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年度词汇(2022牛津词典年度词汇)

    发布时间:2023-04-13 15:52:22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54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年度词汇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SEO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年度词汇(2022牛津词典年度词汇)

    一、2016十大德国德语年度词汇:热点事件透视

    近日,德国语言协会Gesellschaftfür deutsche Sprache (GfdS)[1]评选了2016德国年度词汇,结果是"postfaktisch",直译为“后真相”,表示:客观事实对公众的影响没有感性诉求大。此前,《牛津词典》宣布同意的英文词汇post-truth为2016年度词汇,可见在西方社会,“后真相”大红大紫。“后真相”这个词,自然是拜美国总统大选和英国脱欧公投所赐。

    年度词汇(2022牛津词典年度词汇)

    “后真相”同样在德国走红

    今年9月份,首都柏林举行地方议会选举,德国总理默克尔所在的政党CDU惨败。默克尔说:“这意味,我们生活在一个后真相的时代;也意味着,人们不再对事实感兴趣,却只追随个人感受。”[2] 可见默克尔的无奈。

    有媒体评价说:“后真相”,或将成为定义这个时代的词汇之一。

    年度词汇(2022牛津词典年度词汇)

    2016年德国入选的十大年度词汇有:

    1.  postfaktisch

    2.  Brexit

    3.  Silvesternacht

    4.  Schm?hkritik

    5.  Trump-Effekt

    6.  Social Bots

    7.  schlechtes Blut

    8.  Gruselclown

    9.  Burkiniverbot

    10.  Oh, wie sch?n ist Panama

    “德国有料”的小编和你一起,了解一下其他各个词汇的意思:

    2. 英国脱欧公投。是英国国内就其欧盟成员资格去留问题于2016年6月23日举行的公投,结果51.89%支持脱欧,英国脱欧成功。

    年度词汇(2022牛津词典年度词汇)

    3.跨年夜德国性侵事件。指德国多个城市于跨年夜发生、由北非裔及阿拉伯裔男子(或貌似)干犯的集体性侵犯事件,当中以科隆的规模最大。由于案件规模前所未见,加上犯案者大多是来自伊斯兰国家的难民,以及德国当局初时因为犯案者的身份而隐瞒事件,进一步激发德国民众对穆斯林难民涌入的忧虑,及质疑德国政府在欧洲移民危机中接纳穆斯林难民居留的政策。

    4.侮辱性地批评。2016年3月底,德国电视台著名时事讽刺主持人伯默尔曼(JanBoehmermann)在节目中朗读讽刺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打油诗,侮辱性地批评(Schmaehkritik)镇压少数族裔、虐待库德人和基督徒,后被埃尔多安以个人名义起诉至德国法院。史称伯默尔曼事件。

    5.特朗普效应。特朗普成为下一任美国总统,有人欢喜有人忧。尽管他还有一些时日才会就任,但他的当选已经在影响世界各地一些事件的进程。

    6.社交机器人。可以参考网络机器人、聊天机器人。是一种自主机器人,能够遵循符合自己身份的社交行为和规范,与人类或其他自主的实体进行互动与沟通。

    年度词汇(2022牛津词典年度词汇)

    7.坏血。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指责德国,一直为库尔德工人党武装分子和革命人民解放党阵线的极左翼分子提供庇护;辱骂德国议会有土耳其混血的议员:喝了坏掉的母乳、具有坏掉了的血液。

    8.恐怖小丑。指英美出现的扮成小丑的袭击者,德国也有人效仿。

    9.禁止穿布基尼。布基尼就是伊斯兰罩袍和比基尼的结合产物。法国有30个沿海城巿禁止穿布基尼,多集中于地中海沿岸,目的是为了保障公众秩序和世俗主义的规则。但此禁令引发许多国际的争议,法国最高行政法院在今年宣布暂停禁止穿布基尼的禁令。

    年度词汇(2022牛津词典年度词汇)

    10.噢,美丽的巴拿马。《Oh,wie schoen ist Panama》是在德国畅销几十年的一本儿童读物,讲述的是小熊与小虎两个好朋友一起出外探险,寻找巴拿马的故事。曾经获得德国青少年文学奖,广受儿童喜爱,经久不衰。

