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人格化的方法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品牌人格化的方法有哪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如需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老字号品牌如何转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聚德也在试图引入外部资本、上线外卖、并购等方式,来达到转型的目的,但都不尽人意,从而知道老品牌对消费者吸引力再逐渐降低。
餐饮业连年增长,而老字号却逐渐失去市场,它们究竟做错了什么?
1、餐饮企业掉队的原因,大多数都是因为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
伴随着年轻消费者的日益成长,变成新一代的消费主力军,新一轮的品牌年轻化,就是老品牌面临的最大难题。
之前,全球的市场咨询公司发布的《2019年10大全球消费趋势》,显示如今的消费者在选购时,会更加的“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会更相信自己的选择与判断,并渴望获取更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
由此可见,顺应时代、尊重消费者、尊重市场,是餐饮人的经营选择。对于老品牌来说,品牌的年轻化,在于品牌中注入新鲜活力,以此在年轻消费者找到共鸣,并形成更广泛的辐射作用。
所以不论是从形象上、产品上、氛围上,老字号餐饮都需放下等客上门的固定思维,拓展多元的消费人群,培养未来的潜在粉丝。
2、产品集中且相似,从而使消费者出现“早餐店”“年货街”的印象,局限了品牌的发展
餐厅若想让消费者心甘情愿的替品牌免费做宣传,就必须要打造出让人口齿留香、回味无穷的“爆品”,因为“爆品”是创造品牌口碑的利器。
打造出“爆品”之后,还要为产品附加信息值,如美观、品位、故事、或符号植入等,尽可能多的为产品增加功能以外的信息价值。
像百事可乐是年轻活力的象征、王老吉是中国崛起的文化象征那样,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形象、口碑。
老字号逐渐失去市场,而新一代的主题快餐正在逐渐占据市场,它们又是什么优势呢?
1、独特的产品口味,辣集堆是一家以麻辣、香辣、酱辣、甜辣、酸辣5大系列为主的口味产品,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卤味儿,像鸡爪、鸭脖等。
2、普通常见的食材,食材是一家餐厅的基础原料,若是用不常见的食材,消费者接受程度与否还是个未知数,用常见的消费者接受能力比较快。
3、品牌人格化,所谓品牌人格化就是主题餐厅,辣集堆快餐店就如同“海贼王”餐厅一样,有着自己的人物形象、品牌故事。
二、想做好品牌营销,先摸透这50个概念
关于品牌本身的概念
01. 品牌
它是一种信息,用让大众来识别出某个企业产品或服务。它可以是一个名称、一个图案或它们的组合等等。
示例:
品牌名称:星巴克、耐克、小米。
品牌logo,举例如下:
02. 品牌营销 用市场营销方法,让客户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
03. 品牌定位 在市场定位、产品定位之后,确定品牌的文化特点、个性特点。
示例: 为了区别于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七喜汽水将自己定位为“非可乐”。
04. 品牌承诺 说清楚品牌是什么、能为消费者做什么。
示例: OPPO R7 手机给消费者提供的功能之一就是“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
05. 品牌联想 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联想。
示例: 通常消费者想到“加多宝”,就想到“怕上火,喝加多宝”。
06. 品牌故事 品牌创立和发展中出现的的、有意义的新闻。
