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车间怎么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提升的7大改善方法)

    发布时间:2023-04-08 19:45:42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20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车间怎么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车间怎么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提升的7大改善方法)

    一、提高生产效率方案

    下面是行我整理的关于提高生产效率方案.欢迎阅读。

    提高生产效率方案【1】

    一个创建已久的企业,在通过多年的改革创新,仍持续保持原来状态。

    重点就是管理和制度的不够完善,其次就是生产运作的环节出现故障。

    具体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方案由如下所述:

    一、主要问题点:员工作业水平,工艺加工意识急需提高。

    如作业速度慢,心态压力等等。

    员工流失率高,新员工多,作业不良、生产改装速度缓慢,生产持续怠慢技术管理着,员工在生产制程中对产品无自检自查的良好习惯,没有更高的意识对设备存在的隐患,互检意识,造成不良品累次发生。

    二、具体改善措施:提高员工作业的熟练度。

    新员工刚来时,必须将其安排在在老员工的带领下熟记操作工艺,经过几天时间培训合格方可上岗.这样才不会给新手造成工作上的压力,对品质和效率的影响也可降至最低。

    三、对员工进行适当的激励。

    1激励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表现好的须及时进行奖励,表现不好的须进行口头或物质上的惩罚,不能让员工有一种做的好与不好一个样的想法,并每月进行一次心态方面的培训。

    完成时间:每周进行质量标兵、重点控制工位的评选,每月进行优秀员工的评选,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和处罚,每月由人事部对员工进行一次心态方面的培训。

    四、机器方面:要重点加强设备、工具、仪器的保养与维护,提高其正常使用率。

    技术员和操作员必须随时关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当设备出现对效率和品质有重大影响的异常时,必须作出及时的检测维修处理。

    设备、测试仪器,工具日常的保养,须经常检查其是否工作正常,不可粗暴操作,做到谁使用谁负责,责任到位落实到人的管理机制。

    五.方法方面按照“一个流程”作业,保证整个生产的总平衡可以由十二点做起。

    1、坚持车间生产管理制度,发现问题点,并进行持续改善。

    2、对技术员和操作员绩效考核,提高技术员和操作员的工作积极性。

    3、对产量进行目标管理,每天制定相应产量目标并让班组长进行确认,主管及时跟进完成情况。

    4、要求各管理者严格按照计划制定各生产标准产能及相应周期,进行生产,以保证达到标准产能确保交期。

    5、提高员工的作业技能,减少作业不良;提高直通率。

    6、通过完善的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员工、利用设备优势和行业技能,持续整个生产系统的平衡率和生产效率,减少在制程中的不良,提高产量。

    7、对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机长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品质意识,提高员工的自行检验来达到互检意识,要求技术员、机长准确掌握作业标准和作业要求,培养心态积极的员工,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8、要求生产技术骨干提出不良改善对策进行改善。

    9、提高生产计划的均衡性,减少作业员工作时间太松太紧的状况,增加生产活动,提高凝聚力,以降低员工流失率。

    10、管理者必须随时跟进生产现场的生产,做到马上发现问题就积极解决问题,将异常消除在萌芽状态。

    11、加强对技术和员工在生产管理技能、工作技能、品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要求每月至少培训一次。

    六、环境方面:

    1、做好生产现场的7S管理工作。

    2、加强员工的组织纪律性。

    只有这样一个企业才能得到稳定发展并使之逐渐壮大!

    提高生产效率方案【2】

    生产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以及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同时也是工业工程的主要研究领域。

    在当前全球化经济日益激烈以及生产制造行业日益国际化、分散化的趋势。

    随着欧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制造业的大规模倾斜式转移,中国正在朝着世界制造中心迈进,其突出表现在成本优势的密集型加工上。

    提高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在于如何降低成本、缩短产品交付期、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而这些需求恰恰是工业工程所要解决的问题。

    工业工程是唯一一个解决整个系统的设计与优化问题的工程学科,也是唯一一个解决企业中与人有关问题的学科。

    工业工程的特点是优化机器系统、物流系统、人力资源、资金和人组织的系统。

    面向制造业企业,工业工程所追求的可以简化为三个方面:系统化工程、系统的效率以及系统中人的安全舒适性。

    总体看来,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一致性是国内多数制造业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

