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灰产社群(最大的灰产社群是哪个)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最大的灰产社群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SEO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只有全面了解社群,运营社群才不至昙花一现成为过往烟云
本文从5个方面详细讲解了从认识社群到玩转社群的套路,一起来看看吧
一、认知:社群时代不是你圈人,就是人圈你
我们每个人手上起码都有好几个社群,除了你家人和熟人群以外,还有同事群、行业交流群、搞事群、陌生人群等等。
你混了那么多的社群,为什么不亲手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粉丝社群根据地呢?
当然,有人可能已经在做社群了,但是你在做社群时有没有考虑到一些问题,比如说我怎么做到一个帮我赚钱的社群?怎么从中获取回报?我怎么去做运营玩转社群?
事实上,做社群是很辛苦的,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要做内容输出,组织策划活动等等。
考虑到投入和产出问题,个人不推荐做免费社群,除非你的策略就是为了短期引流,否则千万不要做免费群,因为你的运营成本会很高,你会面临很多人性挑战的问题。
付费社群有一定的门槛,可以帮你筛选掉一些人,从而优化你的社群人群和环境,这样的话方便你的运营管理和口碑制造。同时,会给你的投入带来一些回报,比如让你一年收入多个几万元,都是正常的。
二、策划:如何策划你的粉丝社群?
做任何事情,都推荐先思考布局再行动,做社群也一样。
1. 5W2H模型整体思考社群问题
做社群之前最好想清楚再行动,我会推荐你用5w2h思考模型来思考,推荐你拿一张白纸,或者是你的电脑上面写你为什么要做这个社群?
Why:我为什么要做社群
What:社群能带来什么价值
Who:社群成员是一群怎样的人
When:什么时间点建立和推广
Where:在哪里建立社群
How:怎样执行我的社群策划
How much:我需要多少预算
做社群需要考虑投入和产出,但是 做社群最最重要的不是你收多少钱,而是你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这个价值感当然要越强越好,前提是要和你自身价值相匹配。
2. 思考你的社群定位
一个社群的定位应该是什么?推荐几个因素给大家参考:
价格定位: 一般来说低价社群就是499以下的都算是低价位社群,中段的价格就是在999元以上,相对高端一点,就是大几千、上万的那种。一开始不建议一下子把价格定的很高,高的话可能招不来人。就普通人而言,一般能够承受的,也就是低价社群。
范围定位: 范围定位就是你搞一个社群,你是想搞大而全还是做垂直细分?需要经过我们仔细思考。
品类定位: 选择什么样的领域和品类做社群?建议结合群主个人优势、背书来确定。你要想想自己擅长什么?能够搞定哪个品类?比如说我能搞定朋友圈运营、社群运营、微课运营。如果切换到时间管理、英语、学习成长这些品类,我就搞不定了。这个就是品类的定位。
人群定位: 人群一般是和价格相关联的,对应价格定位可以把人群购买力,区分成低端小白、中端中产阶层和高端大牛。
规模定位: 一般来说,低价社群规模大、人数多,而高价值社群会偏向于小而美,到底是做什么规模的社群?由你的定位和最初的规划来决定。
关于定位,值得反复思考的四个问题:
我到底要做一个怎么样的社群呢?
我到底要聚集一群什么样的人?
我们到底在一起搞点什么样的事情?
我和同类型社群有什么不一样?
3. 建群的5个参考步骤(来自秋叶大叔社群营销)
找同好: 意思就是找到同频的人,有一些共同兴趣爱好,三观也比较相近的人一起玩。
定结构 :做社群需要先把社群的结构梳理清楚,我的社群里面的人员是怎么安排?规则怎么定?等等问题。
做粉丝社群推荐金字塔结构而不推荐环形结构,原因是金字塔结构会将社群里的人群细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人,而所有人都需要认可群主,有利于粉丝文化打造。
环形结构就是大家都是平等的,比如前段时间做的一个知识付费大佬互推群,这种互推群,每一个人都是知识付费领域取得一定成绩的大V。他们只要遵守群的玩法就行,不需要看我,所以运营的手段也太不一样。
产输出 :就是说你的群里面要有输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譬如有价值的讨论、分享、玩法。
巧运营: 使用巧妙的营运手段,有秩序地开展社群活动。
能复制 :社群需要可持续性发展,能够孵化复制出新的社群出来,甚至能够可以进行往上迭代。
譬如,我做一个低价社群,那么后面可能会做的就是一个更加高阶的,筛选优质人群,甚至是让群里面的一些优质的小伙伴,裂变出新的社群,这就是可复制。
4. 规划你的社群玩法
假如没有规律性组织活动,那么这个群很容易就会变成死群。我们在做一个社群的时候一定要想想,接下来我这个社群运营多久?
如果周期是几个月甚至是一年,那么我应该想的就是这一年每月、每周、每日我应该搞些什么活动?
5. 确认进群的制度
做付费社群必须要定一个进群的规则,一般来说有四个制度:
第一种邀请制 :这种就适合找一些KOL来捧场,找人来撑场面,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帮你去做宣传推广。
第二种付费制 :就是给钱进场,简单粗暴。
第三种申请制 :因为筛选过程很麻烦,审核方式会通过问卷、邮箱、一对一私聊等形式,高端的社群申请才会用到。
第四种审核制 :一般会采取自我介绍、朋友圈和一对一私聊的方式来审核。相对于申请更简单。
做低价粉丝社群推荐使用付费+审核的方式进群,双管齐下会大大降低对一些不合群人的筛选风险。
推荐实操方法是翻看对方朋友圈,你就自动分辨出谁可能是优质群友,偏差不会太大。
6. 意外风险管控
做社群并非万利无害的,也存在着风险和棘手的问题:
比如,群里经常出现恶意捣乱、给你抬杠、扰乱社群秩序的人,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办?
在这里推荐几个常见的应急处理预案:
第一,关于社群问题,如果有遇到不满意问题,一定要全额退款,没必要为这点钱而坏了这个群。
第二,遇到恶意破坏,三观不合的人,立刻进行劝退和退款处理,避免扩大不好的口碑影响。
第三,遇到社群公关危机问题,常见处理方法是先承认事情本身,再主动道歉并发大金额红包,最后进行应急处理,说出未来的行动方案,后面改进落实,切忌说一套做一套。
7. 常见社群策划问题汇总答疑
第一个关于定价问题, 定价太高没人买,定价太低不划算,到底怎么办?
