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餐饮品牌设计(中华老字号餐饮品牌设计图)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中华老字号餐饮品牌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专注餐饮品牌设计、策划,为各大餐饮品牌提供一站式服务,服务客户遍布全国,咨询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中国古代商家老字号有哪些
中华十大老字号 :
一、张一元(茶庄)
张一元茶庄由安徽歙县定潭村人张文卿。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花市大街摆设茶摊,光绪二十六年开设“张玉元”茶庄。光绪三十四年(1908)张文卿在前门外观音寺街路南购房开设了一间门脸的店铺,取名为“张一元”茶庄。取意“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亦即“开市大吉、日新月异”之意。不久迁至观音寺街路北一处三间门脸的店铺营业。1912年张文卿又在大栅栏开设“张一元文记茶庄”。以“文”字表示为张文卿所开,三个茶庄以张一元文记为主。茶庄开业后,由于店址优越、经营得法,以质量上乘而声名远扬。
二、荣宝斋(笔墨纸砚)
前身是“松竹斋”,始建于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后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更名为荣宝斋,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荣宝斋位于北京和平门外琉璃厂西街,历来是书画界人士荟集、交流和乐于来往的场所。当年鲁迅、郑振铎先生以及齐白石、徐悲鸿等名家大师,均常予以关注和支持数百年来,这个老店饱经沧桑。最初专营文房四宝类商品,进而自印信笺、诗笺,经销名人字画、古董文玩。清末出版的《缙绅》(官名录)、《二十四节笺》、《七十二候笺》曾名重京师。鸦片战争后,松竹斋难以维持。店主聘请广交京师名士的庄虎臣为经理,1894年,将店名改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并请当时著名的大书法家陆润庠(清同治状元)题写了“荣宝斋”的大字匾额。1950年公私合营,“荣宝斋新记”诞生。新中国五十年来,北京荣宝斋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创造并积累了难以计数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了各项改革和对外开放,在这期间,北京荣宝斋在发展传统业务基础上,拓宽了经营领域和业务渠道,在山东、浙江、四川辽宁、山西、陕西、湖北、吉林等地设立了经销处,加强了国内的商业和文化活动。
三、马聚源(帽子店)
老北京时代有句顺口溜,头一句就是:头戴马聚源。马聚源是一家自产自销的帽子店。最初只是个小摊子,清嘉庆十六年,公元一八一一年,直隶马桥人马聚源,于前门外鲜鱼口中间路南,以其名开办马聚源帽店。店主马聚源极善经营,为满足各界之需,研发上自宫廷、下至百姓尽皆可戴之帽。时之京城,无论何人,皆以有其帽为荣。后经张姓官员推荐,马聚源遂为清政府做缨帽,帽店即转为专门服务于贵族官僚之『官帽店』。清末,马聚源帽店被誉为北京帽业之首。清朝以后,马聚源改为制作瓜皮中帽与将军盔。之所以驰名于北京四九城者,乃源其制帽选料真实,唯新好用之,兼之工艺精细。其所制瓜皮帽,缨选藏牦牛尾,用藏红花做颜以着色,绸缎取南京源兴缎庄出最高档元素缎。
四、泥人张(彩塑 )
民间艺术荟萃,享有天津三绝之一的泥人张彩塑,乃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敷彩、匠心独特、形神兼备。
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喜爱的民间美术品,它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流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期间,经过创始、发展、繁荣、濒危、再发展等几个时期,几经波折,泥人张彩塑艺术逐步走向成熟,被民间、宫廷、乃至世界认可。令人万分喜爱。
五、全聚德(烤鸭店)
创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历经几代全聚德人的创业拼搏获得了长足发展。1999年1月,“全聚德“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是我国第一例服务类中国驰名商标。“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在百余年里,全聚德菜品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以独具特色的全聚德烤鸭为龙头,集“全鸭席”和400多道特色菜品于一体的全聚德菜系,备受各国元首、政府官员、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内外游客喜爱,被誉为“中华第一吃”。已故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曾多次把全聚德“全鸭席”选为国宴。
1993年5月,中国北京全聚德集团成立。1994年6月,由全聚德集团等6家企业发起设立了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4月,首都旅游集团、全聚德集团、新燕莎集团实施战略重组。首都旅游集团成为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2005年1月,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随即,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收购了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30.91% 股权,与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并列成为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2007年4月,北京著名老字号餐饮企业仿膳饭庄、丰泽园饭店、四川饭店也进入全聚德股份公司,至此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涵盖烧、烤、涮,川、鲁、宫廷、京味等多口味,汇聚京城多个餐饮老字号品牌的餐饮联合舰队。