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北大学生能进谷歌吗(北大可不可以进去)

    发布时间:2023-04-17 19:34:56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80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北大学生能进谷歌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SEO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北大学生能进谷歌吗(北大可不可以进去)

    一、google各层次员工月薪多少?怎样进谷歌公司?在那儿都干什么?

    Google程序员年薪25万美元 超越美国总统

    最近,我和一位我以前的员工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交谈。我们谈了很多,把自从数年前最后一次见面后至今发生的事情都过了一遍,其中他提到的一件事情是,他现在是Google的程序员了。

    他突然的说了一句:“你在论坛里看到的那些关于Google薪水的信息都是错的,我每年差不多能拿25万。”这是一个像他这样不到30岁,做编程,而不是经理或类似的职位的人的收入。

    让我把事情说的更详细些:这位老弟是从一个不错的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出来的,但也绝对不是来自麻省理工或其它同档次的大学,他是一个不错的程序员,但用他自己的话:“在Google,大部分时间我都觉得自己很笨”,他一直在开发很有趣的东西,并且风险压力很小,这样他就能每年把1/4百万美元的薪水领回家。这相当于本地警察收入的四倍。美国总统干的比他多,而每年只拿15万美元!

    假设他说的是实情、不浮夸——我丝毫不怀疑这位老弟,他是一个老实的不能再老实的人了——除去各种税务和在加利福尼亚的生活开销,这剩余的钱还是不少的。

    为自己的劳动收取这么多的现金或Google股票,其不利的一面是,你很难再去卸掉这样的金手铐。放弃这样的收入转而用数年时间开办一个危机四伏、盈利前景不明的创业公司,这似乎很难。

    另一方面,如果你有了明确的目标,紧衣缩食在Google干上4年,你有可能攒够一笔创办公司的启动资金。但你能否在这样的创业公司里挣到一份相当于首席XX官的薪水,这还是个疑问(除非有一个不错的退出机制),对于大多数人,我想他们的答案是否定的。你要承担巨大的责任和压力,在这前4、5年——假设你最终成功了——你的回报可能只会是在Google这样的公司里挣的钱是数分之一。

    可转念一想,我不该吃惊。毕竟,如果Google招募了这些有天份有干劲的人并想留住他们,它就需要找到一种打消他们单干的想法的念头。最简单的达到这种目的方法就是从它雄厚的资金里拿出一部分,交给那些技术能力强、值得长期培养的人。

    Google程序员的年薪的平均档位大概在13万美元,这位老兄显然高出了这个水平很多,而且有额外奖金或股票。毕竟,对一个不到30岁的人来说,一年1/4百万美元的收入是令人刮目的。相当不错。我们可以很合理的推理出,那些比他有经验的人会挣的比这还要多。

    这种事情引起的效应——从创业公司的角度来说——如果你的公司位于硅谷,像Google这样的公司会成为吸引人才的有力竞争者。在硅谷这样的生态环境中,你起初会觉得有一定的优势,但你也会发现,在这里,你花在程序员身上的钱要比在一个像Google这样财大气粗的公司比较稀少的地方要多很多。

    如果你不想让你的资金被迅速的烧光,把总部设在硅谷,开发放在其他地方,这不失为一个良策。值得深思。

    在这次交谈之前,我以为这篇文章里描述的关于Google薪水的数据是可信的,但如今我不这么认为了。

    第二个问题

    李开复:普通学校的毕业生如何进入Google

    (1) 从非一流学校进入著名企业确实不容易。由于目前就业现状呈现出僧多粥少的形势,因此许多最好的外企和国企都把门坎设置得比较高,的确,不是名校出身的学生会比较困难,甚至有些公司不考虑非名校学生。但是,这代表没有希望。我在微软 时雇用过一个大学没有读完的工程师。我在Google也雇用了一个专升本的工程师。这些少数的突破者都是把握了大学时光,发挥出自己的亮点(一个自己创业 虽没有成功 但是有宝贵的经验,另一个在某领域写了几十万行代码)。在申请时,他们的cover letter让这些亮点发光,捕捉了公司HR的注意力。

    (2) 想进入著名企业不见得是能够一步做到的,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培养出这么亮的亮点。但是,如果你真的渴望达到这个目标,你应该去咨询如何能够最大化你的机会,不必毕业后马上进入你梦想的企业,多给自己几年时间,经过两步达到目标。例如,几年前,一位普通学校 毕业的本科生想进Google,我和他深谈后发现他确实有潜力,但是除了学校名不经传,他的功底还不够深,于是,我建议他到加拿大的Waterloo大学读一个硕士。这个学校不是很难进,学费也不是太贵,但是毕业生 进入Google机会相当大。他两年把硕士读完,今年暑假如愿地加入了Google。另外有一位想进入微软的某一个部门,但是那个部门通常不收当届毕业生,经过他的咨询,发现那个部门常常雇用它的vendor公司的员工 ,于是他努力地进入了那个vendor公司的微软小组,几年后终于进入了微软。最后一个例子,一个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想进入一个知名互联网 公司,他发现该公司雇用不少做测试的临时工。于是,他先去学基础的人工测试,毕业后进入该公司做一个临时工,从最基层的人工测试做起,一年后他的努力和能力终于被发现,得到了转正的机会。如果你真的渴望一个目标,那么你需要去咨询,去努力,有耐心,才能得到机会。

    (3) 在 刚进入大学时,其实每一个人都还有机会的。我反对把自己定位成“永远进不了好公司”。而且,无论想进入名企还是中小企业,你的努力是一样的:把专业读好、 发觉自己的兴趣、培养可脱颖而出的“亮点”、练习自习的能力、增进情商、通过社团活动等学习团队合作(我的《给中国 学 生的第四封信》提出了七点重点)。刚进入大学,决不能太早放弃。你可以不喜欢你的学校,但是你不能不喜欢你自己。如果你哀叹、彷徨,甚至颓废,将你的四年 浪费后,你将一无所有。如果你在入学时对未来不满意,然后你从此不上进,四年后,你只会更不满意。如果你喜欢你自己,在乎自己的未来,你就要告诉自己:“ 我要从这不完美的地方,度过最充实的四年。老师教不好的,我自己学;课本学不到的,我到网上学。”也许这么走了四年你依然无法进入你向往的公司,但是,那 时至少你知道你没有荒废你的四年,你做到了最好你能做到的,你会进入你能进入最好的公司。林肯曾经说:“永远记住,你自己要取得成功的决心比什么都重 要。(Always bear in mind that your own resolution to succes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ny other one thing.)”