示例: 马云通过讲述阿里巴巴的故事,如十八罗汉、淘宝打假、双十一等,宣传阿里巴巴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07. 品牌声量 某段时间内,品牌被提及数的总数。
08. 品牌战略 公司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获取利润与价值的战略。
09.品牌元素 可以识别出、区分出品牌的特殊设计。很多品牌都使用多重品牌元素。
示例: 耐克的品牌元素有钩形logo、slogan是“Just Do It”,同时有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名字“Nike”。
10. 品牌共鸣 顾客对品牌产生共鸣、感觉“同步”的程度。
示例: 网易的评论板块里,大量的精彩留言给大家印象深刻,也上反映了网易的理念“做有态度的新闻门户”。
11. 品牌人格化 用类似人的性格、态度,表达产品或服务的特点。
示例: “褚橙”不仅代表橙子本身,而且代表了“励志”、“不服输”等人格特质。
12. 品牌背书 第三方用明显或隐晦的方式,确认或赞扬某个品牌对消费者的承诺。
示例: 金六福酒与五粮液集团联合之后,五粮液集团在无形中为金六福背书。
13. 品牌知名度 如果人们很容易就能想到某个品牌属于某类产品,那么这个品牌的知名度高。反之,知名度低。
示例: 人们看到“海飞丝”,很容易想到洗发水。那么海飞丝在洗发用品中的知名度高。
14. 品牌美誉度 市场中人们对某一品牌的好感和信任程度。
示例: 发生三聚氰胺事件后,三鹿的品牌美誉度迅速降低。
15. 品类分化 按照商品的某一要素,进一步划分商品所在的品类。针对不同的细分品类,使用不同的品牌营销策略。
示例: “汽车”这个品类中,可以化分为“运动型汽车”,比如吉普;“跑车”,比如兰博基尼。针对这种不同的细分品类,采取不同的品牌营销方法。
关于品牌传播的概念
16. 卖点
商品提供的、能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有力理由。
示例: 美图手机的卖点之一是自拍功能。 小米Note2的卖点之一是双曲面。
17. 渠道
传播品牌信息的载体。
示例: 现在的渠道,不仅限于电视、报纸、公交亭等,还有各种之前从未有过的形式,比如,“西少爷”包装袋,也可以成为电影宣传的渠道。
18. 公关
利用第三方渠道,为品牌提供有利信息,从而教育、引导消费者。
示例: 媒体报道扎克伯格在北京雾霾天跑步、做22分钟的中文演讲等,塑造 Facebook 在中国的正面形象。
19. 整合营销
通过内容、渠道、体验等手段,让用户在任何环境下,从各个维度得到的信息,都与自己相关。最后,把这些信息组成一个清晰、可信的品牌印象。
示例: 大鹏在推广《煎饼侠》时,策划“北京中关村卖煎饼”、“大鹏进蓝翔”等事件,扩大《煎饼侠》的知名度,营造欢乐幽默的氛围。
20. 体验式扩散
使用看、听、用、参与等方式,刺激消费者的感官、思考、行动等,扩大品牌知名度。
示例: 当初吴莫愁在地铁广告中的特殊形象,给大家留下非常深的视觉印象,进而让很多人记住了她当时代言的清华同方笔记本。
21. 自扩散
发出信息的人,无法控制信息的传播路径。
示例: 王健林说出“一个亿的小目标”之后,网友制作各种改编版本,而王健林已经无法控制这些内容如何传播。
22. 互动
线上用户或消费者的行为,包括喜欢、赞、分享、评论等,用于培养用户的关系、分析品牌策略等。
23. 舆情
在时间或空间内,关于某社会事件,民众对某些组织或个人的态度的总和。常用的舆情监测工具有百度指数、新榜(www.newrank.cn)清博大数据( www.gsdata.cn )、新浪微指数(data.weibo.com)等。
24. 声量份额 品牌的媒体投放量占该品牌同类产品的媒体投放量的百分比。
关于品牌与用户的概念
25. 用户画像
包括用户性别、年龄、所属地区、城市类型等用户数据,用来全面了解用户需求,实现产品准确定位和精准营销。
26. 粉丝
热衷于某一事物或人物的人。
27. KOL
KOL,即关键意见领袖,指满足这三个条件的用户: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产品信息;被相关群体接受或信任;对该群体的购买行为有较大影响力。
示例: Faceu 在初期推广时,考虑从明星着手,而且相机类 App 用户以女性为主,所以选择男明星进行投放。最终选择了当时热剧《太子妃升职记》的主演之一于朦胧。此时,于朦胧就是 Faceu 的 KOL。