    因此,如何保证产品制造的生产效率是目前国内企业把握并取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

    1、定量化生产效率改善的提出

    生产效率是指产品或服务的产出与生产/服务过程中的投入(包括劳动、材料、能量、信息及其他资源)的比例。

    定量化企业诊断与效率改善方法就是从复杂的制造系统中提炼出一种方法简单、代价极小、周期较短的解决方法,一方面实现制造企业的性能诊断和效率提升;另一方面使得企业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方式合理化,保证各种管理系统和软硬件平台建设的良好效果。

    企业诊断是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对制造企业面向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找、描述、分类、分析和评估。

    也是对企业现有生产效率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估,进而预测其可以进行改善的空间。

    效率改善则是对生产过程存在并可诊断出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先进管理方法与关键技术工具的融合、定量统计与线性回归的实现开展生产过程的定量化效率改善,进而根据企业具体需求恢复企业设计生产潜在能力、缩短产品交货期和降低成本。

    效率改善的关键在于管理与技术的有效融合。

    在实际案例企业实施中,本文所提出的定量化效率改善方法获得极大成效。

    在案例企业现有资源条件下,不增加任何其他投资,平均3~4个月可提高企业产能50%左右,部分企业月产值提升可达数千万元之巨。

    2、定量化生产效率改善的实施

    2.1 问题分析方法

    传统基础工业工程的改善方法主要集中在流程分析法、现场管理与动作分析法、动作经济原则、时间研究、工作抽样、人机配置法和工作简化法等。

    而现代的效率改善则需在基础工业工程工具之上,建立面向组织内部及组织间基于信息的系统集成方法。

    其首要的工作在于准确定位企业生产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分析是进行企业诊断及效率改善的核心。

    有效的问题分析可以使得人们能够实际地找出、描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

    C.Kepner博士提出的偏离标准问题分析方法(KT)中,强调了问题优先次序设定是决定决策质量的关键,但忽略了问题潜在趋势;E.Goldratt教授提出的约束理论(TOC),则把问题分析定位于寻找系统的最薄弱环节,但缺少影响的范围和定量权重。

    面向生产效率的问题分析更应该侧重于对影响生产效率的各动态交叉问题域空间进行映射简化、规定问题求解边界、明确问题求解约束、形成定量与定性并存的问题集。

    基于需求,面向生产效率的问题分析主要包括问题时间定位、问题空间定位、问题资源定位、问题影响权重、问题结构、问题发展趋势、问题解难约束以及问题分析检验等组成问题分析八维向量空间。

    具体评定则需在问题分析空间确定空间问题锥点,并通过空间顺序映射简化为一维问题集分析流程。

    2.2 生产过程问题分析

    生产过程是围绕完成产品生产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产活动的运行过程,是生产管理的对象。

    生产过程最具有潜在改善空间,其问题分析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许多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理念都是通过生产过程改善得以实现。

    20世纪初,福特汽车厂仅用三年多时间,通过将汽车装配从固定底盘安装改变为移动生产线以及后来的U型生产线,就实现了将一辆汽车的生产时间从728 h缩短为93 min。

    M.Hammar博士提出的企业经营过程再造(BPR),更加强调对经营过程彻底进行重新构思和重新设计,来达到对现有流程的最大改善,并在许多企业获得极大成功。

    生产过程的关键问题在于,所有生产活动的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资源是否可以均衡满足需求,即生产过程的合理组织和完善的运行机制保证。

    从问题分析角度衡量,生产过程的资源均衡性与企业内部生产物流的合理性相近。

    问题分析能力趋于可近似替换,特别是面向多品种产品生产,生产物流平衡将使得企业不仅仅在效率方面得到改善,更重要的是在效益方面得到改善。

    企业内部生产物流伴随着生产加工过程而产生,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以及在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之间的信息流动。

    其运行效率及成本直接影响产品生产的效率与效益。

    狭义的生产过程可以理解为产品全生命周期中,从物料采购开始到产品交付用户使用及相关服务结束的系列活动集合。

    可以按层次分解为各子过程,直到分解到各基本活动。

    而生产过程问题分析也必然相应定位于从过程、子过程到基本活动各个层次。

    生产过程或内部生产物流中与生产效率相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基于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信息集成的过程冗余分析、非增值子过程/活动的识别、过程/活动耗用资源负荷的失衡、过程/活动耗用资源冲突等。