    (4) 如果你已经快要毕业了,你确实应该务实地评估自己的机会。如果没有可能进入某一个名企,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态。你应该脚踏实地地进入一个你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把这个工作做好,多学习、成长。以后无论在这个公司还是换工作,以后慢慢地再去寻找更好的机会。

    (5) 确 实,中小企业没有什么不好,甚至可以帮助你尝试更多的工作,还有培养创业的能力。另外,不要盲目地崇拜外企。中国的企业正在崛起,未来十年内肯定会出现象 微软、Google、GE、宝洁这样的世界级大企业。所以,不要把外企当作唯一的出路,选一个有良好企业文化的公司,选一个你可以学习成长的公司。这样的 公司有可能有一天成为未来的世界品牌 。

    二、北京大学能进去参观吗?

    问题一:现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可以随便进去参观吗? 可以,登个记就OK

    问题二:北京大学现在对外开放吗可以进去参观吗 平时管的不严的,随便哪个门都能进,节假日只能特定的门排队刷身份证进,如果你还年轻,像学生,只管大摇大摆走进去就是了。清华东门对着的北大,有一个小门,没门卫,可以绕进北大

    祝你玩的愉快

    望采纳

    问题三:北大能进去参观吗 可以的,不过有时间限制

    问题四:北京大学游客可以随意进入观光吗? 可以确切的告诉你,可以!

    一般有四种方式:

    一是学生可以持校园卡出入;

    二是可以让一个认识的北大的学生让他用他的校园卡把你带进去,这是可以的;

    三是在这儿旁听的人可以持旁听证进来;

    四是绝大部分人都可以持自己的身份证在入口处登记进来,也很方便的;

    如果没有认识的人的话,用身份证最好了;但是万一忘记带了,没有认识的人,就跟一个要回学校的同学说一声,让他把你带进去就行了,同学一般都很热心,肯定会帮你的~

    祝你玩的愉快啊~~O(∩_∩)O~

    问题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可以进去参观吗 门票:参观北大清华都不需要门票,但是需要进行身份登记。

    开放时间:全年开放,节假日也照常开放。正常的作息时间过去都行

    问题六:北京大学能进去参观吗?从哪个门进比较方便呢? 参观北大清华都不需要门票,但是需要进行身份登记。

    2.开放时间:全年开放,节假日也照常开放。正常的作息时间过去都行

    注意事项:

    1.最好买一张地图,因为校园大,以免迷路。

    2.大胆参观,学生装扮可能会好些。

    3.注意保持大学环境安静优雅。

    4.暑期人会特别多。

    问题七:北大清华可以参观吗时间有限制吗 清华是完全开放的,但是北大限制了每天进入的人数,如果是国庆等高峰期,是很不容易进去的。去年国庆就是进不去,还借了出入证才进去了。

    问题八:北京大学可以让外面的人进去吗,可以游览吗 可以的,东门平时有门卫把守,要学生卡才可以进,但是如果有骑车的人,直接骑进去也没人管,出来的时候就没人管了;东门的左侧有另外一个门,从那可以用身份证进去,矗不过遇上旅游团人多的时候需要排队

    问题九:清华,北大,可以随便进入参观吗 可以的!随便! 但是北京大学如果没有校园卡的话,那必须要检查身份证! 其他证件就不用了!你只要拿身份证就行了啊!坐地铁过去非常方便!这大冷天的,去那里干啥啊!!没啥看的啊!一点也不怎么样!风景不好啊!

    问题十:北大可以进去参观吗 亲,可以的,能进去,但是要身份证的,登记一下的。我前几天刚去。。绝对属实。

    三、周韶宁详细资料大全

    周韶宁,百世集团总裁兼CEO。周韶宁出生于中国宁波。持有纽约城市学院电气工程学学士学位、普林斯顿大学工程学硕士学位以及罗格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周韶宁曾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于2005年10月25日加入Google,负责Google在中国的销售和渠道业务,并扩展Google在该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6年12月31日正式离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周韶宁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浙江宁波
    • 出生日期 :1962年4月
    • 职业 :总裁
    • 毕业院校 :上海复旦大学
    介绍,职业生涯,Google之路,加入Google,原因,一种错觉,出任全球副总裁,相互结合,双塔奇兵,复出,周韶宁与李开复,组建个人公司,打开市场,2005年,招聘条件,落地,离职内幕,

    介绍

    加入时间 周韶宁先生于2005年10月25日加入Google,负责Google在中国的销售和渠道业务,并扩展Google在该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周韶宁 工作经历 周先生在加入Google前的9年间, 一直担任UT斯达康公司总裁,负责该公司在中国的营运业务。此前,他曾担任朗讯科技(其前身为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微电子积体电路业务部无线系统及软体业务总监。1993年至1995年间,他在AT&T全球无线产品业务部担任技术经理,领导了多个团队,从事行动电话手机和无线个人基站产品研发。在此之前,他还在贝尔实验室担任过高级数字通信研究团队的负责人。 正式离开 “依据个人兴趣,继续追求事业新发展”,2006年12月31日周韶宁正式离开Google,于2007年在杭州低调创办了物流外包公司百世物流科技,如今已在该行业潜伏了10年时间。该公司提供仓储管理、干线运输、区内短驳、本地配送等一站式物流外包服务,其客户包括淘宝、富士康等企业。 原因 周韶宁说自己创业选择物流业的原因是,该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非常重要,自己看好该市场的前景。同时该市场此前的发展情况并不是特别理想,未来爆发的潜力非常大。 周韶宁 周韶宁还透露,目前公司仍处于发展初期,加上自己作风一贯低调,这是他过去2年多来不愿与外界过多谈及公司业务的原因。 之前的工作 在创办该公司之前,周韶宁曾是谷歌大中华区联合总裁,负责谷歌的关键字广告销售、业务开发、代理商渠道建设等工作,在任时间14个月。2006年12月,周韶宁突然从谷歌离职。当时周韶宁表示,离开谷歌与业绩表现无关,而为了圆自己的创业梦想。随后2年时间里,周韶宁淡出媒体视线。 资料 周韶宁先生出生于中国宁波。周先生持有纽约城市学院电气工程学学士学位、普林斯顿大学工程学硕士学位以及Rutgers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周先生曾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职业生涯

