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杭州传统建筑(杭州传统建筑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4-18 00:02:46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947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传统建筑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杭州传统建筑(杭州传统建筑有哪些)

    一、满觉陇汤屋主人背景身份

    满觉陇汤屋主人是一位靠牛仔裤发家的浙江人。

    满觉陇汤屋是浙江杭州的一所住宅,屋主先辈生活在这里。屋主是第一批做牛宅裤的人,也靠此发家。从外观看,这个小屋以砖木结构为主,正面看楼檐层层叠叠,屋檐微微上翘,显得端庄又丰满,颇具古韵风味。这个房子的建筑风格很特别,不像是中国传统建筑,反而更像是宫崎骏《千与千寻》电影中的“汤屋”。

    不少喜欢宫崎骏电影的人,或者喜欢去有特色场景拍照打卡的人,就纷纷选择来到这个杭州的“汤屋”打卡留念。慢慢的这栋普通民宅,成了网红民宅,很多爱拍照的姑娘来这里拍摄日系风的写真。

    杭州著名景点

    1、西湖。杭州西湖,是杭州的一张名片,更是杭州的灵魂,一年四季各有千秋,春来花满苏堤柳满烟,夏有红衣绿扇映清波,秋是一色湖光万顷秋,冬则白堤一痕青花墨,这里是初到杭州必打卡的景点。

    2、灵隐寺。灵隐寺—杭州最早的名刹,活佛济公的出家地,可礼佛祈愿,观赏历代文物。到杭州旅游,一看西湖,二看灵隐。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年间,又名云林寺。是杭州最早的古寺名刹。也是济公出家的地方。印度僧人慧理见这里景色奇幽,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

    二、胡雪岩故居在杭州什么地方

    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东部的元宝街,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正值胡雪岩事业的颠峰时期。

    当时豪宅工程历时3年,于1875年竣工。落成的故居是一座富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又颇具西方建筑风格的美轮美奂的宅第,整个建筑南北长东西宽,占地面积10.8亩,建筑面积5815平方米。

    故居无论是从建筑还是从室内家具的陈设,用料之考究,都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豪宅。

    古宅内有芝园、十三楼等亭台楼阁。其中有两顶罕见的红木官轿值得一看。胡雪岩,杭州人,祖籍安徽绩溪。少年时入杭州一钱庄当伙计,后在浙江巡抚王有龄扶持下,自办阜康钱庄。又因力助左宗棠有功,受朝廷嘉奖,封布政使衔,赐红顶戴,紫禁城骑马,赏穿黄马褂。

    在其鼎盛时,胡雪岩除经营钱庄外,兼营粮食、房地产、典当,还进出口军火、生丝等,后又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成为富甲一时的红顶商人。

    建筑特色:

    胡雪岩故居整个建筑布局紧凑,构思精巧,居室与园林交融,建筑材料可媲美皇帝故宫,可谓无材不珍。

    “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有道是“富不过三代”,胡雪岩连一代也没有富到头。

    从历史大背景看,胡雪岩的衰败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以“红顶商人”谓之,就明白道出了他的致富途径乃是官商之间的权钱勾结,这即使胡雪岩能够迅速堆积起如山的财富,又使他不可避免地卷入肮脏的政治漩涡。

    加之,处于19世纪中后期,西方殖民者已经打开中国大门,胡雪岩受到强大洋商们的挤压,其失败也属必然。他的衰败更增添了几分时代悲剧色彩。留连胡宅,不禁感慨系之。

    每一个游客从它的窗光水影里,从不同角度,可以感受到不同的东西,政治的、经济的、文化艺术的,留给人们许多有益的思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雪岩故居

    三、杭州必去的十大景点

    杭州必去的十大景点:

    1、西湖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著名景点有断桥、雷峰塔、钱王祠、净慈寺、苏小小墓等,是杭州十大景点排行榜之一。

    2、六和塔

    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之江路16号,是杭州有名的观看钱塘江之处,清乾隆帝曾为六和塔每层题字,分别 为: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覆盖、六鳖负载、七宝庄严。每一层都可以走出去观景,从不同高度眺望远处。 登上塔顶层,可见滚滚的钱塘江就在眼下,钱塘江大桥横跨两岸,江两岸的建筑与绿化尽收眼底。 六和塔自古是文人墨客钟爱的观江吟诗之地。

    3、九溪烟树

    位于杭州市西湖区龙井村南九溪十八涧尽头(近九溪路),为“西湖新十景之一”,环境非常清幽,沿途建有凉亭、茶室、步道等,很适合徒步旅行。小溪更是绝绝子,除了适家庭出行游玩,还超级适合拍照,尤其绝美的是水下写真,当阳光透过树缝打在水面上,映出波光粼粼、嬉戏的少女拨动着柔荑溅起水花,异常漂亮!

