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景观设计任务书(道路景观设计任务书怎么写)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道路景观设计任务书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道路两侧景观改造的规划内容怎么写
道路两侧景观改造的规划内容
1.改造原则
通过明确道路在整个绿地系统中定位,以及对道路两侧绿地现状的分析,得出以下改造原则:
( 1) 功能优先原则。在进行改造前,应明确道路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定位,始终将道路交通功能放在首要位置。
( 2) 以人为本原则。在改造时,场地的安排、设施的摆放、植物造景的设计都应满足使用人群的心理需求,要照顾司机对两侧景观特别是植物疏密及色彩的特殊要求。
( 3) 统一协调原则。在对道路两侧绿地景观混乱的场所进行改造时,要考虑整条道路景观环境的连续性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 4) 可操作性原则。对于后期管理粗放导致景观环境较差的区域,改造要遵循可操作原则,方便后期建设养护。
2. 改造模式及其相应内容
城市道路绿地两侧绿带主要包括场地、步行系统、园林小品、绿化种植和基础服务设施等,根据不同道路绿地现状,改造目标、程度及重点,总结出两大改造模式: 就地完善型与完全改造型。
二、设计任务书包括哪些内容
设计任务书是业主对工程项目设计提出的要求,是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也是进行建筑创作的指导性文件,可以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代替设计任务书。它从各方面对建筑方案设计提出了明确的设计目标和要求,也通过文字和图形的方式为设计者提供了建筑方案设计的内外条件以及相应的有关规定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因此,亚洲家居商城小编认为只有充分理解了设计任务书的内容,才能对建筑方案设计做到心中有数。
一般设计任务书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名称;建设地点;项目概述。(2)批准设计项目的文号、协议书文号及其有关内容。(3)用地概况,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地形、场地内原有建筑物、构筑物、要求保留的树木及文物古迹的拆除和保留情况等。还应说明场地周围道路及建筑等环境情况。(4)规划设计要求,这是展开建筑方案设计的指导性意见,有些是带强制性的规定,对设计者提出了在规划方面的要求。(5)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水、电、气、燃料等能源供应情况,公共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用地、环保、卫生、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材料供应及施工条件情况。(6)建筑组成及设计要求。这部分是设计项目的重点部分,说明了对建筑功能及房间的组成要求、所需面积及房间数。(7)项目的设计标准及总投资。(8)建筑造型及建筑室内外装修方面要求。(9)图纸要求:说明了有关制图要求的深度和表达内容。在设计工作结束时,可以对照检查设计内容是否有漏项。(10)地形图三、景观设计的过程,有哪些过程?
1、接受设计任务、基地实地踏勘,同时收集有关资料
作为一个建设项目的业主(俗称"甲方")会邀请一家或几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
作为设计方(俗称"乙方")在与业主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总体框架方向确定了这个项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广场,基本实施内容确定了广场的服务对象。这两点把握住了,规划总原则就可以正确制定了。
另外,业主会选派熟悉基地情况的人员,陪同总体规划师至基地现场踏勘,收集规划设计前必须掌握的原始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①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气温、光照、季风风向、水文、地质土壤(酸碱性、地下水位)。②周围环境,主要道路,车流人流方向。③基地内环境,湖泊、河流、水渠分布状况,各处地形标高、走向等。
总体规划师结合业主提供的基地现状图(又称"红线图"),对基地进行总体了解,对较大的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底,今后作总体构思时,针对不利因素加以克服和避让;有利因素充分地合理利用。此外,还要在总体和一些特殊的基地地块内进行摄影,将实地现状的情况带回去,以便加深对基地的感性认识。
2、初步的总体构思及修改
基地现场收集资料后,就必须立即进行整理,归纳,以防遗忘那些较细小的却有较大影响因素的环节。
在着手进行总体规划构思之前,必须认真阅读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或"设计招标书")。在设计任务书中详细列出了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要求:总体定位性质、内容、投资规模、,技术经济相符控制及设计周期等。在这里,还要提醒刚入门的设计人员一句话:要特别重视对设计任务书的阅读和理解,一遍不够,多看几遍,充分理解,"吃透"设计任务书最基本的"精髓".
