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如何看待奈雪的茶改名(奈雪的茶之前的名字)

    发布时间:2023-04-08 14:44:38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43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如何看待奈雪的茶改名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如何看待奈雪的茶改名(奈雪的茶之前的名字)

    一、你如何看待奈雪的茶因被罚款凌晨发文致歉这件事?

    奈雪的茶也算是一个比较高端的奶茶品牌,而且在全国都是有分店的。但是在2021年的8月2号,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在对那些的茶门店进行查看的时候,却发现员工使用了腐烂的水果进行加工,并且很多的操作也是属于违规的行为。所以说当地的监管部门立刻就让门店进行了停业整顿,并且对于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

    如何看待奈雪的茶改名(奈雪的茶之前的名字)

    奈雪的茶被监管部门调查

    而这一次也是有两家门店,同时被找到,并且也对此进行了罚款十万元钱,而对店长罚款了25万元钱和罚款28万元钱。随着事件的发酵,广东省也是对辖区内奈雪的茶以及相关的奶茶品牌进行了调查。最后也责令整改,50佳警告两家立案调查23处。我国对于消费者的食品卫生问题是非常重视的,所以说这些市场监管部门也是会经常的去进行抽查。如果说被查到了的话,肯定是会进行惩罚的。并且现在很多的监管部门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公众号,所以说这些现象查的过程当中也是会进行录像,随后把这些录像全部都发在网上。

    如何看待奈雪的茶改名(奈雪的茶之前的名字)

    奈雪的茶进行道歉

    随着事件的发酵,越来越严重,在2021年到8月14号,奈雪的茶在凌晨也进行了道歉,但网友们都没有买账。并且还有的网友表示,如果不是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出来了的话,相信门店也是不会进行道歉的,而且道歉的原因也只是因为其行为影响到了他们的营业以及收入。

    如何看待奈雪的茶改名(奈雪的茶之前的名字)

    行为引起网友的愤怒

    监管部门的处罚书中已经明确地指出了,奈雪的茶在制作的过程当中,把标签掉入芒果泥当中,随后直接把标签捞了出来,并没有对芒果泥进行处理,并且还有一些腐烂的水果。如果说肠胃不好的消费者吃了的话,也很有可能会导致出现腹泻的情况。

    二、瑞幸的咖啡 奈雪的茶

    资本都是一丘之貉。

    二级市场中,与液体相关的企业大多拥有很高的市值,比如白酒中的茅台、水中的农夫山泉。

    如今这个群体又增加了一名新的成员,就是在2021年除夕之夜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的新茶饮品牌——奈雪的茶。

    对于奈雪的茶冲击IPO一事,目前市场中主要存在这样两种声音:

    第一种是为创立更早、门店更多、市占更高以及资方团队更豪华的喜茶“打抱不平”,由于新茶饮在二级市场属于新兴标的,因此只有这一领域中“头把交椅”率先上市,才能给予整个行业更高估值;

    第二种则更多落在资本运作上,奈雪的茶与瑞幸咖啡极为相似,摊子铺的越大、盈利能力却始终上不来,这种资本“催胎”后果如何其实从瑞幸后来的境遇来看,多少也是个参考,更何况瑞幸将大把钱撒到用户身上,而奈雪的茶纯是因为店面扩张而拖累利润。

    那么,奈雪的茶是否到了非上市不可的地步?它是否会成为新茶饮赛道中的“瑞幸咖啡”?抢滩资本市场之后,奈雪的茶又能否在后续经营中逐步正常发育?

    “老二”流血上市

    大概率加冕“国内新茶饮第一股”的奈雪的茶,恐怕会让奶茶界老大喜茶的投资人,耿耿于怀。

    在其招股书中承认,高端现制茶饮中的老大是市占率达到25.5%的“品牌A”,而从门店数量、覆盖城市、平均售价等维度来看,几乎可以断定“品牌A”即为喜茶。

    做不了消费市场中的“老大”没关系,能做资本市场中的“第一股”也是极好的。先上市就意味着有更大的“收割”资本红利的空间。况且,进入股票市场将也会使其品牌效应大幅度提升。

