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优化学案电子版(高一物理优化学案必修一答案人教版)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高一物理优化学案电子版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高一物理公式总结(新课改)人教版
物理宇宙公式: △EL = △E○K ; bi + a = △T
(bi =△Ecosθ ; a =ma cosθ)
( △EL 为能量 ;△T为温度;△E 为能强或F力=ma;○K 为空间体积)
从这个简单的宇宙公式直接推演出所有物理公式:公式的简单正好验证了哲学和佛法思想-----宇宙万物万象由简单开始,复杂是简单的积分。它是物理学这棵大树的根的公式。
开普勒和他的前辈花了上百年的时间统计出的行星运行规律: R1^ 3 / R2^ 3 = T1^ 2 / T2^2 物理宇宙公式可以轻而易举的推导出来。
同时还推演了牛顿定律公式: F = ma ; F = Gmm / r^ 2
电磁学公式: Q = UI ;W = UIt ;F = BIL ;F = qvB ; F = KQQ / r^ 2
量子力学公式: E = h v
施力距离公式 : S = Vt = a t^2
热力学公式 : S = Q / T ;PV1/T1=PV2/T2
动量冲量公式 : P = MV ;I = Ft
浮力公式: F =ρgV
附能公式: E = MV^2 等等。
宇宙公式解释了很多物理界所要待解的物理疑难现象。这对学习物理和认知现象有很大的帮助。只要记住这个宇宙公式,所有的物理公式就记住了也理解了,具有简化学习内容,理清学习思路。同时也很容易理解其它学科的现象。是莘莘学子的福音,特别是对高考生有莫大的帮助。
例举1: △EL 1 = △E1○K1 △EL2 = △E2○K2 W=FS S=V t = a t^ 2
△EL 1 = △EL2 = W ---- 能量
△E1=F1 △E2=F2 ---- 力
○K=4/3∏R^3 ---- 体积
能量守恒:△EL 1 = △EL2 = W 则:△E1○K1 = △E2○K2
代入得到: ○K1 / ○K2 =△E2 / △E1
4/3∏R1^3 : 4/3∏R2^3 = W/S2 :W/S1
= 1/at2^2 :1/at1^2
R1^3 : R2^3=t1^2 :t2^2 ---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
例举2: 万有引力常数G值计算,以往是实验测得。(引力也称空间让位引力)
由: △E1=F1 △E2=F2 ;△EL = △E○K = W/S ×4/3∏R^3 = 1/at^2×4/3∏R^3
得: R1^3 / t1^2 = K = 3/4∏ × a
由: 地球至太阳的距离: R = 1.496 × 10^11 米
地球的公转周期:T = 365×24×3600 = 3.1536× 10^7 秒
得: K =0.3366522851× 10^19
a = 1.4101658 × 10^19 米 / 秒 -----能量速度或力的速度
由: △E1○K1 = △E2○K2 ;质点 :△E1 = △E2 ;△E1=F1 = △E2=F2
m1a=m2v ; v = 2。99792 × 10^8 米 / 秒 ; a = 1.4101658 × 10^19 米 / 秒
得: m1/m2 = v/a = 2.1259344114 × 10 ^-11 = Mr ----- 质量力半径
得: G = ∏ R = ∏Mr = 6.6786229534 × 10 ^-11 牛
同理:
(地球):同理取月球绕地球的周期时间T^2和所在轨道的空间体积量○K来
计算地球的能量速度或力的速度为:a = 4.26×10^13
V为光速则地球引力常数:G = πV/a = 2.21×10^ -5。同理地球表面的
真空介电、介磁常数之比也是这个值:πε/μ = G。
通过Vm^2 = g/2G = 9.8/2×(2.21×10^ -5) = 471^2(m/s)
得到地球的自转速度为(圈/24小时);再通过
Ve^2 = 2GRVm^2 = 2×2.21×10^-5×6.4×10^6×(471)^2 =7.9^2(Km/s)
得到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地球会以辐射强光、地震、爆开、塌陷、漂移、喷岩、喷火、喷气、改变转速
等来呈现自我调和关系。(估计智利地震使地球转速变快也是因自我调和关系吧!)
