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SEO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高二区域地理第三篇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 面积 ,其内部的特定性质 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 北纬30度 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 北纬43-48度 ,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 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松嫩平原在 温带季风 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 水稻土 为主,耕地多为 水田 ,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 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 黑土 分布广泛,耕地多为 旱地 ,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 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 石油 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 水稻 等,一年 二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 旱地 耕作业,主要种植 小麦 等,一年 一熟 。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 水产业 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 畜牧业 。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 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 煤铁石油 等资源发展 工业,成为我国的 重化工业 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2.遥感 (RS)
⑴概念:人们在 航空器 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 远距离的感知
⑵应用: 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3. 全球定位系统 (GPS)
⑴概念:利用 卫星 ,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 导航、定位统。
⑵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 三维坐标 、 速度和时间 。
⑶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地理信息系统(GIS)
⑴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⑵应用: 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
5.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遥感 (RS) 获取信息 ,全球定位系统 (GPS) 信息的空间定位 ;地理信息系统(GIS) 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二、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
高中地理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地理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三、高中地理气象与气候知识点
知识是人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因为有知识,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也知道我们将要到哪里去。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气象与气候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气象与气候知识点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大气的热状况
1.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分层依据: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2)对流层特点
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现象显著,天气复杂多变。
②地面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③逆温现象
A.对流层气温随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出现逆温现象。
B.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
无逆温→逆温生长→逆温层最厚→逆温减弱→逆温消失
C.逆温现象,风力小,使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污染更加严重。
④雾形成条件:空气中水汽充足;水汽遇冷凝结成水滴;凝结核充足;逆温现象,风力小。
(3)平流层特点
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
②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高,适合飞机飞行。
③分布有臭氧层,强烈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而增温。
(4)高层大气特点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此层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②分布有氧原子,强烈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而增温。
2.大气的热状况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反射作用: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白天阴天气温低。
②吸收作用:吸收作用有选择性,水汽和CO2吸收红外线,O3、O吸收紫外线。
③散射作用:散射作用既有选择性有无选择性,可见光中的蓝光、紫光最易被散射,天空呈现为蓝色。空气质量较差时,可见光都易被散射,天空呈现灰白色。
(2)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
①一半以上的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②地面受热后,向外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CO2吸收,低层大气因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地面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③大气受热后,向外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夜晚阴天气温高。
④全天晴,日较差大,全天阴,日较差小。
⑤效率低和成本高:比常规能源在利用中效率低、成本高。
(3)大气热状况应用
①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
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深秋露水、霜、雾多出现在晴天的夜晚。
(4)影响到达地面太阳辐射的因素
①纬度因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角大,光照集中,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路径短,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多。反之的话,夏季昼长,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多。
②地形因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反之,相反。
③天气状况: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④下垫面:地面反射率等。
气象与气候知识点2
大气环流
1.热力环流
(1)最简单的一种大气环流。
①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垂直方向的大气运动,从而在同一高度面上产生气压差异,进而形成空气的水平运动。
②天气状况:A受热,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B冷却,气流下沉,易形成晴朗天气。
③热力环流的应用
A.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白天滨海地区易形成阴雨天气,夜晚海洋易形成阴雨、多雾天气。
B.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山坡、山顶易形成阴雨天气,夜晚吹山风,山谷和盆地气流上升,易形成雾、阴雨天气,而且山谷和盆地内多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C.城市风:城市由于人口密集,生活、交通、工业等排放大量废热使城市形成热岛、雨岛、混浊岛。
2.大气的水平运动
(1)近地面风的画法
①风向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高压,北(南)半球向右(左)偏转30?~45?。
②风的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③三力的特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高压,是形成丰的源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快,它还影响风向。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不影响风速,只影响风向。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降低风速,影响风向。
(2)高空风(一般1500米以上)的画法
①风向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高压,北(南)半球向右(左)偏转90?。
②风的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3.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
(1)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因素;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因素。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半年北移,冬半年南移。
(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①受低气压控制,气流上升,降水较多。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
②受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较少。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冰原气候。
③受西风带控制,风从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降水较多;风由海吹向陆地,降水较多。温带海洋性气候。
④受信风带、极地东风带控制,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降水较少;信风带——热带沙漠气候;极地东风带——苔原气候。
⑤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雨旱两季。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地中海气候。
4.季风环流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①1月份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阿留申低压,大西洋——冰岛低压。
②7月份亚洲(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高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亚速尔高压。
(2)季风环流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①1月份
②7月份
气象与气候知识点3
气候
1.气温
(1)气温的时间分布规律
①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两点,气温最低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南)半球陆地均温最高出现在7(1)月,海洋8(2)月。北(南)半球陆地均温最低出现在1(7)月,海洋2(8)月。
③气温的日(年)较差变化:大陆大于同纬度的海洋;内陆大于同纬度的沿海;海拔低的地方大于海拔高的地方;纬度较高的地区大于纬度较低的地区;晴天大于阴天。
(2)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①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气温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②等温线北(南)半球较曲折(平直):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上则向北凸出;7月份相反。
(3)气温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因素(太阳辐射):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等温线基本与纬线平行。
