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包装设计现状(中国传统包装设计现状研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中国传统包装设计现状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浅谈传统纹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的传统纹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可是很广泛的,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传统纹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了,仅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 中国传统纹样;现代包装设计;继承;应用
【论文摘要】 中国传统包装的精神,它指的是传统包装载体所贮存的中华民族的文明进化信息,以及中国包装在形式和精神上的个性和特色。在日益趋同的商业包装中,传统精神是不可磨灭的记忆。我们可以通过包装的风格倾向,情趣格调,以及形式所包含的内涵意念来掌握中国包装的文脉,追索包装在精神层面的特征,继承传统包装的精粹。
在当今追求变换时尚的时代里,各种形态、倾向、风格的文化都在不停地变化着范式。当人类的脚步跟随着时代步伐越来越紧时,对传统文化也变得越来越依恋。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并非抄袭,它需要在深刻领悟后,进行一种提炼和概括,需要我们开阔眼界、实事求是、倡导科学精神。在现代文化包装中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仅仅是借用这些传统的元素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传统的图形和元素与现代生活相联系,让传统的东四在现代生活中获得再生。
我们在使用传统图案的时候也要考虑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强调包装设计的中国传统风格,不但符合了中国人自己的心理,也符合了外国人的心理,因为外国人来到中国也是更希望买到中国特色的商品。所以,努力挖掘传统文化遗产,充分吸取它的精华,结合现代包装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出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强烈时代气息的包装作品,也是我国的包装设计在当今世界设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一、以意造型
当我们要做一个民族特色包装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对商品进行具体细致的一r解,其中产品的文化背景是相当重要的部分,只有准确把握了他的文化背景才可能传达出正确的意境。我们中国化的纹样图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正是这样的代表性才能很好的去传达我们要表达的文化,我们选择合适的元素,进行合理的变化去为我们新的文化服务,而不是简单的几个传统纹样就,叮以代表的,要避免纹样的'误用。
现代国际上,体现国内高水平的设计中,我们的设计得到世界的认可。这些设计都是能够准确传达我们的民族特色,并在语言上有一定创新的作品。很多高水平的设计作品都是借鉴了中国化纹样的美学原则,在包装中介理的运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画面效果,非常符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消费市场。
二、传统纹样的创作法则:
(l)添加与删减。在进行图形纹样的创作过程中,首先我们经过意境的把握采集到了合适的表现素材,那么对于这些素材的,叮用性就要进行思考,添加有意的部分让他更加的丰富,删减没有意的部分让他更加的精练。这不但对于素材的选择有很好的意义,对于纹样的具体创作也有指导意义。例如在进行装饰和变化中,要时刻考虑元素的变化,斟酌每一个元素在表现上经过提炼后能不能表达我们需要传达的意境。如果不能就要适当的添加合适的部分进行补充,对于多余的部分进行精简。
(2)分解与重构。在中囚化纹样的创作中,这两个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进行的是形体的再创造,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所以简单的、原始的形式已经不能表达我们所需要的意境,所以我们将采集到的纹样元素进行介理的分解,选择重要的部分进行重新的组介,让他成为新的具有很好视觉美感的新形象。在传统纹样的创作中很多都是根据一定的意境和思想的追求,去对现实中的事物进行变化,让他产生新的意思,还有很多的造型在现实的生活中可能是毫无关系的,但是通过人们的创造,他们就产生了新的意思。如“娃采莲”、“喜上梅梢”等造型的设计,都是通过新的分解和重构组成的新形象,传达了新的含义。
二、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是最醒目的体现。地域文化中,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含义,比如,红色在中国代表喜庆、温暖、祥和,过节团圆时中国人民都会张灯结彩,整个国家沉浸在红色的氛围中。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的现代包装设计时,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能全部按照别国的模式来设计中国特色产品的包装,应结合我国人民的审美观点,将中国地域文化体现到产品的包装设计上。
摘要: 商品包装体现了企业、产品的形象,现代包装艺术设计除了保护产品安全流通之外,还要对产品进行宣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赋予鲜明的地域文化,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因此,地域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逐渐被广泛运用。本文简要的探讨了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 地域文化,现代包装艺术设计,影响,消费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出现在消费者的面前。包装作为产品流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除了要保证产品安全运输销售之外,还要促进产品的营销。产品包装的成本、环保、吸引力等因素,决定了现代包装艺术设计水平的高低。如何合理运用地域文化来塑造产品形象,让现代包装成为沟通企业和消费者的重要桥梁,是当下包装设计师应注意的问题。
一、地域文化与现代包装艺术设计
1、地域文化的概念
由于的不同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的影响,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有其独有的语言、习俗、审美、文化等等,我们将其称之为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地区发展的过程中文化的积累和沉淀,它是特定区域内人文与环境的结合,对地区的发展有着传承的作用。