28. 种子用户
不仅是产品重度使用者,并且乐于反馈分享。
示例: 小米最开始做 MIUI 时,从各大手机论坛中地筛选、联系、争取了 MIUI 第一版的首批内测体验者,就是 MIUI 的种子用户。
29. 核心粉丝
能够讨论品牌、守护品牌、消费品牌的粉丝。
示例: 锤子手机早期支持者们主动在微博、朋友圈里讨论锤子手机,而且在锤子手机出现危机时,他们为锤子站台辩解,最后购买锤子手机,他们就是锤子手机的核心粉丝。
30. 消费者心智模式
包括以下 5 个特点: 1)只能接受有限的信息。消费者会按照个人经验、喜好甚至情绪来选择接受、记忆信息。 2)喜欢简单,讨厌复杂。 3)缺乏安全感。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时,会认为自己面临很多风险。 4)对品牌的印象不会轻易改变。品牌的形象一旦在消费者脑海沉淀下来,就会根深蒂固。 5)消费者的想法容易失去焦点。如果某品牌同时进入多个领域,或不断变换形象,会让消费者无法准确判断品牌形象。
31. 顾客忠诚度
顾客在多大程度上对某产品产生感情、形成偏爱、愿意长期重复购买。
32. 用户期望值 对于某一产品或服务,用户在多大程度上相信它能帮自己解决问题。
33. 用户旅程模型 记录用户在“从认识品牌、到与品牌互动、发生购买、最终成为忠实用户”整个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行为动作。在制定策略时,根据不同阶段,细化人群,设计不同的投放策略。
用户旅程模型分为以下 6 个阶段:
34. AISAS
网络时代,消费者生活方式变化,对此产生的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
35. 消费偏好
消费者对特定商品产生信任,愿意反复购买。
36. 水军
受雇于公关公司、以发帖回帖为主要手段、为雇主进行网络造势的人。
关于品牌的理论与模型
37. 蔡格尼克效应
相比于已经完成的事,人们对没完成的事情的印象更深刻。
示例: 春节期间的支付宝”集五福”活动,就是利用这个效应,让用户加好友、互送五福,完成“集五福”的目标。
38. 锚定效应
人们在做判断时,很容易受到第一印象或第一条信息支配,它们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维固定在某处。
示例: 锤子 T1 在定价时,CEO 罗永浩先抛出一个四千多的价格,把大众的心理预期价格定在这个水平。但最终定价为三千多,低于锚点一千多,低于初始值四分之一,用这种方式激发人们冲动购买的欲望,促进销售。
39. 羊群效应
也叫“从众效应”,在群体中,个人的观念或行为,会与多数人一致,随多数人一起变化。
示例: 人们在选择餐馆吃饭时,会偏爱已经爆满的餐馆,认为“这么多人选择这个餐馆,那么它的饭菜口味一定不错”。
40. USP
即“独特的销售主张”,包括两条原则: 1)每则广告都向顾客提出同一个主张; 2)竞争对手不能或从未提出类似的主张。
示例: 金龙鱼提出“脂肪酸比例符合1:1:1健康标准”,其实它的竞品也能达到这个标准,只是没有当广告说出来。
41. T型战略
通过单一产品,制造影响力和品牌势能,以点带面,迁移流量到其他品牌。
示例: 2016年,张天一用雕爷牛腩单点突破,制造影响力和品牌势能,然后通过几个小品牌迁移流量,如小丑煎饼、皮娜 · 鲍什下午茶、薛蟠烤串、河狸家。
42. 单品战略 推出单一的产品、包装、品牌、卖点、广告语等,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单一、清晰、巩固的品牌形象。
示例: 苹果公司只做一个手机系列,iPhone,所以,苹果手机只代指 iPhone 系列。而三星手机有 E 系列、D 系列、Note 系列等许多产品。
43. 品牌共鸣模型
建设品牌需要 4 个步骤,分别是: 1)确保顾客能认出品牌,并将品牌与特定品类或需求联系起来; 2)能把各种品牌联想联系起来; 3)根据与品牌相关的判断和感受,引导顾客产生恰当的反应; 4)把消费者对品牌的反应,转化成品牌忠诚。
这个模型强调了品牌建设的两方面——左边是理性的品牌路线,右边是感性路线(见下图)。
44. STEPPS原则
决定内容是否有感染力的 6 个因素: 1)社交货币(Social Currency):内容能不能成为人们的社交货币?
