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乡村结合景观设计(城市乡村结合景观设计案例)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城市乡村结合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问到乡村景观,请问大家你想到了什么?
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乡村意境营造
罗 佩, 胡希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 要:从乡村意境的哲学基础和典型特征着手,结合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误区分析,
提出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引入乡村意境的概念,并对如何从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物质、精神层面营
造乡村意境给出了一定的指导方法,目的是希望通过对乡土文化的挖掘,从现代人们对于回归自
然的渴求出发,寻求一种符合现代大众审美情趣的居住区景观设计风格。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乡村意境;乡土景观;乡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S 731.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0009(2007) 12 - 0145 - 03
居住一直是人类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古代文人墨
客尽情描绘他们向往的田园生活,西方诗人浪漫地宣
称:“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但随着一系列“威尼斯
花园”“澳洲花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国大中小城市
时,人们不禁疑惑地问自己,这是我们向往的“家”的地
方吗? 俞孔坚曾感叹:“在当今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我
们得到了房子,却失去了土地。我们得到了装点着奇花
异卉、亭台楼阁的虚假的‘造景’却失去了我们本当以之
为归属的、籍之以定位的一片天地。因而使我们的栖居
失去了诗意”[1] 。
在这些异国情调的居住环境中,人们找不到家的温
馨、舒适,仅仅只是或多或少满足了一下对异域风情的
好奇心和彰显身份的虚荣心,但是归于平静后,中国人
内心的含蓄却在呼唤:希望能从一些最平常最真切的景
象中寻到一丝感动或是诗意,稍稍满足一下内心深处对
乡土,对自然的渴求。而乡村景观一直以它特有的朴
实、宁静、和谐的意境存储在许多人的记忆深处,故试图
将乡村意境引入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为现代人的生活增
添几丝浪漫和诗意。
1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误区
1. 1 简单地模仿、缺乏设计文化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居住区景观都有着各自独特
的风格,这是由气候、经济、文化和审美情趣等共同作用
的结果。然而目前许多设计师却滥用别国的设计概念
和形式,简单地套用模仿。随处可见的欧陆风格、日本
风格、北美风格的楼盘,恍惚间让我们产生了居住区景
观设计已进入“大机械化生产”年代的错觉,再不需要设
计师用心良苦地设计适合人居的人性空间了。这样金
壁辉煌的“机械化生产”的产物完全忽视了地域、气候尤
其是文化的条件,使本该惬意的居住环境荡然无存。
1. 2 缺乏对使用者的人文关怀
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人的
行为规律、生活需求应该是其设计的根本参照物。但现
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仅仅还只停留在物质层面,更多的只
是满足了人居住的功能需求,缺乏对人的心理、精神需
求的研究,缺乏对使用者的人文关怀。使得人们常感叹
没有合适的环境交流,以致人之间的关系冷漠,和谐的
邻里关系逐渐消失。
1. 3 忽视景观的可持续性
现今在一些居住区设计中,仍然存在施工、管理与
设计脱节的现象,导致了许多考虑不周的设计在投入使
用时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豪华气派的罗马柱廊不久就黯
然失色;喷泉水池水质硬化变质,恶臭四溢;昂贵的异地树
木气候不适而奄奄一息。这些缺乏生态性和可持续性的
景观设计让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管理更为雪上加霜。
2 乡村意境对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指导意义
2. 1 乡村意境的概念
乡村意境是指在融合居住区所处地的自然环境与
人文环境的以及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方材料
或乡土元素,营造出具有自然野趣、田园意境、地方特
色、乡土气息的一种居住区景观设计倾向,提倡一种淡