2、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概念
现代包装设计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流通、促进产品的营销为目的,通过图像、色彩、形体、文化、材料等手段来制作产品的包装。现代包装主要分为工业包装和商业包装两种,产品的工业包装主要是为确保产品的安全运输,产品的商业包装主要以吸引客户消费为目的。作为一个复杂的专业设计概念的现代包装艺术设计,是产品流通销售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现代包装设计水平的高低,关系着产品能否吸引消费者去购买,更是一个企业、产品的形象。
3、地域文化与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关系
文化与设计之间相互连接、相互作用,设计是文化的体现,而文化是设计表现的基本手段。现代包装设计是为了将保护产品的流通运输,突出产品的优点吸引消费者进行购买,达到产品销售的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单凭产品质量的优劣很难在产品竞争中脱颖而出,达到销售的目的。如何抓住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已经成为各个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将地域文化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把地域文化与现代防护技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产品包装风格展现给消费者并区别于其他同类型产品,让消费者一目了然,使产品具有生活化、人性化、个性化、地域化等特征。此类型的包装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有利于产品的流通销售,实现企业的盈利。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产品包装,不仅能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更能传递产品形象和企业文化,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为产品以及企业日后的发展做了品牌的铺垫,满足消费者物质以及精神的双重需求。
二、地域文化在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应用
设计师在设计产品包装时,可以通过材料的选择,准确表达出产品的地域文化或地方特色,在结合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倡创新精神,将传统地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设计出独一无二、易为现代消费者接受的产品包装。中国地域宽广,人口众多,五十六个民族以及各个地域都各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包装设计师在设计产品包装时,要准确表达出产品的地域文化特色,让消费者直观的了解到产品的地域文化,满足消费者对包装的情感需求,并且要具有独特性、代表性,避免与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在企业文化信息上产生混淆,尤其是对于一些地域性的特产,更应注意这一点。以黄山头酒的包装为例,企业将其定位为楚文化第一酒,所以在产品的包装上,融入了大量的楚地文化。设计师将黄山头酒瓶身设计为编钟造型,外包装和瓶身的颜色选用了传统的中国红,将传统地域文化与现代防护技术完美结合。
现今,黄山头酒已成为湖北酒业的代表,这与它在包装上的成功有着必然的关系。在包装产品的材料选择上,要结合产品本地的风俗习惯、产品特性,以凸显地域文化特征为目标,同时考虑材料制作的技术工艺、制作成本、是否环保等问题。其中,若同时能在包装用料上展示地域文化特征将会使产品更具有地域性。比如说,青岛的海产品包装时多在包装上印有大海,这与青岛临海的地域环境有关;景德镇的土产品多用瓷器样式来包装,这与景德镇瓷器在全国中有较大知名度有关;云南的过桥米线包装上多印有竹楼,这与云南的地域建筑文化有关。合理的选择材料还要考虑材料的成本,就像我们不能用景德镇的瓷器去包装海产品一样。现代包装艺术设计时要尽可能的把制作成本降低,保证产品正常运输流通和达到宣传目的的要求下,控制包装成本就可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流通成本,更好的服务于民。
现代包装设计应紧跟时代潮流,引领消费时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审美以及关注热点一直在不断变化,所以在设计产品包装时,要把握流行时尚,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从而让产品顺利销售。在产品的包装形式上,现代包装艺术设计应准确的表达出产品的特性、用途,凸显产品的性质。以“老君眉”茶为例,如果消费者从包装上把“老君眉”茶误认为是玫瑰花茶,那么不管产品设计多么精良,包装多么华丽,没有准确的向消费者传递产品性质,就是一个失败的包装。另外在现代包装设计内容上,要注意不同的形象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群所表达的含义,结合消费者的风俗习惯以及消费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设计产品包装。如回族人不吃猪肉,对猪有忌讳,那么产品包装设计师在设计清真产品包装时就不能用猪的形象;如幼儿多喜欢卡通人物形象,所以在儿童的产品包装设计上可采用以漫画、插画等形式来表现。
三、地域文化在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中应用的现状
1、地域文化在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中各国应用现状
传统文化与现代防护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包装设计,反映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独特的地域文化。我国产品包装设计师要更好地在产品包装设计中凸显我国独特的文化,展现和发扬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风貌,需借鉴国外先进的包装设计经验,取其精华,融合中华特色地域文化,将其应用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日本的现代包装设计一直是各国学习效仿的对象。首先,日本的包装提倡材料的环保性。
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岛国,为保护仅有的生态资源,国家大力倡导环保,所以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日本产品包装,大到空调、冰箱,小到毛巾、茶叶,大多都采用可回收的环保材料,这种绿色包装已成为日本现代包装设计的标志。其次,日本现代包装设计的严谨性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日本产品包装大多没有浮夸的造型,但无论何种产品都有着严谨性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包装材料虽然朴实,却能通过设计和精致的制作工艺实现高品质。最后,日本的产品包装不仅很好的融合了现代包装的设计语言,还能赋予包装浓郁地域传统文化。
