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中美消费对比详细数据(中美消费对比详细数据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13 11:53:13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17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中美消费对比详细数据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SEO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中美消费对比详细数据(中美消费对比详细数据分析)

    一、小猪白卡人工客服电话是多少?

    小猪白卡゛官゛方゛唯゛一 ゛ Tel: ゛029-6277-2725゛(゛24゛小时゛人工゛)

    ゛官゛方゛唯゛一 ゛ Tel: ゛029-6277-2725゛(゛24゛小时゛人工゛)

    从去年到今年,消费类股票远远跑赢大盘,如属于大消费行业的医药生物板块和食品饮料板块的累计涨幅都比较大。但反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却在逐月下滑。在投资不振、中美贸易纷争升级的背景下,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只能指望消费了。那么,消费能否支撑起中国经济的大盘呢?

    消费占比提升的理论空间很大

    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最终消费(以下简称消费)对GDP的贡献,过去两年有所上升,达到53.6%,但美国消费对GDP的贡献长期以来都在80%以上,全球大部分国家的消费占GDP比重都在60%以上。道理很简单:全球资本形成(以下简称投资)对GDP的贡献大约在22%左右,余下的就是消费和出口了。

    2017年中国的投资对GDP贡献仍达44%,约为全球平均贡献率的两倍。显然,中国高度依赖投资的增长模式是难以长期持续的。那么,未来投资与消费之间应该会经历一场此消彼长的过程。从2017年GDP的增速看, 6.9%的增速中,最终消费贡献了4.1个百分点,资本形成贡献了2.2个百分点,消费的贡献接近投资两倍。

    从2011年至今,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下行,消费对GDP的贡献相应回升,尽管消费增速也在回落,但回落幅度明显小于投资。例如,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6%,十年后的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只有7%,但社消总额增速仍有10%。

    比较中美之间的消费结构,发现美国的服务性消费要占到总消费额的65%;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城乡住户的调查数据,中国的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为50%左右,今后,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性消费增长的空间还是比较大。

    中美最终消费占GDP之比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此外,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持续回落,消费升级显著。如在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教育和交通通讯方面的支出比重会逐年提高,如1-5月份国内化妆品类的消费额增长了14.8%。

    1978-2017年中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杨畅供图

    从消费额的角度看,消费升级显然有利于增大消费额,如过去方便面的销量很好,这些年就出现负增长了,但相应地,送餐服务的消费额增长就比较快了,后者的消费额明显大于方便面。因此,尽管未来消费增速还会继续回落,但回落幅度会比较缓慢。

    扩大内需面临两大障碍

    内需包括投资内需和消费内需,要扩大内需的原因,或是因为外需不足,或是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今年4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这应该是时隔三年后重提“扩大内需”。调结构的大方向应该是降低投资比重,提高消费比重,因此,扩内需主要是要增加消费。

    我认为,扩大消费内需主要面临两大障碍,一是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潜在内需下降;二是收入结构问题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居民消费从大的方面来讲,无非就是衣食住行。恩格尔系数就是反映衣食在消费中的比重,如今已经降至30%以下,未来还会不断下降,如美国只有15%左右。未来住行方面表现将如何呢?

    首先看住:2017年商品房销量创了历史新高,带动了家电、家具、家装等与住房相关消费的大幅增长。但从今年前五月的消费数据看,与住房相关的消费增速明显下行,家电、建材、家具的增速都降至8-9%左右。

    其次看行:2017年乘用车销量增速只有1.4%,今年前五月的销量增速也只有4.8 %,远低于消费总增速。乘用车销量增速的下降,缘于其保有量的不断上升。据公安部的数据,2017年年底,载客汽车的保有量达到1.85亿辆,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0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3.85亿人。

    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高,使得交通拥堵问题愈加严重、停车成本等不断上升,从而抑制了购车需求。2000-2010年,乘用车销量几乎增长了10倍,2010年以后,则明显出现了产量大于销量的产能过剩问题。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杨畅供图