雅平和的生活方式,注重自然景观意境的塑造和乡土文
化的表达。
2. 2 乡村意境的哲学基础
2. 2. 1 阴阳有序的环境观 乡村意境中最为典型的环
境观之一,就是老子在道德经曾提到的:“万物负阴及抱
阳”。这种观点既为人居经营时提出了背山面水的要
求,也为人居环境的变通提供了其他可能,为功能格局
145
·园林花卉· 北方园艺2007(12) :145~147
提供了选择空间[2] 。阴阳学说在思想上根深蒂固地影
响了中国人对居住环境的选择,而恰恰中国传统的村落
聚居选址就是这种环境观的最充分体现。
2. 2. 2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贯
穿了我国整个古代文化思想史,渗透到中国古代文化的
各个领域。其反映到造园中,既表现为园林造景中人与
自然的协调共生,想方设法在有限的空间中再现自然;
同时也表现在园林选址与规划时与整个村落的协调一
致[3] 。同样乡村景观也在这种自然观的影响下,竭力追
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
2. 3 乡村意境的典型特征
2. 3. 1 乡土性 在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国
度里,乡土景观所附着的风土色彩和蕴含的文化氛围,
是任何城市环境都无法替代的。乡村意境侧重于乡土
气息的表达,延续当地的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特征。从
传统的建筑和民居中吸收营养,注重建筑与当地风土环
境的融合,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
2. 3. 2 生态性 乡野粗犷的土地能实现有效的多重利
用。植物群落构成自然、复杂且稳定;季相明显,色彩丰
富。乡村造景元素取材当地,经济实用。营造乡村意
境,具有造价经济、周期短、生态效益高、养护管理粗放、
景观品质高的特点。
2. 4 居住区景观设计追求乡村意境的意义
理想的乡村景观,表面上朴实无华,内在却体现着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持续发展”的理念。解读乡村景
观有助于我们在设计中更好地思考该怎样尊重人,该怎
样体现和满足普通人的生活和行为的需要。避免在设
计时只考虑技术和美学的因素,而更多地思考人的体验
和需要[4] 。寻找乡村意境与当代设计的契合点,是营造
人类理想家园的有效途径。
3 乡村意境的营造手法
3. 1 物质形态方面
3. 1. 1 空间布局 乡村意境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自然、
融合的氛围,让人们在心灵上能有“归家”的温馨感。然
而单纯地在理性思维的模式下建立起来的现代的居住
区,忽视了感性因素,导致其景观设计的空间布局、功能
分区常常十分明确,互不交叉。但与人的居住生活对应
的是一种含混复杂的内在机理,简单划分的物质空间缺
乏生活的情趣,容易造成精神上对环境的空虚感和孤独
感。所以在营造乡村意境时,可引入模糊性空间这个概
念,即通过创造多元化、多层次、含混性的居住空间,来
反映含混复杂的内在机理。模糊性空间的设计包含三
个方面的含义: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空间的功能多义
性、空间感受的含蓄性[5] 。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已出
现了一些模糊性空间;院落空间、廊道的形式、架空层设
计,既丰富了空间,也起到促进交流的效果。院落空间:
院落空间相对于整个居住区而言,是内部空间;相对于
组团内的居民而言,是外部空间。它既不是闭合的空
间,又有比较明确的空间界定,利于人们的交流,邻里关
系的和谐,还含蓄地传递着传统民居的符号。随着中国
的老龄化,院落空间将会以它特有的优势成为很适合人
居的宜人空间。廊道空间:在现代住宅的设计中,廊道
空间也有所体现,它丰富了古典园林中的廊的形式与功
能。如外部环境的风雨廊、栋与栋之间的连廊等。廊
道,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空间,既可供交往,又可
供交通,同时能够有效地划分出不同的空间领域,增加
空间的层次感。它能有效形成人们日常生活和交往乐
趣的空间,成为居民聊天、晒太阳、游戏等邻里活动的场
所。架空层设计:现在一些小区已采用首层架空的设计
方法,但架空的底层要避免设计成停车场,而应纳入小
区绿化范围,甚至可以采用有居民家庭和个人特色的
“私家花园”、“私家菜畦”等形式,这种私人投资、私人养
护的方式既减轻了社会经济压力,又尊重了居民在居住
区环境建设中的参与意识。这也是对于当今土地稀缺,
解决“绿视率”的有效途径。
3. 1. 2 水网与旱水景 所谓“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
自古以来人们都有“亲水情结”。乡村意境营造中的一
个重要元素也是水的应用。但在水资源十分稀缺的现
代,如何既满足人的需求又能节约水资源就成为了打造
水景的关键所在了。所以即便是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
南方,居住区内的水景也尽量避免设置成大型喷泉,而
应该采用“水网”的形式,构建一个以水系为核心骨架,
将地块、绿化、景观、肌理形态与功能相互融合的景观,
并且力求家家临水,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伴水而居”的诗
