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三只松鼠供应链存在的问题(三只松鼠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4-04 17:13:28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81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三只松鼠供应链存在的问题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三只松鼠供应链存在的问题(三只松鼠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三只松鼠的花式营销,做不出靠谱的儿童零食?

    每日一篇 科技 财经 深度调查

    走进商业背后的故事

    品牌是品牌,食品是食品

    撰文 / 星晚

    编辑 / 杨皓然

    小鹿蓝蓝,众所周知,这个含着金汤匙诞生的“富二代”品牌,靠复制三只松鼠的模式,在一年内就成为了儿童零食赛道的头部品牌。

    但品牌是品牌,食品是食品。号称“一站式科学喂养方案”的小鹿蓝蓝,真的把好了儿童食品安全这道关卡吗?

    “主人,你好。我是专业贴心的婴童营养师蓝蓝。”“主人, 育儿 小能手蓝蓝在的哦。”这一对消费者的称呼,与多年前三只松鼠对其用户的称呼如出一辙。

    只是如今的小鹿蓝蓝摇身一变:用一只小鹿的形象,以 育儿 助手的身份切入,再加上对添加剂、防腐剂做减法的大量营销,收获了一大批“妈妈”拥趸。但究其内核,依然没有跳出三只松鼠的那一套:代工厂贴牌加上全网多渠道的针对性营销,这种方式很老套,但显然很奏效。

    只是,锌刻度在多方了解后发现,小鹿蓝蓝在多个平台受到了消费者的质疑,其合作工厂也有多家被曝出在生产经营中出现违规操作,至于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的营养师也在客服与主播的口中含糊不清……

    身处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的儿童食品市场,背靠被誉为“国民零食第一股”的三只松鼠,小鹿蓝蓝似乎踩中了这个时代下的得分点。然而,当需要沉淀与匠心的儿童食品市场被快节奏的营销套路冲昏了头脑,那谁还会认真做产品呢?

    发霉、有虫,全网第一儿童零食品控堪忧

    “80后”妈妈沈若依在给自己3岁2两月的儿子选择零食时,曾经最看重的一点便是“0添加”。

    在天猫与京东的儿童零食排行榜中,小鹿蓝蓝屡屡以全网销售第一的成绩出现在沈若依的视线内。不过因为购买儿童零食的经验丰富,沈若依发现小鹿蓝蓝的标价过高,明显不划算。

    很快,沈若依等到了“199-100”的促销活动,接着选中了鲜虾片、夹心海苔、鳕鱼肠等多样小鹿蓝蓝的招牌产品。收到产品后,沈若依的第一观感是,从互联网时代走出来的品牌的确很会做包装。

    但要说产品本身是否有宣传上的那么好,沈若依却在试吃之后产生了质疑。购买之初,沈若依看到小鹿蓝蓝宣传“一物一码一键质量溯源”,并且在产品详情页面中显示商品经过了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核。

    拿到手的产品却有所不同,以鲜虾片为例,沈若依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后进入了可提取质检报告的界面,按照提示输入生产年月日之后可以获取相应的质检报告。不过,这里拿到的报告属于出厂检验报告单,也就是由代工厂自检后盖章准许出货。

    事实上,厂家自己提供的出厂检验报告单与国家或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出示的质量检测报告不能一概而论,而这也正是沈若依所担心的地方 。“小鹿蓝蓝没有自己的工厂,仅靠代工厂自己出示的检验单并不能够保证万无一失,但这却成为了一大营销方向,不得不说的确带有一定迷惑性。”沈若依对锌刻度提到。

    沈若依的担忧并非胡思乱想,在多个平台上可以看到,小鹿蓝蓝的产品似乎不像自己宣传的那样干净又营养。

    “包装写明了适合6个月以上婴幼儿米饼,拿给宝宝吃的时候非但没有入口即化,甚至还把宝宝卡住了。”育有一子的琪琪和其他宝妈讨论时发现,小鹿蓝蓝的米饼实际是个“危险品”,不少宝宝在吃这款米饼时都出现了无法化开,导致出现哽噎的情况。

    在小红书、微博甚至小鹿蓝蓝电商旗舰店的追加评论中,还有很多宝妈发现了鳕鱼肠中发霉、在山楂棒棒糖中吃出头发、在海苔肉松里吃出虫子等情况。

    消费者从小鹿蓝蓝产品中发现异物

    无独有偶,锌刻度在黑猫投诉上通过搜索发现,有关于小鹿蓝蓝的投诉几乎全部与关于食品安全相关,其中也包含酸奶溶豆、婴儿面条、儿童磨牙棒等产品。

    可见 小鹿蓝蓝儿童零食存在质量安全问题也许并非偶然。

    多家代工厂被罚,一切皆与品牌无关?

