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战略要地(中国几大战略要地)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中国十大战略要地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SEO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长安,汉中,合肥,柴桑那个不属于三国后期的战略要地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逐一分析一下这四个地方在三国时期的的战略地位。
①长安:在东汉时期还算是大城市,但是到了东汉末年,天下纷争,汉室势微。
西凉军阀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192年4月,董卓被王允、吕布刺杀,192年6月,董卓部将李傕等人又攻入长安,后又相互连兵攻杀。
建安元年(196),献帝避难,东还洛阳。虽然长安在战乱时期作过6年东汉首都,但时间太短,而且历经长期战乱,年久失修,破败狭小,在当时已经算不得大城市,同时也缺乏战略价值。
②汉中:在中国历史上,南北割据对峙时,通常当汉中地区为南方势力所控制时,双方以秦岭为界;当汉中地区为北方势力所控制时,南方只能凭大巴山险要以作抵抗。汉中作为夹在大巴山和秦岭之间的盆地,它的防御价值自然是不多说。
而且它处于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之间,在三国时代可谓是决定蜀汉生死的战略要地。
③合肥:合肥在整个中国历史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在三国时期,绝对是重要的战略基地。合肥地处淮南,淮南地区一马平川,整个地带只有合肥建在高地上,具备俯瞰江淮的优势。在当时是吴魏争夺的焦点地区,东吴若控制则可直捣淮南,魏国控制则可扼守待发。
④柴桑:也就是现在的九江;古称江州、浔阳、柴桑、汝南、湓城、德化,有江西北门之称。左邻鄱阳湖,右连洞庭水,长江黄金水道在这里构成了中国南北、东西交流的轴心。
在当时,东吴建都于现在的南京,柴桑位于吴魏紧邻长江的水路接壤处,可以扼守长江水道,防止魏国水军的突袭和蜀国的顺江而下,其战略价值对东吴来说相当重要。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虽然长安在东汉时期是一个悠久古老且发达的城市,但是在三国鼎立、互相攻伐、生灵涂炭之时除了些许的象征意义外,已经没有太多的战略价值。
二、三国时期各国防守的战略要地
三国时代四大战略要地
襄阳
襄阳所在的位置,就注定了它是分裂时期,各国必争的战略要地。古时的战略要地,无非就是交通要塞、富有、物产丰富、地势险要、山水能作为屏障的地方。襄阳,很不走运的把这些因素全占了。襄阳东面有大别山脉和桐柏山脉,再东面就是淮河,西面有秦岭山脉,再往西就是西川诸山脉,都是属于天然的屏障,易守难攻。如果想避开这些天然的山脉南下或者北上,襄阳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襄阳地处于平原之上,正好是桐柏山和秦岭之间的一个大缺口,谁占了谁就有优势,而且襄阳位于唐河与白河的交汇之处,两河合流之后又流入汉江,襄阳城就建在这三江交汇之上,前有江河阻挡,背有岘山,虎头山,等诸多小山脉的依靠,在整个襄阳地区,也只有襄阳城是唯一的攻击点。襄阳的地势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进可攻退可守。南方政权攻占襄阳,可以完全遏制北方从汉水南下的企图,同样,北方政权攻占襄阳,那就等于抱着发令枪了,主动权在自己手上,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当年关羽率大军攻击襄阳,目的就是想占据襄阳北上的要道,伺机再进攻许昌地区。