②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陆地等温线向南凸,7月向北凸。
③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一致。
④海拔(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等温线与等高线几乎平行;海拔高的地区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拔低的地区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⑤坡向(太阳辐射、焚风效应):相同海拔,阳坡的气温高于阴坡;背风坡的气温高于迎风坡。
⑥阻挡作用:同纬度地区,有地形阻挡作用地区的冬季气温高于无地形阻挡地区。
⑦大气环流: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⑧人类活动(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工业区)出现闭合等温线。
2.降水
(1)降水的形成条件:饱和水汽上升遇冷;充足的凝结核;水滴增大到足够掉落地面。
(2)常见类型: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对流雨和气旋雨等。
(3)分布规律: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4)影响降水的因素
①大气环流:受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受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风由较低纬吹向较高,降水多;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②海陆位置: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位于沿海,受海洋影响,降水丰富。
③洋流:暖流增湿,降水较多;寒流减湿,降水较少。
④地形:迎风坡,降水多(随高度增加,降水呈现少—多—少的变化规律);背风坡,降水少(随着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现出由多到少的变化规律);高大地形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地势高,对流减弱,降水少。
⑤水文:水域广,降水多,反之少。
⑥植被:植被覆盖率高,降水多,反之少。
⑦人类活动:城市气温高多上升气流,形成雨岛效应;植被破坏,地面缺乏保护,气候干旱;兴修水库,降水增多;围湖造田,降水减少。
3.气候的影响因素
(1)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①热带:最冷月均温在15 ℃以上。
②亚热带: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上。
③温带: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④亚寒带:最热月均温略高于10 ℃。
⑤寒带:最热月均温在10 ℃以下。
(2)大气环流
(3)海陆位置
(4)地形、地势: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形成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5)人类活动
4.气候类型的判断
(1)根据冷/热月确定南北半球
(2)根据气温确定气候带
(3)根据降水(月降水量在100mm以上进入雨季)的季节分配确定气候类型
5.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①分布: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亚洲印度尼西亚等。
②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对流旺盛,降水量大于2000mm。
③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①分布: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②成因:处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
③特点:终年高温,干湿旱明显交替,5~10月是雨季,11~次年4月是干季,降水量在750~1000mm。
(3)热带季风气候
①分布:大致在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只有亚洲存在这种气候。
②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③特点:终年高温,明显分雨旱两季,6~9月是雨季,10~次年5月是旱季,降水量在大于1600mm。
(4)热带沙漠气候
①分布: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大沙漠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②成因: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全年降水少,降水量小于125mm。
③特点:终年高温,干旱少雨。日照强烈,气温日较差大。
(5)亚热带季风气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回归线~35°之间的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②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③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降水量800~1600mm。
(6)地中海气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部沿海,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
②成因:处于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区。
③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降水量300~1000mm(靠近30°纬度地区降水较少,靠近40°纬度地区降水较多)。
(7)温带季风气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于北纬35°~55°之间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的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只有亚洲存在这种气候。
②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③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量400~800mm。
(8)温带大陆性气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内部。如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②成因:深居内陆,距海远。
③特点:冬寒冷夏炎热,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少,降水量小于400mm。
(9)温带海洋性气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之间的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
②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③特点:终年温和多雨,日较差、年较差小,降水量750mm。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于北纬60°~70°之间的大陆。如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北部。
②成因:终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③特点: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降水较少。
(11)苔原气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于北极附近的沿海。如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
②成因: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③特点:全年严寒,降水少。
(12)冰原气候
①分布: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如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②成因: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③特点:酷寒、烈风、干燥。
(13)高原和高山气候
①分布:高大的山地、高原。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
②成因: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③特点: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6.非地带性气候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沿海和中美洲的东侧等地、几内亚湾沿岸。(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大约在5°N~10°S之间、38°E以东的东非高原,地势高,对流运动弱,降水少于雨林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南亚的热带沙漠气候:塔尔(印度)荒漠,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沉气流,降水少;夏季西南季风势力无法到达;历史上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4)西风带内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受山脉阻挡,背风坡降水少;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
(5)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种气候: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区的狭长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主要原因是受到南北走向、雄踞美洲西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限制,各气候带不能向东延伸。
(6)南半球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南半球55°~65°的纬度地带内大部分是海洋。
高中地理气象与气候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2017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
★ 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知识点
★ 高中地理气候有关知识点
★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知识点
★ 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气候分布知识点
★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知识点
四、高二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区域与区域差异一、中国三大自然区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水文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P5图)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分界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位置、面积东部临海 45%深居内陆、高山环绕 30%西南青藏高原 25% 自 然 环 境地形平原、丘陵,水成地貌高原、盆地 风成地貌高原、山地,寒冻风化地貌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少雨 高寒气候: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风力大、太阳辐射强水文特征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 内流河,咸水湖,冰川融水补给内外流兼备,大河源头,咸水湖土壤森林和森林草原土壤草原土、荒漠土(有机质少,盐分高)原始土壤植被北 寒温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 热带雨林、季雨林 西 东荒漠——荒漠草原——草原东南 西北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山麓 山顶森林—草原—荒漠主导因素气温随纬度变化降水随海陆位置变化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人类活动农业最重要农业区(种植业)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畜牧业、河谷农业不利条件 人多地少,环境问题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势崎岖影响程度深刻 微弱经济文化发达 落后补 充西南及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的原因:西南地区(属东部季风区):(1)地形崎岖(2)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青藏高寒区:(1)地形崎岖(2)高寒缺氧、冻土发育 。。。。。。。。。。。。。。。。。。。。。。。。。。。太多了,去 http://mynasa.lingd.net/ 自学课堂里免费下载吧
以上就是关于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