    汽车销量增速的下降,还与中国人口老龄化相关,中国从2015年开始,25岁到45岁的壮年劳动人口数量也开始下降了,这一年龄段人口同时也是购房、购车的主力人口。

    再以手机为例,2017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4.91亿部,同比下降12.3%。原因何在呢?近三年国内手机合计出货量已经超过15.7亿部,相当于全国13.9亿总人口每人更换了一部手机,更相当于7.76亿全国就业人员三年内更换了两部手机,如此高的换机频率或许很难长时间持续,未来换机周期的拉长应是必然趋势,这也必然会导致手机消费降速。

    因此,消费的降速首先是由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所决定的,这是趋势性的。第二个原因是居民收入差距拉大问题,这是结构性的。

    2016年起国内基尼系数再度上行

    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者,因此,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总消费是不利的。尽管高收入者收入增速的提高有利于高端消费的增长,但无助于中低端消费增长。2017年就出现了豪华汽车旺销,增速超过20%,中低端乘用车接近零增长的局面;不仅乘用车领域如此,白酒、啤酒等许多消费领域都出现了类似情况。

    麦肯锡的《2017中国奢侈品报告》中提到,在经济高速发展,网络通信发达的时代里,中国消费者撑起了全球奢侈品消费三分之一的贡献值。但由于很大一部分奢侈品都来自国外,或者直接在境外购买,对国内消费的带来有限,甚至还带来的替代影响。因此,高收入者收入增长过快对国内消费一定是弊大于利。

    消费金融与网购能提振消费吗?

    近几年来,消费金融发展迅猛,已形成由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信贷公司、电子商务公司、以及其他拥有大量客户或交易数据的大型零售商、互联网企业或专业中介服务机构等组成的庞大阵容。

    据统计,2010年以来,居民短期消费贷余额的复合增速在30%以上,信用卡业务和理财机构的P2P、互联网企业基于大数据的贷款等各种消费贷模式层出不穷。据统计,2017年底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近9万亿元,这对于刺激消费应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有借必有还,消费者最终还是要承担利息成本。

    由于接受消费贷者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或低收入群体,如果说超前消费可以带来当前的消费增量,但未来的经济负担势必又会加重,从而抑制了未来的消费。去年12月下发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之所以重申36%的利率红线,就是针对的正是此前利率畸高所导致的市场乱象。

    因此,我不认为消费金融等同于普惠金融,消费金融是一种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得益者如果是商业机构和投资人,那么,受损者又将是谁呢?但这已经注定靠消费金融不会形成提振和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

    那么,网上购物能否提振和扩大消费呢?从数据上看,今年网上购物的消费增速仍保持在30%左右,看似增速惊人,但研究发现,网购与线下购物,如超市购物或专卖店购物之间有此消彼长关系。

    实物商品网购增速与超市、百货销售额增速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泰证券研究所宏观杨畅供图

    按国家统计局这些数据进行推算,2017年扣除实物商品的网购之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只有7.5%,而2016年该增速为8.5%,一年内实体店的消费额增速居然降了一个百分点,可见网店对实体店的替代性非常强。

    回顾历史,发现2013年网购继续大幅增长,但因为总量比较小,故仍没有被纳入到官方统计之中。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为13.6%,对应的GDP增速为7.7%;如今年前五月消费增速降至9.5%,较2013年下降4.1个百分点,但同期GDP增速只降了0.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尽管GDP和消费增速都在下降,只是消费降幅更大。而且,这至少不能证实“如果没有网购,消费增速降幅会更大”的观点。

    综上所述,无论是消费金融还是网上购物,其本质还是一种商业模式,既然是商业模式,就不能把它们作为拉动消费的良策。那么,如何能提振消费并让消费发挥更大作用呢?这实际上就涉及到改革了。