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作一个构想,并与抽象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层的警世寓意相结合,同时必须考虑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融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去。
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轮廓,接下去要将草图结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修改。逐步明确总图中的入口、广场、道路、湖面、绿地、建筑小品、管理用房等各元素的具体位置。经过这次修改,会使整个规划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舒适(视觉上)。
3、方案的第二次修改 文本的制作包装
经过了初次修改后的规划构思,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方案。设计人员此时应该虚心好学、集思广益,多渠道、多层次、多次数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不但要向老设计师们请教方案的修改意见,而且还要虚心向中青年设计师们讨教,往往多请教讨教别人的设计经验,并与之交流、沟通,更能提高整个方案的新意与活力。
由于大多数规划方案,甲方在时间要求上往往比较紧迫,因此设计人员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只顾进度,一味求快,最后导致设计内容简单枯燥、无新意,甚至完全搬抄其他方案,图面质量粗糙,不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
第二,过多地更改设计方案构思,花过多时间、精力去追求图面的精美包装,而忽视对规划方案本身质量的重视。这里所说的方案质量是指:规划原则是否正确,立意是否具有新意,构图是否合理、简洁、美观,是否具可*作性等。
整个方案全都定下来后,图文的包装必不可少。现在,它正越来越受到业主与设计单位的重视。
最后,将规划方案的说明、投资框(估)算、水电设计的一些主要节点,汇编成文字部分;将规划平面图、功能分区图、绿化种植图、小品设计图,全景透视图、局部景点透视图,汇编成图纸部分。文字部分与图纸部分的结合,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文本。
4、业主的信息反馈
业主拿到方案文本后,一般会在较短时间内给予一个答复。答复中会提出一些调整意见:包括修改、添删项目内容,投资规模的增减,用地范围的变动等。针对这些反馈信息,设计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对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
现在各设计单位电脑出图率已相当普及,因此局部的平面调整还是能较顺利按时完成的。而对于一些较大的变动,或者总体规划方向的大调整,则要化费较长一段时间进行方案调整,甚至推倒重做。
对于业主的信息反馈,设计人员如能认真听取反馈意见,积极主动地完成调整方案,则会赢得业主的信赖,对今后的设计工作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设计人员如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或拖拖拉拉,不按规定日期提交调整方案,则会失去业主的信任,甚至失去这个项目的设计任务。
一般调整方案的工作量没有前面的工作量大,大致需要一张调整后的规划总图和一些必要的方案调整说明、框(估)算调整说明等,但它的作用却横重要,以后的方案评审会,以及施工图设计等,都是以调整方案为基础进行的。
5、方案设计评审会
由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组,会集中一天或几天时间,进行一个专家评审(论证)会。出席会议的人员,除了各方面专家外,还有建设方领导,市、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项目设计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员。
作为设计方,项目负责人一定要结合项目的总体设计情况,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将项目概况、总体设计定位、设计原则、设计内容、技术经济指标、总投资估算等诸多方面内容,向领导和专家们作一个全方位汇报。汇报人必须清楚,自己心里了解的项目情况,专家们不一定都了解,因而,在某些环节上,要尽量介绍得透彻一点、直观化一点,并且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在方案评审会上,宜先将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阐述清楚,然后再介绍设计布局和内容。设计内容的介绍,必须紧密结合先前阐述的设计原则,将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作为设计布局和内容的理论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具象化体现。两者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切不可造成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南辕北辙。
方案评审会结束后几天,设计方会收到打印成文的专家组评审意见。设计负责人必须认真阅读,对每条意见,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答复,对于特别有意义的专家意见,要积极听取,立即落实到方案修改稿中。
6、扩初设计评审会
设计者结合专家组方案评审意见,进行深入一步的扩大初步设计(简称"扩初设计")。 在扩初文本中,应该有更详细、更深入的总体规划平面、总体竖向设计平面、总体绿化设计平面、建筑小品的平、立、剖面(标注主要尺寸)。在地形特别复杂的地段,应该绘制详细的剖面图。在剖面图中,必须标明几个主要空间地面的标高(路面标高、地坪标高、室内地坪标高)、湖面标高(水面标高、池底标高)。
在扩初文本中,还应该有详细的水、电气设计说明,如有较大用电、用水设施,要绘制给排水、电气设计平面图。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四、浅谈景观规划设计10步骤?
作为园林专业的学生,不论大一还是大四,当你真正着手做景观设计时,是否依然感到一头雾水?熬夜苦思的东西总感觉平平无奇,亦或是创意大开的设计却无法亲自落实......不要着急,接下来,告诉大家景观规划设计十步骤,跟着步骤走,再也不用担心不知所措了,那么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景观规划设计10步骤!