建议初步调查一下整个行业的同类社群定价是多少,如果你初次做同类社群,定价可比行业水平低一点,这样方便招人。一旦定价太高的话,降价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个问题,担心一开始推广没人买单。
最简单的策略就是冲量,可以先邀请一些好朋友进来撑场面,或者送一些名额给你的忠诚粉丝。
第三个问题,担心运营玩不转。
这个担心有点多余,运营在策划期间已经规划的七七八八了,只需要去执行,遇到问题再调整即可,不会出什么大事的。
第四个问题,担心口碑不好,怕人吐槽。
严格来说,吐槽是正常的,只要确认群内有大部分说你好话就是OK的社群。
三、推广:3大狠招,0成本找到300+群友
社群招募推广和课程推广的逻辑是相通的,一开始要想好策略,建议先把势能抛出去,然后再考虑赚钱变现。这里提供三个狠招,帮你稳扎稳打找到你的付费用户。
第一个狠招:低价推广做势能
前面给建议也提到,前期先低价推广,然后等招募到足够的人数之后,把社群势能累积起来后,后面再涨价。
注意, 这里的低价不是劣质低价,而是提供超值低价。 也就是说,你提供的社群服务价值是高价值的,只是收费收低了。
但是很多人做不到这点,总是一开始就把价格抬高,狂赚一波,实际上很难快速铺开。
第二个狠招:选择切合自身的推广策略
对于社群而言,目前市面上有几种常见的推广策略和思路。
第一种,以老带新 ;由社群老成员的口碑转介绍带来新用户,这种拉新的方法适合有一定势能和口碑的成熟社群,比如知识IP大本营,他们就是这样推广的,一个老成员,约有三个内荐名额。
第二种,裂变拉新 ;直接通过分销裂变,利益驱动,让已经进群或者外部的KOL帮忙推荐,推广者从中获取一定比例的提成,常见提成比例约为30%-50%。
第三种,漏斗拉新 ;很多社群的拉新方法是,给你讲一堂免费公开课,然后课程结束后,告诉你他们还有一个更高级的课程和社群,如果想加入,那就掏钱加入,进行漏斗转化。
策略有很多,到底如何选择?一开始的时候,没有流量、没有势能,你是没有办法像按照大佬的模式去做拉新的。
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一些狠招,比如应用裂变和漏斗拉新的方法,从中筛选出一些认可你的人。
按照这个方法去做,一般都能找到100-200个社群成员,等你把这些人玩转之后,也慢慢累积了社群的势能和口碑。
之后,你就可以慢慢抬升社群的价格,改变推广策略,可以通过口碑转化,以旧带新的方式来推广和转化新用户。
这里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推广策略和节奏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自己的势能、影响力和资源等等问题,切忌生搬硬套别人的玩法,否则又要掉坑。
第三个狠招:不断地进行口碑传播转化
用户的转化遵循一个转化公式,付费人数=流量×打开率×转化率,如果想找到更多的付费用户,有两个点值得大家去努力。
第一个点是找到你流量所在地,大白话来讲就是哪些用户可能是你的菜,广撒网筛选。
这些流量入口,可能是朋友圈、公众号、直播间、多平台阵地等等,流量口越多越好。
第二个点,你要写一篇好的社群招募文案,两个重要重要考核点分别是提高文案的打开和转化率。
怎么写有吸引力、高转化率的文案?
四、文案:怎么写高转化的社群招募文案
一篇文案,最重要的是文案的策略,而不是文采。常见的文案策略有:成绩、价值、超值、背书、情感、口碑、效果、权威……
那么,写一篇文案之前就要选好你的文案策略,你到底要打的是什么牌?
选好策略之后,再去布局文案的逻辑,应该怎么行文。文案通用的套路框架是AIDA。
吸引(Attention ):开头第一句话就应该吸引用户往下读
兴趣(Interest):让用户对你所说的事情感兴趣
信任(Desire ):让用户相信你说的内容,真的如你所说
行动(Action):引导用户去行动,买买买
在这里,我放一下过去写的文案,这篇文案阅读量不高,但是至少帮我赚到3万元,有兴趣可以直接去拆解一下。
当然,好的转化文案只是看到浮于水面的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沉于水下、更有价值的东西,会让更多的用户对你长期营造的个人品牌而产生的信任感买单。
比如说,你自己本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总是言行一致,你的人设和你的日常做法是一样的,那么你自然就会吸引到一波认可你的人。
其次,就是你一定要单独做出一些成绩出来,彻底打响你的个人品牌。
再次,写一篇自己的品牌故事,就是不断地进行传播,让更多的知道你,了解你。
最后, 要学会习惯性地品牌传播 ,也就是你做过某些突出的事情,记得及时传播出去,让人深刻地记住你,了解你,建立强烈的个人风格色彩。
五、运营:集结一群人,彼此赋能
做社群运营,最重要的是要彼此赋能。很多社群过早死,不活跃,本质的原因大致都是因为这个。
1. 设计社群赋能体系
一个粉丝社群是如何做到赋能平衡的?需要在一开始时,就规划好社群不同层次角色应该付出什么?相应地获得什么?
社群角色的付出和收获平衡一旦被打破,整个社群的赋能平衡就会彻底被破坏。
比如,社群管理者总是付出很多,却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久而久之就会放弃,群一旦没人管理就会变成废群。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在前提策划规划好的玩法就要开始发挥它的真正价值。这些玩法就像是润滑剂,不断滋润着社群里的每一个人,让所有人都在这个系统下转起来。
持续地为社群赋能,然后收获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比如,我会在社群里举办每周翻转课程分享,每一个社群成员都可以申请成为嘉宾,来到我200万+人气的社群空间直播间讲课。
对于社群用户来说,他们为我提供了内容,而我也在为他们提供了平台和资源, 大家同时付出,彼此收获,能量得到平衡,越滚越大,口碑越做越好。
2. 规划社群运营人员
但是,仅仅靠这个赋能体系还是很难将社群玩转的,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管理社群的运营小分队。
那么这个小分队大概怎么规划呢?一般来说就是四类人,核心负责人、合伙人、外包合作人、执行者。
而真正参与到社群运营的人员,至少需要需要4个,包括群主、管理员、活动官和记录官,具体职责分工,可参考下图:
3. 管理和激励社群运营人员
职责规划好了,到底能不能玩转?还要靠一套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毕竟很多运营人员都是兼职的。
对此,可以参考的做法是切身关心运营人员的状态和想法,给到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指导;该给奖励就要奖励,该给钱就给钱,如果有特别出色的小伙伴可以破格筛选成为合伙人。
线上做运营,最头痛的问题就是运营人员不稳定,容易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人才的流失,所以及时沟通和问题解决显得非常重要。
当然,要hold得住这群人,本身也要看核心人物的能量场够不够大,格局够不够大,否则难以解决实质问题。
一个社群运营下来,是很艰难的。从参与者到策划者,再到执行者,你才会体会到一个社群到底应该怎么玩?
