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域文化元素(杭州的地域文化)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地域文化元素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浙江有哪些地方特色文化?
浙江文化灿烂,人文荟萃,科技教育发达,名胜古迹众多,素享“文物之邦,旅游之地”美誉。在历史上,浙江涌现的科技教育、文化名人灿若星河。现今,浙江省拥有国务院部属科研和开发机构20个,省市科研机构150多个,向国内外开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重点专业实验室3个,以及一批国家行业研究中心。有浙江大学等37所高等院校。1981年建立了学位制度。1995年有12所高校拥有硕士点233个,博士点70个。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分别为99.3%和99.5%。普遍实施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基本形成从文化补习、技术培训到中等专业教育和大学的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体系。浙江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省级321处,市县级1674处,共有文物保护点近4万处。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1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0,森林公园最多的省,有丝绸、茶叶、南宋官窑等博物馆。杭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六大古都之一,宁波、绍兴、衢州、临海也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浙江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自然和生态环境最佳的省份之一,拥有一大批闻名遐迩的风景区。这些景区或以峰著称,或以洞为奇,或以瀑取胜,或以植被景观见长;或金滩奇岩、海滨风光,或江南园林,玲珑剔透,或得天独厚,温泉宜人,都是旅游疗养的好地方。到90年代,一个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中民的浙江旅游网络正在形成,浙东海国风光,浙西名山秀川,浙南灵峰异壑,浙北运河古踪,交相映辉,深受海内外旅游者青睐。
浙江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9 个,群艺(文化)馆、文化站1634个,公共图书馆84个,博物馆73个。全省拥有省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各为12座,县级广播电视台66家,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56%和98.25%。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799.1万户。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1191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91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7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2.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8.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3万人,注册护士5.3万人。全省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97个,卫生技术人员0.4万人。乡镇卫生院2236个,床位2.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6万人。已建立艾滋病监测点34个。
浙江文化历史悠久,手工业发达,如春秋、战国时(前770-前221年)越国的铸剑,东汉时(25-220年)的制瓷技术和铜镜制作工艺,唐代(618-907年)以后的丝绸、雕版印刷、造塔、寺院建筑、佛像雕塑技艺。始镌于南齐建武年间(494-497年)的新昌大佛寺弥勒像,被称为“江南第一大佛”。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建的杭州六和塔、唐中和四年(884年建内塔)和北宋开宝年间(968-975年建外塔)建的湖州飞英塔等,被誉为全国造塔工艺的典范。
二、杭州城市标志的寓意
杭州城市标志的寓意 (2010-02-05 14:05:50) 新来杭州旅游或工作的朋友,一定会对一个看起来像一条船的“杭”字特别留意。这个一眼看上去就个人古韵十足而又清新整洁感觉的标志可以说充实着杭州的各种公共设施也成为杭州特色景观。而这样一个扮靓杭城的小标志就是属于杭州自己的城市标志。 从2007年5月份开始,杭州向全球征集城市标志设计。截至八月十五日,活动共收到两千五百六十八件应征作品。从数量上看,已经超过了二零零八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大赛收到的参赛作品数量。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个标志则是于2008年3月29日于杭州西湖正式向外发布并注册的杭州城市标志,设计者是北京东道形象设计制作有限责任公司。 以汉字“杭”篆书为演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将无可替代的城市名称与无可替代的视觉形式合二为一,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和经典性。“杭”字的上半部分运用了江南建筑中具有标志性的翘屋角与圆拱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江南地域特征;右半部分的“亢”,则隐含了杭州著名景点“三潭印月”的形象。标志下方传达了城市、航船、建筑、园林、拱桥与水的亲近感,凸现了杭州独有的“五水共导”的城市特征。如果把标志拿得远一点看,整体好似航船。“杭”字古意即为“方舟”、“船”;“杭”又通“航”,反映了杭州得名取自“大禹舍舟登岸”的历史典故,体现了杭州作为历史名城的底蕴;又象征着今天杭州正扬帆起航,展现出积极进取、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而最下端的中、英文字体,标注了杭州的城市名称,笔画流畅飘逸,与图形相结合,浑然一体。
三、杭州历史简介100字以内
从“余杭”到“钱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属于“扬州之域”。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
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扩展资料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
后来依托沪杭铁路等铁路线路的通车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发展迅速。新世纪以来,随着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业的带动,互联网经济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传说成为杭州文化代表。