    具体应用问题分析多维向量空间进行问题空间锥点核定,基于生产过程及物流各层次自上而下确定并简化生产过程特定问题集。

    2.3 面向生产过程的瓶颈问题评估

    面向生产过程的瓶颈问题评估具有三个层次:特定问题集的问题关键实现性评估、特定问题集的问题相关子过程/活动关键冲突性评估、特定问题集的问题相关资源关键失衡性评估。

    问题关键实现性评估面向问题自身的特征要素,即问题时间、空间、影响权重和解难约束;问题相关子过程/活动关键冲突性评估则面向问题结构、问题影响权重和问题发展趋势,尤其面向在信息集成环境下的生产物流平衡;问题相关资源关键失衡性评估重点则在于问题资源定位、问题解难约束上。

    特别指出的是,生产过程中瓶颈问题可以动态转移。

    而且,一个瓶颈问题的解决必然带来另一个新的瓶颈问题,也相应导致问题的循环评估与效率改善活动的螺旋式进行。

    2.4 数据采集与统计方法

    由于制造系统的复杂性和生产现场的随机性,各种问题分析仅仅定位于定性分析远远不能保证评定的质量,而且难于评定关键性因素。

    因此必须要引入定量化方法进行测量,而这些都源于生产现场数据实时有效的采集、统计和分析。

    数据采集是进行定量化调研的必要手段。

    数据采集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定量化问题分析、企业诊断与效率改善的实施成效。

    作为分析与决策的主要依据,数据采集还需具有与问题分析相对应的层次性,即数据源应具有层次性,而数据粒度应具有相关性。

    在进行现场调研前,应确定好数据的层次结构和相关程度,并预先设计可行的数据准确度和精确度。

    如果资源允许,应进行预试验。

    首先要预先设定和事后分析数据的准确度,包括数据主观评价、抽样准确度、检验准确度和结构准确度等。

    资源允许时,可采用现场远程监控系统代替手工统计作为有效周期内数据统计源。

    其次要预先设定和事后分析数据的精确度,包括数据的时间稳定性精确度、代表性精确度和等价性精确度。

    当然出于简化性需求,实际统计中可以允许现场专家知识的介入。

    由于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的复杂性和随机性,为了确保参与调研人员的工作质量,有必要在采集样本的变量设计、抽样规模、抽样误差等事情的设定时根据对象的特征调整匹配,保证数据的有效性。

    数据采集还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网络资源、控制系统和监控平台,最大限度地减少手工操作。

    同时,要确保现有企业资源的数据源标准变化需求,做好数据整理,并能有效对数据进行校验,保障数据采集质量。

    2.5 生产能力测量

    生产能力是企业固定资产/资源在一定时期内,在正常的技术和管理组织条件下,经过资源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产品的产出量,一般分为理论生产能力和标定生产能力。

    本文所提出的生产能力测量主要是面向标定生产能力,即按实际产出效率计算的生产能力。

    各类型制造企业的标定生产能力参数有所不同,测量时应重点考虑多品种产品的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测量是制造绩效测量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更是效率改善的基础,但也是最难以定量化描述的部分。

    尽管许多研究很容易给出简单的度量公式,特别是面向单个设备更容易以产出率进行计算。

    但实际上,由于管理方式的差异性,直接影响生产过程中各个设备设施的产出能力,同时还存在着设备故障、非正常停工等随机因素影响。

    因此,准确有效地定量化评估当前生产能力并给出生产能力潜在空间,是效率改善过程的最重要突破。

    现有研究工具主要包括标杆管理、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多元统计回归算法等实现定量化生产能力度量。

    但对于多数企业管理人员具体操作起来具有相当的难度。

    标杆管理的数据采集较为困难,且实施中企业间经常不具备可比性;而数据包络分析、多元统计回归算法等面向设备或设备组等资源可能集、生产可能集等作为评估单元进行相对效率评估,多依赖于历史数据,较难在短期内实现资源利用和方法实施。

    本研究则在当前数据采集、统计和分析基础上,引入专家知识并逐层设置生产可能集或资源可能集负荷参数分配表。

    通过由上至下的生产过程子过程/活动冲突消解,结合作业测定方法,反方向自下而上逐层简化资源可能集或生产可能集参数值,达到对当前生产能力的定量评估和潜力预测。

    2.6 现场生产管理

    作为效率改善的起始点,现场生产管理已经证明是极为有效的现场改善方法之一。

    从科学管理之父Taylor的时间分析、动作研究,到上世纪60年代后兴起的准时生产、现场改善、5S管理等日本制造业核心管理模式,都集中体现在现场生产管理的实施和应用上,其中多数管理理念和操作工具都可以成为效率改善的有机组成部分。