    产品宣传与实物有所出入,这或许对于小鹿蓝蓝这样的互联网品牌来说,实属常规。归根到底,产品皆靠第三方代工厂提供的方式即便加强管控,却可能仍是鞭长莫及。

    锌刻度曾向小鹿蓝蓝了解到,其目前合作的工厂是在三只松鼠拥有的合作工厂中进行了二次筛选以及产品、技术的磨合后达成合作的。然而,看似更为严苛的合作方式,事实上却并没有完全实现食品安全的万无一失。

    锌刻度通过搜索发现, 小鹿蓝蓝合作的多家代工厂都曾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而被相关机关予以处罚。

    具体来说,为小鹿蓝蓝提供“宝宝鲜鲜虾片”代工的武汉旭中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2021年1月25日被武汉市东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0000元,并责令立即停止生产经营不合格产品,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过相关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

    为小鹿蓝蓝提供“阳光草莓夹心海苔”代工的江苏鲜之源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在2018年被如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800元,事由为该工厂在网络销售即时海苔碎条碎片时,涉及疾病治疗功能的宣传,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七条的规定。

    为小鹿蓝蓝提供“好奇心冻干奶酪”代工的福建美一食品有限公司在2017年至2018年间多次被漳浦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漳浦县绥安市场监督管理所处罚。其中事由几乎为生产经营违反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为小鹿蓝蓝“婴幼儿趣味果泥”的浙江黄罐果蔬有限公司同样在今年3月31日因生产销售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被台州市黄岩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06112元。

    小鹿蓝蓝部分代工厂的处罚信息

    而这些,仅仅是小鹿蓝蓝合作代工厂中的一部分,或许代工+品牌的方式在经过了三只松鼠的验证和升级之后,的确能够让小鹿蓝蓝迅速运用起来,但藏着该模式下的质量监管问题却仍然没有得以解决。

    对于代工厂出现的问题,小鹿蓝蓝产品负责人曾对媒体做过回应,其称 “罚款记录发生在2020年的3-4月份,小鹿蓝蓝的品牌上线时间是2020年6月19号,小鹿蓝蓝的果泥也是在2020年的9月份之后才上线的,所以代工厂的处罚跟小鹿蓝蓝这个品牌没有直接关系。”

    的确,代工厂受罚相关产品或许并非与小鹿蓝蓝有关,但这从一定程度上却反映了这些代工厂本身的质量水平。

    除此之外,小鹿蓝蓝在宣传中,对为宝宝提供一站式的科学喂养方案十分卖力,其中包含一项重要的差异化竞争力——专业育婴师持证上岗。

    宣传文案写到“主人,蓝蓝家的客服有专业的育婴师资质,持证上岗,一对一免费咨询。”为了验证这一点,锌刻度试着联系了小鹿蓝蓝的客服,当锌刻度提出想要咨询营养师一些问题时,客服并没有自证营养师身份,而是反复告知有问题的话可以向客服询问。

    几番“踢皮球”之后,主播带着一丝局促和尴尬的神情说道“客服说我是营养师吗?那你把你的问题说说,看看我知不知道吧。”

    沈若依在咨询过程中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其实这些原本是期待以外的附加服务,但互联网品牌似乎总是喜欢营销过度,这样也挺让人反感的。”

    营销套路层出不穷,谁还真心做食品?

    被誉为“互联网休闲零食第一股”的三只松鼠,曾一度强势植入在各大电视剧、综艺节目中,这种代工+品牌的轻资产模式,在线上渠道的壮大和品牌营销的猛攻之下,很快就坐上了互联网休闲零食的头把交椅。可惜好景不长,三只松鼠2020年的年报显示其营业收入97.94亿元,同比下降3.72%,这也是上市以来出现的首次营收下滑。而在这之前的2019年,三只松鼠就连续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中出现了净利润大幅下降的情况。

    寻找第二增长极,是三只松鼠亟需解决的难题。因此,三只松鼠一口气推出了涉及方便速食、儿童零食、宠物食品和喜礼四个领域的子品牌,最终的结果显而易见,小鹿蓝蓝成了最终的赢家。

    今年三月,三只松鼠公开回答提问时表示,“2021年在多品牌业务中,公司将重点聚焦小鹿蓝蓝品牌的发展,将婴童食品品类做大、做全,丰富现有的产品线,持续提升宝宝零辅食的上新速度,并扩充主食、调味、特色周边等新的品类。”

    以小鹿蓝蓝拿到的成绩来说,三只松鼠再造品牌的能力的确值得被认可。但这一切,却显得有些简单粗暴了,同样的供应链、同样的IP打造方式、同样的销售渠道……小鹿蓝蓝的每一步似乎都是在复制。

    甚至是如今被诟病的产品质量问题,也同样来自于对代工厂的监管不力。“目前这种营销方式其实是有些畸形的,归根究底是因为这种方式挣钱更快。”某全球知名奶酪品牌的中国区市场部人员Lucilla对锌刻度谈到。