例举3: 由宇宙公式:△EL = △E○K 推演得引力公式:F = △E M
(式中F为引力;△E为中心体在R半径上的能量强度;M为被吸引体的质量)
牛顿在引力公式:F=GMm /RR的解释当中说到:1、两个物体间的引力是相互的。 2、且可以作用到宇宙边缘的。这两点在另一个引力公式:F = △E M 的解释为:引力是有范围的且在一定距离中是单一作用的,也就是说太阳系的行星与行星之间是以相排斥作用的,这样才能保持各行星的轨道宽度,太阳对地球有吸引力,而地球对太阳就没有吸引力,因为地球的引力范围到不了太阳的本体。3、对万有引力常数G值的理解应用:6。67× 10 ^ -11牛是类似中子的恒星体(如太阳或无磁钢球)的引力常数值,而类似于质子的星体(如地球或有磁钢球)引力常数值就不是6。67× 10 ^ -11牛这个值了,用这个G值计算地球与月亮的吸引力远不如太阳对月亮的吸引力,但又为何月亮被地球俘获呢?显然是说不通的。其中原因是地球属于质子星体,我们观测到的地球中心轴线总是指向某一角度方向的,说明地球在与其它星体以电磁力方式在相互作用(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电荷---质子与电子的作用),所以地球南北两极是平面的。整个太阳系相对宇宙来说的只是个原子或者说是个分子,太阳系的结构可以反映到微观粒子的原子结构或分子结构。地球的引力常数值是G=2。21× 10 ^ -5牛,用这个值计算地球对月亮的吸引力才远远大于太阳对月亮的吸引力。月亮才会被地球浮获,成为地球的一个卫星。月亮与地球的两极都有明显的凹凸现象,推测地球与月亮的关系就象质子与电子的关系,以电磁力键相互作用。地球电磁力轴线被南北极星占用,月亮是被置换出来的电子成为自由电子绕地球运行。并在地球南极上方的电磁力扩散空间,故而月亮是逐年远离地球的。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亮的正面而看不到背面,月球与地球的中心是空的,且内核都是冷的,磁力线出来的一极凸出且是硬质,磁力线进入的一极凹进且是软质。这种现象表明月亮与地球同出一娘胎。
N年以后水星被吸进太阳变为太阳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原子核中的中子质量增加,完成质子转变为中子的过程,又N年后太阳爆炸生出电子星体与质子星体。完成中子衰变过程,这就是时间轮回。
二、高一物理第一章重要知识点总结的内容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
(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高考物理复习方法指导
涉及到力、热、光、电和原子等方面的,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特别是中还强调了要考查理解、实验、推理、分析综合能力和动用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使得灵活多变。
不少考生花费了很多精力复习物理,但复习检测时成绩却不理想,从而挫伤了考生复习物理的积极性,产生了畏难情绪。其实物理知识前后联系紧密,规律性强,只要复习正确,可以在复习阶段取得良好的效果。建议大家复习时注意以下三点。
一、考试说明,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对考生能力的要求。
考试说明是根据现行教学大纲制订的,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中对考查的知识范围、各种能力、题型和难易程度的控制等均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
学习考试说明很容易了解考查的知识范围,凡是考试说明中未列入的知识点和实验,不会出现在考试题中,这一点要坚信。但是对每种知识考查的深浅程度,同学们却不易把握,由于受各种参考书的影响,一些用了许多时间去解偏题难题,复习效果并不好。因此大家在阅读考试说明时,一定要仔细领会其中含义,准确把握重点知识的深浅度。如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连接体的问题时,只限于各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情况,平时就没必要去解加速度不等的问题。同理,在电磁感应现象里,不可能出现给电容器逐渐充电的电磁感应电路,也不需要判断内电路中各点电势的高低。
有的同学担心高考时会出现一些难题,如平时不做大量的高难度的题,考试时会不会出现失误。其实,高考试题中易、中、难题的大致比例为3∶5∶2,个别试题稍难一些主要是为重点的重点科系选才用,对绝大多数同学能否考上没有影响。何况难题均是难在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解题技巧等方面,绝不会出现超过考试说明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把握好。
另外,不能把考试说明中的A、B两个层次与试题的易、中、难作简单对应。实际上A、B两个层次的知识标明了其在高中物理内容中的地位,B层次所列知识为高中物理的重点核心内容,学好它对学好其他知识有关键作用,当然是考查的重点,但具体考查这部分知识的试题不一定全是难题。正如全电路欧姆定律是B层次的重点知识,但1999年高考中的单项选择题(第2题)进行考查,属于易解类考题。
二、全面复习基础知识,掌握知识结构
对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内容,一定要全面复习,不能有任何疏漏,否则将会造成简易题失分,特别是非重点章节中的A层次知识,如交流电,光的干涉,原子和原子核等。
打好基础不是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而是要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去。对物理概念应该从定义式及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及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定理或定律的理解则应从其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形式、物理实质、适用条件等作全面的分析。如电场强度是为了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而引入的物理量,其定义式是E=F/q,但E是描述电场本身性质的物理量,其大小与F、Q均无关,点电荷电场的量度式E=KQ r2恰好证明了这一点,场强E可以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用电场线可以形象地表示出来。与E相关的量是电势U,然而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不一定为零,电势为零的地方场强也不一定为零。把公式变形为F=qE之后,可以用来计算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大小和方向,从而分析电场中的力学问题。
