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景观设计问卷(景观设计调研方法)

    发布时间:2023-03-07 03:03:06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12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景观设计问卷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景观设计问卷(景观设计调研方法)

    一、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说明怎么写

    网上很多的,主要是设计理念啊。从生态自然 新技术 艺术性 经济性 社会文化 地域 规划本身的合理性(交通 功能 )等等。。

    二、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

    环境设计---发展趋势

    作为一个设计者,想必每个人都曾经思考过怎样更合理、客观、全面、科学地完成一个设计。一般来说,设计过程的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存在着多方面的相关因素,例如:施工业主(目的、资金力、信用力的综合判断),利用者(积极参与、要求、合理性),出资者(依赖要领书、关心度),设计者(价值观,要求的满足、目标的达成),专家(交流、行动分析、综合评价),经营业主(财政能力、管理能力)……等。其中,利用一些数理统计模型进行最合理最优化选择的方法已经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应用了,最常见的方法有线性规划(Linear programming)和AHP(Analytic Hierachg Process)。前者的优点在于其精度高,但设定的范围狭,后者的优点在于设定范围广,但精度较低。上述的方法,一般都只局限在设计者怎样去达成设计过程的最终目标上。然而,随着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设计的趋势和方向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以设计者的决策为主导的设计过程已经在消弱,人们更注重利用者的要求和愿望,因为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活、工作在这个环境中的人们(或称利用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也就是说为每位利用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正因为如此,环境设计的服务对象就是利用者,设计的全过程都应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以公众参与为主的环境设计,并很快地波及世界各地,作为拥有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无论从利用者人数还是国土面积来说,“公众参与”设计具有其绝对广泛的应用前景。

    “公众参与”的过程(以日本的参与方法为例)

    ⑴准备活动

    将参加者分成若干小组,进行问答测试,通过个人回答和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⑵自我介绍

    通过自我介绍可以增进理解,并为下一步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环境设计----景观设计

    ⑶畅谈理想中的风景

    让参加者回想童年时代的憧憬和自己理想中的风景,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并记录下来。

    ⑷新场景的描述

    从反映某个景点的20余幅图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及最不喜欢的场景,然后对喜欢的场景进行再加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新场景的描述。再选择一个公园,请参与者对该公园一天24小时的活动提出建议和描述。并进行小组交流。

    ⑸实地采访

    准备几台一次性照相机,贴上调查用标志,请参与者以小组为单位外出进行实地采访。并进行包括采访记录、照片、素描画等内容的整理工作。

    ⑹讨论

    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讨论,然后归纳出争论的要点。

    ⑺问卷及投票调查

    根据讨论的要点归纳出简练易懂的问卷,请参与者书面回答,然后再进行投票,请参与者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答案。

    ⑻体验

    请参与者在1:2000的规划地上观察水路、河流、道路、铁道的现状及十几年前或几十年前的情况,讨论那里变化的原因。到现场体验观察,回来后,进行小组交流。

    ⑼模拟预算分配

    首先确定预算总金额,然后让大家每人按自己最需要的预算项目自行选择,每人一项。讨论无人选择的项目未被选中的原因。

    环境设计

    ⑽统计(kj法)

    针对某个主题,请参与者把自己的看法、想法做成卡片,组织者进行整理,最后根据各种类型的卡片归纳出此次环境设计的内容、要点和设计目标。

    ⑾设计图面上的体验

    请参与者在预先准备好的图纸上,根据平面图上的位置设想具体使用的方式、时间。把图中不合适的地方标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的具体对策。

    ⑿设计方案的评价

    在介绍设计方案后,请参与者展开讨论。把讨论意见综合后做成模型,让设计者、行政管理者、居民、专家等进行充分讨论以寻求一个比较完美的方案。

    ⒀现场确认

    到现场去确认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尺度感;选择方案中几个比较重要的场所,实地说明设计意图和预期效果,并请大家展开讨论以期得出最终的确认和决策。

    (14)就业去向

    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风景园林设计院、建筑设计院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建筑设计、房地产开发、园林与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工程监理、工业产品设计等领域的项目设计与开发工作。

    景观设计问卷(景观设计调研方法)

    三、用耳朵“看”的景观——声景

    什么是声景?

