧风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湖断桥
四、西湖断桥的结构
现在的西湖断桥,为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八点八米,宽八点六米,单孔净跨六点一米,沥青路面和条石挡。西湖断桥长一公里,是西湖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界线,一边接着北山路,一端连着白堤,是来往孤山的一必经之路。
西湖断桥位于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一端跨着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经建成,宋代称保佑桥,元代称段家桥。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它的名气最大。今桥为1941年重建。桥畔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断桥残雪碑亭。
断桥残雪景观内涵说法不一,一般指冬日雪后,桥的阳面冰雪消融,但阴面仍有残雪似银,从高处眺望,桥似断非断。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
西湖断桥由来
杭州有三怪“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孤山不孤”,第一怪说的就是断桥。
传说中,白娘子和许仙就是在断桥相识的,并且也是她后来大战秃驴法海的主要战场。话说回来,这断桥远远看过去像是断了一截,但走近一看却是完整无缺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断桥”不能单独拿出来说,有个词语叫“断桥残雪”,说的是冬天的时候,西湖的湖面结了冰,断桥和湖面上都飘满了白雪,远远望去,断桥的一部分和西湖融为一体,看起来桥好像是断了一部分一样,让人惊叹不已!
到了夏天,西湖的湖面波光粼粼,断桥又都是由青砖、白砖建成,在阳光的折射下,和湖水的色差相距不大,所以当一个人站在雷峰塔上边俯看风景时就会发现断桥的一部分桥面好像和西湖的湖水融合在一起,让人感觉这是一座断桥孤零零地矗立在湖面上。
此外,“断桥”名字的由来,也有另外一个故事。相传很久以前,西湖旁住着一对姓段的夫妻,他们心地善良,依靠卖酒为生。有一天他们救助了一位白发老人,却没想老人居然是神仙。为了表示答谢,老人给了他们用来酿造神酒的仙丹,夫妻俩从此生意兴隆。
老人离开的时候,不小心把西湖上的小木桥桥板踩断了,夫妻俩为了报答老人和方便乡亲,就出资建桥,大家就把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又取了“段”字的谐音“断”,称它为断桥。
传说虽然没办法考究,但也为西湖断桥增添了几分浪漫神秘的气息,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游客慕名而来,想一睹断桥的风采。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西湖断桥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西湖建筑结构特点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