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互联网的基本原理(互联网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4-14 09:06:39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18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互联网的基本原理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SEO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互联网的基本原理(互联网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一、网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网络计算机是一种通过远程显示协议运行多用户Windows2000Server系统的客户端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终端和服务器通过TCP/IP协议和标准的局域网联结,网络计算机作为客户端将其鼠标、键盘的输入传递到终端服务器处理,服务器再把处理结果传递回客户端显示。众多的客户端可以同时登录到服务器上,仿佛同时在服务器上工作一样,它们之间的工作是相互隔离的。

    网络计算机适用范围

    网络计算机适用于行业用户使用,如:政府办公网络、税收征收系统、电力系统、医辽领域等等。我公司网络计算机产品已成功的应用于首钢医院门诊收费系统、北京市劳动局综合业务系统、河南许继电器生产系统。

    网络计算机运行架构

    Thin-Client/Server体系

    Thin-Client/Server体系是与多用户Windows系统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Client/Server体系。这种计算体系的特征是所有的软件运行、配置、存储都在服务器端完成,终端作为输入、输出的设备,这种情况下对终端的硬件配置要求比较低,因此被戏称为"Thin-Client"。 Windows终端就是这样的多用户Window NT系统下的一种客户端设备。

    Thin-Client/Server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多用户的Windows 2000服务器、Thin-Client 设备(Windows终端)、网络联接。

    当然,这一体系是整个网络中的一部分,与网络中其他部分怎样联接,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要求进行设计配置。可以通过局域网将桌面瘦客户机设备同服务器连接起来,对于远端的设备,则可以通过Internet或是专用网络将其连接到服务器上。这样,瘦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就可以为不同通讯环境下的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二、计算机网络连接原理是什么(越详细越好)

    连接原理是TCP/IP原理..

    我目前也正在学.

    TCP/IP的通讯协议

    这部分简要介绍一下TCP/IP的内部结构,为讨论与互联网有关的安全问题打下基础。TCP/IP协议组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2串行接口)之上。确切地说,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

    TCP/IP整体构架概述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TCP/IP中的协议

    以下简单介绍TCP/IP中的协议都具备什么样的功能,都是如何工作的:

    1. IP

    网际协议IP是TCP/IP的心脏,也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

    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更低层。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IP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没有被破坏。IP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

    高层的TCP和UDP服务在接收数据包时,通常假设包中的源地址是有效的。也可以这样说,IP地址形成了许多服务的认证基础,这些服务相信数据包是从一个有效的主机发送来的。IP确认包含一个选项,叫作IP source routing,可以用来指定一条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间的直接路径。对于一些TCP和UDP的服务来说,使用了该选项的IP包好象是从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系统传递过来的,而不是来自于它的真实地点。这个选项是为了测试而存在的,说明了它可以被用来欺骗系统来进行平常是被禁止的连接。那么,许多依靠IP源地址做确认的服务将产生问题并且会被非法入侵。

    2. TCP

    如果IP数据包中有已经封好的TCP数据包,那么IP将把它们向‘上’传送到TCP层。TCP将包排序并进行错误检查,同时实现虚电路间的连接。TCP数据包中包括序号和确认,所以未按照顺序收到的包可以被排序,而损坏的包可以被重传。

    TCP将它的信息送到更高层的应用程序,例如Telnet的服务程序和客户程序。应用程序轮流将信息送回TCP层,TCP层便将它们向下传送到IP层,设备驱动程序和物理介质,最后到接收方。

    面向连接的服务(例如Telnet、FTP、rlogin、X Windows和SMTP)需要高度的可靠性,所以它们使用了TCP。DNS在某些情况下使用TCP(发送和接收域名数据库),但使用UDP传送有关单个主机的信息。

    3.UDP

    UDP与TCP位于同一层,但对于数据包的顺序错误或重发。因此,UDP不被应用于那些使用虚电路的面向连接的服务,UDP主要用于那些面向查询---应答的服务,例如NFS。相对于FTP或Telnet,这些服务需要交换的信息量较小。使用UDP的服务包括NTP(网落时间协议)和DNS(DNS也使用TCP)。