4. 如何提高社群运营水平
第一、转变角色 ,从一个参与者变成运营者,可以尝试去做别人的社群助手,直接感受玩法。
第二、投入实战 ,直接从头到尾操盘一个社群,不管是收费9.9元还是99元,不管社群招到人数是多是少,先按照策划、推广、运营,跑完整个社群的流程。
第三、复制玩法 ,我们去混别人社群,如果看到别人有好的运营方法和套路,在自己运营能力范围内,推荐复制别人好的玩法为我所用。这样进步最快。
第四、升级迭代 ,不满于现有的运营玩法,不断地进行优化和迭代新的玩法,保持与时俱
六、总结:玩转社群的3个核心
1. 策划:有预谋地策划社群
孙子兵法说,先胜而后战。做一个群最重要的是前期的策划,一定在策划上有足够把握取得玩社群的胜算,把局布好,再去思考怎么执行。
切忌不经过策划就莽撞地推出社群,否则就会给自己埋下很多暗坑。
2. 推广:有策略地展开推广
推广无小事,自己有多少米就做多少饭。不要想急着赚钱,建议先把势能做起来,再谈后面的事儿。
3. 文案:有方法提高用户转化
文案转化是有方法可以遵循的,不要急着下笔写,而要先想好文案的策划和打法,再去套用AIDA文案模板来设计文案的逻辑。
功夫在平时,最重要是要看你的个人口碑和信任状的建设够不够扎实。
4. 运营:有套路玩转你的社群
玩社群是有套路的,除了自己玩,还要看别人玩,发现好的玩法直接复制过来,为我所用。自己边运营也要边思考,下一步应该如何迭代和优化。
推荐使用社群运营工具:
微信群:主要用于日常交流。
直播间:主要用于社群分享活动,方便回听和承载。
知识星球:方便重要的记录,同步社群更新到知识星球沉淀。
辅助社群运营工具还有,小U管家、Wetool、微友助手/社群空间等等,作用和玩法请自行百度搜索。
二、产品型社群
产品型社群——企业产品趋势
一句话总结李教授概括就是:李教授讲的都是满满的使用价值非常高的实用干货。
在李教授的课程中,提出了一个颠覆式创新理论,并一直在不断更新完善中。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颠覆式创新,那么其核心概念是“价值网”,三大特征是成本结构、性能属性和组织形式。在某一价值网中的企业都会遵循固有的成本结构,并以某种性能属性为最重要的价值判断。价值网一旦形成,就极难逃脱,人们以为是管理者在做决定,其实是由所处的价值网所决定。
企业所处的时代背景恰如一张无形的价值网,而互联网时代与工业时代在三大特征上都表现出深刻的差异,本书将从三大差异出发,推导出 三条思维模式法则 : 功能成为标配,情感成为强需;中间成本趋零,二次打击盈利;个人异端化,组织社群化。 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方式是“产品型社群”。
1、小米思维及产品型社群概念引申
对于雷军的互联网思维,雷布斯本人概括为:人欲即天理,更现实的人生观;顺势而为,不要做逆天的事情;颠覆创新,用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广结善缘,中国是人情社会;专注,少就是多。这其中的“顺势而为”,已成为大家极度推崇的理念。
在这五句话中,既有对人性的思考,也有处事的方法,更有且经营的智慧。其中提到的顺势而为,或许就是雷军天使基金命名为顺为的原因。
小米的快速成长,源于雷军对于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用互联网思维做任何事情都事半功倍。
就像江湖里有武当派、少林派等一样,李教授所提倡的互联网思维叫“产品型社群”,也有七字诀——产品、社群、自组织。
2、产品:商战中降至一维,唯剩产品
在商业里有若干重要的要素,比如管理、战略、技术、营销、产品,我们通常说这里的每一项都很重要,但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我们必须逼问自己:在这些要素里,到底哪一个是最有驱动力量的要素呢?我认为是产品。我的互联网思维最基础的那一维是“产品”。
小米和苹果正是通过他们的产品做出的引导,硬生生的给用户创造了对于事物的认知:小米给用户的认知是最牛的CPU=最牛的手机;苹果给消费者的是高端手机就是苹果手机。这些联系的确引导了消费者的认知。
所谓降维化,就是营销融于产品,产品就是广告,即营销型产品。小米用了最好的配件,这本身就是广告,就是营销。为什么还需要花一大笔钱给明星和媒体?【备注下:因为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及其他手机厂商的竞争,现在小米也开始了明星代言、线下实体店等重资产操作。】
营销和产品哪个更重要?产品更重要。从更高维度上来讲两者是一回事。
技术和产品哪个更重要?产品更重要。从更高维度上来讲两者也是一回事,因为恰恰是技术加速进步,使得产品周期快速变化,产品本身也必须有技术属性。
战略和产品哪个更重要?产品更重要。从更高维度上来讲两者还是一回事,因为战略是关于产品的战略。
总而言之,产品成为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出发点。
对于产品创新与技术制造来说,相比一下,德国制造业目前比较好,特别是备受推崇的“工业4.0”概念;而以色列则坚持“基于技术的创新”,市场在美国;对于中国,我们并没有扎实的底层技术储备,但是我们有市场和用户,所以,相对而言,基于产品的创新是最适合我们的。在美国,苹果、特斯拉、Facebook,也都是这样。
工业时代是以技术、功能为主要指标,强调功能体验,而互联网时代,产品强调审美,强调情感体验。这是源于时代的不同。
吴伯凡做了一个产品魔力公式:产品=功能×情感。功能是前面的1,情感表示倍数关系。互联网时代,一款好的产品,功能已经成为标配,而情感则成为强需。这里不是说功能不再重要,而是说功能好仅是基础,情感体验超过功能体验。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性能特征的重大变化。
这有两层意义:第一,做出好产品是应该的。第二,好产品的竞争力已经从“硬”变“软”,从“实”变“虚”,情感成为核心。
3、产品极致与审美——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关于“审美主义时代”产品的基本特征,李教授总结了三点:极致、简洁和情怀,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激发用户情感非常重要的几个方面。
对于产品做到极致的,我们经常会看到的就是苹果和日本的一些企业。
乔布斯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对他的一句话影响了他的一生:你是看不见柜子后面的木头,但是你知道它是好木头,和你知道它是坏木头,你对这个柜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乔布斯说:要么天才,要么狗屎。对于天才,你不要用常人的眼光去苛求他,他只是对产品有着极致的追求。
吴伯凡有篇文章中说:今天是“0”和“1”的时代。99分、100分和101分之间,从量上看相差微小,在本质上看何止天渊。99分=-1分,100分=0分,101分=1分。这就是天才和狗屎的数学公式,做到100分实际值是0分,101分才算天才,99分以下都是无尽的黑洞。
这是个极致的时代,用户体验是0和1的世界,是Nothing与Everything的世界。两个世界之外,还有“第三世界”,即-1的世界。这是一个可怕的世界,一个我们可以称之为“市场黑洞”的世界。你的产品一旦坠入这个黑洞,自然就会万劫不复。
过去的时代,同一个行业可以有很多种存在。今天,互联网时代,要么全输,要么全赢!