    周韶宁为上海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78届毕业生;1980年,赴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攻读电子工程硕士学位;1985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攻读硕士学位;1986年,获得新泽西州立大学MBA学位。 复旦大学 1985年,周韶宁进入贝尔实验室,而后进入朗讯公司负责多媒体通信,设计数据信息处理系统(DSP)的晶片;随后任美国朗讯技术公司微电子学IC小组总监; 周韶宁 1993年至1995年间,他在AT&T全球无线产品业务部担任技术经理,领导了多个团队,从事行动电话手机和无线个人基站产品研发。在此之前,他还在贝尔实验室担任过高级数字通信研究团队的负责人。 1996年,加盟UT斯达康。一直担任UT斯达康公司总裁,负责该公司在中国的营运业务。 2005年10月25日加入Google,负责Google在中国的销售和渠道业务,并扩展Google在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Google之路

    加入Google

    于2005年10月25日加入Google、负责Google在中国的销售和渠道业务、并扩展Google在该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Google双总裁架构中,周韶宁将在Google中国负责销售和业务开发活动,李开复则领导公共关系事务以及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的建设。Google方面称,将进一步加强在中国的投入,周的加入也会加快中国区管理团队的组建。 任职谷歌前

    原因

    Google选择周韶宁的原因更多在于:他在贝尔实验室和朗讯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符合Google的工程师文化;他还拥有通信领域的人脉关系和电信运营经验,进军3G时代的移动搜寻颇有帮助。 “我和你,比和我太太照相还多”,李开复开始开玩笑。和他站在一起的周韶宁面对镜头一幅职业表情:“我照了这么多照片,还是紧张。”他和李开复并排站着,两个人在摄影师的要求下,走来走去,或者背靠背站在一起。摄影师又提出要求:“能不能到你们两个的办公室去看看?”李开复略表犹豫:“里面很乱。”话没说完,周韶宁推了推他:“走吧。”李头也不回,一边走一边说:“他答应的这么痛快,因为我的桌子比他的乱。” 周韶宁

    一种错觉

    这两个不停相互开玩笑的人,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他们从大学起就是好友?事实上,直到2005年9月,这两个人素未谋面。你手上这本杂志上一次报导他们时,两个人的头衔分别是微软全球副总裁和UT斯达康中国公司总裁。李因一手创建微软中国研究院而在中国高校内富有盛名,周韶宁则是小灵通在中国奇迹的缔造者之一。

    出任全球副总裁

    但现在他们提到“我们公司”时,所代表者只有一个:Google。李开复出任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周韶宁则为主管销售与业务发展的大中华区总裁。为加入这样一个双头统治,李被前雇主微软送上了法庭,而周放弃了自己的创业梦想。不难了解这家只有7年历史的公司的吸引力,自2004年上市后,其股价已经接近500美元。2005年其销售总额约为61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任何报纸、杂志、电视网的广告收入。而到2006年,Google的广告收入有望达到95亿美元,这将使其成为美国第四大“媒体”公司:在维亚康姆、新闻集团和迪斯尼之后,超过了NBC环球和时代华纳。 韶宁的办公桌

    相互结合

    这个搜寻引擎的定义者,同时成为了创新的代名词——当它与全球最大市场之一的中国结合在一起,会带来什么?“有一位在其研究领域最好的科学家已经答应加入Google中国,”李开复说,“对于很多人来说,Google很吸引人,中国也很吸引人,但单独一个因素很难让他们加入进来,现在Google加上中国,他们就同意了。”李正在亲自招募5至10位计算机技术领域的世界级大师,让他们在中国进行研究工作。巨大吸引力的另一面是巨大的压力:一家屡屡创造奇迹的公司在中国不惜投入,决不可能接受失败。

    双塔奇兵

    复出

    2005年9月27日,李开复出现在上海交通大学的礼堂,2000名听众拥挤于其中。开场时,李开玩笑说:“有人说我比照片上瘦了,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秘诀:想减肥,去打一场官司……”次日清晨,李在上海交通大学招待所附近的一个咖啡馆里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新搭档。周韶宁开门见山:“无论我们在合作中有怎样的想法,我们都必须在一个问题上一致:这次我们不是为收入来到Google的,我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周韶宁与李开复

    Google不仅拥有网路上最好的搜寻引擎,也有现实中最强大的人才搜寻系统。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危机感。李开复称,无论Google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吉,还是CEO埃里克·施密特,所有人都认为公司最大的挑战是能不能找到足够多的最优秀的人才。正因此,他们不惜为李开复打一场耗时半年、可能影响到其信用的官司。关于李广受关注的跳槽事件,国内外进行过连篇累牍的报导,这正为Google进行了无偿宣传:它向外界昭示了Google对人才的重视,同时,表明了自己进入中国的决心。 目的达到了。“大家都觉得Google很神秘,所以都想看看里面的究竟。”前雅虎中国一位员工称。除了来自微软的李开复,前雅虎中国高层、一拍网总经理王怀南成为了Google亚洲区首席行销官,而雅虎中国市场总监潘茜亦已加盟。但少为人知的是,就在李开复高调空降的同时,Google还在酝酿另一名管理者的加入。在Google的组织结构中,市场和研发是两条并行不悖的线索。就是说,尽管邀请到在绝大多数公司都可以扮演单一CEO角色的李开复,Google仍仅希望其全心负责技术研发与招聘,而由另一个人全面负责运营、管理和销售。

    组建个人公司

    2005年7月,正在美国加州奔走,希望组建个人的投资公司的周韶宁接到了猎头公司的电话。在贝尔实验室工作了11年,在UT斯达康工作过9年,加在一起20年的工作经验已经让其不再想为任何人打工,因此,电话中,周直截表示:“我根本没有兴趣,我不会去这家公司的!”但Google并未因此而放弃努力,几番沟通之后,周最终同意,在北京同5名来自Google总部的工作人员进行第一次沟通。 “当时我想,我是技术出身,做搜寻能比做移动终端技术含量更高吗?”周回忆说,“但之后每次我跟这家公司接触,一个感觉越来越强烈;震撼。”一个必要的注解是所谓“之后每次”,其总数为23。期间,周在中美之间往返4次,与Google包括创始人、CEO在内的不同角色面谈,其程式之严苛,不仅对于一向以注重细节著称的周前所未见,在Google内部也算得上一个记录。