现在日本市场上的产品包装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具有国际时尚语言的包装,另一种是有着浓郁大和民族特色的日本传统包装。在日本传统包装设计中,日本包装设计师并不是生搬硬套的将日本传统文化用在产品包装上,而是融入现代时尚元素,让消费者一方面能从产品包装中领略到日本的地域文化,另一方面又让日本包装设计走在时尚的前沿,在发扬日本传统地域文化的同时,又使产品包装设计具有时代的特征。
欧美的设计引领时尚的发展,欧美各国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审美观点,所以在包装设计风格上各有不同。法国产品的包装展现了法式“浪漫”与“优雅”的包装风格,法国人浪漫的生活和情怀世界闻名。在法国,一个成功的包装设计必须具有浪漫元素,例如:法国娇兰,创立于1828年,187年来,法国娇兰为世人带来不断的惊喜,并在世界上同类的产品脱颖而出,成为世界顶级的化妆品牌,除了产品质量外,还与它的包装设计有关。对于娇兰而言,每一款产品都有着精致美丽的包装,其包装形式是展现产品灵魂的重要载体,是表达情绪,创造愉悦,彰显个性品味的体现。
成功的包装设计必须考虑消费者的审美观点,法国娇兰的包装将法式的贵族气息和浪漫生活方式的融入到设计的美感中去,使产品的包装成为具有法国特色的时尚风格。德国的包装设计注重包装的严谨性,这与德意志民族严谨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有着必不可分的联系。
在德国,产品的包装设计更注重实用性,设计常以简练的文字、图形、色彩构成表达出产品的特性,形成了德式包装独有的极简风格。在包装结构设计上,德国人更注重对产品的保护,将审美与实用相结合。造型美观大方又注重实用性的德国现代包装设计,值得我们借鉴,提升我国产品包装设计的严谨性。美国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多元化、多民族的美国倡导自由、轻松的设计理念,所以在包装设计上更注重表现形式的幽默感和人性化。美式的诙谐通过电影得到了有效的传播,变得通俗易懂,他们追求的是可以轻松、自由展现自我的生活方式,这一地域文化特征在包装设计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如美国迪斯尼电影里卡通人物形象,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当消费者看到这些形象在产品包装上出现,会带给我们快乐的体验,并会对这一产品产生购买欲望,从而达到产品销售的目的。
2、地域文化在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中国内应用现状
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域、民族有着不用的地域文化,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是这个地区形象的展现。我国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产品包装实例有很多,在包装中添加地域文化元素,能更好地展现产品的特色以及当地的文化特征。例如水井坊世纪典藏酒的包装设计为例,在酒的内部设计上,瓶身造型为水井的形象,突出了水井坊的名称,酒瓶底座的包装材料为四川特有的乌木,突出了四川的地域文化特征。在酒的外部设计上,外部包装造型为古代编钟形象,且在外部包装材料选择上,采用了青铜合金,整个外部包装形象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包装设计师在设计产品包装时,要根据产品的特性和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结合地域文化特征来设计包装。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的现代包装设计时,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能全部按照别国的模式来设计中国特色产品的包装,应结合我国人民的审美观点,将中国地域文化体现到产品的包装设计上。
四、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
地域文化是一个特定区域发展的过程中人文与环境的积累沉淀。现代包装设计中色彩、图形、材料以及文化的运用,都深刻体现了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是最醒目的体现。地域文化中,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含义,比如,红色在中国代表喜庆、温暖、祥和,过节团圆时中国人民都会张灯结彩,整个国家沉浸在红色的氛围中。但在欧洲国家,红色代表着恐怖、血腥,是不吉利的颜色。所以针对不同的地域文化,在设计产品包装时,要结合当地风俗、审美来进行包装色彩的选择。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图形的运用最能直观地展示产品形象。
图形的设计包括企业形象设计以及包装上的图案设计,经典的图形设计可以使消费者更容易记住所要购买的产品品牌。比如,消费者对海尔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两个小男孩的图形标志,在海尔的标志图形设计中加入剪纸等传统民间工艺的元素,能准确展示出中国地域文化。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包装材料的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社会工业的发展,生态资源日渐匮乏,全世界都在倡导环保,倡导可持续的设计理念。
设计师在选择包装材料时,既要考虑材料加工成本,又要考虑材料的安全性与环保性。合理的选择包装材料,能更好的突出地域特征,如云南的特产的包装材料多为竹子,云南省是我国乃至世界公认的竹类种质资源大省,用当地的竹子作为特产的包装既能体现云南的地域文化,又符合人们提倡的环保主题。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融入更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道德、正统、稳重,所以中国人较含蓄、沉稳。西方文化讲究自由、浪漫、平等,所以西方的设计热情且富有创造力。产品包装设计师需要利用地域文化的侧重点,设计出具有地域特点的产品包装,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五、结语
地域文化可以通过色彩、图形、材料等方面融入现代包装设计。在我国,产品的包装设计不仅起到保护产品的作用,更应该结合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中国特色产品的包装还应肩负起活化传统工艺与地方产业的使命,包装设计需将传统工艺与新材料、新技术相结合,研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包装。
参考文献
[1]张杰,张伟.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J].中国美术馆.2008(02).