    当年的“新零售咖啡第一股”瑞幸便是抓住了同样的机会,以火箭发射的速度完成上市。尽管瑞幸的高光时刻来得匆忙且短暂,但还是留下了一段“薅资本主义羊毛”的传奇。

    随着奈雪的茶招股书的曝光,可能很多人会发现这家新茶饮品牌之所以如此着急上市是已到了不得不上的时刻。

    与当初冲刺纳斯达克的瑞幸咖啡类似,如今奈雪的茶也面临着一个商业悖论,即——门店数量逐年增加,公司营收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可就是越做越亏。

    招股书显示,奈雪的茶在2018年、2019年录得营收分别为10.87亿元、25.02亿元,同比增长130.17%;尽管受疫情影响线下消费大幅收缩,然而2020年前三季度的公司营收还是达到了21.15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17.50亿元增长20.86%。

    营收高速增长,但其盈利能力却是另一番景象:2018年的净亏损为6972.9万元,2019年有所收窄至3968万元;2020年前三季度的净亏损达到了2751.3万元,这一数据同比2019年同期387.1万元的净亏损,扩大了610.7%。

    令人堪忧的还有奈雪的茶不断下滑的单店日均订单量和日均销售额,以一线城市为例,其招股书显示:2018年单店日均订单量为694单,到了2019年下降到608单,下降比例达到12.4%;而2020年前三季度的单店日均订单量仅为458单,较上一年同期的621单,跌幅达到了26.2%

    单店日均销售额更是自2018年以后便出现下滑趋势。2018年、2019年这一细项显示为29000元/日和25800元/日,2020年前三季度继续下降至20200元/日,相较于2018年下降比例超过了三成以上。

    对此,奈雪的茶给出解释:一方面是随着城市网点增加,单个网点的人流量势必会被稀释;另一方面是因疫情导致销售下滑。随着疫情逐渐好转,2020年Q3单季度的日均营业额达到22700元,但依然要比2019年同期数据下降16%左右。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很多新零售企业多少受到瑞幸所谓“创意营销”的影响,品牌方大多将经营的重心放置于线上、线下引流,最常见的方式大量开店、高额补贴(例如一元尝鲜、买几送几、现金返利等等),但随着入局者的快速增加,加之头部品牌在资本驱动下快速扩张,消费者很快会被市场供给所分流和稀释。

    尽管瑞幸两年内开出3000家门店,其商业模式始终是建立在卖咖啡、卖轻食等基础之上的,但其成长更多是资本催化的互联网营销和社交媒介的氛围之中“泡发”起来的。

    奈雪的茶比瑞幸要好很多,但同样也陷入到门店一家家地开,单店日均营收一日日往下掉的困局。

    依靠前期烧钱,奈雪的茶取得今天130亿元估值、市占率“老二”的地位要持续保住,恐怕也不容易。在其身后是估值已达到250亿元的喜茶,是深耕下沉市场、首轮融资投后估值超过200亿元的蜜雪冰城,以及一个个被资本热浪包裹着的新品牌。

    因此,奈雪的茶更多应去思考新零售品牌如何从网红到长红,如何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进而更高效地产生复购力,如何利用其资本市场的先发优势巩固市场,提振业绩。

    “飙车”也得“换挡”

    除了经营情况每况愈下之外,高企的经营成本以及企业负债,也是奈雪的茶急迫要实现上市的重要原因。

    奈雪的茶在2015年拥有了第一家门店,直到2017年末也才拥有44家门店,其真正进入高速扩张是在此后的几年中。

    招股书显示,奈雪的茶2018年全国门店总数达到了155家,较上一年净增111家门店;2019年门店总数达到327家,再度净增172家门店;2020年前三季度,虽受到疫情影响开店速度有所放缓,然而较2019年末依然净增了95家门店,全国门店数量达到422家;截至2021年2月5日,其门店总数已超500家,所涉地区也包含了中国香港和日本。

    这种布局速度与其融资历程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2017年1月,奈雪的茶获得7000万元天使轮投资;同年8月,获得2200万元的A轮融资;次年11月,再获总金额为3亿元的A+轮融资,前三轮融资的主要融资方都是偏重消费领域的机构天图资本。