一、接受任务,实地踏勘,收集资料
设计师与甲方爸爸自古以来就是“相爱相杀”的关系,如果你身边有一个设计师朋友的话,你一定会被他的吐槽与抱怨声所淹没......可就算是这样,身为设计师(乙方)的你,第一步就要和你的业主(甲方)沟通啊~
甲方通常会邀请一家或几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而作为设计方的你,在与“甲方爸爸”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他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这样才能正确制定规划总原则。不然后面可就有你受的啦~
一般业主会选派熟悉基地情况的人员,陪同总体规划师至基地现场踏勘,收集规划设计前必须掌握的原始资料。这些资料包括:
①气候条件,包括气温、光照、季风风向、水文、地质土壤(酸碱性、地下水位)等;
②周围环境、主要道路、车流人流方向;
③基地内环境,包括湖泊、河流、水渠分布状况,各处地形标高、走向等
二、初步的总体构思及修改
到基地现场收集好资料后,要及时整理、归纳哟~不然遗忘了那些小细节的话,可能会酿成大错的。
在着手进行总体规划构思之前,必须认真阅读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设计招标书”。如果你一遍不够,就多看几遍,一定最终吃透设计任务书的“精髓”。
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作一个构想,并与抽象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层的寓意相结合,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融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去。
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轮廓,接下来要将草图与收集到的原始资料相结合进行补充、修改,逐步明确总图中的入口、广场、道路、湖面、绿地、建筑小品、管理用房等各元素的具体位置。经过这次修改,整个规划会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舒适(视觉上)。
三、方案第二次修改,文本制作包装
经过初次修改后的规划构思,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方案。这时你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建议,通过与各方的交流沟通,提升整个方案的新意与活力。
此时,你一定特别要注意两点:
① 只顾进度,一味求快,最后导致设计内容简单枯燥、无新意,甚至完全照搬其他方案,图纸质量粗糙,不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
② 过多地更改设计方案构思,花过多时间、精力去追求图面的精美包装,而忽视对规划方案本身质量的重视。这里所说的方案质量是指:规划原则是否正确,立意是否具有新意,构图是否合理、简洁、美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
当整个方案全部定下来后,就要进行图文的制作包装。将规划方案的说明、投资框(估)算、水电设计的一些主要节点,汇编成文字部分;将规划平面图、功能分区图、绿化种植图、小品设计图、全景透视图、局部景点透视图,汇编成图纸部分;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文本。
四、业主的信息反馈
业主拿到方案文本后,一般会在较短时间内给予一个答复。答复中会提出一些调整意见:包括修改、添删项目内容,投资规模的增减,用地范围的变动等。
对于业主的反馈信息,你可一定要认真听取呀!不然的话你可能会失去甲方的信任,甚至失去这个项目的设计任务。
一般调整方案的工作量没有前面的工作量大,但千万不要小看它,以后的方案评审会以及施工图设计等,都是以调整方案为基础进行的。
五、方案设计评审会
由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组,会集中一天或几天时间,召开专家评审(论证)会。出席会议的人员,除了各方面专家外,还有建设方领导,市、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项目设计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员。
设计方的项目负责人一定要结合项目的总体设计情况,在有限的时间内,将项目概况、总体设计定位、设计原则、设计内容、技术经济指标、总投资估算等诸多内容,向领导和专家们作一个全方位汇报,汇报要尽量透彻、直观、有针对性。汇报时,宜先将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阐述清楚,再介绍设计布局和内容。设计内容的介绍,必须紧密结合先前阐述的设计原则,切不可造成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南辕北辙。
方案评审会结束后几天,设计方会收到打印成文的专家组评审意见。设计负责人必须认真阅读,对每条意见都应该给一个明确答复,对于特别有意义的专家意见,要积极听取,立即落实到方案修改稿中。
六、扩初设计评审会
设计者结合专家组方案评审意见,进行深入的扩大初步设计(简称“扩初设计”)。 在扩初文本中,应该有更详细、更深入的总体规划平面、总体竖向设计平面、总体绿化设计平面、建筑小品的平/立/剖面(标注主要尺寸)。在地形特别复杂的地段,应该绘制详细的剖面图。在剖面图中,必须标明几个主要空间地面的标高(路面标高、地坪标高、室内地坪标高)、湖面标高(水面标高、池底标高)。