全聚德股份公司成立以来,秉承周恩来总理对全聚德“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的精辟诠释,发扬“想事干事干成事,创业创新创一流”的企业精神,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体制、机制、营销、管理、科技、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七大创新活动,确立了充分发挥全聚德的品牌优势,走规模化、现代化和连锁化经营道路的发展战略。十几年来,以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塑造品牌形象,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加快连锁经营的拓展步伐。现已形成拥有70余家全聚德品牌成员企业,年销售烤鸭500余万只,接待宾客500多万人次,品牌价值近110亿元的餐饮集团。
六、“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津市武清区)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按照北方习俗,此名饱含著淳朴挚爱的亲情)。狗子十四岁来津学艺,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精心指点,高贵友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很快就小有名气了。
三年满师后,高贵友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独立出来,自己开办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他用肥瘦鲜猪肉3:7的比例加适量的水,佐以排骨汤或肚汤,加上小磨香油、特制酱油、姜末、葱末、味精等,精心调拌成包子馅料。包子皮用半发面,在搓条、放剂之后,擀成直径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匀的圆形皮。包入馅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时用力将褶捻开,每个包子有固定的15个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最后上炉用硬气蒸制而成。 高贵友手艺好,做事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名声很快就响了起来。由于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七、同仁堂(中药行)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自雍正元年(1721年)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八、内联升(鞋店)
内联升是赵廷于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创办的。前店后厂自产自销。赵廷是河北省武清县人,从十几岁开始,就在东四牌楼一家靴鞋店学徒。学得一手好活计。他出师后,得到当时清朝官员丁将军的帮助,筹资白银万两,在东交民巷开办了内联升靴鞋店,取名内联升,内指“大内”,联升意即穿了这里的靴子就可联升三级。
内联升开业后,生意很是兴隆。文官武将,大小官员,到内联升订做、购买朝靴的人络绎不绝。它做的朝靴,选料真实,做工讲究,穿着好看舒适。当时的缎子以南京生产的黑贡缎质量最好,其特点是厚,色泽乌黑光亮,经久不起毛,但售价昂贵。内联升不怕多花钱,也专门从南京进黑贡缎。内联升制作的朝靴底厚达32层,但厚而不重;黑缎鞋面质地厚实,色泽黑亮。沾了尘土,用大绒鞋擦轻轻刷打,就又干净又闪亮。这样的朝靴穿着舒适、轻巧、走路无声,显得既稳重又气派。内联升每订做一双朝靴,都是量尺寸,试穿样子,到顾客穿着随脚舒适满意为止。连宣统皇帝在太和殿登基时穿的龙靴,都是内联升做好后送到内务府的。
赵廷善经营,他认为,要想赚大钱,就得在坐轿的人身上打主意。为此,他多方钻营,搞出了那本“履中备载”,专记王公贵族和官吏的靴鞋尺寸、样式和特殊脚形。清朝下级官员为讨好上司经常去内联升参照数据定做上司朝靴作为礼物,内联升生产的朝靴身价倍增,一双可卖白银几十两。
九、广德楼(戏园)
“广德楼”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几乎是和法国的巴黎歌剧院、意大利的斯卡拉剧院、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剧院同时建成的艺术场馆。在清·蕊珠旧史撰《京尘杂录》卷四《梦华琐簿》中,甚至将“广德楼”排在了建于明代的著名戏园"广和楼"之前,由此可见“广德楼”在京城诸多戏园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十、都一处(烧麦馆)
都一处烧麦馆,开业于清乾隆三年(1738),创业人姓李,原籍山西。 都一处烧麦馆最早是以经营烧饼、炸豆腐、烧酒的小铺,俗名“醉葫芦”,因门口挂一破酒葫芦而得名,清乾隆17年(公元1752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深夜回京,到酒铺用餐,因除夕京城仅此一家还未关门。又服务热情而龙颜大悦,于是派太监赐匾取名“都一处”。乾隆赐匾后,很多人都来都一处看匾,生意地甚为兴隆,经营酒类由白酒佛手露发展到五加皮、茵酒、黄酒、蒸酒等;菜肴也由凉菜发展为数十种炒菜,面食有烧麦、炸三角、饺子、馅饼等。 1956年公私合营后,店址从鲜鱼口南边,迁到了鲜鱼口以北的宽大新址。营业面积扩大到200多平方米,每天可接待二三千人次。现在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都一处"虎头匾挂在店堂正中,门口挂的是郭沫若写的豪放、刚健的"都一处"三个大字。 1996年都一处进行了改建和装修,1998年8月18日重张开业,新开业的都一处内设三个大厅和一个外宾餐厅。一楼以普通烧麦为主,二三楼经营中高档烧麦和山东风味炒菜,都一处烧麦不仅用料精细,做工精湛,而且具有鲜香爽口,醇面不腻等特点,并曾经荣获商业部“金鼎奖”和“中华名小吃”等光荣称号。
二、如何让年轻人喜欢和传承老字号餐饮店?