    Lucilla所在的奶酪企业有着多年儿童食品的研发生产经验,她发现儿童零食赛道的竞争重心集中在原料和营销上。原料考验企业的研发技术,无法作假。她举例说道,其公司曾经推出过一款在全球范围内十分受欢迎的水果奶酪,但水果原料仅来自于海外的一间果园,后来随着这家果园的关闭,他们选择了下架这款产品,而非换一种替代品继续销售。

    “传统食品企业对原料的选择是十分严苛的,每一种材料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在全球挑选,如果说原料出现了变动,无法再提供相同产品,那么我们是宁愿不要这部分销量也会保持品质。” Lucilla认为,这样的一种初心,互联网食品行业里已经看不到了。

    与此同时,Lucilla发现国内儿童零食的核心宣传点在于有益于儿童成长的基本元素,包含少糖、少盐、膳食纤维、高蛋白、高钙、多种维生素、益生菌等概念。“整体上国内的互联网儿童零食企业还是在延续欧美国家产品研发成果和方向在做调整,真正意义上的引领和革新较少。”

    换句话说,当前国内互联网儿童零食品牌在造IP、宣扬概念上一骑绝尘,但没有长时间的沉淀与积累,仅仅通过与代工厂合作的方式来做儿童产品,恐怕算不上真正用心。

    再加上,新希望、金锣、健合等老牌食品厂家对儿童零食赛道的加码,谁能拿出具备严格审核标准、有利于儿童成长的食品,才有可能真正飞入百姓家。而当下抢流量、抢销量的方式于品牌的迅速崛起有利,但却与打造 健康 安全的儿童零食市场无益。如果儿童的胃仅仅被当做一座待采的金矿,守护神缺位的市场可能终将乱套。

    二、雕爷牛腩”“三只松鼠”“小米”,从文案角度分别分析这三个品牌

    雕爷牛腩三只松鼠小米,从文案角度分别分析这三个品牌如下:

    1、雕爷牛腩快灰飞烟灭了,这是一出戏,雕爷的差异化做的好,脑洞好。

    2、三只松鼠成于互联网,败在实体店,三只松鼠的风险来自于供应链不稳定,这是致命的。

    3、小米最大的成功是打败山寨机,让低端群众花低成本做了消费升级,这是很伟大的事情。同时小米控制绑架了一部分供应链,低价高配+粉丝经济=小米上半场赢了。

    三、新时代的苹果故事——解码三只松鼠的创新之道

    从企业运作角度来看,“没有套路”的三只松鼠在创新发展方面,一直是行业典型。同时,章燎原从不吝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无论是对创新一词的理解,还是在产品、品牌、供应链等执行层面,章燎原都强调“因时而变”,选择最适合当下的发展路径。

    打造“新时代的苹果故事”

    一直以来,章燎原都反对过度夸大“从无到有”的创新。

    “很多人把创新等同于‘从无到有’,其实商业世界绝大多数的创新,都是对现有产品进行迭代优化。”章燎原说。

    这一理解,与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产品理念不谋而合。

    毕加索有句名言,“Bad art is copy;good art is steal”,乔布斯将其改成了“Good art is copy;Great art is steal”。

    这句话无比霸气地道出了一种创新理念——“优秀者抄袭,伟大者剽窃”。

    “所谓抄袭,就是看到别人有个好东西,自己做一个一样的,消费者一眼能知道你抄的是谁。”章燎原说。

    抄袭的案例,在任何国家、任何地方都有。

    那么,什么是剽窃?

    “简单说,就是看到人家有好东西,就把它的一些亮点内化到自己体内并进行迭代改造,看看能炼出什么来。”章燎原说。

    还是以苹果为例:生产果冻色iMac时,乔布斯带着团队去糖果店去研究水果糖的质感、色泽;设计iPhone时,乔布斯和团队参考了Braun计算器的设计;设计iMac时,乔布斯要团队研究Cusinart生产的高档厨具。

    不管源头如何,只要最终产品自成一格、别具特色,便是“伟大的剽窃”。

    章燎原表示,在三只松鼠,将市场上已有产品、技术“吃掉、分解、提升”的案例也有不少。

    与苹果类似,三只松鼠也经常从其他领域获得灵感。气泡瓜子仁,便是章燎原颇为得意的一款跨界创新产品。

    近年来,气泡风味的产品可谓炙手可热。各大品牌不断推陈出新,从传统汽水,向含气矿泉水、果味苏打水拓展。

    三只松鼠产品供应链事业部国产树坚果品类总监鼠学松(花名)早在去年10月就大胆构想:当果味、气泡两大热门风味遇上坚果,会产生怎样的神奇反应?