    4、太子湾公园

    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南山路5-1号,一个野趣出名的景点,以中国传统山水园林式建筑为基础,并吸取了西方园林设计的艺术手法,形成独特的中西结合,融田园风韵和山情野趣于一体的大型公园,可以在这里拍摄到中式、欧式、田园、花海、山野风光等多种风格。

    5、胡雪岩故居

    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元宝街18号,这是晚晴红顶商人胡雪岩事业巅峰的豪宅,整个园子古色古香,所用的材料和观赏鱼都非常名贵,特别惊艳的是保存了原本的所有格局。随着这些年的知名度扩大,逐渐成为了汉服拍照基地,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汉服爱好者在这里拍照留念,平常来逛也是非常令人惊喜的!

    6、茅家埠

    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杨公堤,这是充满了木栈道,古桥,石板竹径,林荫小道,曲径通幽,一步一亭!可谓是每个古亭都是一个小世界,湖边小憩,远观湖面绵延的绿色,让你不经由心情舒畅。可观湖,可赏荷,可戏鱼,可打鸟,可喝茶真所谓世外桃源之地,另外因为环境清幽,无论是排风景还是拍美人都是相得益彰!

    7、岳王庙

    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路80号,这是历代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这里比较肃穆,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激发岳飞保家卫国,抵御外患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一直以来始终激励后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除了墓之外,其他清幽的环境拍拍逛逛还是不错的。

    8、云栖竹径

    位于杭州市五云山南麓的云栖坞里,可从市内六公园乘坐公交直接到,竹林幽径,凉亭小溪,应有尽有!每年的七月份晚上还有萤火虫,可谓是空气清新,天然氧吧,是不可错过的夏日避暑胜地,喜欢拍照的小伙伴可以轻松出片。

    9、杭州植物园

    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桃源岭1号,紧邻西湖,可以说是风景、人文、美食都有了,这里也是当地的摄影师喜爱的拍摄地之一。 最好看的就是秋天的夕阳了,北门有一片林子,随便拍都很好看。另外,植物园中还有一个超大的佛头慈眉善目隐在竹林里,这是韩美林工艺美术馆的作品,没有开过光可以拍照。

    10、万松书院

    位于杭州市上城区万松岭路81号,这是明清时期杭城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影响最广的文人聚集地,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曾此讲学。进入会感叹于中华建筑的壮美,江南布局的细腻。在此读书也真算得上修身养性。

    四、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

    (一)殿堂

    中国古代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包括殿和堂两类建筑形式,其中殿为宫室、礼制和宗教建筑所专用。堂、殿之称均出现于周代。“堂”字出现较早,原意是相对内室而言,指建筑物前部对外敞开的部分。堂的左右有序、有夹,室的两旁有房、有厢。这样的一组建筑又统称为堂,泛指天子、诸侯、大夫、士的居处建筑。“殿”字出现较晚,原意是后部高起的物貌;用于建筑物,表示其形体高大,地位显著。自汉代以后,堂一般是指衙署和第宅中的主要建筑,但宫殿、寺观中的次要建筑也可称堂,如南北朝宫殿中的“东西堂”、佛寺中的讲堂、斋堂等。殿和堂都可分为台阶、屋身、屋顶三个基本部分。其中台阶和屋顶形成了中国建筑最明显的外观特征。因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制约,殿和堂在形式、构造上都有区别。殿和堂在台阶做法上的区别出现较早:堂只有阶;殿不仅有阶,还有陛,即除了本身的台基之外,下面还有一个高大的台子作为底座,由长长的陛级联系上下。殿一般位于宫室、庙宇、皇家园林等建筑群的中心或主要轴线上,其平面多为矩形,也有方形、圆形、工字形等。殿的空间和构件的尺度往往较大,装修做法比较讲究。堂一般作为府邸、衙署、宅院、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其平面形式多样,体量比较适中,结构做法和装饰材料等也比较简洁,且往往表现出更多的地方特征。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5%EE%CC%C3&in=3020&cl=2&cm=1&sc=0&lm=-1&pn=0&rn=1&di=239343484&ln=2000