高中物理知识点实用口诀:必修+选修
说明:的确难,实用口诀能帮忙。公式、规律主要通过理解和运用来,本口诀也要通过理解,发挥韵调特点,能对重要起辅助作用。本稿根据网上《物理实用口诀》整理、修改、补充。删除了部分与新课标不相符的内容。楷体字加粗的,是补充或修改的内容。增补了运动的描述、恒定电流、变压器和热力学定律等内容。
一、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 ,a用Δv与t 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 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 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 ,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 ,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 高一,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
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 ,只要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 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平方比R,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离。
3.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万有引力显神通。卫星绕着天体行,快慢运动的卫星,均由距离来决定,距离越近它越快,距离越远越慢行,同步卫星速度定,定点赤道上空行。
五、机械能与能量
1.确定状态找动能,分析过程找力功,正功负功加一起,动能增量与它同。
2.明确两态机械能,再看过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为零,初态末态能量同。
3.确定状态找量能,再看过程力做功。有功就有能转变,初态末态能量同。
六、电场 〖选修3--1
1.库仑定律电荷力,万有引力引场力,好像是孪生兄弟,kQq与r平方比。
2.电荷周围有电场,F比q定义场强。KQ比r2点电荷,U比d是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是矢量,正电荷受力定方向。描绘电场用场线,疏密表示弱和强。
场能性质是电势,场线方向电势降。 场力做功是qU ,动能定理不能忘。
4.电场中有等势面,与它垂直画场线。方向由高指向低,面密线密是特点。
七、恒定电流〖选修3-1
1.电荷定向移动时,电流等于q比 t。自由电荷是内因,两端电压是条件。
正荷流向定方向,串电流表来计量。电源外部正流负,从负到正经内部。
2.电阻定律三因素,温度不变才得出,控制变量来论述,r l比s 等电阻。
电流做功U I t , 电热I平方R t 。电功率,W比t,电压乘电流也是。
3.基本电路联串并,分压分流要分明。复杂电路动脑筋,等效电路是关键。
4.闭合电路部分路,外电路和内电路,遵循定律属欧姆。
路端电压内压降,和就等电动势,除于总阻电流是。
八、磁场〖选修3-1
1.磁体周围有磁场,N极受力定方向;电流周围有磁场,安培定则定方向。
2.F比I l是场强,φ等B S 磁通量,磁通密度φ比S,磁场强度之名异。
3.BIL安培力,相互垂直要注意。
4.洛仑兹力安培力,力往左甩别忘记。
九、电磁感应〖选修3-2
1.电磁感应磁生电,磁通变化是条件。回路闭合有电流,回路断开是电源。
感应电动势大小,磁通变化率知晓。
2.楞次定律定方向,阻碍变化是关键。导体切割磁感线,右手定则更方便。
3.楞次定律是抽象,真正理解从三方,阻碍磁通增和减,相对运动受反抗,自感电流想阻挡,能量守恒理应当。楞次先看原磁场,感生磁场将何向,全看磁通增或减,安培定则知i 向。
十、交流电〖选修3-2
1.匀强磁场有线圈,旋转产生交流电。电流电压电动势,变化规律是弦线。
中性面计时是正弦,平行面计时是余弦。
2.NBSω是最大值,有效值用热量来计算。
3.变压器供交流用,恒定电流不能用。
理想变压器,初级U I值,次级U I值,相等是原理。
电压之比值,正比匝数比;电流之比值,反比匝数比。
运用变压比,若求某匝数,化为匝伏比,方便地算出。
远距输电用,升压降流送,否则耗损大,用户后降压。
十一、气态方程〖选修3-3
研究气体定质量,确定状态找参量。绝对温度用大T,体积就是容积量。
压强分析封闭物,牛顿定律帮你忙。状态参量要找准,PV比T是恒量。
十二、热力学定律
1.第一定律热力学,能量守恒好感觉。内能变化等多少,热量做功不能少。
正负符号要准确,收入支出来理解。对内做功和吸热,内能增加皆正值;对外做功和放热,内能减少皆负值。
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传递是不可逆,功转热和热转功,具有方向性不逆。
十三、机械振动〖选修3--4
1.简谐振动要牢记,O为起点算位移,回复力的方向指,始终向平衡位置,
大小正比于位移,平衡位置u大极。
2.O点对称别忘记,振动强弱是振幅,振动快慢是周期,一周期走4A路,单摆周期l比g,再开方根乘2p,秒摆周期为2秒,摆长约等长1米。
到质心摆长行,单摆具有等时性。
3.振动图像描方向,从底往顶是向上,从顶往底是下向;振动图像描位移,顶点底点大位移,正负符号方向指。
十四、机械波〖选修3--4
1.左行左坡上,右行右坡上。峰点谷点无方向。
2.顺着传播方向吧,从谷往峰想上爬,脚底总得往下蹬,上下振动迁不动。
3.不同时刻的图像,Δt四分一或三, 质点动向疑惑散,S等v t派用场。
十五、光学〖选修3-4
1.自行发光是光源,同种均匀直线传。若是遇见障碍物,传播路径要改变。
反射折射两定律,折射定律是重点。光介质有折射率,(它的)定义是正弦比值,还可运用速度比,波长比值也使然。
2.全反射,要牢记,入射光线在光密。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折射光线无处觅。
十六、物理光学
1.光是一种电磁波,能产生干涉和衍射。衍射有单缝和小孔,干涉有双缝和薄膜。单缝衍射中间宽,干涉(条纹)间距差不多。小孔衍射明暗环,薄膜干涉用处多。它可用来测工件,还可制成增透膜。泊松亮斑是衍射,干涉公式要把握。〖选修3-4
2.光照金属能生电,入射光线有极限。光电子动能大和小,与光子频率有关联。光电子数目多和少,与光线强弱紧相连。光电效应瞬间能发生,极限频率取决逸出功。〖选修3-5、
十七、动量 〖选修3--5
1.确定状态找动量,分析过程找冲量,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
2.确定状态找动量,分析过程找冲量,外力冲量若为零,初态末态动量同。