    欺骗UDP包比欺骗TCP包更容易,因为UDP没有建立初始化连接(也可以称为握手)(因为在两个系统间没有虚电路),也就是说,与UDP相关的服务面临着更大的危险。

    4.ICMP

    ICMP与IP位于同一层,它被用来传送IP的的控制信息。它主要是用来提供有关通向目的地址的路径信息。ICMP的‘Redirect’信息通知主机通向其他系统的更准确的路径,而‘Unreachable’信息则指出路径有问题。另外,如果路径不可用了,ICMP可以使TCP连接‘体面地’终止。PING是最常用的基于ICMP的服务。

    5. TCP和UDP的端口结构

    TCP和UDP服务通常有一个客户/服务器的关系,例如,一个Telnet服务进程开始在系统上处于空闲状态,等待着连接。用户使用Telnet客户程序与服务进程建立一个连接。客户程序向服务进程写入信息,服务进程读出信息并发出响应,客户程序读出响应并向用户报告。因而,这个连接是双工的,可以用来进行读写。

    两个系统间的多重Telnet连接是如何相互确认并协调一致呢?TCP或UDP连接唯一地使用每个信息中的如下四项进行确认:

    源IP地址 发送包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 接收包的IP地址。

    源端口 源系统上的连接的端口。

    目的端口 目的系统上的连接的端口。

    端口是一个软件结构,被客户程序或服务进程用来发送和接收信息。一个端口对应一个16比特的数。服务进程通常使用一个固定的端口,例如,SMTP使用25、Xwindows使用6000。这些端口号是‘广为人知’的,因为在建立与特定的主机或服务的连接时,需要这些地址和目的地址进行通讯。

    三、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网络由多个互连的结点组成,结点之间要不断地交换数据和控制信息,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每个结点就必须遵守一整套合理而严谨的结构化管理体系.计算机网络就是按照高度结构化设计方法采用功能分层原理来实现的,即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

    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概念

    网络体系和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Network Architecture):是为了完成计算机间的通信合作,把每台计算机互连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定义的层次,并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之间的接口及服务.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用分层研究方法定义的网络各层的功能,各层协议和接口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的网络结构可以从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组织和网络配置三个方面来描述,网络组织是从网络的物理结构和网络的实现两方面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网络配置是从网络应用方面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布局,硬件,软件和和通信线路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让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最早是由IBM公司在1974年提出的,名为SNA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结构化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容易处理的子问题,然后加以解决.

    层次结构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问题分成层次分明的一组组容易处理的子问题,各层执行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计算机网络结构采用结构化层次模型,有如下优点: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即不需要知道低层的结构,只要知道是通过层间接口所提供的服务

    灵活性好,是指只要接口不变就不会因层的变化(甚至是取消该层)而变化

    各层采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而不影响其他层

    有利于促进标准化,是因为每层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都已经有了精确的说明

    网络协议

    协议(Protocol)

    网络中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存在各种差异,为了保证相互通信及双方能够正确地接收信息,必须事先形成一种约定,即网络协议.

    协议:是为实现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交换规则(或称时序/定时关系)

    注:通信协议的特点是:层次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实体(Entity)

    实体:是通信时能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任何软硬件设施

    接口(Interface)

    接口:是指网络分层结构中各相邻层之间的通信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OSI/RM参考模型

    基本概述

    为了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之间以及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通信,就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否则异种计算机就无法连接成网络,这种共同遵循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就是国际标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即OSI/RM.

    ISO 发布的最著名的ISO标准是ISO/IEC 7498,又称为X.200建议,将OSI/RM依据网络的整个功能划分成7个层次,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interconnection), 互操作性(interoperation)和应用的可移植性(portability).

    分层原则

    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分层原则如下:

    网络中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不同结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第七层

    应用层

    第六层

    表示层

    第五层

    会话层

    第四层

    传输层

    第三层

    网络层

    第二层

    数据链路层

    第一层

    物理层

    OSI/RM参考模型

    OSI/RM的配置管理主要目标就是网络适应系统的要求.

    低三层可看作是传输控制层,负责有关通信子网的工作,解决网络中的通信问题;高三层为应用控制层,负责有关资源子网的工作,解决应用进程的通信问题;传输层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接口,起到连接传输和应用的作用.

