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错别字(最难写的3个字)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中国十大错别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一、错别字的事例
这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错字案例之一,第一因为这个字的影响很大,第二因为是皇帝写的,虽然确实写错了,而且找不到合理的解释理由。
这块牌匾悬挂在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鎏金的“避暑山庄”的“避”字右边的“辛”字下部多写了一横,不过此乃康熙大帝的御笔,谁敢说错,于是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据说后来的乾隆皇帝看出了问题,于是用满、汉、蒙、藏、维五种文字,另题写了一块没有错字的“避暑山庄”鎏金匾,挂于内午门上。 下边这个案例也是康熙大帝的杰作,错字出现在杭州西湖,这里的错字是“鱼”字,不过这个错字就有说法了。
“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块“花港观鱼”碑,就是康熙的御笔,碑上的繁体“鱼”字下就的四点变成了三点,少了一点,这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说避暑山庄的“避”康熙爷不会写还情有可原,但这“鱼”不会写实在说不过去。
原来这里有一个传说,康熙不是不会写这个字,而是“有意错”。原来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鱼”字下面有四个点不好,因为在旧时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
这是杀生啊,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了。
后来,乾隆下江南时,还曾和诗一首:“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须秋水悟南华”,刻在碑后,成为一段佳话。 在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上,也可以发现两处错字:在明孝陵保护碑上,“明孝陵”写成了“眀孝陵”;入明楼,在陵墓宝顶正南面的石砌墙体上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字,其中的“明”也写成了“眀”。前者是著名书法家武中奇的“有意错”,后者则是民国初年人所题,至于此人叫甚名已无从查考了,估计也是精通书法者。
“眀”这个错字很有来历,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著名的《洛神赋》贴中,“明”字便写成了“眀”。 在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右边的“坐花载月”匾额,是民国初年著名的宁夏“三马”之一马福祥所题;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则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是刘坤一为追念曾在扬州任主政官员的欧阳修所作。
“风流宛在”这四字中有两个错字:“流”字少一点,而“在”字多一点。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据说是因为欧阳修的风流韵事而传下来的。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同时曲笔点出欧阳修当年行为上不检点。这样的字,错得恰到好处,所以至今也无人说三题四,与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上乾隆皇帝手书“虫二”(意思是“风月无边”)两字,有相似的奇思妙境。 山东曲阜孔府,可以说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游人到孔府,未进大门便能看到特别明显的错字。
孔府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圣府”匾额,两侧有一副楹联。
此楹联是这样写的:“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再看看下联中,也有一个字写得极不规范:“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
最有文化的地方怎么弄出这笑话?其实这不是笑话,而是最有文化的错别字之一。
错之妙在于其寓意:“富”不出头,意思是“富贵无头”;“章”字下的一竖出头,则表示“文章通天”。
两个错字,一下子就体现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不只没有人说它是错字,游人明白后反而连连叫绝。
对于孔府这两个错字的来历,也有传说。
相传在孔子第42代孙孔光嗣成亲那一天,恰有神仙路过,碰到了府前影壁上写的“富”字。神仙把“富”字上的一点抹去了,孔家怪之,神仙道出了玄机,称孔家不宜过富,要“去一点”,据说这以后孔府凡书写“富”上面皆无点。
“章”一竖通天,又是怎么一回事情?
据说与大才子纪晓岚有关,当年纪晓岚应邀给孔府写联,但“章”字就是写不好,写了多遍皆不满意。
纪晓岚索性放下笔,去休息了,不一会儿进入梦乡,纪晓岚看到有一老者在他写的“章’字上划了一笔,成了破“日”之状。纪晓岚当即醒来,得了灵感,挥毫泼墨,把“章”子的一竖写出了头,意境下子全出来——“文章通天”,用在孔府的大门上十分贴切。 一、结尾的“尾”字,应该是读“wěi”,而骡马牲畜尾巴的“尾字”,却实实在在应该读“yǐ”!
如今,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都把尾巴(yiba)念成“weiba”,而只有农村不识字的老农民,在正确地念着“yiba”!
二、毛泽东主席的词《沁园春·雪》,可谓著名天下,但不知为何,在很多大型文艺演出的场合,就有著名演员比如濮存昕等,常常深情并茂地朗诵着:“~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愣是把个好端端的还(hái)字,朗读成(huán)!
还(hái),这里是“还得,还须,接下来”的意思,而还(huán),是指“返回原来的地方,或恢复原来的状态,如:①还家,还乡,还俗,②偿还,还东西,还击。
三、给你毛笔的“给”字,应该读gěi。这里是使对方得到东西或某种遭遇,如:给你手机,给我奋斗的力量。而不能读作jǐ!当作为“书面语言”时,它读作jǐ,如:给予jǐ yǔ。或作为特定词,比如:供给,给养,补给,给予时,它必须读jǐ。
二、谁知道现在荧屏上的错别字有哪些?