老字号餐饮店非常赚钱,但是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传承,主要是因为下面这几点原因?
第一点,大多数的人不知道老字号餐饮赚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老字号产品,多年来市场始终局限在本地,甚至本地消费者也越来越少。为何会陷入如此窘境,发现有多重因素。第二点,创新“包袱”太重。老字号企业一般都有自家的主打产品,且产品与品牌深度捆绑,相互成就。然而,诞生于农业手工业时代、物质匮乏年代的产品如何适应新的消费环境,是老字号企业的必答题。以食物类的老字号产品为例,经典产品往往高油高糖,越来越难以适应年轻人的口味。在开发新产品时,面临“正不正宗”的思想包袱,担心丢了老顾客,也赢不得年轻人,两头不落好。
第三点,市场开拓“无雄心”。一些老字号企业习惯了“慕名而来”,但不注意“开枝散叶”。记者采访的一家老字号闻名海内外,欧美政要到店品尝都赞不绝口。在店内,挂满了各国名人的到店合影。一些海外华人每逢春节等传统节日还会从海外下订单。然而,多年来,企业很少主动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
第四点,经营机制“欠灵活”。老字号企业一般分为上市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多家老字号负责人直言,一些国有企业在开拓创新中偏保守,而民营企业经营中面临一些实际困难,也导致了老字号品牌难以开拓进取,无法更好吸引年轻人传承发展。
三、北上广:排名前十的中华老字号是哪些
一、北 京 市
作为首都,北京有着众多的中华老字号品牌,而且知名度也在全国居首。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十大老字号包括:同仁堂、全聚德、吴裕泰、一得阁、稻香村、荣宝斋、同升和、同和居、王致和、瑞蚨祥等(排名不分先后)。
同仁堂
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同仁堂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意识,使同仁堂这一品牌至今不衰。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在国内外都很有名气。
全聚德
全聚德创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在百余年里,全聚德形成了以独具特色的烤鸭为龙头,集全鸭席和400多道特色菜品于一体的全聚德菜系,备受各国元首、政府官员、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内外游客喜爱,被誉为中华第一吃。周恩来曾多次把全聚德全鸭席选为国宴。
吴裕泰
吴裕泰茶庄创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百余年来,吴裕泰坚持“自采、自窨、自拼”,形成了香气持久、滋味醇厚、汤色清澈的特点。自采是指吴裕泰在安徽、福建、浙江等地均设有自己的茶基地,按照自己的标准采摘;自窨则是花茶加工的一个步骤,将绿茶胚和鲜花多次拌和,让前者充分吸收花香;自拼即将原料茶按其口味特点再次进行拼配。
一得阁
清朝同治年间,安徽文人谢松岱进京赶考,名落孙山,深感研墨太费时间,耽误答卷。他当时就想研制出一种省时省力、可直接用于书写的墨汁。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获得成功。一经上市,便受到文人墨客的欢迎。同治四年,谢松岱在北京琉璃厂44号开设了第一家生产经营墨汁的店铺,店铺名称叫“一得阁”,并亲手书写牌匾,悬挂于门前。
稻香村
稻香村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位于北京前门外观音寺,南店北开,前店后厂,很有特色,是京城生产经营南味食品的第一家。鲁迅寓居北京时经常前往购物,《鲁迅日记》中有多次记载。后因故歇业,但稻香村开创的北京南味食品派系代代相传,绵延不断。1984年,这个派系的第五代传人刘振英先生恢复了这个享有盛名的老字号食品企业。
荣宝斋
北京荣宝斋的前身“松竹斋”创建于1672年,创办者是一名姓张的浙江人,他用其在京做官的俸银开办了一家小型南纸店。如今的荣宝斋坐落在北京和平门外琉璃厂西街,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其经营范围包括:一是书画用纸,以及各种扇面、装裱好的喜寿屏联等;二是各种笔、墨、砚台、墨盒、水盂、印泥等文房用具;三是代客订购书画篆刻家的商业作品。