    改革的重点领域是财税,目的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改善居民的收入结构,缩小收入差距。财税改革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至少已经说了十五年,但进展迟缓。例如,个税改革说了那么多年,迄今没有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税为方向的改革。无论是提高起征点还是调整税基、税率,都属于小改而非大改,都无法从根本上缩小收入差距。

    此外,财政改革又是一个涉及动不同利益主体蛋糕的难题,如果迟迟不推进改革,那么,中国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也难以改变。这是那么多年来很多事实可以证明的难题。

    二、对比并评价中美两国消费者的储蓄和消费特点,指出它们各有哪些利弊。

    一个典型美国人的一生是这样的。

    大概20岁以前,他的储蓄率是零,甚至是负的,因为可能需要上大学贷款。大概30到35岁以前,他的储蓄率较低,但是通常都是正值,因为这个阶段:

    • 工资不高存不下钱;

    • 需要还旧债;

    • 需要为买房攒首付。

    65岁以前,他的储蓄率会逐渐增加,这是因为第一,房贷越来越少;第二,挣得越来越多;第三,需要为退休做准备。

    65岁以后,开始花自己攒的退休金,这时储蓄率为负值。

    如果从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平均储蓄率基本是零,可能有些左右摇摆,但不会有很大盈余,也不会有很大亏欠。中美消费对比详细数据(中美消费对比详细数据分析)

    如果我们认为这种行为模式是大部分美国人的行为模式,那么在一个时间点上,全美国的储蓄率也应该基本为零,因为每个美国人所处的阶段不同。

    但是,由于美国一直处于人口净增长和工资净增长,美国的储蓄率一直保持在5%左右的正值上,这其实并不代表美国的经济不稳定。

    这种模式也是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模式,英国的储蓄率和美国大概相当,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基本在10%附近,法国比较高,15%附近,日本非常低,不足1%。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储蓄率保持在50%左右,比中国还高的基本只有石油国家。那么中国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的储蓄?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最主要的原因,发展时间太短。中国改革开放刚刚不到40年,一代人多一点,还没有形成一个类似发达国家一样的生命循环,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主要是不知道一辈子到底需要存多少钱,让中国人倾向于多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第二,工资增长太快。我是八零后,我爸当年参加工作的时候是八十年代初,那时候北京的工资是几十块这个数量级,等到了九十年代就成了上千块,等我毕业的二十一世纪初就到了四,五千块这个量级,现在北京的平均工资是近7000块,近40年的时间,工资增长了百倍,储蓄率必然较大。

    第三,房价增长太快。作为储蓄最大的用途之一,买房的难度越来越大,作为应对,只能多攒钱才能满足买房需求。有人说外国人就没有买房需求,扯淡,可能没有中国人这么强烈,但是我就听过很多美国人跟我说,他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出生在出租的房子里,这和我们中国人的想法完全相同。

    第四,中国没有完善的个人破产制度。每个人都可能走了背字,掉进一个泥坑爬不出来,完善的破产制度可以帮助你止损并提供重新站起来的可能。如果没有个人破产制度,只能依靠尽可能多的存款才能重新出发。

    综上所述,美国的低储蓄率并不是经济稳定的定时炸弹,中国的高储蓄率主要受经济发展阶段影响,随着发展的继续以及制度的完善,最终也会出现明显的下降。

    三、2019中美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差异和原因

    一、现象:中美通货膨胀存在显著差异

    2021年6月,美国劳工部公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较2020年同期上涨5.4%,刷新2008年8月以来的最高涨幅;核心CPI同比上升4.5%,也创下1991年11月以来最大涨幅。

    而且美国的通胀是全面通胀,绝大多数物品都在涨价,衡量物价的几乎所有指标(PPI、CPI等)都处于快速上升状态,陷入了通货膨胀漩涡。事实上,美国通货膨胀从3月份开始有预兆了, 3月2.6%、4月4.2%、5月5%、6月5.4%, CPI指数一路飙升。。

    与美国通货膨胀对应的是,虽然中国PPI涨幅也显著上行(5月份PPI同比涨幅达9%,为13年来最高月值),但CPI涨幅较小(6月份中国的CPI和核心CPI分别为1.1%和0.9%),表现为局部通胀。

    美国是否会陷入长期的高通胀呢?众多学者专家对此观点不一。有认为通胀是暂时的;也有认为此次通胀飙升绝对不是暂时的,甚至可能会持续4年之久。

    中国是否会保持现在的通货膨胀状态呢?