    ---------------------

    图片来自于网络。

    [1] http://gfds.de/wort-des-jahres-2016/

    [2] http://www.focus.de/politik/deutschland/frage-im-flieger-brachte-sie-auf-die-idee-was-merkel-meint-wenn-sie-von-postfaktischen-zeiten-spricht_id_5977538.html

    二、新冠用epidemic还是pandemic

    2021年2月22日,美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突破50万。新任美国总统拜登在全国讲话中号召:‘We must not become numb to the sorrow’(我们不应该对悲伤麻木)…I also ask us to act(行动), to remain vigilant(保持警惕)

    年度词汇(2022牛津词典年度词汇)

    , to stay socially distanced(保持社交距离), to mask up(戴上口罩), get vaccinated when it’s your turn(轮到你的时候尽快打疫苗)。

    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了一年以上。这一年中,世界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一年前,我们还在费劲地记忆coronavirus这个单词,而现在,全球各大词典的2020年度词汇盘点,个个都是新冠疫情相关:

    年度词汇(2022牛津词典年度词汇)

    • 韦氏词典(Merriam-Webster)/词典网(http://Dictionary.com)年度词汇:pandemic(大流行病)

    • 柯林斯词典(Collins Dictionary)年度词汇:lockdown(封锁)

    • 剑桥词典(Cambridge Dictionary)年度词汇:quarantine(隔离)

    • 牛津词典(Oxford Dictionary)直接表示:2020变化太快

    三、GIF动图发明者因新冠去世,终年74岁,他在科学领域有着怎样的成就?

      表情包广泛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动态表情包的发明者斯蒂芬·威尔海特在3月14日因新冠去世,终年74岁。斯蒂芬·威尔海特能发明出表情包的同时,还是美国的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因此我们知道,他在科学领域上发明出的表情包是他的重大成就之一。

    年度词汇(2022牛津词典年度词汇)

    表情包帮助我们降低了沟通的风险,当我们无法用言语来进行沟通时,表情包是最不失礼仪的一种表达方式,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减轻了我们的社交压力。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斯蒂芬·威尔海特就已经发明了GIF动图格式,当时他受雇于CompuServe时曾参与开发了 GIF/图形交换格式(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该格式多作为动图格式使用,现在被广泛用于发布回应、消息和搞笑图。他在 2000 年代初退休,并将时间花在了旅行、露营和在地下室建造火车模型上。

    年度词汇(2022牛津词典年度词汇)

    这是一种用于显示图形、绘图和简单动画的方便形式。2012年,GIF被牛津词典评为“2012年度词汇”。1987年,他创建了图形交换格式(GIF)来压缩图像,2012年,GIF被牛津美国词典评为年度词汇。威尔海特曾因发明GIF获得韦比终身成就奖。

    年度词汇(2022牛津词典年度词汇)

    尽管 GIF 是当今互联网搞笑动图的代名词,但这并不是维尔海特发明这种格式的原因。CompuServe 在 1980 年代后期推出这种格式,是作为一种发布“高质量、高分辨率彩色图形”的方式。

    表情包的价值在于代替了原本需要一段话来解释的内容。

    四、在一个人人追求平等的社会,加里·凯勒却说,平等是一个谎言

    ​ 梁 言相劝 :语言的终极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功能是唤醒,唤醒的生命才具有温度和意义。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的正文的第一部分,叫做《 谎言——误导并阻碍成功 》。

    我们会用6周的时间,每周戳破一个可能已经伴随我们很多年,甚至与我们友好和平共处,或是已经深入人心、奉为原则的“谎言”。

    这类谎言,马克·吐温是这样描绘的——“ 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论断。 ”

    这6周的学习至为关键,希望也欢迎大家在学习的同时,多 相互交流 感受,以便 相互帮助 、 相互启发 。

    1.如果你缺乏清晰的策略,就容易按习惯行事,接着退回熟悉、轻松的状态。

    策略 ,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战略任务,根据形势的发展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人生中的 战略任务 有哪些呢?事业的成功,生活的幸福,身体的健康,孩子的教育……

    无论自己识别出多少项战略任务,仔细思考一下,为了实现成功、幸福、健康、教育等这些目标,自己每一项的 具体策略 是什么?

    比如,

    如何实现在职场中的快速成长?