    历经上百次内测,三只松鼠团队发现气泡口感与柠檬、西柚、荔枝、桃子、苹果、葡萄、橙子等果味更为适配,推出了气泡瓜子仁在内的“气泡坚果”产品。

    “这类产品还有个益处——瓜子比较容易上火,搭配一些气泡成分平衡一下,就能形成功能、风味上的跨界搭配。”章燎原说。

    该创新虽然不是“无中生有”,但也获得了市场认可,销售颇为可观。

    天猫旗舰店的消费者如此评价:“入口有汽水般的气泡,瓜子仁脆脆的,味道很棒。”“非常好吃,入口感觉非常清新,冷藏后更加美味。”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剽窃”、“抄袭”还是“无中生有”,都要匹配当时的行业环境及企业资源。

    譬如,阿里巴巴创立了基础科学研究机构达摩院。该举措现在看来十分应景,但若是十年前成立,对公司发展可能是弊大于利。

    “同样,现在我们如果研究‘人造肉零食’会很难,可能巨量投入都看不到效果。毕竟,从无到有的创新,在人类史上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章燎原说。

    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

    “微创新”的方法论

    “迭代优化,本质上属于‘微创新’。”推进创新过程中,章燎原会不断质问自己“怎样发挥现阶段的最大优势”,并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论。

    背后逻辑很好理解——很多企业会经常天天在研究用户需要什么,其实用户是很难被研究的。研究其他企业做出了哪些畅销产品,是更有效的做法。这就有个先决条件,要对消费者、消费市场有持续、深入的洞察。

    三只松鼠会维持与市场的互动,观察最时兴的饮食热点、新的消费趋势,观察电商平台的消费者反馈信息等。不少想法,都来自一线产品经理团队。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深耕线上渠道,掌握了大量用户数据。通过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市场机会,并集中发力。”章燎原说。

    当观察到了信号,则进入第二步——从不同角度进行创新。只要超过市场上的现有产品,就能达到或超过消费者预期。

    在章燎原看来,微创新模式除气泡坚果的跨界融合外,还包括以微创工艺、基础研究实现产品创新。

    微创工艺,主要指在口味升级、配方应用及包装工艺、标签等方面进行优化,形成新的卖点。

    早在2019年9月,三只松鼠混合树坚果部资深产品经理鼠十一(花名)团队便提出了将益生菌与每日坚果融合的构思。

    坚果表面光滑,益生菌往往存在裹粉不均甚至掉粉严重的现象。三只松鼠联合外部研发机构,历时两月对传统裹粉工艺进行升级,才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

    “三只松鼠坚持打造极致单品,从构思到上线,这款产品大概花了9个月。从市场反馈看,该品类并非三只松鼠最早推出,但销量已是行业领先。”鼠十一说。

    三只松鼠益生菌每日坚果上线首月,全渠道销售便达到了一百万袋。今年9月,该产品单月销售额达1600万元,同类产品全网第一名。

    以基础研究为核心实现的产品创新,难度则相对最大。

    国内发酵肉市场,主要以传统发酵肉为主,代表产品是金华火腿、宣威火腿等。品类少价格高,消费普及率很低。

    三只松鼠联合国内外知名院校及科研机构,历时两年共同研发相关技术,解决了传统发酵肉制品加工周期长、不宜常温储藏、风味接受度低的问题,实现了发酵肉的常温零食化。

    如今,三只松鼠酸Pro系列产品,具备低脂、低卡、肉质更安全、更易吸收的等特点,包括发酵香肠、发酵牛肉条、发酵鸡胸肉等多种品类。

    任何创新都必须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一铁律。“我个人觉得‘带壳的原味坚果’是坚果最合适的吃法,但所谓‘众口难调’,推出每日坚果,是为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合理需求。”章燎原说。

    益生菌每日坚果图

    做“食品界的宝洁”

    “三只松鼠为什么不做‘多品牌’?”曾经有很多人问过章燎原这个问题。彼时,他的回答通常只有一句话——机会未到。原因在于,打造一个品牌,要经历“认知-购买-忠诚”的过程。于是在电商发展的初期,打造全品类品牌,是个更优选择。

    举个例子,淘宝流量分配是以店铺流量为主要权重。一旦品牌店铺抢占了流量入口,只要往池子中不断添加优质商品,就能锁定消费者。

    然而,进入相对流量分散的“视频时代”后,一切就有了变化。

    企业通过“小快抖直B淘”(小红书、快手、抖音、直播、B站、淘宝)的全域营销,不仅能快速实现用户传播,还能实现直接销售。

    在此背景下,聚焦单品类的新品牌,更易达到“传播+销售”的目标,并迅速建立品牌认知。于是,元气森林、小仙炖这类单品类品牌迅速崛起。

    这一现状,倒逼了三只松鼠改变战略。

    2020年以来,三只松鼠推出了四个子品牌:婴童食品“小鹿蓝蓝”、宠粮品牌“养了个毛孩”、快食品牌“铁功基”及喜礼品牌“喜小雀”。

    “对三只松鼠来说,过去单品牌的模式不再适应新时代。多品牌协同的时代已经到来,转型势在必行。”章燎原说。

    怎么做新品牌?在章燎原看来,一定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譬如创造IP,就是三只松鼠擅长的能力。”