    二、逻辑:基于需求、供给及货币政策的视角

    (1)需求扩张叠加全球错位复苏带来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推动了中美PPI大幅上涨

    从历史经验来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与全球经济景气度高度一致。不论是在疫情前还是疫情后,经济需求波动是引起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根本原因。今年初以来,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带来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扩张引起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在需求扩张因素之外,全球错位复苏也加剧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幅度。作为铜、铁矿石、农产品等大宗商品资源供给端的新兴市场,人口基数大、密度高,医疗体系也较发达国家更为脆弱,疫苗接种进度远远落后于工业国和消费国。疫情的反复以及疫苗接种率较低影响了矿产的开采和运输,导致大宗商品资源的供给放缓。一边是大宗商品供给放缓,一边是全球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的需求扩张,两者之间的错配带来了短期供需失衡,进一步拉升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观察CRB指数、CRB工业原料指数变化情况可以发现,疫情以来大宗商品和工业原材料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今年4月份以来,两个指数同比涨幅分别超过50%和40%。

    大宗商品等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推升了产业链上游产品价格,导致了中美PPI均出现了大幅同比上涨。

    (2)中美货币政策及需求刺激方式不同导致了两国消费者价格CPI增幅的差异

    通胀有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等。所谓成本推动型通胀指的是由上游成本上升推动下游消费品价格上涨——由PPI向核心CPI传导。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PPI与核心CPI的变动情况,可以发现:次贷危机后,除今年3月以来美国核心CPI出现了大幅上涨外,与PPI同比大起大落相比,无论中国还是美国两国的核心CPI涨落幅度波动都较小,这一方面体现了核心CPI具有低波动性,另一方面也说明现实中PPI的大幅波动难以完全传导至核心CPI,即正常情况下单纯的成本推动难以引起全面通胀。

    的确,由于PPI到核心CPI的不完全传导,中国仅出现了局部通胀(详见:《PPI大幅上涨后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什么?》)。但是,美国今年3月以来意外的出现了全面通胀,如何解释呢?是还有其他驱动通胀的因素没有考虑进来吗?

    事实上,除了供给端的成本型通货膨胀,还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此外,还有货币因素带动的通货膨胀。这些都值得细细思量。

    货币因素:美国货币政策僵化,中国货币政策表现出强自适应性

    著名经济学家、货币学派创始人弗里德曼曾说过,一切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话不能说的这么绝对,但是,在经济基本面因素之外,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有时是要考虑在内的。

    根据数量方程式,货币数量(M)与流通速度(V)的乘积始终恒等于物价水平(P)与商品及服务数量(Q)的乘积,即有MV≡PQ,等价的也可表述为:物价水平(P)的增速取决于货币数量(M)的增速能否与商品及服务数量(Q)的增速以及流通速度(V)的变化相适应。一般认为,在正常状态下,货币流通速度相对稳定,即有流通速度(V)的变化近似为0 。

    今年以来,美国物价快速上涨,这跟美国一年多来僵硬的货币政策有显著关系。去年疫情发生后,美国为了刺激经济复苏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M2增速持续高涨,至今年2月M2增速更是达到27.0%,创下二战以来新高。疫情发生后,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员、商品、要素等的流动。这些阻碍意味着交易难度的上升、交易成本的增加。受此影响,交易数量也会有所下降,货币流通速度也随之放缓。货币流通速度(V)受到阻滞,抵消了货币超发对物价的冲击,因此,可以看到在2020年美国并未出现令人担心的通货膨胀。