示例:
常见的社交货币有以下几种:
2)诱因(Triggers):能不能让人们把这个内容与自己生活中的某个场景联系起来? 示例: 罗辑思维每天推送时间选在 6 点半左右,这指向职场用户起床、洗漱、通勤等场景。
3)情绪(Emotions):内容所包含的情绪,能不能激起人们的分享欲望?
示例:
4)公共性(Public):
内容适不适合向大众展示?
示例: 某些涉及公司的信心,如财务问题、高管离职问题,虽然容易获得传播,但并不适合向大众展示。
5)实用价值(Practical Value):
内容能不能帮人们解决实际问题?
示例: 插坐学院发布的《新媒体编辑一定要知道的 55 个常用术语》,帮新媒体编辑新手了解基础词汇,更快上手工作。
6)故事(Story):
这个内容,能不能用什么故事和叙述逻辑来表达?
示例: “伟大的安妮”为推广“快看漫画” App ,制作了《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讲述自己一路走来的故事,在微博上,一天之内超过 40 万次转发、30 多万次点赞。在 App Store 里,“快看漫画”App最高时冲到了免费榜榜首。
关于品牌的新兴词汇
45. 圈层语言
不同的圈层、群体,拥有不同的语言体系,圈外人很难理解。
示例: 在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中,“部落”和“联盟”分别代表两大对立阵营,玩家从中选择游戏角色。 中国平安与电影《魔兽》合作,发起“荣耀收获季”主题活动,在 H5 页面中,使用“部落”、“联盟”等圈层语言。
46. 亚文化
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如二次元文化、嘻哈文化、美食文化等。
示例: 为宣传广东省旅游品牌,广东省旅游局围绕粤菜文化,策划线上活动“美食特工带你游广东”。
47. 网红
因为某个特殊事件或行为,被大量网民关注,之后走红的人。
示例: 罗玉凤、奶茶妹妹、“蓝瘦香菇”男。
48. 网红经济
一位时尚达人,以TA的眼光和品味,挑选商品,推荐给数量庞大的粉丝,将粉丝数转换成购买力。
49. IP
拥有粉丝基础、关注度的知识产权。
示例: 同道大叔文化公司的“同道大叔”。 在品牌营销方面,唯品会与“同道大叔”合作,策划活动“粉红达人通道大叔教你 12 种表白姿势”,结合 VR 技术、场景化互动,吸引用户使用、曝光品牌、引流注册。
50. 鄙视链
像食物链,身处其中的人,一边瞧不起别人,一边被另一些人瞧不起。
示例: 电视剧鄙视链:英剧>美剧>日剧>韩剧>港剧>台剧>内地剧>泰剧(仅供娱乐)
写在最后
这篇文章总结了 50 个品牌营销概念,希望能帮大家了解品牌营销的一些基本内容、思路和工具。
品牌营销的细分概念复杂,而且实战性强,变化多,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理解、运用这些概念,为做出高质量的品牌营销活动打好基础。
三、品牌个性塑造原则有哪些?