意环境。在缺水地区,可借鉴古典园林的“旱园水作”的
理水文化。扬州寄啸山庄的船厅,实际是上建于地面
的,但厅前的铺地,用站立的瓦片和鹅卵石铺设成鳞片
状图案,似水面的波纹,水意盎然;扬州个园的黄石秋山
东峰之下,石壁高岩间,飞架旱桥,立此驻足俯视,只感悬
崖深涧,水意渐浓[6] 。日本园林的“枯山水”中普遍以流沙
为水的做法也可借鉴,以及在中国现代园林中,有些设计
师奇思妙想通过“以草理水”,对水景进行概括和提炼,同
样显得自然和生态,同时也具有象征性和艺术性。
3. 1. 3 植物景观 稳定的、季相丰富的植物群落是乡村
意境的重要构成元素。乡村的植物群落是长期自然和
人工选择的结果,想要营造出乡村意境,首先在植物的
选择上,注意根据植物的生态要求,选择合适的植物种
类,尽量选用乡土树种,以保证成活率以及景观持续性。
再者居住区绿化应该点、线、面结合,保持绿化空间的连
续性。植物的竖向设计要采用不同高度的树木进行配
置,以形成变化丰富的天际线、多层次景色。植物配置
应注意季相的变化,可模拟提炼当地有地域特色的自然
146
北方园艺2007(12) :145~147 ·园林花卉·
群落。现代居住区设计中最常用的绿化手法之一,是在
小区中心设置集中的绿地以供全小区的居民活动。但
是为了使整块绿地景观丰富,中心绿地往往面积庞大,
甚至因此压缩或取消组团间的绿化。这样既不利于居
民活动,对小区的生态环境也没有很大的改善作用。相
对来说,多层次绿化体系更可取,它将绿地设计贯穿居
住区各个片区,并辅以组团绿地和宅间绿地,将运动、休
闲、集会等不同功能空间融为一体。这样的作法将居住
区自身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融合,既有外围大区域的绿
色景观,又有小区内的绿色庭院,以及户内的生态性阳
台与庭院,有极大的包容性,这样多层次绿化体系更利
于营造乡村意境。
3. 1. 4 硬质景观 室外硬质景观是相对于植物形成的
软质景观而言的,它指绿化和建筑物本身以外的一切有
形状物,如室外场地、路面铺砌、建筑小品、市政设施
等[7] 。在营造乡村意境时,硬质景观的设计同样要注重
乡土性、地域性的特色表达。尽量运用当地的材料,和
生态环保性材料。这样既可以融合当地氛围,又可节约
成本,便于维护,也有利于景观效果的持续性。在硬质
景观中广场是人们通行和逗留的场所,也是营造乡村意
境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设计中,首先要注意控制其体
量,加强与当地文化的结合,如可将当地有特色的民间
文化融入铺装中。其次通过广场的高差、材质、颜色、肌
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场所空间,让居民能
参与其中,享受无穷的乐趣。雕塑小品要同基地环境和
居住区风格相协调。园艺小品的设计应加入更多的情
趣化的元素,能让居民与之产生情感共鸣。
3. 2 精神层次方面
乡村意境的营造不仅是外在、具象的物质形态构建,
更应注重其内涵的文化底蕴和乡土人文精神对使用者的
影响。即在考虑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更要考虑精神层次
的需求,满足使用者深层次的艺术感悟以及文化诉求。
3. 2. 1 地域文化元素的运用 历史文脉和乡土气息的
表达离不开特殊标志与符号的运用。这种地域符号是
经过历史沉淀的精炼语言,往往带有强烈的乡土特征,
利于乡土氛围的表达。它的内容涵盖很广,如乡土美
术、农耕文化等,其中乡土美术根据各地的风俗、民情、
情感不同,而形成了丰富的种类和多采的风格,并且制
作材料简单、构思巧妙,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采
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将人们对生活的憧憬表达出来,具有
积极乐观的态度,艺术上清新淳朴,带有浪漫主义的色
彩。吸收乡土文化元素中的精华,将其物质原形的分
析、概括、吸收、消化、提炼,并进行一定的夸张、变形运用
到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延续了历史文脉,具有地方特色,
让居民有亲切的感觉,有利于乡村意境的营造。
3. 2. 2 乡村意境的提倡 乡村意境的提倡,实质上是倡
导一种淡雅的生活方式、追求“天人合一”的情境交融。
现代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文化不再局限于具象的艺术
表现,而主要表现为气氛、情调、韵律和意境的体现。提
倡乡村意境的关键就是如何展示和提升乡土文化,寻求
功能和文脉的结合点。对于是否是照搬还是取于表象,
是着眼符号还是择其精髓,或是立于现代感怀过去,众
说纷纭,见仁见智。我们认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不
仅是对尺度的感悟,空间的感悟,更是对人性的感悟,文
化的感悟的过程。乡村意境实际上是营造一种氛围,来
唤起人们的记忆。即是一种时间的空间化,把时间长河
中的历史风格、样式、事件通过人类的记忆重新编排组
合,在同一空间组合中呈现出来。
4 结语
乡村景观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带着山野气息
的浪漫情调,更饱含着几千年农业文明的农耕文化。在当
今设计文化迷失的年代,将乡村意境渗透到被钢筋水泥包
围的现代城市的居住环境中,必能给人们带来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 寻常景观的诗意[J ]. 中国园林,2004 ,20(12) :25O28.