后来东吴放弃了攻打合肥的计划,转而冒背盟弃约的大险夺攻打关羽,目的也是要把襄阳这个咽喉要道控制在自己手中。虽然吴军没有攻打襄阳城,但是控制了襄阳南面的江陵和彝陵,打下了自己的西大门,孙权也有了安枕江东的资本。刘备起兵伐吴,为关羽报仇是一方面,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夺回襄南地区,完成进军中原之目的。而此时的魏军只需要占据襄阳就没事了,坐山观二虎相斗,结果刘备差点丢了老本,孙权也伤元气,为了襄阳,三国可谓是不惜血本。在赤壁大战之前,襄阳的战略价值不太高,不过曹、刘、孙刮分荆州后,襄阳成了三方的共同前线,因而成为争夺的重点。孙权称帝之后,也有过几次攻打襄阳的计划,不过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而魏军因为水军一直都不强,很难从襄阳南下,因而襄阳的价值在三国早期并不明显,起码没有达到南宋那种丢襄阳就灭国的程度。
江夏
东吴之所以没有血拼襄阳,是因为他们手中还捏着江夏。吴军只要守住了江夏,一样可以抵挡住魏、蜀的进攻。三国时期,江夏的位置大概在地图的正中央附近,也就是现在的武汉市,北临长江,西有汉江,四周有一些小山地。现在武汉的周围是富饶的江汉平原,但是在三国时期,江汉平原全部都是长江洪泛区,通俗点说就是沼泽地。古代军队即使再能战,碰见沼泽也肯定是要绕道的,问题是江夏这个地区几乎都是洪水可以淹没的地方,如果要控制江夏,就必定要用水军才行。蜀、魏水平实力都不强,吴军水师一家独大,这就注定了他们要占据江夏。拥有了江夏,东吴,向东北可攻打淮南,威慑寿春、合肥。往西北可以挺进襄阳,攻取樊城,如果能将合肥、江夏、襄阳三地看做一个整体,那么这个品字型的战略体系无疑就是南方或者北方威慑对手的最好酬码。可惜东吴一直无法拿下襄阳和合肥,往北扩疆的目的一直没有达到。不过能守住江夏,东吴自保的能力还是有的。当时孙坚和刘表之争,争的就是江夏,因为不拿下江夏,江东就没有安全感可言,刘表在江夏进可攻退可守,江夏就是荆州和扬州交接的位置,谁占了谁就有优势。东吴图谋江夏不是一两年了,孙坚战死,黄祖成名,后来靠了周瑜才打下江夏,刘备后来南逃不攻襄阳偏偏逃到江夏,主要原因还是襄阳没有防御纵深,如果占据了江夏,就有了可依靠的东吴。东吴建立之初,江夏一直是东吴的西线指挥部,为了对抗刘备,孙权在江夏的南面建都,修建武昌城,意为“以武昌国”。孙权将都城搬回建业后,江夏也一直是吴军的前沿主战场,陆逊的大本营就在江夏,吴、魏两军为了江夏也不知道损失了多少。总的来说,江夏的战略价值就在于他是东吴的命根子,没有江夏东吴就不太平。
汉中
处于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之间,在三国时代可谓是决定蜀汉生死的战略要地。在中国历史上,南北割据对峙时,通常当汉中地区为南方势力所控制时,双方以秦岭为界;当汉中地区为北方势力所控制时,南方只能凭大巴山险要以作抵抗。汉中作为夹在大巴山和秦岭之间的盆地,它的防御价值自然是不多说。而且汉中还是夹在关中与四川之间的重要生产基地,谁占了都有优势,诸葛亮五次北伐,靠的就是汉中这个前沿基地,如果没有汉中,蜀军根本没有北伐的可能性。中国自古以来,关中为兵家必争的地方,谁占了关中谁就能称王称霸,而蜀中诸侯如果要抵御关中诸侯的进攻,唯一的方面就是守住关中南面的秦岭,秦岭山脉奇险无比,任何人从秦岭过路都是非常困难的,从关中突破秦岭防线,汉中就是唯一的选择。当年刘备听说就听说曹操攻陷了汉中后,不顾自己刚拿下西川所处于的混乱现实,掏空了老本和曹操争汉中,最后连成都的伙夫都上了前线。刘备此举,无非就是要拼下汉中,利用汉中的天然屏障做掩护,保护西川腹地。便蜀汉建立之间,汉中和荆州是刘备的两块心肝宝贝,从荆州北上可以经襄阳攻打许昌,东下则可以直捣吴国的腹地;从汉中可以北攻长安,出潼关,攻打洛阳。占据二地,蜀汉可以处于对魏吴均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荆州失陷后,刘备不敢再有闪失,看看他派魏延镇守汉中,张飞在阆中做后应就可以知道,刘备就算拼空了西川老本,也是要守汉中的。