    现场生产管理是指对生产作业现场,包括与生产作业有关的物流现场、质量现场、设备现场、运输现场、试验现场和安全现场等企业所有现场的管理。

    效率改善更加强调对于现场生产管理的系统优化,即系统化考虑生产作业现场以及与生产作业相关的所有现场的资源要素并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控制。

    基于现场生产管理,效率改善可以有效引入全员生产保全(TPM)制度。

    利用两个工作班次的间隙进行设备预防保全,强调设备“ 零故障”,减少因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引起的生产能力受限概率。

    同时,效率改善中需强化作业研究。

    重点设计生产准备作业与生产作业的并发进行流程,减少在线产品切换作业,即设备停顿下才能实现的产品切换作业,增加产品切换作业的离线能力。

    2.7 生产与业务流程优化

    生产与业务流程优化是从系统角度对生产过程中所有现场进行系统化均衡、合理配置和有效控制的有效工具。

    生产能力的绝对平衡是不可能的,考虑产品的经营效益,可以从内部生产物流入手,按层次划分为功能优化、结构优化和参数优化。

    在生产过程问题分析基础上,结合企业战略目标,选定特定问题集中的.实现性关键问题、活动冲突性关键问题和资源失衡性关键问题,在三个层次上进行流程优化。

    功能优化主要考虑以生产物流为主线,将生产/业务流程进行功能性划分。

    重点搜索基于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信息集成的过程冗余点集以及非增值子过程/活动,保证生产/业务流程的功能性优化。

    结构优化同样依赖于生产物流为主线,识别瓶颈活动集,选取瓶颈问题相关的生产/业务活动,确定具体改善指标,包括成本控制、作业时间缩短、劳动强度降低、作业质量稳定等。

    并建立作业动作库,分析其中活动/子过程的合理性,从而简化生产过程,达到作业方法的改善,实现结构优化。

    参数优化则是建立定量化测度指标体系。

    按照生产可能集或资源可能集的过程改善近似方向和改善步长进行试运行,在生产/业务流程空间域中进行效果评估,确定各参数优化值。

    具体应用包括设备运行指标、标准工时调整、工艺参数调整、检验时间的比例等。

    2.8 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

    效率改善的落脚点在于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企业员工工作业绩。

    员工作为一种最具创新潜能且具有技能和知识的资源,对其实施有效的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是实现企业效率改善的重要保证。

    企业经营流程再造在许多企业失败的原因,主要应该归咎于其方法对于员工的激励性不足,没有妥善处理已有职权员工的利益转换,导致既得利益者的抵触心理,最终使得该方法无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员工配置、人才培养、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既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四个关键系统,又是效率改善的必要保证。

    这四个系统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作为效率改善的研究内容,员工配置本来包含在生产/资源集里。

    人才培养又是企业长远战略。

    本文将面向效率改善团队和日常员工重点讨论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的设计。

    员工绩效考评应结合个人绩效和团队绩效综合评估,提倡团队精神,强调组织目标,并尽可能使得各个团队和员工在同一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下进行工作。

    在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中,要重点使员工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提高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过程,并有效设置定量化和定性化考核指标。

    另外,还要重视对效率改善项目小组成员的特殊绩效考评。

    由于小组属于临时性组织,成员业绩直接影响到效率改善的效果。

    但由于小组成员还隶属于某个部门纵向管理体系,绩效考评存在实际上双重领导,因此,需要在权限分配和绩效考评中给予充分重视,同样保证考核的统一标准。

    绩效考评要与激励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激励是激发人的内在动机,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

    激励有助于企业吸纳外部人才,促进企业内部员工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业绩。

    作为效率改善目标中,激励是短期内影响人的动机强度的有效工具,提高工作业绩,进而影响人自我激励,在长期内提高自身能力素质,进一步提高效率。

    激励机制中需要调整物资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比例、正向激励和惩罚激励的比例以及素质激励和制度激励的比例。

    特别是面向不同类型员工人群,如管理者、技术人员、操作工人设计不同的适用比例。

    2.9 完善的项目组织与管理

    企业诊断与效率改善是一个系统的项目,其实施的效果依赖于科学合理的项目组织与管理。

    良好的项目管理能缩短项目实施周期,使得企业内部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协同合理地应用,在短周期、低投入条件下实现高效率高效益改善。

    与其他项目管理类似,效率改善的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组织、制定项目目标、设计项目计划、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实施项目成本核算和及时开展项目评估。

    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效率改善项目小组的有效运行。

    如果条件允许,应将项目小组细化分为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实施小组,实现合理的人员调配。

    3、结束语

    制造型企业其真正创造价值的环节是在其产品的生产阶段,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却普遍存在着增值环节的时间比例过低的情况。

    生产效率的提升已经成为制造企业当前最为核心的竞争要素,定量化企业和效率改善法从平衡企业的资源出发,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短周期、低成本、高效率并且能够重复进行的生产管理工具。

    二、怎样提高车间质量和速度

    发挥管理人员的作用,做好各种生产记录,生产过程抽查产品,适当安排生产。执行好车间的6S便是提高车间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三、怎样才能提高生产车间的工作效率?