过去我们做人力资源,有项满意度调查,现在我认为满意度等于零。今天的衡量指标是“尖叫度”。满意度的十倍才叫尖叫度。但是,比尖叫度更可怕的是动态尖叫值。你今天达到这个尖叫度,明天达到同样的尖叫度,用户就不尖叫了,你要永远超越用户预期。想想看,这要把做产品的人逼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
在工业时代是“木桶理论”,强调组织的成就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而互联网时代是“长板理论”,最长的那块板决定你的成就。
李教授重点提到的一个未来的特定族群特征是属于高感性能力族群。什么叫高感知能力?1.不只讲功能,还重设计。2.不只有论点,还说故事。3.不只谈专业,还须整合。4.不只讲逻辑,还给关怀。5.不只能正经,还会玩乐。6.不只顾赚钱,还重意义。【意思也就是复合型感性人群】
我们来看苹果的“ 简洁 ”。
第一,命名简洁。这是苹果的产品名——iMac、iPod、iPhone(1,2,3,4,4S,5,5S)、iPad(1,2,3)。不知道库克为什么把苹果的智能手表叫成iPod watch,我们都认为应该叫iWatch。雷军很聪明,小米系列的命名很好地学习了苹果的方式,所以小米的产品名是小米手机(1,1S,2,2S,3)、红米手机、红米Note、小米电视和小米路由器。看到命名的简洁了吗?
第二,品类简洁。1997年,乔布斯大砍产品线,仅留了四款产品。戴尔电脑与苹果的品类相比,戴尔的品类很多。品类多的出发点是为了给用户更好或更多的选择,但没有明白用户的心理,99%的用户是小白,每增加一种选择,都会让用户迷惑,不要让用户去选择。
第三,会议简洁。《乔布斯传》中有这样一个桥段,说乔布斯每周三会开销售会议,广告公司的一两个人,苹果公司大概两三个人,总共五六个人开会。有一天,突然来了个姑娘叫罗丽,她是被其中某个部门邀请进来开会的,乔布斯开口讲话时突然看到了罗丽,然后乔布斯说:“你是谁?为什么来参加这个会?”姑娘解释后,乔布斯面无表情地说:“这个会议不需要你,你可以出去了。”在极其尴尬的气氛当中姑娘离开了会场。
第四,团队简洁。这是精英小团队哲学。乔布斯在做MAC团队时,定了一个死命令——只有100个车位。换句话说,如果招第101个人,一定会辞掉一个,以保持精英小团队。无独有偶,负责小米电视的王川说:“我只有300个位置。”微信早期的团队只有五六十人。后来人数增加后,其核心团队还是保持五六十人。WhatsApp190亿美元卖给Facebook时,只有55人。乔布斯说,在高科技领域,一个优秀的人才,等于100个普通人。找到五个顶尖的人才,他们就会把其他顶尖的人才吸引过来。
我再重复一下,简洁不是功能上的简单,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简洁,它深入你的骨髓,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它不是把现象层面的东西减少,而是从现象层面往下挖,挖掘到内在深层次的简洁。
4、产品制高点——品牌即情感
我们今天讲的理论比“顾客认知管理”更进一步,叫“顾客情感管理”,与用户发生情感联系,品牌即情感。你在情感上让别人接受你,比你从认知上让别人接受你难度更大。所以,今天的制高点是,品牌即情感。
传统品牌塑造品牌的方式是明星代言、线下路演、媒体投放;互联网品牌塑造品牌的方式是CEO魅力、产品体验、粉丝社交。
今天CEO本人就是人格魅力体,然后做出极好的产品,用户使用后,十倍超过他的期望值,尖叫起来,愿意帮你去传播,再加上粉丝社交,这是新一代品牌的塑造模式。所以,互联网品牌是创始人、产品和粉丝之间的一场合谋,缺一不可,产品的人格化品牌时代到来,一切品牌都将人格化。
吴晓波在一篇名为《巨大的变化将在2014年发生》的访谈文章中提到“新四化”:一切商业都将互联网化、一切品牌都将人格化、一切消费都将娱乐化、一切流行都将城乡一体化。
今天,产品从冷冰冰的功能性的东西,变成了某种人格化的形象。
罗振宇说: “ 爱,就供养。不爱,就观望 。罗胖相信爱的愿力。”对于会员招募,罗辑思维只强调爱的供养,不承诺明确权利。
我再说一下互联网品牌和传统品牌的区别。工业时代传统品牌是产品通过打折的方式吸引消费者,消费者为了获得某种优惠特权(比如免费赠送),甚至会托人找关系;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不管你做什么东西,我就是愿意支持你,愿意做你的会员,送钱给你,愿意陪伴你一起成长。
互联网品牌的情感体验超过功能体验,所以对品牌来说,过去品牌是为了建立认知,今天品牌是为了建立与用户之间的情感关联。
用什么来关联?用情怀来关联。
罗振宇说过一句话,我非常喜欢,他说:“我就是导游手中的那杆小旗儿。”这个小旗散发了某种调调,喜欢这个调调的人围过来,并且找到了一种归属感。在今天这个时代,沟通越顺畅,人却越孤独。
5、社群聚集
如何聚集社群?我将其分解成三个步骤:第一步,定位核心人群;第二步,O2O社群运营;第三步,参与感游戏。
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互联网时代品牌养成模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在工业时代,我们最熟知的品牌衍生模式是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所以在传统模式里,打广告是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
在互联网时代,完全反了过来,是先有忠诚度,再有美誉度和知名度,所以在这个模式里,任何一个新品牌第一步要做的不是打广告,而是建立核心粉丝,人少一点都没有关系,这些人就是产品的早期使用者,也是狂热使用者,一定程度上你甚至可以把这些人当做你的“Co-Founders”(共同创始人)。最忠诚的一部分人,绝对不在多,而在精。这部分人是最重要的,也形成了核心忠诚度。然后,你跟他们的故事传播出去,产品就有了美誉度。最后,在别的范围内打一些广告就有了知名度。
现在有一种创新叫“领先用户创新”,是指不是由产品的设计者,而是由产品最活跃的使用者来推动的创新。今天公司中心型的创新已经落后,闭门造车、火箭发射式的研发模式已经过时,应该让用户充分参与产品研发。
6、小米案例:参与感游戏:小米销售的是参与感
消费理念的变迁经过了四个阶段:功能→品牌→体验→参与。黎万强最近写了本书叫《参与感》,书中总结小米的参与感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产品上的参与,即和用户互动来做好产品;二是在营销上的参与,即靠用户的口碑来做好传播和营销。
我们回到小米的案例,小米模式的成本结构可以说实现了三个零:第一,零广告费;第二,零库存;第三,零渠道费。当然这里用了略微夸张的说法,主要是为了表达这些成本低的程度有多么可怕。
小米为什么要做这些活动?其实是为了提高小米的势能。对一个社群来说,势能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势能,是不确定性中的制高点。在一个不确定性时代,你的势能高,人们就会主动与你发生连接,你的认知流通成本就会下降,你的连接成本也会下降,所以,势能越高,连接成本越低。罗振宇将其总结为“U盘逻辑”,是插与被插的关系,而罗辑思维就是要制造顶级势能。
小米做手机,真正的杀手锏是电商模式。小米电商与其他电商的不同之处:第一,它是自有品牌电商;第二,预售电商;第三,社会化电商或者叫社交化电商。小米的流量不需要购买,所以小米电商模式能够去掉中间所有的渠道,把中间成本降为零。
王东岳说:“只有站在比他人更高的地方,才能真正理解他人。”如果你陷在跟他人一样的思维体系之内,永远冲破不了思维盲区。所以,如果把互联网当做工具,就永远理解不了互联网的真谛;如果把互联网当做思维,就能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
降维化的本质就是0广告费、0库存、0渠道费,意味着天经地义的独立维度,消失了!