    但是随着疫情的常态化以及疫苗的普及,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生产、消费也逐步恢复正常,货币流通速度(V)逐渐正常化,而美国广义货币M2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发生货币严重超发。在两年GDP平均增速并未显著提高的条件下,根据数量方程式的恒等式要求,美国国内物价(P)必然上涨。

    与货币流通速度不相称的货币超发会降低实际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引起上游工业品价格和下游消费品价格上涨;同时,也会通过财富效应和预期作用直接拉动居民消费,带动了消费品价格的持续快速上涨。

    当然,有人会说不是美国货币政策僵硬,而是他们很精明,在充分利用美元霸权地位借着疫情在全球充分收割铸币税。或许是也或许并不是,这里不讨论。不管怎样,我们看到的是美国货币政策并没有随着经济逐渐恢复而采取正常化的收紧措施,而是持续的、一根筋似的宽松。

    反观中国的货币政策,不得不说,具有强自适应性,一直是根据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金融形势灵活调整与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疫情初期,经济活动受阻、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央行采取了宽松的货币供给政策,两者一紧一松,或者说一下一上,对冲的效果就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未被显著传递给数量方程恒等式的右边,使得物价保持了相对平稳。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内经济的持续复苏,货币流通速度(V)逐渐回归正常之后,我国货币政策也逐步由疫情初期的宽松状态回归常态,两者一松一紧、一上一下,同样的,对冲操作的结果就是数量方程恒等式的右边并未受到什么影响,避免了通胀及通缩的发生。

    由于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少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货币政策更多是影响消费品价格,因此,中美两国货币政策上的差异也导致了美国的(核心)CPI出现高涨,而中国的(核心)CPI表现温和。

    需求因素:美国临时性需求强劲,中国需求增速相对较缓

    美国总需求刺激政策同样也带动了物价上行。去年上半年特朗普政府颁布了2.2万亿纾困法案,直接将2万亿美元给到企业和居民;今年3月份拜登的1.9万亿财政刺激又直接向美国民众提供了高额救济金(年收入为7.5万美元或不足7.5万美元的个人,以及年收入为15万美元或不足15万美元的夫妇每人获得1400美元救助支票),美国居民收入并未因疫情而受损,部分居民收入甚至大幅增加。疫情后,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个人接受政府转移支付的同比走势基本一致,增长最快的两个时点也刚好对应着两次大规模的财政“发钱”。

    美国直接发钱的措施,让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全民的消费能力及消费需求大幅上升。特别是,美国耐用品的需求迅速回升,成为美国经济持续修复的重要推动力。今年3月以来,美国的零售销售大幅上升,其中以汽车、家居用品、电子产品为代表的耐用品销售强势反弹并快速增长带动了美国消费整体水平。在消费端强劲需求的拉动下,上游生产成本的上涨一改过去难以传导至下游及消费品价格,CPI跟随PPI的大幅上扬出现跟涨。美国此轮通货膨胀过程中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两种类型都有,最终呈现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均出现大幅度上涨的局面。

    与美国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混合推动型的通胀不同,中国的通胀压力以成本上升推动为主,即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推动了国内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然而,这种通胀压力在产业链上游释放后(PPI大幅上涨),并未继续向下游及消费端蔓延。PPI传导至CPI的效果有限,其中部分原因在于疫情后,中国政府并没有像美国政府那样直接大规模的补贴居民,因此居民收入并没有明显的提高,部分居民收入增速甚至出现下降,没有居民收入增长的支撑,国内需求端增长缓慢。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值相较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仅增长8.5%左右。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供给端成本上涨无法与需求端形成共振,中国价格上涨因此仅局限于产业链上游。(参见:《PPI大幅上涨后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什么?》)

    概括起来,两国PPI大幅上涨的原因均源于全球经济总体复苏需求扩张叠加全球错位复苏带来的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但与美国全面通货膨胀不同,中国仅产业链上游出现局部通胀,这主要源于中美货币政策及需求刺激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两国消费者价格CPI增幅的差异。

    三、未来展望:美国高通胀不可持续,是暂时的;中国将由通胀走向通缩

    (1)美国是否会陷入长期的高通胀?