    声景 (soundscape)这一概念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由加拿大作曲家R 莫雷·沙弗尔(RMurray Schafer)提出。

    声景的定义是:(Soundscape)研究人、听觉、声环境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传统的噪声控制不同。声景重视感知,而非仅物理量;考虑积极和谐的声音,而非仅噪声;将声环境看成是资源,而非仅“废物”  。

    简单来说,把声音也纳入到建设的范畴里面,把优秀的声音带给人们。

    声景的四种手法

    声景在园林主要有四种手法:借、补、掩、反衬

    利用声音引发游人产生视觉联想,从而在视觉景观上增添内容。

    一种人工化的声景填补。如人工的背景音乐和模拟自然的声环境。

    掩声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某种悦耳或更协调的声音去掩盖噪声,而另一种就是直接屏蔽或消除掉使人不快和与整个环境不协调的声音

    反衬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在古典园林中,声景的反衬大都是利用某种声音来衬托环境的安静、幽深等。

    古典园林里常见的声景

    声景目前在国内还属于既熟悉又陌生的专业。虽然声景的概念是由加拿大人提出,但中国古代的造园师早已把声音作为园林的一个部分来考虑,如:《园冶》以“夜雨芭蕉似蛟人之泣泪”记载雨声景。而园林常见的声景要素主要有:风和水。其中细分为:风声、风吹过植物的声音、水景的声音、雨水滴落的声音等等。

    可别以为只是说说,很多中国古典园林都有这样的应用。

    扬州个园 的风音洞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墙上开十多个的洞,当风吹过时,就能像笛子等吹奏乐器一样发出声响。让文人雅士浮想联翩。此处使用了借声的手法,给人寒风凛冽的视觉联想。

    而像 苏州的听枫馆 虽同样是以风声为主要声景来源,可设计师把院子围合后,在植上若干的枫树,令风不仅只有风吹过的声音,还有吹过枫叶清脆的声音,再搭配上围合院子的声音反射,声景的层次就十分丰富,让人一年四季,百听不厌啊。

    听枫馆使用了补声和掩盖两种手法:围合院子令风更容易传播,数颗枫树的声音便能产生枫树林的效果,这便是补声;用叶声和围合墙壁掩盖住外面车水马龙,降低噪声,即掩盖。

    在传统日式园林中,声景的开发则更为精细。而且更多地和水有关。日式园林讲究小而精、幽静,他们还把声景用具与禅意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让园林与声景相辅相成。

    日本园林常用的声景器具是惊鹿与水琴窟。

    惊鹿是通过杠杆原理,利用流水在竹筒两端的不断转移(和跷跷板一个道理),最后竹筒的一端敲击石头发出清脆的声音。而且竹子中空,声音还会产生回音。而水琴窟是指一种日本式花园装饰和乐器,其结构包括一个倒转的密封壶,流水通过壶上部的一个洞口流入壶内的小水池,从而在壶内产生悦耳的击水声音,其音像铃声或日本琴(koto,即13根弦的板形齐特琴)。

    它们两是兼具了借、反衬手法的器具。用清脆又带回音的声音令人联想到禅意,为借;时不时的一声打破园中寂静,此乃反衬。

    △惊鹿

    △水琴窟

    由此可见,声景是东方古代园林当中也是一个必不可缺的部分,而且应用成熟。

    现代园林案例——谢菲尔德火车站

    谢菲尔德火车站的站前广场是一个坐落于英国的现代景观中声景营造案例。广场的各种水景在频谱和声级动态范围方面都很丰富,各种心理声学指标如响度、粗糙度、尖锐度和波动强度等都被运用其中并为使用者提供了一场“音乐会”。

    谢菲尔德是欧洲钢都及不锈钢发明地的城市历史和文化。而声景其主要元素便是不锈钢,并把它打造成连篇“刀刃”,“刀刃”在阻隔交通噪声的同时,面向广场一侧有清水顺流而下,用潺潺水声进一步掩盖掉噪声。除了水幕墙,广场内还喷泉以及叠水,令水声多种多样。

    实地问卷调查显示,水声虽然并非所有声音中最响的,但它却最能引起游人注意。

    此案例表明,现代的声景元素提供的不仅仅是减少噪音或者通过声音提高使用人愉悦的作用,更有着创造高文化价值、提升空间附加价值的现代景观功能。这些都是普通未经调教的声音所不能带来的好处。

    结语

    在人们对景观的质量追求日益提升的今天,景观的使用者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视觉美了。声景必定会再次成为景观当中充当点睛之笔。

    参考资料:

    [1]] SCHAFER R M. The new soundscape:A handbook for the modern musicteacher[M]. BMI Canada, 1969, 57.

    [2]Kang J, Yang W. Soundscape in urban open public spaces[J]. World Architecture, 2002.

    [3]谢辉,杨森琪,葛煜喆.中国古典园林风、雨声景的空间营造手法探析[J/OL].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05):1-6[2018-12-01].

    [4]李奇岩.声景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08):68-69.

    免责声明:

    THE END

    四、研究环境心理学对园林设计的影响?

