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乡村道路景观设计项目书(乡村道路景观营造)

    发布时间:2023-03-06 22:15:05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09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乡村道路景观设计项目书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乡村道路景观设计项目书(乡村道路景观营造)

    一、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有好的参考方案吗?

    参考方案——规划基本思路——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院

    1. 综合调查:提出如何提升村民收入水平;明确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以及环境卫生、村容村貌规划引导方面要求内容。

    2. 规划研究:对村庄定位与规模;村域规划产业支撑;农村居民点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相关专题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对村风、村乐、村建、村业、村居、村貌、村景、村艺、村旅进行总体发展新模式。

    3. 区域融合:规划统筹区域资源特色,空间环境,融合环湖生态休闲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村庄发展内动力。

    4. 互动更新:以需求为导向,对村庄改造部分以总体改造更新,进行互动式规划;凸显宜居乡村特色。

    5. 产村一体:依托山水格局,统筹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建设宜居宜业、景色宜人、城乡互动的魅力乡村。

    二、6个优秀的乡村建筑改造项目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居住环境已经在更迭中

    中国的改造项目也逐渐增多

    并且逐渐从城市向乡村过渡

    我们所遇到的乡村

    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乡村

    而是城市人视角的乡村

    满足城市人想象的乡村

    在这样的一种大环境下

    乡村民宿、酒店

    成为城市人们追求乡村生活的载体

    本文特此挑选6个优秀的改造项目

    一起来看看

    01

    鱼缸·花田美宿

    鱼缸民宿由农舍改建而来,由于当地 旅游 业的发展,主人想要一改老破的格局。便邀请到了设计师沈墨与张建勇进行改造,将空间进行重新规划,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民宿空间。

    建筑外观

    “鱼缸”起源于老板俞刚名字的谐音,他希望客人像一条只有七秒记忆的鱼,能够在这里慢下来,忘却烦恼,只需享受当下的畅游。民宿整体设计以鱼儿自由游动的动线来分区,让人们能够体验到从不同空间自在穿梭的感受。

    鸟瞰图,流线自由

    从下方看建筑,现代的设计风格与自然环境形成对比

    整体空间规划以小区域功能景观来划分,通过一步一景的设计,将小面积的空间变得有趣生动。户外的休闲空间铺满白色石头,将活动空间与居住空间分离,格栅的木头走廊富有节奏感,白天阳光照射过来,能够呈现出不同的光影。

    入口休闲庭院

    鱼缸的建筑设计以极简为主,剔除多余的装饰,建筑线条流畅,任何一个角度看过去都极具几何空间之美。设计师在观景平台上运用了“天圆地方”的概念,坐在椅子上,透过方形的墙体望去,满眼都是一片碧绿的竹林,前方的水池将竹林景色倒映其中,融合成一副美丽的山水画,与自然仿佛进行了一场有趣的对话。通过圆形的门可以看到远处的茶园,同时也能通往餐厅以及院子等空间,美观又不失功能性。

    户外吧台和就餐区,可以欣赏优美的自然景色

    特别设置了一片户外吧台,在这里,一年四季都可以欣赏到不同的花田景观。推门而入便是鱼缸的接待大厅,大厅分两块区域,接待中心和阳光玻璃房。

    接待中心连接阳光房

    玻璃房内承载着一天的光影,下沉式的包围空间让气氛更加浓厚,冬天里,围着壁炉,拥着暖阳,与友人互相喝茶聊天,体验悠闲自在的生活。

    玻璃阳光房

    阳光房细部

    整个大厅将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和玻璃门运用到极致,设计师不希望门外的山野之色被厚重冰冷的墙体阻隔,而是希望眼睛所观之处皆是山野绿色,即使不走出室外也能将山林景色揽入怀中。

    大面积的玻璃门窗让游客可以尽享自然风光

    房间内的大面积留白与原木家具,造型感极强的楼梯、床以及电视柜将空间装饰地恰到好处。纵横交错的楼梯以及开小窗口的楼梯充满了趣味性。楼梯之间、室内室外,仿佛交融在一起,于是每个转角,每道走廊,每个平台,都成了不可错过的风景。

    简洁现代的房间,落地窗和观景台让人们可以尽情欣赏室外景色

    开放的浴缸,加强自由感

    鱼缸拥有着6间房,且以鱼来命名,鲛、鲟、鲑、鲸、鲲、鲤,主人俞刚希望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能够像小鱼一样,进入这个“鱼缸”空间后可以放下烦恼,愉悦自在地游曳。希望在城市里失眠的朋友,一来到这儿,便忘却一切烦恼,做一只仅有七秒记忆的、无忧无虑的鱼儿。

    客房细部

    露台的竹林边,开一场派对,喝一杯鸡尾酒,度过悠闲的时光,让你在山里,感受到不同于城市的夜生活,享受着着璀璨美丽的夜景。

    雪中的建筑夜景

    积雪的室外空间别具一番风味

    灯光细部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02

    大乐之野 · 谷舍精品民宿

    柿林古村,属浙东峡谷地貌,光照和雨水充沛,地表植被多样且覆盖率高。柿子、樱花、竹笋、茶叶是古村重要的经济农作物。四面环山,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个有着八百年 历史 的古村更具神秘感。古村一直以厚重而交织的底蕴与纹理探寻蹊径,希望通过一个个精品民宿的建成带动其 旅游 产业的发展。

    建筑概览

    建筑外观

    大乐之野 · 谷舍精品民宿选址于柿林古村,室内设计由DAS Lab设计完成。该项目地形是典型的高山台地,四周高山峡谷,中间岗连坡平。俯瞰周边景观,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场地内的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建筑群的布局是类似”卫城“的设计手法,保证了内部活动空间的安全感。22间客房的开窗均朝向外围,留给室内的是直面外部的自然景观。

    建筑群的布局是类似”卫城“的设计手法

    庭院

    餐厅是本项目最具复杂性的空间。该空间包含了聚会、用餐、入住办理、洽谈等功能。由三个高低不一的建筑组合而成,中段留有10米的挑高空间,两边是8米落地窗。面对繁茂的植被和图画感极强的自然景观,我们希望通过材料的物理性营造人工与自然的高强度碰撞以及一种直觉的、潜意识的、肌体上的平衡感。并在内部创造出与外部一样的开放性,提供一瞬间便令人印象深刻的休憩之所。