    员工管理六原则x0dx0a1、充分了解企业的员工x0dx0a每个人对自己都是如此简单,而对他人却是如此复杂。作为管理者,要能充分的认识你的员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管理者如果能充分理解自己的员工,工作开展起来会顺利得多。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一个能够充分了解自己员工的管理者,无论在工作效率,还是人际关系上他都将会是个一流的管理者。x0dx0a了解员工,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阶段的程度区别,分为三个阶段:x0dx0a第一阶段:了解员工的出身、学历、经验、家庭环境以及背景、兴趣、专长等。同时还要了解员工的思想,以及其干劲、热诚、诚意、正义感等。x0dx0a第二阶段:当手下员工遇到困难,你能实现预料他的反应和行动。并能恰如其分的给员工雪里送炭,这就表明你对员工的认识更进一步。x0dx0a第三阶段:知人善任。能使每个员工在其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潜能。给自己的员工足以考验其能力的挑战性工作,并且在其面临此种困境时,给予恰当的引导。x0dx0a总之,管理者与员工彼此间要相互了解,在心灵上相互沟通和默契,这一点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x0dx0a2、聆听员工的心声x0dx0a企业的管理者都有强烈的自我主张,这种倾向有助于果断、迅速的解决问题,但另一方面也会使管理人员一意孤行,听不进他人意见,导致决策失误。x0dx0a在企业的管理中,聆听员工的心声,也是团结员工,调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一个员工的思想除了问题,会失去工作热情,要他卓越的完成你交给他的任务是不可能的。这时,作为管理者,应耐心的得去听取他的心声,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他的问题或耐心开导,才能有助于你的管理目标的实现。 对待犯错误的人员,也应当采取聆听的办法,不应一味责难它们,而应给他们解释的机会。只有了解个别情况后,才能对他们对症下药,妥善处理。x0dx0a3、德才兼备,量才使用x0dx0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在能力、性格、态度、知识、修养等方面各有长处和短处。用人的关键是适用性。为此,作为管理者在用人时,先要了解每个人的特点,是个员工十个样,有的工作起来利落迅速;有的谨慎小心;有的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有的却喜欢独自埋头在统计资料里默默工作。 在许多企业的人事考核表上,都有一些关于处理事务的正确性、速度等评估项目,能够取得满分这才称的上是优秀的职员。作为一个管理者,不仅要看到人士考核表上的评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观察,结合每个员工的长处给于是当的工作。在从他们工作过程中观察其处事态度、速度和准确性,从而真正测出其下属的潜能。也只有如此,管理者才能灵活、有效、成功地管理他的员工、使事业蒸蒸日上。x0dx0a4、淡化权利,强化权威x0dx0a对员工的管理最终要落实到员工对管理者,或下属对上司的服从。这种领导服从关系可以来自权利或权威两个方面。管理者地位高,权力大,谁不服从就会受到制裁,这种服从来自权力。管理者的德行、气质、智慧、知识和经验等人格魅力,使员工资源服从其领导,这种服从来自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要成功的管理自己的员工,特别是管理比自己更优秀的员工,人格魅力形成的权威比行政权力更重要。x0dx0a5、多表彰员工x0dx0a成就感能够激励员工热情工作,满足个人内在需要。要公开奖励标准,使员工了解每一个人获得奖励的原因。以公开的方式给予表扬、奖励。表扬和奖励如果不公开,不但会失去它本身的效果,而且会引起一些员工的无端猜测,影响工作。奖励的时效也很重要,要多奖励刚刚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已经被遗忘的事情,否则会大大减弱奖励的影响力。x0dx0a6、适宜的工作环境,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调节员工心理。根据生理需要设计工作环境,可以加快速度、节省体力、缓解疲劳;根据心理需要设计工作环境,可以创造愉悦、轻松、积极、活力的工作氛围。对工作环境进行人性化的改造,在工厂附近设立各种专用汽车设施,在公司内开设多家食堂和饭店,为体力劳动者增设盥洗室,保持工作地点整洁干净??x0dx0a如何提高员工士气x0dx0a如何提高员工士气x0dx0a影响员工士气的因素至少包括三个层面:公司层面、管理者层面、员工个人层面。要提高员工士气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x0dx0ax0dx0a1、 公司层面x0dx0ax0dx0a公司层面的影响因素很多,薪酬与福利体系、奖惩体系、绩效管理体系、员工晋升体系、培训与发展体系、劳动保护与安全、工作环境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员工的士气,因此公司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变革,适应公司发展要求。比如:薪酬与福利体系必须认真进行周密的薪酬外部调查,综合考虑同行业的薪酬水平,也要考虑当地的薪酬水平,保证薪酬的外部公平;另一个方面要进行岗位评价,保证薪酬的内部公平,不同岗位之间根据岗位的贡献价值,设定不同的薪酬水平,避免大锅饭同时又要适当拉开距离。x0dx0ax0dx0a2、 管理者层面x0dx0ax0dx0a除了公司层面进行改进之外,更重要的是作为公司的中层、基层管理者要掌握提高员工士气的一些技能。建议中基层主管在提高员工士气时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x0dx0ax0dx0a1) 深入了解员工的需求x0dx0ax0dx0a了解员工的需求可以通过平时的沟通、会议、员工的抱怨、调查问卷等形式。只有深入了解下属的需求,我们才能有效地激励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x0dx0ax0dx0a2)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x0dx0ax0dx0a谁都不愿意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下工作:干活就出错,一出错就被指责;大事小事都要请示;办公/现场环境乱七八糟;周围净是聊天、打私人电话、吵架、不干活;团队成员相互拆台、不负责任;人际关系复杂;上司总是板着脸。x0dx0ax0dx0a都愿意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下工作:宽松,和谐自由的气氛;办公/现场整洁温馨;团队成员相互帮助,精诚合作;人际关系简单明了;敢于尝试,不会受到指责;微小的进步和成绩都获得上司和同事的认可和赏识。x0dx0ax0dx0a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是我们中基层主管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x0dx0ax0dx0a3) 认可与赞美x0dx0ax0dx0a人的天性是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美,员工的微小进步,我们应该及时给予真诚的认可与赞美。在批评员工时也要适当注意技巧,不能伤害到员工的自尊,一般状况下批评尽可能在私下进行。x0dx0ax0dx0a4) 促进员工成长x0dx0ax0dx0a在工作中不断得到成长,是绝大部分员工的期望,作为主管,帮助员工不断成长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x0dx0ax0dx0a3、 员工个人层面x0dx0ax0dx0a员工士气的高低最终决定因素是员工自己,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的士气做主。