同升和
“同升和”始创于1902年,现座落于王府井大街。同升和最初以生产千层底布鞋和帽子为主,第一任掌柜莫荫轩是河北宝坻人。开业时,清朝大臣铁良赠了一副对联:“同心偕力功成和,升宫冠戴财源多”,巧妙地把“同升和”三字融于对联中,寓意为“同心协力,和气生财”。同升和生产的布鞋用料考究、做工精良、样式新颖。
同和居
同和居饭庄位于西城区西四大街,创建于1822年,以同怀和悦之意而命名店名。民国初年,掌柜牟文卿请御膳房的袁祥福帮厨,袁祥福凭三不沾(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等宫廷名菜使同和居有了名气。1939年同和居成为旧京城著名“八大居”饭馆之首。其烹制的清蒸鳗鱼,黄焖元鱼,用油爆、宫爆、铁板烧等技法烹制的牛蛙、秀龙鳝等都受到顾客的青睐。
王致和
北京王致和历史悠久,有创制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的王致和腐乳、创制于1820年(清嘉庆二十六年)的龙门牌米醋及创制于1938年的金狮牌和创制于1939年的老虎牌酱油。如今的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酿造调味品为主的集团公司,拥有“王致和”、“金狮”、“龙门”、“老虎”四大品牌。
瑞蚨祥
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开业于清朝光绪十九年(1893年)。京城有一首流传多年的歌谣:“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升”。瑞蚨祥创始人叫孟鸿升,济南府章丘县人,他以经营土布开始,字号为万蚨祥。到清末民国初年,瑞蚨祥已成为北京最大的绸布店。解放后,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面料就是瑞蚨祥提供的。
二、上 海 市
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超级大都市,上海也有很多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字号品牌。其中包括:沈大成、上海老饭店、乔家栅、冠生园、王开照相馆、杏花楼、老大同、宝大祥、老凤祥、恒源祥等。
沈大成
沈大成创建于光绪六年(1875年),总店位于上海的南京东路636号。沈大成起家时,创始人沈阿金为集点心与风味小吃之大成,故取店名为沈大成。由于沈大成注重选料,讲究制作精细,发扬传统,立意创新,因而一举成名。沈大成的寿桃、寿糕、桂花条头糕、双酿团,青团等品种享有盛名,口碑甚佳,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享誉海内外。
上海老饭店
上海老饭店创建于清光绪元年,原名“荣顺馆”,地处“海上明园”豫园旅游区内。有“品味源头上海菜,驻足百年老饭店”之美誉。其创始人是浦东川沙人张焕英,是当时闻名天下的大厨师。饭店外观为仿明清风格,紧邻外滩、南京路步行街等景点。上海老饭店作为上海菜的发源地,以选料精细、风味醇正著称,著名菜肴有油爆河虾、虾子大乌参等。
乔家栅
乔家栅创始于清宣统元年 (1909 年 ) ,前身是永茂昌汤团店,先后在上海南市乔家路、馆驿街、旧校场路等处开设分店。 1937 年更名 “ 乔家栅移址永茂昌 ” ,1940 年再次更名为 “ 乔家栅食府 ” 。如今的乔家栅主要生产经营各种名特点心和速冻食品,拥有 “ 乔家栅 ”“ 栅家乔 ”“ 乔 ”“ 乔府 ”“ 乔家 ” 五个商标。
冠生园
1903年,仅16岁的广东人冼柄生只身漂泊到上海,从叫卖蜜饯、干果、瓜子起家,在南京路开了一个叫陶陶居的食品小店。后来陶陶居搬到上海南市,并另起了个名字叫冠生园,冠生园的产品也在陈皮梅、牛肉干的基础上增加了月饼、罐装果酱、杏仁露等新产品。如今的冠生园有限公司拥有大白兔奶糖、冠生园蜂蜜、华佗十全酒、佛手牌味精等产品。
王开照相馆
王开照相馆是中国照相业的元老,最早开设于北京,1920年从北京搬至上海。老板王炽开是广东南海人,他搬至南京路的影楼规模庞大、设备一流、项目齐全,成为上海滩第一家大型照相馆。王炽开在业务经营上独具一格,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顾客至上,质量第一”为宗旨。近百年来,王开历经商海变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
杏花楼