    餐厅概览

    8米落地窗面对繁茂的植被和图画感极强的自然景观

    落地窗细部

    吧台

    金属饰面细部

    独立洽谈空间

    从洽谈空间看用餐区域

    对于我们而言,这个空间呈现出一种躁动、静谧的双重取向:一方面,是作为餐厅的 娱乐 开放空间和复杂功能的组织;另一方面,又融合了山林的多样性、意外性和随机性。作为活动的场所激发起具有可见度、热闹、兴奋和噪音的图像,山林则散发出隐蔽、隔离、孤独和寂静的情景。空间中营造了一种对立下的平衡感。

    楼梯

    楼梯细部

    餐厅二层

    包厢,窗外景色如画卷般展开

    包厢开窗细部

    我们相信民宿作为将视觉、 情感 以及思绪从日常生活中抽离的媒介,透过空间、光景,能让我们体会时间的质感。我们在客房部分尽可能的让设计保持克制,希望实现,自然存在的部分与人工新建的部分之间进行整合。这是我们对环境、场所和业主所做出的解读,即提供给客人一处朴素、温馨的休憩之所。

    客房

    室内泳池

    轴测图

    首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03

    塔莎杜朵民宿

    “慢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与哲学, 在远离喧嚣的都市中,湖州莫干山上,一间充满“塔莎奶奶”风情的民宿正在孕育生长。创始人为三位中国德清姑娘,她们希望打造一个全新概念的中国的“塔莎花园”,为此特别邀请了设计师沈墨以及设计师张建勇共同打造。走近这座花园,幸福充满着每一个角落。

    建筑外观

    从露台望向水池和庭院

    塔莎杜朵改造自一间普通的农民房,打破固有的规则结构,在大面积留白的墙体上开出一个个错落有致的小窗。因地制宜,结合四周一望无际的绿色有机农场,透过大开窗的设计将绿色映入室内,无处不体现着共生与生态。“无需过多语言,一切变得简单又不简单。”诠释了设计师对塔莎杜朵的理解。

    大面积留白的墙体上开出一个个错落有致的小窗

    设计师保留了原始的瓦片屋顶与横梁,外墙刷上一层大地色的涂料,置身于周围一片绿色盎然中,显得愈发温柔、沉静。

    庭院休息区

    以自然喻情,往往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庭院的一角布置着一片枯山水以及休息区,以静制动,将空间利用到极致。另一边则种着原始的芭蕉叶,设计成台阶式的座椅,休憩于此,人与自然作伴,妙趣横生。我们常常说生活需要点仪式感,在塔莎杜朵便足以体验到仪式感的另一种定义,它不是庄严、沉默,而是充满温度与生气。

    芭蕉叶荫蔽下的台阶式座椅

    庭院步道

    鸟笼式入户门设计。将小小的鸟笼放大到现实生活中,是一个自然与人文的完美共生,巨大的鸟笼像是一件装置作品引领远道而来的客人进入另外一片天地。待春天来临,鸟笼四周将会开满蔷薇花,一切显得生机勃勃,富有诗意。

    鸟笼式入户门设计

    汀步式走道设计。在庭院间有一片景观水池和一片泳池,在穿插的水池间横置一个步道,设计师意在放缓行人的脚步,伴随着涓涓的水流声,感受最纯粹的自然风情。

    景观水池和步道

    入户“木盒子”设计。进入室内前,需经过一个“木盒子”,拾级而上,迎面而来的便是满眼的绿色植物。巧妙地将人、物、空间相融合,使空间不再单调而是相互关联,处处体现着设计思考。

    从“木盒子”进入酒店

    步入室内,将空间做了动静分区,一层原本的房间打通,变成了全开放共享的空间。并且做了下沉式设计,将空间聚焦于此,冬天可以感受火炉带来的温暖,透过拱形的大玻璃眺望远方极致的风景,享受慵懒自在的时光。墙体与火炉的穿插式设计,提升空间趣味性。

    首层全开放共享的空间

    墙体与火炉的穿插式设计,提升空间趣味性

    室内细部

    下沉空间

    靠近庭院的公共空间

    可以看到另一边放置着木桌与坐垫,周围植物环绕,仿佛置身于大森林中,没有过多的装饰,希望室内是安静简单的,更多地是享受户外的自然,营造塔莎奶奶式的被植物围绕的自在空间。

    公共空间细部

    楼梯间

    房间的设计将白墙与木质材料相结合,将空间变得自然纯粹,配以现代化简约的装饰,以黄铜材质家具为点缀,映出低调与雅奢,提升室内的整体气质。

    客房内部

    卧室

    带天窗的阁楼式房间

    白墙与木质材料相结合

    客房休息区

    客房细部

    浴室

    SPA区的设计也是别具一格,通透的大玻璃、将四周大片竹林风景引入室内、雅致的江南风情顿时发挥地淋漓尽致,自然环境与空间相结合,万物归一,无不体现着对生活本质的向往。

    SPA区

    值得一提的是塔莎杜朵拥有着三位主人,三颗树以及三种仪式感,让一切变得更加值得玩味。相信经过岁月的打磨,会越发富有魅力。

    露台

    夜景

    首层平面图

    标准层平面图

    剖面图

    04

    鹿饮溪民宿

    项目位于海南省文昌市大庙村,百年废弃宅院占地面积550 。前院设计主题是海洋,即潮起鲸入海,后院设计主题是森林,即林空鹿饮溪。

    项目一览

    前院,户门设有帆船造型的白色金属板

    前院布局在原建筑两居室的基础上加建了浴缸区,让空间感更有层次同时玻璃幕改善老宅采光。加建区域外立面镜面不锈钢反射原老宅古朴沧桑的砖墙,进而弱化建筑本身。客厅垂吊的鲸鱼灯、蓝色水晶茶几、湖蓝门框等都突出了海洋主题。

    前院中的浴缸区由镜面不锈钢板围合,弱化建筑本身

    客厅,充满海洋元素

    客厅细部

    后院布局在原建筑两居室的基础上将餐厅和客厅结合,餐厅吊灯采用热带植物和干花拼接而成,从鹿雕塑、绿墙面、鹦鹉等壁画装饰也很好的契合了森林主题。原老宅窗户较小采光较差,后院卧室局部改造了落地窗提升入住体验感。