    打开市场

    “你知不知道我们要你做什么事情?我希望中国的每一个城市、每一条街的每一个用户都能用上Google出色的产品。”这是CEO埃里克·施密特对周的要求。其理想化,丝毫不亚于当年比尔·盖茨所说的:“每张书桌上会有电脑,而每台电脑都用微软产品”。

    2005年

    年初,Google的两位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吉曾经到访中国,这让他们对中国市场富有信心。即使如此,这对科技金童在见到周韶宁时,分别提出同一个问题:你觉得我们在中国应该怎么发展?此刻,所有人已经很容易达成共识:建立一家讲中文、采用中国式管理的本地化公司。而曾经被禁的历史也让两位创始人认同周李两人的建议,很多事情必须根据中国的规矩做事。 周韶宁并没有忘记问一个关键问题:Google中国第一年的销售任务是多少?而他得到的回答是:收入方面没有要求。“所以我们今年、明年、后年的首要目标都是增加用户,”周韶宁说。

    招聘条件

    在一间不足20平米的办公室,李开复和周韶宁共享办公桌,与他们同处一室的,还有一个来自美国的招聘负责人。这三个人近期最主要的工作无他:招聘。自Google宣布将在中国成立中国工程研究院,招聘至少50名新人,他们收到了“几万份大学生简历和几千份工作过的人的简历”。 李开复 这是一场战争。除了Google,雅虎中国希望得到50名毕业生;微软中国则表示,它将再招聘100名应届生,同时在北京新成立了微软网际网路搜寻技术中心;而百度也试图在大学校园中为200张办公桌找到主人。这意味着,一名技术实力不俗的应届毕业生,可享受到诸多待遇;有的公司会派专车接送学生参加宣讲会,而不少学生则在面试后可以拿到50块钱的车马费。雅虎中国许诺其全国招聘笔试成绩第一名将获得人民币2万元,而其他名次还可以获得5000元至1万元的奖金。如果你在GoogleCodeJam中国编程挑战赛中获得第一名,则能够获得价值4万元人民币的奖品。这项编程大赛同Google中国的招聘计画有着紧密联系。同在美国采用的方法不同,Google并没有在路边树立高大、搞怪的招聘广告牌,也没有在专业杂志上刊登Google实验室能力倾向测试。全部的招聘,取决于一个人:李开复。 1998年,李独力筹建微软中国研究院,成果颇丰,同时他展现了出色的公关能力,帮助研究院与中国各高等院校、相关 *** 部门和科研机构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而在全国50多所高校进行的200多场演讲与大学生进行互动,帮其积累良好口碑。这些都是Google看重的,在微软和Google关于争夺李开复的诉讼审理中,披露了一封电子邮件。Google负责工程部门的副总裁艾伦·厄斯塔斯在邮件中表明了李开复对于Google的重要性,“我们竭力要得到他,是因为他有着难以想像的聘用才能,能为我们罗致更多人才。” 2005年11月,浙江大学可以容纳约1200人的永谦小剧场里人山人海。此时在校园BBS中,原本免费的入场券已经被求购者们竞拍到了450元一张的高价。会场附近出现了20多名警察维持秩序,500多名未能进场的学生观众甚至和警察发生了冲突。这并不是崔健校园演唱会的现场,而是李开复的演讲现场。随后在安徽大学的活动,李开复则被安排在一个露天体育场进行演讲,7000名听众挤满了会场。 当李开复把这些照片发回Google总部,连他的老板都惊愕不已。他们很难理解的一点是:在中国的大学生中心,李开复不仅是一个卓有成绩的商界人士,或者最创新公司的代言人,根本而言,他是一个比尔·盖茨与戴尔·卡内基的结合体,他在让大学生们看到了技术的未来的同时,意识到自己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功。这正是其演说的独特价值,每次Google校园宣讲会后,同行的Google工程师都会收到成百上千封简历。甚至在微软人才库之一的上海交通大学,一些曾经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过的学生也主动应聘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职位。 为迅速组建中国工程研究院,2005年十一长假过后,李便开始了为期15天的全国8大城市的巡讲。每次演讲之后,Google的招聘团队马上回到酒店筛选简历至深夜。第二天上午,8到10点间,李进行匆忙而高效的面试,随后就匆匆奔赴下一个城市。通常在去机场的路上,李开复还会通过电话,与一些特别出色的学生进行沟通。面试时,除了一些编程方面的考验,李开复最为看重的还是解决问题的创造力。让其印象深刻的一个学生,虽然在面试时难掩紧张,但在10分钟内,他给出了一个问题的六种解决方案。此外,李还会用一些问题考验考生的分析能力,如对于其办公室所在大厦的智慧型电梯的优缺点分析:如果考生自己来设计一部电梯,会怎么做?什么时候可能出现电梯负载的极限?怎样能效率最高? 对许多参加过Google在中国面试的技术高手来说,他们已经提前感受到了一些Google文化。为了将沟通问题对面试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Google总部特意从美国派出10名能够讲流利中文的华人工程师负责具体面试。当时的Google并没有自己的固定办公场所,于是他们顺势发挥了Google创新、随意的风格,就在北京所住酒店里那些工程师的客房中进行面试。尽管是在酒店客房轮流接受4名Google工程师的面试,但每个应聘者不用跑来跑去。他只需坐在房间中一边参观Google工程师凌乱的房间,一边安心等待他们“上门面试”。这些本应志高气昂的考官则会在敲门后,等待应聘者打开房门把自己邀请进房间。 “现在看起来就好像我在面试别人一样。”一位面试者回忆。按照惯例,面试完毕后应聘者可以向工程师们提出一些问题。她问面试官在Google工作的是否开心,这名已经美国总部工作了3年的工程师说:“如果你喜欢技术的话,这里就像天堂一样!”随即向其讲述了不少生动的个人感受。面试过程中Google工程师表现出的性格与热情,让同样参加过微软亚洲研究院面试的该考生印象深刻:微软的工程师更为严肃,面对应聘者的询问,他们的回答通常非常官方。 事实上,符合Google要求的年轻人们手中通常会握有微软、IBM等多家跨国公司的录用信。这甚至让李开复在一段时间内,每周邀请一些面试成绩突出者与其共餐。用餐的过程中,李开复会向他们描绘Google以后在中国的发展,办公环境。因为每次选择的餐厅都不一样,餐后李开复还会让大家点评厨师的厨艺,甚至表示要把最好的厨师请到Google来做首席厨师长。 李开复的个人魅力加上Google的企业文化,这令许多技术高手在面对Google时很难用理智战胜情感。一位北大硕士毕业生非常认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工作方式,他相信自己在那里2年内就可以得到快速的成长。于是他签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录取信并且准备去那里开始实习。但一封Google的录取信改变了这一切。在他反复思量了一周后,微软失去了一位新员工。“我的选择可能说不出什么理由来。我虽然知道微软的种种好处,但是觉得如果不选Google的话,我会寝食难安!” 至今,李开复曾经许诺的50名关门弟子数额已满,这迫使他将此一数字变成80。“我低估了中国的大学生,几年前是不可能招到这么多高素质的人才的”,李说。当被问及新员工的素质,他答道:“如果ACM国际大学生程式设计竞赛冠军不符合我们的标准,我不知道有谁符合。”