十八、原子原子核〖选修3-5
1.原子核,中央站,电子分层围它转;向外跃迁为激发,辐射光子向内迁;光子能量hn,能级差值来计算。
2.原子核,能改变,αβ两衰变。Α粒是氦核,电子流是β射线。
γ光子不单有,伴随衰变而出现。铀核分开是裂变,中子撞击是条件。
裂变可造原子弹,还可用它来发电。轻核聚合是聚变,温度极高是条件。
变可以造氢弹,还是太阳能量源;和平利用前景好,可惜至今未实现。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
为广大高中生整理了 高中语文高中物理知识点,供参考。
>>>高中物理必修一各章知识点汇总<<<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理想实验的魅力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变这种状态。 惯性定义:物体所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与质量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 质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质量单位:千克(kg) 第二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基本思路: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基本思路: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 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a∝F,a∝1/m 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kma k是比例系数,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力的单位牛顿年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ma 力的单位:千克米每二次方秒。 第四节 力学单位制基本量:被选定的、可以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物理量。 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 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 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 国际单位制(SI):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的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义: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依存、同时存在的。 牛顿第三定律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六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第七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处的状态。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0。 超重和失重超重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失重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物体时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即运动的初速度是0。运动过程中它只受重力的作用。
高三物理备考计划
第一阶段: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练习,时间上约从上学期到下学期期中前,08年九月到09年三月初,大约需要六个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点及相关点进行分析、归纳、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与技巧。
第二阶段:按知识块(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实验)进行小综合复习练习,时间约在09年三月到四月,大约需要二个月,这个阶段主要针对学中的几个分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进行小综合复习,复习的重点是在本知识块内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基本规律在小综合运用。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辨析各知识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第三阶段:进行大综合复习练习,时间为09年五月至六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进行大综合复习练习,复习的重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方法:在制定好复习计划后,就要选定科学的、适合本班具体情况的复习方法,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复习阶段确定不同的复习方法:
第一阶段:以章或相关章节为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求同学们自己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并在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其次,要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本单元的典型问题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并着重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然后对本章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练习,但练习题不宜过多,应精选练习题,不能搞题海战术,最后要根据练习中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小结。