    根据公开资料,到2018年3月前后,奈雪的茶估值为60亿元人民币,到了2020年奈雪的茶突然加大了资本的“油门”。

    当年6月,其拿下深创投领投的近亿美元的战略融资;IPO前夕,也就是2021年1月前后,PAG太盟投资集团和云锋基金突击进入,以1亿美元的价格投注C轮融资,这波操作直接把奈雪的茶的品牌估值拉到20亿美元(130亿元人民币)的档位。

    可以看出,奈雪的茶在2017年正式接纳投资人之前,由于资金实力有限,因此门店扩张相对缓慢。

    根据招股书预测,开出一家标准店的平均预算大概在185万元左右,2019年前大概三个月收支平衡,10.6个月回本;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收回成本的周期延长到大约14.7个月,增加接近四成。

    更何况,近年来国内高线城市的租金、物料及人力等各项成本水涨船高,只有更多资金介入,才能保持或是加速全国开店的速度,特别是消费能力更强的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从而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一位行业资深观察人士表示,“奶茶、饮品等行业门槛相对较低,不断有新的品牌兴起,比如茶颜悦色、沪上阿姨、古茗、书亦、复煮等等,这些品牌同样也在吸收融资。资本前期的功效会更显性,反映在市场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各类品牌门店数量一下子多了很多。”

    这位行业人士认为,比起继续不计成本地开店,奈雪的茶当下最应该考虑的是要止跌或是稳住单店营收。如果单店日均营收达不到预期,会影响公司整体业绩的增长,即使上市成功,也无法获得投资者的信赖。

    “就这一点来说,瑞幸当年被华尔街做空,继而被迫承认经营数据造假,其实在某种角度上也是一种‘注定’。”

    无法被忽视的,还有逐年垒高的企业负债。截至2018年末、2019年末、2020年9月30日与2021年1月31日,奈雪的茶流动负债净额分别为5.65亿元、9.31亿元、10.86亿元以及10.52亿元。

    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及预收款项、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和其他应付款。

    “按照消费品生产服务企业的一般性来看,导致负债增加的原因多为 贷款 和应付账款的增加,这也从某种角度说明奈雪的茶现金流不太好看。”某金融机构从业人士分析道。

    而奈雪的茶在招股书中也证实了这一点。根据招股书中内容,产生流动负债的主要原因是其与A轮、A+轮、B1轮、B2轮投资有关的可赎回注资及认股权证、境内贷款及可换股票据,以及于往绩记录期间追溯财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导致流动租赁负债有重大结余。

    与此同时,2018年、2019年与2020年前三季度末,奈雪的茶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分别为2.01亿元、4.16亿元和3.99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86亿元、0.81亿元和3.77亿元。

    “就像瑞幸一样,很多创业公司其实多少都会被资本绑架,想要阶段性地放慢脚步,去扎实经营根基上的东西,似乎已是一件身不由己的事情。”眼下,光靠自有现金显然难以满足奈雪的茶的扩张速度,“比起再融资再稀释股权,上市融资成本更低。”

    选秀靠卖惨 创业有童话

    就像选秀卖惨一样,贩售商业理想也得靠故事包装。

    十年前的乐视高喊着“为梦想窒息”,三年前的瑞幸不断表白“培育国人咖啡认知”,而现在奈雪的茶则被资本包装出一个由彭心、赵林一起编织的创业爱情童话。

    不过,随着公司上市步伐的加快,这个口耳相传的创业故事却似乎有些“变味儿”,因为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分别发生在2020年10月29日、2021年1月25的两次工商信息变更。

    据第三方数据查询机构企查查显示,奈雪的茶经营主体“深圳市品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去年10月29日发生工商变更,股东曹明慧、北京天图兴北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成都天图天投东风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退出。

    要知道,天图资本是奈雪的茶天使轮、A轮、A+轮三轮融资中的主要投资方,同时,更令人关注的是公司创始人赵林也退出了董事职务。

    对此,奈雪的茶回应称,“本次变更属常规的工商变更,公司管理运营没有任何变化。”一般情况下,一家企业做出工商变更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如果偏偏选在上市准备期离场,那就值得细细品味了。