[2] 王其享. 风水理论研究[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56O75.
[3] 张大玉,李伦喜,牛健. 传统乡村园林研究初探[J ]. 中国园林,2002 ,
18(5) :80O83.
[4] 舒楠. 楠溪江流域乡土文化与农村园林[J ]. 建筑师,1997(3) :30O32.
[5] 龚红艳,康小勇. 居住区环境中的模糊性空间设计[J ]. 规划师,2002 ,
18 (11) :38O41.
[6] 李金宇.试析扬州园林的北方风格[J ].中国园林,2004 ,20(12) :57O59.
[7] 钱键,宋雷.建筑外环境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98O112.
Construction on Rural Poetic Imagery in Residential District’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UO Pei ,HU XiOj
un
(Environmental Design College ,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y and Technology , Changsha , Hunan 410004 ,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natural philosophy and typical character of the rural poetic imagery , analyzed some mistakes of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 and put forward the conception of rural poetic imagery , and some guidelines that how to construct
the rural poetic imagery form the level of substance and spirit in residential district’s design. In the basic of excavation of
vernacular culture , and the aspiration of modern people who want to come back to nature. Seek a kind of modern resi2
dential district’s design style , which accorded with the modern people’s aesthetic temperament and interest.
Key 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ural poetic imagery ;Vernacular landscape ;Vernacular culture
147
二、村里有一条河,杨柳依依,如何打造乡村旅游景点
通过网络传播景色。
多元化乡村旅游精英团队多年来,巅峰智业建立了一支多学科组合,老中青结合,专业化分工的乡村旅游技术团队,涉及休闲农业,旅游规划,城乡规划,生态建设,经济投资,景区投资,建筑设计,园林景观,文化研究等多个专业领域。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城市与乡村协同发展,因此加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三大环境,如何规划设计,构筑田园综合体的新场景?
田园综合体,促进乡村振兴有效落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田园综合体的环境是以田园环境为主,同时具有多样性,景观复杂,层次丰富。我们把田园综合体的环境分为三大类: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田园环境,并分别对不同类型的环境进行规划设计的策略研究,如下:
1、自然环境设计
田园综合体的自然环境设计要注重因地制宜,以生态设计原理来指导景观环境的设计,起到改善农民生活的作用,这里的因地制宜简单的分为三类:
一、与“树”共生,田园综合体的设计一般是在历史悠久的乡村,环境中存在着许多树龄久远的树,这些树可能是文化的载体,可能是人们的信仰。不仅要保护好这些树,还要给它们提供充足的生存空间。树林也是自然的一部分,生态设计理论指导环境设计要将树林也作为设计对象,不仅可以在其中加入现代景观元素,例如长廊、栈道,还可以通过种植特色树苗形成田园综合体的特色自然景观,如龙泉桃谷的桃树林。