    回答是不会!

    首先,大宗商品原材料的供给将持续恢复。美国PPI快速增长的原因在全球总体复苏过程中叠加了全球错位复苏,导致了大宗商品的供需错配。随着时间的推移,疫苗接种速度不断加快,大宗商品原材料的供给将逐步正常化,这种错配引起的价格意外冲击也将回复正常。

    其次,美国经济已进入被动补库存阶段。中国经济自去年4季度(更准确地说是11月份左右)需求增长触顶,今年以来开始被动补库存,也就是说需求增长放缓,库存继续增加,经济短周期进入了下行阶段;美国经济延续了次贷危机后经济周期波动紧跟中国步伐的节奏,需求增长也在今年3月触顶,随后逐渐放缓,这意味着美国经济也进入被动补库存阶段。中美两大经济体需求增长的放缓将直接影响大宗商品的需求,可以预计大宗商品价格同比增速基本也已触顶,未来将逐步回落,PPI同比也将随之回落。

    最后,美国强劲的临时需求刺激政策不可持续。在货币政策方面,随着就业数据的改善以及疫苗接种的普及,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将逐步退出,否则数量方程式的恒等式右边将鼓出价格大泡沫,搞不好会引发严重通过膨胀。事实上,美国广义货币供给量M2同比增速在3月份已经开始回落。在财政政策方面,随着美国失业率的降低、经济的复苏以及财政赤字的不断扩大,美国再次大规模发放补贴的可能性几乎为0。事实上,4月份美国居民收入同比已经大幅回落。

    (2)中国的通胀是否会持续?

    答案是否!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将由通胀转向通缩。

    中国PPI大概率已触顶,尽管同比增速还可能还会处在高位一段时间。只要不出现超宽松的货币因素,仅靠成本拉动型的传导方式,PPI向CPI的传导有限(参见:《PPI大幅上涨后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什么?》)。

    当前,我国经济已被动补库存,即需求增长放缓,经济处在短周期的下行阶段(参见:《经济短周期或已进入被动补库存阶段》),按照经验规律,未来经济将大概率由当前的温和通胀逐步转向通缩。

    特别注明:新冠病毒delta变种现已传播到全球80多个国家或地区,并且随着它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而继续发生变异,疫苗接种者感染新冠占比也有所上升,这些都可能增加本文结论的不确定性。

    四、中美gdp总量对比2020

    引言

    如今2021年也已经过去了4个月,我们大家在五一节假日之后正式步入了夏天,根据数据显示,在2021年第一季度,各个国家也陆续公布了自己前三个月的GDP数据。数据显示,我国在2021年的第一季度中,GDP数据为25万亿元人民币左右,与2020年相比,增长幅度达到了18.3%,这也是我国长久统计以来增长幅度最高的一次。

    中美消费对比详细数据(中美消费对比详细数据分析)

    现在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越来越名副其实,并且在2021年开年之后,我国也率先向全世界公布出了一份十分亮眼的经济成绩,不过很多老百姓也感到十分好奇,美国作为世界的第一大经济体,在2021年开年之后的三个月中,具体经济成绩又是怎么样呢?

    美国2021年第一季度GDP增速如何?