    上述金融机构从业人士指出,“从操作上来看,如果谈好价格,原始投资人一次性买断撤回倒也没什么。只不过,距离上市都这么近了做这个事情,包括创始人之一退出董事职务,这些都会从舆论上诱发市场对公司内部是不是出现什么问题的猜测。高层不会想不到这个问题,所以有可能是不得不做的一个行为。”

    今年1月25日,公司再度发生工商变更,将两大自然人股东全部剔除改由法人股股东持股。“很明显,这是资本推动的一个方式,说白了,到了IPO阶段股东们考虑得更多就是上市后套现的问题了,如果都是自然人股东,将来的税筹会非常巨大,因此改为法人股是一个理想方式。”

    “夫妻共同创业本身其实也会存在另外一种风险,和则双赢、斗则两败。有像海底捞张勇、舒萍夫妇这种双赢的,也会有像当当网李国庆和俞渝对公司管理权的争夺闹剧,这也是对人性的充分考验。”该机构人士坦言。

    上市不是终点,对于奈雪的茶未来图景的勾画,创始人彭心于2019年底接受36Kr专访时曾提到,希望将奈雪的茶打造为中国茶饮行业的“星巴克”。

    能否成为另一个“星巴克”目前还不好说,不过从营销手法上倒是和前辈“瑞幸”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同时,奈雪的茶还在去年7月挖来了瑞幸前CTO何刚,希望他能带领技术团队助力公司数字化建设。

    尽管何刚在瑞幸待了不到一年,不过奈雪的茶还是给出了极高的诚意,根据招股书,何刚及其配偶马晓鸣女士通过Evermore Glory Limited持股0.35%。

    随后想说的是,不管是大铺门店、还是上市求生,说到底奈雪的茶一直想要证明自己不是昙花一现的网红,而是专注于满足新消费人群的实力品牌。但从招股书数据来看,奈雪的茶最后会是下一个“星巴克”还是又一个“瑞幸咖啡”,还真不好说。

    结语

    诚然,很难通过比较奈雪的茶与瑞幸咖啡来得出前者上市后的成长与未来,但资本“催胎”的套路其实两者并无二致,剩下的就看这些在一级市场已经完成了机构间套利的持筹者,如何在二级市场收割接盘侠。

    其实,只要对粉丝消费者来说,奈雪的茶依然好喝且不用排队,最好还能不停送券打折,这就是受益了。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而言,这种新兴赛道上的标的既可能甜如蜜,也可能是砒霜。

    最后,希望彭心、赵林这两位创业搭档、神仙眷侣,能长长久久地经营奈雪的茶,就像对待婚姻一样负责任。

    三、“死抠”的奈雪

    成为新式茶饮行业全球第一股并不容易,奈雪的茶于6月30日在港交所敲锣。从2015年11月在深圳开出第一家店到上市,奈雪用了5年半的时间。

    除夕夜递交IPO招股书,敲锣前创始人彭心和赵林密集做了160余场路演,见了500余位中外投资人,他们被反复问到:为什么是奈雪?

    新式茶饮行业竞争激烈,奈雪何以在群雄逐鹿中领先一步? 奈雪如何走到今天,并逐步扭亏为盈,市值300亿?这是我第三次听彭心讲述她和奈雪的故事,此文试图展现奈雪的茶的背后成长逻辑——死抠细节,死抠品质……

    作 者:曹雨欣

    来 源:正和岛

    01、酝酿近2年,一口气开了3家店……

    回顾上市之前的发展道路,彭心坦言最初做奈雪时并没有想到会做到如今的规模,“ 所有的事情都顺其自然 ”,但并非易事。

    从2014年开始酝酿,直到2015年11月“奈雪的茶”才在深圳开出首店,并且第一个月一口气连开3家,都位于深圳的繁华地段。彼时,人们对茶饮店的印象还停留在街边小店。

    奈雪的茶从一开始就做了颠覆式的尝试,200平米的大空间,装修设计、灯光调试等诸多环节都找来一流的设计团队。彭心和赵林两位创始人投入巨大,也为此不得不抵押房产。

    这是一开始就带有罗曼蒂克色彩的创业故事。80后的彭心与70后的赵林因一份创业计划书相识,3个月迅速闪婚。早期任职于金蝶国际的品牌部,彭心心心念开一家店;赵林则是餐饮行业的创业老兵。彭心先去一家餐饮企业待了1年,摸清各个流程后,开启了奈雪的茶的创业道路,“奈雪”是她的网名。

    开大店,某种程度上源于彭心的一次经历:她曾经约朋友在五星级酒店见面。有朋友拿着星巴克进来,而另外一个朋友拿着奶茶,在进酒店之前朋友把奶茶扔掉了。

    彭心深受触动:什么时候能做出中国茶饮业的星巴克?