    后院餐厅入口

    客房

    公共餐厅区域配有独立厨房,餐厅七彩天窗寓意海南多个少数民族五彩斑斓的美好生活。院落设计由水景区、山石绿化区、水吧区、遮阳棚休闲区、儿童沙坑区等组成,通过借景手法实现视觉穿插结合粉色三角梅让空间更灵动、温情。镜面不锈钢、湖蓝色金属板、水晶砖、U型玻璃的运用增加老宅 时尚 感。

    水晶砖围合的休息空间

    入口处洗手池夜景

    05

    终于见到你精品民宿

    项目地处北京风景秀丽的延琉路旁,四面山峦起伏,一条小溪曲曲折折地淌过古朴的村落。为了将其打造成自然中的野奢度假酒店,如何充分挖掘并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依山而建、临水而居的理想度假情怀一直贯穿于我们的设计始终。

    城市边缘的山居情怀

    整体院子背山面水,原石、原木取之自然,红砖,青瓦就地取材,没有雍容华贵的气质,但求着温和质朴的愉悦。一进大门,一片充满仪式感的大草坪映入眼帘,与背后奔放的山地景观融为一体,让你感受心归田园的悸动。

    一进大门,一片充满仪式感的大草坪映入眼帘,与背后奔放的山地景观融为一体

    草坪一侧是一个下沉式户外客厅,大家落座一堂,围着篝火且谈、且歌,营造出天然的好客氛围,都市派对与自然山林相映成趣。没有过多的构筑,一上一下的户外空间反而给到来的客人更多的想象与创造力的自由发挥。

    草坪一侧是一个下沉式户外客厅

    利用院内现状果树,在靠近客房的一侧辟出了体验农田,春听雨,夏看花,秋收果,冬飞雪,打造真正的四季“山林憩居”。

    利用院内现状果树,在靠近客房的一侧辟出了体验农田

    混接时空的空间改造

    独特的场域 历史 造就了独特的空间性格。现状房屋是上世纪80年代遗留的供销社,是一个商贸流通的聚集地,门庭若市,互通有无,热闹非凡。不同于北方其它的宅基地改造项目,它拥有完整的院落空间和两排农房,占地5000平米。我们不希望平地重起,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翻新和扩建。房屋主体结构为毛石墙和木结构,新建部分采用钢结构。利用现有房间进深和挑高的优势,拆除原有的隔墙,将每一间房的使用面积尽可能扩大。为了充分展现北方乡村的民居特色,屋顶保留了老房子的木梁和檩条,只是做了结构性加固和功能性翻新。通常作为建筑基础“配角”的结构部分在设计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旧时代的“骨骼”成为了新时代更加硬朗,“幕后英雄”一跃而成“台上的主角”。

    在原有房屋基础上进行翻新和扩建

    回归传统的匠心选材

    传统民居常用石料、木作,然而到了现代,建筑中鲜见原石与原木,但是石与木带给现代人内心的 情感 仍然挥之不去。原石、原木、瓦片就地取材,放弃精细加工,质朴的天然材料搭配精致的人工手作家具,在灯光的映衬下,粗扩的气势中不乏精致和细腻。

    原石、原木、瓦片就地取材

    质朴的天然材料搭配精致的人工手作家具

    儿童房的山墙立面在拆除过程中同时保留了砖墙肌理,通过艺术化手法的开凿修饰。个性色彩的粉饰,将本来暗淡无彩的墙面变得生机又有活力。专门辟出的阁楼床与帐篷 游戏 区域在满足儿童居住的功能的前提下更为丰富了体验性和趣味性。榻榻米客房可同时容纳两个家庭或几个朋友的聚会度假。储藏空间隐于墙内,扩大了空间体验感。

    儿童房中专门辟出的阁楼床与帐篷 游戏 区域,在满足儿童居住的功能的前提下更为丰富了体验性和趣味性

    最终,建筑不再是乡村农舍,庭院不仅是空间的围合。不同的材料在自然的环境中媾和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其中时间留下的清晰痕迹反而模糊了时空体验,将现代生活的精致、自然农林的朴素同时带给宾客,在山野乡间获得城市中不能感受到的“生活”的仪式感。

    田野生活

    总平面图

    06

    洛奇·溪堂民宿酒店

    近年来,中国的改造项目逐渐增多,而项目的主题,也逐渐从城市向乡村过渡。然而我们所遇到的乡村,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乡村,它本质上更多的是城市人视角的乡村和满足城市人想象的乡村。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民宿这种建筑类型,则成为了城市生活介入乡村发展的一种极为方便的载体,它所满足的,是城市人对乡村生活的想象。而这个项目,我们所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将原本的建筑改造成某种用于城市人们逃遁城市生活的园林,创造一种城市人视角的“非城市”体验。

    建筑鸟瞰

    俯瞰建筑

    项目坐落在天津蓟县郭家沟,其场地位于郭家沟村落的中心,南北各有一片自然水面,西邻大山,东临村落。在项目场地和东边村落间隔着一大块空地和一条主干道,村落内部的道路呈扇形分布并最终汇集到这块空地。现状楼群是青瓦坡屋顶、灰砖墙体承重的单层建筑,我们最大限度地尊重了现有条件,对建筑主体结构及材质进行了保留甚至凸显,在此基础上,我们置入了钢结构白色方盒子、玻璃幕墙、木格栅等现代材质及形体,以求得新与旧之间的平衡和融合。

    酒店外观

    酒店入口

    鸟瞰视角下的秩序感和拼贴感,寻求新旧关系的对话。在公共空间区域中,我们对广场及入口做了三个处理:1.引入静水面,形成不同亲水方式,激活广场的公共活动性。2.主立面采用新旧材质形成层次丰富的拼贴效果。3.将主入口处理成一个空间以及框景器,供人茶歇休息及提供引入性。中庭是一个双重属性的空间。当茶室和主入口的门关闭的时候,它是一个可举办集会活动的内院;当门打开时,它是入口广场的内向延伸。后山以景观处理为主,这里有一个供人休息观景的露台,还有枯山水景观作为露台和自然山色间的过渡,对自然景观以还原保留为主。