    ISO/RM的最高层为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应用的服务;最低层为物理层,连接通信媒体实现数据传输.

    层与层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各层之间的接口来进行的,上层通过接口向下层提供服务请求,而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

    两个计算机通过网络进行通信时,除了物理层之外(说明了只有物理层才有直接连接),其余各对等层之间均不存在直接的通信关系,而是通过各对等层的协议来进行通信,如两个对等的网络层使用网络层协议通信.只有两个物理层之间才通过媒体进行真正的数据通信.

    当通信实体通过一个通信子网进行通信时,必然会经过一些中间节点,通信子网中的节点只涉及到低三层的结构.

    OSI/RM中系统间的通信信息流动过程

    在OSI/RM中系统间的通信信息流动过程如下:发送端的各层从上到下逐步加上各层的控制信息构成的比特流传递到物理信道,然后再传输到接收端的物理层,经过从下到上逐层去掉相应层的控制住信息得到的数据流最终传送到应用层的进程.

    由于通信信道的双向性,因此数据的流向也是双向的.

    比特流的构成:

    数据DATA应用层(DATA+报文头AH,用L7表示)表示层(L7+控制信息PH)会话层(L6+控制信息SH)传输层(L5+控制信息TH)网络层(L4+控制信息NH)数据链路层(差错检测控制信息DT+L3+控制信息DH)物理层(比特流)

    OSI/RM各层概述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直接与物理信道直接相连,起到数据链路层和传输媒体之间的逻辑接口作用.

    功能:提供建立,维护和释放物理连接的方法,实现在物理信道上进行比特流的传输.

    传送的基本单位:比特(bit)

    物理层的内容:

    1)通信接口与传输媒体的物理特性

    物理层协议主要规定了计算机或终端DTE与通信设备DCE之间的接口标准,包括接口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2)物理层的数据交换单元为二进制比特:对数据链路层的数据进行调制或编码,成为传输信号(模拟,数字或光信号)

    3)比特的同步:时钟的同步,如异步/同步传输

    4)线路的连接:点—点(专用链路),多点(共享一条链路)

    5)物理拓扑结构:星型,环型,网状

    6)传输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典型的物理层协议有RS-232系列,RS449,V.24,V.28,X.20,X.21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通过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服务,在相邻节点之间建立链路,对传输中可能出现的差错进行检错和纠错,向网络层提供无差错的透明传输.

    主要负责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拆除,并在两个相邻机电队线路上,将网络层送下来的信息(包)组成帧传送,每一帧包括一定数量的数据和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为了保证数据帧的可靠传输应具有差错控制功能.

    功能:是在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传送的基本单位: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内容:

    1)成帧:是因要将网络层的数据分为管理和控制的数据单元

    2)物理地址寻址:标识发送和接收数据帧的节点位置,因此常在数据头部加上控制信息DH(源,目的节点的地址),尾部加上差错控制信息DT

    3)流量控制:即对发送数据帧的速率进行控制,保证传输正确.

    4)差错控制:在数据帧的尾部所加上的尾部控制信息DT

    5)接入控制:当多个节点共享通信链路时,确定在某一时间内由哪个节点发送数据

    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有两类:一是面向字符型传输控制规程BSC;一是面向比特的传输控制规程HDLC

    流量控制技术

    (1)停-等流量控制:发送节点在发送一帧数据后必须等待对方回送确认应答信息到来后再发下一帧.接收节点检查帧的校验序列,无错则发确认帧,否则发送否认帧,要求重发.

    存在问题:双方无休止等待(数据帧或确认帧丢失),解决办法发送后使用超时定时器;重帧现象(收到同样的两帧),解决办法是对帧进行编号

    适用:半双工通信

    (2)滑动窗口流量控制:是指对于任意时刻,都允许发送端/接收端一次发送/接收多个帧,帧的序号个数称为发送/接收窗口大小

    适用:全双工

    工作原理:以帧控制段长为8位,则发送帧序号用3bit表示,发送窗口大小为WT=5,接收窗口大小为WR=2为例来说明

    发送窗口

    01234

    12345

    重发1

    34567

    56701

    接收窗口

    01(0对1错)

    12(1等2对)

    12(正确)

    34(正确)

    ……

    滑动窗口的大小与协议的关系:

    WT >1,WR=1,协议为退回N步的ARQ(自动反馈请求)

    WT >1,WR>1,协议为选择重传的ARQ

    WT =1,WR=1,协议为停-等式的ARQ

    网络层(Network Layer)

    又称为通信子网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子网的最高层(由于通信子网不存在路由选择问题),在数据链路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向资源子网提供服务.