内容摘要:塑造一个品牌的个性,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它们必须遵循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本文在依据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品牌个性塑造的原则进行了归纳和创新。具体概括为:简约又不失深刻,个性又不失共性,丰富又不失统一,持久又不失变化。关键词:品牌个性 塑造 原则
和西方世界相比,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传统价值观“重共性、轻个性”影响的减弱,国人的个性也日益解放。反映在消费上,进入21世纪后,我国消费者,尤其是“中坚阶层”消费上的“自我”意识逐渐强化,个性化的自我消费形态渐渐出现。
卢泰宏甚至认为,21世纪我国消费群体结构会有明显变化,年轻的第三代消费群将成为主要的消费市场。他们具有如下特征:感性消费趋势上升;重视和突出个性化;对价值的关注超过对价格的关心;受品牌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然而,随着国人个性的解放和消费者消费形态日益个性化,人们购物除了关注商品的功能价值,也越来越关注商品品牌的情感价值和自我表达价值,正逐渐从理性消费时代走向感性消费时代。
综上所述,进入21世纪后,我国消费者个性日益解放,主流消费群(尤其是年轻的第三代消费群)消费日益个性化、多元化,我国发达地区正从理性消费时代走向感性消费时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品牌的情感诉求将日益成为竞争的焦点。为品牌塑造鲜明的个性逐渐成为我国理论界一个重要的课题。
品牌个性的概念
奥格威很早就有品牌个性思想的萌芽。他的名言“每一个广告都应是对品牌长期个性的贡献(Every advertisement must contribute to the long-term personality of the brand)”(1955年),至今仍给人启迪。1955年,他在对美国4A会员的一次演说中,曾经说到,“厂商若能致力运用广告为他们的品牌建立最有利的形象,塑造最清晰的个性(personality),必能获取市场最大的占有率,进而产生最高的利润。……让我们记住,正是品牌的整体个性而不是琐细的产品差别,决定了它在市场上的最终地位”。
与此同时,李奥贝纳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开始在进行品牌个性的塑造工作了。李奥贝纳当时及后来塑造的几个著名品牌形象,如万宝路硬汉,绿色巨人蔬菜的绿色巨人乔列,食品类的老虎托尼等,都是富有人性化特征的鲜明个性形象,个个荣登美国《广告时代》评选的20世纪十大品牌形象排行榜。
关于品牌个性的定义多不胜举,詹妮弗·艾克作为品牌个性研究的知名学者,在总结他人关于品牌个性定义的基础上,给品牌个性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即品牌个性是指与品牌相连的一整套人性化特征(Brand personality associated is defined formally here as the set of human characteristics with a brand.)。
品牌个性化的意义
企业为品牌塑造鲜明的个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列举如下:
(一)品牌个性能制造品牌的差异化
在当今市场的很多产品类别中,从产品的实用功能已很难使竞争品牌区别开来。作为实务界人士,悉尼富有创造性才能的广告总监罗恩·马瑟就认为,大多数产品很少有独特卖点,现在赋予品牌以某种人格化特征至关重要。 作为比品牌形象更深一层的“软性”的东西,长期持续一致塑造出来的品牌个性是很难被模仿的。因此,品牌个性是制造品牌差异化的理想工具。
(二)品牌个性是品牌识别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世纪90年代营销界流行的重要概念——品牌识别(Brand Identity),又译成品牌特性或品牌特征,品牌个性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的品牌专家让·诺尔·卡菲勒就认为,一个完整的品牌识别包括品牌个性等六方面内容;美国的广告战略家林恩·阿普绍(Lynn B. Upshaw)更进一步指出,品牌个性与品牌定位是显示品牌识别的两个最主要的变量或组成部分。
(三)品牌个性能和消费者进行深层次的情感沟通
具有鲜明人性化特征的品牌,就像一个人,它使消费者从中看到了一个老朋友、儿童伙伴、老师、专家或生活的好助手等的影子,从而使人自然产生熟悉感、亲切感、信赖感和认同感;品牌个性还能深入地和消费者进行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沟通,使人从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具有独特个性的品牌,可以与某一特定价值观建立强有力的联系,并强烈吸引那些认为该价值观很重要的消费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品牌个性是建立品牌偏好和品牌忠诚的重要因素之一。