第二阶段:本阶段可根据各知识块的特点,将有关内容分为几个专题,进行专题复习,着重进行方法与解题技巧的练习。
第三阶段:本阶段主要是练习知识的大综合,较为复杂问题的分析方法 高中语文,并将整个物理知识分为几个重要大专题,着重练习某些重要规律的应用,或某些重要的解题方法。如:动能定理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变力做功问题的分析方法、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假设法解题技巧等等。
上面所述只是备考计划中的只要框架,要搞好全面的总复习,一定要有周密详细的计划和科学可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的胜利。
高分考生学习心经:手口并用搞定物理
“物理好比一条线,前面的平坦了,后面自然也就直了。”袁雪说,学习物理最关键的是培养物理思维能力,比如记忆各种公式和原理,不能仅靠死记硬背,而是要把整个推理过程都弄明白,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巧用口诀记定律
很多同学一遇到电、磁方面的题目总容易犯迷糊,对于究竟该选择“左手定律”还是“右手定律”经常感觉手忙心乱。袁雪则依据定律的整个推理过程来记忆,总结出“由动生电用右手,由电生动用左手”的记忆口诀。在做测量电流表、电压表的电阻实验时,对其内接或外接可以用“大内小外”的口诀记忆 高中物理。
动手实验勤思考
充分利用平时做实验的机会,多动手勤思考,在袁雪看来,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挖掘出问题所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在做实验时尝试多次测量,反复对比数据总会有新的发现和体会,这样才能真正把书本上的演示图烂熟于心,并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时遇到相关题目便知道从何处着手。
此外,考试时也要讲求答题技巧,切忌被大题、难题吓倒,务必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尤其是最后的压轴题,通常是关于动量与能量守恒的难题,实在做不出来不要死抠住不放,写上公式就能相应得到一定分值,把时间留给前面的基础题才是聪明的做法。
高中物理学法:怎样才可以学好高中物理一
为大家提供“高中物理学法:怎样才可以学好高中物理一”一文,供大家参考使用:
高中物理学法:怎样才可以学好高中物理一
关于物理,总的来说,首先要重视物理基础知识,课本上的概念、定理及其存在的前提、条件等都必须透彻理解。其次,要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适当做一些物理习题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要注意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考试前不要忘记物理实验的复习与准备。
在复习各部分内容时,要抓住主要知识点,搞清它们的内在联系,并使之系统化。在复习每一个知识点时,要把重点放在概念的理解与规律的运用上。理解概念要在“准”字上下功夫,掌握规律要在“用”字上下功夫。物理基本概念理解不准的常见错误有:①只看概念间有联系的一面,而没有注意到它们有本质区别的一面;②把数值相等理解为概念相同;③以“观念”代替“概念”;④只看到文字叙述中相似之处,忽略了原则上的重要区别;⑤“从属关系”不明,“因果倒置”,将量变式误为决定式;⑥“先入为主”,将认识绝对化。要在“用”字上下功夫,不但要掌握物理的基本内容,明确它成立的条件及其推论应用 高三,还要多做习题。
三、高一物理知识点+题目和答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单元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改变(平动、转动、直线、曲线、圆周)
参考系: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2) 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3)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2、 质点:在研究物体时,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物体看成是有质量的点,或者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这个点叫做质点。
(1) 质点忽略了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是简化出来的理想的、抽象的模型,客观上不存在。
(2) 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就能看成质点。
(3) 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平动的物体不一定总能看成质点。
(4) 某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看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否能被忽略以及要求的精确程度。
3、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例如几秒初,几秒末。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时间坐标轴线段表示时间,第n秒至第n+3秒的时间为3秒
(对应于坐标系中的线段)
4、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
(坐标系中的点、线段和曲线的长度)
5、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 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υ=s/t(方向为位移的方向)
平均速率:为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之比,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
即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
即时速率:即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
【例1】物体M从A运动到B,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D )
A.(v1+v2)/2 B. C. D.