士气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所以我们自己的命运决定于我们自己的士气。只有我们每一位员工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做自己积极心态的主人,我们公司的员工士气才能更高,自己的人生才能更辉煌。x0dx0a以上三个方面提升员工士气的建议还需要针对公司的具体情况分重点进行,最好是公司进行一次调查,了解员工的真正需求,然后根据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员工士气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期望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不现实的,最重要的是一点一滴不断持续行动。x0dx0ax0dx0a如何提高员工责任心和积极性x0dx0ax0dx0a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及措施x0dx0ax0dx0a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支持。管理者应懂得,员工决不仅是一种工具,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企业生存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而要取得员工的支持,就必须对员工进行激励,调动员工积极性是管理激励的主要功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高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途径。x0dx0ax0dx0a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需要进行设计,实施。激励机制设计重点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奖励制度的设计;二是职位系列的设计;三是员工培训开发方案的设计;四是其他激励方法的设计,包括员工参与、沟通等。设计好一套激励机制后需要进行实施,以检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x0dx0ax0dx0a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各种激励方法和措施,归纳起来有这几个方面:x0dx0ax0dx0a1、薪酬x0dx0ax0dx0a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仍是激励的主要形式。就目前而言,能否提供优厚的薪水(即货币报酬)仍然是影响员工积极性的直接因素。然而,优厚的薪水不一定都能使企业员工得到满足。通常,企业的薪酬体系不能做到内部公平、公正,并与外部市场薪酬水平相吻合,员工便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员工的这些不公平感不能及时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出现消极怠工、甚至人才流失的现象,从而影响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有效解决内部不公平、自我不公平和外部不公平的问题,才能提高员工满意度,激发员工积极性。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通常在薪酬决策时应综合考虑岗位相对价值、薪资水平、个人绩效三要素,以它们作为制定工资制度的基础。通过以上三要素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员工预先知道做得好与差对自己的薪酬收入具体的影响,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并使员工的努力方向符合公司的发展方向,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使公司经营目标与个人目标联系起来,实现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x0dx0ax0dx0a另外,员工持股制度也可以作为一项薪酬激励机制。在美国在美国500强中,90%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员工持股究竟有什么作用?第一个作用是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吸引人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是金手铐,起留人的作用。有没有长期的利益激励,对人才的牵引作用是有很大影响的。第二个作用能够获得资金来源。员工持股目的实际上是全体员工承担风险,把企业做大,因为从这方面讲,员工持股有积极的影响。x0dx0ax0dx0a2、制度x0dx0ax0dx0a企业的运行需要各种制度,同样,对员工进行激励也要制定出合理的制度,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x0dx0ax0dx0a奖惩制度:表彰和奖励是员工努力或积极性最重要的基础。高绩效和奖励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奖励可以促成员取得高绩效,取得高绩效后又有值得奖励的东西,两者是相互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奖惩制度不光要奖,而且要惩,惩罚也是一种激励,是一种负激励。负激励措施主要有如淘汰激励、罚款、降职和开除等。x0dx0ax0dx0a竞争机制:竞争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又一大法宝。真正在企业中实现能者上,弱者下的局面。末位淘汰制是竞争机制的一个具体形式,就现阶段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而言,末位淘汰制有其可行性,建立严格的员工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能给员工以压力,能在员工之间产生竞争气氛,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公司更富有朝气和活力,更好地促进企业成长。x0dx0ax0dx0a岗位制度:即建立适当的岗位,使工作职位具挑战性。“工作职位挑战性”就是要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感到他所在的职位确实具有轻微的压力。怎样才能让工作职位具有挑战性呢?有2个问题要特别注意:一是要认真搞好职位设置,二是要适才适位。x0dx0ax0dx0a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也才能启发其奋而向上的内在动力。每个人实际上除了金钱目标外,还有如权力目标或成就目标等。管理者要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这种或隐或现的目标挖掘出来,并协助他们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在随后的工作中引导和帮助他们,使他们自觉、努力实现其目标。x0dx0ax0dx0a3、情感激励x0dx0ax0dx0a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在其《动机与人格》一书提出了人的5种层次的不同需要,这5个方面的内容是:基本生活需求——安全感——归属感——地位与尊重——自我实现。企业要努力满足员工的各项需求,如提供稳定可靠的就业,满足员工的生活需求和安全感。归属感是指员工在企业中能有家的感觉,在这一层次上感情、人文因素要大于经济因素。