    如何保证自己的身体、心理和精神健康?

    如何让孩子从婴儿到成人,通过自己的教育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等等。

    如果“具体策略”没有,是不是只剩下文中所说的一些“按习惯行事”,或是跟风,别人怎么样我也怎么样;或是活在别人的评论里,别人怎么说就去怎么做,哪怕是来回不停切换……

    最后我们或许会得出一个较为一致的结论——“怎么努力都没用,天生就是这个命。”

    2.成功人士处理事务的方法与普通人不同,他们能抓住重点。

    这个“ 重点 ”,就是系统思考后的“ 关键 ”。

    如同文中所说,“在做出决策之前”,他们会充分思考,直至找到主要任务,并以此为轴心再去做其他事。

    普通的人做事,总是很快就开始,总是忙碌得做很多事。

    成功的人做事,总是思考后再去做,总是做相互有关系和影响的事。

    “ 识别要求,寻找关键,确定方法 ”,这是YTL工作法之一,叫做“ 三思工作法 ”;在后期的《从平庸到优秀》中,我们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3.几位关键人,是我获得商业成功的重要推手,几笔正确的投资让我得到了现在的绝大部分资产。

    是只有本书的作者如此吗?

    人至中年的我们,又有几个不是这样呢?

    自己生命中的那几位“关键人”,要懂得通过思考确定是谁,要懂得通过感恩更多关怀。

    要基于“战略任务”,识别人生下面阶段的“关键人物”, 比如渐渐老去但需要保持健康的老人(因为一旦老人倒下,自己许多其他的战略任务将受巨大影响) ;识别出“关键人物”,就要有相应的“策略”—— 如何让渐渐老去的父母保持相对的健康快乐?

    最后是,老老实实,实施策略。

    4.平等是一个谎言。

    这是6个谎言的第一个。

    所以,不要在所有人身上花费同样多的精力和爱。

    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心思、精力和爱,放在生命中重要的少数人身上。

    因为,他们是我们一生的“关键人物”。

    事上的分配亦是如此。

    “ 学习 ”应该是件“ 关键任务 ”。

    多读几本“ 一流的好书 ”。

    在“梁言相劝”上和大家一起学习也行。

    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论断。——马克·吐温

    恼人的“真相”

    2003年,韦氏在线词典根据当年的搜索数据找出了“年度词汇”。其理论是,在线搜索量是大众心中所想的直接反映,也必定是时代精神的写照。排行第一的“民主”应运而生——当时对伊拉克的战火刚刚点燃,好似掀起了一股对“民主”的全民追问。时隔一年,“博客”,这个新兴词汇代表某种全新的社交方式横空出世,一举夺魁。2005年,国际政坛丑闻迭出,“廉洁”一词顺势登上榜首。

    2006年,韦氏更新了排名方式,网友可以提名选出“年度词汇”。看上去,韦氏是为大量的筛选工作注入了一个保障机制,我们也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巧妙的营销手段。当年,“真相”一词以绝对优势赢得“年度词汇”称号,这个英文单词出自脱口秀搞笑讽刺评论人斯蒂芬·科尔伯特。在喜剧中心频道的《科尔伯特报道》栏目中,他将“真相”定义为“发自内心感受而非出自书本”。我们身处的时代被信息裹挟,新闻、广播充斥双耳,博客鱼龙混杂,所谓“真相”不过是掺杂着巧合、意外甚至是阴谋的迷人假象,让人信以为真。

    问题在于,我们都按照自己相信的“事实”去行事,即使在我们本不应该去相信的时候也是如此。 这样一来,专心于一件事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太多的事让人分心 ——长此以往,这些事就会扰乱我们的思想,误导我们的行动,最后喧宾夺主。

    人生苦短,生命宝贵,你不能心猿意马。真正的解决之道恰恰近在咫尺,可惜我们总是视而不见,把它当作陈词滥调、言之无物的大道理。你听说过“温水煮青蛙”的寓言吗?把一只青蛙直接扔进沸水,它会烫得一下子跳出来。但若把它放进温水中,再慢慢加温,青蛙直到被煮熟也不会有任何知觉。这个故事是编造的,虽然听起来很可信。你是否常常听到“赌马选骑师,不选马”的说法?但真到了赛马场上,按这个理论行事必会输光。神话和假说经过时间打磨,再加上以讹传讹,最终渐渐被人们熟知并接纳了。