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22年亚运会将在杭州举办。2018年1月,杭州入选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第7位。2017年,常住人口946.8万人,城镇化率76.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32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17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2844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杭州
四、关于浙江或杭州地域文化的资料
浙江传统文化与“浙江模式”的形成
新华网浙江频道11月23日电 (《浙江经济》杂志/张佑林) 现代社会,区域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现代工业社会与传统农业经济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具有本质上的差别。一般来说,传统的小农经济要求的是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只要做到循规蹈矩就行;而现代工业社会要求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力资本和企业家,没有创新意识要想在市场竞争社会立足简直是不可能的。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实践经验也表明,现代经济增长或工业化,首先离不开人的思想观念的更新或人的现代化。经济学家英格尔曾经尖锐地指出:“当今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它的国民不经历这样一个心理上和人格上向现代性的转变,仅仅依赖外国的援助、先进技术和民主制度的引进,都不能成功地使其从一个落后国家跨入自身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的行列”。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影响经济发展的路径是:传统文化对工业化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人的观念进而实现的。传统文化通过其长期积习而成的观念,对生活在本区域内的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塑造出具有不同文化禀赋的人群。而这些具有不同文化禀赋的人群,适应现代经济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决定了各区域的经济选择是不一样的,进而决定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
一、浙江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及其与现代经济的兼容性分析
按照笔者的观点,从人文地理学出发,可将中国文化划分为"中原传统农业文化区"和"东南功利文化区"两大部分。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播中心,其辐射范围遍及中西部广大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地区,自古以来,这里一直是以农耕经济为主,小农思想根深蒂固,人们的观念保守。这种传统文化所以抵制现代化,不仅因为它是一种僵化的价值观念、思维定式,制约着人们思想什么,怎样思想,而且还因为它是一种生活习惯、行为模式,制约着人们去做什么,怎样去做。在它的长期熏陶和习惯作用下,一切与之不符的说法和做法、倡导和实践,都是不自然的,都是可疑的,甚至都是邪恶的,要么受到温柔的冷遇,要么受到严厉的封杀。这种思维机制使人们思想僵化,观念保守,不思进取,害怕创新。
"东南功利文化区"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其主体构成是吴越文化,其范围包括江浙及其附近地区。远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河姆渡文化和良诸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文化独具异彩。自唐宋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政治中心从黄河流域转向江南,文化中心也随之移向吴越,其间经过了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三次大融合。近代以来,东部沿海一带一直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熏陶,形成了本地文化与西洋文化的广泛交流,吴越文化终于从传统的农业文化,转化为商业气息浓厚的商业文化,并在我国各文化副区中冠领群雄,水平最高。
吴越文化从纵向上看,是在传统与现代的反复碰撞中发展的;从横向上看,吴越处在我国传统的大陆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两大板块的交锋地带,这就使得其文化具有海陆两种成分,并进而发展成传统的伦理本位主义与现实功利主义两种性质的交流和融合。
作为吴越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浙江文化除了拥有"东南功利文化区"的基本因素外,还有自己的独特性。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素称"文物之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永嘉文化"为主体的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文化特色。浙江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第一,具有鲜明的"善进取,急图利"的功利主义色彩。第二,具有"富于冒险、开拓进取"的海派文化传统。这主要是因为傍海而居、出海而航的生活生产环境,培育出了浙江人的顽强的生命力和开拓冒险的精神。第三,具有浓厚的工商文化传统。浙江文化自春秋战国范蠡大夫弃政从商以来,就形成了蓬勃的尚利文化,"工商皆本"的思想几乎是自始至终一以贯之的。第四,具有"崇尚柔慧,厚于滋味"的人文情怀。江浙文化尊重人欲,重视家庭和家族的血缘亲情关系,这与"存天理,灭人欲"的儒家文化导向很不一样。由此可见,浙江文化与我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区别的。
浙江文化具有内生的创新冒险精神,其总体特征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勇于创新,注重功利”。创新冒险精神是浙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巨大的生机和创造力是其文化的生命能量;功利主义和自然人性观构成了浙江文化的人生观基础。浙江人讲究实际、注重功利的价值取向,构成了浙江人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自主创新、敢为天下先的思维品格,构成了浙江人在经济改革中致力于制度创新,实现体制外增长的精神动力;善于经营、富于机变的文化性格,赋予浙江人在适应市场机制中胜人一筹的素质和优势。