    新开的3家店并没有做太多营销动作,总共花了不到5万的营销费用,但异常受欢迎。3家店投了100万,仅用2个月又挣了100万利润。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只要店里上新品,顾客都非常狂热地买单。这让彭心找到了信心。

    如今,奈雪的茶在国内70多个城市以及日本大阪开出了近590家直营门店。

    02、最重要的灵魂是产品

    彭心和人聊得最多的话题莫过于产品,店里又出了什么新品、最近的爆款是哪个。她花时间最多的也是产品研发,扮演着产品经理的角色。

    对于奈雪的茶这样一个消费品品牌,最重要的灵魂是产品 。”这是彭心的坚守。

    产品的研发并非一帆风顺,踩过很多坑,一次次试错、摸索。在奈雪的茶正式开店之前,彭心甚至专门另开了一家小店,只要不出差,她就带着研发团队在店里一次次调试,哪种水果配茶的味道更好一些、选择哪种当季茶、要加多少冰、果和茶的配比等等。每调试出一种新品,她就要喝一小杯,最多的一天她曾喝掉60多杯茶。他们把产品做出来给客人试喝,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发掘出霸气橙子、芝士草莓等爆款产品。

    自2018年以来,奈雪的茶总计推出了约60种季节性产品,核心菜单有超过25种经典茶饮及超过25种经典烘焙产品,所有产品口感偏新鲜、清爽,甜度控制在5%左右。

    随着经验的沉淀,越来越多的产品成为爆款,奈雪的茶总结做产品坚持了3个原则:

    1. 高品质的食材用料

    没有消费者能长期为营销策划和网红包装买单,很大程度上食材决定了口感,品质则决定了顾客是否复购。

    茶饮行业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速溶冲泡的“粉末时代”,到街边店快销的“街头时代”,再到如今遍布购物中心的“新茶饮时代”。新茶饮的一大特征是新鲜食材。奈雪更是不遗余力,一直坚持高品质、 健康 的食材,以新鲜水果代替糖浆,以优质茶叶代替茶粉茶末,以新鲜牛奶代替奶精,并坚持更低糖的配方。

    也因此,相比同行,奈雪的茶的原材料成本占营收比例居高不下,由2018年的35%已经上升至2020年的38%。不少投资人问彭心怎么优化食材成本,她总是很坚定地说,“ 我们不会降低食材成本,品质是我们的门槛 ”。

    2. 颜值很重要,好喝又要好看

    奈雪的主要消费者画像是20-35岁的年轻群体,他们对产品外观的要求更高。从杯子到杯托、再到包装纸袋和店面设计,奈雪的茶给人一种柔和、温暖的艺术气息,甚至推出过各类联名款设计。

    2019年起,奈雪推出了长期艺术战略“奈雪CUP美术馆计划”,目前已经推出了六期。以与全球艺术家合作的方式呈现不同主题的艺术展,意在将每个茶饮杯都打造成一幅独立的、流动的、可留存的艺术作品,让艺术更普众、让艺术走入都市人的日常生活、让奈雪的用户都成为收藏家。据统计,奈雪CUP美术馆计划的每一期展都触达超过1000万人次。

    好产品是一次次死抠细节抠出来的 。最初为了研制出让消费者有更好手感体验的杯子,彭心以自己的手掌尺寸反复打样18次,花了几十万开模费,设计出美观更好握的“奈雪杯”。

    现在人们喝茶饮已经对瘦长杯司空见惯,却不知道最初的原设计正是奈雪的茶。

    3. 赋予产品以 情感 的体验

    对很多人来说,茶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喝的不单单是一杯茶,更重要的是喝茶带来的体验。 当产品被赋予更多的意义和 情感 时,人们也更有购买欲望