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发生de可笑的事情。那一集小燕子与萧剑相认了,小燕子便满大街喊:“萧剑是我的亲生哥哥!”当你看的时候一定是会认为小燕子的疯狂而好笑,可你仔细品位过这句话吗?往往父母对儿女会说:“他是我的亲生女儿。”等等。亲生是指自己生的,而小燕子却会说这样的一番话,刚认的哥哥转眼间就变成了儿子,这一个错别字会让人疑惑,也会让人哭笑不得。人类在不断的进步,社会也在不断的发展,为什么中国越来越富强,而错别字却越来越多呢?因此,我们应该杜绝错别字的出现。
低劣广告——田七的广告:田七。(呲牙裂齿)恶心你 。
1999年10月17日晚,上海电视台“智力大冲浪”节目正在谈论与“风”有关的话题。主持人让参与者说出5个带有“风”的疾病名称。当答题者说到“麻风病”时,主持人程雷和陈蓉异口同声地说:“‘麻疯病’的‘疯’不是刮‘风’的‘风’,是‘疯子’的‘疯’。”
电视剧《水浒》的语文差错(宋礼夫)
令尊
第22集里,吴用对宋江的父亲说:“小人吴用、阮小七与宋押司是生死之交,特来拜见令尊大人。”令尊,是敬辞,用于与人谈话时尊称对方的父亲。“拜见令尊大人”,等于说“拜见您的父亲”。难道吴用真的要见宋江的祖父吗?显然不是,而是编剧或演员误将“令尊大人”当作对宋江父亲宋太公的称呼了。
府上
府上,也是敬辞,用于尊称对方的家或老家。剧中的柴进,却把自己的家说成“我府上”。我们中国人自古讲究自称示谦,自己的家无论怎样豪华,也要用“寒舍”等谦辞来自称,岂有称自家为“府上”的道理?这个毛病不仅《水浒》里有,有一部叫做《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电影,更是把“府上”错用得“淋漓尽致”。
病尉迟
第29集里,宋江把“病尉(yù)迟”错读成“病尉(wèi)迟”。尉(yù)迟,是复姓。“病尉迟”里的“尉迟”,是指唐朝名将尉迟恭(字敬德)。“病尉迟”是梁山好汉孙立的绰号,形容他武功高强,仅次于尉迟恭。
“熬汤”
第29集里,徐宁的妻子吩咐丫鬟“四更起来熬汤”。她要熬什么汤呢?《水浒传》原著里接上文写道:“多时,汤滚,捧面汤上去,徐宁洗漱了……”可见,这里的“汤”是指洗脸的热水,即南方某些地方方言里所说的“面汤”。既然如此,这“汤”就用不着像熬粥、熬药那样“熬”了,谁能把烧开水说成“熬开水”呢?其实,原著里就是说“你们四更起来烧汤,安排点心”。
“我也想会一下宋江一面”
第40集里,方腊说:“我也想会一下宋江一面。”这句话把“我也想会一下宋江”和“我也想会宋江一面”两种说法糅在一起,形成句式混杂,造成结构混乱,应去掉“一下”或“一面”。
大夫
第42集里,“武德大夫”、“武功大夫”里的“大(dà)夫”被错读为“大(dài)夫”。大(dà)夫,是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大(dài)夫,口语里指医生。
死得其所
第43集里,宋江把“死得(dé)其所”错读为“死得(de)其所”。“死得其所”的“得”,是“得到”的“得”,不是结构助词“得”;“所”,是“处所”“场所”的“所”;“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场所。死得其所,形容某个人的死有意义、有价值。所以,此处“得”不能读轻声。
鸟
剧中的李逵、林冲等好汉说话时常带个“鸟”字,如第7集里,林冲把陆谦称为“鸟人”;第29集里,李逵说:“那厮摆的什么鸟阵,赶得爷爷没地儿跑?”这里的“鸟”,是旧小说中用作骂人的话,指男性生殖器,读“diǎo”。在电影、电视剧中,这样的字眼应避免使用。但在电视剧《水浒》里,不仅使用了,还错读为“niǎo”,结果显得不伦不类。
一、不是故意写错的(引号中为错别字)
1、饭店门口:“抄”饭
2、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
3、零售店铺门口:“另”售
4、家具店门口:家“俱”
5、装潢店门口:装“璜”
6、失物广告:失物“启示”
7、安装公司门口:“按”装
8、洗车店门口:洗车打“腊”
9、饭店门口:“合”饭
10、水果店门口:“波”萝
11、饭店菜单:鸡“旦”
12、五金店标牌:“扦”座
13、体育用品店标牌:“兰”球
14、快餐店门口:大排“挡”
15、农贸市场标牌:“蕃”茄
16、停车场招牌:“仃”车收费
17、严打宣传标语:严“历”打击
18、某机场横幅:年“青”
19、某交通宣传标语:超限超载“殆”害无穷
20、某食堂菜牌:鱼“园”
二、故意写错的(引号中为错别字)
1、药品广告:“咳”不容缓
2、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
3、补品广告:“鳖”来无恙
4、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5、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