[2]陈欢.探讨地域文化在宁波特产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作家,2011(04).
[3]程立坷.现代包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探索[J].美术大观,2008(08).
;三、怎样看待中国茶包装
中国茶叶包装的文化内涵
中国是茶的故乡,国人爱茶,视之为“国饮”,正如梁实秋先生在《喝茶》中所言:“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茶已成为中国的符号。在商代以前,我国很多地区将茶用作祭品,一直沿用三千年。茶不仅消暑解渴、益于养生,以茶待客,以茶会友更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被上升到艺术与文化的高度,并最终升华为“茶道”。茶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和文化符号,现代茶叶包装也被赋予了文化传播的功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观念之流,一种价值取向,是肇始于过去融透于现在直达未来的一种存在。我国古代一些传统文化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对现代的茶叶包装设计仍然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影响
1、儒雅庄重的风格深入人心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对于形式美构成具有重要作用,在现代的茶叶包装,尤其是在中、高档茶叶包装设计中仍可一窥其貌。中、高档茶叶包装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民族性,尤其具有丰富的文化气韵,成为茶叶包装的基本要求。因此,茶叶包装设计为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更充分体现出了讲协调、平衡、中庸、天人合一的整体文化。在包装色彩的运用上,一般根据茶的属性选择包装用色,主要以绿、蓝、黄色为主,受传统色彩观的影响,黑白两色很少作为包装底色。因中国绿茶久负盛名,绿色色相鲜艳富于视觉冲击力,且所含文化之意浓厚,具有清逸出尘之文人气息,因此在茶叶包装的用色上,绿色运用得最为广泛。其次是黄褐色,用以表现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呈现出一种古朴怀旧的风格。受“中和之美”的影响,在包装结构外形设计上,国人以方为贵,讲究长短适宜,四平八稳,深合中国温柔敦厚,求稳内向之心理。在平面构图上,往往具有严格的“中轴”意识,一般左右均衡对称,沿中轴线向两旁层层推进,形成完整的有规则的序列,呈现出良好的韵律感,整体感觉沉稳大气。也有一部分包装使用均衡的手法,使其上下左右的文字图形保持视觉平衡。在茶叶包装的图案运用上,多采用古代窗棂的图案、龙形图案以传达中国古之神韵。而在茶叶包装的意境设计方面则充分体现出了中国茶道与传统道教在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茶道最本质的特征是静、和、雅,道家讲“天人合一”。因此茶叶包装在设计意境上,受道教“天人合一”传统文化的影响,崇尚“自然之美”,追求文人林下清谈之风与潇洒飘逸的精神气质,把归于自然作为美的至境。因此画面多以山、水、云、木等自然景物为观照对象,充分表达古人寄情于山水,以山水明志的价值取向。而在包装字体的运用方面,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与情趣的艺术形式,书法有音乐的旋律,于无声之中充满了快慢和谐的节奏;书法有舞蹈的风姿,跳跃生动;书法有绘画的经营位置,虚实相生,浓淡相宜,是无彩的绘画。因此许多设计师常常将书法艺术作为重要的设计元素引入茶叶包装。此外,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以审美的态度考察事物时,认为神虽储存于形,但又是形而上者。所以古人常以不即不离、若有若无为理想美,致力于虚实结合,实中求虚,并强调境由心生,情景交融。设计师深谙我们民族文化的内向型、静态型的结构特点,努力追求宁静和穆的柔美境界,在茶叶包装设计中通常以国画为主要表现手法,将作为底图的山水等自然景物或古代市集用淡墨勾划以形成这种镜花水月的美,而主题则以浓墨重彩加以凸显,所谓浓妆淡抹总相宜,中国画这种虚实变化而产生朦胧美的正是我国古代艺术所独具的魅力。由于深
受古代传统文化“中和”、“天人合一”和传统审美观等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茶叶包装设计整体设计具有庄重大方,古朴雅致的风格,呈现出一种儒雅敦厚的文化色彩。(见右下图)
2、传统设计的思维易形成固定模式
部分传统文化元素的反复使用,使茶叶包装缺乏新意。中国的茶叶包装色调或以绿色为主,清新飘逸;或以深蓝、黄褐色为主,古朴庄重。画面多以古人、山水为观照物以强调静雅,表现形式又多以国画体现意境,字体设计又不离中国书法,盒子造型以方正居多,窗棂、龙形图案逐渐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虽经设计者的“中和”搭配,美则美矣,然却让人有千人一面之感,而艺术之物,最忌重复。中国茶叶包装在体现民族设计理念,彰显茶叶包装民族个性的同时,各品牌之间的茶叶包装因在外观、色彩、图案设计上难以突破,品牌之间缺乏明显的相异性因而难以有效识别,整体风格雷同。究其原因有三:第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传统之物应对以传统之事已成为设计的思维定势。茶叶因其千年的茶文化,易与个人品行,谦谦君子产生联想,如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而君子又以隐居山林为洒脱飘逸,因此古人与山水在茶叶包装中反复出现也就不足为奇。第二,受传统审美观的影响。道家所谓“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其实就是强调美的感受是直觉观照审美客体时,刹那间恍惚感受到美的意象。由此造成了中国艺术理论、审美理论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中国美学的命题,如气韵生动、以形写神、韵外之致等,没有精确的外延与内涵,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如此有美无学的处境使得设计师要在茶叶包装中体现中国传统蕴含的文化特色,惟有依靠刹那间的灵感,而文化底蕴的不足和创新能力的缺乏,致使灵感可遇而不可求,向传统艺术成果实施“拿来主义”也就成为设计习惯。第三,受“中和”、“天人合一”传统文化的影响。“天人合一”的价值取向始终把谋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强调人融于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反对个人的独立精神及锐意进取,培养人的群体意识、顺从诚敬意识等,此种价值取向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一开始就具有很大的惰性。鲁迅先生在《文化偏至论》等文章中指出由于中国深受中庸之道的影响,具有整体模糊、渐进发展的特点。中国人讲求和谐合作,以和为贵,努力寻找群体的共性、缩小彼此的差距,这与讲对立、差异、讲矛盾、独立的西方文化迥异。传统文化的一些消极因素长期以来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服从心理、从众心理、求稳心理历经千年的沉淀仍无法消除,导致设计者在彰扬个性,开拓创新方面有所欠缺,缺乏另辟蹊径的勇气和思路。