    彭心举了一个例子,近期奈雪的茶有一个格外火爆的产品叫“霸气玉油柑”。油柑虽然是一种很苦涩的食材,却有很好的回甘。奈雪的茶为此写了一条广告语“三秒微涩,五秒回甘”。这句话其实就是在给消费者生动地描述一个体验场景。

    某种程度上,这也犹如很多人的人生体验,先苦后甜。奈雪继续发力,先拍了一个年轻人工作不顺在父亲的开导下领悟人生“如油柑般苦尽甘来”的小故事,又携手同是从广东火到全国的乐队“五条人”,连拍5条TVC,更巧妙地将“霸气玉油柑”产品特色与“五条人”经典语录结合。系列动作引发消费者纷纷购买玉油柑,引爆市场。

    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也成为立场的表达、 情感 的寄托。

    03、品牌具备用户要思维

    做产品要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始终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样,做品牌也要具备用户的思维。茶饮尤其是一个习惯和信任型的消费,顾客选择的往往是他们更熟悉、更信赖的品牌。

    从创业伊始,彭心和赵林就达成一个共识: 做一个受顾客喜爱的全球性茶饮连锁品牌。

    在产品种类上,不同于很多茶饮店,奈雪除了提供茶,还有软欧包。这对门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积更大、有排烟通道。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奈雪的快速发展。那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彭心有自己的解释:不同的消费者在一个场景往往有多个需求,比如解决口渴和饥饿。 奈雪要尽可能同时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除此之外,彭心内心 渴望做一个有调性的品牌,提供社交空间,吸引所有 时尚 的年轻人,打造一种生活方式,成为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创新者和推动者

    第一次吃奈雪软欧包的人会细心地发现格外松软。彭心笑着揭秘说:我们在做软欧包过程中,进行了加湿处理。这看似是很简单的事情,奈雪的茶不得不从国外购买了多台大型加湿设备,每台都高达几十万元。茶饮、烘焙类产品各占了奈雪总销售额的75%、20%。也是这种 “一杯好茶,一口软欧包,在奈雪遇见两种美好”开创了行业“茶饮+软欧包”双品类模式

    无心插柳,奈雪的茶推出软欧包的第二年,有不少烘焙领域的人来考察,不久大量面包店也上架了软欧包。一个做面包的朋友和彭心说,“ 一个卖茶的引领了我们烘焙行业的流行 ”。

    消费者对价格是极其敏感的。尽管奈雪被列为高端茶饮的开创者,但价格并非都贵得离谱,茶饮从12元到32元钱,烘焙从8元到20多元。“就是想让更多的消费者在奈雪选到适合他的产品。不管他们买哪种价位的产品,都可以得到相同的优质体验”。

    实际上,新消费品牌和消费者之间正在形成一种正向关系。随着消费升级,顾客愿意为高价格买单,但也要求产品提供对应的价值。

    奈雪销售排名前几位的都是25元以上的茶饮,比如大家熟悉的霸气芝士草莓、霸气橙子。有意思的是,最便宜的霸气柠檬的销售排名却相对靠后。 顾客对高客单价的选择也在不断强化奈雪向上走的定位

    网上有人笑称“手拿着一杯奈雪都敢进Prada”,彭心听后也乐了,“那他也可以拿着奈雪去五星级酒店!”

    04、奈雪的茶如何巩固护城河?

    越来越多的人跨界进入到茶饮业,甚至邮局、派出所也开了奶茶店。打造一个“茶饮界的星巴克”,并非易事。如果说产品和品牌是奈雪发展的基石,那它还有哪些护城河?

