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大赋兴盛的标志性作品是枚乘的(汉大赋形成的标志的作品是)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汉大赋兴盛的标志性作品是枚乘的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一、司马相如、扬雄与汉大赋的勃兴
辞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文体;既像诗歌,讲求押韵和形式整饬,又像散文,句型自由,无格律的严格限制;即适合状物叙事、抒情说理,又具诗歌与散文的表现功能,是两者的综合体。汉赋分为骚体赋(以抒情述志为主)、大赋(以状物描摹为主,铺排夸张,文辞富丽) 和抒情小赋(形式类似大赋,但是篇幅缩短,状物减少,抒情增加)。
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段,汉初的赋家,继承楚辞的余绪,这时流行的是所谓“骚体赋”,代表作家和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枚乘的《七发》等;其后则逐渐演变为有独立特征的所谓散体大赋,这是汉赋的主体,也是汉赋最兴盛的阶段,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扬雄的《甘泉》、《河东》、《羽猎》、《长杨》,班固的《两都赋》等; 及至到了东汉中叶以后,散体大赋逐渐衰微,抒情、言志的小赋开始兴起,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张衡的《二京赋》、《归田赋》,赵壹的《刺世嫉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祢衡的《鹦鹉赋》等。
汉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尽管散体大赋有其华而不实、矫揉造作的弊病,但在中国文学史上,汉赋仍然有其一定的地位。它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辞句以及技法方面,在促进文学观念的形成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贾谊的代表作有《吊屈原赋》、《鵩[fú]鸟赋》、《旱云赋》 。贾谊创作的主要是骚体赋,他的骚体赋的特点是一是 抒情述志,情感浓郁。 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发抒政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 二是 直抒胸臆,议论多于形象;三是善于写景状物,文采可观。 如《旱云赋》描摹云气涌起,波动连绵,细腻形象
枚乘的《七发》创作完成,标志汉大赋的形成。《七发》的创作特点是铺叙描摹,夸饰渲染。而没有真情实感是与骚体赋相比的根本性的转变;《七发》在遣词造语上走向繁难和华丽,最后一个特点是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吴客与楚太子)。总体说来,枚乘的《七发》是骚体赋向大赋过渡的标志。
西汉初期辞赋创作趋向是从浓情质实到失情华丽,由骚体到赋体的发展 ;在创作倾向上,脱离了抒情言志而走向游戏文字和阿谀奉承;在表现手法上,显露出铺排描摹的迹象。
汉赋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就是汉大赋的兴起,代表作家司马相如和扬雄
司马相如赋的代表作分两类,一类是《子虚赋》、 《上林赋》,统称《天子游猎赋》,目的是炫耀才能;另一类是《长门赋》、《美人赋》等,篇幅短小,目的是抒情叙志。
《天子游猎赋》特点说的简单点就是无情、 排比、直接和难懂。
无情是指丧失了真情实感;排比指的是空间的极度排比;直接是说这类赋体作品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难懂其实就是遣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以下是《子虚赋》的节选,直接体现了汉大赋的这几个特点。
《长门赋》是司马相如的另外一类赋体作品的代表。这部作品的内容是将陈皇后的遭际与自己的悲凉巧妙融合在一起,抒发悲郁孤愤之情。
抒情手法纯熟,情景交融。
他的拓展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如:写祭祀(《甘泉》、《河东》);写京城外的繁华(《蜀都》)以及传统田猎( 《校猎》、《长杨》)② 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③ 艺术表现上有了新的变化。首先,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其次,“以美为讽”的思想表达方式,不直言天子之错,而是把天子描摹成自 己喜欢的样子,来表达思想。
汉赋发展到东汉,抒情言志的小赋开始兴起。无论是初期的骚体赋、兴盛时期的大赋还是东汉时期散体赋和抒情小赋,汉代的赋对后代文学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二、简述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中的意义
既奠定了典型汉大赋的基础,又是“七体”的开首之作。
其主要表现为:
1、精细的叙事和描绘。《七发》善于铺陈排比,夸张渲染,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描写形容,写景状物,声色情态毕现,描摹精致细腻,形象生动。
其采用完全虚拟的第三人称之间的对答形式,所虚构的故事框架虽很简单,却摆脱了描述实际事件抒发由此产生感想的限制,使作者能够自由地选择和表现自然和社会生活内容。
其所铺陈的内容,从多方面开拓了文学的题材,这些题材在后来的赋文中得到继承和进一步发挥,成为后世大赋广泛运用的题材。故《七发》虽未以赋名篇,却在体制和艺术手法上都为后来汉大赋创作树立了典范,是一篇奠定大赋虚构夸张、排比铺陈典型特点的开风气之作。
2、韵散结合。《七发》通篇是杂有楚辞式诗句的散文,其语言形式一方面吸收了楚辞的句式和“兮”字,一方面大量地使用散文的句式,同时也有对偶、排比句式的运用。与楚辞相比,其诗的成分减少,散文的成分增加,是韵文与散文的结合,是诗歌的散文化与散文的诗歌化。
介绍:
《七发》是汉代辞赋家枚乘的赋作。这是一篇讽谕性作品,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吴客认为楚太子的病因在于贪欲过度,享乐无时,不是一般的用药和针炙可以治愈的,只能“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
于是分别描述音乐、饮食、乘车、游宴、田猎、观涛等六件事的乐趣,一步步诱导太子改变生活方式;最后要向太子引见“方术之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太子乃霍然而愈。
作品主旨在于劝诫贵族子弟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表达了作者对贵族集团腐朽纵欲的不满。此赋是汉大赋的发端之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它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连写七件事的结构方式,为后世所沿习,并形成赋中的“七体”。
三、枚乘的《七发》从哪些方面奠定了汉大赋的基础?
枚乘,西汉辞赋家。其代表作《七发》见于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是一篇讽喻性作品。赋中假托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以互相问答的形式构成八段文字。作品的主旨在于揭示贵族腐朽生活的戕害人身,提出了应进用文学方术之士的主张。《七发》辞采华美,气势壮观。《七发》的出现,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并影响后人的创作。并且赋中形成了一种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七体,’~
四、单选3.标志着汉大赋产生的作品是 A.《两都赋》;B.《吊屈原赋》;C.《七发》;D.《子虚赋》;
C,枚乘的《七发》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大赋兴盛的标志性作品是枚乘的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