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林徽因纪念碑位置(西湖边林徽因纪念碑)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西湖林徽因纪念碑位置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回乡记12:林徽因故居
亦明自小在耀城长大,但有很多巷子他也从没去过。
这天他看到路边指示牌,才第一次走进位于阳门前政府广场旁边一条名为西仓巷的窄巷。
巷子里面很窄很长,弯弯曲曲,最多容纳两个电单车并排出入。很多住户门口都贴着出租内容的打印纸。巷子尽头就是要参观的地方,林徽因故居。
亦明看到门口的提示牌上写着9点上班,现在离9点还有两三分钟。他在门口等到9点多一点,看纪念馆里面没动静,就准备敲门进去。轻轻一碰门就开了,原来门是虚掩的。
进到门里迎面是一个影壁,后面有一座亭子。整个院落空无一人,他看到旁边一个桌子上有个本子,上面登记的是参观游客的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查看日期,昨天有一位游客参观过,再往前也是就一天一位游客,6月整月也就只有两三个游客。看来到这里参观的人确实不多。
他等了几分钟,没见到人出来,就进到门洞里。门洞两边墙上分别是林徽因,梁思成的个人简介。看了几分钟,从里面走出来一个50多岁的中年男子,戴着口罩,穿着一身黑色的制服。
“带身份证了吗?”男子问道。
“没带身份证。”
“没带身份证不能参观!”
“你这是哪里的规定?”亦明听着有点生气。
“”我就是规定!”男子理直气壮地说。
“”你是什么规定?”亦明更加生气。
男子问亦明有身份证照片没有,他就在手机里面查找。
男子又让他先扫码,绿码和行程码。
“如果有外地出行记录必须得有核酸报告才能参观。”男子又补充道。
亦明心里有些担心,想着这次参观不了了。因为他从外地回老家才几天。
让他意外的是,他的行程码只显示本地的行程记录。这让他暗自高兴。原来行程码最近改版了,由之前的14天改为7天。他回来刚好超过7天,所以行程码显示只有本地记录。
亦明在手机里翻了半天没找到身份证照片。男子有些不耐烦,挥了挥手说,算了算了,进去参观吧。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两次来耀城考察药王山石刻、佛像。两次考察都居住在如今这座已变成纪念馆的民宅里。
纪念馆中有一张照片,是林徽因站立在野花丛中,背景是耀城的城墙。如今高大的城墙已难寻踪影,只能从照片里去想象当年的风采。
如今的房间都是新翻修的,已经看不出原来老房子的容貌。
在参观过程中,亦明发现耀城有很多清末民国时期的老民居,都是当时做官有钱人修建的,到了子孙后辈没落了,这些房子也跟着衰败了。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从那些照片上的建筑细节能想象出,当时那些民居都是富丽堂皇,雕梁画栋,现在都成了大杂院,很多都已经倒塌,面目全非。
其实亦明小时候经常见到这些老民居。都是那种大青砖盖的瓦房,没想到现在都成了文物保护起来。
纪念馆称为林徽因纪念馆,而不称林徽因梁思成夫妇纪念馆。亦明猜想可能是林徽因的名气更大一些。
林徽因是美貌与智慧集于一身的才女,与徐志摩的关系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其实她是一名优秀的建筑学家,参与设计了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
参观完毕,亦明正准备出去,看到刚进门的那个男子坐在办公室里。他想到刚才那一幕,越想越气,跑进办公室和男子理论一番。
“”你刚才说你就是规定,啥意思?”亦明质问道。
没想到男子矢口否认,并说道:“你没进门前我就知道了,你在门口转了半天,我这都有监控,你进来又在院子里转了一会。”
亦明想,你这人可真有意思,我进来参观,你也不赶紧出来招呼一下,就坐在办公室看监控。
“出示身份证是上面公司的规定。”男子解释道。
“现在疫情期间,去哪里首先要看的不是身份证,而是绿码吧。而且来这里的大多是本地居民,谁出门逛街还带个身份证?”亦明对他这个出示身份证的规定很不理解。
“这个我不管,这是上面的规定,我只是照着执行。”男子继续说道,“你不带身份证,在这里不小心磕磕碰碰了谁能负责?”