    (二)楼阁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楼与阁在早期是有区别的。楼是指重屋,阁是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阁一般平面近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如佛寺中有以阁为主体的,独乐寺观音阁即为一例。楼则多狭而修曲,在建筑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如佛寺中的藏经楼,王府中的后楼、厢楼等,处于建筑组群的最后一列或左右厢位置。后世楼阁二字互通,无严格区分, 古代楼阁有多种建筑形式和用途。城楼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汉代城楼已高达三层。阙楼、市楼、望楼等都是汉代应用较多的楼阁形式。汉代皇帝崇信神仙方术之说,认为建造高峻楼阁可以会仙人。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修建的佛塔建筑也是一种楼阁。北魏洛阳永宁寺木塔,高“四十余丈”,百里之外,即可遥见。建于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高67.31米,仍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可以登高望远的风景游览建筑往往也用楼阁为名,如黄鹤楼、滕王阁等。中国古代楼阁多为木结构,有多种构架形式。以方木相交叠垒成井栏形状所构成的高楼,称井□式;将单层建筑逐层重叠而构成整座建筑的,称重屋式。唐宋以来,在层间增设平台结构层,其内檐形成暗层和楼面,其外檐挑出成为挑台,这种形式宋代称为平坐。各层上下柱之间不相通,构造交接方式较复杂。明清以来的楼阁构架,将各层木柱相续成为通长的柱材,与梁枋交搭成为整体框架,称之为通柱式。此外,尚有其他变异的楼阁构架形式。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C2%A5%B8%F3&z=0

    (三)亭

    中国传统建筑中周围开敞的小型点式建筑,供人停留、观览,也用于典仪,俗称亭子,出现于南北朝的中后期。“亭”又指古代基层行政机构,兼设有旅舍形式 亭一般设置在可供停息、观眺的形胜之地,如山冈、水边、城头、桥上以及园林中。还有专门用途的亭,如碑亭、井亭、宰牲亭、钟亭等。亭的平面形式除方形、矩形、圆形、多边形外,还有十字、连环、梅花、扇形等多种形式。亭的屋顶有攒尖、歇山、锥形及其他形式复合体。大型的亭可筑重檐,或四面加抱厦。陵墓、宗庙中的碑亭、井亭可做得很庄重,如明长陵的碑亭。大型的亭可以做得雄伟壮观,如北京景山的万春亭。小型的亭可以做得轻巧雅致,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三角亭。亭的不同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构造作法,亭的结构以木构为最多,也有用砖石砌造的。亭多做攒尖顶和圆锥形顶。四角攒尖顶在汉代已出现,八角攒尖顶和圆锥形顶在唐代明器中已有发现。宋《营造法式》中所载“亭榭斗尖”,是类似伞架的结构。这种做法可以从清代南方的园林中见到。明清以后,方亭多用抹角梁,多角攒尖亭多用扒梁,逐层叠起。矩形亭的构造则基本与房屋建筑相同。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D%A4&in=19383&cl=2&cm=1&sc=0&lm=-1&pn=2&rn=1&di=631719412&ln=2000

    (四)廊

    中国古代建筑中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基本功能为遮阳、防雨和供人小憩。廊是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外形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殿堂檐下的廊,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是构成建筑物造型上虚实变化和韵律感的重要手段。围合庭院的回廊,对庭院空间的格局、体量的美化起重要作用,并能造成庄重、活泼、开敞、深沉、闭塞、连通等不同效果。园林中的游廊则主要起着划分景区、造成多种多样的空间变化、增加景深、引导最佳观赏路线等作用。在廊的细部常配有几何纹样的栏杆、坐凳、鹅项椅(又称美人靠或吴王靠)、挂落、彩画;隔墙上常饰以什锦灯窗、漏窗、月洞门、瓶门等各种装饰性建筑构件。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0%C8&in=24261&cl=2&cm=1&sc=0&lm=-1&pn=0&rn=1&di=190289728&ln=2000