产品就是广告,社群就是渠道
如何在中间成本为零的情况下产生营收?产品就是广告,社群就是渠道。具体战术是六个字——单品、微利、海量。单品,每年只做一款产品,别人做几十款;微利,一开始不赚钱,最后赚得很多;海量,大市场,卖得多,成本降下来。
关于小米MIUI的设计,真正最懂雷军的人,还是周鸿祎,周鸿祎在雷军的微博后附了一条微博说:“很多人现在如火如荼忙着与小米打硬件配置、打性价比之战,但是发现很难,打着打着才如梦初醒:原来界面交互操作软件才是核心杀手锏,于是开始手忙脚乱地开发这个UI、那个UI。雷军遥遥告诉大家,还有很多互联网服务等着你们去慢慢追呢。现在再模仿小米犹如刻舟求剑,为时已晚。”
什么是互联网时代的二向箔?
第一是产品,第二是社群,两者构成了互联网时代的二向箔。
我们眼中产品和社群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两者归纳到一个逻辑模型里,就是一个二维关系的逻辑模型。在这个模型里,第一维是产品,第二维是社群。产品第一重要,社群第二重要。
7、社群自组织
社群势能方程式:社群势能=产品质量×连接系数。这个公式也代表了两个意思:
第一,少产品可以产生大势能。在工业时代,如果你的公司变大,就会不停地开店,不停地卖货,不停地生产,而今天很少的产品就可以产生很大的势能。
第二,社群和产品是一回事。因为两者可以相互转换,你可以从公式的左边入手,也可以从公式的右边入手。
在社群势能方程式中,“产品质量”指的是产出、销售额、利润和市值,意义是增加最终产出,并且与顾客数相关;“连接系数”与粉丝数相关,指的是重复购买率、推荐率,意义是减少中间成本。
连接系数=f(连接数量,连接质量,连接频率)
8、总结李教授互联网思维。
如果我们把商业作为一个宇宙,把自己逼到极致,降到一个纬度,会是什么?是产品。所以,我的互联网思维,最基础的那一维是产品。
如果要给产品插上一个翅膀,让它成为一种高维文明,会加什么维度?我会加上社群。
产品和社群加起来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二向箔,两者合一,就是产品型社群。它内在的运动方式就是“自组织”。
雷军有互联网思维“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我的互联网思维,是产品型社群“七字诀”——产品、社群、自组织。
我们这个派别叫产品型社群,或者叫产品社群派。颠覆式创新研习社就是产品社群派。
我们在产品部分提出功能为标配,情感成强需;在社群部分提出中间成本趋零,二次打击盈利;在自组织部分提出个人异端化,组织社群化。(自组织部分请见另一本书《互联网世界观》)
产品、社群和自组织绝对不是并列的关系,它们是有先后次序的。如果必须选一个就是产品;让产品升级起来就是社群;产品和社群的运转方式是自组织。这就是完整的互联网思维框架图。当然,这不过是通往真正的互联网思维的手指头而已。
最后,我们所接受的知识,都是根据不同企业的经历和社会现状研究,所以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进步,超越经验,不局限于经验。
精选书摘:
1、货真价实
同仁堂有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即使药材里每一味材料稍微变化一下,患者可能不知道,但是同仁堂也会坚持选用最好的原材料,做最好的药材。俗话说就是“货真价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容易吗?同仁堂说:“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意思是说,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做事不要违背良心,不要见利忘义;因为你所做的一切,上天是知道的。这是对自我的一种不断挑战。
2、 审美与简洁:至繁归于至简
“简洁”与“极致”一样,不是对功能的描述,而是对某种精神状态的描述。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我们从注重功能体验转变为注重情感体验。
在乔布斯的演讲中经常会提到一句话:“在人文和科技的十字路口。”什么意思?意思是我们从科技时代走向了审美时代,表明他认为科技产品也要走情感路线。
3、马佳佳在一次分享时说,我们今天进入了一个精神消费的大时代。今天的90后,不曾在温饱线挣扎,不再关注商品的本质功能。独生子女更需要强烈的族群认同。关注点不再是产品是干嘛的,有什么效果,而是消费过程能给我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能证明我是什么样的逼格。肉身终将玩不出新的花样,当产品不再是产品,将会迎来一场持久的精神征战。他们向往的是价值观层面的契合和精神引领。
三、微信群控及其衍生灰产
几天前,网上一篇名为《微信黑产全揭露:助手盗号、群控养号,52 人违法团伙日流水高达千万元》的文章对这个行业进行了一次抨击,也把群控这个词带入到了人们的视线里,在此之前,人们对这个已经存在了两年之久的行业并没有多少了解。
那篇文章其实没写多少东西,都是在表层进行抨击的。正好我之前供职的公司就是做群控的,那我刚好讲讲这个行业的一些东西。 群控及其衍生产业,大多数都属于灰色行业,不违法,也不怎么见得了光,当然一些个人、团体或者公司用它来做违法的买卖,我们也没办法,或者说不过问,就像超市货架上摆着的西瓜刀,超市老板并不会去管买刀的人是用刀来切瓜还是切人。
(以上两张照片是当时在客户公司拍的,当时客户定了100控的,而且要求上门安装,因为是腊月二十八,快过年了公司很多人已经请假回家了,我正好还在公司,就跟着销售小姐姐去给客户上门了。)
S1:公司
(此部分可以跳过不看,直接从S2开始看)