二、中国茶叶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
中国茶叶包装外观古朴庄重,画面空灵飘逸,在意境方面确实达了一种难以超越的境界。但艺术设计最忌千篇一律,所谓不进则退,盛极而衰。因此中国茶叶包装在艺术表现方面仍要努力创造自己的新文化以适应时代的需求,鲁迅先生曾说过:“采用外国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来生面也是一条路。”
1、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是相辅相成的。现代艺术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创新必须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在这类中西合璧的艺术设计方面,日本设计师表现得尤其出色。日本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既充分融合了中西方的设计理念,使其作品既呈现出日本传统的视觉元素,又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呈现出现代、传统、亲切、自然、清新的风格,如下图中的日本茶叶包装。茶叶外部包装为开天窗式纸盒结构设计,内部包装根据每次饮用量的多少进行小袋分装设计,在内部纸盒结构设计上,打破了传统包装非方即圆四平八稳的常规模式,将内部纸盒结构设计为三角体,顶端饰以细绳,绳末缀着标明茶性的绿叶形装饰,整体造型宛如一个个小小的风铃,以一种从容稳定、新异不群的姿态在午后的阳光下静静伫立。构图设计借鉴了西方简约化的设计理念,除了商品品牌文字外,再无其它繁杂图案,极其简洁。绿叶型的装饰与包装底部色调柔和的英文装饰文字给素净的画面平添了几分活泼的色彩。色彩设计方面,摒弃了用绿色表现茶性的常规方式,以素淡雅致的杏色有效地传达了传统茶文化的静、和、雅之特征。这款茶叶包装设计既体现了日本民族崇尚自然美,倡导简约化生活的民族精神,又因现代元素的介入使整体设计显得更为简洁生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使之具有完全崭新的文化意义。中国的茶叶包装应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自信积极借鉴日本艺术设计的成功经验,并有选择地汲取西方文化偏至、对立、明确的设计理念,形成自己崭新的包装文化,促进设计文化的多元共生和相互融合,加快多元设计文化的繁荣与合流。
2、传统设计元素的传承与超越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在五千年的历史的滔滔长河中,几乎每一个朝代都会有新的艺术元素出现。尤其在图形__设计方面,中华民族五千年遗留下的传统文化瑰宝可谓取之不尽。如原始社会的几何形纹样、战国时间的双凤纹、涡云纹、汉代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兴起,舞动的飞天、莲花图案和忍冬草图案相续出现,给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及至唐代,多种花型进行组合构成的复合式纹样——卷草成为这一时斯最有代表性的图案。而龙形文化,由汉至唐宋元,龙逐渐成为帝王的象征,及至明清,龙饰成为皇家设计文化的专属语言,至今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此外,国画、书法、篆刻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剪纸、年画、泥人、皮影戏等各种民间艺术也常作为中国的象征被大量地引入艺术设计之中,而在戏曲方面,京剧作为中国的国萃,其脸谱设计也为世界人民所熟悉。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是一个符号大国。但如果将各类传统艺术元素不加重构的置入设计中,不仅会造成设计的失败,还会造成设计的雷同。中国传统艺术博大精深,采用直接置入和简单仿效均不可取,所谓不破不立,中国茶叶包装设计在保持传统的设计风格的同时,应加强传统设计元素的创新应用,充分利用现代的设计语言体现中国传统设计元素,重新构建包装设计的新风格。在文字设计方面,不仅可以采用传统篆书、隶书、行书、草书等书法艺术,还可充分利用汉字的具有结构性美感的特点进行图型设计,通过文字形象化、文字重组等方法,将字体设计呈现出半文半图或是以图代文的生动面貌。在色彩的运用上,遵循中国传色彩心理特点,适度打破传统色彩禁忌和常规用色习惯,使茶叶包装从色彩上区别于传统设计,呈现出清新明朗的风格。在包装的图案设计上,删繁就简,采用简洁明快的抽象化图形创意方式来体现中国的传统艺术元素,使茶叶包装设计呈现出简约、抽象、活泼的现代风格,充分体现茶叶包装的个性化。在世界文化开放的格局下,民族的本土化元素应积极应对西方文化的介入,充分运用现代的色彩和造型语言对其进行重新再造方能重构艺术设计的意义,创作出符合时代特色的作品。
中国茶叶包装本土化的流行虽然可以强化艺术设计的原创性,彰显民族性特征,并有着温古而知新的社会作用,甚至引发生重新解读民族艺术传统的现实意义。但是中国本土化设计面对着世界文化的开放格局,如果一直以不便应万变,必然面临新的尴尬。中国设计不仅要秉承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要不囿于传统的樊篱,应以传统文化特有的合和精神和有容乃大的包容态度,积极应对全球文化的多元性,汲取国外设计现代元素,形成优势互补,让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在现代的传承中焕发出新鲜的活力和生命张力,使中国的茶叶包装设计“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参考文献:
(1)王杰:《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主体价值问题》
(2)李文海:《鲁迅的中西文化观》
四、中国包装艺术的发展历史?