品牌个性塑造的原则
(一)简约又不失深刻
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E·舒尔茨教授认为,大众对信息的接受模式是:遗忘和过滤99%,只能记住1%。厂家自以为通过广告、软文、图片、研究报告等手段告诉了大众一个完整产品的信息,而这只是厂家的一厢情愿。广告之父大卫·澳格威也一直告诫广告人,广告一定要单一诉求,消费者从一个广告里只记得住一件事或强烈的一个概念。通过考察我们发现,行而久远的国际知名品牌的品牌个性大多是三到四项特点,比如维珍(Virgin)的“创新、自由和反传统”;斯莫诺夫酒的“神秘、奇特和充满想象力”;万宝路品牌的“力量和独立”等。
虽然品牌个性要求简约,但必须对消费者产生心灵感触,从而印象深刻,这就要求品牌个性应与消费者所期望的品牌个性相匹配,从而建立忠诚牢固的品牌关系。在“品牌关系”的概念中,消费者与品牌被视为一个关系体中同等重要的两个部分,并且彼此之间会有互动反应,就像两个人之间的交往。良好品牌关系其实就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通过互动而形成一系列令双方满意的关联状态。所以,为了夯实品牌优势,品牌管理者必须在打造简约品牌个性的同时,还要使品牌个性深入人心,受到目标消费者的喜爱。例如:法国的米其林轮胎以其憨态可掬的“法国米其林轮胎人”的卡通形象,使乏味的轮胎显得趣味盎然,让受众在欢笑中对米其林品牌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历经百年,法国米其林轮胎己经以绝对的实力成为世界轮胎领域的佼佼者。
(二)个性又不失共性
奥尔波特(Allport)于1937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他把人格(也称个性)特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另一类是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如图1所示。
一个企业的品牌个性也是如此,在塑造品牌个性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特个性,但同时也不能有违反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的共同特质。首先,品牌个性中必须有竞争品牌的个性中所没有的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竞争的激烈,同一产品类别目录上相同或相近的定位也越来越多,独特、新颖制造了差异化,独特的事物总是令人难以忘记。其次,独特不是奇特,不是不顾目标群现实或渴望的个性,为奇而奇,应该是有效的独特。评判品牌个性的独特是否有效的基本依据,是看它是否深深吸引、打动了目标群,引起情感的共鸣。这就要求品牌塑造者必须深入挖掘目标群的内心情感世界,洞察目标群的价值观及其变化;再次,“独特”不是要求品牌的整体个性的各个方面一定都要和竞争品牌完全不同。如前文所述,品牌个性有3到7个特质。由于竞争的品牌的目标群基本相同,而品牌个性要能反映目标群的总体个性或他们的社会性格,所以,竞争的品牌在个性上有相同的部分是合理的,不足为奇。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个性中都有“活泼、快乐”的特质。
(三)丰富又不失统一
品牌个性的塑造过程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也就是说,品牌个性塑造的工具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包装、广告、公共关系等等。但是,所有的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又必须保持风格的统一性,也就是说,所有的传播工具,要坚持围绕品牌的个性标准,进行品牌的整合传播活动。从形式上说,就是指品牌传播的语句、风格、图文音色、品牌代言人、品牌象征物等应该与品牌的个性紧密相关,共同反映并塑造一个统一的品牌个性。
品牌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坚持品牌形象和品牌个性的统一,就是要整合所有资源都向同一个方向努力。从企业声望、媒介舆论、大众口碑到广告气质、设计风格,以及每一个品牌行为都应是对品牌个性的积累和沉淀。通俗地说,品牌个性的塑造过程,其实就是由品牌的看法(包装)、说法(广告)和做法(公共关系)向同一个品牌个性方向所积累和沉淀的过程。
(四)持久又不失变化