    落地

    虽然李开复发出的录用通知100%的被接受,但这还并非其工作中最艰难的部分。如何将Google独特的创新文化移植到中国,将是对李开复和周韶宁这两个进入Google仅半年的空降兵最大的挑战。在内部,Google的文化精髓,被概括为:平等、实时、海量、利众。平等指所有员工不因头衔高低而被差异化对待;实时是指,把网际网路当作一个实验室,有项目立刻放到网路上校验,得到反馈后立即改进;海量指从伺服器、助手程式、网路搭建、并行计算、资料库、档案系统,全部都自己完成;利众则是不会为了收入忽略用户利益。 任职谷歌前 据说,这些根基将会被原原本本复制到中国。仅此已经不容易,至少,这将让李、周二人告别“指挥”式的管理方式,通过交流、说服让身边的人认同其想法,从而达成目的。细节上,李开复则希望实现创新的本地化。针对中国学生的情商普遍弱于国际同龄人,Google中国研究院特别为中国学生设立了导师体系。导师并不是这位新员工的老板,而是一个完全在他汇报体系之外的资深工程师。这样,他不仅能成为新人业务讨论与感受倾诉的对象,还能培养新人的沟通能力以及更深入地了解公司文化。 对于这些应届毕业生,在其刚刚进入Google工程研究院的前6到9个月,可以享受到丰富的培训内容,帮助他们弥补一些在学校所无法学到的东西。在这期间,新人们每个工作日30%到40%的时间用来接受培训。培训方式多种多样,可能是花一整天去深山做一个野外拉练,也可能是每天早上花2小时上某一门课程。例如深山拉练,就是提升个人情商能力的一种训练。在深山中,工程师们会被要求进行模拟的项目开发,并且模拟出在项目开发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来考察、培养一个团队的应变、创新能力。最后经过对这个过程的回顾分析,来学习理解情商的一些具体问题。新人培训期结束后,他们将获得Google著名的20%自由时间。此种独特的企业文化,让周韶宁的工作也与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为不同:以前他所考虑的是,设计产品,然后将它们有效地卖出去——这让他必须在两端进行平衡。但在Google,他所需要做的就是提供最好的服务支持。 “我刚上任的时候就跟我的同事们讲,记住我们到这里不是来赚钱的,我们是为了把一件事情做好,”周韶宁的工作可以被描述为“为尊重而战”,“大家都用你的产品,你受到尊重,钱就会进来。”除了李开复率领新的工程师团队进一步加强Google的本地化程度,周韶宁会从另外两个角度提高Google在中国的受尊重指数:完善用户支持平台,以及汇集更大量的信息。因此,虽然用户使用时只需在搜寻条内敲入关键字,网路背后,Google中国的运营团队会去寻找好的内容源,与其加强合作。如许诺将会向合作伙伴提供相关的技术和产品,以此来换取对方网页上的广告位置。就像Google之前在许多Blog中所作的一样,双方利润分成,结果皆大欢喜。 由于Google的AdWords广告产品并不像PC机一样已经高度标准化,高度成熟的产品。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用户对这种新产品的使用并不轻松,所以在中国Google并没有采取戴尔式的直销方式。除了增加对大型广告客户的服务,Google将中小型企业的扩展交由5家代理商完成。短期内,渠道仍然将是Google中国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Google并没有能力全面控制这些代理商,他们大多数同时代理雅虎、百度等Google竞争对手的网路广告业务。另一方面Google也并无计画收购代理商或者建立自己的渠道。 名片上,周韶宁所负责的领域含盖整个大中华区,但他承认,做事分先后次序,他必须做出取舍:“国内市场最重要,先把其他地区放一放。中国市场团队建设最重要,先把其他事情放一放。”“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只是开始的结束”。谈及过去一年,李开复引用了邱吉尔的名言,“我们即将进入真正的工作。”

    离职内幕

    虽然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联合总裁周韶宁,将要离职的讯息风传了一个多月。但讯息正式公布前一天,有Google中国工程师表示并不知情。“也许市场部会清楚一些。”有Google人士这样表示。不过此时,Google官方对此已统一口径,称“周韶宁将依据个人兴趣,继续追求事业新发展”。而周本人给媒体的离职原因是,一直想自己去做点事,年底时间比较合适而已。 周韶宁的办公桌 2006年10月上旬,业内曾传出周将于11月契约到期后离开Google的讯息。不过该讯息被外界提前曝光,让周与Google在舆论上陷入被动。后来Google方面出面否认了周将离职的传闻,有知情人士猜测,这可能导致周的离职时间推后。直到12月8日早上,Google公司放出官方讯息,正式宣布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联合总裁周韶宁将于12月31日正式离职。 当天上午,外界风传一个有关周离职内幕的“版本”,与前雅虎中国总裁谢文离职类似,称其曾向Google总部提交的一份本地化方案遭否定。据国内媒体表示,该方案涉及Google中国架构设计及市场策略,但总部最终否定了该提案,原因是该策略过于激进,可能影响到其在全球的整体品牌形象。 Google官方否认了这一传闻。一位不愿具名的网际网路分析人士认为这种传闻版本不一定可靠:“Google在中国搭建了与美国市场大相迳庭的非直销渠道,高调组建了本土化的研发团队,还取了谷歌这个有争议的中文名字,还有什么全球整体品牌形象好担心的?” 与此同时,有知情人士告诉腾讯科技,导致周离职的最直接原因是几个月前Google与中国电信一个重大合作谈崩,而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正是Google在全球市场的头号对手微软!9月下旬,中国电信和微软公司在北京宣布,双方在网际网路服务领域正式启动搜寻服务合作,微软将向中国电信2500多万宽频客户提供Live搜寻服务。 双方启用的品牌是此前外界熟知的“114”查询,这项本来用于电话号码查询的便民服务从此改头换面,在微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完成所有网际网路搜寻工具的基本功能。据知情人士透露,此前与中国电信的谈判是Google先开始的,但微软以比Google多500万美元的出价“横刀夺爱”。此前坊间传言,微软将根据合作协定向中国电信支付保底收入2100万美元,不过合作双方曾拒绝对这些数字发表评论。 当天下午,有微软内部人士承认了Google曾参与过与中国电信的合作角逐,不过他们表示微软胜出的原因是综合起来“更具优势”。Google中国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有关商业细节不方便透露”。不过,Google中国发言人坚决否认了由于所谓项目的“谈崩”而导致了周的离职。他表示周韶宁来了之后,在公司业务的合作拓展,以及本地化团队的建设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但实际上,中国电信与微软的合作堪称超重量级别,中国电信的2500多万用户在“过渡”给微软之后,无疑将大大增强微软在中国搜寻市场的底气。Google中国在接受腾讯科技连线中,没有透露目前在中国市场拥有的用户数。但最新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约有1.2亿网民,以Google占据中国搜寻市场30%左右的份额计算,2500万的用户群对于Google至关重要。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不可能由于一个项目直接导致了周的离职,“应该是诸多原因,该项目只是一根导火线”。 此前外界也有猜测,Google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一年,业绩不见明显起色可能是周离开的主要原因。也有知情人士称周离开的原因之一是与谷歌另外一位大中华区联合总裁李开复不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Google方面尚未公布周韶宁的接任者信息,而Google方面对于是否在中国继续设立联合总裁架构的事情也不予评论。