    1环境心理学与园林设计结合的必要性

    园林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追其根本园林就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园林设计首要问题是解决人和环境的关系问题,从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创造安全、舒适、宜人和富有美感的环境。若不了解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与规律,就不能科学而又艺术地把握园林设计中各要素的关系,也就不能创造出符合人需要的空间环境。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在人与环境之间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对人与环境的关系、现代园林空间设计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2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依据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人在园林景观环境中行为和心理规律,探索园林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根本上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指导思想。

    2.1个人空间

    每个人都被一个看不见的个人空间气泡所包围。个人空间像一个围绕着人体的看不见的气泡,腰以上部分为圆柱形,自腰以下逐渐变细,呈圆锥形。这一气泡跟随着人体的移动而移动,依据个人所意识到的不同情境而胀缩,是个人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他人对这一空间的侵犯与干扰会引起个人的焦虑和不安。

    个人空间主要用于公共场所中园椅的设计。在景观空间中为了保持个人空间,人们喜欢坐在角部或边界明显处,因此凸出或凹进的角部,如L形长凳,L形花池,特别吸引人就座休憩或面对谈话。同时,能移动的座椅可成组灵活布置,有利于群体交往,特别受到使用者的偏爱。

    2.2人际距离

    相互交往中人际间所保持的距离可为四种:密切距离(0~0.45m)、个人距离(0.45~1.2m)、社会距离(1.2~3.6m)和公共距离(3.6~8m或更远)。不同种类的人际距离具有不同的感官反应和行为特征,反映出人在交往时的不同心理需要。

    园林空间是公共场所,交流活动多发生在不相识的人们之间,空间环境设计既要保证交流的进行,又不要过多侵害个体空间需求,以免因拥挤而产生焦虑。因此,人际距离可作为园林小品布置的依据。景观环境的休息区设计,要保证每人占有R>60cm空间范围是很重要的。用于交谈的设施应符合个人距离远距离至社交距离近距离的要求;而公共距离则可作为“冷静旁观”的最小间隔一尤其是老人和妇女偏爱从这一距离旁观他人的活动12。人际距离研究还表明,人景观空间中交往时具有多种需要,因此座椅的尺度和布置必须是多种的。

    2.3领域性

    领域性空间是个人或群体的不动领地。在园林空间中,某些地点会反复地被一定的人群所占有,可能会被人们默认为领域性空间。当外人侵入时,人们会产生防御反应。

    领域性的形成有助于促成活动人群的群体性,园林设计不妨加以利用,为多种人群设计各自的使用空间。设计关键在于明确边界和地域差别,空间界线能够提醒使用者,使他们明白自己所占领域的范围,以保证该区域内进行性质相同的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2.4私密性

    人对私密空间的选择可以表现为一个人独处,希望按照自己的愿望支配环境,或几个人亲密相处不愿受他人干扰。园林空间是公共的,但还经常容纳私密性的活动。园林空间的休息区域往往在适宜的情况下被用作密切交谈。从人的这种需要出发,园林空间应当提供保证私密性的区域在这里人可以集中精力,不受干扰。这种空间分隔的手段未必采用封闭式,也可采取半封闭式和开敞式。半封闭式的优点是与外界有视线交流,而空间形式仍较封闭,不致有人贸然闯入,有较强的限定感。开敞式视线通透,限定感不强,可以利用高差或地面材料划分来限定空间,但至少有一面(最好是背后)作封闭处理,使人不致过分分散精力。

    2.5安全感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安全需要是仅次于生理需要的基本自然性需要。人在潜意识里往往倾向于隐蔽自己而面向公众,使自己处于更加安全的地位。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没有护栏的园桥或平台上,尽管面积足够大,但我们往往还是觉得不安全。同样,在过于高大空旷的空间里我们也会产生恐惧感因此我们宁可选择小一些的空间以求安全。

    研究表明,园林空间中背后有依托的地方更受休憩人群的欢迎。但空间中停留的人群并不是平均分布的,往往在墙边、拐弯处、亭廊、树木等地方滞留的人较多,体现了人对安全和依靠感的需求。因此,可以在这样的地方多布置些座椅。

    2.6看与被看

    人看人,是人与人之间主动或间接的接触,它的作用对象没有范围限制,可以是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陌生的人。通常情况下,人喜欢看别人活动。当你看别人时,有相当部分的被看者也在看你。有的人也有被他人看的兴趣。这是个人自尊心外化的表现,通过在别人面前的“表演”获得对自我价值认可的满足。无论是作为观者还是作为被观者都会获得各自的满足。喜欢看人的人一般会选择背后有屏障、视前方人的活动比较频繁的座椅就座;而喜欢被看的人一般选择在场地中心活动。