    在彭心看来,诸多繁华地段的门店是奈雪的重要护城河之一 。买房子,核心地理位置是稀缺资源;同样,开店占据各大城市的购物中心黄金位置亦如此,此后新品牌就很难再进入。不少奈雪的茶门店依星巴克而设。在深圳最牛的南山区粤海街道,奈雪梦工厂投入近千万,占地多达1000平方米,开业前3天营收就高达近百万。

    奈雪梦工厂这样的超级大店更多承载着品牌的示范意义,小店则是扩大市场份额的先行军

    2020年11月,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奈雪意识到消费者的单人消费需求增加,于是下定决定大力布局坪效更高的“奈雪的茶PRO”,相较于200-400平米的标准店,奈雪的茶PRO面积缩小至150-200平米,员工数量则由标准店的21人减少至13人,投资回收期也大幅缩短。奈雪的茶招股书称,计划2021、2022年主要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开设约300-350间门店,其中七成将为奈雪的茶PRO。

    线上数字化的搭建是彭心津津乐道的事情 。早在2019年底,奈雪就开始搭建会员体系,通过会员积分、商城、券包、电子心意卡、拼单等多项功能让整个会员体系逐渐形成闭环。奈雪会员数已超过3500万,线上订单收入占比近七成,自营小程序(私域流量)订单迅猛增长。也正是因为及早布局数字化, 在2020年全球受疫情冲击的情况下,奈雪的茶仍保持了强势的业绩增长态势,实现了扭亏为盈

    对于大众认知度较高的网红消费品品牌,营销费用动辄几十个亿,而营销费用仅占奈雪的总营收比的约2%。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别产生广告及推广费用39.4百万元、67.5百万元和82.2百万元。这也体现了奈雪的底气,“会员经常和我们互动,反馈信息,与奈雪形成一个正向、稳固的信任关系”。

    人才永远是一家企业的核心资产 。当奈雪的茶开始征战全国市场时,两位创始人就定位公司要坚持长期、合规化的经营方式,而他们只是平台上的一份子,应有更多优秀的人加入到奈雪。他们聘请了职业经理人团队,在技术研发上做了高强度投入,从各大互联网大厂高薪挖来技术大拿。此次上市前,奈雪的茶就对员工做了大范围的股权激励。奈雪已有17000多名员工,做好标准化培训、提高门店服务质量一直是奈雪的坚持。

    团队要有快速的奔跑能力 。茶饮行业竞争越发激烈,爆款产品很容易被同行复制,如何快速迭代成为不得不面对的考验。不少员工加入奈雪之前觉得开个茶饮店很简单,后来发现并非如此,既要尽全力做好企业的各个流程,稳健扎实,“每一杯产品、每一个店都不能出错”,同时还要在奔跑中快速地调整姿势。

    奈雪自创立起就深入上游,打造了优质原料供应链,建立专属有机茶园、花园及果园 。这成为优质食材的重要保证,进一步巩固了奈雪的护城河。即便如此,这依然满足不了奈雪不断扩张的新店的需求,任重道远,也成为未来发力的重点。

    05、“我们和同行,都只是大消费赛道里的小学生”

    奈雪的茶背后是千亿茶饮市场,是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茶在中国源远流长,过去更多是薄利的原料出口,尚未出现一家上市企业。

    《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茶饮市场的总规模为4420亿元。其中,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预计到2021年会突破1100亿。其中 以奈雪为代表的高端现制茶饮在过去的五年间凭借75.8%的复合年增更是成为整个现制茶饮行业增速最快、最受瞩目的细分赛道

    新式茶饮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各家品牌跑马圈地。国内资本市场对新式茶饮行业用真金白银投了票,红杉、天图、高瓴等一流资本机构纷纷入局。相比之下,国际性投资机构保持着相对克制的态度。

    这次奈雪上市,很多人说,奈雪是资本的茶,但是从奈雪一路走来,融资并不多,疫情发生前甚至只有天图一个投资人。

    成为行业第一股,这就意味着没有可参照的企业,在路演过程中,奈雪的茶不得不回答不止是企业本身,还有非常多有关行业的问题,让香港监管机构、更多投资机构理解新式茶饮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

    很多次路演到最后,剧情发生反转, 投资机构不再向彭心和赵林提问,而是讲述各自能为奈雪的发展带来什么

    多家茶饮品牌上市的声音不绝于耳,未来还会有新式茶饮第二股、第三股……毫无疑问,奈雪的茶将成为未来新上市茶饮企业的对标,投资人的决策将变得更为简单。

    当人们提及奈雪的茶,也总难免会想起有诸多相似之处的喜茶。究竟如何看待奈雪的茶和喜茶、蜜雪冰城等其他新式茶饮品牌的差异?