    这将导致在我们准备做出重要决策的时候也会参考这些说法。

    我们在设计成功策略时面临的挑战是,有很多“温水煮青蛙式的故事”影响着我们的判断。“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同时做几件事效率会更高”,“我必须更自律”,“能力要紧跟想法”,“要平衡生活的各个方面”,“我的理想太不切实际了”——以上想法达到一定的频率,就汇集成了阻碍目标达成的6个谎言。

    阻止你成功的6个谎言

    1. 每件事都很重要

    2. 同时处理多件事

    3. 有规律地生活

    4. 缺乏意志力

    5. 试图平衡生活的各个方面

    6. 大即不佳

    这些谎言停留在我们的大脑,并逐渐变成处事原则,把我们从康庄大道引入崎岖小路。所以,若要施展才华,就忘了这些谎言吧。

    生活中的芝麻小事永远不应阻挡你去追逐伟大的事。——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人们打着正义和人权的旗号,对“平等”推崇之至。但现实世界从不存在绝对的平等。老师打分时,每两名学生中总有优劣之分。评委评选时,面对的选手也总有高低的差别。英雄遇英雄,各有所长。平等很理想,但现实很具体。

    平等是一个谎言。

    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呢?每天要做的事那么多,哪件事应该优先?我们在儿时通常是到什么时间就做什么事,比如吃早餐的时间、做功课的时间、去教堂的时间、洗澡的时间、睡觉的时间都做着相应的事。但长大后,我们便开始动心思了,只要能在晚饭前做完作业,那么想出去玩多久就能玩多久。成年后,我们凡事都得动动脑筋,事事都要由自己选择,人生每一步都是选择题。于是,最重要的人生命题便是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年纪越大,问题越复杂,越来越多的事等着我们去解决。超负荷、高强度、分身乏术的状态让我们终日浑浑噩噩。

    如此一来,找寻成功之道便迫在眉睫。准备做出决策的时候,如果你缺乏清晰的策略,就容易按习惯行事,接着退回熟悉、放松的状态。随意的决策会导致失败。我们就像恐怖电影里绝望、无助的主人公,眼看人生成了一场弹球赌博,遍寻出路,却跑进死胡同。最好的决策总是与最糟的决策为伍,有时你会觉得离成功只差一步,实际上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最重要的事,也许并不是最起眼的。——鲍勃·霍克

    在生活中,事事好像都紧急、都重要,于是我们忙里忙外好不热闹,但成功并不因忙碌而靠近我们。采取主动并不能保证你享受成果,花费时间也未必能收获效益。

    正如亨利·戴维·梭罗所说:“仅有勤劳是不够的,蚂蚁也是勤劳的。要看你为什么而忙。”事无巨细地接手一百件事,倒还不如只挑其中最重要的一件用心去做好。事情总有轻重缓急,多劳未必多得,但盲目忙碌的情景天天都在上演。

    为无谓的事做无用功

    “待办事项清单”对于时间管理和获取成功来说意义非凡。任何人的想法都是层出不穷、转瞬即逝的,这时要抓住时机,迅速记录,事后再有条理地将它们整理成册。善于管理时间的人会按日、按周、按月为要做的事预留出充裕的时间。由此可见,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这类清单,但金无足赤,凡事都有利有弊。

    列清单的确是一个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但我们似乎会被它限制住,不得不去完成清单上的每一件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清单又爱又恨。清单限制了我们处理事情的先后顺序,就像收件箱里的邮件一样控制我们的时间——许多邮件实际上并不重要,却占据了优先的位置。对此,澳大利亚前总理鲍勃·霍克说:“最重要的事,也许并不是最起眼的。”

    成功人士处理事务的方法与普通人不同,他们能抓住重点。在做出决策之前,他们会充分思考,直至找到主要任务,并以此为轴心再去做其他事。成功人士有可能先做普通人会推迟的工作,他们并非有心为之,因为他们深谙其道。 成功人士对待办事项的认识清醒到位,所以排序准确。