人员之间的密切交往与合作、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共同的利益等都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而员工的归属感是企业凝聚力的基本条件。地位与尊重是指人的社会性使每个人都要求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在当前的社会中,经济收入和职位往往是社会地位的一种体现。自我实现是指当前面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将产生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需求,即自我实现。人在这5方面的需求层次是逐步加深的,只有满足了前一层次的需求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这5个方面除了基本生活需求外,其他4个均为情感需要,因此,情感激励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情感激励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这几种:x0dx0ax0dx0a尊重激励:所谓尊重激励,就是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员工的价值和地位。如果管理者不重视员工感受,不尊重员工,就会大大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工作仅仅为了获取报酬,激励从此大大削弱。尊重是加速员工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和谐,有助于企业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因而,尊重激励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方法。x0dx0ax0dx0a参与激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通过参与,形成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x0dx0ax0dx0a工作激励: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需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工作本身更有内在意义和挑战性,给职工一种自我实现感。这要求管理者对员工工作进行设计,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和扩大化。何为工作内容丰富化?西文学者提出了5条衡量标准,也就是说要让员工找到5种感觉:一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自己把从事的工作很重要、很有意义;二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上司一直在关注他重视他;三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他所在的岗位最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四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反馈;五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工作成果的整体性。x0dx0ax0dx0a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随着知识经济的扑面而来,当今世界日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员工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通过培训充实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x0dx0ax0dx0a荣誉和提升激励:荣誉是众人或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员工,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方法。荣誉激励成本低廉,但效果很好。x0dx0ax0dx0a4、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x0dx0ax0dx0a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有意识地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从而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使人们朝同一目标努力,推动企业前进。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使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员工的价值和地位;使员工树立“主人公”的责任感。x0dx0ax0dx0a实施激励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x0dx0ax0dx0a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国内企业,虽然近年来越来越重视管理激励,并尝试着进行了激励机制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对激励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x0dx0ax0dx0a1、激励就是奖励x0dx0ax0dx0a激励,从完整意义上说,应包括激发和约束2层含义。奖励和惩罚是2种最基本的激励措施,是对立统一的。而很多企业简单地认为激励就是奖励,因此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往往只片面地考虑正面的奖励措施,而轻视或不考虑约束和惩罚措施。有些虽然也制定了一些约束和惩罚措施,但碍于各种原因,没有坚决地执行而流于形式,结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x0dx0ax0dx0a2、同样的激励可以适用于任何人x0dx0ax0dx0a许多企业在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没有对员工的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一刀切”地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对企业中个人实施有效的激励,首先是以对人的认识为基础的。通过对不同类型人的分析,找到他们的激励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激励措施最有效。其次要注意控制激励的成本,必须分析激励的支出收益比,追求最大限度的利益。x0dx0ax0dx0a3、只要建立起激励制度就能达到激励效果x0dx0ax0dx0a一些企业发现,在建立起激励制度后,员工不但没有受到激励,努力水平反而下降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是孤立的,应当与企业的一系列相关体制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其中,评估体系是激励的基础。有了准确的评估才能有针对地进行激励,我们须反对平均主义、“一刀切”,否则,激励会产生负面效应。x0dx0ax0dx0a4、激励的公平性x0dx0ax0dx0a研究表明,激励的公平与否,对员工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激励因素。