听到这话亦明更生气。“你这是合规但不合情,扫的绿码上面都有身份证号。而且你以为出示身份证就一定安全可靠,别人给你个假身份证你能知道吗?你这都有摄像头,现在大数据这么厉害,公安一查图像就出来了,还非得要个身份证。”
亦明回家后反思这件事。后面那些话根本不应该,也不值得跟那个男子说,完全是浪费自己的时间给自己添堵。
别人也是按规定没有错,自己为什么又要去跟他理论一番呢?纵然他的态度不是很好,你又不是他的领导,他凭什么对你态度好呢?你又不给他发工资。
二、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下葬在哪里
都葬在了八宝山。
林徽因去世后入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鉴于她曾参加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该建筑委员会决定,把林徽因亲手设计的一方富于民族风格的花圈与飘带的汉白玉刻样移做她的墓碑。碑上镌刻着“建筑师林徽因之墓”字样。
按照梁、林夫妇此前约定的“后死者为对方设计墓体”的承诺,梁思成亲自为妻子设计了墓体——一位美丽的诗人与建筑学家就此长眠。
悼唁仪式上,众多新朋故旧、好友学生送来了花圈挽联,最醒目的当是林徽因生前的挚友金岳霖与邓以蛰联名撰献的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1984年10月19日,一代哲学大师,世之罕见的孤独的爱情行旅和浪漫骑士,终生未娶的金岳霖在北京寓所去世,终年89岁。死后亦葬在八宝山,在梁林的墓旁边。
扩展资料:
三个人墓在一起的原因:
梁思成、林徽因生前与金岳霖交情甚好,两家住宅也很近,并且在林徽因去世后,金岳霖还与梁思成及其子女一起居住,梁思成的儿女还喊金岳霖“金爸爸”。死后还能安葬在一个地方,无疑也是一种慰藉。
林徽因墓地,坐落于八宝山公墓一处,看墓前的鲜花就知,来祭拜她的人非常之多。
林徽因的墓在八宝山的墓区,而梁思成在骨灰堂区,两人虽未合葬,但也只有一步之遥。
另一位林徽因的追求者金岳霖,作为中国有名的哲学家,也安葬在八宝山公墓,与林徽因、梁思成是很毗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徽因
三、林徽因个子有多高
林徽因个子有162cm左右 。
有资料记载,冰心在填履历资料身高一栏的时候,填的是156cm,冰心和林徽因两人没有站立的合影,而陈意分别与冰心、林徽因合过影,陈意曾经出席冰心和吴文藻的婚礼。
并且留有合影,陈意身高和冰心相差无几,做了个粗略版的对比,可以看出林徽因要比陈意高出6公分以上,因此推测林徽因身高在162cm左右。
林徽因出生于西子湖畔,带有了西湖的灵秀、美丽和轻灵,在现如今的杭州市花港公园有林徽因的纪念碑,纪念碑有林徽因的剪影和她的文字,林徽因在西湖的剪像雕塑高度是162左右,据说是按照林徽因的身高来制作的,可见这个身高是比较可信的。
林徽因的身高并没有准确记载,根据合影推测,身高在160cm到165cm之间,然而只是猜测,其实不管林徽因身高多少,都不影响她在众人心中的地位。
林徽因一生做了诸多了不起的事情,学新学、游学欧洲、创作诗歌小说、设计英雄纪念碑和国徽、主持挽救景泰蓝传统工艺、和丈夫梁思成实地勘察古建筑等。
她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卓越不群的建筑师,她有着出众的才能,倾城的容貌,是那个时代极为杰出的才女,她是个传奇的女性,更是个值得仰慕的女性,也始终是那个独一无二的林徽因。
四、林徽因和陆小曼的墓地差距有多大?一座葬入八宝山,一座杂草丛生
陆小曼、林徽因,这两人是民国时期最有名气的名媛之一,两人一生之中都有无数的追求者,两人和徐志摩的感情又是中国人津津乐道的谈资。两人生前的差距就很大,林徽因是梁思成的心头肉,被梁思成宠上天去了,自身又是著名建筑家。陆小曼这边却整日吸大烟,和徐志摩混日子,自己的身份说到底就是个流量名人。
两人去世后的待遇也相差极大,林徽因的成就现在还在中国建筑 历史 上璀璨,而陆小曼顶多是人们聊到徐志摩的时候会提一嘴。两人的坟茔的规格更是天壤之别,陆小曼的墓里连尸首都没有,而林徽因则葬入了八宝山革命公墓。
1955年的愚人节4月1日,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在京离世,她的丧事由林徽因治丧委员会料理,这本身就是极大的殊荣,很多领导人才能启用“治丧委员会”这种规格,可见林徽因的地位成就是得到了国家认可的。
林徽因在八宝山的墓地是由丈夫梁思成亲手设计的,墓地的汉白玉基座也是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出自同一块石料,这是国家特许的,为了纪念林徽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所做出的贡献,墓地典雅大方,墓碑是丈夫亲手描绘的花纹,上书“建筑家林徽因之墓”。
反观陆小曼的一生就落魄了许多,陆小曼生前只是交际场上的名媛,自身没有多少真材实料。她和徐志摩的婚姻在当时也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甚至梁启超作为证婚人都在婚礼上训斥他们,要他们检点自己的过失,恪守妇道。
不过梁启超的劝告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婚后的陆小曼依旧放荡不羁,常年混迹在烟馆里抽大烟,据说晚年的时候牙齿都发黑了。徐志摩更是为了维持两人的生活开支拼命写稿子赚钱,最后坠机身亡。
徐志摩去世时,陆小曼年仅28岁,但是她终身没有再嫁。1965年,陆小曼去世。她的遗愿是想要葬入徐家墓地被断然拒绝了,而陆小曼身边也没有亲眷在身旁,尸体火化后骨灰就一直放在了殡仪馆。
直到1988年,一位自称是陆小曼侄女的人才为她修了一座墓地,但是因为已经很多年过去,陆小曼的骨灰已经找不到了。这位侄女只得修了一座空坟,上书“先姑母陆小曼纪念墓”,周围冷冷清清、杂草丛生。
现在林徽因在八宝山的墓地依旧花团紧蹙,去拜会这位极具浪漫气息、有着显著建筑成就的女人,而陆小曼的墓孤零零的墓园里的一个角落,仿佛如她的人一般早已遗忘在 历史 的长河中。陆小曼和林徽因,如果让你选择,你会更喜欢哪一位呢?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西湖林徽因纪念碑位置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杭州自媒体公司都在哪些地方(杭州自媒体公司都在哪些地方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