中国包装工业历史、现状与新世纪发展
一、历史与现状
中国的现代包装工业是从70年代末期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随着国内贸易的发展,尤其是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政府开始认识到中国包装工业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意识到:落后的包装给出口贸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根据中国包装行业的统计,当时因为包装不善和在流通环节中的问题,每年损失在100亿元人民币以上。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加快包装行业的发展,中国政府派代表团考察了国外包装状况,提出了发展包装的新思路:不是用传统的建立行政部门并进行管理的手段发展包装,而是用成立包装行业组织,进行行业管理的办法发展包装事业。经国务院批准,1980年成立了中国包装技术协会。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全国从事包装生产的企业代表、从事包装科研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成为第一批协会的会员。当时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邱纯甫先生担任了协会的会长。以后在各部委系统又先后成立了一批部门级的包装公司。通过行业调查,制定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更新生产设备、开展专业培训等工作,促进包装工业的发展。
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的包装工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包装制品的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很多方面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不相上下。今天,在中国城市的市场里、自选商店中,到处都可以见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它们形形色色的包装。有时它们也会使置身其中的外国人大吃一惊。各种各样的中国制造的商品连同它们的包装纷纷出现在北京、欧洲的市场上,使到那儿旅行的中国人一不留心就买回了自己的国产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现,“包装”在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时髦的名词,它在中国已经被认为是一个“朝阳”行业,这与国际上流行的“包装在经济上的中心 性”也是一致的。虽然在中国包装行业内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也存在“过分包装”等问题,存在种种制约包装发展的因素,但是,中国包装工业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1980年,中国包装工业总产值是72亿元人民币,1982年90亿元,1994年增长到979亿元,1998年达到1800亿元。18年内包装工业产值增加了24倍,年平均增长率19%(见表1)。
表1 中国包装工业产值增长表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1982 1990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包装工业产值 90 454 979 1152 1396 1642 1789 2020 (预计2200)
1982年,包装行业从业人员为89万人,1994年达到180万人,1997年增长至251万人。1982年全民所有制县以上包装企业有2555家,1994年全行业各种经济所有制包装企业达到12000家,1997年进一步增加到19600家。1982年,包装工业总产值仅占中国工农业市场总值的1.09%,对比发达国家包装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普遍高于2%,说明当时的中国包装工业所能提供的包装产品还无法充分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1994年上升到1.57%,1996年达到2.05%。这一数字说明中国包装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包装工业已能为工农业生产提供足够的包装制品。中国包装工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如下表2,3。
表2 主要包装产品产量 单位:千吨
1982 1990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纸制品 960 3360 4654 6423 8353 9657 10810 11890
塑料容器 380 870 1712 2026 2437 2665 2920 3180
金属容器 240 690 1250 1432 1617 1574 1730 1905
玻璃容器 1580 4440 6335 6089 4436 4236 4099 4260
表3 中国包装机械产量 单位:千台/套
1982 1990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35.2 165.6 258.4 302.8 348.8 361.4 409.1 449
今天,中国的一些包装产品如塑料编织袋、纸袋、塑料袋、复合软包装、金属桶等的产量已经名列世界前茅,并有部分出口。包装工业承担着每年数万亿元人民币的国内商品和上千亿美元的出口商品的包装任务,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的包装工业自1980年起,经历了近20年的快速发展,其速度始终超过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这一方面显示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包装工业带来巨大的刺激和需求,另一方面又说明了中国的包装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其它行业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随着包装工业的健康发展,其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也在不断地变化。虽然公有经济整个包装工业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格局没有改变,特别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这乡镇企业)从事包装生产的越来越多,发展迅速。股份制经济和其它经济出现较大增长,集体经济和“三资”经济也有一定程度增长。国有经济资产比重明显高于总资产比重,非国有经济的资产比重明显低于总资产比重。详见表4。包装工业中主要产业所占比重变化见表5。
表4 包装工业经济结构情况及变化
按工业总产值计算(%) 按从业人员计算(%) 按资产总额计算(%)
1997 1996 1995 1997 1996 1995 19997 1996 1995
国有制经济 26.63 29.83 39.56 31.07 33.89 44.73 28.21 30.45 38.33