而且还是全面防守,御敌于国门之外,绝对不让一个魏军进汉中。以一州之人力、物力、财力防守一个郡,这笔帐绝对是值得的。如果照这种打法打,依蜀军的实力,魏军起码也得损失十几万兵力才有可能拿下汉中,而且还必须连续攻击,让蜀汉没有喘息的机会,才有可能将蜀军主力全部消耗殆尽。只可惜姜维自大,企图用6万人围歼18万魏军,大打城市攻防战,这种单纯的城市攻防战,意味着汉中已经尽失天险,再也没有了据险而守的可能,各险关被全部占领,再守汉中就相当于瓮中之鳖了。姜维在围歼失败后才发现这个问题,6万蜀军反被魏军挤出汉中,白白损失了汉中这个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其后的剑阁之战也没有了意义,因为大巴山并没有汉中一带完整的防御体系。丢掉了汉中,也就等于丢掉了整个蜀汉。
合肥
合肥在整个中国历史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在三国时期,绝对是重要的战略基地。合肥地处淮南,淮南之间一马平川,整个地带只有合肥建在高地上,具备俯瞰江淮的优势。而且合肥距当时淮南的中心寿春大约有200 多里,依正常行军起码需要三天。哪个主帅敢弃合肥直接攻打寿春?那就等于把自己置于背腹受敌的境地了。而且对于东吴来说,他们没有完整的骑兵,除了水师就是步兵,步兵作战完全靠的是士气。所以如果不拿下合肥,东吴不可能攻打寿春,如果不拿下寿春,那淮南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淮南对于南方政权的重要性自古就不重,淮河太容易突破,而且淮南一马平川,既适合步兵作战,也适合骑兵。淮南对于南方政权而言,要则全要,失则不如全失,守半个淮南是肯定守不住的。对于淮南,孙权一直都渴望全部归自己所有,而且孙权对徐州也一直有企图。愿望非常多,不过想要实现,首要任务就是攻下合肥。所以对于东吴而言,合肥的战略价值太大,逼得他们不得不玩命的去攻。作为另外一方,魏军大将满宠也看到了合肥的重要性,因为吴军多次从庐江合肥一带进攻淮南,满宠向魏明帝上表:合肥城南临江湖,北远寿春,贼来攻之,得据水为势;官兵救之,当先破贼大辈,然后围乃得解。贼往甚易,而兵往救之甚难,宜移城内之兵,其西三十里,有奇险可依,更立城以固守,此为引贼平地而掎其归路,于计为便。陈述了合肥对于魏国的重要性,经过辩论,魏明帝采纳了满宠的建议,在合肥旧城外30里建新城。相对于旧城,新城纯粹是一个军事据点,西晋统一之后,新城没有了前沿的价值,最后也就废弃了。不过在当时,合肥新城的战略意义非常明显,就在新城建成之后当年及第二年,孙权两次率10大军攻合肥,两次都被满宠打败。这两次加上被张辽打败的那次,孙权在合肥栽了三次跟头,而且这三次都是典型的以多打少,最后被打败的案例。(假想一下,如果吴军的统帅是孙策,战绩应该没这么耸吧?)孙权连栽跟头后对开疆扩土失去了信心,他死后不久,东吴权臣诸葛恪趁司马师废曹芳及头一年丁奉雪战之胜,大举攻合肥,魏军牙门将张特率三千人固守。结果吴军攻城三个月,双方都打得疲惫不堪,眼看城要破了。这时张特耍了个花招,他派人跟诸葛恪说:“我们魏国法令规定,围城百日外降,不株连守城者家属。现在已经九十多天了,您再缓这么几天,满了百日,俺们就好降了。”诸葛恪一贯骄傲自大,也没细琢磨就答应了,下令停止攻城。没曾想张特玩的是缓兵之计,一见吴军后退,立刻连夜抢修工事,到第二天,他站在新修好的城墙上大骂诸葛恪弱智。诸葛恪给气得八窍生烟,吴军士气也极其低落,后来东吴军中流行瘟疫,东吴第四次围攻合肥也以惨败收场。诸葛恪回国后,被孙峻发动政变杀死,东吴陷于内斗,再也无力发动攻势,西晋建立之后,晋军沿汉水而下,破建业,东吴覆灭。合肥的战略意义也就此终结。
三、什么并称中国三大雄关以重要的军事要塞著称于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兵家必争之地就是拥有地利的地方。
控制了兵家必争之地,进可攻,退可守!就拥有了战略优势。
雄关扼一地之咽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为兵家必争之地。