杏花楼是一家从餐饮起家、以月饼发家的百年老店,创始于清朝咸丰元年(1851年)。杏花楼善制各式海派粤菜、中西糕点、粽子腊味,尤其以精制月饼著称。杏花楼月饼具有外观型美观、色泽金黄、软糯润滑、口味纯正、香甜适中的鲜明特色,以长久软糯的品质著称,始终保持鲜明的产品特色,历久不衰。
老大同
上海老大同前身为老大同酱园,创设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早在上世纪30年代老大同的“糟”字特色就名扬上海滩和国内大城市及港燠、东南亚地区。老大同调味品以香糟、糟油为传统特色。直至今日,上海几乎所有的著名本帮菜馆都以选用老大同的“糟”类产品而炫耀其选料精致。
宝大祥
创立于1924年的“宝大祥”商号,迄今已有九十余年的历史。1993年,宝大祥重建,将贴邻的亨得利公司、闽江大酒店、金桥百货商店合建为整幢大楼,成立了宝大祥公司。1999年9月,“宝大祥青少年儿童购物中心”这一新形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由此成为沪上规模最大的服务于青少年儿童生活、娱乐、学习的专业购物中心。
老凤祥
老凤祥创始于1848年,是中国首饰业的世纪品牌。老凤祥银楼是国内唯一一家由一个半世纪前相传至今的百年老店。上世纪30年代开始,不少名人如上海大亨杜月笙等,都以拥有它的产品为荣,一度风靡华东地区。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正是由老凤祥银楼发展而来,它是一家拥有首饰厂、银器厂、礼品厂、型材厂的大型首饰企业。
恒源祥
1927年,沈莱舟开办了一家人造丝绒线号,恒源祥字号从此诞生。“恒源祥”三个字,取自于“恒罗百货 源发千祥”的对联,暗涵了恒古长青(恒)、源远流长(源)和吉祥如意(祥)的意境。恒源祥在发展中遇到洋货垄断市场等很多阻力,为了寻求突破,沈莱舟与人合资在1935年创办裕民毛纺厂。到1949年,恒源祥成为上海滩赫赫有名的“绒线大王”。
三、广 州 市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外贸大都市,广州在近代史的的地位不可替代,在这里也诞生了众多的中华老字号。在本文中选取了十大广州老字号:广州酒家、莲香楼、王老吉、何济公、陶陶居、敬修堂、致美斋、潘高寿、皇上皇、李占记。
广州酒家
广州酒家始建于1939年,总店位于文昌南路与上下九步行街交汇处。酒家以经营粤菜和中秋月饼而闻名,有“食在广州第一家”的美誉。广州酒家前身是西南酒家。老店的建筑富有岭南园林风格,名菜有:广州文昌鸡、红棉嘉积鸭、万花煎酿鸭掌、三色龙虾等。虽然价格略偏贵,但菜式精致又正宗。
莲香楼
莲香楼原名连香楼,创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起初是糕酥馆,制饼师陈清俭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色泽金黄、香滑清甜的莲蓉,独创了莲蓉月饼。翰林学士陈如岳品尝之后,提议连香楼的“连”字加上草头,并手书“莲香楼”三个雄浑大字,至今仍悬挂于莲香楼的门楣之上。莲香楼出品有莲蓉月饼、莲蓉包、老婆饼、鸡仔饼。
王老吉
王老吉凉茶于清朝道光年间(约1830年)由广东鹤山人王泽邦(乳名阿吉)所创。王泽邦本以务农为生,当时地方瘟疫流行,他偕同妻儿上山避疫,据说途中巧遇一道士传授药方,王泽邦于是依照药方煮茶,帮助百姓治病。清文宗咸丰二年(1851年),王泽邦被册封为太医令,翌年在广州十三行路靖远街开设了“王老吉凉茶铺”,专营水碗凉茶。
何济公
济公是一位民间非常出名的扶弱救病的和尚,“何济公”创始人何福庆有意效法“济公”普济众生而为药行取此名。再者,“何济公”谐音“活济公”。药行创始于1938年,其止痛散广告当时家喻户晓:“何济公,何济公,止痛唔使五分钟”。今日的广州白云山何济公制药有限公司拥有散剂、橡胶膏、软膏、乳膏、搽剂、外用溶液剂等。
陶陶居
陶陶居酒家始创于清光绪六年,是广州市最著名、最古老的大型酒家之一。陶陶居酒家向以正宗粤菜、星期美点而远近闻名,还有素有“月饼泰斗”之称的中秋月饼,其独特配方,精工细作,皮薄馅靓,创造出广式月饼的灿烂文化。据传“陶陶居”三字是康有为所写,用的是“石门铭”碑法。康有为当初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时,常去一间茶室喝茶,便为那个茶室题写了“陶陶居”这一牌匾。
敬修堂
广州敬修堂药厂始创于1790年,由浙江慈溪商人钱树田所创。取名“敬修堂”,寓意“敬业修明、普济众生”。文革期间曾改名为“广州中药六厂”。今天,敬修堂继承创始人钱树田先生倡导“敬业修明、广施妙药”的宗旨,精心制作各类中成药、化学药、保健滋补品达140多个品种。因产品疗效出色而获得口碑,受到海内外患者和消费者欢迎。