    四、清华北大毕业生的创业路

    清华北大毕业生的创业路

    “北大创业者更喜欢颠覆性的创业项目,更愿意做有影响力的事情。”

    北大学生能进谷歌吗(北大可不可以进去)

    “清华创业帮低调,没有北大那么多妇孺皆知的公司,但每个细分行业的前几名几乎都有清hua帮。”

    虽然他们的创业路泾渭分明,但两条路通向同一个终点

    据说北京高校女生都能在两分钟内辨别对面的男生来自清华大学还是北京大学。

    他们的差异如此明显:如果那个男生侃侃而谈,谈论内容又有关国家政体,容不得你插嘴半句,或者快速对你的言论做出犀利批判,那他一定来自北大;如果他们经常群体现身却缄默不语,只是默默地听你讲话,只是在意见实在不同憋不住才说两句,甚至和女生说话一开口就会脸红,那他们一定来自清华。

    当他们踏入校门,已经得到了对智商、能力等天赋的第一次证明。然而犹如两家不同的工厂,即便是同一块优质的材料,经过四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加工,出品都会大相径庭。

    这或许是中国创业成功率最高的两所高校,大量激动人心的创业故事以他们为主角。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来自这两所高校的创业者是否如同这两所高校的学生一样,一眼就加以分辨?如果是,来自同一学校的创业者,是否会有类似的创业轨迹?

    不同的创业者性格

    北大人张扬不羁,更愿意做有影响力的事情,更多“跨界者”;清华创业者低调务实,更容易成为细分市场的领导者

    当记者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第一个想到3G门户的张向东。他来自北大。3G门户是无线领域最有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是典型的“北大帮”公司,创业团队邓裕强、张向东、常映明三个人是大学同班同学。

    张向东和几年前并无变化,依旧像个在校大学生,留着浪漫的中长发,穿着棉质T恤休闲裤。他身上带有强烈的北大烙印,喜欢张扬自己观点和好恶:办公室里到处是他喜欢的红五星,笔记本也贴了一个。两辆造型同样瞩目的自行车让办公室显得狭窄,和他谈话的人总是禁不住把目光瞟过去。

    他刚组织了一次北大的创业者聚会,也不仅是创业者,还有他在校时的铁杆儿。想象得出,酒是当日聚会的重要角色。3G门户总部新址的9个会议室用9大名酒来命名,张向东说,“我们和酒有一种秘密的默契。”

    这是从大学里沿袭下来的习惯。张向东在博客里写到:“大学时候,裕强经常于熄灯时间23点准时出动,带了我们一帮朋友,去草坪上喝啤酒,胡言乱语,嬉笑怒骂,自呼酒帮。”这也是3G门户公司名字的来历“久邦(酒帮)数码”。当他们注册离岸公司的时候,张向东音译了一个更浪漫的名字Dream Bund—梦想堤岸。

    “北大创业者有什么共同点?”

    “这是个伪问题吧?我们三个性格一点都不一样。”张向东辩驳,说了一句诗一样的话,“独立、自由的风骨,是北大的神秘代码。我们记得北大,是记得这两个词。”

    出人意料,他心目中最能代表北大特点的创业者不是李彦宏也不是俞敏洪,而是21报系发行人沈灏。显然,他的评判标准不是身家或是公司营业额,而是能多大程度的影响别人。甚至财富与自由梦想(哪怕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之间矛盾之下,财富可以被暂时牺牲。

    3G门户几年前就做过这样的事情,当他们拥有百万用户时,做SP可以轻松月入千万。然而他们没做,甘愿挤在狭小的办公室里为购置服务器能便宜50元钱多费口舌。

    “北大创业者更喜欢颠覆性的创业项目,更愿意做有影响力的事情。”张向东总结。反之,“清hua帮”更低调,没有北大那么多妇孺皆知的公司,但每个细分行业的前几名几乎都有“清hua帮”。

    虽然张向东散发的自由气息很容易感染他人,但和他谈话并不是轻松的事儿。他太敏锐,会随时辩驳你的观点,让你无话可说。相反,与“清hua帮”的会面就轻松得多,只是他们太低调太难约见。

    清华创业者更像一个群像,虽然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但大部分特质都隐藏在某些共同点之下难以发掘,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上铺的兄弟”才了如指掌。他们大都周到、体贴、思维缜密;每一个相关细节,他们都会在谈话一开始对你说明。

    清科集团创始人、总裁倪正东刚结束一个会议,一见面就先对我这个不速之客道歉:“一会儿还有个会议,你需要多久?”他先是提醒我忘记和他交换名片,而后房间里出现了轻微的噪音时,他立即盯着我的录音笔问:“会不会受影响?”