    园林设计应该有目的的设计一些能够满足看与被看的场所。下沉广场是个典型空间,它下沉空间可以进行活动,满足“被看”心理,广场的台阶和四周的座椅可以满足“看”心理。

    2.7抄近道行为

    人走捷径的愿望是非常执著的。若起点与终点之间没有足够的障碍,行人就极有可能抄近路。园林设计不注重人的这种行为,一旦情况发生,对园林景观的破坏很严重。因而园林设计要注重引导人流:广场硬地可以以绿化作为划分引导人行线路;草地可以有意地铺筑几条构图优美又切合实际需求的小路。

    2.8趋光行为

    景观环境中,夜晚人们总是喜欢在有光的空间里活动或休憩。因此应该注重活动场地和交流场所灯光的布置和选择。活动广场可以选择光强度较大的射灯和庭院等配合使用;在一些静态活动的小空间,适宜选择光强度适中的庭院灯。

    3环境心理学对园林设计研究的影响

    环境心理学应用到园林设计中,激发了园林设计新的研究方向,促进园林设计对人的关怀,实现设计环境的最优化,为很多细节设计提供了设计理论及依据。研究成果可直接运用到园林设计中,产生行之有效的影响。目前,以环境心理学为基础的园林设计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景观环境和行为关系研究

    景观环境对使用者行为有一定的诱发性。根据刺激行为曲线,若园林景观没有足够的刺激,就不能调动使用者的积极性;若刺激过度则使用者不能集中精力。只有最佳的刺激环境才最能吸引使用者的使用。

    园林景观设计要逐步探索多大的景观环境复杂程度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使用者积极性,使其得到最大的利用。城市开放绿地的夜景设计就很能刺激使用者对绿地的使用。关于这部分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上升到量化程度,仅是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3.2景观环境认知研究

    当园林不同空间类型作为某种环境类型被人们感知之后,就会以环境意象的形式留在人们的脑海中并形成回忆14。园林景观认知着重研究使用者解读和感知园林环境的规律和探索、了解所处园林物质环境的模式,归纳使用者对园林实质环境如景观空间形式、园林的入口、标志性园林建筑或小品等景物以及景点、重要活动场所的意象和意义、具体空间环境中的认知地图和探路等的环境感知规律,强调环境特征的易识别性。这将会使设计者在进行园林环境易识别性设计、入口位置安排和园路组织、标志性和导向性小品设施安排等多方面得以裨益。同时,也将会为使用者便捷地使用园林设施,欣赏园林景观,増强使用者对园林环境的控制感等提供切实的保障。

    3.3景观环境利用研究

    主要探索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人群对景观环境的使用情况。现在的园林设计师一般都是根据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来为不同人群设计使用空间,这样设计的景观环境的适宜性是不确定的。因此,针对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和心理进行研究,找到共性的需求和行为模式,为今后不同使用人群设计最适宜场地奠定基础。这方面研究最早是在儿童活动区景观设计方面进行的。随着我国步入老年社会,现在对老年人的心理、活动情况及园林景观利用的探索比较多,但对其他人群的园林景观利用情况研究有待加强。

    3.4景观环境评价研究

    一般进行的是景观偏好评价研究,基于环境认知理论,以园林景观形式为主要评价对象,探讨个人或团体对环境状态喜欢或不喜欢的程度。景观偏好评价目的在于得知人们对园林景观产生知觉的现象结果,以此评定园林景观的优劣。景观偏好评价概念提出较早,使用的评价方法也是多种,而且还在不断改进中,但由于影响景观偏好的因素较为复杂,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位置、不同观赏者及不同个人认知,均可能改变个人对景观的最后评价,至今尚未形成公认的较全面且系统的评价体系。

    3.5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研究

    这方面研究近几年做得比较多,涉及园林景观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广场最多。一般进行使用满意度评价,强调应用性,以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主,是园林环境一行为研究重要的组成部分。园林使用满意度评价应用使用后评价(POE)方法,以园林内的游戏场、健身休憩场所、园林建筑及休憩座椅等各种功能性设施为评价对象,以园林使用者使用感受为评价标准,通过观察与问卷调查了解使用者的使用行为现象,分析和统计使用者主观意见和使用行为模式,以求发现园林环境在使用功能上存在的问题151。此方法适用于小型景观环境研究,对大规模环境只能分块进行,在同一时间内有效地对大规模景观环境用后评价还存在着一定困难。

    4结语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该积极的探索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从而设计出兼顾公共性与私密性,安全、实用、宜人的景观环境,以满足使用者的多种需求,真正地体现以人文本的设计理念。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景观设计问卷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推荐阅读:

    景观设计大赛海报(景观设计大赛海报图片)

    呼市放心景观设计厂家(呼市放心景观设计厂家有哪些)

    社区儿童区景观设计(社区儿童区景观设计图)

    卖产品策划书怎么写(卖产品策划书怎么写好)

    做百度网站一年多少钱(做百度网站一年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