    这几个品牌,在名称、包装等方面都力求创新。以“小鹿蓝蓝”为例,IP形象是只蓝色小鹿,大眼睛、长脖子有点搞怪。

    这个形象是如何选定的呢?三只松鼠拿了不同的设计形象给一岁的小孩看,问哪个是小鹿,孩子指向哪、最愿意跟哪个形象产生互动,就敲定哪个。

    最终结果,也印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小鹿蓝蓝”今年6月上线以来,已达到月销千万元的量级。在电商平台的评论区,许多用户都晒出了自家孩子和商品的合影。

    章燎原如此展望企业的未来:三只松鼠主攻坚果及部分大单品,其他子品牌各专注于一个领域,形成品牌协同,整个集团形成“食品界的宝洁”。

    拓展多品牌的过程中,三只松鼠还在品类方面做减法,聚焦“大单品”。

    公司会剔除销售情况不理想、同质化程度高或不符合 健康 趋势的产品。未来,只有具备年销售额千万级别、具备创新基因的产品才会保留。

    “到今年年底,三只松鼠SKU将稳定在300个左右,会有更多不合要求的产品下架,也会有更多优质产品走向消费者。”章燎原说。

    这其中,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在流量分化时代,以线上全域营销,让新品牌被消费者记住、认可,实现“从0到1”的蜕变会更加简单,但“从1到100”则会更难。

    “原因在于,品牌壁垒是基于‘人找货’的逻辑,在线上可以理解为消费者的主动搜索。但如今,各类电商平台都会基于算法,去给消费者推送产品,变成‘货找人’。于是,任何品牌都很难建立长期、稳定的线上壁垒。”章燎原说。

    这种情况下,就要在线下物理空间也形成壁垒,做到全渠道销售。

    “通俗地讲,我们会先在线上全域营销把新品牌打响,再通过全渠道销售体系,在线上、线下都形成壁垒。近几个月,我们通过开店、直供等方式,线下销售占比已提升到35%以上。”章燎原说。

    供应链是强大的护城河

    面对未来,三只松鼠为持续创新构建的护城河,既有前文提及的“全域营销+全渠道”,也有包括研发、原料、生产、物流的供应链体系。

    研发既有自主投入,又有外部协同。本次“首届中国坚果零食产业创新高峰论坛”的举办,便体现了三只松鼠对外部协同的重视。

    2019年,全国坚果炒货行业产值达1766.4亿元,增速达8.7%。然而,章燎原发现,国内科学界对这一行业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

    论坛现场,三只松鼠还发起成立中国坚果零食营养 健康 创新中心,旨在与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动,致力于推动行业产品、技术创新。

    当然,供应链最核心的所在,还是生产环节。长期以来,外界对三只松鼠在生产环节的代工模式褒贬不一。

    目前三只松鼠成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下设供应商质量管理、自有工厂质量控制、物流仓储质量管控、线下门店食品安全管理、专业检测、质量标准及数字化管理等职能板块,确保产品质量底线。

    就在论坛正式举办的前一天,权威评审机构ITS、SAI相关负责人走进芜湖三只松鼠总部现场颁证,三只松鼠在无为市的自有工厂和自有仓库通过BRCGS和FSSC22000欧洲食品安全双体系认证,成为互联网休闲零食行业首家取得欧洲食品安全双体系认证的企业,代表三只松鼠质量得到了国际认可。

    供应链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质量,还需要效率与创新。

    “实际上,代工分解了生产成本、能耗压力,提高了生产效率,是实现效益、利润提升的重要方式。”上述负责人说。

    国内休闲食品行业数字化进程一直相对缓慢,而三只松鼠打造的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实现了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该系统的最大功能,是加强了三只松鼠与供应链的信息流通,使消费端信息能回流到供应商、原料基地,让后者能根据市场变化随时应对。

    “虽然不是自己的工厂、自己的基地,但我们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把每一个环节都连接起来。”三只松鼠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三只松鼠能根据消费者反馈,定制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最终结果,就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用户洞察、产品上线、推陈出新的全过程。

    章燎原表示,三只松鼠正在对供应链系统进行做出升级,并联合合作伙伴共建“联盟工厂”,“未来甚至会参股部分工厂,让零售、制造一体化。”

    值得注意的是,三只松鼠不仅希望实现自身发展,更希望带动行业创新。从这个角度出发,现阶段三只松鼠“重规模、轻利润”的打法正当其时。

    早在2019年年底,三只松鼠年销售额便进入“百亿俱乐部”——有了规模,才能迅速占领市场,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有了规模之后,才能以“规模化创新”促进全行业进步,打破休闲食品行业小、散、乱的格局。

    小鹿蓝蓝形象照

    “专注大单品”

    ——对话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

    Q

    支点 财经 :三只松鼠最早是个单品牌、全品类的品牌,如今在品牌延展、品类精简过程中,是否会有风险或挑战?