【例2】某人划船逆流而上,当船经过一桥时,船上一小木块掉在河水里,但一直航行至上游某处时此人才发现,便立即返航追赶,当他返航经过1小时追上小木块时,发现小木块距离桥有5400米远,若此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时船在静水中前进速率相等。试求河水的流速为多大?
解析:选水为参考系,小木块是静止的;相对水,船以恒定不变的速度运动,到船“追上”小木块,船往返运动的时间相等,各为1 小时;小桥相对水向上游运动,到船“追上”小木块,小桥向上游运动了位移5400m,时间为2小时。易得水的速度为0.75m/s。
6、平动: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都相同。 转动:物体各部分都绕圆心作圆周运动。
7、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v/△t (又叫速度的变化率),是矢量。a的方向只与△v的方向相同(即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1)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很大,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为零(某瞬时);加速度很小,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为零(某瞬时);
(2)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很大,速度变化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加速度很小,速度变化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加速度是“变化率”——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
(3)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作加速运动,速度增大;若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得越来越快;若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得越来越慢(仍然增大)。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作减速运动,速度减小;若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得越来越快;若加速度减小,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仍然减小)。
8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3】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经过1s后的速度的大小为10m/s,那么在这1s内,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 (6m/s或14m/s)
【例4】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C.加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9、匀速直线运动: ,即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相等.它是速度为恒矢量的运动,加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
匀速s - t图像为一直线:图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速度。
第2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
①Δs=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可以推广到sm-sn=(m-n)aT 2
②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 。
3.初速度为零(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初速度为零,或者末速度为零,那么公式都可简化为:
, , ,
4.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②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③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 ∶ ∶……
④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 ∶( )∶……
对末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相应的运用这些规律。
5.一种典型的运动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物体由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静止。用右图描述该过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 ②
6、解题方法指导:
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2)明确物体作什么运动,并且画出运动示意图。(3)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及特点,合理选择公式,注意多个运动过程的联系。(4)确定正方向,列方程求解。(5)对结果进行讨论、验算。
解题方法:
(1)公式解析法:假设未知数,建立方程组。本章公式多,且相互联系,一题常有多种解法。要熟记每个公式的特点及相关物理量。
(2)图象法:如用v—t图可以求出某段时间的位移大小、可以比较vt/2与vS/2,以及追及问题。用s—t图可求出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比例法:用已知的讨论,用比例的性质求解。
(4)极值法:用二次函数配方求极值,追赶问题用得多。
(5)逆向思维法:如匀减速直线运动可视为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求解。
第3单元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
1、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重快轻慢”――非也
亚里斯多德――Y
伽利略――――N
(1)特点:只受重力作用,即υ0=0、a=g(由赤道向两极,g增加由地面向高空,g减小一般认为g不变)
(2)运动规律: V = g t H = g t2. / 2 V2 = 2 g H
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下落的时间仅与高度有关,与物体受的重力无关。
(3)符合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规律
2、 竖直上抛运动:物体上获得竖直向上的初速度υ0后仅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特点:只受重力作用且与初速度方向反向,以初速方向为正方向则---a=-g
运动规律:
(1) V=V0-g t t=V0 / g
(2) H=V0 t-g t2 / 2
(3) V02-V2=2gH H=V02 / 2g
(4) = ( V0 +V) / 2
第4单元 直线运动的图象
知识要点:
1、 匀速直线运动
对应于实际运动
1、 位移~时间图象,某一时刻的位移
S=v t
⑴截距的意义:出发点距离标准点的距离和方向
⑵图象水平表示物体静止
斜率绝对值 = v的大小
⑶,交叉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2、 速度~时间图象,某一时刻的速度
阴影面积 = 位移数值(大小)上正下负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υ—t图)
Vt
VO α
0 t
(1) 截距表示初速度
(2) 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即加速度
(3) 交叉点表示速度相等
(4) 面积 = 位移 上正下负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单元 力 重力和弹力 摩擦力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力是相互的
(2) 力是矢量(什么叫矢量——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4) 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5) 力的分类:根据产生力的原因即根据力的性质命名有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即效果力如拉力、压力、向心力、回复力等。(提问:效果相同,性质一定相同吗?性质相同效果一定相同吗?大小方向相同的两个力效果一定相同吗?)