    中庭

    接待大堂

    通过室外廊道这种半室外空间,我们将各楼串联在一起,将原本分散的多个独栋,改造成了一个内部联系紧密的单体建筑;并通过新增墙体或者体量,将原本公共的建筑之间及沿湖的室外空间转换成了内部庭院、天井、房间等私密空间,每一个房间的进入过程都是从公共到半公共再到私密的一系列园林空间的经历。而原本私密的中央庭院则被改造成了由茶室、大堂、主入口、餐厅等公共空间围绕的中央公共区域,这个新的庭院空间联系了属于村民的广场和后山,并成为了住客和村民可以共享的一个公共中心。

    中庭连接室外廊道

    室外廊道将各楼串联在一起

    茶室

    茶室外的后山

    公区室内主要有大堂、茶室和餐厅。其主要特点是:1.通透性,室内外融为一体。2.开敞的大空间,容纳公共活动。3.差异性,三个空间形成各自的调性。半公共空间区域是连接公共空间区域和私密空间区域的中间地带,主要呈现为一些室外廊道及公共庭院,这也是园林式空间特点表现最强烈的部分,主要体现在五个处理上:1.高差处理。2.顶棚的开口处理。3.对景处理。4.框景处理。5.铺装处理。最终使这个区域形成走走停停、曲径通幽、一步一景的体验。私密空间区域主要有客房和庭院构成。现有建筑的内部空间存在如下问题:1.面积不够大或过大。2.房型过于狭长。3.房型单调。我们分别用区域细分、差异化房型等手段回应这些问题。

    客房

    民宿酒店区别于传统酒店的核心在于其拥有庭院,这使室内外空间关系更丰富多样,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设计了五种院落类型:1.单向型。2.前后型。3.一字型。4.岛型。5.三院型。最终,尽管这些客房彼此紧靠,但通过庭院关系的处理,每户都有着独立置身自然的感受。对庭院本身,我们主要做了三个处理,首先是亲水性处理:庭院内整体铺设防腐木作为休息平台,移除湖面中央亭子还原水面开阔感,利用高差营造退台消解陡峭感,庭院内引入静水面形成无边水池。其次是空间的细分处理:每个庭院内各有一颗景观树,小庭院采用软景及家具的方式丰富空间层次,大庭院置入格栅、雨棚等轻体量来细分空间。最后在立面处理上,在通透感极强的玻璃幕墙基础上,我们引入了白色格栅或隔板,消解了因砖墙给建筑带来的厚重感,且在体量虚实层面丰富了立面的层次。

    客房外的庭院

    利用高差营造退台消解陡峭感

    从室外庭院看湖面

    在通透感极强的玻璃幕墙基础上引入了白色格栅或隔板,消解了砖墙给建筑带来的厚重感

    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三、2018年乡村村庄绿化实施方案

    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村庄绿化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要如何去实施绿化工作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乡村村庄绿化 实施方案 ,希望大家喜欢!

    乡村村庄绿化实施方案 范文 篇1

    根据《晋中市村庄绿化实施方案》、《晋中市村庄绿化技术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近两年村庄绿化中的 经验 和问题,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绿化原则

    2、分类指导,因村而宜的原则。依据我县区位、经济状况,我县村庄绿化分为三大类,即(一)园林型:指经济状况较好,处于城市周边或交通干线上,要达到村内有园,村外有林,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绿化效果;(二)林果型:指经济状况一般,适应 种植 林果的村庄,要体现街道大树成行,庭院花果飘香,村周林果满山的效果;(三)生态型:指经济状况较差,地理偏辟的山区、丘陵区,以营造生态林、防护林为重点,体现村内随处有绿,村周林木遍地的效果。

    3、统筹考虑,重点突出的原则。村庄绿化内容包含五方面,即村道绿化、街巷绿化、村周绿化、公共场地绿化、农家庭院绿化。设计施工要兼顾五个方面,但重点是村内外街道和村周绿化,按工程量划分是:村内外道路占工程量的50%,村周绿化占工程量的30%,庭院和公共场地占工程量的20%。设计施工中要做好两个衔接,一是紧邻村之间通道绿化衔接,公共绿地共享;二是村庄绿化中原有林木与新栽树木之间的衔接,要较好地体现整体性。

    4、主体明确,专业施工的原则。村庄绿化的实施主体是有绿化任务的村民委员会,它是村庄绿化的组织者、享有者、管护者。因此各乡村必须积极组织协调,聘请有关工队进行设计。绿化施工依设计进行。要尽可能采取专业化施工的方式,栽植抚育一年后由上级林业部门验收,兑现补助资金。所栽树木、绿地由实施村做好长期的管护工作。

    二、目标要求

    总体要求是:村庄主要进出村道路全部绿化,村内主要街巷绿化框架基本形成,公共绿地及休闲活动场所初具规模,村民院落绿荫覆盖,村委、学校等公共场所整体实现绿化,努力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1、庭院绿化,尽量选择长寿高大的乔木树种和经济林树种。

    2、进出村道路两侧必须配置一行以上高大乔木,常青树种可营造小景点,或在乔木内侧点缀栽植。

    3、村中街巷绿化要在两侧或者单侧栽植行道树,树种主要以长寿高大乔木为主,并适当配置花灌木。

    4、村内学校、村委、街心等公共场所绿化可以栽植长寿高大乔木片林,也可以配置以花灌木为主的小景点或绿化小品,提高绿化档次。

    5、环村林带绿化原则上沿路渠、河滩地、边缘地、空隙地营造林带或片林。平川区限定在200米范围内,山区、丘陵区为第一层山脊线内。

    6、村外村内所有空闲地,必须全部绿化,面积较大的营造片林,面积较小的可岛状栽植高大乔木,也可营造小景点。

    7、平川区村庄绿化率和新村林木绿化率要求达到30%以上,山区、丘陵区和旧村林木绿化率要求达到25%以上。

    三、技术指标

    1、苗木指标:进出村路、村街道绿化苗木不小于2.5厘米,针叶乔木要求树高1.0米、冠幅0.4米以上并带好母土,核桃、枣、杏树等经济树苗木为两年生的嫁接苗,灌木树种为两年生,株高0.5米以上或头数为五头左右。树冠完整、匀称,根系完好,无损伤。

