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是杭州的象征之一(西湖是杭州的象征之一英语)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西湖是杭州的象征之一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西湖对杭州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西湖对于杭州人来说意味着全部。杭州的风景是特别美的,杭州也是因为西湖而所被人熟知,如果没有了西湖的存在,杭州将会变得黯淡无光,因为每一个地方它都有自己的建筑性地标,西湖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西湖是特别的好看,它的风景特别的具有韵味,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接天莲叶无穷碧,这样的场景非常的壮观,非常的美好,游玩在这里的旅客都会赶受古代的一种韵味。来杭州的人都会选择去西湖,如果不去西湖,就好像没有来过杭州一样,所以西湖对于杭州人来说就是一个全部,一个闪光点。
二、为什么杭州以西湖而闻名?
■ 因为有许多特殊的风景:
古人尝将西湖分为十景,它们是:
【苏堤春晓】【曲院风荷】
【平湖秋月】【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花港观鱼】
【雷峰夕照】【双峰插云】
【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 西湖地处於浙江省杭州境内,其发迹可回溯到【唐代】,由於唐朝时的杭州已开始步入繁荣,此时杭州刺史引西湖的水入杭州城来解决杭州城居民饮水问题,这便是西湖与杭州息息相关的开始。
而后来又有【白居易】任职杭州积极开发杭州,同时也开始美化西湖。
■ 古人也多次提及:
如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白蛇传里白蛇被压制的雷峰塔也在西湖
三、【姑苏行】之最忆是杭州
“十一”小长假出行确是一件苦事,但到达目的地之后,便全然忘却倦苦,目光与思绪全被景观所吸引。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完全可以做一位静止者,与大的人潮相比,反而成为一个独特的亮点。
向来喜欢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相结合的景点,正所谓“名胜古迹”,光是人文风采,略显单调,只是山河壮美,又少了些点缀。可喜的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不乏那些被历史名人光顾的自然景观,或留下墨宝,或建造楼台,为后人留下一处处自然与历史相交融胜景,留待采风寻古。
10月1日—10月7日,我便加入了上千万人的潮流中,涌向华东,在杭州、乌镇、苏州的江南水乡中寻找一段梦,一段中国人千百年来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梦。
姑苏行,从杭州开始。
最忆是杭州
关于杭州的诗词,每个人都会背上那么两首,对于不是土生土长的外乡人,诗词中的西湖是魂牵梦绕般的存在,游一次西湖,成为多少中国人共有的梦。
10月1日
市区“门可罗雀”,景区“万人空巷”。第一天的行程,选择西湖北一线,从风波亭—断桥开始,到苏堤北侧—苏小小墓结束,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 到达西湖附近,心情非常激动,断桥人流太多,实在没了风景,反倒是宝石山上保叔塔(保俶塔)吸引人的目光,此塔曾在《浙江古建筑地图》中读到过,此塔虽为近代重建,但“风味”仍陈,湖边远眺,真如“雷锋似老衲,保俶如美人”所言。
白居易曾作诗“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今得见此湖,想象当年诗人赏湖的情景,不知不觉中,将自己融入到夕阳照耀下的西湖,对,就是这里,平湖山色。西湖原本是地质变迁中的“淘汰之物”,只是因为人们觉得美,一直用人力将其留存,成为改造自然的典范,经过一代一代人的改造,如今已成为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相融合的名胜。
10月1日那天,老西湖十景走了三处,有些遗憾。平湖秋月没有看到。断桥残雪没有许仙白娘子,都是无名氏在拥挤。双峰插云只能领会点意思。文澜阁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四库全书了。更不巧的是刚要踏进西泠印社的大门,他们就下班了……
西湖的象征有很多,而杭州的象征只有西湖一处。作为古人改造自然的最佳范本,西湖千百年来都是中国人心中所向往的江南景色。不论是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还是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不论是岳飞魂断风波亭,还是南宋行在的一度繁荣。不论是法海的不近人情,还是济公的济天下之公。不论是康熙乾隆下江南的印记,还是鲁迅笔下那似乎是却不是的雷峰塔。西湖就是又一段段历史和传说串起来的,披着自然风光外衣的人文积淀。
10月2日
10月2日,选择从岳王庙到灵隐寺,再到龙井村。
曲径通幽之处,飞来之峰脚下,摩崖石刻与灵隐寺隔溪相对。摩崖石刻佛像三百余尊,自五代起至元朝代代风格不同,历朝历代访寺之人的书法字刻点缀其间。灵隐寺则留有历代禅师和皇帝文人的印记。仿佛能够看见济公在溪泉之畔,虫鸣之中,游步在林间野巷,嘻嘻哈哈地歪倒在飞来峰顶,看遍世间善恶。
灵隐寺为禅宗十大名刹之一,寺中两座石塔和经幢是五代吴越遗迹,非常珍贵。灵隐寺藏在山中,毗邻小溪,正对飞来峰,曲径通幽,真是寻静之处。