    四、怎样提高产线效率

    1生产效率的提高方法

    提高生产效率是我们每天的战斗,而对有些企业则是生死搏斗。生产效率多半意味着非盈即亏,非败即胜。

    1、生产效率的管理领域

    ①人(作业员)及高薪高效率

    ②设备的有效管理与改善

    ③会议的作用

    ④品质管制(人人QC)

    ⑤利用DETA(数据)提高效率

    ⑥生产线均衡生产

    ⑦转线管理

    ⑧时间管理

    ⑨操作能力的掌握和训练

    ⑩积极性的调动

    2、提高生产效率的途径

    1)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①机械效率指标数据的建立与运用

    ②预防保养

    ③发挥有效工作时间

    ④设备改善

    ⑤改善非生产性原因分析

    ⑥改善设备利用率

    2)提高人为效率的方法

    ①人为效率指标的建立与运用

    ②待料或换型号规格的转线管控

    ③人员短缺的增补

    ④故障原因的及时排除

    ⑤生产计划单的不及时

    ⑥品质异常的处理(物料不良的处理)

    3、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

    了解了关于生产效率所涉及到的管理领域,同时也认识到提高生产效率的两大途径,那么接下来到底怎样提高生产效率,该运用何种方法呢?

    ①生产线平衡生产(组、工作站、课)

    ②人员熟练度

    ③ LINE设备之改善

    ④来料的品质与交期的及时性

    ⑤ IE手法之导入

    ⑥报表的运用

    2生产效率的管理方法

    掌握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并对之有效的进行管理。

    1、作业员日报表有否

    2、组长、班长一定要了解每位员工效率及品质状况并对之进行控制和改善

    3、量的表示与效率的表示(量的表示无法标准化)

    4、每周个人效率分布有否有异常

    5、要使非生产性工时充分体现出来

    ①用效率指标执行管理

    ②配合奖励措施

    ③步骤:作业员填写日报表;组长计算效率指标;效率公布;配合奖励措施

    6、防止隐藏要使非生产性工时充分体现出来

    ①标准工时、产能计算、效率管理、报价与成本应用之时机与配合方法

    ②目标达成率不易防止隐藏性数据

    ③步骤:作业员填写日报表;组长计算效率指标;效率公布;配合奖励措施

    7、提高效率

    ①效率的精神效果

    ②数据了解问题

    ③奖励措施(要有筹码)

    ④班、组对标准工时的教导

    ⑤实际问题的掌握与先后次序

    ⑥电脑化防止错误及减少事务时间

    3资源转化成果的过程

    合理利用企业资源,通过运用有效的方法,使其成为终极成果。

    以上就是关于车间怎么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车间微景观设计图(车间内景)

    产品包装规范及包装标准(包装车间产品包装流程)

    包装车间管理规章制度(包装车间管理规章制度内容)

    市场销售的工作有哪些(市场销售都有什么工作)

    六角亭景观设计图(六角亭景观设计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