    2、整地栽植标准:乔木树坑规格为0.7米×0.7米×0.7米,灌木树坑规格为0.5米×0.5米×0.5米,村内街道、进出村路、单位绿化乔木换土要求为1米×1米×1米,花灌木换土为0.6×米×0.6米×0.6米,草坪换土要求为0.6米厚,并对土壤改良。在保证不窝根的前提下,做到栽植整齐,苗木要扶正踩实。单位绿化要注重树木搭配的艺术效果。

    3、管护要求:及时松土、除草、浇水, 修理 树盘,防治病虫害,促进其快速生长,使其早日成景出效。

    四、设计、施工和验收

    村庄绿化以省市县资金为基准,按资金标准进行设计。设计项目包含设计施工图,工程量及预算。村庄绿化施工采用专业施工的制度,由林业部门监督,实施村发包招标,招标后严格按设计施工。村庄绿化要严格按设计标准,由市县两级林业部门组织验收,成活保存率大于85%。具体标准执行市林业局的验收方案。

    五、保障 措施

    (一)加强领导,全力推进。按照"市指导、县负责、乡主抓、村落实"的原则,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搞好协调,把村庄绿化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林业部门要结合实际,按照年度任务搞好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工程督导和组织验收。

    (二)完善制度,强化管护。要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集体管护、承包管护、专人管护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管护机制,通过明确职能、细化责任,使管护责任真正落到实处,所实施的村都要制定村规民约,确保村庄绿化成果。

    (三)严格检查,限期完成。县政府将把村庄绿化纳入新农村建设年度单项考核内容,对各乡村进行认真严格考核并及时组织督导。对完成任务好的乡村予以表彰,完成任务差的乡村进行通报批评。

    乡村村庄绿化实施方案范文篇2

    根据《莲都区村庄绿化规划》(20XX-20XX),结合20XX年村庄绿化实施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规模和设计投资额度

    (一)建设规模:40个村庄,其中:经济型25个,精品型村庄5个,示范型10个(省级3个、市级7个)。

    (二)设计投资额度(仅指苗木费):各类型设计最高投资额度为经济型1万元;精品型村庄3-5万元;示范型3-8万元,其中:省级为5-8万元,市级3-5万元。

    二、实施范围

    根据《莲都区村庄绿化规划》的安排和20XX年实施成果布局,确定20XX年实施范围以“一乡两湖三线”为重点。一乡即:古堰画乡;两湖即:南明湖、月亮湖;三线即:国道线、省道线、县乡线。将省、市级绿化示范村联成线、片、群。

    三、项目申请程序

    由20XX年实施范围内的村提出申请,乡镇(街道)审核同意后,报区村庄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经区村庄绿化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发文列入20XX年度村庄绿化建设计划。

    四、项目设计与论证

    (一)突出村庄个性与特色。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力求避免雷同。

    (二)突出重点地段绿化。以古树名木、古廊桥、古庙宇、村委办公场所、村庄主入口处等为重点,以村庄道路为连线,将点线进行有效链接,使之成为村中亮丽的风景线。

    (三)注意树种选择搭配。

    1.乔木树种:竹、柳、桂、樟适宜本地种植,是村庄绿化的基调树种,也是首选树种。 其它 树种应选用树干通直、树形优美、抗逆性强、管理简易的树种。具体以莲都区村庄绿化树种名录为准,不得超范围使用。确实需要的,应报区绿化办批准。

    2.地被类植物:省市级示范型村庄可以配以一些耐修剪、易管理的地被类植物。经济型村庄可视村集体经济状况适当选用,但应尽量选用一些免管护的藤蔓类地被植物。

    3.庭院绿化尽量选用柚、梨、桃、枇杷、枣、石榴等集观赏与经济效益于一身的优良绿化树种。真正做到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的有机结合,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

    (四)妥善处理相邻关系。村庄绿化涉及千家万户,触及农民切实利益,在设计时,要充分尊重群众生产生活的传统习惯和当地风俗,妥善处理绿化与通风、采光、排水、通行等相邻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五)注重实效。充分考虑村庄各自的实际情况,要进行管理成本核算,树种的选择以及配置等要充分考虑今后管理的难易、费用;不照搬城镇绿化标准,对于一些原有自然植被保护较好的村庄,要大力保护原有树木,适当进行整理,不能去旧种新;对于征地拆迁新建新村,可适当提高绿化标准。

    (六)项目设计论证。省市级示范型村庄设计完成后,由区村庄绿化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修改后,交付实施;精品型村庄的绿化方案按专家组意见组织实施;经济型村庄的设计由绿化办审查后交付实施。

    五、项目实施

    (一)苗木采购

    省市级绿化示范型村庄、经济型村庄所需的绿化苗木均由实施村按设计方案自行组织采购;精品村所需的绿化苗木可进行临时采购;苗木采购工作由区政府采购办牵头负责,林业、发改配合。

    (二)开工前准备

    1.绿化种养技术基础知识培训。 经批准列入20XX年度村庄绿化建设计划的村庄应当接受绿化种养技术基础知识培训。没有接受培训的村庄视作自动弃权,不得进行绿化设计。

    2.绿化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村庄绿化建设计划的村,应当及时完成村庄绿化管护制度制订,管护责任落实和做好绿化基础设施(栽植土、栽植穴等)建设;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即视为自动放弃。

    (三)竣工验收

    绿化村在完成栽植任务后,提请区村庄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竣工验收。验收依据为对应的《村庄绿化设计》(含种植地点、树种、规格、数量、成活率等)。绿化工程量达到设计工程量乡村村庄绿化实施方案以上的,即为合格。

    六、经费结算

    经济型村庄实行绿化苗木费包干,每村1万元,示范型村庄绿化苗木费按设计最高限额的80%给付,在项目启动时,先行拨付2万元,工程竣工后结算;古树名木保护经费按设计工程量70%给付,工程竣工,一次付清。

    七、项目评奖

    (一)报评条件:凡达到《莲都区村庄绿化规划》第五条所列对应标准,成活率在95%以上的村庄且达到省市区规定的标准均可参加评奖。

    (二)奖级设置:共设三个级别四个奖项。区级绿化示范村,市级绿化示范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绿化示范乡(镇)。