a,函谷关: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从关中逐鹿中原,或者进取关中,函谷关历来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逐鹿中原,抑或进取关中,函谷关历来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秦军方阵)
长达五十公里的峡谷,东头是函谷关,而西头就是潼关。"历史上发生在函谷关的重要战争达13次,而潼关则多达45次。"常驻重兵,少则数万,多则几十万,多少英雄在这段峡谷鏖战,或胜利或失败。
秦始皇率领的秦军就如黑色狂飙从函谷关涌出征服关东六国,一统华夏。

(发生于虎牢关的成皋之战,是楚汉战争的转折点,楚汉实力对比发生彻底改变,项羽的失败再也不可逆转)
b,虎牢关。
虎牢关,又称汜水关,在洛阳以东,今河南省荥阳市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境内。
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

1,成皋之战:"(刘邦)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
刘邦灭项羽只用了短短一年零八个月期间汉军还同时平定北方,成皋大战六个月,对峙十一个月,追歼二个月。

,
2,虎牢之战:公元620年7月,22岁的秦王李世民攻洛阳王世充,占据河北的夏帝窦建德因王求救率30万大军兵发洛阳,推进到牛口(今荥阳牛峪口)。
李世民率3500人迅速占领虎牢关,切断窦与王世充的联系。

(天下英雄莫能当的李世民,率3500玄甲军大破夏军三十万)
李世民先据武牢关之险,闭门不出,疲窦建德之兵;同时派一支军队断窦建德粮草。
最后少年英雄李世民在虎牢关前生擒窦建德,大败夏军,虎牢关之战是大唐的奠基之战。

(吴三桂四万关宁军加上十余万八旗军大败李自成十余万大顺军)
c,山海关:"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东距沈阳400公里,西距北京300多公里。北高山险赫,南渤海涛涛。形势险要,又有万里长城把山、海、关连成一体,如虎踞龙盘,控制海陆咽喉。

(吴三桂的关宁铁骑)
明清战争中,清朝20余年难越山海关,最终由于吴三桂降清,清军才跨越山海关。
山海关之战::明末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即1644年5月27日,明将吴三桂联合关外后金多尔衮的八旗军与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山海关展开了一场决定各自历史命运的大战,结果奠定了清朝260余年的江山。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真正的雄关是人心的向背!
四、为什么徐州是战略要地
自古以来,徐州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仅据史书记载,在徐州地区就发生400多次战役,最早的一次是公元前21世纪,最近一次 战役是淮海战役。
徐州位于黄淮平原,东出黄海,北依鲁南山地。西接中原,南下江淮,处在鲁豫淮苏四省交界处,为险要战略要地。
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就发生的三次重要战役,可以说明这一点。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新军从武汉挥戈北上攻占南京,当时清政府尚未垮台,极力阻挠南北议和,孙中山下令三路大军围攻徐州,然后北上京师,就在革命军占领徐州的第二天,宣统帝宣布退位,清政府垮台。
北伐战争时期,徐州为北洋军阀孙传芳占据,,徐州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蒋介石两次前往徐州,作为总指挥部,双方展开拉锯战,互为攻守。最后,在徐州地区,与孙传芳、张宗昌展开决战,夺取北伐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其中淮海战役是具有决定性的战役,国军嫡系主力基本被消灭掉,从此国民政府一蹶不振,垮台。
徐州作为战略要地,主要有三点。
(1)、交通便利——兵贵神速。
自古代,徐州地区水路交通发达,四周水河环绕,北面、东面有泗水,,北上可到达定陶,曲阜一带,西取开封、洛阳,南下可以到达南京,江淮一带。
在陆路方面,自古有驿站途径该地区,近代以来,津浦铁路与陇海铁路交汇于此。
水路,陆路,铁路等在徐州地区形成密集交通网点,这可以实现大规模的运输粮草、兵员,朝发夕至,所以不可不取。
(2)、物丰人众——粮草兵员充足。
徐州地处黄淮平原,气候适宜,物产丰富,有“丰沛足养九州”之说。在此大规模集结驻扎军队,粮草不成问题
另外,徐州是黄淮地区大城市,区域性经济中心,人口较为密集,所以兵源较为充足。
(3)、煤矿,铁矿丰富——战略能源与工业较为发达。
徐州地区,煤矿、铁矿资源较为丰富,这是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十大战略要地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