6、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
7、网吧广告:一“网”情深
8、钢琴广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
9、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
10、空调广告:终生无“汗”
11、服装店广告:“衣帽”取人
12、某洗衣店广告:“衣衣”不舍
13、某房产公司广告:万“室”俱备
14、某蛋糕广告:步步“糕”升
15、胃药广告:一“不”到“胃”
16、赛马广告:乐在“骑”中
17、电熨斗广告:百“衣”百顺
18、快餐店广告:“烧”胜一筹
19、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
20、帽子公司广告:以“帽”取人
21、治结石病广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22、打印机广告:百闻不如一“键”
23、涂料广告:好色之涂
24、冰箱广告:制冷鲜锋
25、治痔疮药广告:有痔无恐
26、花园公寓广告:随寓而安
27、跳舞机广告:闻“机”起舞
28、海鲜广告:领“鲜”一步
29、口腔门诊广告:“快治”人口
30、礼品店广告:“礼”所当然
家具店把广告打成“家俱”
一饭店招牌上则写了“十三太饱”
一房地产广告的“十面埋富”十分显眼
医药商家打出“下斑莫逗留”之类谐音取义的广告语
“停”字写成“仃”,快餐写成餐字的左上部,鸡蛋写成“鸡旦”,各种啤酒写成“各种啤洒”
-- 2002年中国十大失败广告语
1、柒牌西服 让女人心动的男人
2、送礼就送脑白金
3、九鑫螨婷香皂:看,你把螨虫传染给了女儿
4、天之娇子 笑看风云淡
5、当头发爱上肥料 好的出乎意料
6、达诺日夜片 你的新选择
7、陈小春之鸿星尔克鞋
8、来来往往 喝杯枝江
9、张卫健之喜之郎
10、斯达舒之胃你好吗篇
昨天上街买点小东西,远远听到一辆宣传车的高音喇叭在重复播报着什么。车到近处,恍然大悟——广告车,广告牌上赫然写着:沪杭羊毛衫大减价,并且用特别醒目的字体和颜色表白“拆屋卖瓦凑路费”。我不惊哑然失笑!
实事求是地说,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年以来,我国广告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媒体不乏令人记忆犹新的广告精品。但似我昨日所见也并非个别现象。“跳楼价”、“忍痛大放血”、“惊天动地大减价”之类低劣广告语屡见不鲜。
这至少说明了几个问题:一是广告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二是刻意夸大、诚信缺失,三是浮躁心态使然。希望“拆屋卖瓦凑路费”之类的蹩脚广告早日消失。
门店的牌匾、店名是顾客记住店内特色的标志符。如今,岛城店铺遍地开花,人们越来越讲求“视觉冲击”,各种个性化的店名成了商家制造看点卖点的第一招。一些普通而熟悉的名词被新奇的名称替代,成了门店诱人眼球、招揽生意的字号招牌。
门店的牌匾店名不仅仅是一个标志符号,还可从中窥其文化品位、志趣格调和思想境界。一个新奇好记、响亮上口的店名,可以让顾客过目不忘,印象深刻。像川菜馆“爱情麻辣烫”、“食为天”等因影视剧的热播而一夜成名,叫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走过路过怎能不让人有进店瞧瞧的欲望?
然而,也有一些商家认定“傍”店名就能“以假乱真”,于是,“东来顺”火了,街头又出现了各种“来顺”;“张大妈”出名了,“李大婶”、“王大爷”也“出门”了。还有一些为求奇特而不惜借助“邪招牌”另外,一些使用谐音字做为招牌的更是比比皆是,如服装店叫做“衣衣不舍”。
三、全国有多少个错别字
“全国有多少个错别字”这个问题有点奇怪。从理论上说,每个字都可能写错(除非一、二等笔画极简单的字),都可能有错别字。《汉语大字典》收字6万多,在不同人的书写中,几乎每个字都可能出现笔画错误或张冠李戴的现象,成为错字或别字。从这角度说,有多少汉字,就差不多会出现多少错别字。如果重复计算,一个字张三写错,李四写错,几千几万人同样写错,那就是几千几万再说个错字或别字。这无法统计,只能说形近字、同音字、笔画繁杂的字出现错别字的概率会大些。
四、中国最明目张胆的九大错别字,你知道在哪儿吗
你的学问大了,你的错字就会被认为"高深"和"发明" 你的权力大了,你的错字就会被"吹捧"和"传颂" 我经常会有错字,可我的寂寞谁人能懂?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十大错别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