    (三)奖励额度:区级绿化示范村奖励1万元,市级绿化示范村奖励2万元,省级绿化示范村奖励3万元。省级绿化示范乡(镇)的奖励额度由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规定,区政府予以配套奖励。

    (四)评奖程序:

    1.区级绿化示范村:达到报评条件的行政村经所在乡镇(街道)书面材料推荐,区村庄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初审意见;区村庄绿化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2.市级绿化示范村:获得区级绿化示范村称号的行政村经区绿化委员会、区林业局联合推荐,报市绿化委员会、市林业局批准。

    3.省级绿化示范村、示范镇:由市绿化委员会、市林业局联合推荐,报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批准。

    八、时间安排

    (一)20XX年1月底前,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二)20XX年2月-4月,全面完成栽植任务。

    (三)20XX年5月-12月,抓好夏秋季的养护工作及各奖项报评工作。

    九、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

    (一)投资概算:20XX年投资概算为405万元。其中:财政补助205万元;各行政村自筹及村民投工投劳200万元。

    (二)资金用途:(略)

    (三)资金管理

    1.实行专款专用制度。严格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资金,实行专项、专人审批开支。

    2.建立资金管理台帐。设置“村庄绿化工程资金管理台帐”进行日常管理,定期对该工程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加强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加强资金管理监督。在年度工作完成后,及时向区政府和有关部门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报告 。区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及时地对资金使用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

    各部门、乡镇(街道)、村要加强对村庄绿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村庄绿化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落实专人负责,务必把村庄绿化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乡村村庄绿化实施方案范文篇3

    按照全市城乡生态化建设总体要求,根据长子县色头镇河峪村荒山面积大、台地面积多、森林覆盖率低、矿区污染严重的实际情况。特编制长子县色头镇河峪村绿化规划。

    一、基本概况

    1、自然情况

    河峪村位于色头镇北部,地处东经112°57’03’’—112°58’44’’,北纬35°58’42’’—35°59’48’’。全村总面积4020亩。土地面积2531亩。宜林荒山荒地面积1100亩。有林地面积121亩。村庄、矿区等公宅用地270余亩。本村宜林荒山面积大,山高坡陡,岩石裸露海拔在1022—1223米之间。坡向以阳坡和半阴坡为主,坡度在15-25°之间。是营造混交林的良好基地。台地较为集中连片。适宜栽植地埂核桃。该区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9.3℃,年日照时数2265小时。年均降雨量为600mm,集中在7、8、9三个月。全年无霜期156-163天。工程区主要土壤有褐色土和草甸土。土层厚度20-50厘米,母岩和母质主要有沙页岩和石灰岩、红黄土、红粘土等。区域内乔木植被有油松、刺槐、杨树、苹果、梨等。葵木类有醋柳荆条、酸枣、胡枝子等品种。草木植物有白草、羊胡草、蒿类、黄芩、苍耳、山菊花等。

    2、社会经济情况

    全村275户1007人,耕地面积1140亩,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煤炭、运输为主,人均纯收入3786元,人均产粮532公斤。近几年来,河峪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完成了投资16万元的人畜饮水工程,修通了河峪村至反小线的村级公路2公里,使全村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20XX年底,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户户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街巷绿硬化户户通,主要街道水泥化,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观。

    二、指导思想

    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主题,以绿化、美化和生态安全为切入点,把植树造林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建设、环境改造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以“村庄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岗坡林果化、庭院花园化”为主要建设内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发展林业产业,把河峪村建成现代化的新农村示范基地,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总体目标

    到2012年,村庄平均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6%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平方米,村域主要路、堤、渠绿化率95%以上,宜林荒山、荒地绿化率95%以上,初步形成“点上绿化成园、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村周绿化成环”的景观效果。

    四、规划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突出防护功能,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突出乡土树种,宜乔则乔,宜灌则灌,能搞经济林地类则布局经济林。

    3、坚持突出特色风光,多景观开发,多功能建设。

    4、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5、坚持统一原则,分期实施。

    6、坚持混交林、多树种互相配置;防止污染建造绿带相坚顾、和营造生物隔离带相结合;多措并举,打好防病防虫防火营林基础。

    7、突出重点部位,择优顺次安排。实施大苗、大坑、大水,采用新成果和保墒覆盖等林业适用技术、一次成林。

    五、规划内容

    (一)规划布局

    依据山脊走向、区域地界、通车线路、矿区绿化、村容村貌等立地因子和树种选择要求,规划布局为三带两区两园一道。

    三带:

    生态防护带,绕村荒山山脊线以下至半山坡范围内设置生态防护林带,起到保持水土及涵养水源作用。栽植油松、侧柏等常绿树种,规划为1号、2号小班。

    生态景观带,绕村荒山半山坡至山脚范围内设置生态景观林带,起到美化环境、生物隔离作用及经济效益三重效果。栽植连翘灌木树种,规划3号小班。

    生态经济带。在坡耕地地埂地堰处设置地埂核桃栽植区,规划为4号、5号小班。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

    两区:

    矿区绿化。环河峪村煤矿区沿线700米范围内设置矿区绿化带。起到滤浮游尘、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的作用,栽植树种杨树、国槐、大侧柏,规划为8号小班,折合面积8亩。

    生活区绿化。在村内公共用地、房前屋后及街巷小路设置生活区绿化点及绿化林带,起到营造人文景观,优化人居环境、兼顾绿化美化的作用。栽植树种大油松、云杉、碧桃、小叶黄杨、连翘(丛生)、月季等,规划为10号小班,折合面积20亩。

    两园:

    两个核桃示范园,重点布局在海拔1100米以下,土层深厚的丘陵、沟坝、平川区域。规划为6、7号小班,以密植丰产园为主,这类模式的栽培需要高度集约经营,目的是长短兼顾,效益平衡。

