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湿地公园的管理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主题(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主题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主题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一)龙口市黄水河湿地公园建设思路
1.概况
龙口市黄水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位于龙口市滨海旅游度假区中部,距龙口市区7km,系黄水河入海口流域,南起于烟汕公路龙口段,北止于渤海,东临旅游区规划的丛林寺、旅游产品商业街和徐福文化园,西与国际文化交流区接壤。规划范围面积约172.63hm2,其中河流两岸面积约114.27hm2,黄水河水面面积约58.36hm2。建以河流水体和潮间带所构成的湿地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融地域文化为一体,具有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和生态休闲等功能的城市生态湿地(图9-1)。
图9-1 龙口市黄水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区位图
2.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1)指导思想
保护、恢复和丰富湿地生态系统,并充分展现当地的生态资源特色:芦苇、沼泽、水禽和水域。
以生态旅游的概念规划园区。在特定的地区提供旅游休闲活动,在保持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让游客取得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认知经验。
通过该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品味,为度假区提供多样的旅游体验场所,为城市特别是度假区带来创建经济效益的机会与空间,实现经营城市的目的。
(2)建设原则与设计理念
规划建设原则如下:系统保护的原则;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的原则;突出重点、体现地域特色的原则;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
设计理念如下:生态和合,强调湿地生态环境的气象贯通与文脉融合;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的亲近与自然对人的净化;风貌特色,绿色廊道、人文之河。
(3)建设目标
提高湿地及其周围环境的自然生产力,营建一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间仙境。
实现黄水河入海口流域湿地的恢复与重建,形成生态丰富、物种多样、鸟类繁殖栖息的湿地公园,成为北方城市湿地公园的最佳范例。
为市民与游客提供科普教育的良好基地和多样化的休闲体验空间,成为国内同类型生态旅游的胜地。
3.规划建设构思
根据对现状用地的分析,提出以下关于该项目湿地生态的构建对策:
(1)保障湿地公园用水安全
黄水河为季节性河流,湿地公园地处该河的最下游,保证湿地公园需用水量和供水水源成为建设该公园的关键。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关于《龙口市黄水河湿地公园用水方案论证》提出了多水源联合供水方案,一次性充水水源为王屋水库地表水,主要日常补水水源为黄水河地下水库地下水,可实现保证该项目区常年水位和实现全年水质不变坏,满足景观娱乐的水质要求。
(2)恢复和重建湿地生境
1)河流水系。营造生态驳岸。黄水河两岸河堤除局部保留外,其余均分级后退,即保留原有河堤的石砌基础,退后防洪堤顶面至规划红线处,放缓堤岸护坡,恢复河边的水陆交错带。河东:老河堤改造后的堤顶标高以原海水养殖池为界,养殖池以南河堤标高为3.0m,养殖池以北河堤堤顶标高为1.5m。河西:老河堤改造后的堤顶标高为2.8m。
恢复河流水体面积。通过堤岸改造以及控制水位等措施,以保证河流常年连续蓝带。黄河营翻板闸至烟汕公路龙口段之间的黄水河河段常年水位规划为2.5m。
建设循环水系。中水利用,经过龙口市东城区污水处理厂经深度处理后的中水作为绿地浇灌用水水源之一;改造河堤,沟通河堤内外水体之间的水文联系;雨水收集,合理引导地表径流,使其尽可能渗入到地下并汇入天然水体。
2)恢复河堤陆域原有自然面貌和野趣环境。沿规划红线建设宽不少于30m的防护林带作为生物廊道,同时可遏制周边的开发建设对湿地环境的过分干扰园区内的耕地一律“退耕还林”。
海水养殖池采取“停、转”措施,恢复滩涂,成为鸟类觅食栖息地
(3)营建多样化的湿地环境,建立丰富、多样、自然的湿地生态群落
通过对堤岸的改造和水脉的打通,营造深水、浅水、滩地、沼泽和岛、洲等不同深度的水体,为多种两栖和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环境。
引导和培育原始乡土植物群落,特别是野生植物群落、栖鸟植物、蜜源植物、鸟嗜植物和耐盐碱植物群落等,营造林地、灌丛、芦荡、草滩等,为多种陆生生物提供觅食、栖息、繁殖的场所。
保护贝类、藻类等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如滩涂、浅海海域。
改善滨海土壤盐碱化。①挡潮闸,保留黄河营翻板闸,并规划在湿地生态展示园适当位置设挡潮闸一处;②防潮堤,于海水养殖池南岸设堤顶标高为3.0m的东西向河堤一处;③种植耐盐碱的植物。
(4)延续地域文脉,保护文化生态
黄水河纵贯龙口市东部,流经该市的山区、平原和滨海地区,注入渤海,是龙口市的母亲河。流动的河流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见证了城市的发展,是条绿色通道、气流通道和生物通道,也是一条城市的发展通道。
第一,营建城市发展的记忆空间:龙口文化历史、民风民俗、风土人情。
第二,留下大地肌理。
第三,营造休闲游憩的场所,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延伸到大自然中,让天、地、人在这里融合,地方文脉得以体现与延伸。
(5)构建旅游度假区核心的景观特色区
该规划区连接了周边的徐福文化园、丛林寺、购物街和国际文化交流区等文化娱乐游览园区,这些项目特色显明,且优势互补,可有机融合成为度假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地域