    其实“待办事项清单”不过是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但它也可能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拦路虎。清单上靠前的事项不过是你先想到的事务而已,也就是说清单并不具备成功导向性。更明确一点儿来讲,大部分的待办清单其实是“存活清单”,只能帮你应付日子,对迈向成功毫无帮助。花大把时间检查清单处理情况、追求整洁的办公桌和塞满的垃圾桶带来的成就感其实对于获得成功毫无裨益。相比这样的清单,你更需要一个“成功清单”,上面所有的内容都围绕着你的终极目标。

    “待办事项清单”复杂冗长,而“成功清单”则短小精悍。前者要你处处兼顾,后者让你集中目标;前者随意凌乱,后者条理分明。如果获得成功不是建立清单的前提,那么它也不会是结果。如果一个清单的内容事无巨细,那么最重要的事很可能会被淹没其中。

    成功人士是如何将普通的清单转化为成功清单的呢?应该做的事太多了,如何将每一分钟都充分地利用呢?

    约瑟夫·朱兰是我们的标杆。

    朱兰解码

    20世纪30年代,几位通用汽车公司的经理因一个读卡器(早期的计算机输入设备)出现乱码,他们对其进行维修时却意外找到了密码的编译方法。这在当时意义重大。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恩尼格玛密码机问世以来,编码和译码既涉及国家安全,又受到公众的关注。当时的几位经理都认为意外收获的密码牢不可破,只有西部电气的一个访问顾问提出了异议。当晚,他连夜挑起了破译密码的重任,直至次日凌晨3点终于证明了自己的猜想。这位顾问就是约瑟夫·朱兰。

    此后朱兰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展了一系列密码破译的工作,为科学和商业等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引起了通用公司高层的注意,甚至被邀请检验依照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的理论为公司管理层设计的薪酬分配方案。19世纪,帕累托计算了收入情况后,声称世界上20%的人口占有80%的财富。显然,这说明财富分配失衡。帕累托的想法相当有前瞻性,但作为质量控制管理模式的创始人,朱兰则注意到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这种不平衡不仅来自他的亲身体验,他还预测这将是一个普通规律——帕累托自己恐怕根本没料到这一发现的深远意义。

    朱兰博士在撰写其主要作品《质量控制手册》时,想为其中“重要的少数和琐碎的多数”原理寻找一个短小的名字。他在书稿中的几处插图旁边标注了“帕累托分配不公原理……”,但在他人眼中,“帕累托法则”(即80/20法则)应该是“朱兰定律”。

    事实证明,帕累托法则的重要性宛如万有引力,然而大多数人却忽视了它的作用。它不是纸上谈兵的理论,而是可被证实并且能够预言的真知灼见,是当代最伟大的生产力真理。理查德·科克在《80/20法则》中总结:“80/20法则认为少量的原因、投入、付出常常产生大量的结果、产出、回报。”也就是说,对成功而言,分配也是不公的,小因成大果的事屡见不鲜。只要恰到好处地付出,就会获得最佳结果。有选择地付出,才会获得有效的回报。

    帕累托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绝大部分所得恰恰是靠较少部分付出而获得的。 取得卓越成就所需的付出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少。

    图3:80/20法则认为,80%的结果得益于20%的付出

    但我们不要纠结于具体数字。帕累托法则的重点是分配不公,80/20的比例实际上会有细微的调整。根据具体情况不同,它有可能是90/20,意味着90%的结果得益于20%的付出,或者70/10,又或者65/5。比例有变,法则如一。朱兰的理论是,万事并非同等,有的事更重要,而且重要得多。参照帕累托法则,我们可将“待办事项清单”转变为“成功清单”。

    因此,帕累托法则是我的职业发展中最重要的指导理论。按朱兰的理论,我一遍遍回顾过去的日子——正是几个决定性的想法促成了我今天的成就。例如,有些客户比其他客户更重要,几位关键人是我获得商业成功的重要推手,几笔正确的投资让我得到了现在的绝大部分资产。分配不公反映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越起作用,我就越相信它;我越相信它,它就越起作用。于是我意识到,事出并非偶然,继而将这一原则作为我生活的指导。你也可以应用这一原则,成绩一定斐然。