    一道:通村道路绿化带。通村道路两侧2公里路段,栽植树种香花槐、金叶槐球、云杉,规划为9号小班。

    (二)规划树种

    1、规划树种12种,其中常绿树种3种,落叶树6种,灌木类3种。

    常绿树:油松、侧柏、云杉

    落叶树:核桃、杨树、国槐、香花槐、金叶槐球、碧桃

    灌木类:小叶黄杨、连翘、月季

    2、苗木规格

    侧柏:苗高1.5m,冠幅40cm,带原土球(直径≥50cm)。大侧柏苗高2.5m,冠幅1.5cm。

    油松:苗高≥1m,冠幅40cm,带原土球(直径≥30cm)。大油松苗高3m,胸径6cm。

    核桃苗高≥100cm、地径≥1.5 cm、主根长≥25cm、侧根长≥20 cm、侧根数≥15条、无病虫害。

    杨树胸径≥5cm。高4m。

    国槐胸径≥5cm。高4m。

    香花槐胸径≥5cm,高4m。

    金叶槐球高1m,冠幅1m。

    云杉高1.5m,胸径3cm。

    碧桃高1.5m,胸径3cm。

    小叶黄杨高50cm,3分枝。

    连翘高1m,3分枝以上。

    月季高50cm。

    (三)造林模式

    依据规划布局要求,按照树种、密度、配置方式等共规划设计出6种造林模式。

    造林模式1:核桃园栽植模式,苗高1m,地径1.5cm,株行距4×5m,33株/亩,大穴整地,整地规格100×100×100cm (适用小班:6、7号)。

    造林模式2:地埂地堰核桃栽植模式,苗高1m,地径1.5cm,株距5m,依势栽植,大穴整地,整地规格100×100×100cm(适用小班:4、5号)。

    造林模式3:油松、侧柏混交生态防护造林模式。油松苗高≥1m,冠幅40cm,侧柏苗高1.5m,冠幅40cm,株行距2×3m,110株/亩,1穴1株,鱼鳞坑整地,整地规格100×50×40cm(适用小班1、2、3号)。

    造林模式4:环矿区绿化造林模式。杨树、国槐胸径≥5cm,高4m,大侧柏苗高2.5m,冠幅1.5cm。株行距3×3m,75株/亩,品字形排列。大穴整地,整地规格100×100×100cm。(适用小班8号)。

    造林模式5:通村道路两侧绿化造林模式。香花槐胸径≥5cm、高4m,金叶槐球高1m,冠幅1m。通村道路两侧各一行,株距4m,里程2公里,树种交叉排列。大穴整地,整地规格100×100×100cm。(适用小班9号)。

    造林模式6:景点、房前屋后绿化模式。在村庄公共用地建立高标准绿化景点,栽植高1.5m、胸径3cm云杉,高1.5m、胸径3cm碧桃,高50cm、3分枝小叶黄杨,高1m、3分枝以上连翘,高50cm月季。布局由外到里,由低到高,形成黄杨围边,连翘(丛生)、月季、碧桃点缀、云杉孤植的园林景观,各树种之间以不相互影响光照,不阻碍视线为原则。村庄房前屋后有条件处、空隙处可零星栽植苗高2m,胸径4cm山楂树,增加人均绿化面积,整地规格为云杉、碧桃100×100×100cm,小叶黄杨30×30×30cm,连翘 50×50×50cm,月季30×30×30cm,山楂树100×100×100cm(适用于10号小班)。

    (四)主要技术措施

    1、严格整地

    整地可以改善立地条件,蓄水保墒,保持水土,提高造林成活率。整地方式采用小鱼鳞坑及大穴、小穴整地,小鱼鳞坑要求石头作埂,坡面呈反坡形。整地要求熟土回填,活土层厚度40cm以上,整地要尽量减少破损地面,保护植被,有效利用好有限土壤。经济林栽植前山地和丘陵地要进行局部整地,修成梯田或水平阶。按规划密度定点,挖栽植坑,每个定植坑内混施腐熟厩肥10kg-15kg,回土至与地面平,然后灌水沉实。

    2、科学起苗

    起苗时要尽量保持根系完整。起针叶树时,要带上30cm以上土球,起苗后要严禁长期露天晾晒,要用草绳包装好,确保土球不破。经济林树种栽植前要将侧根前端剪掉少许,防止烂根并有利萌发新根。

    3、苗木处理

    苗木移植、运输过程中,裸露时间长,严重失水是苗木成活率低的关键因素。造林中应用科技新成果(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ABT生根粉、抗旱造林粉等)浸根处理苗木,以减少苗木水分的散失,促进苗木生长。

    4、规范栽植

    栽植时严格按要求挖坑,裸根苗要避免窝根、卷根。栽植大苗应根据树木根系大小适当回填土,将苗木轻轻放入坑内,扶正扶直,去掉外包装,回填好土,踏实。回填土时要拣净石块等杂物。在栽植踏实过程中,不得碰撞土坨,避免土坨破碎,影响苗木成活。苗木栽植深度以覆土后高于原地径5cm左右为宜。栽植后立即浇一次透水,待水渗透后,扶正树干,填平下陷部位,表层覆一层细土。

    5、覆盖保墒

    覆盖造林是保持土壤水分的重要措施,它能通过减少树穴内土壤水分蒸发,保蓄土壤中的水分,达到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目的,而且地膜覆盖还能抑制穴内杂草生长,减少幼林抚育次数。在坑表面铺地膜,使其在树穴内呈锅底形,便于降水流向苗木根部附近的土壤内。地膜上再覆一层土,厚约2cm,以避免地膜被风吹坏,刮走。

    6、精心管护

    栽植后要求浇两次透水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当年秋季造林时浇一次透水,第二年春天保证浇一次透水。造林后至少幼抚管理三年,每年至少一次,主要任务是修枝、固埂、整树盘、除杂草等。

    7、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遵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认真做好苗木检疫工作,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侵入。

    (五)建设任务

    荒山造林1100亩,栽植油松、侧柏、连翘等。核桃经济林810亩,环矿区绿化带600米,折合面积8亩,栽植杨树、国槐、侧柏等。通村道路2公里,折合面积21亩,栽植香花槐、金叶槐球、云杉等。生活区绿化折合面积20亩,栽植山楂树、云杉、碧桃、小叶黄杨、连翘、月季等。

    (六)建设期限

    20XX年4月至20XX年4月。

    六、投资概算

    河峪村绿化工程建设总投资544.6985万元,其中:整地费136.384万元,苗木费330.64万元,栽植费38.643万元,其它材料费7.0165万元,包括覆盖地膜,蘸根粉等,抚育管护费32.015万元,包括除草、修枝、松土、施肥等一年进行三次。

    猜你喜欢:

    1.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2. 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3. 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4. 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

    5. 文明乡村创建改造实施方案

    四、乡村规划中怎样打造乡村景观?