(6)基本利用现状地形地貌
河岸。改造后的河堤不但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而且使河流岸线有一定的弯度变化。
陆域。①用地中标高2.0m以下的地段改造成塘、溪、港等水面;②其余地域参考旅游度假区规划中的竖向设计,结合本规划的要求整理地形;③竖向控制河堤堤顶、黄河营翻板闸板顶、黄水河设计常年水位为本园区主要竖向控制点。
二、湿地公园的管理
根据《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湿地公园分为以下两级:
(1)国家级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主题突出,湿地生态环境优良、湿地景观特别优美,观赏、科学、文化价值高,地理位置特殊,对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且生态旅游服务设施齐全;
(2)省级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主题突出,且湿地生态环境良好、湿地景观有特色,有一定的观赏、科学、文化价值,对区域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具备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 1.湿地土层结构改造
土壤结构对湿地公园的营建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砂土营养物含量低,植物生长困难,而且容易使水体快速渗入地下,所以不宜设在最下层。而粘土矿物有利于防止水体快速渗入地下,并可限制植物根系或根茎穿透,故通常采用粘土构筑湿地下层。壤土也可以代替粘土置于底层,但应适当增加厚度。
2.湿地护岸生态设计
作为水陆交界地带的湿地岸边环境的营建也是十分重要的,需要精心考虑。混凝土砌筑的护岸破坏了湿地对周围环境应有的过滤和渗透作用。而人工草坪由于自我调节能力弱,大量的浇灌、除草、喷药等管理措施,极易导致残余化学物质流入水体造成污染。 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强调的是湿地生态系统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展示,突出湿地特有的科普教育功能和自然文化属性。其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要注意几点。 保持湿地的完整性
依托原有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群落,是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对原有湿地环境的土壤、地形、地势、水体、植物、动物等构成状况进行调查,在准确掌握原有湿地情况的基础上,科学配置与湿地原生态系统相互结合,起到相得益彰的景观效果,才能在设计中保持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在考虑人的需求之外,湿地景观设计还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整体和谐。通过调查周围居民对该景观的影响、期望等情况,在设计时才能统筹各个因素,包括设计的形式、内部结构之间的和谐,以及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和谐。
这样也才能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同时,保持自然生态不受破坏,使人与自然融洽共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持湿地网络系统的完整性。 保持生物多样性
在植物配置方面,一是应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二是尽量采用本地植物,三是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适度增加植物品种。多种类植物的搭配,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而且与水体污染物的处理功能也能够互相补充,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完全或半完全(配以必要的人工管理)的自我循环。其原则是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适度增加植物品种,从而完善植物群落。 科学配置植物种类
植物的配置设计,要从湿地本质考虑,以水生植物作为植物配置的重点元素,注重湿地植物群落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和景观效果的完美体现。
从生态功能考虑,应选用茎叶发达的植物以阻挡水流、沉降泥沙,采用根系发达的植物以利于吸收水系污染物。
从景观效果上考虑,有灌木与草本植物之分,要尽量摸拟自然湿地中各种植物的组成及分布状态,将挺水(如芦苇)、浮水(如睡莲)和沉水植物(如金鱼草)进行合理搭配,形成更加自然的多层次水生植物景观。
从植物特性上考虑,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保护生物多样性。 因地选择植物品种
乔灌木及地被植物可选用银杏、香樟、水杉、樱花、落羽杉、池杉、楸树、黄连木、乌桕、苦楝、石楠、枫杨、榕树、垂柳、沙地柏、迎春、石竹等;水生植物可选用荷花、菖蒲、香蒲、泽泻、水鸢尾、芦苇、金鱼草、水竹、水蓼、水葱、金鱼藻;草坪草可选用冷季型的早熟禾、黑麦、剪股颖,暖季型的狗牙根、地毯草、马蹄金等。 此外,设计中还应设置一些动物食源植物和鸟嗜植物,为鸟类提供食物来源。在湿地公园内的水体一侧尽量不安排高大乔木,为鸟类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
三、江洋畈生态湿地公园
设计者:王向荣
江洋畈湿地公园用现代生态的设计手法。保留原始的地形,呈现自然与保护自然的设计。公园还提供了科学完善的生态教育机会,成为一座自然露天的自然博物馆。
(1)你认为湿地公园最重要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湿地公园设计应是尊重自然,尽力保留原始地貌,呈现生态系统自然发展的过程,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
(2)江洋畈公园与太子湾公园的设计手法有何不同?