(6) 力的效果:1、加速度或改变运动状态 2、形变
(7) 力的拓展:1、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产生加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 4、牛顿第三定律
二、常见的三种力
1重力
(1) 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 方向:竖直向下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3) 大小:G=mg,可用弹簧秤测量
两极 引力 = 重力 (向心力为零)
赤道 引力 = 重力 + 向心力 (方向相同)
由两极到赤道重力加速度减小,由地面到高空重力加速度减小
(4) 作用点:重力作用点是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测量方法:均匀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薄片物体重心用悬挂法;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
(1)产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并使之发生形变的另一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两物体接触;有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具体情况有:轻绳的弹力方向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支持力或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撑或被压的物体;弹簧弹力方向与弹簧形变方向相反。
(4)大小:弹簧弹力大小F=kx(其它弹力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
1、 K是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
2、 X是相对于原长的形变量
3、 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5) 作用点:接触面或重心
3、摩擦力
(1)产生:相互接触的粗糙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摩擦力种类: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1)产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
(2)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
(3)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一定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反、可能相同、还可能成其它任意夹角)
(4)方向的判定:由静摩擦力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来判定;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来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由动力学规律来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
(5) 作用点
滑动摩擦力
(1)产生: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2)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3)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一定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也可能成其它任意夹角)
(4)大小:f=μN(μ是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
第2单元 力的合成和分解
一、 标量和矢量
矢量:满足平行四边行定则(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
标量:不满足平行四边行定则(路程、时间、质量、体积、密度、功和功率、电势、能量、磁通量、振幅)
1.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成三角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实质上是一种等效替换的方法。一个矢量(合矢量)的作用效果和另外几个矢量(分矢量)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就可以用这一个矢量代替那几个矢量,也可以用那几个矢量代替这一个矢量,而不改变原来的作用效果。
2.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入.相反的用负号代入,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合成与分解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人的一种方法.用合力来代替几个力时必须把合力与各分力脱钩,即考虑合力则不能考虑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时只考虑分力而不能同时考虑合力。
1.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的本质就在于保证作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一个力的作用代替几个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等效力”(合力)。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运用“等效”观点,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共点力的合成法则,它给出了寻求这种“等效代换”所遵循的规律。
(2)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成三角形定则。由三角形定则还可以得到一个有用的推论:如果n个力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多边形,则这n个力的合力为零。
(3)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
|F1-F2| ≤ F合≤ F1+F2
(4) 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
第3单元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一、物体的受力分析
1.明确研究对象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洁地得到解决。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即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
2.按顺序找力
先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后接触力;接触力中必须先弹力,后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
3.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
画受力图时,只能按力的性质分类画力,不能按作用效果(拉力、压力、向心力等)画力,否则将出现重复。
4.需要合成或分解时,必须画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
二、物体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为零;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理解:对于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不要认为只有静止才是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也是物体的平衡状态.因此,静止的物体一定平衡,但平衡的物体不一定静止.还需注意,不要把速度为零和静止状态相混淆,静止状态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速度为零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而物体速度为零可能是物体静止,也可能是物体做变速运动中的一个状态,加速度不为零。由此可见,静止的物体速度一定为零,但速度为零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因此,静止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但速度为零的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总之,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它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它一定处于非平衡状态
三、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共点力——几个力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或它们的作用线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合=0或Fx合=0,Fy合=0
3.判定定理
物体在三个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则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首尾相接,恰能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知识网络:
第1单元 牛顿运动三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1)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来维持