对品牌而言,正是品牌的外在“言行”长期自觉一致,才塑造出品牌的个性。长期的持续、一致,也是别的品牌在短期内无法模仿的重要原因;同时,品牌发展的历程也是一个不断“变脸”、不断打造品牌新形象的过程。实践告诉人们,关键在于要引入品牌个性时间管理机制,把握好“持久”与“变化”之间的平衡点。“持久”是指对符合人性本质和终极意义、在时间的冲刷下可以历久弥新的品牌内涵应该保持一定的内在稳定;“变化”则是要求品牌的塑造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消费者的观念转变。
持久性:在时间的长河里,坚持统一的品牌形象,持之以恒地进行品牌个性的锻造,也是一些国际品牌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一个成功的品牌形象,的确是依赖于一如既往的坚持和宣传。例如:坐拥百年辉煌的可口可乐,上百年来一直强调它是“美味的、欢乐的”,从未改变;可口可乐的核心配方、传递的美国文化,历经100多年的沧桑也不曾有大的改动;它的传统红底色一直不变、品牌核心形象一直在延续。而万宝路香烟的广告,牛仔、广袤的草原、跋涉的主题,一旦确定下来,40多年如一日。
变化性:但是,丰富品牌个性、创造品牌新鲜感,以不断激活品牌的活力,又是必需的。时常“变脸”以摆脱品牌老化的尴尬是企业品牌个性道路上的一个永恒的主旋律。为适应时代的潮流和文化的演变、保持品牌的价值和活力、以及保持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和新鲜感,企业经常进行“检讨”,将品牌识别的每项要素与历史的、现行的识别形象进行比较,决定哪些联想物需要保持、哪些需要修改或增加、哪些品牌风格和准则要作改动,并最终制定相应的品牌传播活动。
总之,企业在塑造品牌个性的过程中。首先必须保证塑造的品牌个性简约、易懂、易记,同时还要令消费者有感触;其次,品牌个性要有消费者所没有发现但确实向往的特色,同时还要有广大消费者所共同认可的理所当然的共性,所谓“以正合,以奇胜”;再次,品牌个性的塑造方法要丰富多彩的同时还应有统一的原则和方向;最后,品牌个性的塑造要具有稳定性的同时还要有所变化,把握好“持久”与“变化”之间的平衡点,使得品牌易于产生稳定突出的个性,又不至于产生品牌老化的现象。
四、中小企业如何创建自己的品牌
很多企业常常会有这种误解,以为创品牌是大企业的事,对中小企业而言只求销售量,短期内无法考虑品牌,认为创建品牌需要额外的成本,反而会影响企业的生存。事实上,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制定明确的品牌战略方案并执行将其直接优化为企业的市场资源,因而获得销量和品牌的快速成长。
1、 一名定乾坤
如:可口可乐可口又可乐、百事可乐百事皆可乐。既朗朗上口,又寓意美好。又如太太口服液的定位是30岁以上的妇女,给人一个明确概念和定位,有利于产品在太太中的销售。
2、统一标识
品牌商标是企业的标志,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企业品牌必须确立品牌是企业、产品和商标三者统一的结合体,全面认识品牌内涵。由于品牌在企业产品、商标方面统一特征,使得一旦成为品牌,就可以三者利益互相转化,无形资产又向有形资产集聚,形成巨额的商业价值。如可口可乐、微软等一大批知名商标的无形资产值,已超出企业有形资产的数十倍。企业在实施创品牌战略中,将企业、产品和商标统一起来认识,不仅要重视商标的设计、管理、注册、保护等具体工作,还要将商标广泛用于品牌立体化经营之中,全面地开展品牌战略创新、培养全方位的品牌经营效应。
3、在推出品牌的同时要培养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
近年来,一些企业误把知名度看成品牌经营的核心。忽视了品牌忠诚度的培养是有失偏颇的。一些企业实施创品牌名牌战略,一味追求品牌的宣传广告效应,,短期的轰动效应,虽然使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却未能使企业创出名牌,终而退出了市场,名落孙山。知名品牌既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又是企业形象的代表,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4、 注重品牌产品创新
品牌系列发展要与质量、技术创新相结合。品牌系列是品牌质量在产品上的体现。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产品,共同构成品牌系列。品牌是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捷径,有足够的品牌理论和相当多的成功案例完全可以说明这一点。
好的产品是品牌的生存之本。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品牌建设的落脚点首先是产品,没有好的产品,何来品牌之谈。优质的产品是建立消费者忠诚最关键的因素。消费者消费的是产品而非企业的名字。
以上就是关于品牌人格化的方法有哪些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