    彭心则想得更长远:

    对奈雪而言,上市是更加规范化发展、拓展市场的关键一步。

    从深圳到全国,再到全球,奈雪的规划版图越来越大。组建的海外团队并没有因为疫情而解散,依然在筹划中。奈雪的品牌效应也逐步得到更多的认可,房租成本在下降,有海外的购物中心甚至提出免租金以引入奈雪品牌。

    06、“这就是我们一辈子想干的事情!”

    事实上,伴随新式消费品牌的出现,国内这几年亦涌现出一批年轻的80后、90后企业家, 他们的共同特征之一是重视产品、重视运营大于重视管理,但并不代表他们遇到的管理难题少

    我2019年第一次见到彭心时,她处于比较焦虑的状态:第一次创业,公司的快速成长超出个人能力的成长;自家的营销投入少,大众认知度低,开店要求高影响扩张速度……她苦苦思考未来的方向。

    期间彭心在青腾和北大光华上课,她把学习当成一种放假兼思考,“这时可以暂时从公司的事务里面走出来”。教授能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但“ 一定还是自己想清楚 。”

    奈雪飞速发展,彭心想得越来越明白:在每个阶段中,企业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但所有的事情终究都能得到解决和突破。 重要的是团队拧成一股绳,踏踏实实做好每杯茶、开好每家店,不知不觉中就走得更远了

    彭心庆幸自己有“一个完全值得信赖的,可以背靠背的伙伴”。她和赵林每天早上醒来第一句话到睡觉时候的最后一句话都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生活也是工作”,但乐在其中。

    即便路演期间两人连续两周做了160多场路演,见了500余位中外投资人,很多人说太辛苦,彭心倒很享受这个过程,“创业让我成熟。挺有趣,有很多有意思的经历,人就活这一辈子,不能安于现状,要不断成长。”

    “我们两个人都很热爱这件事情。梦想和目标很一致:

    希望奈雪成为一个伟大的品牌,这就是我们一辈子想干的事情 !”

    四、“奈雪的茶”创始人怼“喜茶”抄袭,你更喜欢喝哪一家?

    我更喜欢奈雪的茶。无论是从产品包装设计或者店面的装修,到最重要的口感,我个人觉得奈雪都更胜一筹。在北京时候特意去了大悦城的店,确实是排队需要一些时间,正好研究了一下餐单,除了网友热烈推荐的热门当季水果茶饮意外,我还点了台湾高山茶冲泡的奶茶,口感细腻绵密,搭配店里在售的面包,确实非常好。而装修风格也比较温暖一些,用的都是暖光灯,整体拍照效果非常好,很多朋友都是慕名而来,边喝茶聊天边拍照。

    如何看待奈雪的茶改名(奈雪的茶之前的名字)

    而喜茶的风格更冷淡一些,从产品包装到店内灯光,都是简洁明快风,虽然产品跟奈雪的茶有类似,但是也是有自己的特色,尝过了第一名的满杯红钻,红石榴的味道并没有惊艳到我,只是感觉可能期望有些过高,导致实际并没有多少惊喜。

    如何看待奈雪的茶改名(奈雪的茶之前的名字)

    两家店面的粉丝都不少,但是喜茶营销方面做的心思更多一些,从经营思路上,两家店的出发点应该都不同,个人感觉喜茶更偏重网红风一些,而奈雪的茶,如细细品味起来,更有令人回味的感觉。

    如何看待奈雪的茶改名(奈雪的茶之前的名字)

    同样存在竞争关系的就像肯德基和麦当劳,很难说谁家好或者谁家不好,只是存在的同时,会因为竞争关系促进双方不断创新发展,给消费者不断新的消费体验,无论是从服务还是到产品,都让消费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期待他们都能给大家带来更多惊喜。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看待奈雪的茶改名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

    国内校园IP形象研究现状(国内校园ip形象研究现状如何)

    如何删除小红书草稿(如何删除小红书草稿箱的笔记)

    如何利用常规品牌策划获取市场优势

    绿道景观设计(绿道景观设计说明)

    杭州高端养生spa馆(杭州高端养生spa馆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