    (五)台榭

    中国古代将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台榭。最早的台榭只是在夯土台上建造的有柱无壁、规模不大的敞厅,供眺望、宴饮、行射之用。有时具有防潮和防御的功能。台榭的遗址颇多,著名的有春秋晋都新田遗址、战国燕下都遗址、邯郸赵国故城遗址、秦咸阳宫遗址等,都保留了巨大的阶梯状夯土台。榭还指四面敞开的较大的房屋。唐以后又将临水的或建在水中的建筑物称为水榭,但已是完全不同于台榭的另一类型建筑。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C%A8%E9%BF&in=26568&cl=2&cm=1&sc=0&lm=-1&pn=0&rn=1&di=1983073336&ln=41

    (六)庙

    中国古代的祭祀建筑。形制要求严肃整齐,大致可分为三类:

    1、祭祀祖先的庙。中国古代帝王诸侯等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宗庙。帝王的宗庙称太庙,庙制历代不同。太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贵族、显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方位,设于宅第东侧,规模不一。有的宗祠附设义学、义仓、戏楼,功能超出祭祀范围。

    2、奉祀圣贤的庙。最著名的是奉祀孔丘的孔庙,又称文庙。孔丘被奉为儒家之祖,汉以后历代帝王多崇奉儒学。山东曲阜孔庙规模最大。奉祀三国时代名将关羽的庙称关帝庙,又称武庙。有的地方建三义庙,合祀刘备、关羽、张飞。许多地方还奉祀名臣、先贤、义士、节烈,如四川成都和河南南阳奉祀三国著名政治家诸葛亮的“武侯祠”;浙江杭州和河南汤阴奉祀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岳王庙”和“岳飞庙”。

    3、祭祀山川、神灵的庙。中国从古代起就崇拜天、地、山、川等自然物并设庙奉祀,如后土庙。最著名的是奉祀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的神庙,其中泰山的岱庙规模最大。还有大量源于各种宗教和民间习俗的祭祀建筑,如城隍庙、土地庙、龙王庙、财神庙等。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3%ED&in=5070&cl=2&cm=1&sc=0&lm=-1&pn=4&rn=1&di=612454012&ln=2000

    (七)坛

    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北京城内外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祈谷坛、社稷坛等。坛既是祭祀建筑的主体,也是整组建筑群的总称。坛的形式多以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依据。例如天坛、地坛的主体建筑分别采用圆形和方形,来源于天圆地方之说。天坛所用石料的件数和尺寸都采用奇数,是采用古人以天为阳性和以奇数代表阳性的说法。祈年殿有三重檐分别覆以三种颜色的琉璃瓦:上檐青色象征青天,中檐黄色象征土地,下檐绿色象征万物。至乾隆十六年改为三层均蓝色,以合专以祭天之意。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C%B3&in=13709&cl=2&cm=1&sc=0&lm=-1&pn=13&rn=1&di=607424404&ln=2000

    (八)塔

    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又称“佛塔”、“宝塔”。塔起源于印度,也常称为“佛图”、“浮屠”、“浮图”等。塔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数量极大、形式最为多样的一种建筑类型。

    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和塔刹组成。地宫藏舍利,位于塔基正中地面以下。塔基包括基台和基座。塔刹在塔顶之上,通常由须弥座、仰莲、覆钵、相轮和宝珠组成;也有在相轮之上加宝盖、圆光、仰月和宝珠的塔刹。

    塔的种类众多,中国现存塔2000多座。按性质分,有供膜拜的藏佛物的佛塔和高僧墓塔;按所用材料可分为木塔、砖塔、石塔、金属塔、陶塔等;按结构和造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剌嘛塔和其他特殊形制的塔。楼阁式塔著名的有西安慈恩寺塔、兴教寺玄奘塔、苏州云岩寺塔等。密檐塔著名的有登封嵩岳寺塔、西安荐福寺塔、大理崇圣寺千寻塔等。单层塔著名的有历城神通寺四门塔、北京云居寺石塔群、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等。剌嘛塔塔身涂白色,俗称“白塔”。著名的有北京妙应寺白塔、山西五台县塔院寺白塔等。金刚宝座塔著名的有北京正觉寺金刚宝座塔。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B%FE&in=24697&cl=2&cm=1&sc=0&lm=-1&pn=2&rn=1&di=1545248932&ln=2000