    章燎原: 当流量分化的时代到来之后,一个品牌很难代表太多品类。你的资源是有限的,做少才能做精,说自己能“又好又多”,那是吹牛。

    因此,目前战略肯定更符合行业趋势。未来,三只松鼠的目标是作为一个多品牌集团,为每个中国家庭满足食品场景方面全方位的需要。

    在多品牌同时,我们会“专注极致单品”,而且聚焦之后,运营成本、效率也会提高,也有利于提升企业在供应链上的话语权。

    现在公司发展框架已有了雏形。不过,所有商业模式都是预设的,我们现在判断的是这个走向,一切都有待市场验证。

    Q

    支点 财经 :打造新品牌需要大量投入,一口气推出四个子品牌,是否会有压力?

    章燎原: 毫无疑问,现在做一个新互联网品牌的成本,比三只松鼠初创时要高出不少。我们对于这四个子品牌,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投入节奏。

    目前“小鹿蓝蓝”投入是最大的,它的品牌势能已经形成,每个月能达到千万元级别,“养了个毛孩”的势头也还不错。其他两个品牌,还处于孵化、 探索 阶段。

    等前面品牌都有所成绩后,我们会推出更多品牌——现在名字其实都想好了,都是“动物园属性”。

    Q

    支点 财经 :很多人觉得奇怪,为什么三只松鼠要做宠物食品?

    章燎原: 宠物食品毛利很高,利润十分惊人,这不是个 健康 现象——企业以为自己赚了钱,其实反倒是压抑了市场需求,把市场容量搞低了。很多家庭里的猫猫狗狗,都是在吃剩饭剩菜,因为宠物食品实在太贵,买了划不来。

    三只松鼠推出“养了个毛孩”,不是为了要抢别人饭碗。我们的目标是想让大部分还在吃剩饭剩菜的猫吃得了猫粮。

    从人类食品到宠物食品,我们一定程度上是“降维打击”。

    以包装为例,很多宠物食品都是用麻袋装的,多放几天就容易返潮变质。我们是分袋包装,方便定时定量喂养,更加科学。

    宠物食品是饲料标准,三只松鼠品控能力肯定高于传统宠物食品。譬如过去宠物食品的保质期普遍在18个月,我们调到了8个月,更新鲜了。

    除此之外,我们的毛利也维持在合理水平。

    只是做了简单的这几个动作,消费者接触产品后,下单速度就特别快。

    Q

    支点 财经 :下一步,三只松鼠还会推出哪些核心单品?

    章燎原: 我们马上会推出一款“超级坚果”。

    我认为坚果的壳和果肉是个有机整体,带壳加工、剥壳食用才最好吃,唯一问题就是不好剥。只有果仁的产品,风味其实会有所降低。

    我们会推出的这款产品会采用全新 科技 ,让壳更好剥出来,仁也更加酥脆。

    编辑丨刘定文 胡馨月

    四、三只松鼠暂停门店扩张,两年关店300家

    三只松鼠暂停门店扩张,两年关店300家

    三只松鼠暂停门店扩张,两年关店300家,三只松鼠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将大力度关停不符合长期定位、业绩不佳的门店,下一步将着力提升单店盈利能力,三只松鼠暂停门店扩张,两年关店300家。

    三只松鼠暂停门店扩张,两年关店300家1

    三只松鼠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已全面暂停门店扩张。

    三只松鼠称,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审视,过去门店规模化、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存在问题,为此公司已全面暂停门店扩张,并且大力度关停不符合长期定位、业绩不佳的门店,下一步将着力提升单店盈利能力,聚焦优质门店的高质量发展。

    三只松鼠成立于2012年,于2019年7月登陆创业板,成为作为“网红零食第一股”。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曾在2019年扬言要在五年内完成“线下万店”计划,但两年过去,三只松鼠却因两年关店300家上热搜。

    4月26日,三只松鼠分销事业部总经理鼠百亿以在线直播的形式对外发布三只松鼠分销全域布局战略。这是在三只松鼠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公告》,后,首次向外界官方解读三只松鼠2022年在分销业务上的重点规划。

    据鼠百亿介绍,三只松鼠分销2022年确定了三大战役,其中分销新业务孵化之战带来的散称专柜项目,目前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据悉,散称专柜项目于2021年9月起内部启动,历时八个月左右进行形象设计、产品规划、上游供应链对接、选品定价等多伦打磨,最终在4月14日通过三只松鼠的官微向外界发布。

    根据三只松鼠官方公众号发布的消息,散称专柜以三只松鼠品牌IP化形象吸引顾客临柜,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此举能够很好的借助三只松鼠的品牌优势,在空白的坚果预包装散称市场快速打造出三只松鼠的独有阵地。