江南古建的形制与色彩与北方截然不同,淡雅中精致灵巧。真禅至简。
10月2日早上西湖笼罩在一片水雾之中,零星船只像墨迹一样在白纸上点缀,雾中西湖似水墨丹青。
十月份的西湖并非是赏荷的季节,但仍然能够感受到西湖十景中曲院风荷的景色。
岳王庙里,感怀古今,在岳飞墓前驻足许久。
10月3日
选择西湖南线,从雷峰塔、净慈寺到三潭印月,再到六和塔、钱塘江边。
最后一天在杭州,选出了我心目中的新西湖十景:断桥断网,踩脚夕照,花港观头,乱敲晚钟,平湖撞船,三潭捞phone,苏堤人海,排队闻莺,曲院疯嚎,双峰拥堵。虽然此地十一期间客流太夸张,但风景并不受其影响,只要还有一点想象力。
雷峰塔,因传说而闻名,近代倒掉之后鲁迅借此事写了《论雷峰塔的倒掉》。如今的雷峰塔因为重建的关系让许多人并不以为意,但我觉得,只要复建的好,又何谓新与旧呢?谁说全铜复建的宋式样雷峰塔失去了古风的面貌呢?登塔而望,西湖与杭州尽收眼底,湖西群山重峦叠翠,极致美景。
为了看三潭印月,排了一小时队,坐了十分钟船。三座石塔初为苏轼所建,只为限定种植水域,以保护西湖。明代逐渐失去限定区域的功能,逐渐变成景观,后明清两代不断改造,最后竟形成了西湖的标志景观,也印在了一块钱人民币背面。“就值一块钱”的三潭印月。
西湖十景中的南屏晚钟就藏在雷峰塔对面的净慈寺里。十一期间的西湖,这里竟人少的“可怜”,登上依山而建的主殿,静静观赏远处雷峰塔,聆听香客敲响的钟声,是拥挤的杭州城特赐的礼物。
反倒是六和塔,里面是七层,清末复建13层外层木制塔身覆于塔芯之上,被梁思成评价为“瞎特么搞”,如此先入为主,今日一见,与雷峰塔比,的确丑,连登塔观潮的兴趣都没有了,虽然没等到钱塘潮。算是对杭州景观的最后一次评价罢。
杭州之行结束,带着不舍的心情准备离开,好多地方没有去,只因时间不够,然而三天时间已经很满足。圆了西湖梦。下一站,乌镇。
《登雷峰塔别余杭向乌镇》
江畔临潮,塔下惜别,再剪镂窗。念断桥初见,平堤点锦;荷染秋眉,庭采春芳。倚柳寻鱼,扶杯向醉,披雾弥弥如初妆。鸿飞渡,叹湖光山色,止在余杭。
今出古越钱塘,又一路泽原好风光。盼月满亭池,烟笼人家,雨润晓阁,曲灌幽巷。行近姑苏,依旧吴地,正是江南真水乡。徐徐望,看收渔靠岸,把盏唤觞。
四、浙江的人文特色,从人口,民族,文化角度回答
杭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人文荟萃,古迹林立。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们在此生息繁衍自秦代建县称之“钱唐”已有多年的历史。至隋朝开皇年始称杭州。五代吴越和南宋帝王曾在杭定都,先后历时237年,宋咸淳年间杭州人口已高达39万户,120万人,这是杭州城市和文化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游历杭州后写道:人处其中,自信如置天堂,杭州是世界上最美的华贵的天城。”
杭州文化,经过数千年漫长岁月的耕耘、积淀和发展,产生了颇具地域特色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尤其在南宋时期,当时杭州已设有全国最高的学府枣太学。太学生多达4000多人,并设有多类学术研究机构。由于宋室南渡促进了南北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产生了南戏,杭州则是南戏的发祥地。据《武林旧事》记载,那时仅官本据目就有280种。演出场所瓦子(瓦舍、瓦肆)也遍布杭城,计有20余处之多(一瓦子可设几个勾栏,多则可达十余个),为全国之最。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传奇……杭州也都有宏富的文化遗产,它反映出一个完整的文化发展系列。杭州文化孕育和荟萃了众多为祖国、为家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作出卓越贡献的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民族英雄、忠信义士贤明州官和能工巧匠等等,他们为杭州留下了一页页光耀千古的华章,构成了杭州“文化之邦”的形象和素质,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味。
西湖是杭州的象征,西湖文化是杭州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围绕西湖产生的丰富文化内涵,影响并渗透到整个杭州城市的文化生活。西湖风景又是人文和景观的最佳融合,处处皆有佳话传说、民间故事,寓历史文化于湖光山色之中历代众多名家留下丰富的不朽诗文传颂至今。西湖,这一中国山水文化的经典,有写不尽的诗,唱不完的歌,编不绝的舞这颗东方的璀璨明珠经过现代文化的充实、丰满,更具文化性,更秀丽迷人,充满着无穷的魅力!
历史孕育今天。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杭州文化萌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大大解放和发展了艺术生产力。文化艺术事业出现了开拓创新的局面,呈现出百花争妍的繁荣景象,艺术人才辈出,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多次获得国际、国内金奖,为我国民族文化和家乡杭州赢得荣誉,杭州对外文化交流也始无前列地红火起来。但是,遗憾的是多年来,卧室一直缺少一本有关系统地介绍杭州文化的画册,以宣传杭州馈赠友人。为此,历时两年,编撰了《杭州文化》,弥补空白,愿这本具有文化性、可读性、图文并茂的册子,能够起到积极推进杭州对外文化交流的作用,让杭州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杭州文化!
以上就是关于西湖是杭州的象征之一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