1.太子湾 :山水画形式设计,需要人工后期维护和管理。讲究设计的空间秩序与变化。追求自然山水画之美。
设计服务不同城市人群。需要提供游赏、休憩、健身、社交等功能。建造背景为80年代,崇尚自然山水画形式。
江洋畈:生态自然设计手法。不需要太多人工维护。设计讲究尊重场地,追求自然野性之美。依据原有自然生态系统,运用生态学知识,对基址做出了合理的干涉,最终建立成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系统。
目的是为了生态保护为主。也提供科普、游赏。设计时代背景是21世纪初,国内刚掀起一股生态设计风,依据场地现状,采用生态自然设计再合适不过。
(3)总结江洋畈生态公园的生态方法体现在哪些方面?
1.植物配置:以湿生植物和陆生的本土植物为主。湿地以柳树为乔木,形成林荫空间,下层种植狐尾草、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形成自然的生态景观。
陆地上种植大量野草类植物如千屈菜、细叶芒等再搭配各式各样的一二年生花卉如玛格丽特、千叶菊、金鸡菊等形成野性之美。
3.水系设计:依据原有淤泥形成的地形,淤泥内含水沉积再加上雨水收集形成了自然的水系。
4.生境岛设计:公园设计根据植被生长情况,划出一些区域作为保留地,作为这个地方自然演替的样本,在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和未来养护养护过程中不加干涉和改造,展现植物群落原始生长的过程。
5.道路铺装、建筑设施设计:钢架与木材构成的建筑和小品可以回收利用,做到了环保。
铺装大部分为黄沙石铺地,可以将吸收和沉积路面雨水,也可讲多余的积水汇入旁边绿地。避免了硬质铺装产生的地表水损失过重的缺陷。
6.设计师深入通过一条悬浮于淤泥上的栈道将游客带入到这个生态系统中,再架设形状异形的廊架,和安置木质休息平台,提供观赏生态景观的场地。
7.不仅设计手法生态,而且在文化展示及科普上均展现着生态。科普牌上对于植物及动物的介绍、对于生态的过程的解读,向游客展现自然知识。
(4)拍摄一组涵括公园内所有构筑物、建筑物、标识牌、垃圾桶等的照片,分析它们在设计上是如何与公园的主题保持一持的。
公园设计以生态自然为原则,保护生态与科普的服务功能为主。构筑物的采用以可回收的钢材与木材为主,环保节约。
标示牌展现生态知识、科普自然知识,来达到科普生态的目的。
大门也采用绿色钢材,镂空出植物的轮廓。
廊架为绿色钢结构的条纹状,形如水岸的芦苇条。
木栈道与座椅都为木条,充分体现了自然的材料运用。
建筑物采用木材与石料,展现出朴素的自然之美。杭帮菜博物馆的屋顶设计为起伏的坡屋顶形如连绵不断的山丘。与背后的山体湿地景观融为一体。
四、湿地公园的特征有哪些?
湿地公园的最大特点在于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拟规划建设的崇明东滩湿地国际公园位于崇明东滩保护区境内的缓冲区和核心区的交界处,即1992年和1998年大堤之间的东旺沙B滩,面积为3万亩建成后的湿地国际公园兼有保护、科研、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在建设中实现现代农业园区和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区域整体功能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湿地处理
表面流人工湿地
种植各种水生植物,增加停留时间,以蛇字型流向设置,以保证布水均匀和一定的推流效果。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避免出现水流死区。通过植物来吸收大量的氨氮。远景设计院认为此类型湿地对氨氮有良好的去处效果,去除率≥90%。
在该系统中,废水在湿地的土壤表层流动,水深较浅(一般在0.1~0.6米)。与SFS(潜流式生态床系统)相比,其优点是投资省,缺点是负荷低。北方地区冬季表面会结冰,夏季会滋生蚊蝇、散发臭味,目前已较少采用。
填充炉渣等水力传导性能及吸附性能良好的填料,生态床上部种植常绿水生植物,通过介质吸附和微生物的作用来强化系统的除磷脱氮效果。
床体规格 :长宽比影响BOD ,TSS和氨的去除 ,较大的长宽比较好 ,一般为 4∶1。
在SFS系统中,污水在湿地床的表面下流动,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留等作用,提高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水流在地表下流动,保温性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较小,且卫生条件较好,是目前国际上较多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湿地处理系统,但此系统的投资比FWS系统略高。该系统去处氮、磷和SS效果较好。
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填充煤渣等吸附性强的填料,去除无机磷与总磷的效果较好。
综合生物塘
综合水生生物处理,对水体进行深度处理外,具有生态和景观效果。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主题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