    作为2022年三只松鼠的重点项目之一,散称专柜项目产品首批精选7大品类,50款SKU,兼顾产品品质与性价比,将三只松鼠的品牌优势、供应链优势、生产优势等完美结合,将于2022年6月正式上线。

    而为了适应坚果类产品目前的强季节性和年节性的消费属性特征,三只松鼠散称专柜除核心小包装坚果产品外,还将在后期引入零食类目产品,满足一年四季的消费场景需求,全面覆盖消费者在不同季节时段的喜好选择。

    同时,作为线上崛起的零食巨头,三只松鼠能够依据消费者偏好/90天复购率/过往销量等多维度进行数据对比,展开差异化选品,从而将线上热销产品快速带到线下,真正实现线上线下的信息流转互通并创造价值。通过数据化选品,快速掌握散称零食潮流变化,以季度为单位完成终端产品的快速迭代,满足消费者对散称零食潮流的追捧。

    据悉,目前三只松鼠已同步开展散称专柜二期规划,除了会增加类似薯片的热销品类外,透明简易装形式的坚果也在规划中。

    三只松鼠暂停门店扩张,两年关店300家2

    5月9日,三只松鼠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审视,过去门店规模化、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存在问题,为此公司已全面暂停门店扩张,并且大力度关停不符合长期定位、业绩不佳的门店,下一步将着力提升单店盈利能力,聚焦优质门店的高质量发展。

    去年一年,三只松鼠“投食店”及松鼠联盟店闭店总数分别为43家和288家。截止2021年末,三只松鼠共拥有投食店140家,实现总营收8亿元,平均每家店年营收在570万元左右;松鼠联盟小店合计925家,门店总营收数额未披露。

    双重受挫,原因何在

    “我们不生产零食,只是零食的搬运工”,这是三只松鼠身上的“网红”标签。

    即使如今的三只松鼠已成为“全品类零食第一”,甚至敲钟上市,但该公司的零食生产仍十分依赖代工厂。

    三只松鼠“代工+贴牌“的生产模式是导致其现在处处受挫的根本原因,而除此之外,同一赛道竞争对手的崛起,也是影响其营收的一大重要原因。

    首先,“找别人生产、贴自己标签”的这种模式,对于三只松鼠早期轻资产创业来说是有利的,毕竟那时候电商处于流量红利时代,轻轻松松,就有钱可挣,也没有什么负担。

    但现在不同了,通过流量红利积累够原始资本之后,如今的三只松鼠,在电商市场,也算是零食品类的领跑商家,在消费者心里面,也算是顶尖的食品品牌。

    但近两年,三只松鼠一直因为食品品质的问题而被消费者诟病,对品牌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更要命的是,它没有办法控制产品的品质。

    生产环节外包带来了大大小小的品控问题,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生产线上的员工,三只松鼠都不能保证统一标准,也无法一一监管。

    一旦代工厂出了问题,直面消费者的三只松鼠就成为被唾骂的对象。产品品质无法保证对于食品企业来说是致命的弱点。

    同时,洽洽、良品铺子等深耕线下市场多年的食品品牌也开始转战线上,并在产品上推陈出新,不断扩展品类,在电商市场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些在线下已经有一定消费者基础的品牌发展线上很容易就得到认可,迅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自身发展模式弊端的显现加上外部的分流,造成线上营收放缓,而线下门店又因为疫情的影响以及实体店铺高额的成本也没能成为解决其营收增长困境的办法。

    网红松鼠,未来如何

    网红松鼠,想做国民品牌。

    门店不行,做分销。2021年10月,秋糖会上,三只松鼠品牌创始人章燎原发布了新分销战略,提出要做到分销“3年50亿、5年100亿”的目标。

    据相关消息,之后两个月时间内,三只松鼠定向开发了33款分销专供产品,与近300家经销商伙伴建立了合作,并入驻了永辉、沃尔玛、大润发等知名连锁商超,覆盖了全国近300个地级市。

    与竞争对手良品铺子主打高端化布局错开,网红松鼠开始通过传统分销渠道打造自己“国民零食”的定位。

    但想做国民品牌,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就是性价比。但目前三只松鼠的价钱在零食中并不具备这一优势,且近年来还有“偷偷涨价”的趋势。

    对于价格的问题,三只松鼠曾表示,要通过建立“联盟工厂”的模式进一步降低成本,即投资工厂的一条或多条生产线,切入上游供应链。

    依然没有选择自建工厂的三只松鼠,想要通过联盟工厂这种“既不用盖厂房,又能生产自己的东西,工厂则主要收取加工费和管理费”的模式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能否成功,还有待验证。

    不过,依靠贴牌经济的网红松鼠终于往供应链迈进了一步,但前路依然是未知的,三只松鼠要想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只松鼠暂停门店扩张,两年关店300家3