致美斋
广州致美斋酱园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与北京六必居、上海冠生园、长沙九如斋齐名。创始人刘守庵起初开的是名为“品芳斋”的粥店,后转行做酱油,酱园命名为致美斋。据致美斋解释:“致,极尽也;美,尽善也。园训曰:用水致纯,选粮致精,工艺致正,酱品致香,待客致诚,味道致美。”致美斋镇店之宝是天顶头抽,乾隆年间曾为贡品。
潘高寿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广东开平人潘百世、潘应世怀着“济人济世”之心,在古广州城的南关高第街开设药铺,店号“长春洞”。潘氏兄弟有感于民众普遍有“长春不老、益寿延年”的良好愿望,又有悟于潘氏族人多以高寿辞世,便以“长春洞潘高寿”为药店标识。20世纪20年代,潘应世四子潘郁生潜心钻研,创制出博采中西之长、老少咸宜的治咳新药——“潘高寿川贝枇杷露”。
皇上皇
皇上皇创始人谢昌有个兄弟开了家腊味行,名叫“八佰载太上皇”,生意很好。后谢昌希望自己生意比他做得更好,就将其“东昌腊味店”更名为“东昌皇上皇腊味店”。皇上皇腊肠腊肉是广式腊味的代表。皇上皇店址在下九路,今天的皇上皇以其悠久的历史与独特风味成为“广州著名特产”,承载着世界各地南粤华人对故土的思恋。
李占记
李占记钟表店创始人叫李兰馨。19世纪末,李兰馨在香港李应记钟表店当学徒,练就一手过硬维修技术。成名后,于1912年在香港文咸东街树起李占记招牌,并在广州开设多家分店。老广州称“修金劳就要到李占记”。李占记以修为主,兼营零售,并以高质量、重保行作为特色,以擅修名贵高档手表而享有盛誉。李占记总店在中山四路。
四、中国有哪些著名的餐饮公司?
海底捞、小肥羊、全聚德、秦妈、小南国等。
1、海底捞
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为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品牌火锅店,全称是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勇。
2、小肥羊
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自然人做发起人的股份制企业,公司于1999年8月诞生在草原鹿城——包头市,以小肥羊特色火锅连锁为主业。
于2008年6月12日在香港上市,是中国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品牌餐饮企业,被誉为中华火锅第一股。2011年11月7日,中国商务部批准百胜餐饮集团收购小肥羊集团有限公司计划。
3、全聚德
全聚德,中华老字号,创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历经几代创业拼搏获得了长足发展。1999年1月,“全聚德“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是中国第一例服务类中国驰名商标。全聚德烤鸭肉质鲜美,适合许多人吃。
4、秦妈
重庆秦妈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是集经营火锅餐饮、品牌火锅连锁及调味品生产为一体的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历经15年时间,现已发展成拥有在册员工3万余人、11家直营店、400余家连锁店、一个食品基地及技术研发中心、三个原料生产、种植基地、年销售额超过16亿元的大型餐饮企业。
5、小南国
小南国虽然在上海历史不长,但是名声鹊起,近几年来在上海餐饮界可算是非常有口碑,基本上上海人有亲友聚会都会招呼到小南国去就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南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妈火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聚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肥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底捞
以上就是关于中华老字号餐饮品牌设计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