浙江文化蕴涵的自主创新精神与现代经济具有内在的兼容性,它对浙江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具有内源性的影响。正是这些潜藏在浙江人意识深处的独特的传统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复苏,造就了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民间企业家,使浙江大地在改革开放之后很短的时间内,涌现出成千上万的农民企业家,从而为民营工业的发展做好了人力资本方面的准备。以浙江温州为例,温州市总人口为600多万,其中有200多万人在办企业或从事市场交易活动,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以至形成了“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的说法,“温州模式”的形成,正是温州上百万民间企业家勇于创新的杰作。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在大批企业家的主导下,形成了浙江“制度创新”的浪潮,从而推动了浙江工业化的进程。
二、浙江工业化道路的演进路径:企业家主导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
从制度变迁的类型来看,主要包括两种形式: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与此相反,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并实行。诱致性制度变迁能否产生的关键是,必须有一个新制度安排的“创造者”自发组织实施。从总体上看,一个社会的制度变迁是否发生,不仅取决于参与制度创新主体对制度创新成本—收益或损益的主观评价,而且取决于他们的判断能力和适应效率,也即一个社会只有存在一个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群体时,更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才会发生并不断持续下去。
从浙江工业化道路的实践来看,其制度创新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种内生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即这种制度创新不是外部力量的强制作用,而主要是以企业家为主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自愿选择,然后政府加以引导与规范的结果。笔者把这种内生于民间、通过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创新、最终实现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制度创新增长模式概括为:"自下而上的内生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这种模式的动力来源于传统文化和民间力量,其本质是一种自发的和内生的经济发展模式。其运行原理是:在市场竞争社会,具有创新精神的民间企业家,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途径,不断地模仿和创新,实现创造性的毁灭,最终推动了浙江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实现。具体来说,这种自下而上的"浙江工业化模式"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从工业化发动的主体看,这是由浙江成千上万的企业家主导的。经过传统商业文化长期熏陶的农民们,在改革开放后,不甘贫穷,勇于创新,勇于冒险,突破传统农业的桎梏,依靠发展民间乡村工业和相关产业,在其他人尚未觉悟的时候捷足先登,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开拓者和先驱者。其次,从浙江工业化模式的演进路径看,这是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创新过程。诱致性制度创新的一个前提,就是从事制度创新的主体必须具有强烈的自主创新精神,而这恰恰是浙江企业家的主要特点。改革开放后,浙江成为制度创新的"多发地区",在每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都会产生新的内容,接连不断,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浙江的制度创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乡村工业,专业市场,股份合作制、农民城、块状经济等均为全国首创,这些形式现在已经成为其它地区仿效和学习的对象。再次,从浙江工业化道路的类型看,其特点是自下而上民间发动的工业化。浙江的工业化从地域看,是民间工业发展壮大并逐渐包围城市工业的过程;从所有制结构看,是民营经济、个体经济逐渐成长并冲击国有大工业的过程;从市场发展看,是农村的大批专业市场逐渐挤压城市商品市场的过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看,是农村工业率先进入市场系统参与竞争,结果是农村地区反而先于发达的城市实现了体制转型。
由此可见,浙江传统文化通过对本区域人们长期的熏陶和潜移默化,在民间沉淀了一大批具有创新开放意识的高素质人群。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他们挣脱了政治束缚,迅速转化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民间企业家。正是在他们的带动下,形成了经济活动中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浪潮,并最终推进了浙江区域经济的成功转型。
杭州地名多怪,如卖鱼桥、米市街、莫衙营等。新来者莫能得其解,观其名,与其所在相去甚远矣,何以得此名?恐杭籍笈人亦不知也。
杭州地处江南,成市已久,历为多代朝都。宋时,及至繁华,阜盛至鼎,由庙堂之高于市井之野,往来物盛,贸商发达。今之怪名多由宋而来。因其所集称其名,如学士路、莫衙营,马市街等。然时过境迁,千年已过,观今[AD]之杭州,比这更为富贵繁华,而地名则已非其所指...
白居易苏东坡是在杭州任职和岳飞都不是杭州人
孙权 三国
岳飞 现有岳庙在北山路
段桥旁边有个 苏小小墓
章太炎 有章太炎纪念馆
秋瑾 有秋瑾墓
都锦生 都锦生丝绸厂
胡雪岩 胡庆余堂
夏衍 夏衍故居
现代有胡兵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苏轼的“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夜泛西湖五绝》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明代王瀛《苏公堤》中“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的诗句。
“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
明代张宁《苏堤春晓》诗道:“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南宋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诗云:“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陆游也有 “花满苏堤柳满烟”的诗句。。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地域文化元素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杭州市新意法女装大厦的具体地址(杭州市新意法女装大厦的具体地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