二、与“水”共融,水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孕育了各种文化,水环境的设计不仅要结合建筑,还要通过生态设计的手法布局好其内部的植被和水的流向,形成自然生态的水环境景观。有水不仅可以形成小气候,还可以营造具有文化象征的特色空间,由于水具有变化莫测的形态和悦耳动听的声音,与水的融合的环境具有灵动性和诗意。
三、与“山”共存,山地环境是田园综合体中常有的自然环境,山或陡峭或平缓,或怪石嶙峋或草木丛生,村落的建设一般会依山而建,有山才有所依靠,山林的环境设计一般会与休闲旅游项目结合,注重对山体的保护,借优美的环境,安抚浮躁的心,达到天地人合一的境界。
2、人文环境设计
田园综合体的人文环境设计注重对历史遗存、地区民族文化及民俗的良好保护与传承,以实用、美观、经济为人文环境设计根本尺度,设计出突出民俗文化的特色景观。人文景观设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传统人文景观的设计和改造,从景观的形态、颜色、材质、光影、环保等角度出发,利用传统的材料和工艺,结合现代创新技术和新型材料,将破损的文化景观或者文化载体修复或者改造,突出景观的文化价值,形成具有文化特色的景观。还可以对传统文化景观再现,由于本地的历史人文景观所剩无几,通过人们的回忆和残缺补全法,将原有的景观通过重新进行生态设计,利用现代技术或者传统工艺,将特色的文化景观重现在人们面前,例如“田园东方”的田园丰收景观,融入现代设计构图原理,用材生态环保,还原丰收景观,以小景观反应大环境,具有代表性和持久性。
另一种是文化景观的创新,主要体现现代设计美学和材料的环保性。人文景观通过创新的设计手法,融入现代的美学思想,表达一种独特的文化,例如北京宋庄的艺术雕塑,鲜艳的颜色夸张的造型,充满了活力和张力。有些会通过环保材料的利用或者高科技的农作物种植,有目的性的构思设计,传递给人们一些生态环保理念和文化思想。
3、田园环境设计
田园环境是田园综合体所特有的一种环境,田园综合体整体的背景环境就是田园,田园环境可以分为:田园、果林、湖和农耕地,建筑外部的环境设计涉及的就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其设计依据是农民的生活习惯和居住习性,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就形成了以各种田园环境为背景的建筑。建筑的田园环境设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将原有田园环境加以利用到建筑周边环境中来,即将建筑建造在田园之上;另一种是将建筑周边的环境重新塑造为田园环境,这就要通过合理的种植,搭配植被,管理灌溉形成新的田园环境。
设计要点:一是要把握田园环境的度,不能过于人工化,那样会形成太过死板和机械化的景观,应该以原有的田园环境为参照。二是定期修复,田园景观环境一般都是人工所为,即人们的劳作所得成果,所以人为定期对其进行护理和修复是很有必要的。三是田园环境具有更高的价值,相比较于自然环境的优美,田园环境除了优美以外,还有可供人们使用的价值,及可以食用、采摘、储藏,所以对于田园环境的设计应当注意其价值的体现。四田园环境具有季节性,这个主要与其植物配置有关,所以设计时要注意季节变化带来的环境影响。
田园环境的设计意义,不仅可以体现综合体的本质要求——田园,还可以形成具有更高价值的环境景观,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快乐与便捷。
四、乡村民宿设计路径与方法
民宿虽小,却是撬动当前 旅游 供给侧改革、乡村发展的杠杆支点。正因为小、因为轻、因为美,才更容易吸引大量的 社会 中小资本、众多的投资经营人群,盘活 社会 大量的闲置资源,创造出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多元体验产品。
随着国民所得提高、度假机会增加、农村景观的多样性、及休闲 旅游 风潮之兴起,农村除了可利用自用住宅空闲的房间,或将闲置的农业设施再利用,作为提供住宿及体验之设施等,更可结合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都市人闲暇时调剂身心与休闲游憩的去处,实属一举两得。
另一方面,民宿是除了饭店与旅馆之外,提供游客住宿时的另一个选择,而人情味浓厚且有家的温馨感则是民宿和一般的旅馆和饭店最大的不同处,同时也吸引了想更深入体验当地风土人情的人们另一种贴近当地生活的机会。“客栈热”“民宿热”已经成为必然现象,一个好的客栈民宿,如何才能在 社会 中展示出个性和特点?