    (九)影壁

    建在院落的大门内或大门外,与大门相对作屏障用的墙壁,又称照壁、照墙。影壁能在大门内或大门外形成一个与街巷既连通又有限隔的过渡空间。明清时代影壁从形式上分有一字形、八字形等。北京大型住宅大门外两侧多用八字墙,与街对面的八字形影壁相对,在门前形成一个略宽于街道的空间;门内用一字形影壁,与左右的墙和屏门组成一方形小院,成为从街巷进入住宅的两个过渡。南方住宅影壁多建在门外。农村住宅影壁还有用夯土或土坯砌筑的,上加瓦顶。宫殿、寺庙的影壁多用琉璃镶砌。明清宫殿、寺庙、衙署和第宅均有影壁,著名的山西省大同九龙壁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桂的代王府前的琉璃影壁。北京北海和紫禁城中的九龙壁也很有名。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D3%B0%B1%DA&z=0

    (十)坊表

    中国古代具有表彰、纪念、导向或标志作用的建筑物,包括牌坊、华表等。牌坊 又称牌楼,是一种只有单排立柱,起划分或控制空间作用的建筑。在单排立柱上加额枋等构件而不加屋顶的称为牌坊,上施屋顶的称为牌楼,这种屋顶俗称为“楼”,立柱上端高出屋顶的称为“冲天牌楼”。牌楼建立于离宫、苑囿、寺观、陵墓等大型建筑组群的入口处时,形制的级别较高。冲天牌楼则多建立在城镇街衢的冲要处,如大路起点、十字路口、桥的两端以及商店的门面。前者成为建筑组群的前奏,造成庄严、肃穆、深邃的气氛,对主体建筑起陪衬作用;后者则可以起丰富街景、标志位置的作用。江南有些城镇中有跨街一连建造多座牌坊的,多为“旌表功名”或“表彰节孝”。在山林风景区也多在山道上建牌坊,既是寺观的前奏,又是山路进程的标志。

    华表为成对的立柱,起标志或纪念性作用。汉代称桓表。元代以前,华表主要为木制,上插十字形木板,顶上立白鹤,多设于路口、桥头和衙署前。明以后华表多为石制,下有须弥座;石柱上端用一雕云纹石板,称云板;柱顶上原立鹤改用蹲兽,俗称“朝天吼”。华表四周围以石栏。华表和栏杆上遍施精美浮雕。明清时的华表主要立在宫殿、陵墓前,个别有立在桥头的,如北京卢沟桥头。明永乐年间所建北京天安门前和十三陵碑亭四周的华表是现存的典型。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7%BB%B1%ED&in=25659&cl=2&cm=1&sc=0&lm=-1&pn=1&rn=1&di=1255003012&ln=14

    一、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万里长城已被视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闻名于世界。

    长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的修筑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当时的秦、赵、魏、齐、燕、楚等诸侯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和自卫,都兴建了长城。秦兼并六国后,为防范北方匈奴的突袭,于公元前213年发起了修筑长城的巨大工程,把秦、燕、赵、魏的原有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扩建。整个工程共征用民工30万人,连续花了l0多年方告完成,建成了西起甘肃临洮(今岷县),沿着黄河到内蒙临河,北达阴山,南到山西雁门关,东抵辽东的长城,全长达3000多公里。由于长城工程极其艰巨,民工境况非常悲惨,故留下了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

    汉代除重修秦长城外,又修筑了内蒙古河套南的朔方长城,以及凉州西段长城。凉州西段长城北起内蒙古居延海(今额济纳旗境内),沿额济河,经甘肃金塔,西到安西、敦煌、玉门关进入新疆。整座长城“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构成了一个严整的防御体系。

    汉以后的北魏、北齐、隋 、金等朝代都对长城进行过部分修建,到了明代则进行了全面的重修。明代所修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边,全长约6700公里(一万三干多华里)。整个重修过程前后达100多年,可见工程的浩大和艰巨。其中,山西以东的长城采用内部夯土,外面用砖石砌筑的方式,山西以西的长城全用夯土筑成。整座长城上又建有很多关城,关城都建在地势险峻的要地,著名者有嘉峪关、居庸关、山海关等。其中嘉峪关是现存长城关城中最完整的一处。它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气势雄伟,布局周密,结构严谨,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相传,在修建这座雄关时,不但设计和建造技艺高超,而且连用料的计算也非常精确。在关城建成之后,仅剩了一块砖,这块砖被后人放在重关的小楼上,作为纪念。现在人们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重修的,以前的长城则只剩下一些遗迹了。