    从1996年在清华读硕士开始,倪正东在园子里呆了六七年。离开学校时,他已经有了典型的“清华范儿”—很难给人留下鲜明的第一印象,相貌普通,穿着随意,声音不高不低,对每个人都彬彬有礼。

    倪正东的印象中,早期清华的学生在国内创业者并不多,都是零散的。后来互联网创业风刮遍中关村,技术无可避免的与清华联系起来,清华慢慢有了创业的土壤。1998年,倪正东模仿麻省理工在清华举行了第一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有几百个项目报名,掀起了清华学生创业的风潮,“其中70%的项目是做网站。”

    低调,“清hua帮”的特点在清科显现无疑。倪正东说,“很多人以为清科只是个研究机构,是个举办会议的公司,其实我们也做投资,只是不太说。”公司会议室,清科已投资的项目密密麻麻的贴了满墙。

    倪正东笑笑说:“清华人做事还是很踏实的,不太虚;想法比较简单,但目标比较明确;比较抱团。”几句话就像论文摘要般做了一个总结。

    他也思考过这个有趣的问题,同一个人进入清华或是北大,为什么毕业后性格会完全不同?“可能是因为北大有未名湖,大家绕着未名湖转来转去的散步;清华有主干道,大家都骑着自行车直来直去的狂奔。”

    倪正东心目中,清华的创业代表人物是迈瑞医疗董事长徐航和北极光合伙人邓锋。对公众来说,徐航并不属于耳熟能详的名字,邓锋做投资人之前的创业经历也很少有人了解。迈瑞是一家土生土长的中国医疗器械,却在一直被海外公司垄断的高端医疗设备领域杀出一条血路,曾引发海外资本市场无限的兴奋与期待。邓锋曾被称为硅谷最成功的5位华人企业家之一,他和两位好友一手拉扯起来的公司Netscreen,在美国创造了40亿美元的并购神话,不过这段经历即便偶尔见诸媒体,也大都语焉不详。

    邓锋的投资理念极具清华特色,“我要做farmer(农民),而不是hunter(猎人)。猎人每打一枪都要有收获,做风险投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做一辈子farmer,又有什么不好呢?”

    清华创业和北大创业,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创业领域的选择。北大毕业生、好投网总裁户才和评价:“清华创业的出发点更集中于技术,而北大更集中于市场机会,先考虑我们有什么样的资源,再考虑如何把握这些资源。”无论是创立了ChinaRen、空中网的周云帆还是创立了中星微的邓中翰,都以新技术为起点,属典型的清华“技术派”;而来自北大的丁健创立亚信源于技术交换的市场需求,俞敏洪创业源于考试市场的出现。张向东曾对豆瓣网的杨勃(清华物理系1985级)说:“1998年互联网热潮,你不为所动,我凑热闹跑过去。”

    这也导致北大更容易出现“跨界者”。丁健学化工出身,俞敏洪做新东方虽然和老师身份沾了边儿,但创立新东方仍属跨界。因为当年“个体户”还是很难的抉择,俞敏洪也为此矛盾过、困惑过,甚至还哭过。

    其实,这些差别早在他们弹吉他唱歌的校园生活中就有所体现。北大图书馆草坪的夏夜是最令人难忘的,但往往是清华的吉他手最终因为技高一筹坐在草坪的中央。北大学生弹琴在于娱乐和表达,清华人则更在乎技法而于此道痛下功夫。

    迥异的校园文化

    清华比北大更团结,经常一呼百应;而北大的创业者们更像一个个江湖侠客

    谁是中国高校TOP1?这个争夺在清华北大之间已经延绵数年,与此并行的另一个争论是,谁更团结?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有关学校气质的问题。哈佛有企业家俱乐部,耶鲁有神秘的“骷髅会”,普林斯顿有“饮食俱乐部”,哈佛商学院1949届更是“美元堆筑的班级”。

    每所学校的校友网络都是一笔财富。无论哈佛、耶鲁,还是牛津、剑桥,校友资源都是最易于获得的创业资源。

    当创业者试图吸引人才,首先碰到的就是信任问题,“我为什么要到你的公司来?”虽说有的附带着股份和期权,但那是否能转化为将来的收益还是未知。而同学具有最低的信任成本,且这信任从其它途径很难获得。

    在一般人眼里,清华比北大更团结,经常一呼百应。倪正东说,头脑风暴我们比不过北大,但上战场肯定是清华厉害。校园里的生活方式,在他们创业后依旧延续:清华学生总是做实验,三五成群相互讨论;北大学生更愿意独自徜徉在校园里,偶尔感叹一下人生。

    1998年,李方的文章《北大是泉水,清华是岩浆》为后来两校的企业家作了预言:“北大人是以傲气著名的,以至于不屑于在世俗中为了某一目的而呼朋引类。清华人则不然,他们似乎天然具有群体合作的精神。”

    “清hua帮”总是成群结队出现的,在校园里就如此。正在准备创业的刘家开(清华经管2009级硕士生)问,“我可不可以叫两个同学一起接受采访?”第二天他和同学刘玉彬、孙波一起出现。他们此前都有创业经历,虽然同班但领域相距甚远;刘家开在消费领域、孙波做图书发行、刘玉彬做房地产中介。

    “去年的创业大赛,清华的污水处理项目进入决赛,六支队伍里只有这一支成员来自同一学校。”他们很自豪,“还是和校友创业最默契。”

    清华校内也有这样的体系。在经管学院他们还有一位额外的创业导师,由已经有创业经验的校友担任。一个他们习惯的模式是,从其它院系找符合市场的技术,再进行市场运作。

    户才和说,这是清华系的显著特点。创立一家公司,从创业者到投资人,再到工程师,清华校友都能解决。

    这种合作一直贯穿于清华校友之间。清华企业家协会(TEEC,Tsinghua Entrepreneur and Executive Club)是中国目前最有组织的校友会。TEEC,更像一个接头暗号,一个秘密组织,一种认同感,一种归属感。

    TEEC发源于硅谷,后迁移到国内。在硅谷,创业最多的就是清华校友,他们一起讨论技术、商业模式、如何推广,团结得令很多学校羡慕。北极光高级顾问、掌上灵通前CEO杨镭说,“很少一个清华校友单独出来做企业的,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在硅谷创业时,三个创业伙伴都是在清华校友会认识的。

