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模式有哪些(数据的模式有哪些种类)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数据的模式有哪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SEO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数据库的概念模式包括哪些?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还包含记录间联系、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等要求。
二、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和二级映像
一、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1、模式(逻辑模式、概念模式):实际上是数据库数据在逻辑级上的视图。描述的是全局逻辑结构。一个数据库只要一个模式。模式是数据库的中心与关键,它独立与其他层次。设计数据库模式结构时应首先确定数据库的逻辑模式。DBMS提供模式描述性语言来严格定义模式。
2、外模式(子模式、用户模式):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描述的是局部逻辑结构。是模式的一个子集。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数据库内模式。每个用户只能看见和访问对应的外模式中的数据,数据库中的其余数据是不可见的。
是保证数据库安全性的有力措施。同一外模式也可以为用户的多个应用程序使用,但一个应用程序只能使用一个外模式。它定义在逻辑模式之上,但独立于存储模式和存储设备。当应用需求发生较大变化,相应外模式不能满足其视图要求,该外模式就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
设计外模式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应用的扩展性。DBMS提供子模式描述性语言来严格定义子模式。
3、内模式(存储模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法。比如记录什么存储方法存储,索引按照什么方式组织。数据是否压缩存储,是否加密。数据库存储记录结构有何规定。
它依赖于全局逻辑结构,但独立于数据库的用户视图和存储设备。它将全局逻辑结构中所定义的数据结构及其联系按照一定的物理存储策略进行组织,以实现达到较好的时间与空间效率的目的。DBMS提供内模式描述性语言来严格定义内模式。
二、二级映像:
1、外模式/模式映像:数据库系统都有一个外模式/模式映像。它定义了该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些映像通常包含在各自外模式的描述中。
当模式改变时(增加新的关系、新的属性、改变属性的数据类型),需要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做相应改变,也可以是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因此应用程序也不必修改,这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2、模式/内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是唯一的,它定义了数据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说明逻辑记录和字段在内部是如何表示。
该映像定义通常包含在模式描述中。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因此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这就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扩展资料: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数据库在三个级别 (层次)上的抽象,使用户能够逻辑地、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物理表示和存储。
实际上 ,对于一个数据库系统而言一有物理级数据库是客观存在的,它是进行数据库操作的基础,概念级数据库中不过是物理数据库的一种逻辑的、抽象的描述(即模式),用户级数据库则是用户与数据库的接口,它是概念级数据库的一个子集(外模式)。
用户应用程序根据外模式进行数据操作,通过外模式一模式映射,定义和建立某个外模式与模式间的对应关系,将外模式与模式联系起来,当模式发生改变时,只要改变其映射,就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对应的应用程序也可保持不变;
另一方面,通过模式一内模式映射,定义建立数据的逻辑结构(模式)与存储结构(内模式)间的对应关系,当数据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只需改变模式一内模式映射,就能保持模式不变,因此应用程序也可以保持不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数据库三级模式
百度百科_外模式/模式映象
百度百科_模式/内模式映像
三、什么是内模式,模式,外模式
模式又称概念模式或逻辑模式,对应于概念级。它是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全局视图)。
外模式又称子模式,对应于用户级。它是某个或某几个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外模式是从模式导出的一个子集,包含模式中允许特定用户使用的那部分数据。
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对应于物理级,它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是数据库最低一级的逻辑描述,它描述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翱物理结构,对应着实际存储在外存储介质上的数据库。内模式由内模式描述语言来描述、定义,它是数据库的存储观。
拓展资料
用户应用程序根据外模式进行数据操作,通过外模式一模式映射,定义和建立某个外模式与模式间的对应关系,将外模式与模式联系起来,当模式发生改变时,只要改变其映射,就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对应的应用程序也可保持不变;
另一方面,通过模式一内模式映射,定义建立数据的逻辑结构(模式)与存储结构(内模式)间的对应关系,当数据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只需改变模式一内模式映射,就能保持模式不变,因此应用程序也可以保持不变。
四、数据库中的模式跟基本表、视图、索引有什么区别?模式有什么用?
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模式的具体表现是一系
列表及表与表之间的联系。
基本表:基本表就是一个关系及属性的描述,如:学生(学好,姓名,性别,班级)
视图:视图是一种外模式,是建立在基础表之上的数据查询
索引:数据库表中一列或多列的值进行排序的一种结构,使用索引可快速访问数据库表中的特定信
息。
模式的作用:模式既然是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它其实包含了所有表,以及表与表之
间的关系,是数据库整体逻辑结构的表现。
以上就是关于数据的模式有哪些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