集体经济 40.50 43.47 41.05 47.21 48.99 45.26 38.91 41.60 38.55
股份制经济 6.42 3.87 1.92 5.93 2.76 1.63 6.32 5.12 2.92
三资经济 19.89 17.61 15.22 7.97 6.82 4.35 20.92 19.61 18.32
其它经济 6.56 5.22 2.25 7.82 7.54 4.05 5.64 3.22 1.87
近年来十分流行的集团化发展战略在中国包装行业也有所反映。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一些包装企业积极改变观念,以多种形式组建集团,合力共谋市场,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已出现了多家具有相当规模的包装集团公司。如:广东中山市张家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申达包装集团公司,浙江胜达包装集团有限公司等。
表5 包装工业的行业结构
工业总产值比重(%) 资产总额比重(%)
1997 1996 1995 1997 1996 1995
纸包装 25.97 28.84 26.74 25.27 27.52 24.61
塑料包装 27.31 26.49 26.54 25.83 24.40 24.22
金属包装 9.79 10.60 9.94 10.09 11.07 11.44
玻璃包装 5.25 6.37 7.49 5.16 5.53 8.16
包装机械 7.85 7.45 8.42 8.58 10.09 11.15
纸包装业和塑料包装业是包装工业的两大支柱,两者在包装工业中所占的比重超过50%;纸包装制品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塑料包装制品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玻璃包装制品受到塑料包装容器的强烈挑战,自1994年后市场销售量下降,行业总产值持续下滑。
从中国包装工业地区分布和发展情况看,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一致,包装工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平衡的状况。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地区,同样,东部地区的包装工业也是最集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从企业的经济类型结构来看,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比重相对较高,而东部地区“三资”企业和其它经济成分的企业比重相对较高。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包装工业是今后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表6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包装工业总产值比重及增长速度 %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1985年比重 63.15 22.91 13.94
1990年比重 64.40 22.06 13.54
1995年比重 67.29 21.47 11.24
1997年比重 70.63 17.76 11.61
1985-1995年平均每年增长 20.58 16.32 14.98
“七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 17.87 15.94 14.77
“八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 23.91 16.99 15.41
表 7 按地区统计中国包装工业经济类型比重
按工业总产值统计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股份制经济 “三资”经济 其它经济
东部地区 24.2 36.0 2.3 18.9 18.6
中部地区 48.9 22.4 1.4 5.7 10.6
西部地区 50.8 33.8 1.2 5.9 8.3
按固定资产统计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股份制经济 “三资”经济 其它经济
东部地区 38.67 20.63 4.08 18.03 18.59
中部地区 56.95 29.19 1.97 5.99 5.90
西部地区 55.35 32.82 1.8 4.64 5.39
中国包装工业企业的装备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1995年,中国进行了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包装行业对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包装企业和生产单位也进行了调查和统计。据对纸包装、金属包装、包装印刷等主要行业工业生产设备的普查,进口设备占5.37%,国产设备占 94.63%,设备出厂年代的比例见表8。
表8 包装设备出厂年代比例
90年代出厂 80年代出厂 70年代以前出厂
全部设备 76.45 18.22 5.33
其中:进口设备 25.56 37.72 36.72
国产设备 79.33 17.12 3.55
为了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适用的技术和装备,1997年国家对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的进口关税实行公开暂定税率,平均税率为7.7%,比法定税率平均降低9.1个百分点。涉及包装行业发展的有28项关键设备(其中2项为实行招标的生产设备)。
中国包装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其它行业相比仍显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包装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1995年,大中型包装企业拥有工程技术人员3.56万人,占其职工总数的5.63%,高于小型企业4.65%的比重;拥有技术开发机构281个,技术开发人员1.27万人,占企业职工人数的0.51%。当年投入技术开发经费6.83亿元人民币,占当年产品销售收入的1.5%,其中的43.48%用于新产品开发,总数为2.97亿元人民币。当年完成技术开发项目1930项。1995年包装新产品销售收入为45.46亿元人民币,占销售总额的9.97%;包装新产品实现利税5.54亿元人民币,占利税总额的13.6%。
到目前为止,中国包装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不充分,如包装装潢印刷行业的生产利用率为75.84%,塑料包装箱及容器生产能力利用率为69.53%,玻璃包装制品生产能力利用率为67.05%,金属包装用桶生产能力利用率为52.42%,金属听、罐和生产利用率为45.47%,包装机械的生产利用率为79.32%。