    其实在此之前,全球多家机构已经针对美国的经济前景作出了预估,例如亚特兰大联储这项机构就发布了一则数据,数据显示美国在2021年的前三个月份中GDP增速有希望突破10%,而最近美国也终于公布了自己在2021年第一季度中的GDP数据,在这一季度的GDP数据当中,相较于前一年的第四季度,环比年化增长速度为6.4%。

    中美消费对比详细数据(中美消费对比详细数据分析)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环比年化增速”具体是什么含义,其实“环比年化增速”主要是指和前一年第四季度相对比,将它年化之后获得的一个增长速度。如果我们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进行比较,那么美国的GDP数据应该于2020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相比,而这个比较之下,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仅为0.4%。

    中美消费对比详细数据(中美消费对比详细数据分析)

    由此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比较方式所呈现出的数据是截然不同的,不过不管是有哪一种办法,我们都可以明确地了解到,美国第一季度的GDP增速已经明显低于亚特兰大联储这家机构和全球其他机构此前所预测的10%经济增速左右的预估。

    中美两国2021年预估GDP增速对比

    如今,美国在多轮的财政刺激之下,第一季度GDP增长速度依然无法与中国相比较,由此我们来展望两个国家未来的经济前景时,就可以感受到美国如今经济增长的乏力。不仅如此,根据经合组织的预测,美国在2021年的经济会出现6.5%的增长,而在中国方面,我国东北财经大学也发布了国民经济公报2021Q1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有具体模型对我国的经济进行了预测,结果表示在2021年我国从4月份到12月份的三个季度中,GDP同比增速将会分别达到9.46%,8.48%以及8.16%,而全年的GDP同比增速将达到11.12%。

    中美消费对比详细数据(中美消费对比详细数据分析)

    根据这些数据的比较,我们就可以明显地感知到中国目前正在逐渐加速和美国整体经济之间的差异,而中美两国在经济差距上的不断缩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老百姓的共识。在2021年2月28日,我国国家统计局就发布了一则最新的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2020年我国GDP相当于美国 GDP总量的70.3%。要知道在过去的20年间,中美两国的经济规模差距是从9.1万亿美元进行缩减的,到目前两国的经济数据已经减小到了6.2万亿美元,如果我们假使中国第GDP的年增长速度为6%,美国为2%,那么第1个达到300,000亿美元GDP的国家又是谁呢?

    中美消费对比详细数据(中美消费对比详细数据分析)

    谁会率先突破30万亿美元大关?

    首先第1个问题,我们需要来关注中美两国GDP增长速度。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经济实力依然不容小觑,要知道美国是世界上第1个GDP突破1万亿美元、5万亿美元、10万亿美元和20万亿美元的国家,经济实力是全球公认的十分雄厚。在巅峰时期,美国这GDP占到了全世界的50%。从1969年美国GDP达到1万亿美元开始,到2000年达到10万亿美元,中间共花费了31年的时间。而在2018年时,美国的GDP突破20万亿美元,从10万亿到20万亿美元经济猛增,美国花费了18年的时间。

    中美消费对比详细数据(中美消费对比详细数据分析)

    对比之下,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又是如何呢?在1998年我国的GDP总量突破1万亿美元,到2014年时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从1万亿美元到10万亿美元,中国的发展时间比美国晚了14年,但是只用了16年就完成了,这个过程比美国快了一倍。在这个基础上专家就提出预测,从2022年到2025年的三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应该维持在6%以上,最迟会在2025年突破20万亿美元。如此说来,我们根据两国经济增长速度和未来的预期,就可以大胆预测,中国将成为第1个突破30万亿美元的国家。

    中美消费对比详细数据(中美消费对比详细数据分析)

    结语

    不仅如此,如今美国虽然依然占据着世界老大的位置,可是不得不说美元霸权已经在多国国家产生动摇,此前中国就和伊朗签订了25年合作协议,使得美元和石油的绑定产生松动。我国经济发展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国家经济变强是必然的,很多人也赞同中国将成为第1个GDP突破30万亿美元的国家,你是否认同这个看法呢?