    在提倡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下,美丽乡村建设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将生态景观融入美丽乡村的建设,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态景观建设致力于利用现有的设施和区域,加入生态元素和绿色基础设施,提高生态景观的服务功能。

    乡村道路景观设计项目书(乡村道路景观营造)

    生态景观建设的内涵

    0 1

    绿色基础设施

    绿色基础设施是一个区域的生命支撑体系,是自然环境和位于村镇内外,由绿色、蓝色空间所构成的网络。它提供了多种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绿色基础设施是由公园、河流、行道树、农田、森林、广场和湿地等构成的网络,能够调节空气、改善水土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和投资环境,促使人们身心舒畅。

    乡村道路景观设计项目书(乡村道路景观营造)

    0 2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益处,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调节气候和水、净化环境、有害生物的控制等许多方面。乡村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同时也赋予了乡村对城市的多功能性。其包括了景观的价值,但引入景观概念强调了不同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总是会产生一些新的特性,提高乡村景观的多功能。

    在项目实践中,应从生产性土地尺度提升到乡村景观镶嵌体尺度,不仅要搞好生态系统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通过合理的物种循环和能量转换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减少环境污染,还应重视农业景观层次上的山水林田路形成的景观格局以及水土与生物等生态过程的恢复及重建,提高农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升生态景观价值。

    0 3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指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等不同组件层次上的变异性和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4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生态服务功能、景观观赏性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它应成为乡村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和长远效益的重要指标。

    乡村建设应重视生活生境的修复,建立富含生物的工程系统,也应该从加强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恢复和提升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乡村道路景观设计项目书(乡村道路景观营造)

    农业景观生物的多样性保护

    0 1

    构建多样性、空间异质性景观

    研究表明,增加景观异质性有助于提升乡村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永续性。

    增添树林、自然灌木篱、河岸缓冲带、绿道和公园等景观有助于提升景观异质性,并改善景观基质的质量,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水平。

    因此,在景观尺度上,应充分考虑自然、半自然及人工土地利用的分布格局,分析现有景观要素及相互之间的空间、实践联系或障碍,然后提出优化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的绿篱、湿地、林地、池塘等景观斑块,合理规划农田、林地、村落的分布,在现有景观格局的基础上,加宽景观元素间的连接廊道,引入新的景观斑块,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为多种生物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进而达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0 2

    保持和提高自然、半自然的生境

    在高度集约化农业生产区乡村生态景观建设中,不仅要求生产效益,也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林网、田中林地及农田边界带增加高自然价值的生态斑块的比例,追求生态效益。

    例如在田间地头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或设置缓冲带等,为害虫天敌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0 3

    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防止集约化生产

    乡村农田不能单一强调规模作业,应结合土壤质地、肥力、水利、光照等环境条件和农作物生长特性,因地制宜合理分配,开展轮作、间作混种等多种模式,一方面了解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增加景观的多样性。

    例如在传统果园中培植苜蓿等豆科植物,不仅抑制害虫,改善了果园小气候、增加了产量,同时也为土壤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0 4

    保护生物廊道、提高景观功能的连接度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看,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讨论空间异质性管理和维护,辨识景观的结构连续性和功能连接性,保护防护林带、河流等生物廊道,提高景观功能的连接度。

    就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看,大多数据研究表明,通过田地尺度上降低化学药品的投放、采用轮作和保护性耕作,景观尺度上管理和建设农田边界、沟渠路缓冲带、植物绿廊、缓冲带和小片林地,增加自然和半自然景观要素面积,可以有效提高景观空间异质性,提高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

    乡村水系生态景观建设

    0 1

    保持原有河流形态和生态系统

    依形就势,遵循自然。尊重原有自然河道,尽量减少人为改造,保护自然水道。以保持天然河岸蜿蜒柔顺的岸线特点,保持河道的形状和形态的自由性,保持水的循环性和自动调节功能。

    在满足河道、提防安全的前提下,研究分析河道特性、水温条件、河滩结构和绿化功能的需要,确定河流宽度、横面设计、缓冲带建设和绿化植物配置方式等。

    0 2

    生态优先设计

    河溪护岸要尽量保持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河岸带原有植被廊道的保护,并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修复和整治。

    规划设计应贯彻自然生态优先的原则,保护河溪及两侧生物多样性,尽量采用滨水区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结构,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建立多层次、多样复杂的植物群落,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提高自我维护、更新和发展的能力。

    0 3

    提高河岸抗洪能力

    生态优先设计。在水流比较急、河岸侵蚀较强烈的地区可采用石头、混凝土护岸,将工程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综合提升河道生态景观服务功能。在植被选择上,尽量选择乡土植物,特别具有柔性茎、深根可固定河岸的植物,还可以加固土壤。

    0 4

    突显高滨水带文化特征

    尊重地域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过程,结合当地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构建滨水区的特色地域景观,提高景观的历史与地方文化的内涵,使滨水地带成为自然与文化、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空间。

    乡村植被生态景观建设

    不同类型地带的生态植被建设工程是实现景观尺度上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草被植物、绿篱植物和乔、灌、木等乡土植物开展植被工程建设,针对不同的地域及地段条件、功能定位,结合景观整体规划与设计,应用具体生态植被营建模式满足特定功能。

    主要的生态植被工程有农田防护林、山地和丘陵水土保持林、田埂地带、村庄及其沿河地带、绿色开放空间等。

    乡土植物景观从安全性来看,具有体验性和亲和感;从景观美学来看,能够呈现独特的田园风光;从生态角度来看,多种生物与自然和谐共生;从社会文化角度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从精神角度看,使人们感受到乡土性,记得住乡愁。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乡村道路景观设计项目书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

    奥雅乡村景观设计(奥雅景观设计案例)

    美丽乡村景观墙(美丽乡村景观砖墙)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与景观设计(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

    腾讯logo设计(腾讯logo设计说明)_1

    中式和现代结合装修风格(中式和现代结合装修风格好处)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