一、群控行业
群控开始出现差不多是在一六年年中,之后的半年多将近一年一直属于一个高爆发增长的时期,之后整体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主要原因倒不是市场需求变少了,而是腾讯的监控更加严格了。
在那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很多公司赚的盆满钵满,然后就抽身止步转了行,多少老板的夏利换成了法拉利,在燕郊廊坊置办了些许房产。
除了老板,第二大的受益者就是销售,公司给提成给的多,阶梯制,最高能给到17%,所以会有业绩较好的销售一个月工资加提成拿到十几万的情况。
初期是抢市场的阶段,各个公司群控做的都比较糙,bug多,功能单一,但是需求量是巨大的,那时候微信号来源便利,而且稳定,维护成本不高,广大网民也还没被如此套路过,比较好做。后期直到现在,群控成熟稳定功能多了,但是微信号的来源开始苛刻了,而且腾讯监管越来越严格,封号率很高,人们被套路了一次又一次后,不容易上当了,这个行业渐渐就走了下坡路。
二、群控软件
群控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群控阶段和云控阶段。
群控顾名思义,就是批量控制,市面上做群控的公司一般做的分别有控制15台、30台、50台、100台手机的,客户按需购买。为什么最大就支持到100台呢,因为这个东西是有上限的,不是开发水平的上限,而是一台电脑的主板对USB设备的支持的上限,一般来说,主板就只支持16台,超出就会提示已超出最大支持数量,这个时候就需要再安装一个USB扩展卡,这样就能最大支持到一百二十几台。
云控也是群控,算是升级版,解决了设备支持上限。
群控当时不仅仅只有微信群控,还有QQ群控和陌陌群控,都有市场,但是绝大多数客户需要的还是微信群控。
做群控的公司一个手数的出来,而且市面上并没有盗版,因为使用软件的时候,需要用到加密狗,就像U盘一样的东西,插在电脑上启动软件才能登陆,没有加密狗,就算有软件和账号密码,也是没办法登陆使用的。
三、硬件
这里先着重说一下手机。
微信群控必然是需要手机登录微信的。
一般都是用安卓机,需要全面测试什么机型能够适配,因为安卓的权限好拿,太好拿了。iOS设备越狱了也可以用,但是成本太高,我在公司一年,只听销售说过一次有一个土豪客户搞了一百台越了狱的iPhone来用。
公司那个时候就是把市面上所有两千块以下的手机各买一个,从京东,然后测试完记录下能够适配的机型之后再退回去,二手东不负盛名。
那时候酷派全魔王,联想k2,联想乐檬是比较便宜又好用,公司也主要是用这几款手机。
当然那个时候也去华强北订过散装手机,还有针对有些客户的要求,订过没有屏幕的手机,因为群控本身就是可以直观的控制手机,进行所有操作,有没有屏幕无所谓,能够适配群控就可以,不过这样的客户是极极极少数。
有时候也有一些客户会自己看中某些手机,然后会寄到公司,我们来测试,可以的话就告诉客户可以用,客户自己去买手机不从公司买。
其次就是hub,也就是集线器,买的一般都是10个口的,必须要有独立电源而且电压足够,因为需要插着手机的同时也必须能够给手机稳定供电。所以hub这一块,也是从京东买来测试,完了之后不能用的退回去。
当时在北京,做群控的有几家,代理群控的有几十家,每个公司都需要大数量的手机和hub,所以经常需要去中关村挨家店扫货,中关村的老板也喜欢我们这种有多少要多少包圆的客户,京东也是,淘宝也是,挨个店问有没有存货,实在市场上没有了我们就直接联系厂家订货。
四、调试
手机回来不是直接可以用的,而且卖给客户的手机都是必须调试好没问题的。
第一步是开箱,很多人可能觉得拆箱多简单,简直是享受,但是你试试每天数百台。
接着抠后盖,装电池,盖后盖,开机,一步一步跳过第一次开机设置选项,打开开发者选项,root,装插件等等等…
后来技术部和产品部实在不行了,这项任务就转给销售部去做了,销售部好几十个人,效率就起来了,但是他们不白干,每弄好一个手机给几块钱。
五、销售模式
1.代理
有小公司或者个人都可以代理,我记得当时代理条件好像是至少拿10套还是15套软件,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选择多少控的都行。
我记得在公司的时候,一个代理比我们公司自己卖的还好,然后公司就派销售部各个组长去代理的公司取经,学习销售经验。
2.公司自己销售:
这个很好理解,公司自己有几十个销售。
当时全国各地都有客户,一般来说就是顺丰把一套软硬件都发过去,客户按照视频教程来操作就可以了。
但是有些客户一方面嫌麻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手下直接学操作。当然,上门是需要上门费的,无论北京市内还是省外,都是150的上门费,上门人员分70,公司拿80。除了这150之外,市内是需要客户出来回打车钱的,而省外是需要客户出机票或高铁票的钱,以及上门人员的食宿。
有时候销售总监和产品会伪装成客户去竞品公司,从对方销售的介绍中学习销售技巧以及看看和竞品相比自己的产品有没有不足或者有什么亮点,每个公司都会这么干。
S2:微信群控的功能
功能就是微信的功能,微信有的群控基本上都有。
出于一些原因以及考虑,下面的功能介绍为纯文字,没有配软件截图,海涵。
一、附近的人
附近的人分为站街和扫街,就是修改手机虚拟定位,然后使得微信出现在定为的地方。
现在你打开微信附近的人,大概有一半都不是真人。
附近的人功能不会主动加人,而是采用美女头像或者比较难以启齿的网名来吸引人来加。
1.站街:
可以分别对不同手机设置定位,比如一号手机在西三旗,二号手机在亮马桥,三号在奥体等等。当在这个位置范围内的人打开附近的人的时候,就能在列表里看到了。
2.扫街:
扫街和站街的主要功能类似,区别在于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而是设置一个路径,比如从圆明园到中关村,每隔多久移动多少距离设置好就可以了。
二、通讯录
通讯录,也就是从通讯录添加好友。
群控自带随机生成手机号的功能,可以设置号码段、地区、数量,比如生成5000个手机号,然后群控就会把这些号码自动导入通讯录,微信就会开始一个一个去加。
当然,这样随机生成的号码运气好每五千能有几十个是开了微信的,运气不好一个没有。
那个时候,开通了微信的电话号码黑市有卖,根据号码质量,五分钱到五毛钱一条,市场很广泛。
三、联系人
就是微信的通讯录,给里面的人发消息。
可以设置发多少个人,从第几个人发到第几个人,发什么字母分组内的人,发设置了什么标签的人,等等。
公司有些销售自己也用群控在推广,桌子上摆5控或者10控或者15控来用。这个根据标签发消息挺有用的,毕竟是自动发消息,而需要发出去的消息是不同的,比如付了费的、没付费的、高意向、低意向、续费的等等,给他们发消息是不同的。
四、漂流瓶
自动扔瓶子,捞瓶子,回消息,加好友。
五、摇一摇
附近的人可能有一半不是真人,摇一摇的话,大概就有九成左右不是真人了。
群控摇一摇也可以设置是否主动加人。
六、红包
其实就是抢红包,这个功能当时是很多客户都强烈需求然后我们做的,功能是群里发了红包就秒抢,逢年过节不拼手速,拼科技。
七、发消息
就是发消息聊天,起初是预设好了一堆话针对有人发了消息过来进行回复的,后来逐步完善逐步完善,这个功能独立出来单独卖了,需求量也很大。
说白了也算是人工智能吧。
很多时候,你以为是真人在和你聊,其实你不知道,你是在和电脑聊。
卖片的,卖药的,卖茶的,卖股票的,卖情趣用品的,男科医院的,生殖保健的,等等等,大多数都是。
八、朋友圈
在群控里设置需要发的图片文字,以及发送时间,到时间就会自动发朋友圈。
比如设置3条,第一条是一段话一张图今天下午三点发,第二条是两个字九张图明天中午十一点半发,第三条三句话不带图后天凌晨两点四十五发,设置好就不用管了,到时间自己就发出去了。
同样,每个手机可以发相同的,也可以分别发不同的。
而且也可以设置根据标签发送不同的内容,毕竟朋友圈也得让不同客户看到不同内容。
九、分享
就是平时的分享到朋友圈操作,和发朋友圈的功能设置方式类似。
把链接和分享的时候要说的感想以及发送时间在群控设置好,时间到了就自动发出去了。
十、打招呼
就是加好友的时候发的那段话。
设置好一大堆,可以指定,可以随机。
十一、修改资料
批量修改微信资料,头像,昵称之类的。
S3:行业
用群控的一般正规公司买群控,什么行业都会有,美容院、股票证券等等,都是普通正规用途,为了推广呗。
其次就是微商,这个不用解释了,大家都懂。
第三就是黄赌毒,当然客户干什么我们不管,我们也不问。买刀杀瓜还是杀人,我们做刀的管不着。
现在你打开摇一摇,摇出来的基本上都是“看朋友圈”“砍盆佑圈”“kan朋又”等等等等这样类似的。
卖片的就更多了,不说了不说了。
客户这一部分随便就说这两句就行了。
S4:微信相关
行业的逐渐走衰,和腾讯监管的日渐严格有关。
腾讯对于微信的监管,规则变更是不会向外界公布的,做群控的公司需要去自己测试摸索,然后总结,目的是为了规避。
一般新注册的微信号是需要养号的,养号之后才能开始使用,否则很容易被封号。
起初腾讯还没发现这个灰色产业,封号什么的都几乎不存在,后来腾讯的监控机制变了很多,同一时间批量注册微信会秒封,同一IP下批量注册微信秒封,同一地域范围批量注册秒封,同时间批量微信上传同样头像以及名字秒封,等等等等。
后来发现硬改手机定位也不行了,注册出来的也秒封,怎么办,就让销售部每个员工每天下班后带几个手机走,在地铁上,家里,乱七八糟的地方分别注册。
再后来,国内手机卡和黑卡都不好使了,就开始用国外的卡注册微信号,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的都用了一圈,之所以用这些国家的手机卡是为了控制成本。
而且由于腾讯的监管规则越来越严格,使得后期都得告诉客户,每天摇一摇、漂流瓶、加好友、站街扫街都得有一定的节制。
其实限制规则腾讯对每个用户都有,比如每天加好友次数太多的话,你继续加人对方是收不到你的请求的,也就是说你请求被腾讯拦下来了。再比如摇一摇,你每天摇到一定的次数,再摇出来的的就都是些假人了。
这种限制规则我们当时称之为封功能,但是如果是新号或者注册不久的号并且频繁操作,会被认定是群控,那就直接会封号。
对于虚拟定位,腾讯监管的更加严格,但是要合乎情理被封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例如中午12点你在中关村,12点10分你跑到苹果园了,这就不合理。
定位还有一点最容易封号的,就是频繁更换大地域,比如今天在北京,明天在西安,后天在上海,大后天在拉萨,这属于作死行为。我们给客户的建议就是一般一个手机固定在一个城市,一两天换一个位置。
还有频繁退出登录也会被封,有些客户为了图便宜,买15控或者30控的,但是微信号多,每个手机一批微信用完换另一批,来回换号,后来全封。
关于养号,一般新注册的微信都需要养一个月左右才能使用,养号就是像普通使用一样,更换一个头像、昵称,加几个好友,一般都是几个号互相养,每天互相发一发,然后偶尔发个朋友圈,持续一个月,这样就差不多了。
关于解封,腾讯现在逐渐对解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诡异了,难度越来越大,我工作的那一年,淘宝解封从最初每个号十几块钱,到后面接近七八十块。
微信相关黑灰产业其实远比想象中的多,只是大多数人不了解,或者不明白,套路和骗术层出不穷更新迭代,总会有新的方法让人上当。
先说这么多,想起别的再随时补充。
四、薅一天吃一年?揭秘京东数科11.11背后的反黑产“暗战”
在某电商平台购物节期间,大二学生晓敏凌晨3点被一串“夺命连环call”震醒,拿起手机后,他瞬间清醒,这个“羊毛”必须得薅!