    网络层将从高层传送下来的数据打包,再进行必要的路由选择,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及顺序检测等处理,使发送站传输层所传下来的数据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传输层.

    功能:实现分别位于不同网络的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的数据包传输(数据链路层只是负责同一个网络中的相邻两节点之间链路管理及帧的传输),即完成对通信子网正常运行的控制.

    关键技术:路由选择

    传送信息的基本单位:包(Packer)

    网络层采用的协议是X.25分组级协议

    网络层的服务:

    面向连接服务:指数据传输过程为连接的建立,数传的维持与拆除连接三个阶段.如电路交换

    面向无连接服务:指传输数据前后没有连接的建立,拆除,分组依据目的地址选择路由.如存储转发

    网络层的内容:

    逻辑地址寻址:是指从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的逻辑地址NH(数据链路层中的物理地址是指在同一网络中)

    路由功能:路由选择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和算法在传输通路中选出一条通向目的节点的最佳路由.有非适应型(有随机式,扩散式,固定式路选法)和自适应型(有孤立的,分布的,集中的路选法)两种选择算法

    流量控制:

    拥塞控制:是指在通信子网中由于出现过量的数据包而引起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是计算机网络中的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的接口和桥梁,完成资源子网中两节点间的直接逻辑通信.

    传输层下面的三层属于通信子网,完成有关的通信处理,向传输层提供网络服务;传输层上面的三层完成面向数据处理的功能,为用户提供与网络之间的接口.由此可见,传输层在OSI/RM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整个网络体系结构的关键.

    功能:实现通信子网端到端的可靠传输(保证通信的质量)

    信息传送的基本单位:报文

    传输层采用的协议是ISO8072/3

    会话层(Session Layer)

    又称为会晤层,是利用传输层提供的端到端的服务向表示层或会话层用户提供会话服务.

    功能:提供一个面向用户的连接服务,并为会话活动提供有效的组织和同步所必须的手段,为数据传送提供控制和管理.

    信息传送的基本单位:报文

    会话层采用的协议是ISO8326/7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层处理的是OSI系统之间用户信息的表示问题,通过抽象的方法来定义一种数据类型或数据结构,并通过使用这种抽象的数据结构在各端系统之间实现数据类型和编码的转换.

    功能:数据编码,数据压缩,数据加密等工作

    信息传送的基本单位:报文

    表示层采用的协议是ISO8822/3/4/5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与最终用户间的接口,是利用网络资源唯一向应用程序直接提供服务的层.

    功能:包括系统管理员管理网络服务所涉及的所有问题和基本功能.

    信息传送的基本单位:用户数据报文

    应用层采用的协议有:用于文件传送,存取和管理FTAM的ISO8571/1~4;用于虚终端VP的ISO9040/1;用于作业传送与操作协议JTM的ISO8831/2;用于公共应用服务元素CASE的ISO8649/50

    Internet的体系结构

    Internet是由无数不同类型的服务器,用户终端以及路由器,网关,通信线路等连接组成,不同网络之间,不同类型设备之间要完成信息的交换,资源的共享需要有功能强大的网络软件的支持,TCP/IP就是能够完成互联网这些功能的协议集.

    http://www.51test.net/

    四、请问互联网的访问原理是什么?最好简单一点,急!!!

    通俗易懂一点。

    主机A和主机B通过网线连接起来。就组成了最小的互联网。也叫局域网。

    数千万的局域网通过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连接起来。就是广域网,也叫互联网。

    访问原理就是主机A经过无数主机和网线之后到达B。

    以上就是关于互联网的基本原理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如何做好互联网广告销售(如何做好互联网广告销售管理)

    飞鸽互联下载(下载飞鸽互联)

    互联网销售都有哪些平台(互联网销售都有哪些平台呢)

    夜月直播app下载

    雪妖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