    有人说,清华人表面谦和,但却有一种骨子里的骄傲,看似淡泊,因为“你和我不是一路人”。TEEC的入会规则也有这样的感觉,虽然杨镭说TEEC不是精英俱乐部,会员不是都找成功的,但他也说,“进入这个组织要求很高,除了是清华校友,你必须创业、是CEO、有一定的规模、拿到风险投资,重要的是现在还没起来但将来会成功的人。”

    清华校友在创业圈里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张帆(89级计算机)在红杉投资的四个项目都与清华有关。倪正东说,“我投的项目里很多创业者都是清华的,”又想了一下说,“还真没有北大的。投资是双向选择,清华校友之间更容易达成共识。”

    这种团结保证了清华创业的高成功率,“清hua帮”往往能借助各种力量度过创业最易夭折的时期。北大虽然有李彦宏、俞敏洪等商界领军人物,但中等规模的公司并不多;清华虽有大量在各行排名前三甲的公司,但“精神领袖”并不多,即便有与李彦宏相似的身家,也没有那么高的曝光率。

    然而,犹如抱在一起的刺猬太近容易伤到彼此。户才和说,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清hua帮”管理团队更容易分裂;另外“清hua帮”公司比较“排外”,北大人很难做到高层。

    这里面可能掺杂了由来已久的门第之见。可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一向文人相轻的“北大帮”公司里却没有校际的隔阂,新东方、百度都有大量清华校友,北大纵横有超过50名清华的硕士博士。王璞说,“反过来的情况不大可能”。

    北大校友之间并不是没有感情。不同于“清hua帮”的群像,北大校友更像一群江湖侠客,因为某种不需要言语的感觉联系在一起。

    张向东说:“我们是兄弟!兄弟的意思可不是女孩子之间的'友谊,需要整天黏在一起分享秘密;而是兄弟有事儿尽管开口,我不会问理由,只会淡淡的说,好。”

    他和邓裕强、常映明性格迥异,愿意把思考与人分享,做不了管理等细致活儿;常映明特别严谨,非常讲原则;邓裕强性格淡泊,很少说话。“如果邓裕强说让我做什么事情,我就一定要做到,没有不行,我对他们也一样。”张向东说,“我能这样提要求,因为我了解他们,他们能行。”

    北大也有校友创业组织,要么像官方组织,要么更像俱乐部。户才和参与的北大校友创业投资协会有160多名会员,和TEEC规模相当。他们的活动一半和商业没什么关系,每月两次的户外活动,内容经常是高难度的登山或是真人CS。MSN群里也有三百多人,但讨论的大多是奥巴ma或是环球局势,鲜有人讨论微观话题。

    创业圈中,张向东有自己的“北大兄弟”,当当网的李国庆、去哪儿的庄成超。据说更早一批创业者,俞敏洪、李彦宏、丁健等关系也相当不错。只不过,“北大帮”很少扎堆儿,各种论坛上遇到也不会像清华校友亲密的坐在一起,甚至只是相互点头示意。

    不同的创业软肋

    技术很强、产品很好,就是离客户太远,这是清hua帮的弱点;而不专注则是北大创业者常犯的错误

    即便清华、北大拥有令中国其它高校羡慕乃至嫉妒的创业成功率。创业者仍要经历挫折乃至失败理解创业的真正含义。

    “剩”者为王。无论你来自北大,还是清华,这都是衡量成功颠扑不破的真理。那么,在创业路上,清hua帮和北大帮各容易犯怎样的错误呢?

    技术是一种普遍的清华情结。刘家开、刘玉彬、孙波,来自并不“技术”的经管学院,也一直肯定:“技术,技术非常重要!”

    但倪正东反思说,“清华创业者常犯的错误有许多,其中一条就是太钟情技术,太得意自己的产品。”

    “就好像一个厨师告诉客人,我做的菜就是好的,你就吃吧。”倪正东举例,很多网站技术很强,产品很好,就是离客户太远了。

    户才和则认为,管理是清华创业者容易遇到的另一问题,最集中的体现是现金流。曾任清华创业园主任的罗建北见证了许多清华创业者的起起伏伏。在谈到大部分公司陷入困境的原因时,她说的简单:“很多典型的.COM公司,烧钱烧得比较厉害。”

    清华毕业生、中文在线董事长童之磊经历了几番起伏后重出江湖,在创业的现实中真正理解了课本上的基本道理,“企业第一位的就是要创造收入,企业以盈利为目标!企业自身的业务永远要足够维持自己公司的正常运转。资本只是杠杆,可以让你跳跃一个台阶,或者是撑起十倍的力量。它永远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再做公司,童之磊把公司的固定成本尽量控制到最低,原来他甚至想租一个上千平方米的写字楼,后来一减再减,自己的办公室只有六七平方米,不过中文在线已经是中国数字出版领域数一数二的公司。

    “北大帮”更容易犯一些理想化的错误。他们怀揣梦想,但实践时发现现实中的通路并非如此。张向东曾独立创业失败,他说自己的想法很好,但实践起来不是那么回事。所以现在他更愿意与邓裕强、常映明一起创业,因为“每个人能力侧重不同,让每个人都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不专注”是北大创业者常犯的错误。户才和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他曾促成一笔投资,但是创业者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并没有下功夫发展主业,“甚至交了好几个女朋友”。或许因为怀揣某种英雄主义情结,有的人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禁不住诱惑,“而通往成功的路上最难的就是抵御诱惑。”

    然而,如此归纳清北创业帮的创业困惑未免有点以偏概全,创业毕竟是对个人能力的全方位考验。而创业者能力的千差万别,谁也不能断言成败,甚至不敢用冷冰冰的框架把他们归类。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到了一定规模,无论清华、还是北大在创业者身上的烙印会逐渐淡化。搜索引擎被称为“很技术”,然而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来自北大,百度能与谷歌抗衡的重要原因是技术背后有中国文化在做支撑。以人文气息著称的豆瓣创始人杨勃来自清华,被评价“内容最具质量”的网站非常钟情于算法,各种内容都是经过严密的逻辑算法组合后呈现于网络。

    张向东总结说,不论是清华、北大,还是其他背景的创业者,都有一些相似的特质,比如向往自由、有韧性。但凡公司到达一定的规模,背后都有相似的商业哲学。成功创业,也许要满足一万个条件,最终的胜利者都是相似的。

    ;

    以上就是关于北大学生能进谷歌吗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北大校草排行榜(北大校草排行榜前十名2020)

    湖北大学校标(湖北大学校标含义)

    计算机最好的三个专业(北大青鸟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3r原则

    10大网络游戏排行榜(10大网络游戏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