1995年,中国包装行业有“三资”企业和生产单位2516个,从业人员为24.88万人;总产值为328.94亿元人民币。“三资”包装企业中,香港、澳门、台湾投资企业占64.31%,外国投资企业占35.69%;合资企业占69.19%,合作企业占13.26%,独资企业占17.55%;年末累计协议投资额为148.62亿凶人民币,其中东部地区协议投资额为140.18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的94.32%。在实收资本中,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投资为95.99亿元人民币,占42.70%;外国投资为38.96亿元人民币,占17.33%;中方投资86.76亿元人民币,占38.60%。“三资”包装企业在各行业的分布情况(按工业总产值计算)是:纸包装为81.75%,塑料包装为29.53%,金属包装为22.21%,玻璃包装为2.47%,包装机械为0.91%,其它为13.13%。
二、包装法规、标准与质量认证
中国目前没有由国家制定的包装法规。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制定的(部门)包装管理条例和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防止塑料制品污染环境管理条例正在起草之中。
中国的包装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个层次。其中,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组织制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证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其他为推荐性标准。
根据1997年6月底的计划,包装国家标准达到678个,与包装有关的标准28个。其中强制性包装国家标准为68个。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包装标准体系。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已经发布的58个包装基础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有44个,占67%,其余14个均达到了国际八十年代末或九十年代初同类标准的水平。
包装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深入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国家技术监督局负责全国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
目前,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确定了6个国家级包装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中国包装科学研究测试中心(天津),大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山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成都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广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一些部门和省、市也建立了包装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如:外经贸部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研究所、北方工业总公司第五四研究所、国家机械工业局标准化研究所、信息产业部标准化研究所、湖南省包装研究所和重庆市包装研究所等。
为了提高中国包装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信誉,促进国际贸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中国已经开展了ISO9000和ISO12000认证工作。国家技术监督局统一管理全国的认证工作,国家技术监督局授权的行业认证委员会负责认证工作的实施。
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经贸委批准,1998年成立了中国包装产品质量认证中心(China Packaging Production Quality Certification Center,简称CPQCC),可承担纸=、塑料、玻璃、金属、木质包装产品及相应的包装机械的质量认证。经质量认证的产品,可将认证标志用于产品上,可得到国际互认。
三、包装教育
中国包装教育的战略任务是实施提高包装行业职工的素质教育,包括学历提高教育和技术培训教育,从传统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目前,全国已有20多所高等学校设置了包装工程专业,每年培养的学生上千名,中国已经编辑、出版了两套包装教材。第二套包装教材中已经出版的有“包装容器结构设计与制造”、“包装管理”、“包装材料学”、“包装印刷”、“包装机械概论”;即将出版的有:“包装自动控制”、“包装测试技术”、“包装工艺学”、“运输包装”、“包装辅助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和“包装机械”。
四、前景与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发展规划,中国制定了全国包装行业“九五”发展规划及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品产量见表9和表10。
表9 “九五”末期和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1995年完成数 2000年预测数 2010年预测数
计划数 年递增率(%) 计划数 年递增率(%)
包装工业产值 115.2 184.4-193.0 10-11 440 9
利税 8.66 12.9-13.5 9-10 28 8
工业增加值 29.3 34.5-37.0 9-10 76 8
表10 “九五”末期和2010年主要包装产品产量 单位:千吨
1995年完成数 200年预测数 2010年预测数
计划数 年递增率(%) 计划数 年递增率(%)
纸包装制品 642 880-920 9-10 1900 8
塑料包装制品 202 320-335 11-12 760 9
玻璃包装制品 608 897-940 6-7 1600 6
金属包装制品 137 220-230 10-11 475 8
包装机械 万台(套) 30.28 52-55 11-12 135 10
今后一段时期包装行业发展的重点是:
纸包装制品:发展纸制品的后加工技术,如:瓦楞纸板的印刷、模切、成型等。提倡瓦楞纸箱生产采用“集中制版、分散制散”的方式,即建立一些小企业,买回生产线生产的瓦楞纸板,加工成纸箱,而不是自己生产瓦楞纸板。依此充分利用瓦楞纸板生产线的能力,节约投资,如:BOPP、BOPET、BOPS、PVDS、PVDC、EVOH、PA等薄膜及其复合制品;加强了原材料的供应,提高塑料粒子的质量。
玻璃包装制品:努力降低能耗,提高制品的强度,改进模具制造水平,提高瓶、罐口的平整度和光洁度,鼓励降低容重比,加快发展薄壁轻量瓶和小批量异型瓶。
金属包装制品:提高马口铁的供应量,提高国产铝板、铝材的质量,立足于国内生产,开发新型原材料。
包装机械:鼓励机电一体化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通用件、配件的质量,改进外观设计和加工水平,抓好复合、多色彩色印刷和瓦楞纸箱后加工设备的国产化和配套。
《中国包装企业大全》编辑委员会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传统包装设计现状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