    绵延万余里的长城穿越在崇山峻岭、急流、溪谷等险峻的地段之上,工程之艰巨是难以想象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磅礴气概和聪明才智,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测量、规划设计、建筑技术、工程管理以及军事技术的高超水平。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D%F2%C0%EF%B3%A4%B3%C7&in=19585&cl=2&cm=1&sc=0&lm=-1&pn=1&rn=1&di=123139576&ln=2000

    二、故宫

    故宫坐落于北京城的中心,占地1087亩,合72万多平方米,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建筑传统和独待风格。

    故宫始建于1406年,是明代永乐皇帝由南京迁都北京时所建的宫城。从总体布局上说,它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即所谓的外朝和内庭。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武英殿作为两翼,为行使朝政的主要场所。内庭由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和东西六宫构成,为皇室的生活居住区。按四根柱为一间的传统进行计算,共有近万间之多,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宫殿群由紫禁城围护,城高10米,外又围以52米宽的护城河。整座城开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南门为午门、北门为玄(神)武门,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城的四角各建有一座角楼。每座角楼各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结构复杂,式样奇特,为古建筑中罕见的杰作。关于角楼的建造,还流传有鲁班用秫秸编成蝈蝈笼作模型示范的传说。整个故宫的建筑布局严谨规则,主次有序,并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使空间丰富多变。

    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在城墙墩台上建有一组建筑。正中是宽九间的庑殿顶重檐大殿,两侧有联檐通脊的殿阁伸展而出,四隅各有一个高大的角亭。这一组建筑称五凤楼,巍峨壮丽、气势浑厚。进午门,经过一个大庭院,再过金水桥,入太和门,即是外朝的三大殿,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后,依次建筑在一个呈工字形的高大基台上。基台高8.13米,分3层,用汉白玉砌筑而成。每层当中都有石雕御路,边上都装饰有栏板、望柱和龙头。据统计,计有透雕栏板1414块,刻有云龙翔风图案的望柱1460根,龙头1138个。这些石雕装饰,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风格的装饰艺术。同时,在结构功能上又起着排水的作用。栏板下,以及望校上伸出的龙头口中,都刻有小洞口。每当下雨,水由龙头流出,恰似千龙喷水,蔚为大观。

    太和殿又称金鸾殿,是皇帝发布政令和举行大典的场所。殿高35.05米,宽63.96米,深37.20米,是故宫最大的建筑,也是现存全国最大的木构建筑。它的结构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特点。即,先在栓础上立木柱,柱上架大梁,梁上立小矮柱(瓜柱),再架上一层较短的梁;自大梁而上可以通过小柱重叠几层梁,逐层加高,每层的梁逐层缩短,形成重檐;在最上层立脊瓜柱,在两组构架之间横搭檩枋;在檩上铺木椽,椽上铺木板(望板),板上苫灰背瓷瓦;由于梁架逐层加高,小梁逐层缩短,从而形成斜坡式的屋面;屋檐出挑则采用斗拱承接,既可承重,又可增添装饰效果,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又一大特色。太和殿即采用这种结构,用73根大木柱支承梁架形成重檐庑殿式屋顶,上檐斗拱出跳单翘三重昂九踩,下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整座建筑庄严雄伟,富丽堂皇,起着显示皇权至尊的效果。

    与外朝要求宏伟壮丽、庭院开阔明显不同,作为帝后生活居住区的内庭呈现庭院深邃的特征,东西六宫各自成一体,排列井然。又有后苑御花园,幽美恬静,可供游乐。

    整个故宫的布局,以午门至神武门作中轴,呈对称性排列。中轴线向南延伸至天安门,向北延伸至景山,恰与北京古城的中轴线相重合。登上景山,眺望故宫,飞檐重叠,琉璃连片,壮丽辉煌,气象万千,堪称中国传统建筑之瑰宝。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9%CA%B9%AC&in=24256&cl=2&cm=1&sc=0&lm=-1&pn=3&rn=1&di=613503820&ln=2000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传统建筑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杭州很会读书(杭州很会读书的人多吗)

    杭州的人文条件(杭州人文特征)

    杭州学区划分会变吗(杭州学区会调整吗)

    山东东成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山东东成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陆朋)

    神棍小说排行榜(神棍小说排行榜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