01
民宿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前民宿发展的热潮,既反映了城市(游客)需求的新变化,满足了当代休闲度假市场的新需求,也反映了乡村( 旅游 )发展的新诉求,满足了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建设、鼓励中小型投资、创新创业等诸多诉求点。
1、从 旅游 角度来讲
随着交通的发展和自驾车的普及、自驾游、深度游、自由游、体验游逐渐成为流行和风尚,民宿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的创意生活品类,迎合了游客自由体验的需求,民宿设计价值也随之体现。
2、从经济角度来说
民宿提升农家乐产业,好的民宿设计是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的强力助力,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整体产业链。
3、从文化角度来说
民宿发展有利于发掘和保护当地人文 历史 、自然生态,用现代的文化创意手段来延续传承当地文化民俗,通过民宿设计,重塑乡村的魅力和提升乡村的文化竞争力。
4、从 社会 角度来说
民宿设计是携带现代城市文明基因向农村地区延伸的桥梁,符合现代人的兴趣、梦想、生活理念和审美需求,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 社会 价值观的提升,因此发展民宿必将成为新当前生态农业与 旅游 融合发展的抓手。
02
乡村民宿的设计目的
1、解决当下城乡之间的不平衡状态,是空间的分享、多元化文化的交流
2、促进就业,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品质
3、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过着与大自然 健康 和谐的生活
4、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
乡村民宿的设计原则
1、尊重自然。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
2、尊重人性。空间因人而生
3、尊重市场,管理流程的规范
4、可持续性。使空间赋予生命
03
乡村民宿的设计特性
一、地域乡土性
乡村民宿景观规划设计要体现乡土性和区域文化性,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元素,保持乡村资源的乡土性和原真性,营造乡村意象,采用当地传统民居建筑风格,采用当地乡土植被,保持原有乡村景观结构,采取鼓励措施,保持当地农业生态文明。
同时,乡村的生活习俗、农事节气、民居村寨、民族歌舞、神话传说、庙会集市以及茶艺、竹艺、绘画、雕塑、桑蚕史话等都是乡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文化的展示载体,对这些内容的进行合理的设计能增强乡村民宿乡土性和文化性,体现乡村民宿景观的区域文化性。
在设计中,要注重反映乡村景观所体现的场所 历史 、延续场所文脉,成为构建新景观、体现场所独特性的一种方式。
二、整体综合性
乡村民宿景观设计首先要有整体观念,民宿景观规划与设计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把乡村民宿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和设计,达到 旅游 功能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整体优化利用。
要注意的是民宿庭前屋后的乡土植物种植,特别要整体考虑,营造一个整体的环境氛围。
三、农业体验性
乡村民宿景观是游客感受乡村气息的重要载体,也提供着农业体验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尊重本土的乡村农业景观,保护了 历史 农村的特征,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乡村农场。
同时,提供农业有关的景观小品,让人想象回味过去的农村。
还提供了一些农业教育方面的课程,给游客带来全方位的农业体验。
四、生态自然性
乡村民宿景观设计强调自然美、生态美、和谐美以及与环境融合美,减少人为修饰的景观。
要以乡村自然的农业风景,梯田地形、色彩绚丽的杂交林、乡间小路的小野花、村口的长满苔藓的破石块、木篱笆等等自然景观要素为主导,适度进行艺术生态的规划设计,营造极致的乡野氛围。
借景田园风光,乡村广阔田野上斑斓的色彩、美丽的农田、起伏的山冈、蜿蜒的溪流、葱郁的林木和隐约显现的村落,通过设置观景平台和矮墙来欣赏花园外面的乡村景色。
04
乡村民宿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保留:
具有 历史 年代感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
空间结构完整的传统院落形式
功能合理、结构完整的民居
富有 历史 年代感的精美构件及无法修复的具有价值的古建构件
宜人的空间尺度
浓重的生活气息
改造:
建筑结构不合理,功能设计不合理的民居
部分临街建筑的立面的改造,引入部分功能(商业、休闲 娱乐 等)
遗留的构件,多样化处理——运用于景观设计中或收藏于基地展览馆
没有价值且荒废的场地作为休闲 娱乐 空间
拆除:
无法修缮改造或闲置的建筑
违章加建的建筑
05
乡村民宿景观设计要点
1. 空间有序、四时有景
在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的空间设计上,纵向空间的设计,可设计不同的乔木、灌木、及地被植物把纵向空间分割成不同的层次。
横向空间设计中的花木、小品、道路等元素的不同组合,可以使横向空间的景观更加自然、美观。
另外,设计不能只考虑一个季节的需求,应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加以具体分析,要使每个季节都不至于出现毫无生机的残败景象。在植物物种的选择上,要考虑到秋冬季节花木的多样与变化,做到四时各有景致。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城市乡村结合景观设计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