    5月9日,三只松鼠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全面暂停门店扩张,并且大力度关停不符合长期定位、业绩不佳的门店”。根据三只松鼠相关负责人的说法,全面停止扩张主要出于长期稳健发展考虑,放慢速度,寻找到高质量的门店经营路径。

    转型是近期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三只松鼠提到并去做的事情。近日,三只松鼠发布战略转型报告中提及,“要从电商向全渠道转型,并基于全域布局的分销事业部,构建传统分销网络”。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前三只松鼠在互联网红利流失的背景下,进行大量线下门店扩张,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门店成本和经营管理隐患,甚至影响到公司业绩。如今转型做分销,或可最大化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

    暂停门店扩张

    宣布全面暂停门店扩张,三只松鼠“万家门店”目标作罢。

    5月9日,针对投资者有关优化门店后,是否会继续加大开店力度的问题,三只松鼠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审视,过去门店规模化、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存在问题,为此公司已全面暂停门店扩张,并且大力度关停不符合长期定位、业绩不佳的门店,下一步将着力提升单店盈利能力,聚焦优质门店的高质量发展”。

    对于暂停门店扩张的原因,三只松鼠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面停止扩张主要出于长期稳健发展考虑,放慢速度,寻找到高质量的门店经营路径。

    “长远来看,三只松鼠要从过去的电商模式向主流模式转型,兼顾线上与线下,渠道重心将向线下倾斜,尤其是分销渠道,线上则发挥多年的运营管理经验,打造为一个可复制的样本,通过新电商渠道的探索尝试和多品牌的应用实践来做大做强。”

    资料显示,三只松鼠成立于2012年,是中国第一家定位于纯互联网食品品牌的企业,其主营业务覆盖了坚果、肉脯、果干、膨化等全品类休闲零食。

    2019年7月10日,三只松鼠发布公告称,将发行普通股股票,于7月12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网红零食第一股”。2019年底,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曾表示,2020年三只松鼠将开出1000家线下门店,五年内将开设1万家线下门店。

    除了停止扩张,三只松鼠还在门店布局做减法。前不久,三只松鼠因关店300家的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具体来看,2021年三只松鼠投食店新开12家,闭店43家,截至期末累计140家;联盟店新开341家,闭店288家,截至期末累计925家。

    财报显示,2022年一季度,三只松鼠营业收入为30.89亿元,同比下滑15.85%;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61亿元,同比下滑48.75%。2021年,三只松鼠全年营收下滑0.24%至97.70亿元,这是自2019年以来,三只松鼠连续两年营收跌破百亿。

    对于一季度业绩下滑,三只松鼠在财报中解释,除年货节影响,流量分化背景下竞争持续加剧、原料成本增加等原因,“店铺阶段性闭店”也对其业绩营收造成一定影响。

    转向“分销”

    或许是对于门店扩张以及业绩的重新考虑,三只松鼠开启新一轮转型之路。

    近日,三只松鼠在发布2021年年报时同步对外公开了《关于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公告》,报告中提出,要从电商向全渠道转型,并基于全域布局的分销事业部,构建传统分销网络。

    作为互联网坚果起家的休闲零食行业龙头,三只松鼠在线下门店扩张中更为谨慎,但线下市场重要性仍不能忽视。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0年休闲食品线下渠道销售规模超过1万亿元,占比82%,线下仍将是休闲零食市场的主渠道。

    在此背景下,三只松鼠转变线下布局思路,将门店扩张暂停,转向“中度分销’。2021年10月三只松鼠在分销战略星品发布会上宣布开启筹划已久的中度分销战略。所谓“中度分销”,分销事业部总经理鼠百亿用一句话总结:“渠道高效率取代低效率,渠道低成本取代高成本,渠道规模化取代局部化。”

    三只松鼠的分销已略见成效。数据显示,2021年,新分销三只松鼠实现营业收入16.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16%。产品方面,三种松鼠定向开发30余款分销专供品;

    渠道方面,与近300家经销商伙伴建立合作,入驻永辉、沃尔玛、大润发等中国百强连锁商超,累计覆盖全国近300地级市;品牌方面,在已进驻的百强连锁商超中,超60%以上渠道,三只松鼠坚果品类销量稳居年货节第一。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当前,休闲零食产品同质化加剧,对于三只松鼠来说,如何打破自己的天花板,实现线上线下的短板互补与一体化经营将是其品牌面临的最大挑战。三只松鼠做分销,可以最大化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线上与线下资源互融沟通,线上与线下短板互补。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建议,未来,三只松鼠应该针对经营管理特别是成本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提高毛利率、压缩不必要开支,以收益率为导向重组资产与业务结构。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只松鼠供应链存在的问题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

    三只松鼠小美图片(三只松鼠小美图片高清)

    三只松鼠的参考文献有哪些(三只松鼠的参考文献有哪些呢)

    抖音三只羊授权可靠吗(抖音三只小羊)

    OpenAI地区不可以用(openapi)

    如何制作商店小程序(如何制作商店小程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