(2)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 ,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惯性的概念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惯性应注意以下三点:
(1)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跟物体的受力无关,跟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则惯性大,其运动状态难以改变
(3)外力作用于物体上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但不能认为克服了物体的惯性
3.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化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
4、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例1】在一艘匀速向北行驶的轮船甲板上,一运动员做立定跳远,若向各个方向都用相同的力,则 ( D )
A.向北跳最远 B.向南跳最远
C.向东向西跳一样远,但没有向南跳远 D.无论向哪个方向都一样远
【例2】某人用力推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使小车开始运动,此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 )
A.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
C.力是使物体速度发生改变的原因 D.力是使物体惯性改变的原因
不好意思,部分图片无法显示,你可以参考一下这些资料,你可以到我的空间中搜索 2011年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 ,里面挺详细的,希望对你有用,
四、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通过光的反射定律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和光的反射实验题是初中物理光的反射两大应用题型。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一览: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概念和分类;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极其四大特性和作光路图步骤,光的反射练习题。
一、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概念
光的反射定律概念: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对人类来说,光的最大规模的反射现象,发生在月球上。人们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因此光的反射无处不在并发生在人们身边。
二、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分类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2)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物理现象:表面平滑的物体,易形成光的镜面反射,形成刺目的强光,反而看不清楚物体。通常情况下可以辨别物体之形状和存在,是由于光的漫射之故。日落后暂时能看见物体,乃是因为空气中尘埃引起光的漫射之故。无论是镜面反射或漫反射,都需遵守反射定律。
三、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重点):
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入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
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居于法线两侧且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四、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常考知识点):
先找出入射点,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若是确定某一条入射光线所对应的反射光线,则由入射光线、法线确定入射角的大小及反射光线所在的平面,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另一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特点,确定反射光线。
五、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的四大特性(难点):
1.共面 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2.异侧 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和入射角的和为90°
3.等角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4.可逆 光路是可逆的
六、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练习题(包含实验题):
1、初中物理光的反射选择题
1.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沿曲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可逆性
2.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洁白、平滑的墙壁能将照射在墙壁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长时间在这样刺眼的环境中看书学习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面,其作用之一可以使照射到墙壁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这是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 B.漫反射 C.镜面反射 D.反射
3.如图1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为( ) A.40° 40° B.40° 50° C.50° 40° D.50° 50°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B.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
D.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km
5.小聪同学通过某种途径看到了小明同学的眼睛,则小明同学( ) A.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B.一定不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C.可能看不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D.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全身 2、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应用题
1.(初中物理光的反射作图题)钱包掉到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图中已标示了反射与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平面镜,并画出法线。
2.(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题)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如图1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 i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_______∠i,说明__________
(2)如图1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________-,说明
3、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题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选择题:1.C 2.B 3.D 4.A 5.A
2、应用题:1.(如图所示)
2.(1)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2)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七、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物理现象:
1、我们每天都照的镜子。
2、路口放置的凸面镜。
3、汽车的观后镜。
4、我们能看见物体,物体反射了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5、太阳能加热器(太阳灶)
6、潜望镜。
7、反射式的望远镜。
上海市中考物理和化学合卷,物理分值为90分。光的折射对比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来说,则有难度。同学们需要掌握光的折射作图题和实验题相关知识点。昂立新课程针对初中各个科开设如下课程:
以上特色课程与初中学科教材匹配,授课形式分为面授和网课,面授课程班型设置不同,有1对1,1对3,15人班,30人班等形式,上海市各区授课时间也不同,具体课程详情请拨打官网热线4008-770-970咨询。
以上就是关于高一物理优化学案电子版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电商和平面设计哪个工资更高(电商和平面设计哪个工资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