    图4:将你的待办事项清单重新排序,它就变成了成功清单

    极端的帕累托

    帕累托证明了以上所有观点,但仍有不足之处,他探讨得还不够深入。你可以走得更远,把帕累托法则用到极致。 缩小施力范围,找出你的20%,继续在这20%里缩小范围,找出关键中的关键。 80/20法则不过是第一步,若要成功,你还有很多路要走。帕累托帮你开了头,你还要靠自己走到终点。80/20法则是成功的基本要求,但你可以更进一步去发挥。

    图5:无论你的待办事项有多少,你都可以将其精减至一项,别半途而废

    从20%中找出20%,再从中找出20%,直到你找到最重要的那一件事!无论任务类型、种类、目标,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从大处着眼,但也要牢记的一点是:你必须由大化小,慢慢缩小范围,直至找到最重要的那一个目标。它一定是不偏不倚的那个目标,也是你必须坚守的唯一目标。

    2001年,我组织了一次公司的高层会议。当时公司发展势头大好,可是尚未引起业内顶尖人士的注意。我要求精英团队头脑风暴出100个改善现状的方法。花了整整一天,我们才列好这个百项清单。第二天一早,我们将清单条目缩减到10条,然后我们又从这10条中选定了一条。这条建议要求我写一本如何成为一名精英的书。我们成功了。8年之后,那本书不仅成了全国畅销书,而且跻身百万销量书籍的行列。这个行业有上百万人,但一本书、一件事就能改变我们在百万人心中的地位。

    当然该法则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商业层面。我40岁才开始学吉他,而且每天只练习20分钟。由于20分钟的时间太短,于是我不得不减少学习的内容。我向埃里克·约翰逊(史上最优秀的吉他乐手之一)请教。埃里克说,如果我只有时间练习一个技巧,那就练音阶吧。我采纳了他的建议,选中了小调布鲁斯音阶。我发现,练好这个音阶我就能演奏埃里克·克莱普顿、比利·吉本斯等摇滚大师的吉他独奏,或许有一天还能演奏埃里克·约翰逊的曲子。小调布鲁斯音阶就是我学吉他时的唯一目标,它为我敲开了摇滚乐的大门。

    付出与收获不对等的现象随处可见,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好好应用帕累托法则,成功便触手可及。相较而言,总有一些事情是更重要的,而在这些事情里,只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将这个概念内在化,你就获取了成功的通关密码。迷茫的时候,想想这个法则,让它帮你找到你的目标。

    建议

    1. 缩减 。不要纠缠在烦乱的忙碌之中,要执着于效率。你每天的工作都应围绕着终极目标而展开。

    2. 极致。 一旦你意识到什么是重要的,就要继续追问更重要的是什么,直到找到那件最重要的事。将主要精力放在成功清单的第一项上。

    3. 拒绝。 为紧要的事腾出时间,对其他事情暂时说“不”或者拖延一阵。

    4. 别掉进“待处理事项”的陷阱。 区别对待每件事,而且要真正做到。千万不要认为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做完才行,也不要相信“要成功就得完成所有目标”这样的观点。别掉进“待处理事项”的陷阱,划掉清单上的琐事绝不能助你成功。每件事都不同,选择最重要的事才会有所裨益。

    这件最重要的事或许是你着手的第一件事,也许是你处理的唯一一件事。 无论如何,去做最重要的事才是关键。

    ——加里·凯勒《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以上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不做商业用途。

    1.请把您认同的部分内容或观点,首先分享给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

    2.重要内容做好记录或收藏,因为我们很快会忘记。

    3.有适宜机会,用多种方式和身边人探讨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启发。

    4.认为必要的改变,一定要制订个人提升计划,从目标到行动,有日程可测量,把“想”做的事,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时,才会变成真正的“行动”。

    5.定期回头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会持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而这一能力至关重要。

    6.定期总结,确认自己的提升计划,给自己鼓励和奖赏,持续改进。

    从学到习·知行合一

    学习学习,边学边习

    习比学更重要

    学习不是为了知道,而是为了做到

    关注梁言相劝,让我们一起学习一流的好书

    以上就是关于年度词汇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年度关键词(年度关键词是什么意思)

    团队年度关键词(2021团队关键词)

    steam2016排行榜(steam2016年度最佳游戏)

    人物动物景观设计图怎么画(人物动物景观设计图怎么画好看)

    3万元简装修大全(毛坯房入住太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