信息提示,该平台出现一个巨大漏洞,用户可以领取100元无门槛优惠券,作为整个黑产组织中的一员,他需要快速调整脚本软件,以免被“同行”抢占先机。
晓敏的判断没有错,不久之后,群中就有人晒出了一份薅到90余万元电子币的账单截图。据后来的新闻报道,直到被发现,平台已经被盗取数千万元优惠券,虽事后平台紧急处理,但依然造成了不少损失。
每年双十一,无论是各大电商平台还是众多商家,都会投入资金来做营销。
对于商家来说,每年的双十一是店铺的重要营销节点,这是吸引新用户、留住老用户绝佳机会,不少商家愿意投入一定资金做营销活动补贴,并以相对低的利润,来培养长期用户。
对于各大电商平台来说,这也是提高用户活跃度的大好时机,从广告、补贴到各种眼花缭乱的活动,投入可观。
而对于用户来说,双十一也的确能享受到比平时更好的服务和优惠。
本是一件“多赢”的事情,但黑产组织则会让整个链条陷入恶性循环,不仅会对商户和平台的营销转化造成恶劣影响,普通用户更是眼睁睁看着优惠券就秒没,极大降低了广大消费者的购物热情。
其实,每年消费者购物狂欢之时,也是电商平台与黑灰产在暗中博弈最激烈的时刻,如何打赢这场“反黑产暗战”,是每个平台都要面临的严峻考验。
经过电子商务多年的发展,我国黑灰产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黑金”利益链,根据京东金融研究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等共同撰写的《数字金融反欺诈白皮书》显示,2017 年, 职业“羊毛党”已经形成 15 余工种,160 万余的从业人员,并通过上中下游的严密分工构建起了一个密切协作的网络,形成了产业规模超千亿元人民币的黑色产业链。
赵锐是京东数科欺诈风险管理部的负责人,主要负责应对支付端的欺诈风险,据他介绍,近年来黑产正在通各种作弊手段,绕过监控规则,套取企业营销费用,并快速壮大形成了组织化的职业“羊毛党”,对各大平台营销活动疯狂围剿。
他们把薅羊毛变成了黑色产业链,直接利用黑客脚本或者技术脚本,将商家的优惠活动全部薅过来,专挑那些优惠力度更大的,然后变成自己的资源倒卖,不薅则已,一薅到底,有的企业甚至会因此破产。
随着近年来电商营销活动的增大,黑产的“装备”越来越来越先进,产业链条中的资源、技术、组织、变现等在逐步升级,不仅手法越来越隐蔽,杀伤力也呈指数倍增长。
“我们经常会发现,攻击比防护更简单,因为攻击只要找到一个漏洞就可以,但是防守不一样,必须要进行全体系的防。”对于赵锐和团队来说,在目前的攻防态势下, 必须建立一个攻防兼备的反欺诈系统,在营销活动中,每成功阻断一次欺诈交易,就等于挽回了真金白银。
面对“全副武装”的对手,京东数科早在成立之初就开始潜心研究黑产攻击手段,并在过往的大促实战中,已经利用反欺诈技术累计拦截数百亿次黑产恶意攻击,为公司节省数十亿的营销资金损失。
尽管羊毛党很狡猾,但随着近年来逐步建立起来的反欺诈体系,黑产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以前电商平台和黑产之间的对抗其实处于一种非常被动的状态中,当黑产发起攻击时,我们才会想办法去攻击它。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会主动去研究黑产。”赵锐介绍,早在京东数科成立之时,就开始了与黑产的反击战。
不知攻,焉知防?首先,知己知彼很重要。要反击黑产就要明白它是如何运转的,所以, 团队成员会潜入薅羊毛的各类群中来进行反侦察。
在此过程中,他们会将羊毛党的套路拿来做测试实验,如果攻击成功就不会让活动马上上线,降低黑产用已知方式攻击成功的概率。但面对黑产日趋多变与隐蔽的欺诈手段,传统的欺诈防范手段已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如何通过对一个账户实时行为的分析,来知道现在它有没有进行危险交易,从而在第一时间阻断?
针对这个问题,京东数科研究出了一套主动型、智能化全栈式决策风险引擎。不仅可以突破传统规则系统的性能瓶颈、时效性以及指标复杂度等多个问题,同时也能更全面、更及时覆盖全场景多维度风险监控识别。
反欺诈的难点在于我们在做防守的时候,黑产也在持续攻击我们,并利用高 科技 手段不断突破我们原有固化的策略和模型,攻击方式是变化多端、非常迅速,这就意味着防止黑产自动攻击的模型策略也需要快速更新。面对不同黑产多攻击模型如何快速响应迭代?
负责京东数科反欺诈技术的吕军表示,这个问题如果单纯靠人工解决是比较滞后的,且资源投入很大,而自动对抗机器学习平台攻克了这一难题。
自动对抗机器学习平台采用小样本学习、图神经网络等算法,实时捕捉欺诈动态信息,可达到特征自动衍生、模型自动选取、策略自动推荐和欺诈自动对抗。目前,针对账户安全、批量机器注册、营销黑产薅羊毛、支付盗刷、信贷套现等不同场景,智能反欺诈自动对抗平台覆盖数千个业务场景,通过采用高可用性AI集群保证业务正常运转,目前每日超过1000亿次复杂计算,计算速度达到毫秒级。
从密码、指纹到刷脸支付,实际上消费者在前端使用的体验感一直在不断提升,毫秒级交易顺滑无痕,离不开高效的智能风控支持。
但正常用户和坏用户都是千人千面的,如今每个作案团伙的作案特征或者作案手段是不同的,用传统的规则或者黑名单的方式做行为轨迹判定可能就失效了,这时又需要AI手段出马了。
每个人的行为都有自己的专属特征,如果将这些特征建立起一个的模型数据库,面临同类型的特征或者有相似的行为轨迹,就能事先预判到这种风险,对异常用户接下来要做的动作进行拦截。
在此过程中图神经网络对这种规模性的黑产攻击是非常有效的,但对黑产进行超大规模的用户和社群关系的建模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问题,比如如何学习这些复杂网络里的节点和关系的表征。
“京东数科提出来一种无监督异构的图神经网络模型,非常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针对5亿节点10亿条边规模的图数据,计算时间能够达到分钟级返回,这在业界已经非常领先。”在此基础上,发现高度关联的群体,通过采用异常检测技术识别出欺诈团伙。
基于图数据和创新算法的反欺诈系统在实际业务中针对5亿点、10亿边,算法可分钟级返回,对欺诈团伙识别精度达到99%以上。除了赋能京东自身,京东数科的智能反欺诈平台也正在利用多年积累的经验、系统及人工智能模型能力,对外提供反欺诈综合解决方案,并通过为数十家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反欺诈服务,提升金融业的反欺诈管理能力。
和很多电商平台一样,每到电商大促节,我们最担心的不仅仅是羊毛党们,更担心的是用户的利益。花样翻新的诈骗手法更让消费者防不胜防,打击各种新型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一场需要警方、互联网企业和网络完全同行共同携手进行的攻坚战。
多年来,京东数科一直在密切联合业内同行、警方,实现警企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对抗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与此同时,京东数科也正在通过“京东安全应急响应中心”等平台,联手业内其他“白帽子”来一同及时发现漏洞,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可别以为反欺诈只是安全专家和警方的事儿,你可能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为了给广大消费者更好的安全教育和风险警示,京东数科设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通过微信、微博、进校园等线上线下渠道,定期向用户提供最前沿的反欺诈知识,揭露网络黑产作案手法,并通过"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科普大讲堂"等活动为契机,走进校园、社区,面对面地向青少年学生、中老年消费者宣讲识别,避免晓敏一样的不懂法的普通人被黑产所利用。
其实,只要营销活动还在,就少不了挑战规则漏洞的投机者。互联网中的攻防之战将一直持续下去,面对这条配合紧密的黑产链,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依靠一套强大的安全架构,更需要各个“兵种”深度配合,才能力保城门不失。
以上就是关于最大的灰产社群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