在扩初文本中,还应该有详细的水、电气设计说明,如有较大的用电、用水设施,要绘制给排水、电气设计平面图。
扩初设计评审会上,专家们的意见不会像方案评审会那样分散,而是比较集中,也更有针对性。设计负责人的发言要言简意赅,对症下药。根据方案评审会上专家们的意见,我们要介绍扩初文本中修改过的内容和措施。对于未能修改的地方,要充分说明理由,争取得到专家评委们的理解。同时应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讲解,这样才能使设计方案更形象生动、有表现力。
一般情况下,经过方案设计评审会和扩初设计评审会后,总体规划平面和具体设计内容都能顺利通过评审,这就为施工图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的来说,扩初设计越详细,施工图设计越省力。
七、基地再次踏勘,施工图设计
在步骤一中,我们谈到过基地的踏勘。这里所谈的基地的再次踏勘,至少有3点与前一次不同:
1、参加人员的范围扩大。前一次是设计项目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这一次必须增加建筑、结构、水、电等各专业的设计人员。
2、踏勘深度的不同。前一次是粗勘,这一次是精勘。
3、掌握最新、变化了的基地情况。前一次与这一次踏勘相隔较长一段时间,现场情况必定有所变化,我们必须找出对今后设计影响较大的变化因素加以研究,然后调整随后进行的施工图设计。
现在,很多大工程以及市、区重点工程,施工周期都相当紧张。往往最后竣工期先确定,然后从后向前倒排施工进度。这就要求设计人员打破常规的出图程序,实行“先要先出图”的出图方式。一般来讲,在大型园林景观绿地的施工图设计中,施工方急需的图纸包括:①总平面放样定位图(俗称方格网图);②竖向设计图(俗称土方地形图);③一些主要的大剖面图;④土方平衡表(包含总进、出土方量);⑤水的总体上水、下水、管网布置图,主要材料表;⑥电的总平面布置图、系统图等。
这些较早完成的图纸要做到两个结合:①各专业图纸之间要相互一致,自圆其说;②每一种专业图纸与今后陆续完成的图纸之间,要有准确的衔接和连续关系。
除了上述的各种施工图外,还有各个单体建筑小品的设计,包括建筑、结构、水、电的各专业施工图设计。
八、施工图预算编制
严格来讲,施工图预算编制并不算是设计步骤之一,但它与工程项目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有必要简述一下。
施工图预算是以扩初设计中的概算为基础的。该预算涵盖了施工图中所有设计项目的工程费用。其中包括:土方地形工程总造价,建筑小品工程纵总价,道路、广场工程总造价,绿化工程总造价,水、电安装工程总造价等。
根据笔者的设计项目经验,施工图预算与最终工程决算往往有较大出入。其中的原因各种各样,影响较大的有: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的增减,工程建设周期的调整,工程范围内地质情况的变化,材料选用的变化等。施工图预算编制属于造价工程师的工作,但项目负责人脑中应该时刻有一个工程预算控制度,必要时及时与造价工程师联系、协商,尽量使施工预算能较准确地反映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状况。
应该承认,某个工程的最终效果很大程度上由投资控制所决定。作为项目负责人,有责任为业主着想,在客观上因地制宜,在主观上发挥各专业设计人员的聪明才智,在设计环节中做到投资控制。要知道,整个工程项目建成后良好的景观效果,是在一定的资金保障下,优良设计与科学合理施工结合的体现。
九、施工图交底
业主拿到施工设计图纸后,会联系监理方、施工方对施工图进行看图和读图。看图属于总体上的把握,读图属于具体设计节点、详图的理解。
之后,由业主牵头,组织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进行施工图设计交底会。在交底会上,业主、监理、施工各方提出看图后所发现的各专业的问题,各专业设计人员对口进行答疑。一般情况下,业主方的问题多涉及总体上的协调、衔接;监理方、施工方的问题常提及设计节点、大样的具体实施。双方侧重点不同。由于上述三方是有备而来,并且有些问题往往是施工中关键节点,因而设计方在交底会前要充分准备,在会上尽量结合设计图纸当场答复,现场不能回答的,回去考虑后尽快做出答复。
十、设计师对施工的配合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的现场施工配合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环节对设计师、对工程项目本身相当重要。
业主对工程项目质量的精益求精,对施工周期的一再缩短,都要求设计师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踏勘建设中的工地,解决施工现场暴露出来的设计问题、设计与施工相配合的问题。如有些重大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就已经相当紧迫,业主普遍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对这种工程,设计师更要勤下工地,结合现场客观地形、地质、地表情况,做出最合理、最迅捷的设计。
俗话说,“三分设计,七分施工”。如何使“三分”的设计充分体现、融入到“七分”的施工中去,产生出“十分”的景观效果?这就是设计师施工配合所要达到的目的。
相信经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景观规划设计10步骤也是有了一定的认识。欢迎登陆中达咨询,查询更多相关信息。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道路景观设计任务书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