    ","force_purephv":"0","gnid":"99304de2c39e52d4e","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31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8ccd1a2305dadd3.jpg","width":"640"},{"desc":"","height":"100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f4b5aeac4527f02.jpg","width":"2000"},{"desc":"","height":"100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423d68ed8bbabce.jpg","width":"2000"},{"desc":"","height":"27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c72e68403fd727e.jpg","width":"550"},{"desc":"","height":"37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52b25435cd1141e.jpg","width":"729"},{"desc":"","height":"48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5c7d294c566addd.jpg","width":"1280"},{"desc":"","height":"25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276e7e2486f9633.jpg","width":"500"}]}],"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64701728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afa2d9dee30ace6d49f2f313247099f1","redirect":0,"rptid":"cc691fed3649c5ce","src":"剑花蝶舞笑看人生","tag":[{"clk":"keconomy_1:gdp","k":"gdp","u":""},{"clk":"keconomy_1:美国","k":"美国","u":""}],"title":"若按中美GDP增速为6%和2%来计算,哪国会率先突破30万亿大关?2020年中美经济总量各是多少 - :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 GDP 肯定靠前 但那个不能绝对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

    材料一:中美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R&D)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及制造业产值比较注:目前我国制造业大量的关键零部件、系统软件和高端装备基本都依... - :[答案]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科技发展认识.根据教材知识,对于图标题,要认真分析图表的表头、表格中的数据以及标注,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比较,纵比看成就,横比看差距,通过“中美制造业产值”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产值持续增长,已超过美...

    2020年美国的经济总量约是多少? : 去年美国GDP14.657万亿美元 . 美国全国商业经济学协会5月16日公布的一项针对41名经济学家所进行的调查显示,今年美国经济只能以2.8%的速度扩张

    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的数据对比是怎么样的?: 总体数量不如美国,增长率超过美国5倍左右,但都存在很多问题

    如图是1700 - 2001年300年间中美GDP占世界的比例曲线图,下列对两国GDP表述正确的是() - :[选项] A. 中国GDP占世界的比例上升到最高峰表明中国经济符合当时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B. 美国GDP占世界的比例从最高峰下滑表明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的失败 C. 内乱是导致两国GDP占世界的比例跌入几乎最低谷的重要原因 D. 科技革命对两国GDP占世界的比例由低谷走向上升的起决定性的作用

    材料一:中美两国科技创新能力对比   研发经费(亿美元) 研发经费在GDP中的比例(%) 科研论文被应用次数(次) 发明专利数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 - :[答案] (1)图表说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美国相比明显不足,差距显著.(2分) (2)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矛盾分析法的重要内容.在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起着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

    中美gdp对比: 美国GDP是我国的三倍

    中美gdp20l5对比 - : (1)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中国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7.67万亿元,同比增长6.9%.(2)2014年,美国GDP总量为17.4万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预计,2015年美国GDP同比增速为2.7%,因此2015年美国经济总量大约为17.87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1.7倍. 从另外一个直观的角度理解,中国的经济规模,和美国之间还差了一个德国加一个英国,德英分别是世界第四、第五经济大国.根据公开数据计算,2015年德国和英国的经济总量分别为3.92万亿美元、3万亿美元.

    中国美国实力对比2021年,现在具体是个什么情况?: 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2021年1月18日公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GDP总量突破100万亿人民币大关,达到了101.6万亿.与2019年相比,同比增长了2.3%.在疫情扩散全球的大环境下,中国成为了全球唯一一个经济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没...

    当前中美两国GDP总量占世界总量多少: 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占比;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美国三次产业GDP比重尚未发布.不过2008年的情况是:一/二/三分别占1.1/20/78.9,2011年的情况是:1.2/19.2/79.6,由于美国近几年经济一直没什么起色,这一趋势合理外推到2014年,应当是1.3/18.4/80.3.美国2014年的GDP总量是174183.27亿美元,据此估计美国三次产业各为2264.38、32049.72、139869.17亿美元.

    以上就是关于中美消费对比详细数据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中美青年创客中心(中美青年创客中心地址)

    中美消费对比详细数据(中美消费对比详细数据分析)

    中美GDP谁先达到30万亿(中美gdp谁先达到30万亿元)

    股票入门书籍排行榜(股票入门书籍推荐前十名)

    中国国画十大排名(中国国画十大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